2018年秋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表里的生物》导学案(教师版)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表的喜爱之情及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学习作者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会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培养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表的喜爱之情及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学习作者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关于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描述。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钟表吗?谁能告诉我钟表有什么作用?2.那你们知道钟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表的课文——《表里的生物》。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课文后,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深入理解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对表如此喜爱?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一下你们的看法。
(四)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述表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部分,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观察和思考。
2.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2.提醒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谁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表的喜爱之情。
(二)深入学习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表现作者对父亲崇敬之情的部分,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如何观察和思考问题的。
(四)课堂小结2.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表里的生物_语文S版
1表里的生物2 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3街心有时响着三弦❶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句导读:“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是有根据的,是“我”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证实了“我”的论断。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4[②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我”小时候很幼稚,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
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转动,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句导读:把“这种声音”与“蝉鸣”“虫的歌曲”1☜2①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与环境。
正是由于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才会产生凡是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想法。
3❶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4②反问,这个句子表达了“我”对死的东西能发音产生的疑问,说明“我”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为下文认为表里有生物作了铺垫,也表现出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孩子。
对比,可见“我”的观察很仔细。
]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5[③这两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小孩儿不许动表。
”6段导读:第2~5自然段讲“我”听到怀表里发出的声音,想看一看,被父亲阻止了。
这么一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❷。
7“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表里的生物 语文S版
教学要求1。
学习本课的生字,借助工具书分辨字音与字形。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与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我”一直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
重点难点1、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与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我”一直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
教学课时一课时1表里的生物2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因此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特别好听,夜里有狗吠得特别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3街心有时响着三弦❶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句导读:“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是有依照的,是“我”经过考虑得出的结论——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证实了“我”的论断、]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同时能自动地发出与谐的声音呢?4[②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我”小时候特别幼稚,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
然而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转动,同时它坚1☜2①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与环境。
正是由于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才会产生凡是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想法。
3❶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4②反问,这个句子表达了“我”对死的东西能发音产生的疑问,说明“我”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为下文认为表里有生物作了铺垫,也表现出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孩子。
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与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句导读:把“这种声音"与“蝉鸣”“虫的歌曲”对比,可见“我”的观察特别认真。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 表里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极了,同时我的心也(
)。父亲取出一把
小刀,把表盖( ),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 出
一个( )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 石
,( )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 小尾
巴似的东西不住地( )。这小世界 不但被表
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
(
),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
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
语文(S)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2* 表里的生物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六年级上册 课 文:22* 表里的生物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充分体现童真童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充分自学把握文章主要内 容,教师加强阅读文本和解读文本的方法指导,朗读方面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 练。
2.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蝎、蟋、蟀、蝈”4 个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语文(S)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2* 表里的生物
第二课时一、导入 在假期中,有的同学去旅游,开阔了视野; 有的同学读了很多书,增长了知识;
有的同学在过春节期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至今还历 历在目,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我们就来把自己最难忘的事情在这里互相交流一下 , 看看我们哪一组表现最出色。二、出示教学目标,学习转述
(一)出示本次能说会道的要求,指名读, 弄清能说会道的要求。 1. 让我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共同分享那美好的时光。 2. 认真回忆事情的经过,注意别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转述组内每个人发言中最 精 彩的内容。 4. 评一评:是否语句通顺,内容是否清楚明白,是否达到本次习作要求。 (二)学习转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表里的生物_语文S版-最新教育文档
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借助工具书分辨字音和字形。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我”一直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
重点难点1.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我”一直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
教学课时一课时1表里的生物2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3街心有时响着三弦❶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句导读:“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是有根据的,是“我”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证实了“我”的论断。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4[②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我”小时候很幼稚,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转动,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句导读:把“这种声音”与“蝉鸣”“虫的歌曲”1☜2①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与环境。
正是由于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才会产生凡是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想法。
3❶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4②反问,这个句子表达了“我”对死的东西能发音产生的疑问,说明“我”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为下文认为表里有生物作了铺垫,也表现出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孩子。
对比,可见“我”的观察很仔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表里的生物_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表里的生物_语文S版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借助工具书分辨字音和字形。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我”一直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
重点难点1.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我”一直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
教学课时一课时1表里的生物2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3街心有时响着三弦❶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句导读:“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是有根据的,是“我”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证实了“我”的论断。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4[②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我”小时候很幼稚,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
1知识点详解☜2①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与环境。
正是由于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才会产生凡是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想法。
3❶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4②反问,这个句子表达了“我”对死的东西能发音产生的疑问,说明“我”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为下文认为表里有生物作了铺垫,也表现出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孩子。
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段导读:第7自然段讲父亲见“我”对表有强烈的好奇心,决定让“我”看看表,但不能动手。
5 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五单元 22 . 表里的生物》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二、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预习,解决文字障碍。
(一)生字:秒:秒表、秒针怜:怜爱、怜惜、怜悯、可怜拨:拨号、拨弄、拨打拒:拒绝、拒捕、拒谏饰非怖:恐怖、阴森可怖(二)正音字:琴弦(xián)清脆(cuì)立即(jí)玻璃(li)蝉(chán)(三)多音字:转:zhuǎn(转弯)zhuàn(转动)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四)近(反)义词:立即--马上呈现--显现增加--减少拒绝--接受(五)生词解释: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三、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指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明确:在作者的看来,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这段中有一句话使用了分号,注意体会分号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
五、品读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
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2、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充满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了,请你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作者又为什么不说了?5、从小作者童年的这件事情中,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表里的生物教案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表里的生物教案语文S版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表里的生物教案语文S版表里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时光,珍惜当前快乐的童年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三、教学准备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
四、教学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你们的小时候曾经有过什么有趣的问题整天追着大人去问吗?你现在说一说好吗?也许现在看起来这些问题很幼稚,甚至有些可笑,但这正是童年的天真和美好。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一篇课文,在这篇文章中小主人公回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呢?他最后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吗?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个可爱的小孩子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3、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4、读词语。
犬吠秒针增添可怜拨动拒绝恐怖蝎子蜇人三、作业。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回忆旧知。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
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二、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例:“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表里的生物》教案知识背景《表里的生物》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内外特征,并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描述动物的特点。
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内外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动物的内外特征,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动物的内外特征,问学生是否了解动物的特点。
学习篇章(10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文章主要讲了哪些动物?它们的内外特征有什么不同?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课文中关于动物内外特征的描述。
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可以选择课文中提到的动物,也可以选择其他动物。
2.学生观察所选择的动物的内外特征,并相互交流讨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
3.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呈现所选择动物的内外特征,并进行简要介绍。
拓展应用(15分钟)1.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根据课文中提到的三种动物,完成一个动物特征表格。
–动物名称:猕猴、乌龟、蜥蜴–内特:(学生自行填写)–外特:(学生自行填写)归纳总结(10分钟)1.学生根据拓展应用中的表格内容,归纳总结动物的内外特征。
2.学生分享他们的总结,并进行讨论和补充。
提高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动物,你还能想到哪些有特殊内外特征的动物?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进行深入了解,包括该动物的内外特征以及它与其他动物的异同点。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动物的内外特征,掌握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能力。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 表里的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六年级上册课文:22* 表里的生物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以充分体现童真童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充分自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师加强阅读文本和解读文本的方法指导,朗读方面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
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从生活的知识积累入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充分自学文本,抓住主要内容。
3.落实以读为本,重点突出分角色朗读的训练。
教学目标:1.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蝎、蟋、蟀、蝈”4 个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大自然中的声音多种多样,选几种写一写。
板书设计:22* 表里的生物善于观察我勤于思考不断探索语文(S)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2* 表里的生物五、板书设计2 只拣儿童多处行颐和园门知春亭畔儿童多处就是春湖面湖边玉澜堂(花儿——儿童)第三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二、学习第九自然段(一)齐读第九自然段。
(二)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出示句子:1.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2.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吗?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展示课件第十四屏)(三)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因为儿童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三、拓展延伸1.冰心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
同学们,我们就带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特殊的爱的情感,一起走进冰心的世界。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她曾说:“我们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以“只拣儿童多处行”来结束全文,既落实了教学重点,又能首尾呼应。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表里的生物_语文S版
教学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学习本课的生字,借助工具书分辨字音和字形。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我”一直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
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表里的生物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表里的生物语文S 版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借助工具书分辨字音和字形。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思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我〞不时以为表里有生物是干练、心爱的表现。
重点难点1.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思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我〞不时以为表里有生物是干练、心爱的表现。
教学一课时课时1表里的生物2 我小时分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无机器的声响。
[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我那时以为凡能收回声响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难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3街心有时响着三弦❶的声响,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句导读:〝能收回声响的都是活的生物〞,是有依据的,是〝我〞经过思索得出的结论——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理想都证明了〝我〞的结论。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收回谐和的声响呢?4[②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讲〝我〞小时分很干练,以为只要活的生物才干收回声响。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转动,并且它稳固的表盖里会收回洪亮的声响: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响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句导读:把〝这种声响〞与〝蝉鸣〞〝虫的歌曲〞对比,可见〝我〞的观察很细心。
]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响。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5[③这两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大人不许动表。
〞1☜2①交代了事情发作的背景与环境。
正是由于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才会发生凡是收回声响的,都是活的生物的想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表里的生物_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表里的生物_语文S版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借助工具书分辨字音和字形。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我”一直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
重点难点1.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我”一直认为表里有生物是幼稚、可爱的表现。
教学课时一课时1表里的生物2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1☜2①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与环境。
正是由于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才会产生凡是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想法。
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3街心有时响着三弦❶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句导读:“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是有根据的,是“我”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证实了“我”的论断。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4[②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我”小时候很幼稚,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转动,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句导读:把“这种声音”与“蝉鸣”“虫的歌曲”对比,可见“我”的观察很仔细。
]一天,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5[③这两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3❶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秋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2* 表里的生物
课型:略读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教学目标:
1.学会“蝎、蟋蟀、蝈”4个会认字,读读记记“蝎子、蟋蟀、蝈蝈、恐怖、和谐、呈现”等词语。
2.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激发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知识链接:
冯至(1905—1919)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
中国诗人、学者。
被鲁迅誉为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
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
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
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抗战时偏安的昆明,在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
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
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伍子胥》,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小的时候,你一定会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吧?你们那时对这些事物产生过哪些不解之谜,做出过怎样的猜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看一看:父亲的怀表在’我“的眼里是怎样的呢?
二、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并把词语多读几遍。
(xiē)(zhē)(xī shuài)(guō guō)(chéng)
蝎.子蜇.人蟋.蟀.蝈.蝈.儿呈.现
2.选字组词。
拨拔()开挺()()河
秒妙奇()()针美()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4.我能将课文分为两部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小时候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猜想父亲的表里有个生物关在里面。
第二部分(第7-18自然段)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并告诉“我”里面有个小蝎子,不能动。
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
三、合作探究:
1.小时候“我”有一个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我是通过观察生活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等事实,得出这个观点的。
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2.找出第1自然段中的反问句,并改写成陈述句。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3.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声后“我”的反应是爱听着声音,想伸手摸一摸。
父亲不允许我动,但是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
从这一系列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孩子,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4.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渴求知识、求知欲强的孩子。
5.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认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的?
善于观察、爱思考、好奇心、求知欲强
6.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分别是我和父亲。
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描写“我”和父亲的采用的是对话描写;描写“我”采用的是心理描写。
四、达标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物恰当叫声的词。
虎()龙()狗()蝉()狼()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 )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
这小世界()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 )着。
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
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在括号里给加点字注音。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用“”画出作者看到的表里的世界。
(4)“”画出写“我”的内心活动的语句。
(5)“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这句话()(选填序号)
A.表现了“我”十分贪玩的特点。
B.表明“我”对手表充满无限的好奇。
C.说明作者小时候是个一天真的孩子。
D.表达“我”对父亲的不满。
五、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不仅描绘出一个天真可爱,好奇心、求知欲极强的小孩子的形象,还为人们展示了儿童奇妙有趣的内心世界,在天真烂漫的儿童的心中有着多么美妙的东西,有着多少奇特的想法,更有着多少渴求知识的“问号”需要解答。
人们常说,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读了这篇文章,会使人们对这个“小时候的我”的未来充满希望。
六、板书设计:
22* 表里的生物
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根据:鸟叫、狗叫、蝉鸣、虫唱、钟声、琴声
猜想(1-6) 秒针会自己转动
发出清脆的声音 判断:一个有个生物关在表里 想动不敢动 心中很痛苦
证实(7-18) 打开给“我”看 不停提问题
里面有蝎子 逢人便要讲
七、教学反思:
表里的 生物 好奇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渴求知识 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