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的提取和鉴定
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
![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3996e7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d.png)
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食品中的有益菌群,具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功效,其鉴定与功能研究对于食品质量的提升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乳酸菌的分离鉴定是研究乳酸菌功能的基础。
在食品中分离鉴定乳酸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种类、不同来源食品中乳酸菌的种类和数量。
常见的分离鉴定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分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等。
其中,传统的培养分离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分析菌落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可以初步鉴定出乳酸菌的种类。
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则可通过引物对乳酸菌特异基因进行扩增和检测,进一步确定其种类。
基因测序技术则可以更加准确地鉴定不同乳酸菌的种类和亲缘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乳酸菌功能奠定基础。
其次,乳酸菌的功能研究主要包括保健、抗菌和抗氧化等方面。
乳酸菌具有胃肠道保健功能,可以维护肠道的健康平衡,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胃肠道疾病的风险。
此外,乳酸菌还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肠道中的有害菌起到抑制作用,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稳定。
同时,乳酸菌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保护人体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乳酸菌的功能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来实现。
乳酸菌代谢产物包括乳酸、抗菌物质、挥发性化合物和细胞外多糖等。
其中,乳酸是乳酸菌最主要的代谢产物之一,可以维持肠道的酸碱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抗菌物质则可以直接杀灭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挥发性化合物则赋予乳酸菌独特的风味和香气,为食品增色不少。
细胞外多糖则具有一定的黏附能力,有助于乳酸菌在肠道中生存和繁殖。
针对乳酸菌的功能研究还包括乳酸菌的应用。
乳酸菌可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通过发酵食品,不仅可以制造出更多种类的美味食品,还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保质期。
此外,乳酸菌在医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乳酸菌在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免疫调节、降低胆固醇、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潜在疗效。
乳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性能评价
![乳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性能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7c5ae0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5.png)
乳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性能评价在乳品加工过程中,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具有良好的发酵性能和健康益处。
因此,对乳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评价其发酵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乳酸菌是一类厌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
在乳品中,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有益菌群,具有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等益生作用。
为了分离出乳酸菌,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常见的培养基有MRS培养基、M17培养基等,这些培养基中含有适宜乳酸菌生长的营养成分,并能抑制其他菌群的生长。
从乳品中分离乳酸菌的步骤一般包括:制备样品的稀释液、在选择的培养基上涂布样品、进行培养和筛选。
分离出的单菌落需要进行单菌株的纯化,通过反复传代培养可获得纯系的乳酸菌菌株。
对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进行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试、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
其中,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准确鉴定细菌的种属。
二、乳酸菌的发酵性能评价乳酸菌作为发酵剂广泛应用于乳品工业中,因此对其发酵性能的评价非常重要。
乳酸菌的发酵性能包括发酵速度、产酸能力、抗菌活性等指标。
发酵速度是评价乳酸菌发酵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乳酸菌能够将乳糖转化为乳酸,因此通过测定乳糖消耗速度可以评价乳酸菌的发酵速度。
一般来说,发酵速度较快的乳酸菌对应的产品品质也较好。
产酸能力是评价乳酸菌发酵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测定发酵产物中的乳酸含量可以评价乳酸菌的产酸能力。
产酸能力强的乳酸菌可以更好地发挥酸奶等乳品的保质期延长和营养价值的提升。
除了乳酸的产酸能力,乳酸菌还具有抗菌活性。
乳酸菌能够分泌有抑制其他有害菌生长的物质,对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评价乳酸菌的抗菌活性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综上所述,乳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和发酵性能评价是乳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分离鉴定方法和科学的评价指标,能够筛选出优良的乳酸菌菌株,并确保乳品的品质和安全。
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
![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34a812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2.png)
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方法;2. 学习乳酸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3. 熟悉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乳酸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可以利用革兰染色方法进行初步鉴定。
乳酸菌的形态特征有很大差异,有的呈短杆状、短圆柱状,有的呈梭形或球形。
乳酸菌的培养基选择要根据实验目的而定,一般常用的是MRS培养基。
常规乳酸菌分离方法有两种:血漂白法和渐进稀释法。
血漂白法是用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钠等对血液进行漂白处理后加入培养基进行分离,由于血液中含有多种抑菌物质,故需漂白处理后方能使用。
渐进稀释法则是将混菌液逐步稀释后按一定比例接种于选定的培养基上,经过多次传代,可得到单一的菌落。
三、实验步骤:1. 取适量样品加入1ml生理盐水中,充分摇匀。
2. 再从上述稀释液中取出1ml加入9ml生理盐水中,得到10-2悬液。
3. 再抽取1ml悬液加入9ml生理盐水中,得到10-3悬液。
4. 分别取适量的10-2和10-3悬液接种于MRS培养基上,并分别转移多次,培养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必要时可延长到72小时。
5. 分离菌落后进行鉴定。
四、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分离培养,从10-2和10-3悬液中分别分离出了多个菌落,经过重复转移,逐步稀释,最终获得了单一的菌落,可见分离培养方法的有效性和行之有效的可行性。
鉴定乳酸菌的一般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化特性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形态学鉴定包括形态、大小、形状和染色等方面;生化特性鉴定则主要包括代谢途径、酸产生量和果糖发酵能力等;分子生物学鉴定则是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菌株中的核酸,进行分子水平鉴定。
五、实验心得:本次实验通过乳酸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的过程,使我对乳酸菌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和鉴定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要时刻注意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和安全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将更加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5篇)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562bb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1.png)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5篇)第一篇: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乳酸菌是指一群通过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总称。
乳酸从形态上可分为球菌和杆菌,并且均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在缺少氧气的环境中生长良好的兼性厌氧性或厌氧性细菌。
目前,对乳酸菌的应用研究,着重于食品(如发酵乳制品、发酵肉制品和泡菜)和医药工业等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目前市售的各种酸奶制品中, 作为发酵剂的乳酸菌, 通常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株菌。
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混合培养发酵的乳酸饮品能补充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且含有易于吸收的营养素,具有抑制腐败菌、提高消化率、防癌及预防一些传染病等功效,并能为食品提供芳香风味,使食品拥有良好的质地。
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us):长杆形,直径1-3mm左右,能产生大量的乳酸。
酸碱度方面,为耐酸或嗜酸性,因低pH能防止一些微生物的生长;温度方面,为嗜温至少许嗜热,最适生长温度在37-45℃之间,对低温非常敏感。
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卵圆形,直径0.7-0.9微米,呈对或链状排列,无运动性。
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
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
本研究对市售主要品牌酸奶中(河南花花乳业生产的酸奶)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进一步探讨制备酸奶条件(温度、时间等),以达到最佳的天然酸奶质量效果。
一、实验内容(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1.无菌操作倒平板、十倍稀释、划线分离,恒温培养2.菌落观察与镜检 3.筛选生产用菌株(2)优化酸奶制作条件1.制备发酵液2.不同条件下,接种发酵菌剂并发酵生产 3.观察发酵情况4.品尝发酵产品,进行质量评价 5.记录结果二、实验器材1)菌种:新鲜乳酸饮料(标记只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2)试剂: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琼脂30g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蔗糖10g;3)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恒压干热灭菌箱、超净工作台、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牛角匙、电炉、量筒、漏斗、漏斗架、玻璃棒、棉塞、吸管、线绳、标签、500ml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接种针(环)、擦镜纸四、实验方法4.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4.1.1分离(1)配制BCG牛乳培养基,分装三角瓶,包扎,灭菌备用。
乳酸菌鉴定方法
![乳酸菌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1f6a4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7.png)
乳酸菌鉴定方法嘿,你问乳酸菌的鉴定方法哈。
那我们得先从形态学方面入手。
把含有乳酸菌的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乳酸菌的形状有点特别,大多数是杆状或者球状的。
就像一个个小卫士,在微观世界里排着队。
你可以看看它们的大小,一般都比较小,得仔细观察才能看清它们的模样。
有的乳酸菌还会连在一起,像一串串小珠子似的。
再说说菌落特征。
把乳酸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让它们生长繁殖。
过一段时间后,你会看到培养基上长出了一个个小菌落。
乳酸菌的菌落通常比较小,而且表面光滑、湿润。
有点像小小的露珠落在培养基上。
颜色一般是白色或者乳白色的,看起来很干净。
接着讲讲生化反应鉴定。
乳酸菌能发酵一些糖类,比如葡萄糖、乳糖等。
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它们发酵糖类产生的产物来鉴定。
比如检测有没有产生乳酸,因为乳酸菌的名字可不是白叫的,它们可是产乳酸的能手。
可以用一些化学试剂来检测,要是试剂变色了,那就说明产生了乳酸。
还有一个方法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来鉴定。
这就有点像用高科技手段来识别乳酸菌。
提取乳酸菌的DNA,然后用特定的引物进行PCR 扩增。
就像给乳酸菌的DNA 做个标记,这样就能准确地知道是不是乳酸菌了。
我给你讲个事儿哈。
在一家做酸奶的工厂里,他们很关心酸奶里的乳酸菌。
有一次,他们怀疑酸奶里的乳酸菌有点问题,就开始进行鉴定。
先把酸奶样品放在显微镜下看,发现有很多球状的小东西,看着像是乳酸菌。
然后把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长出了好多小菌落,菌落的特征和乳酸菌的很像。
接着他们又做了生化反应测试,发现这些菌确实能发酵乳糖产生乳酸。
最后还不放心,又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验证了一下,确定就是乳酸菌。
这样他们就放心了,知道自己的酸奶里有足够的、正宗的乳酸菌。
在鉴定乳酸菌的时候,每一个方法都很重要。
就像我们认识一个人,要从不同的方面去了解。
不能只看外表,还得看看他的行为、习惯等。
鉴定乳酸菌也是一样,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准确地鉴定出乳酸菌。
而且操作过程要仔细,不能马虎,不然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35a87f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9.png)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益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领域。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是乳酸菌应用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从大量的混合菌群中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菌株。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乳酸菌菌种对营养要求较高,因此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是分离筛选的首要步骤。
常用的培养基有MRS培养基、DC培养基等,它们含有适宜乳酸菌生长的营养成分,能提供所需能量和营养物质。
2. 适宜的培养条件:乳酸菌对培养环境的温度、pH、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条件有一定要求。
通常情况下,乳酸菌分离筛选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30-40)下进行,pH值保持在4.5-7.0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适中。
3. 分离方法:乳酸菌菌种的分离常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技术,如层析法、稀释平板法、摇瓶培养法等。
其中,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分离方法,通过将混合菌群在筛选培养基上涂抹或刺激,使不同菌株在筛选培养基上形成分离的菌落。
4. 鉴定鉴别:乳酸菌菌种的筛选与鉴定是不可分割的一步,只有确定菌株的种属和特性才能真正确认其乳酸菌的菌种类型。
目前,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和生化特性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技术、16S rDNA序列分析)等。
在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选择样品:样品的选择对于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从乳制品、肠道、土壤等环境中寻找潜在的乳酸菌菌种,可以提高分离到优良菌株的几率。
2. 优化培养条件:对于特殊的乳酸菌菌种,可能需要优化培养条件,如调整温度、添加特定的营养成分等,以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3. 评价筛选结果: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其特性和应用价值。
如菌株的酸奶生产能力、耐酸碱能力、抗菌能力、抗氧化能力等。
总结起来,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和鉴定鉴别技术。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具体实验流程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具体实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94a38a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f.png)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具体实验流程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它们能够以乳酸为代谢产物进行无氧发酵,并且在食品工业、农业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乳酸菌不仅能够促进食品品质的改善和保鲜,还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然而,目前市面上存在许多商业化的乳酸菌制剂,其有效成分及效果并不尽相同。
因此,研究和筛选出优质活性的乳酸菌种类,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离与筛选方法得到高活性的乳酸菌。
通过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乳酸菌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解,并为特定领域如食品工业、农业等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此外,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菌株也将为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生物农药等领域的产品提供重要支持。
因此,本研究对于推动食品工业、农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3 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如下:- 收集和处理样品:收集富含乳酸菌的样品,并经过适当处理以提高分离效果。
- 选择与制备分离培养基:根据乳酸菌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并进行制备。
- 设定分离培养条件:通过调控温度、pH值等参数,确定适宜的乳酸菌分离培养条件。
- 鉴定活性乳酸菌指标:确定评价乳酸菌活性和质量的指标,并进行相关试验和检测。
- 设计与实施筛选试验:根据所选指标设计筛选试验,并在实验中采用相应方法进行实施。
- 可行性评估与结果分析:对筛选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总结可行性及相关优化建议。
通过以上实验流程,我们旨在深入了解乳酸菌的特点及其在不同领域中应用潜力,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乳酸菌产品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 乳酸菌的分离方法2.1 样品收集与处理在乳酸菌的分离研究中,样品的选择和处理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来源的样品,如发酵食品、生态环境等。
收集样品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消除非目标微生物对于乳酸菌生长和筛选的干扰。
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冷藏、过滤、稀释等。
2.2 分离培养基选择与制备为了促进乳酸菌的分离和生长,在实验中需要选择适宜的分离培养基。
乳酸菌的检测实训报告
![乳酸菌的检测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aa9d24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2.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乳酸菌的检测方法,了解乳酸菌的基本特性,提高对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加深对乳酸菌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认识。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25日至2023年11月5日三、实训地点生物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乳酸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3. 乳酸菌的形态观察4.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鉴定5. 乳酸菌产酸能力的测定五、实训方法1. 乳酸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采集:从市场上购买含有乳酸菌的酸奶、酸奶饮料等样品。
(2)处理:将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梯度稀释,制成系列稀释液。
2.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1)平板划线法:将稀释后的样品涂布在MRS平板上,用无菌接种针进行划线。
(2)培养:将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挑取单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挑取疑似乳酸菌的单菌落。
3. 乳酸菌的形态观察(1)制作临时玻片:将挑取的单菌落涂布在载玻片上,用无菌盖玻片覆盖。
(2)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乳酸菌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
4.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革兰氏染色:将挑取的单菌落涂布在载玻片上,进行革兰氏染色。
(2)生化反应:进行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V-P试验等。
5. 乳酸菌产酸能力的测定(1)制作MRS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MRS培养基。
(2)接种:将挑取的单菌落接种于MRS培养基中。
(3)培养:将培养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测定pH值:使用pH计测定培养基的pH值,计算产酸能力。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1. 乳酸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采集了5个样品,均成功制成系列稀释液。
2.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共分离纯化出10个疑似乳酸菌的单菌落。
3. 乳酸菌的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乳酸菌为杆状,大小约为0.5~1.0μm,排列呈链状。
4.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0个疑似乳酸菌均呈革兰氏阳性,能发酵乳糖,不产生硫化氢,氧化酶试验阴性。
食品中乳酸菌的筛选与活性鉴定
![食品中乳酸菌的筛选与活性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de7af95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9.png)
食品中乳酸菌的筛选与活性鉴定乳酸菌是一类对人体健康具有益处的细菌,在许多食物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从酸奶到发酵食品,乳酸菌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筛选出具有较高活性的乳酸菌,并对其进行鉴定,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食品样本进行筛选。
常见的食品包括酸奶、奶酪、纳豆等发酵产品。
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因此是我们进行筛选的理想选择。
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一些食物,如蔬菜和肉类,它们也可能含有乳酸菌。
接下来,我们需要从样本中分离出乳酸菌。
这可以通过培养基选用和分离培养来实现。
培养基的选用非常重要,它应提供乳酸菌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我们可以选择常用的乳酸菌培养基,如MRS培养基。
通过将样品接种于MRS培养基中,我们可以让乳酸菌生长并形成可见的菌落。
然后,通过将这些菌落转移至其他培养基中,可以进行单菌落分离,确保我们获得的是纯种的乳酸菌菌株。
鉴定乳酸菌的活性也是我们的重点之一。
活性乳酸菌可以产生乳酸、酶和抗菌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因此,我们想要筛选出活性较高的乳酸菌菌株。
常见的活性鉴定方法包括测定乳酸产量、酶活性和抗菌活性。
乳酸产量是乳酸菌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测定乳酸的含量。
通过将培养基或发酵物转移到HPLC系统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乳酸的浓度。
通过与不同菌株之间的比较,我们可以确定哪些菌株产乳酸的能力更强。
酶活性是另一个衡量乳酸菌活性的重要指标。
乳酸菌常常能够产生多种酶,如蛋白酶和纤维素酶。
我们可以使用相应的酶活性试剂盒来检测其酶活性。
高酶活性的乳酸菌意味着它们能够更好地消化蛋白质和纤维素,从而提高食物的可消化性和营养吸收能力。
除了乳酸和酶活性外,抗菌活性也是评估乳酸菌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乳酸菌可以产生抗菌物质,对抗病原菌的侵袭。
我们可以通过抗菌活性试验来评估乳酸菌的抗菌能力。
将不同乳酸菌菌株与病原菌一起接种在琼脂平板上,观察是否形成抑制区域。
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30108da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6.png)
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在食品发酵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乳酸菌不仅能够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益生作用。
因此,分离和鉴定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是食品科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要进行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首先需要从发酵食品样品中分离乳酸菌。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选择将样品通过稀释后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以便只有乳酸菌能够生长。
接种后,将培养基放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
乳酸菌具有较强的酸性产生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会形成明显的酸性环境。
可通过测量培养基的pH值来初步判断是否有乳酸菌生长。
在分离乳酸菌的培养基上,我们可能会观察到许多不同形态的菌落。
这些菌落在形状、颜色、质地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我们可以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菌落进行后续的鉴定。
对于乳酸菌的鉴定,有许多方法可供选择。
一种常用的鉴定方法是形态学观察。
乳酸菌具有一些特征性的形态特征,如菌落的形状、边缘的特点、质地的柔软程度等。
此外,乳酸菌的细胞形态也具有一定的特征,如形状、大小、胞内结构等。
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乳酸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种属。
除了形态学观察外,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例如,乳酸菌通常能够在不产生气体的条件下发酵葡萄糖。
此外,乳酸菌对于一些特定的碳源、氮源等具有较强的利用能力。
通过对乳酸菌进行代谢特性的测试,可以进一步确认其种属。
分子生物学方法也为乳酸菌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对乳酸菌的DNA进行提取和PCR扩增,可以得到乳酸菌的16S rRNA序列。
将这些序列与已知种属的乳酸菌进行比对,可以准确鉴定乳酸菌的种属。
在发酵食品中,常常存在多种乳酸菌同时存在的情况。
因此,对于从发酵食品中分离到的乳酸菌,进行种属鉴定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确定了乳酸菌的种属,才能更好地利用其在食品工业中的潜力。
发酵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是一项科学而有趣的工作。
通过对乳酸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乳酸菌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
![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47e58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3.png)
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乳酸细菌是一类可以发酵果糖或蔗糖产生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动物肠道、植物表面等环境中,并且在食品加工、乳制品、膳食补充剂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分类鉴定乳酸细菌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分离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而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等。
1.传统分离鉴定传统分离鉴定是通过培养、生理生化特性的观察和细菌形态学特征的分析来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
一般的步骤包括:1.2分离: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如MRS培养基等,在适当条件下进行分离培养。
可以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和培养温度来增加分离率和适应性。
1.3纯化:从培养出的菌落中选择纯净的菌落进行纯化。
1.4形态学观察:观察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如菌落形态、细胞形态、孢子形态等。
1.5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如氧需氧性、产气、产酸、碱性产蛋白酶等特性的鉴定来进一步确定细菌的分类。
1.6比较分析:将鉴定结果与已知的乳酸菌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菌株的分类。
2.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分类鉴定方法,可以通过检测细菌的DNA序列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16SrRNA测序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等。
2.1PCR:PCR是通过扩增细菌DNA的特定区域来进行鉴定的方法。
首先,从培养的细菌中提取DNA。
然后,使用特定引物扩增目标区域的DNA,并通过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的大小。
比较PCR产物的片段大小和带型模式,可以确定乳酸菌的分类。
2.216SrRNA测序:细菌的16SrRNA序列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序列,可以用来进行细菌分类鉴定。
通过提取DNA,扩增16SrRNA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然后将测序结果与已知的乳酸菌序列比对,可以确定细菌的分类。
2.3RAPD:RAPD是一种无须事先了解目标序列的技术,它利用随机引物扩增细菌DNA的多态位点,通过凝胶电泳分析不同样品间的DNA带型模式,来进行菌株分类。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5bd6e17bd15abe23482f4dfc.png)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第一部分: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一、实验器材:1、实验药品新鲜乳酸饮料(市售)、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 、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 、琼脂30g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 、蔗糖10g;2、仪器与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500ml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
二、实验步骤:1、培养基配制(BCG牛乳培养基):(A)溶液:取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氯乙醇溶液1ml,混合均匀后分装入三角瓶于高压蒸汽灭菌锅80℃灭菌20 min;(1、6%溴甲苯酚绿(BCG)乙醇溶液用1、6g溴甲酚绿加入20ml无水乙醇中,再加水至100ml制成)(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CaCO3 10g,琼脂20g,加热溶解,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到6、8,分装入三角瓶后在103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均匀混合。
2、药品配制2、1 结晶紫:结晶紫乙醇饱与液(结晶紫2g溶于20ml 95%乙醇中)20ml,1%草酸氨水溶液80ml。
将两液混匀,放置24小时后过滤即可。
2、2 卢哥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
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蒸馏水300ml即成。
2、3 蕃红溶液:番红2、5g,95%乙醇100ml,溶解后存于密闭的棕色瓶中。
用时取2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2、4 0、1%的吕氏美蓝染液:A液:美蓝0、3g,95%乙醇300ml;B液:0、01% KOH 100ml。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5820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6.png)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一、引言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价值。
乳酸菌可以通过发酵作用,将葡萄糖、果糖等碳源转化为乳酸和其他有机酸,同时还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酶、抗生素等。
乳酸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对于深入研究乳酸菌菌种的特性、功能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乳酸菌分离方法1. 采样乳酸菌的分离首先需要进行采样工作。
可以从发酵食品、乳制品、蔬菜、水果、土壤、肠道等多种来源进行采样。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样品的新鲜性和卫生性,避免外部污染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 培养基的选择乳酸菌可以利用多种培养基进行分离和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有MRS培养基、乳清培养基等。
根据具体的分离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3. 分离将采样得到的样品进行系列稀释,取适量的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含有适当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培养温度一般在30-37摄氏度之间,培养时间约48-72小时。
4. 纯化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选择典型的菌落进行分离单菌培养,通过多次传代稀释可以纯化获得纯种的乳酸菌。
5. 形态观察利用显微镜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包括细胞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等。
三、乳酸菌鉴定方法1. 生理生化鉴定通过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包括乳酸发酵能力、氧耐受性、温度、pH值的适应能力等,可以初步判断乳酸菌的种属。
2. 生化试剂法利用生化试剂对乳酸菌进行鉴定,如气体发生试验、氧化还原酶试验、酶活性试验等。
3. 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PCR扩增乳酸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后与数据库比对,确定乳酸菌的种属分类。
四、乳酸菌试验方法1. 发酵活性测定通过测定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活性,如发酵速率、产酸速率、产酶能力等。
2. 抗菌活性测定测定乳酸菌对一些有害菌的抑菌作用,判断其在抗菌方面的潜力。
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a4448b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6.png)
食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和保质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乳酸菌具有产生乳酸的能力,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对于食品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乳酸菌的分离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直接涂布法、稀释涂布法和差减分离法等。
其中,直接涂布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直接涂布法是将食品样品均匀涂布于含有特定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利用乳酸菌对特定培养基的选择性生长来分离乳酸菌。
稀释涂布法则是将食品样品稀释到一定程度后,涂布于琼脂平板上进行分离。
差减分离法是相对于稀释涂布法的一种改进方法,通过两个不同培养基的对比,进一步筛选出乳酸菌。
乳酸菌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形态学观察是最基本的鉴定手段之一,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和细胞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出乳酸菌的种类。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是将分离出的菌株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相关实验,如气体产生、温度耐受性、胞外酶产生等,通过对比不同特性的表现,进一步鉴定乳酸菌的种类。
而分子生物学鉴定则能够更准确地确定乳酸菌的种属和亚属,如通过PCR扩增特定基因序列,利用DNA测序技术进行序列比对,从而鉴定乳酸菌的种类。
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在实际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分离和鉴定乳酸菌,可以确定食品中乳酸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而判断食品是否存在质量和安全性问题。
其次,乳酸菌的鉴定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促进乳酸菌的生长和产酸过程,从而提高食品品质。
此外,乳酸菌的鉴定也有利于乳品行业中的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为创新和提高乳制品的营养和口感贡献力量。
然而,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食品中的乳酸菌种类繁多,分离出纯种菌株的难度较大。
其次,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相似,需要较为精确的实验手段和技术设备来进行鉴定。
此外,乳酸菌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考虑,有时候必须结合其他鉴定方法才能得出准确结论。
乳酸菌的提取和鉴定
![乳酸菌的提取和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7fb5b77e31b765ce050814ae.png)
酸奶中乳酸菌的筛选试验一、实验目的:熟悉从酸奶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的一般方法二、实验原理:市场销售的酸奶主要含乳酸菌,乳酸菌的主要作用是把牛奶中乳糖发酵成乳酸,此外酸奶中还含有其他球菌,利用它产酸等性质可以分离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蛋白胨、酵母膏提供氮源、维生素、生长因子;葡萄糖为可发酵糖类;磷酸氢二钾为酸碱缓冲剂;柠檬酸铵、硫酸镁、硫酸锰、亚硫酸铁、吐温-80和乙酸钠为培养各种乳酸菌提供生长因子,其成分还能抑制某些杂菌;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
、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
.筛选方法:.溶钙圈法: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 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 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 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更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分离三、实验药品及仪器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葡萄糖、乳糖、吐温-80、柠檬酸二铵、CaCO3 、K2HPO4 NaAc·3H2O、MgSO4·7H2O、MnSO4·H2O、琼脂、结晶紫染色液、碘液、95%乙醇、石蜡、蒸馏水。
仪器:超净工作台、电子显微镜、接种环、恒温培养箱、接种环、培养皿、涂布环、高压锅、试管、微波炉、电子天平、离心机四培养基类型①改良MRS 培养基(乳酸菌分离培养基):牛肉膏10g,蛋白胨10g,酵母膏5g,葡萄糖20g,吐温-80 1.0ml(它是一种很好的乳化剂和分散剂也就是说它的作用就是是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更加的均匀就是对营养成分的再一次优化),K 2HPO4 2g,NaAc·3H2O 5g,柠檬酸二铵2g,MgSO4·7H2O 0.58g,MnSO4·H2O 0.25g,补蒸馏水至1000ml(固体培养基中加琼脂 1.5%-2%),调pH 至6.4±0.2,121℃高压灭菌15min②改良MC 培养基(乳酸菌选择培养基):牛肉膏5g,蛋白胨5g,酵母膏5g,葡萄糖20g,乳糖20g,CaCO3 10g,琼脂20g,中性红0.05g(指示剂),最终pH6.5±0.2,补蒸馏水至1000ml,121℃高压灭菌15min。
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78afbd1ef18583d0496459a2.png)
•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 形态:细胞呈长或细长杆状、弯曲形短杆状, 一般成链状排列。 – 运动性:通常不运动,有的能够运动,具有周 生鞭毛。 – 营养类型:化能异养型。 – 需氧情况:微好氧型。
•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 – – – 形态: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成对或链状排列。 运动性:一般不运动。 营养类型:化能异养型。 需氧情况:兼性厌氧型。
方法?1称10g材料水样取1ml逐级稀释剪碎研磨放入装有逐级稀释剪碎研磨放入装有90ml无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在旋涡振荡器上充分混合均匀即为中在旋涡振荡器上充分混合均匀即为稀释度为101的样品液继续将样品稀释至105
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4-5人一组 共3组 150ml 无菌水 200ml 培养基 9个平板 1ml移液管 若干支 10ml移液管若干支 试管若干支 灭菌:药勺、剪刀、4个小烧杯 材料:火腿、文山湖水样、植物叶片、花朵、果实等
• 与动物相关:乳汁、消化道、粪便等; • 与植物相关:花蜜、树液、植物残骸、果实损伤部 位等; • 自然水体; • 发酵食品:酸奶等。
• 筛选方法
– 利用碳酸钙溶解圈法筛选。
改良乳酸细菌培养基(MRS)
• • • • 蛋白胨10.0 g,牛肉膏8.0 g,酵母膏4.0 g, 柠檬酸二铵2.0 g,葡萄糖20.0 g, 吐温-60 1.0 mL,乙酸钠5.0 g, 磷酸氢二钾2.0 g,硫酸镁0.2 g,硫酸锰0.05 g, 琼脂20.0 g,碳酸钙30 g,
• 片球菌属(Pediococcus)
– 形态:细胞呈球形,成对或四联排列。 – 运动性:不运动。 – 营养类型:化能异养型。 – 需氧情况:兼性厌氧型。
乳酸菌的筛选性厌氧菌,营 养类型为化能异养型。生长繁殖于厌氧或微好 氧、矿物质和有机营养物丰富的环境中。具体 如下: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9c5020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0.png)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菌落筛选:根据菌落的颜色、大小、光泽度和透明程度,挑取含溶钙圈的单菌落。
2. 分离纯化:在MRS或Elliker固体培养基上反复划线分离,直到分离到纯的单一菌落。
3. 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菌体颜色、大小、形状和排列方式。
4. 过氧化氢酶实验:将革兰氏染色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的菌株初步认定为乳酸菌。
5. 保藏:用终浓度为25%甘油冻存管进行菌株的保藏,置于-80℃冰箱中保存备用。
乳酸菌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耐酸性优良菌株筛选试验:将分离纯化的乳酸菌和实验室耐酸性较好的WHH544接种到MRS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量为2%,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连续活化2代后,以6000r/min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沉淀菌体用灭菌生理盐水洗涤、离心2次后,通过麦氏比浊法调整菌悬液浓度为×108CFU/mL。
2. 其他试验:根据具体研究需求进行相关试验,例如通过不同条件培养,观察菌株生长情况;或通过发酵实验,测定乳酸菌的产酸能力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微生物学书籍或文献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乳酸菌的分离
![乳酸菌的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5513aa47524de518974b7d6a.png)
乳酸菌的分离一、实验目的: (1)了解乳酸菌的菌落特征及细胞形态;(2)了解乳酸菌的分离及鉴定原理。
二、实验内容: 酸乳中乳酸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1)从酸乳中分离乳酸菌;(2)对乳酸菌进行初步鉴定。
三、实验器材:样品:含乳酸菌的酸奶;培养基:BCG牛乳培养基;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磁炉,恒温培养箱;仪器用品:1000ml烧杯一个,500ml量筒一个, 无菌培养皿12个, 500ml容量三角瓶2个,25ml无菌移液管1只,20ml无菌试管7只,1ml无菌移液管6只,培养基分装器一个,玻棒2根, 无菌涂布器3只,酒精灯一盏,接种环一个,天平,牛角匙,漏斗,漏斗架,载玻片,盖玻片,pH试纸若干,液体石蜡,棉塞,吸管,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药品:结晶紫,乙醇,草酸氨,碘,碘化钾,番红,番红,NaOH,NaCl。
三、实验原理: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以群落状态存在,这种群落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培养或者使用某种微生物,必须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这些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和代谢产物。
此次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BCG牛乳培养基[3]。
乳酸菌分离目的是要在培养基上出现乳酸菌的单个菌落,为此我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是将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繁殖成单菌落;从而得到待分离菌种的纯种。
其原理是将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做”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平板涂布法:平板涂布法是将样品经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但菌落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奶中乳酸菌的筛选试验
一、实验目的:熟悉从酸奶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市场销售的酸奶主要含乳酸菌,乳酸菌的主要作用是把牛奶中乳糖发酵成乳酸,此外酸奶中还含有其他球菌,利用它产酸等性质可以分离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蛋白胨、酵母膏提供氮源、维生素、生长因子;葡萄糖为可发酵糖类;磷酸氢二钾为酸碱缓冲剂;柠檬酸铵、硫酸镁、硫酸锰、亚硫酸铁、吐温-80和乙酸钠为培养各种乳酸菌提供生长因子,其成分还能抑制某些杂菌;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
、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
.筛选方法:.溶钙圈法: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 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 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 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更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分离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葡萄糖、乳糖、吐温-80、柠檬酸二铵、CaCO3 、K2HPO4 NaAc·3H2O、MgSO4·7H2O、MnSO4·H2O、琼脂、结晶紫染色液、碘液、95%乙醇、石蜡、蒸馏水。
仪器:超净工作台、电子显微镜、接种环、恒温培养箱、接
种环、培养皿、涂布环、高压锅、试管、微波炉、电子天平、离心机
四培养基类型
①改良MRS 培养基(乳酸菌分离培养基):牛肉膏10g,蛋白胨10g,酵母膏5g,葡萄糖20g,吐温-80 1.0ml(它是一种很好的乳化剂和分散剂也就是说它的作用就是是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更加的均匀就是对营养成分的再一次优化),K 2HPO4 2g,NaAc·3H2O 5g,柠檬酸二铵2g,MgSO4·7H2O 0.58g,MnSO4·H2O 0.25g,补蒸馏水至1000ml(固体培养基中加琼脂 1.5%-2%),调pH 至6.4±0.2,121℃高压灭菌15min
②改良MC 培养基(乳酸菌选择培养基):牛肉膏5g,蛋白胨5g,酵母膏5g,葡萄糖20g,乳糖20g,CaCO3 10g,琼脂20g,中性红0.05g(指示剂),最终pH6.5±0.2,补蒸馏水至1000ml,121℃高压灭菌15min。
配制方法:1把除CaCO3以外的成分称量溶解后.调PH至6.2~6.4;
2.称取20g CaCO3加入到100mL蒸馏水中,制成CaCO3乳浊液;
3.将培养基和CaCO3乳浊液分开灭菌;
4.倒平板前,待培养基融化冷却后,平板上加入一定量的CaCO3乳浊液,晾干了以后再接种。
五、实验流程
1、吸取酸奶1ml
2、10 倍梯度稀释平板涂布(改良MC Medium)
3、厌氧培养(28℃培养48h)待形成菌落
4、挑取溶钙圈较大的单菌落→ 观察、记录菌落形态与特征
5、Improved MC Medium 划线分离纯化
6、选取溶钙圈较大的单菌落进行G+染色
7、革兰氏阳性菌(G+菌)→ 记录菌株细胞形态
9、MRS 液体培养(37℃培养48h
具体步骤:
(1)按要求做好培养基
(1)无菌操作将经过充分摇匀的检样20mL,放入含有180mL 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三角瓶内,振摇均匀,即为1:10稀
释液,依次做1:100、1:1000……稀释。
10倍梯度稀释
至10-6浓度
(2)取每个稀释度的溶液2 mL分别倾倒在准备好的改良MC 培养基上,每个稀释度两个平板,用涂步环涂布,用石蜡油密
封培养基厌氧培养,42℃培养48h
(3)待形成菌落后,选取表面湿润、形态饱满、溶钙圈较明显较大的单菌落(图2-12)在改良MC培养基上进行划线纯化(4)划线纯化后挑取溶钙圈较大、形态饱满表面湿润的单菌落进行接种试管斜面6个,试管口用石蜡封口,37℃厌氧培养18
小时。
(5)从试管上取单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确定是否为G+ 涂片
固定
染色:初染(结晶紫染色液染色2-3分钟,用蒸馏水冲洗)——媒染(碘液1-2分钟水洗)——脱色(用95%乙醇冲洗
玻片2-3次,然后用蒸馏水冲洗)_复染(番红,后水洗) 镜检:在显微镜下画出菌体形态特征,确定是否为纯菌株(6)把试管里的菌体用接种环转移到已配置好的改良MRS液体培养基上,三角瓶要用石蜡密封,37℃培养恒温培养48小时。
(7)取菌株培养液用离心机离心分离,3500r/min,15min,收集菌体
六、注意事项:
1菌体的厌氧培养
2菌分离筛选的传统步骤是先用改良MC Medium 进行鉴别分离,再以MRS 培养基培养
六、实验结果:
绘制乳酸菌在电镜下的图片,记录乳酸菌单菌落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