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医学院成教本科-生理自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川北医学院《诊断学》自学习题答案

川北医学院《诊断学》自学习题答案

川北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生自学作业答案《诊断学》第一部分:专科部分一、填空题1.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有_______感染_、__肿瘤______和____反应性增生____。

2.骨膜增生呈花边型多见于_______慢性感染_疾病。

3.视诊发现患者甲状腺肿大,触诊发现甲状腺位于胸锁乳突肌以内,则该甲状腺属于_____II__度肿大。

4.在X线下,使骨质密度减低的基本病变有_____骨质疏松___、____骨质破坏____和__骨质软化______。

5.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及其附近听到连续的机器样杂音,见于___动脉导管未闭_____疾病。

6.Q-T间期代表____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____所需时间的总和。

7.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______肝掌__,发生机制与___雌激素灭活减少_____。

8.扁桃体肿大分为Ⅲ度,不超过咽腭弓者为____I____度。

9.确定颈部肿块为甲状腺肿大最主要的特征是___随吞咽动作向上移动_____。

10.压迫性肺不张时,语音震颤____减弱或消失____。

11.间停呼吸的特点是___周期性呼吸暂停_____。

12.心浊音界外形呈梨形常见于___二尖瓣狭窄_____。

13.二尖瓣狭窄时可在_____心尖___部位触到_____舒张___期震颤。

14.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叹气样舒张期杂音,杂音沿胸骨下缘至心尖传导,考虑为_____主动脉关闭不全___。

15.P-R间期代表__心房除极到心室除极______时间。

16.一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网织红细胞计数也明显减低,考虑最大可能为__再生障碍性______贫血。

17.引起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显著降低的疾病是____结核性脑膜炎____。

18.发绀表现在肢体末端,受累部位的皮肤湿冷是为___淤血性周围性__发绀。

19.柔韧感(揉面感)是指___慢性腹膜炎或腹膜增厚__。

20.瘫痪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其肌力判定为__III___级。

川北医学院试题

川北医学院试题

医用基础化学作业1一、选择题1、物质的量浓度是A. 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B. 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C. 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体积之比。

D .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某组分的物质的量。

2、75%的消毒酒精,是指A 、100ml 水中含75ml 酒精B 、100克水中含75ml 酒精C 、25ml 水中加入75ml 酒精D 、100克水中含75克酒精3、配制300ml 、0.10mol •L -1的NaOH 溶液,需要称取固体NaOH (M=40)的质量为 A. 1.2g B. 1.2mg C. 4.0g D. 4.0mg4、在0.1mol.l -1的HCl250ml 中加入0.05mol.l -1的NaOH 溶液250ml ,则C HCl 为 A .0.02 mol.l -1 B .0.01mol.l -1 C .0.1mol.l -1 D .0.025mol.l -15、500ml 生理盐水中,Na +的渗透浓度为A. 77.5m mol •L -1B. 196 m mol •L -1C. 154 m mol •L -1D. 308 mmol •L -1 6、0.1 mol •L -1蔗糖|0.1 mol •L -1NaCl 溶液 其渗透方向是 A. 向右; B. 向左; C. 互不渗透; D. 无法确定。

7、红细胞在下列哪种溶液会溶胀A . 9.0g •L -1NaCl 溶液 B. 5%的葡萄糖C. 50 g •L -1的葡萄糖D. 生理盐水的10倍稀释液8、37℃时,人体血液的渗透压为775kPa ,与血液具有相同渗透压的葡萄糖静脉注射液的浓度是A .400 mmol •L -1 B.300 mmol •L -1 C.775 mmol •L -1 D.154 mmol •L -1 9、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的主要渗透压是A.大气压;B.晶体渗透压;C.胶体渗透压;D.以上三种。

10、下列质量浓度相同的溶液,渗透压最大的是A.葡萄糖溶液B.NaCl 溶液C.KCl 溶液D.CaCl 2溶液 1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H 2CO 3和CO 32-不是共轭酸碱对 B .酸越强,其共轭碱也越强 C .酸失去质子转变成共轭碱 D.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 12、下列化合物中具有两性的物质是A.H 2CO 3 ;B.H 2PO 4-C.HClD.H 2SO 413、一定条件下,反应H 2PO 4- + H 2O HPO 42- +H +3O ,能自发进行,则其中较强的酸是 A. H 2O B. H 2PO 4- C. HPO 42- D. OH - 14、下列物质中( )不是共轭酸碱对A. HAc —Ac -B. NH 4+—NH 3C. NH 3—NH 2-D. H 3O +—OH - 15、室温下1.0×10-4 mol •L -1的氨水溶液,[H +]• [OH -]=A. 1.0×10-10B. 1.0×10-4C. 1.0×10-14D. 1.0×10-8 16、配制pH=9.0的缓冲溶液,应选用()缓冲对A.H 2PO 4--HPO 42-(pKa=7.21)B.HAc-Ac - (pKa=4.75)17、关于缓冲容量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缓冲比一定时,C 总 越大,β越大。

川北医学院成人教学院试卷

川北医学院成人教学院试卷
A、是一种化学精制食物 B、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 C、只需经小肠消化 D、含的蛋白质为氨基酸 E、含的碳水化合物为单糖 41、哪种病人不需应用完全胃肠道营养 D A、短肠综合症 B、大面积烧伤 C、急性肾衰 D、休克 E、重症胰腺炎 42、肠外营养一般首日滴速每小时是 C A、40ml B、50ml C、60ml D、70ml E、80ml 43、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D A、操作必须严格无菌 B、静脉导管要专用 C、24h 持续点滴 D、隔日更换插管部位的敷料 E、严密观察 并发症 44、全胃肠外营养液 4℃冰箱内存放不能超过 A A、24h B、20h C、16h D、12h E、8h 45、要素饮食护理,错误的是 A A、要素饮食配置后要在室温下保存 B、要素饮食配置后在 24h 内用完 C、由小量、低浓度、低速度开始 输入 D、每日冲洗管饲导管 2 次 E、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发生 46、下列关于营养支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高支链氨基酸配方适用肾衰竭病人 B.首选肠内营养支持 C.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较易发 生误吸 D.要素饮食是有渣饮食 E.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最好分别单独输注 47、以下适用于肠内营养才支持的情况是 D A.活动性消化道出血 B.严重肠道感染 C.肠梗阻 D.脑部损伤后昏迷病人 E.急性阑尾炎 48、通过鼻胃管灌注要素饮食时,是好让病人取 a A.半卧位 B. 左侧卧位 C.右侧卧位 D.垫枕平卧位 E.去枕平卧位 49、肠内营养支持病人最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是 B A.黑便 B.腹泻 C.腹胀 D.便秘 E.恶心,呕吐 50、完全胃肠外营养液中,提供热能的最主要的来源是 B A.葡萄糖 B.脂肪 C.氨基酸 D.维生素 E.电解质 51、需要用肠外营养支持的病人是 D A.昏迷病人 B.拒绝进食者 C.化疗期间严重呕吐病人 D.低位肠瘘病人 E.急性胰腺炎病人病情稳

2017年成人高考《生理》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7年成人高考《生理》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 1 -2017 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真题及答案一、A 型题:1 ~84 小题,每小题1.25 分,共105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A 、B 、C 、D 、E五个选项中。

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维持机体稳态的反馈调节是()。

A.凝血B.减压反射C.排尿反射D.排便反射E.分娩2.尿素从细胞排出的方式属于()。

A.出胞作用B.经通道易化扩散C.经载体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E.单纯扩散3.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称为()。

A.超极化B.极化C.去极化D.复极化E.反极化4.急性失血时,危及生命的失血量占全身血量的比例至少是()。

A.5%B.30%C.15%D.45%E.60%5.血液凝固各阶段都必需的因子是()。

A. ⅨB. ⅧC. ⅢD. ⅫE. Ⅳ6.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生理意义是()。

A.心肌兴奋更有规律B.心肌收缩力更强C.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D.心内兴奋传导加速E.心肌收缩房室同步7.对心输出量影响最不明显的因素是()。

A.年龄B.性别C.剧烈运动D.体重E.体表面积8.交感缩血管紧张的中枢主要位于()。

A.大脑皮层B.丘脑内侧C.延髓头端D.中脑上丘E.脊髓背角9.体内二氧化碳分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静脉血、肺泡、组织细胞B.肺泡、组织细胞、静脉血C.肺泡、静脉血、组织细胞D.组织细胞、肺泡、静脉血E.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10.影响正常人肺换气的重要因素是()。

A.气体分压差B.呼吸膜面积C.体核温度D.气道阻力E.呼吸运动形式- 2 -- 2 -11.特异性激活胰蛋白酶原的物质是()。

A.二肽酶B.胃蛋白酶C.胆汁D.肠激酶E.糜蛋白酶12.当直肠对粪便刺激的感觉阈升高时,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大脑皮层抑制便意B.粪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延长C.排便反射失去反馈控制D.粪便刺激结肠逆蠕动E.维生素K 合成减少13.常温环境下,机体主要的散热途径是()。

A.不感蒸发B.传导C.发汗D.对流E.辐射14.原尿生成的直接动力是()。

川北成教专升本病生复习资料

川北成教专升本病生复习资料

一、A型题1.下列哪项水、电解质紊乱容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BA 高渗性脱水B 低渗性脱水C 等渗性脱水D 水中毒E 水肿2.何种类型的水与电解质失衡容易发生脱水热AA 高渗性脱水B 低渗性脱水C 等渗性脱水D 水中毒E 水肿3.可导致颅内出血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你认为是AA高渗性脱水 B 严重低钠血症 C 急性高钾血症 D 高钙血症 E 水中毒4.婴幼儿严重腹泻, 如果只补充葡萄糖溶液,易于引起下列哪种水、电介质平衡紊乱?CA. 高渗性脱水B. 水肿C. 低渗性脱水D. 等渗性脱水E. 水中毒5.小肠液短时大量丢失往往首先发生的是CA. 高渗性脱水B. 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低钠血症E. 高钾血症6.下列水、电解质紊乱较易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是哪种A. 高渗性脱水B. 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急性水中毒E. 慢性水中毒7.指出全身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最为重要的原因CA. 血栓阻塞静脉腔B. 肿瘤转移到静脉C. 瘢痕压迫静脉壁D. 右心衰竭E. 左心衰竭8.请指出以下可致机体出现钠水潴留的选项C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 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D. 肾小球滤过增加E. 静脉回流受阻9.心性水肿一般首先出现在CA. 头面部B. 双上肢C. 双下肢或身体下垂部D. 腹腔E. 腰背部10.微血管受损为何引起水肿D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B 淋巴回流受阻 C静脉端流体静压下降D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增高 E 血液浓缩11.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B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 组织间液流体静压下降D 组织胶体渗透压增高E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12.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主要是因为CA 肾小球滤过率升高B 肾血浆流量增加C 出球小动脉收缩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明显D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血浆渗透压增高 E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升高13.AG异常增高表明体内可能出现了BA 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B 正常氯性代谢性酸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D 代谢性碱中毒E 呼吸性酸中毒14.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威胁患者生命最为紧急的是BA 心肌收缩力减弱B 继发高钾血症引起心律失常C 肺性脑病D 功能性肾衰E 缺氧15.在下列情况中,导致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常见原因为EA. 腹泻B. 大量输入生理盐水C. 高钾血症D. 肾小管性酸中毒E. 糖尿病16.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不能发挥代偿作用的调节方式是DA. 磷酸盐缓冲系统B.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C.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D. 肾保碱排酸E. 血浆蛋白缓冲系统17.患者万某,因胃溃疡并发幽门梗阻,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49, PaCO26.4kPa, HCO3- 36mmol/L,应判断该病人酸碱失衡的类型为B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呼吸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18.下列哪两种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不可能同时发生DA.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C.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E. 呼吸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19.引起呼吸性碱中毒最根本的机制是A. 吸入CO2过少B. 输入NaHCO3过多C. 呼吸中枢兴奋,肺通气量增大D. 肺有效通气量减少E. 大量输入库存血20.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最重要的原则是A 吸氧B 改善肺泡通气量C 静脉输入NaHCO3D 抗感染E 给予乳酸钠21.某肺心病患者,因受凉继发肺部感染而住院,血气分析结果为:pH7.33, PaCO29.33kPa,HCO3-36mmol/L,根据这些信息你初步诊断为A.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D. 代谢性酸中毒E. 混合性酸中毒22.患者易某,慢性肾衰8年,最近剧烈呕吐入院,血气指标:pH7.39, PaCO26.32kPa,HCO3-26.2mmol/L,Na+142mmol/L, Cl- 91.5mmol/L,初步诊断应属于哪种酸碱失衡?A.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B. 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C.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D. 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23.引起“自我输血”的机制是A.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B. 动-静脉短路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C. 醛固酮分泌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 ADH分泌增多,重吸收水增加E. 缺氧引起红细胞产生增加24.休克过程中与MDF产生有关的脏器主要是指A. 肝脏B. 肺C. 脾脏D. 胃肠E. 胰腺25.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最易受损的腹腔内脏器官是A. 心B. 脑C. 肺D. 肝E. 肾26.休克时补充血容量的正确原则是A. 丢失多少补充多少B. 需要多少补充多少C. 宁可多补而不能少补D. 没有明显失血者不必补充E. 血压升至正常后应停止补充27.休克期(淤血缺氧期)微循环血液灌流的特点是A.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 多灌多流,灌少于流C. 少灌少流,灌多于流D. 灌而少流,灌多于流E. 不灌不流,血流停滞28.休克早期对微循环血管影响最大的体液因子为A 心肌抑制因子B TXA2C A T-ⅡD 儿茶酚胺E TNFα29.休克时动-静脉短路支开放是因为A 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兴奋血管α-受体B 内源性鸦片样物质增加C 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加D 肾上腺素大量增加,兴奋血管β-受体E PGI2增加,引起血管扩张30.休克早期出现“自我输液”现象是因为A.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加B. 动-静脉短路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C. 醛固酮分泌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 ADH分泌增多,重吸收水增加E.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31.纳洛酮的抗休克作用是因为它能拮抗A TXA2B MDFC 内啡肽D 儿茶酚胺E A T-Ⅱ32.主要导致容量负荷过重而损害心功能常见于A 肺动脉高压B 二尖瓣关闭不全C 肺栓塞D 肺动脉狭窄E 心肌病33.下列哪种疾病常常引起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A 严重贫血B 冠心病C 高血压心脏病D 心肌病E 心脏瓣膜病34.心源性休克发病的中心环节是A. 回心血量减少B. 心率过快C. 心肌收缩力降低D. 心输出量降低E. 心律紊乱35.可发生心脏离心性肥大的疾病是A.高血压病B.肺源性心脏病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D.二尖瓣狭窄E.冠心病36.急性心力衰竭时下列那种代偿方式不可能发生A.心率加快B.心脏紧张源性扩张C.交感神经兴奋D.心肌肥大E.血液重新分布37.左心室后负荷过重的常见原因是A.肺动脉高压B.肺栓塞C.慢性贫血D.主动脉狭窄E.心肌炎38.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是A.酸中毒B.高钾血症C.分娩D.肺部感染E.以上都是39.酸中毒诱发心衰的机制主要是A.H+与Ca2+竞争肌钙蛋白结合位点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痉挛C.高血钾促进心肌Ca2+内流D.H+使血流阻力增加E.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不能产生40.下列哪项不是右心衰的主要临床表现A.水肿B.体循环静脉压升高C.肝肿大D.颈静脉怒张E.心性哮喘41.心肌肥大不平衡生长的组织学特征是A 心脏毛细血管总数减少B 毛细血管与心肌细胞之间距离缩小C 闭合状态的毛细血管增多D 单位重量肥大心肌毛细血管数目相对减少E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42.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因素A Ca2+与肌钙蛋白的亲和力降低B Ca2+ 复位延缓C 心肌能量缺乏D 心室顺应性降低E Ca2+-ATP酶活性降低43.心衰时血容量增加作为一种代偿反应所产生的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是A 心室顺应性降低B 心脏收缩功能降低C 心脏前负荷增加D 心脏后负荷增大E 心室充盈不足44.心肌细胞重塑使收缩性减弱的分子基础是A 肌球蛋白数目减少B 肌动蛋白数目减少C 肌球蛋白表达α-MHC增多D 肌球蛋白表达β-MHC增多E 肌钙蛋白数量减少45.下列情况引起呼吸困难时,患者容易出现“三凹征”的是A 慢性支气管炎B 支气管哮喘C 急性喉头水肿D 大叶性肺炎E 肺结核46.有关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下列哪项不正确A 其原因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B 其原因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C 肺总的通气量和血流量可不降低D 是肺部疾患引起呼吸衰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机制E 通常引起PaO2下降合并PaCO2显著增高47.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A 右心衰竭B 支气管哮喘C喉头水肿D 肺结核E 肺源性心脏病48.肺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是A.PaO2下降, PaCO2下降B.PaO2下降, PaCO2正常C.PaO2下降, PaCO2升高D.PaO2正常, PaCO2下降E.PaO2正常, PaCO2升高49.II型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是A.间歇性低浓度给氧B.慢速高浓度给氧C.正压低浓度给氧D.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E.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50.支气管哮喘引起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A 阻塞性通气不足合并死腔样通气B 阻塞性通气不足合并功能性分流C 阻塞性通气不足合并解剖分流增加D 阻塞性通气不足气体弥散障碍E 阻塞性通气不足合并真性分流51.肝性脑病患者服用肠道抗菌素的目的是A 防治胃肠道感染B 预防肝胆系统感染C 防止腹水感染D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E 抑制肠道细菌繁殖从而减少毒性物质的产生和吸收52.以下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哪项是不妥当的?A 静脉点滴谷氨酸钠B 大量使用碱性药物C 补充葡萄糖D 补充钾盐E 给予左旋多巴53.下列哪项因素不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A.感染B.便秘C.上消化道出血D.轻度酸中毒E.不恰当使用利尿药54.应用左旋多巴可治疗某些肝性脑病患者,其机制是A.降低血氨B.进入脑组织后可形成正常神经递质C.促进脑内氨的清除D.促进支链氨基酸进入脑组织E.减少芳香氨基酸进入脑内55.原尿回漏的关键原因是由于A 肾小管阻塞B 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基底膜断裂C 尿量增多D 原尿流速减慢E 肾间质水肿56.防治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关键措施是A 尽早进行透析治疗B 尽早使用利尿剂C 维持足够的有效循环血量D 纠正酸中毒E 控制氮质血症57.尿毒症患者体内毒性最强的胍类化合物是A.胍基琥珀酸B.胍乙酸C.二甲基胍D.四甲双胍E.甲基胍58.三聚氰胺引起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关键发病环节是A.肾小球灌注压降低B.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形坏死C.三聚氰胺的代谢产物在肾小管中形成结晶引起肾小管阻塞D.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E.三聚氰胺直接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59.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是A.稀释性低钠血症B.水中毒C.高钾血症D.氮质血症 E 代谢性酸中毒60.尿毒症患者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A.神经系统症状B.心血管系统症状C.胃肠道症状D.水电解质紊乱E.酸碱平衡紊乱二、X型题1.临床上,严重糖尿病患者可并发高渗性脱水,其机制包括A. 经皮肤丢失水分过多B. 经呼吸丢失水分过多C. 经胃肠丢失水分过多D. 经肾脏丢失水分过多2.大汗淋漓后可能发生A. 等渗性脱水B. 低钾血症C. 高镁血症D. 高渗性脱水3.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机体出现A. 心律失常B. 外周血管收缩C. 心肌收缩力减弱D. 脑内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4.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可见于A. 慢性肺心病患者使用利尿剂不当B. 慢性肺心病患者继发严重呕吐C.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心力衰竭D. 心搏呼吸骤停5.肺内气体弥散功能障碍产生的原因是A.气道增生狭窄B.肺泡膜厚度增加C.肺泡膜面积减少D.胸膜纤维化引起肺的顺应性降低6.限制性通气不足可见于下列哪些情况?A.严重低钾血症B.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肺小动脉栓塞D.大量胸腔积液7.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由于A.硫酸根、磷酸根蓄积B.肾脏泌H+和泌NH4+减少C.呕吐丢失大量碱性物质D.酸性代谢产物的蓄积8.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是A.钠水潴留B.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C.高钾血症D.肾产生降压物质减少9.在肝性脑病治疗中口服乳果糖的目的是A.降低肠道pH值B.抑制NH4+转变NH3C.促进NH3向肠腔内扩散D.补充血糖10.肝性脑病诱因诱发脑病的机制主要是?A.增加氮负荷;B.增加肝细胞损害;C.增加脑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D.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三、判断题1.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因动脉充血和静脉缺血,导致组织间液生成增多,促进水肿的发生。

川北医学院成教本科-生理自习题及答案

川北医学院成教本科-生理自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稳态: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3.反射:反射是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活动。

4.钠泵:Na+泵的本质是一种Na+-K+依赖式ATP酶,当细胞外K+浓度或细胞内Na+浓度上升时激活,分解ATP获得能量,逆浓度差将Na+泵出膜外,将K+泵入膜内。

5.兴奋:指神经和肌肉可分别产生神经冲动、肌肉冲动.生理学把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应称为兴奋。

6.兴奋性:这种组织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叫兴奋性。

7.阈值:生理学上将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

8.血细胞比容:是指一定量的抗凝血积压后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

9.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是指血红细胞在1小时内沉降的速率。

10.血型: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红细胞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

11.心动周期:心脏舒张时内压降低,腔静脉血液回流入心,心脏收缩时内压升高,将血液泵到动脉。

12.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13.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14.期前收缩:期外收缩,简称早搏。

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

15.呼吸运动: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

16.用力呼气量:在一定的时间内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快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17.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人或呼出肺泡的气体总量,它是与直接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18.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成人本科生理复习题13页word文档

成人本科生理复习题13页word文档

2019级成人本科临床、护理专业《生理学》考试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1、凸透镜适用于A.近视眼视远物B.C.散光眼D.2A.位置觉与运动觉B.C.眼震D.3、胸膜腔内压等于A.大气压+肺内压B.C.大气压-非弹性阻力D.肺内压-肺回缩力4、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β-型地中海贫血5、血液中使呼吸运动加强的主要因素是A.CO2分压升高B.O2C.乳酸增多D.非蛋白氮增多6A.B.C.囊内压升D.滤过膜通透性减小7、心动周期中,主动脉瓣开放始于A.等容收缩期之初B.等容收缩期之末C.等容舒张期之初D.等容舒张期之末8、ABO血型系统中有天然的凝集素;Rh系统中A.有天然凝集素B.C.有天然D凝集素D.有抗D凝集素9A.感音性耳聋B.C.神经性耳聋D.10、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A.桥脑B.脊髓C.延髓D.中脑11.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A.90天B.100天C.110天D.120天E.140天12. 能造成生命危险的一次急性失血量至少为总量的A. 10%B. 20%C. 30%D. 40%E. 50%13. 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此人的血型为A.A型B.B型C.AB型D.O型E.无法判断1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A.红细胞对高渗溶液的抵抗力B.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C.红细胞在生理盐溶液中破裂的特性D红细胞耐受机械撞击的能力E.红细胞相互撞击破裂的特性15. 普肯耶细胞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区别是A、0期去级速度不同B、1期形成机制不同C、平台持续时间相差特别悬殊D、3期复极速度不同E.4期自动去级化16. 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长,一直延续到A .收缩期开始B收缩期中间C.舒张期开始D.舒张期结束E.舒张期结束以后17. 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A.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B.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C.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D.期前收缩后就该出现代偿间歇E.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18. 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A.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贮存少C.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D.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收缩E.心肌呈“全或无”收缩19. 房室瓣开放见于A .等容舒张期末B.心室收缩期初C.心房收缩期末D.等容收缩期初E.等容舒张期末20.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半月瓣关闭B.半月瓣开放C.房室瓣开放D.房室瓣关闭E.心室射血入大动脉,引起管壁震动21、当睫状肌收缩时可使A.角膜曲度增大B.瞳孔缩小C.晶状体曲度减小D.22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肾小球滤过率增大C.动脉血压升高D.近球小管渗透压增高23、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0期去极为Na+内流B.复极1期为K+外流C.复极3期为K+外流D.4期有K+外流24A.增加辐射散热B.C.增加蒸发散热D.增加对流散热25、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中心静脉压B.C.D.脉压26、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运动形式A.容受性舒张B.C.蠕动D.分节运动27、在绝对不应期A.无论多么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反应B.需要阈上刺激才能发生反应C.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反应D.阈下刺激也可以诱发反应28A.少量多肽B.C.月示和胨D.非蛋白质食物29、一个心动周期中,室内压变化最大的时期是A.快速射血期B.减慢射血期C.快速充盈期D.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30A.唾液B.C.胆汁D.31.阈值指的是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C.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E.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32.关于兴奋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B.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腺体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C.阈值的大小和组织兴奋性到的高低呈反变关系D.引起组织兴奋的阈值愈大其兴奋性愈高E.组织和细胞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称为兴奋33、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口腔和食道B、胃C、小肠D、大肠34、胆盐的吸收部位主要是在( )A、十二指肠B、空肠C、回肠D、大肠35、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 )A、胃肠运动减慢,括约肌舒张B、胃肠运动减慢,括约肌收缩C、胃肠运动加快,括约肌舒张D、胃肠运动加快,括约肌收缩36.对肾小球滤过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构是A肾小球毛内皮细胞B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C.基膜层D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E以上都不是37、尿崩症的发生于下列哪种激素不足有关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B肾素C.抗利尿激素D醛固酮E前列腺素38、大量出汗时尿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的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的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C血容量减少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D血容量较少引起的醛固酮分泌增多E交感神经兴奋所致血压升压增多39、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障碍表现为A.尿失禁B尿潴留C无尿D尿崩症E以上全不是40、盆神经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A尿失禁B尿频C.尿潴留D多尿E少尿41、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排尿反射B.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42、血液中哪种激素出现高峰可以作为排卵的标志A、雌激素B、孕激素C、黄体生成素D、卵泡刺激素43、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较多的部位在A.视前区-下丘脑前部B.C.大脑皮层运动区D.脑干网状结构44A.Cl-B.HCl-C.Na+D.K+45、结扎输卵管的妇女A.不排卵、有月经B.不排卵、无月经C.仍排卵、有月经D.仍排卵、无月经46、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是A.近端小管B.C.集合管D.髓袢升支粗段47、不能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激素是A.生长素B.C.糖皮质激素D.胰岛素48、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液比值为A.0.84B.0.94C.1.0D.2.049、浓缩尿液的主要部位在A.集合管B.远曲小管C.髓袢D.近曲小管50、可使血液凝固加快的主要因素是A.血小板破裂B.C.肾素分泌增加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二、填空题:1. 心肌发生兴奋后,有一段时间,无论给它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它再兴奋,此期称为_有效不应期_。

川北医学院成教本科-医学遗传学自习题及答案

川北医学院成教本科-医学遗传学自习题及答案

《医学遗传学》自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医学遗传学:是应用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和人类疾病发生的遗传学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两性畸形:两性畸形是在胚胎发育期间分化异常所致的性别畸形,一般根据性染色体、梁色质、性腺及外生殖器的不一致,可分型为男性假两性畸形、女性假两性畸形和真两性畸形。

3.嵌合体:体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核型细胞系的个体4.先证者:指某个家族中第一个被医生或遗传研究者发现罹患某种遗传病的患者或具有某种性状的成员。

5.携带者:凡有一个致病基因而未发病的杂合子。

6.分子病:是由遗传基因突变或获得性基因突变是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或合成的量异常直接引起机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7.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指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酶蛋白缺失或酶活性异常所引起的遗传性代谢紊乱,又称遗传性酶病8.癌家族:指恶性肿瘤特别是腺Ca发病率高的家族,主要发生1~2种Ca,发病年龄早,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垂直传递,AD遗传9.癌基因:是一类影响正常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基因。

又称转化基因,它们一旦活化便能促使人或动物的正常细胞发生癌变10.家族性癌:指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均患有的某种恶性肿瘤11.干系:在某种肿瘤内,某种生长占优势或细胞百分数占多数的细胞系12.产前诊断:采用羊膜穿刺术或绒毛取样等技术,对羊水、羊水细胞和绒毛进行遗传学检验,对胎儿的染色体、基因进行分析诊断,是预防遗传病患儿出生的有效手段13.遗传咨询:为患者或其家属提供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或信息的服务。

14.优生学:是研究使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以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科学二、填空题1.按研究的技术层次将医学遗传学涉及到的相关学科分为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三大类。

2.临床遗传学指研究临床各种遗传病的诊断、预防、治疗的学科,它是医学遗传学的核心内容。

3.研究人类正常性状和病理性状的遗传学基础及其应用的科学称为人类遗传学。

4.经调查,十二指肠溃疡在单卵双生中的同病率为50%,在双卵双生中的同病率为14%,由此可知该病的发生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

青书学堂系统川北医学院-生理学所有答案

青书学堂系统川北医学院-生理学所有答案

青书学堂系统川北医学院-生理学所有答案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本题40分A、反馈调节B、反馈调节C、经调节D、液调节E、身调节答案是:标准答案:B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本题40分A、射B、奋C、激D、应E、兴奋性答案是:标准答案:C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保持何种状态本题40分A、定不变B、对恒定C、机多变D、对平衡E、在一定时间内绝对不变答案是:标准答案:B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本题40分A、横管B、肌膜C、线粒体膜D、肌质网膜E、粗面内质网答案是:标准答案:D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必要步骤是:本题40分A、电兴奋通过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B、纵管膜产生动作电位C、纵管终末池对Ca2的通透性升高D、纵管终末池中的Ca2逆浓度差进入肌浆E、答案是:标准答案:C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本题40分A、 Ca2的贮存库B、 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D、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E、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答案是:标准答案:D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主要引起接头前膜的:本题40分A、 Na通道关闭B、 Ca2通道开放C、 K通道开放D、 CL-通道开放E、水通道开放答案是:标准答案:B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本题40分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γ—氨基丁酸D、乙酰胆碱E、 5—羟色胺答案是:标准答案:D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本题40分A、丸阿托品B、胆碱酯酶C、美洲箭毒D、六烃季铵E、四乙基铵答案是:标准答案:C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本题40分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C、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D、仅对Ca2答案是:标准答案:B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本题40分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传导D、有髓纤维传答案是:标准答案:E刺激阈指的是:本题40分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的最短作用时间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刺激时间答案是:标准答案:C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本题40分A、阈电位B、阈值C、阈强度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E、刺激的频率答案是:标准答案:B单根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时,相当于动作电位的:本题40分A、阈电位B、去极相C、超射时期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答案是:标准答案:D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峰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本题40分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答案是:标准答案:B单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低常期时,相当于其动作电位的:本题40分A、阈电位B、去极相C、超射时期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答案是:标准答案:E阈电位是指:本题40分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B、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D、造成膜对Na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E答案是:标准答案:D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本题40分A、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膜外B、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通道开放造成Na外流C、大量Na外流使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D、达到答案是:标准答案:E人工地增加细胞浸浴液中Na的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本题40分A、先减小后增大B、不变C、减小D、增大E、先增大后减小答案是:标准答案:D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本题40分A、 KB、 NaC、 Cl-D、 Ca2E、 Mg2答案是:标准答案:B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本题40分A、钠的平衡电位B、钾的平衡电位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答案是:标准答案:B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本题40分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减小D、增大E、不变答案是:标准答案:C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本题40分A、 KB、 NaC、.Cl-.D、 Ca2E、 Mg2答案是:标准答案:A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同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本题40分A、前者大B、前者小C、两者相等D、前者约大10%E、前者约大20%答案是:标准答案:B以下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本题40分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一般表现为锋电位D、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幅度也越高E答案是:标准答案:C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本题40分A、逆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B、顺浓度差使细胞膜外的K转入膜内C、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D、建立离子势能储备E、是神答案是:标准答案:B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同时和以后的一个短的时间内,兴奋性周期性变化是:本题40分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答案是:标准答案:D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本题40分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Na—K泵的作用E、答案是:标准答案:D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0sm/gH20, NaCI 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数B、血浆渗透压主要:A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本题40分A、纤维蛋白原B、α1-球蛋白C、α2-球蛋白D、γ-球蛋白E、血浆白蛋白答案是:标准答案:E血清是指:本题40分A、血液去掉纤维蛋白B、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沉淀后的上清物C、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其他某些凝血因子D、全血去掉血细胞E、血浆去掉蛋白质答案是:标准答案:C红细胞比容是指本题40分A、红细胞与血浆容积之比B、红细胞与血管容积之比C、红细胞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E、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学生答案:答案是:标准答案:E机体内环境指的是;本题40分A、血清B、血浆C、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E、体液答案是:标准答案:D。

2024年四川省成考(专升本)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考试真题含解析

2024年四川省成考(专升本)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考试真题含解析

2024年四川省成考(专升本)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考试真题一、选择题1、有关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丘脑发出的纤维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B.引起特定感觉C.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神经冲动D.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肾脏主要功能的是______A.调节动脉血B.调节胃肠功能C.合成、释放生物活性物质D.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3、急性炎症时,局部肿胀是由于______A.增生B.组织坏死C.渗出D.代谢增强4、阴道转移性肿瘤结节,石蜡切片观察可见胎盘绒毛状结构,滋养层细胞显著增生、异型性明显,应考虑为()A.恶性葡萄胎B.绒毛膜上皮细胞癌C.葡萄胎D.畸胎瘤5、以下哪一时期半月瓣开启______A.等容收缩期B.等容舒张期C.快速射血期D.快速充盈期6、炎症渗出液最主要的原因机制是______A.静脉扩张、血流缓慢B.局部组织内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D.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7、下列有关大肠癌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 A.多为低分化腺癌B.可发生种植性转移C.多为高分化管状癌D.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8、幼年期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症状是______ A.肌无力B.肢端肥大症C.呆小症D.侏儒症9、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10、对胃癌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A.胃癌与HP感染有关B.纤维胃镜有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C.胃癌的血道转移首先到肺D.黏液腺癌种植转移形成Krukenberg11、细动脉壁玻璃样变常发生于()A.急进型高血压B.糖尿病C.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急性肾盂肾炎12、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______A.分节运动B.蠕动冲C.集团蠕动D.袋状往返运动13、伤寒病理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A.肠管发生溃疡B.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主C.末梢血白细胞减少D.脾大14、下列哪一项属于去神经性萎缩()A.老年男性的睾丸B.心肌梗死后心室壁变薄C.脊髓灰质炎患儿的下肢肌肉D.老年女性的子宫15、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为()A.充血、水肿B.风湿性肉芽肿C.黏液样变性D.炎细胞浸润16、CO2在血液中运输的最主要方式是()A.与水结合成碳酸B.形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C.物理溶解D.形成碳酸氢盐17、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溶血性链球菌B.绿脓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大肠杆菌18、早期癌包括()A.癌前病变和不典型增生B.上皮内瘤变和原位癌C.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D.不典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19、大叶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是______A.金黄色葡萄球菌B.肺炎链球菌C.肺炎杆菌D.流感嗜血杆菌20、神经-肌接头处的神经递质是______A.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氨基丁酸D.5-羟色胺21、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为______ A.19%B.29%C.39%D.49%2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病因是______A.肺结核病B.慢性支气管哮喘C.慢性支气管扩张症D.慢性支气管炎23、消化道中能对胆盐和维生素B12主动吸收的部位是()A.十二指肠B.空肠C.胃D.回肠24、刺激促胰液释放因素由强到弱()A.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B.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C.盐酸>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D.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肪酸25、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是使()A.局部氢离子浓度升高B.血管壁通透性增高C.细胞酶系统障碍D.组织间液渗透压增高26、快波睡眠的生物学意义是()A.贮存能量B.促进食欲和消化C.促进记忆和幼儿神经系统成熟D.促进脑电图同步化27、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含有()A.C抗原B.D抗原C.e抗原D.E抗原28、病毒性肺炎的特征病变为______A.纤维素性肺炎B.化脓性肺炎C.出血性肺炎D.间质性肺炎29、炎症本质是()A.以损伤为主的反应B.以防御为主的反应C.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D.出现变质、渗出和增生30、下列关于血型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AB0血型系统中存在天然抗体B.AB0血型系统中不存在免疫性抗体C.Rh血型系统中存在天然抗体D.Rh血型系统中d凝集原的抗原性最强31、下列哪种脏器梗死后常发生液化性坏死()A.心B.胃C.脑D.肝32、膜内电位从-100mV变化到-90mV,称为______ A.反极化B.复极化C.去极化D.超极化33、心力衰竭细胞是指()A.心力衰竭时,肺内含脂褐素的巨噬细胞B.心力衰竭时,肺内含吞噬尘埃的巨噬细胞C.心力衰竭时,肺内含有黑色素的巨噬细胞D.心力衰竭时,肺内含有金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34、下列有关非典型增生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A.可见于肿瘤性病变B.也称为异型增生C.增生的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排列紊乱D.病因去除非典型增生也不可逆转35、下列哪项与醛固酮的释放无关______A.血浆中Na+上升B.血浆中Na+下降C.血浆中K+下降D.血浆中Cl-下降36、成人在清醒、安静、闭目时,出现的脑电波形是______A.α波B.β波C.θ波D.δ波37、有关胆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A.由胆囊分泌B.不含消化酶C.由肝细胞分泌D.可促进脂肪的吸收38、支原体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的共同特点是()A.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间质B.上皮细胞增生融合成巨细胞C.中性粒细胞浸润D.肺泡表面容易形成透明膜39、血管损伤后止血栓能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有赖于血小板的哪项特性()A.黏附B.聚集C.收缩D.释放40、肉芽组织在成熟为瘢痕组织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______ A.胶原纤维减少B.炎细胞数目减少C.毛细血管数目增多D.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多41、大肠内的细菌可利用肠内物质合成哪种维生素______A.维生素B.维生素EC.维生素DD.维生素K42、下列哪项不是慢性肺淤血引起的()A.实质细胞增生B.纤维组织增生C.肺水肿D.漏出性出血43、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的时长主要取决于______A.动作电位3期复极速度B.动作电位1期复极速度C.动作电位0期复极速度D.动作电位2期复极速度44、具有局部电位特征的是______A.锋电位B.终板电位C.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D.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45、诊断肺心病的主要病理标准是()A.肺动脉瓣下1cm处右心室肌壁厚度超过4mmB.肺动脉瓣下1cm处右心室肌壁厚度超过5mmC.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肌壁厚度超过4mmD.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肌壁厚度超过5mm46、混合血栓见于______A.静脉延续血栓的体部B.毛细血管内C.风湿性心瓣膜上的赘生物D.静脉血栓的头部47、下列有关月经周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A.分泌期为排卵后期B.排卵期也属于月经期C.增生期为排卵前期D.月经期为月经周期的开始48、诊断侵蚀性葡萄胎的依据是()A.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B.肉眼观呈菊萄状C.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黏膜下层D.绒毛间质血管消失49、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为()A.纤维组织增生B.桥接坏死C.大片坏死D.点状坏死50、成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时,机体增加产热的主要方式是______A.基础代谢产热B.褐色脂肪产热C.战栗产热/寒冷产热D.食物特殊动力效应5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变化是()A.超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反极化52、关于心肌梗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常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左升支供血区域B.心力衰竭是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C.属于贫血性梗死D.属于凝固性坏死53、关于小叶性肺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A.多见于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B.又称支气管肺炎C.羊水吸入性也属于小叶性肺炎D.小叶性肺炎范围小,预后良好,不易出现并发症54、下列有关出血,瘀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瘀血可引起漏出性出血B.血栓形成可引起梗死C.栓塞可引起瘀血D.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栓塞55、实验中夹闭家兔颈总两侧动脉可引起()A.心率加快,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B.心率加快,外周阻力降低,血压升高C.心率加快,外周阻力降低,血压降低D.心率减慢,外周阻力降低,血压降低56、在一定范围内人工增大膜外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A.变小B.变大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57、冬天某人进入浴室不久后突然晕倒,考虑其血流动力学的始动因素是()A.全身血管收缩B.心脏射血量不足C.血管容量增加D.血流速度加速58、沃-佛综合征属于()A.急性暴发型流脑B.脓毒败血症C.流行性乙型脑炎D.病毒血症59、下列有关肿瘤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A.镜下观一定与生物学行为一致B.生物学行为决定肿瘤对机体的影响C.镜下决定肿瘤对机体的澎响D.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是判断良恶性的主要依据60、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局部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A.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61、下列关于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A.常发生恶性贫血B.黏膜血管清晰可见C.可发生癌变D.黏膜全层变薄62、血型通常指()A.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类型B.红细胞膜上特异抗体类型C.血浆中抗原类型D.血浆中抗体类型63、在科学研究中,将神经纤维置于高K+溶液中,静息电位将会______A.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64、分泌肾素的细胞是()A.致密斑细胞B.球旁细胞C.球外系膜细胞D.极垫细胞65、继发性肺结核,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是______A.干酪性肺炎B.局灶性肺结核C.浸润型肺结核D.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66、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皮下血肿是外出血B.颅内出血是外出血C.上消化道出血可引起呕血D.胃出血称蛆血67、呼吸基本节律产生于()A.脑桥B.脊髓C.延髓D.大脑皮层68、液化性坏死常发生在()A.肠和肺B.肝和肾C.肾和脂肪D.脑和脊髓69、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的部位是______A.近曲小管B.远曲小管C.集合管D.髓袢升支70、大肠内的细菌可利用肠内物质合成哪种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C.维生素DD.维生素K71、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的主要因素是______A.交感神经兴奋B.血糖浓度升高C.生长抑素增加D.糖皮质激素增加72、临床上常用肝素做抗凝剂,其抗凝机制是______A.降低血小板功能B.增强抗凝血酶活性C.络合血液中的钠离子D.使激活的凝血因子灭活73、下列有关肿瘤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镜下观一定与生物学行为一致B.生物学行为决定肿瘤对机体的影响C.镜下决定肿瘤对机体的澎响D.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是判断良恶性的主要依据74、严重贫血所形成的虎斑心,其病变性质是()A.萎缩B.玻璃样变性C.心肌脂肪变性D.心肌脂肪浸润75、沃-佛综合征属于______A.急性暴发型流脑B.脓毒败血症C.流行性乙型脑炎D.病毒血症生理学部分76、关于晶状体的调节,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看近物时,晶状体不需要调节B.看远物时,睫状肌收缩C.看远物时,晶状体变凸D.物体距离眼睛越近,晶状体也越凸77、下列选项中,能促进胃排空的是______A.肠-胃反射B.缩胆囊素C.迷走-迷走反射D.促胰液素78、氨基酸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A.单纯扩散B.主动运输C.易化扩散D.吞饮79、下列关于肉芽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的结节状病灶B.局灶性炎性息肉C.局灶性炎性假瘤D.以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80、组织、细胞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可逆性损伤称为()A.变性B.坏死C.梗死D.钙化二、填空题81、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

川北医学院成人专科病理生理学试题样卷参考答案

川北医学院成人专科病理生理学试题样卷参考答案

川北医学院成人专科病理生理学试题样卷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A型20题,每题1分,共20分)A型题:1.肾病综合症导致水肿最重要的机制应是 CA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B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C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 淋巴回流受阻 E 以上都正确2.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最主要的物质是 DA 血红蛋白B 免疫球蛋白C 胆红素D 白蛋白E Na+-]原发性降低可见于:A3.血浆[HCO3A 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4.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是; EA 服用含氯酸性药物过多B 酮症酸中毒C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D 腹泻 E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5.人动脉血PH 7.32,SB 18mmol/L,PaCO2 4.53kPa,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AA.代谢性酸中毒B. 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D.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6.最易发生心性水肿的心脏疾病是 AA 肺心病B 冠心病C 高血压性心脏病D 心肌病E 心肌炎7.健康人攀登3000m以上高峰发生缺氧的原因是 AA 吸入气氧分压低B 血液携氧能力低C 肺部气体交换差D 组织用氧能力低E 肺循环血流量少8.临床上最常见的血液性缺氧是 AA 贫血B CO中毒C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D 过氯酸盐中毒E 血红蛋白病9.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最主要的因子是 AA. 儿茶酚胺B. MDFC. TXA2D. NOE. ATII10.休克治疗补液的原则是 BA 失多少补多少B 需多少补多少C 宁多勿少D 无明显失血失液者不必补液E 血压正常时停止补液11.休克早期发生少尿是由于 C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肾小管重吸收增加C.肾前性肾功能衰竭D.肾性肾功能衰竭E.急性肾小管坏死12.心衰的诱因是 EA 感染B 心律失常C 妊娠分娩D 过多过快输液E 以上都是13.下列疾病中哪一种伴有右心室后负荷明显加重 DA 高血压B 心肌梗死C 严重贫血D 肺梗塞E 心瓣膜关闭不全14.心脏向心性肥大的本质是 BA 心肌细胞数目增加B 肌节的并联性增生C肌节的串联性增生 D 心肌纤维长度加大 E 以上都不对15.下列哪项不是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DA 干扰脑的能量代谢B 使脑内兴奋性递质产生减少C 使脑内抑制性递质产生增多D 使脑的敏感性增加E 抑制脑细胞膜的功能16.因引起部分肺泡V/Q小于0.8而发生呼吸衰竭可见于 EA. 限制性通气不足B. 阻塞性通气不足C. 死腔样通气D. 弥散面积减少E. 功能性分流增加17.下列哪项因素不会诱发肝性脑病 DA 感染B 便秘C 消化道出血D 酸中毒E 应用利尿剂18.肝性脑病患者服用肠道抗生素的目的是 EA 防治胃肠道感染B 预防肝胆系统感染C 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D 防治腹水感染E 抑制肠道细菌而减少毒物的产生和吸收19.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CA.少尿B.无尿C.尿钠浓度降低D.等渗尿 E.管型尿20.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学说中的假性神经递质有 EA.苯乙胺和酪胺B.苯乙胺和苯乙醇胺C.酪胺和多巴胺 D.苯乙胺和多巴胺 E.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二、是非题(10题,每题0.5分,共5分)1. 瞳孔散大且固定是临床死亡的首要指标。

川北医学院成教本科生理学自学习题答案

川北医学院成教本科生理学自学习题答案

生生理理学学复复习习参参考考一、名词解释1. 内环境2. 稳态3. 反射4. 钠泵5. 兴奋6. 兴奋性7. 阈值8. 血细胞比容9. 红细胞沉降率10. 血型11. 心动周期12. 每搏输出量13. 平均动脉压14. 期前收缩15. 呼吸运动16. 用力呼气量17. 肺泡通气量18. 通气/血流比值19. 消化20. 容受性舒张21. 胃排空22. 脑肠肽23. 能量代谢24. 食物的热价25. 肾小球滤过率26. 滤过分数27. 肾糖阈28. 感受器29. 适应性30.视敏度31.近点32.神经冲动33.轴浆运输34.突触3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3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37.激素38.应激反应39.激素的“允许作用”二、填空题40.生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41.、和三个不同水平进行研究。

整体,42.反馈调节控制有和两种类型。

正反馈、负反馈43.、、和等5种。

单纯44.45.46.、、。

47.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可以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可以维持。

红细胞内外水的平衡,血管内外水的平衡48.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有和等。

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49.心脏除了有循环功能外,还有_________功能。

内分泌50.心率增快,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_________。

要小51.心房收缩对于心室充盈不起主要作用,起主要作用的是心室_________。

舒张52.等容收缩期时,房室瓣被_________,半月瓣处于_________状态。

关闭、未开放53.等容舒张期时,半月瓣被_________,房室瓣处于_________状态。

关闭、未开放54.心室充盈的血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总和。

55.心室肌收缩面临的后负荷为_________。

56.心室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的变化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

57.心室肌细胞的________不应期很长,相当于整个_________加_________早期。

川北医学院成教学院本科学生生物化学自学习题

川北医学院成教学院本科学生生物化学自学习题

川北医学院成教学院本科学生?生物化学?自学习题一、名词解释β-氧化二、填空题1.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

2.各种蛋白质元素的含量比较相近,平均为。

3.蛋白质的级结构决定它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学功能,该结构是指多肽链中的排列顺序。

4.蛋白质的根本组成单位是。

5.蛋白质是由许多通过连接形成一条或多条链。

在每条链的两端有游离的基和游离的基,这两端分别称为该链的末端和末端。

6. 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碱性氨基酸有、、,酸性氨基酸有、。

7.蛋白质的变性是指在理化因素作用下引起蛋白质的构象发生改变、丧失,没有的断裂。

8. 蛋白质亲水胶体稳定的两个因素是蛋白质颗粒外表的和。

9.有紫外吸收能力的氨基酸有、、,它们中间以的吸收最强。

10.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最主要的力是。

11. 蛋白质二级结构形式主要有、、和,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稳定因素是。

12. 核酸的根本结构单位是。

13. DNA双螺旋中只存在种不同碱基对。

T总是与配对,C总是与配对。

14. 核酸的主要组成是,和。

15. 双链DNA中假设含量多,那么Tm值高。

16. 蛋白质和核酸对紫外光均有吸收。

蛋白质的最大吸收波长是_____nm;核酸的最大吸收波长是______nm。

17. 全酶由和组成,在催化反响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18. 辅助因子包括,和等。

其中与酶蛋白结合紧密,需要除去,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除去。

19. 酶是由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

20. 酶活性的调节包括酶的调节和酶的调节。

21. 酶的专一性可以分为专一性、专一性和专一性。

22. 酶促动力学的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得到的直线在横轴上的截距为,纵轴上的截距为。

23. 磺胺类药物可以抑制酶,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24. 维生素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长所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

生物化学复习思考题

生物化学复习思考题

川北医学院成教学院本科学生《生物化学》自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等电点2.蛋白质的变性3.核酸杂交4.酶的活性中心5.变构效应6.乳酸循环7.葡萄糖有有氧氧化8.丙酮酸羧化之路9.必需脂肪酸10.脂肪酸的β-氧化11.载脂蛋白12.呼吸链13.氧化磷酸化14.联合脱氨基作用15.腐败作用16.核苷酸的抗代谢物17.逆转录18.内含子19.核蛋白体循环20.翻译后加工二、填空题1.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

2.各种蛋白质元素的含量比较相近,平均为。

3.蛋白质的级结构决定它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学功能,该结构是指多肽链中的排列顺序。

4.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5.蛋白质是由许多通过连接形成一条或多条链。

在每条链的两端有游离的基和游离的基,这两端分别称为该链的末端和末端。

6. 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碱性氨基酸有、、,酸性氨基酸有、。

7.蛋白质的变性是指在理化因素作用下引起蛋白质的构象发生改变、丧失,没有的断裂。

8. 蛋白质亲水胶体稳定的两个因素是蛋白质颗粒表面的和。

9.有紫外吸收能力的氨基酸有、、,它们中间以的吸收最强。

10.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最主要的力是。

11. 蛋白质二级结构形式主要有、、和,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稳定因素是。

12.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13. DNA双螺旋中只存在种不同碱基对。

T总是与配对,C总是与配对。

14. 核酸的主要组成是,和。

15. 双链DNA中若含量多,则Tm值高。

16. 蛋白质和核酸对紫外光均有吸收。

蛋白质的最大吸收波长是_____nm;核酸的最大吸收波长是______nm。

17. 全酶由和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18. 辅助因子包括,和等。

其中与酶蛋白结合紧密,需要除去,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除去。

19. 酶是由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

成教生理试题答案

成教生理试题答案

生理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2.血型:。

3.肺泡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

4.水利尿:。

5.应激反应:指机体遇到有害刺激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急剧增加,使机体抵御有害刺激的能力增强的现象。

二1.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2. 不衰减性“全或无”现象双向传导3.4. 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5. 皮肤肝脏肌肉6.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7. 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双眼球会聚8. 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传导相对不疲劳性9.10.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D2.--3.C4.A5. --6. B7. C8. C9. C 10. -- 11. B 12. E 13. -- 14. D 15. E 16.-- 17. E 18. B 19. -- 20. B ..四问答题 -1.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各有何生理意义?答:血浆中绝大多数晶体物质不易透过红细胞膜,水分子可自由透过红细胞膜,故相对稳定的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分的分布和红细胞正常形态、大小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物质分子量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维持正常血容量。

因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红细胞膜,故胶体渗透压也会影响红细胞内外水的平衡,但因其所占比例极小,作用甚微,可忽略不计。

2.心输出量调节是如何进行的?答:心输出量的多少是通过对每搏输出量(即搏出量)和心率的改变来调节。

(1)每搏输出量: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主要有心肌初长(前负荷)、动脉血压(后负荷)及心肌收缩能力。

①心肌初长—异长自身调节:正常引起心肌初长改变主要是静脉回心血量。

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加,则每搏输出量增多;反之减少。

静脉回心血量受心室充盈持续时间及回流速度的影响。

②动脉血压—后负荷影响:当动脉血压升高即后负荷加大时,心室射血阻力增加,射血期可由等容收缩期延长而缩短,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

生理学复习参考 - 川北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

生理学复习参考 - 川北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

生生理理学学复复习习参参考考一、名词解释1. 体液调节2. 负反馈3. 内环境4. 动作电位5. 前负荷6. 后负荷7. 生理性止血8. 血液凝固9. 中心静脉压10. 有效滤过压11. 每搏输出量12. 射血分数13. 氧饱和度14. 肺牵张反射15. 生理无效腔16. 通气/血流比值17. 分节运动18. 吸收19. 蠕动20. 基础代谢率21. 体温22. 肾糖阈23. 渗透性利尿24. 滤过分数25. 暗适应26. 明适应27. 视野28. 近点29. 牵涉痛31.脊休克32.去大脑僵直33.反射34.激素第二信使35.神经激素36.月经周期37.稳态38.钠泵39.兴奋40.兴奋性41.阈值42.血细胞比容43.红细胞沉降率44.血型45.心动周期46.每搏输出量47.平均动脉压48.期前收缩49.呼吸运动50.用力呼气量51.肺泡通气量52.消化53.容受性舒张54.胃排空55.脑肠肽56.能量代谢57.食物的热价58.肾小球滤过率59.滤过分数60.感受器62.视敏度63.神经冲动64.轴浆运输65.突触6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6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68.激素69.应激反应70.激素的“允许作用”二、填空题71.机体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和,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是。

72.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传递兴奋的化学物质是,该物质发挥作用后可被水解而失活。

73.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是,在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74.影响骨骼肌收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和。

75.平滑肌可分为和。

76.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与血浆相比血清中不含有而且增加了。

77.在红细胞生成的过程中,如果缺少维生素B12或叶酸将会导致,如果缺少铁将会导致。

78.在血小板黏附的过程中参与的主要成分包括血小板膜蛋白中的,皮下组织中的,血浆中的。

79.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可以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可以维持。

80.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有_________和静脉回流速度。

川北医学院学生试卷

川北医学院学生试卷
7.肾脏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功能。
8.感觉投射系统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9.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可引起______________,幼年时缺乏甲状腺素可引起______________。
10.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取决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对关系
3.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上升支是__________内流引起,而下降支是__________外流引起。
4.微循环是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血液循环。
5.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原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
6.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小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的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川北医学院学生试卷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题号



四1
四2
四3
总分
复核人
得分
阅卷人
2020级成人专升本
《生理学》试题A卷
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反馈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形式。
2.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____________水平衡,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___________水平衡。
二、名词解释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内环境:
2.兴奋性:
3.血清:
4.血液循环:
5.肺换气气:
6.胃排空:

川北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病理生理学习题答案

川北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病理生理学习题答案

《病理生理学》自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稳态:机体在不断转变的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使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代谢、形态、功能活动彼此协调,机体与外界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亦维持适应关系,这种状态称为自稳调节下的自稳态。

2.固定酸:体内除碳酸之外的酸性物质,不能经肺排出,需经肾随尿排出体外,统称为固定酸。

3.内生致热原: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烧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能引发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生致热原。

IL-1、TNF、IFN、IL-6等是公认的内生致热原。

4.应激性溃疡:是指病人在蒙受各类严重创伤、重病和其它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

5.自身输血:是指在休克初期由于缩血管体液因素的作用,使容量血管收缩,加上动静脉短路开放,使静脉回流增加的代偿性转变。

6.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取得性的、以血液凝固性先升高而后降低为特征,表现为先发生普遍性微血栓形成,而后转为出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病理进程)。

7.脑死亡: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8.肠源性紫绀:食用大量新腌咸菜或腐败的蔬菜,由于它们含有大量硝酸盐,经胃肠道细菌作用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经肠道粘膜吸收后,引发高铁Hb 血症,患者皮肤、粘膜(如口唇)呈现青灰色。

9.发烧激活物:又称为内生致热原诱导物,包括外致热原(如细菌、病毒) 和某些体内产物。

它们均有诱导活化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能力。

10.热休克蛋白:指在热应激或其它应激时细胞新合成的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

主要作用在于帮忙新生蛋白的正确折叠、位移和受损蛋白的修复和移出,从而在蛋白质水平起防御保护作用。

11.冷休克:即低动力型休克,由于皮肤血管收缩患者皮肤温度降低故称为冷休克。

1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时微血管内沉积的纤维蛋白网将红细胞割裂成碎片而引发的贫血。

川北医学院成教学院本科学生《生物化学》自学习题及答案

川北医学院成教学院本科学生《生物化学》自学习题及答案

川北医学院本科学生《生物化学》自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等电点溶液在某一特定的pH值时,氨基酸主要是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在溶液中所带的净电荷为零,这时虽在电场作用下,它也不会向正极或负极移动,这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用pI或Ip表示。

2.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不改变其一级结构),因而失去天然蛋白质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3.核酸杂交在DNA变性后的复性过程中,如果将不同种类的DNA单链分子或RNA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两种单链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在适宜的条件(温度及离子强度)下,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间形成杂化双链。

这种杂化双链可以在不同的DNA 与DNA之间形成,也可以在DNA和RNA分子间或者RNA与RNA分子间形成。

这种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4.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在酶分子表面的一定区域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直接参与了将作用物转变为产物的反应过程,这个区域叫酶的活性中心。

5.变构效应别构效应又称为变构效应,是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

6.乳酸循环又叫Cori循环。

肌肉糖酵解产生乳酸入血,再至肝合成肝糖原,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入血至肌肉,再酵解成乳酸,此反应循环进行,叫乳酸循环。

7.葡萄糖有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就叫做有氧氧化,并且有氧氧化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绝大多数细胞都通过它来获得能量。

8.丙酮酸羧化之路在糖异生途径中,由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丙酮酸经草酰乙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过程称为丙酮酸羧化支路。

丙酮酸羧化支路消耗 ATP 是丙酮酸绕过“能障”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进入糖异生途径。

9.必需脂肪酸是指体内需要而又不能合成的少数不饱和脂肪酸,目前认为必需脂肪酸有三种,即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

10.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在一系列酶催化下,先行活化,然后在α-碳原子与β-碳原子间断裂,每次均生成一个含二碳单位的乙酰CoA和较原来少二个碳单位的脂肪酸,如此不断重复进行的脂肪酸氧化过程称为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
1.
2.
3.
4.
5.
6.兴奋性:这种组织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叫兴奋性。

7.阈值:生理学上将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

8.血细胞比容:是指一定量的抗凝血积压后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
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

9.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是指血红细胞在1小时内沉降的速率。

10.血型: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红细胞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
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

11.心动周期:心脏舒张时内压降低,腔静脉血液回流入心,心脏收缩时内压升高,将血液泵到
动脉。

12.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13.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14.期前收缩:期外收缩,简称早搏。

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
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

15.呼吸运动: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
个过程。

16.用力呼气量:在一定的时间内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快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17.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人或呼出肺泡的气体总量,它是与直接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18.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19.消化:动物或人的消化器官把食物变成可以被肌体吸收养料的过程
20.容受性舒张:指的是咀嚼或吞咽食物时,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
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中的抑制性纤维。

21.胃排空:,胃运动产生的胃内压增高是胃排空的动力(原始动力)
22.脑肠肽:调节胆囊和胆管运动的激素有胃动素、胆囊收缩素和促胰液素等,这些肽类在胃肠
和神经系统双重分布,
23.能量代谢:是指通常把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储蓄利用,
24.食物的热价:亦称卡价。

每单位重量(每克)食物完全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

25.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
右。

26.滤过分数:是指GFR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约为20%(120/600)。

27.肾糖阈:指近端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一定的限度。

28.感受器: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和装置。

29.适应性: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30.视敏度:眼辨别物体形态细节的能力即视觉的角分辨力,称为视敏度。

31.近点:当眼高度调节时即用最大的调节力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
32.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是指沿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

33.轴浆运输:轴浆是经常在胞体和轴突末梢之间流动的,这种流动发挥物质运输的作用。

34.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3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细胞膜对
Na+、K+等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主要是Na+),导致Na+内流,出现局部去极化电位。

3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
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

37.激素:它对肌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38.应激反应: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有害刺激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
速升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

39.激素的“允许作用”:是指有些激素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器官、组织或细胞而产生生理作用,
但是他的存在却为另一种激素的生理学效应创造了条件(即对另一激素起支持作用)。

90、何谓正反馈和负反馈?试举例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及意义?
解答: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和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它的意义是使系统的活动保持稳定。

例如,人体的体温经常可稳定在37 °C 左右,就是负反馈调控作用的结果。

现在认为下丘脑内有决定体温水平的调定点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发出参考信息使体温调节中枢发出控制信息来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体温维持在37 °C 左右。

如果人体进行剧烈运动,产热突然增加(即发生干扰信息,使输出变量增加)体温随着升高,则下丘脑内的温度敏感(监测装置)就发生反馈信息与参考信息进行比较,由此产生偏差信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从而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产热和散热过程,使升高的体温回降,恢复到场37°C 左右。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继续加强原来方向的活动。

意义: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使某一生理过程彻底完成。

如分娩过程是正反馈控制系统活动的实例。

当临近分娩时,某些干扰信息可诱发子宫收缩,子宫收缩导致胎儿头部牵张子宫颈部;宫颈受到牵张可反射性导致催产素分泌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强宫缩,转而使宫颈进一步受到牵张;如此反复再生,直至胎儿娩出为止。

94、胸膜腔内的压力称为胸内压,因为通常低于大气压,所以称为胸内负压。

推导出:胸内压=- 肺的回缩力。

在呼吸运动过程中,呼气末最小,吸气末最大。

生理作用:使肺泡呈扩张状态;有利于胸腔静脉和淋巴回流;可防止肺水肿。

96、试述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 的葡萄糖10ml 后尿量变化和机制。

解答:当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 的葡萄糖10ml 后尿量明显增多。

因为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

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超过160-180mg/100ml 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同时由于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全部被吸收,肾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小管液渗透压因而增高,结果妨碍了水和NaCl 的重吸收,造成渗透性利尿,尿量明显增多。

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就是由于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导致的。

99、叙述牵张反射产生的机制。

解答: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产生反射效应,引起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此称为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

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腱反射,也称位相性牵张反射;另一种为肌紧张,也称紧张性牵张反射。

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受
牵拉拢肌肉能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

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向的基础。

肌紧张与腱反射的反射弧基本相似,感受器也是肌梭。

肌梭囊内一般含有6-12 根肌纤维,称为梭内肌纤维;而囊外的一般肌纤维就称为梭外肌纤维。

整个肌梭附着在梭外肌纤维上,并与其平等排列呈并联关系。

梭内肌纤维的收缩成分位于纤维的两端,而感受装置位于其中间部,两者呈串联关系。

因此,当梭外肌纤维收缩时,感受装置所受的牵拉刺激将减少;而当梭内肌纤维收缩时,则感受装置对牵拉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肌梭的传入神经支配有两类。

I 类传入纤维直径较粗(12-20μm ),Ⅱ类传入纤维直径较细(4-12μm )。

中枢有运动传出支配梭外肌和梭内肌纤维,前者称为α传出纤维(直径12-20μm ),后者称为γ传出纤维(直径2-6μm )。

当γ传出纤维活动加强时,梭内肌纤维收缩,可提高肌梭内感受装置的敏感性,因此γ传出纤维的活动对调节牵张反射具有重要作用。

91、
93、
98、答: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从丘脑感觉接替核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投射关系的感觉投射系统。

经典的感觉传导通路都属于特异性投射系统,每种感觉的投射系统都是专一的。

其功能是引起
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由丘脑的髓板内核群发出的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上行传导系统。

经典感觉传导路中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上行到达髓板内核群,然后发出纤维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所以,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失去了专一的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行通路,其功能是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保持大脑皮质处于清醒状态,但不产生特定感觉。

特异性投射系统传递特异感觉冲动,产生特定感觉,有赖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提高皮质的兴奋水平及其所保持的觉醒状态;而非特异性传入冲动又来源于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感觉传入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