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自控原理复习总结,推荐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原理
自控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下,利用物理装置对生产设备或工艺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使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 反馈的输出量与输入量相减,称为负反馈;反之,则称为正反馈。
自动控制原理系统基本组成示意图
☐ 测量元件:测量被控对象的需要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需
要转化为电量。
☐ 给定元件: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
☐ 比较元件:把测量元件检测的被控量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输入量进行比较,求
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 放大元件: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 执行元件:直接作用于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发生变化,达到预期的控制目的。 ☐ 校正元件:也称补偿元件,它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的元件。 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系统的传递函数:线性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普拉斯变化之比。 典型环节:
比率环节:()G s K =
惯性环节:()1K
G s Ts =+ 积分环节:1
()G s Ts
=
微分环节:()G s Ts = 一阶微分环节:()1G s s τ=+
振荡环节:2222
2
()212n n n
K K
G s T s Ts s s ωξξωω==++++ 延迟环节:()s
G s e
τ-=
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频率特性等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例)
无源电气网络的传递函数:P46习题2.7
用梅森公式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P38例2.9
第三章:
典型输入信号:
h(t)
t
时间t r
上升峰值时间t p A
B
超调量σ% =
A B
100%调节时间t s
h(t)
t
上升时间t r
调节时间t s
动态性能指标:
1.延迟时间td :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叫延迟时间。 2.上升时间tr :响应曲线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对于有振荡的系
1
G 2 G 3 G 1
H 3
2 H H + )
( s R )
( s C 1 G 1
H )
( s R )
( s C )
( 1 3 2 3 2 3
2 H H G G G G + + ⇒
⇒
⇒
)
( s R ) ( s C 1
3 2 1 3 2 3 2 3
2 1 ) ( 1 H G G G H H G G G G G + + + 1
G 1
H )
( s R )
( s C ) ( 1 3 2 3 2 3 2 1 H H G G G G G + +
统,也可定义为响应从零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3. 峰值时间tp :响应曲线超过其稳态值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
4. 调节时间ts :指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稳态值5%±或2%±内所需的时间。
5. 超调量:指响应的最大偏离量h(tp)与稳态值的差与稳态值的比,用百分号来表示,
即
()()%100%()
p h t h h σ-∞=
⨯∞
6.振荡次数μ: :是指在调节时间ts 内,h(t)波动的次数。 稳态性能指标:稳态误差
图3-4指数响应曲线
1
63.2%
86.5%
95%
98.2%
99.3%
T
2T 3T
4T
5T
0.632
t
c (t)=1-e
c (t)
一阶系统单位阶跃相应曲线 二阶系统在不同ξ值得瞬态相应曲线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1ξ=临界阻尼 ;1ξ>过阻尼;01ξ<<欠阻尼
2
1()()%100%100%
()
p h t h e h ξσ-
--∞=
⨯=⨯∞超调量%σ只是ξ的函数,阻尼比ξ越小超调量
%σ越大
左图为:阻尼比ξ与超调量%σ之间的关系
调节时间的计算:
3
(0.05)
4
(0.02)
S n
S n
t t ξωξω=∆==
∆=
劳斯判据: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全部都再s 左半平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劳斯表的第一列系数全部为正数。如果劳斯表第一列出现小于零的数值,系统就不稳定,且第一列各系数符号的改变次数,代表特征方程式的正实部根的数目。(P66)
掌握绘制系统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对于稳定的系统,闭环主导极点越远离虚轴,即闭环主导极点的实部绝对值越大,系统振荡越严重,从而系统超调量增大,振荡次数增多,引起系统的调整时间增加。 常见的开环零极点分布及相应的根轨迹图(P101) 作业4-4(P120)答案:
]
惯性环节的伯德图
Nyquist图绘制方法:
①写出A(ω) 和 (ω) 的表达式;
②分别求出ω = 0和ω =+∞时的G(jω);
③求Nyquist图与实轴的交点;
④如果有必要,可求Nyquist图与虚轴的交点,交点可利用G(jω)的实部Re[G(jω)]=0的
关系式求出,也可利用∠G(jω) = n·90°(其中n为正整数)求出;
⑤必要时画出Nyquist图中间几点;
⑥勾画出大致曲线。
系统各频段的作用:
低频段:系统的稳定性能
中频段:系统的动态性能
高频段: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例题5-4(P139)
例题5-8(P152)重要
串联超前校正和串联滞后校正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1)超前校正是利用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对系统进行校正,而滞后校正则是利用滞后网络的幅值在高频衰减特性。
(2)用频率法进行超前校正,旨在提高开环对数幅频渐进线在截止频率处的斜率(-40dB/dec 提高到-20dB/dec),和相位裕度,并增大系统的频带宽度。频带的变宽意味着校正后的系统响应变快,调整时间缩短。
(3)对同一系统超前校正系统的频带宽度一般总大于滞后校正系统,因此,如果要求校正后的系统具有宽的频带和良好的瞬态响应,则采用超前校正。当噪声电平较高时,显然频带越宽的系统抗噪声干扰的能力也越差。对于这种情况,宜对系统采用滞后校正。
(4)超前校正需要增加一个附加的放大器,以补偿超前校正网络对系统增益的衰减。(5)滞后校正虽然能改善系统的静态精度,但它促使系统的频带变窄,瞬态响应速度变慢。如果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既有快速的瞬态响应,又有高的静态精度,则应采用滞后-超前校正。工程最佳系统:二阶工程最佳系统、三阶工程最佳系统、四阶工程最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