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 含答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题(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知识应用自测]1.图2-1-7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的电流方向是图2-1-7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的局部区域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答案:C2.人类和动物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判断和推理能力,但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具有本质的区别,下列哪一项是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最主要区别A.以生活体验为基础B.以概念为基础C.以模仿为基础D.有高级神经中枢参与解析:语言和文字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答案:B3.正确叙述人的大脑皮层功能的是A.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底部B.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成正比C.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受到损伤时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D.刺激大脑内侧面的某一特定区域的不同部位可以使血压升高或降低解析:大脑皮层中的神经中枢分布具有倒置现象;各神经中枢面积大小与所支配器官的功能密切相关,功能越复杂,面积越大。
答案:D4.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
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A.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C.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D.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解析: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属于运动性失语症(S区)。
答案:B5.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解析: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到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通过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便由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附答案)(第1课时)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的传导和传递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反射:是指在________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________。
2.结构基础:反射弧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________的反射弧来实现。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________。
2.传导过程: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这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受到刺激后,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
3.传导方向:________。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传递方向:________。
思考讨论: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为什么只能是单方向的?答案:一、1.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应答2.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完整二、1.神经冲动2.内负外正内正外负3.双向传导三、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单向传递思考讨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2.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3.(2009北京五中期中)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4.下列有关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刺激③处,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为外正内负B.若从①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③,E仍能产生反应,即完成了反射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⑤处能测到动作电位的只有⑤5.下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方括号内填标号):(1)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中兴奋的传递方向。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习题精练(完美解析版)一、选择题1.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解析: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内,其余三项所述活动均涉及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答案:C2.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解析:若题中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未兴奋部位,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为兴奋部位,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答案:C3.(密码原创)去除蛙的脑而保留脊髓,做成脊蛙。
用夹子夹住脊蛙的一腿使之不能收缩,用稀醋酸刺激这一条腿,蛙的另一条腿将弯向受刺激的腿进行搔拔。
此现象说明…()A.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也能发生反射B.未受刺激的一侧也有此反射的感受器C.一侧的传入神经元通过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元有联系D.神经冲动传到脑,脑发生的神经冲动传到未受刺激的腿,使之弯曲搔拔解析:A项,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神经中枢反射不能发生。
B项,刺激夹子夹住的一侧,只有此腿的感受器受到刺激。
C项,受刺激一侧的传入神经元通过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元有联系,一侧受到刺激,神经冲动可传到另一腿。
D项,脊蛙已经去除了脑。
答案:C4.下图中①~④处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解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突触小体膜)分泌,作用于突触后膜(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①是细胞体膜,④是突触小体膜。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4: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答案] D[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2.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 A[解析]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变为内正外负。
3.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过程的是()。
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答案] D[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受刺激后,电荷分布变为外负内正。
4.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 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A.不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 D[解析]电位计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的两个点上,先后发生兴奋。
5.如图甲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在神经纤维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在这一电位状况时膜外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
(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怎样偏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9: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一、选择题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2.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A.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B.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C.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D.细胞膜内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3.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外的电位变化是()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4.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5.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正确的是()6.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 4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A.偏转一次,方向向左B.偏转一次,方向向右C.偏转两次,方向相反D.偏转两次,方向相同7.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8.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原因是()A.反射弧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二、非选择题9.下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A.甲不偏转,乙只发生一次偏转B.甲只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C.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解析】据图分析: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
该突触结构类型是轴突-胞体型,且兴奋只能由乙神经元传向甲神经元,所以刺激A时,A 所在的神经元甲会兴奋,而乙神经元不会产生兴奋。
【答案】 B2.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而不是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个神经元,A项错误;以上可以说明神经递质实质上是一种化学信号,但只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而不能使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故B项正确,C项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项错误。
【答案】 B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解析】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部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未兴奋部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两者之间存在电位差,引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项正确。
【答案】 C4.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B.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C.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解析】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即神经递质传递是单向的,A、D项错误;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B项正确,C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章第1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消耗ATP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答案: C2.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答案: B3.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C.在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会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D.图乙中的X为传入神经解析:图甲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X为传入神经,c为突触结构,a、b为传出神经上的两个点。
若b受损,刺激a,兴奋不能传导到肌肉,肌肉不能收缩,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也不能传到大脑,不能形成感觉,C错误。
答案: C4.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 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B.动作电位峰值升高C.静息电位值增大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解析:Na+的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会使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
答案: D5.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的结果B.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D.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实现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相关,但钾离子外流的过程不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外排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突触间隙中有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液,C正确;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化学信号就转变成了电信号,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7: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一、单选题1. 阿托品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药物。
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
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A.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B.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C.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D.阻断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2.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3.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由于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膜外钠离子大量涌入膜内C.长期的动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能够使多种类型的细胞同时保持下来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4.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直接参与甘氨酸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甘氨酸从突触前膜释放进入内环境后,再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甘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D.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其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5. 科学家分离出两个蛙心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蛙心2的神经被剥离,蛙心1的神经未被剥离,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所用任氏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内环境B.电刺激蛙心1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C.蛙心1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改变其节律D.受到电刺激的蛙心1神经产生了抑制蛙心2收缩的化学物质6.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反射的完成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C.有完整的反射弧不一定有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7.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③处,产生的兴奋可引起肌肉反射B.刺激②处的强度越大,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就越快C.刺激③处,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局部麻醉后会阻断①处兴奋的传递8.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的是()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9.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10.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A.②→①→②→③→②B.②→③→②→①→②C.③→②→①→②→③D.①→②→③→②→③11.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所示。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含解析】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结合教材“思考与讨论”,理解反射弧结构和各部分功能2.结合教材图解和相关物理知识,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1.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通过分析电位的产生机理及相关曲线的解读,培训科学思维的习惯3.通过反射弧中兴奋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据图填空)图中序号依次表示:①细胞体,②树突,③轴突。
(2)反射①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如图)①a.效应器,b.传出神经,c.神经中枢,e.传入神经,f.感受器。
②图中a 的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③直接刺激b ,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没有通过完整反射弧。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概念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①电位变化图中A 代表静息电位,由于K +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
图中B 代表动作电位,由于Na +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
②局部电流a .形成原因: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b .方向⎩⎨⎧膜外:由未兴奋部位向兴奋部位膜内: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4)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任何反射弧都需要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三个神经元的参与。
( ) 2.神经纤维就是神经。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0: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一个神经细胞只有一个树突B.根据神经元传递兴奋的方向,可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但不能传导兴奋D.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轴突中2.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者在脊髓,后者在大脑和脊髓D.前者在大脑,后者在大脑和脊髓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A.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能发生反射活动B.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效应器的反应也属于反射C.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至少有两个D.反射发生需要一定的刺激及完整的反射弧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5.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6.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下面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若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正确的是()7.如图表示离体神经纤维上的生物电现象,关于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丙两处表示未兴奋区域,乙处表示兴奋区域B.膜外电流的方向为甲→乙,丙→乙C.乙处产生的兴奋,能刺激甲、丙两处产生兴奋D.甲处膜外只存在阳离子,乙处膜外只存在阴离子8.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甲,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引起的B.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引起的C.一定条件下的甲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D.t4~t5时间段内,神经纤维上K+通道打开,利用ATP将K+运出细胞恢复静息电位9.下面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在③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D.若①处受损,膝跳反射现象消失10.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11.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的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该病人受损伤的具体部位可能是()A.①②B.③④C.④⑤D.⑤⑥二、非选择题12.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主要是Na+内流,从而使膜内外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恢复静息电位时,主要是K+外流,从而使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这一周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如图1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3: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答案] D[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2.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 A[解析]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变为内正外负。
3.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过程的是()。
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答案] D[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受刺激后,电荷分布变为外负内正。
4.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 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A.不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 D[解析]电位计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的两个点上,先后发生兴奋。
5.如图甲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在神经纤维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在这一电位状况时膜外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
(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怎样偏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其次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学问点一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1)结构(如下图所示)神经元{细胞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起{树突:短儿多。
将兴奋传向细胞轴突:长而少。
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其中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称为髓鞘。
髓鞘与这些突起共同组成了神经纤维;很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了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就像是细铜丝与导线的关系。
2.神经调整的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更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①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如膝跳反射。
②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望梅止渴。
【提示】 1.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无反射,但具有应激性,如草履虫。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分(如下表)获得刺激参加反射的中枢反射弧是否需强化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是先天性的非条件刺激(干脆刺激)脑干和脊髓固定不变不须要条件反射通过学习获得,是后天性的条件刺激(信号刺激)大脑皮层不固定,可变需不断强化叫干脆刺激,即这种刺激是一些详细的事物,与反射之间有干脆的关系;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条件刺激,也叫信号刺激,这种刺激是某些事物的一些信号,这种刺激与反射之间没有干脆的关系,而必需经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才能引起反射。
3.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1)组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向效应器效应器将传出神经传来的兴奋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活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原因是(D) A.反射弧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解析: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膝腱上,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是脊神经,中枢在脊髓。
膝跳反射有固定的反射弧,其神经传导途径不会发生变化,受试者能够完成膝跳反射,说明其反射弧完整。
传出神经没有受阻,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并未受影响。
受试者有了思想准备,说明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对膝跳反射有影响。
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B)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解析:兴奋是通过突触小体释放递质从前一神经元传递到后一神经元的;药物抑制递质分解,可保持后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D)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与特点。
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的K+浓度,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的Na+浓度,故D项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解析: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发生电位变化并形成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其中膜内局部电流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势(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外负内正),当兴奋向前传导后,原兴奋部位恢复原先的电位(外正内负),而不是零电位,即静息状态存在着一定的电位。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6: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时间:30分钟)1.人体感知外界环境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反射弧B.细胞体C.脊髓D.神经元[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 D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动物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通常构成反射弧的五个环节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答案] B3.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对图中各结构的判断,错误的是()A.a是效应器B.b是传入神经C.d是神经中枢D.e是传出神经[解析]图中b上有神经节,因此b为传入神经,a、d、e、f分别为感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答案] A4.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处神经受损,可以感觉到刺激B.乙处神经受损,可以感觉到刺激C.甲处神经受损,不能完成缩手反射D.乙处神经受损,不能完成缩手反射[解析]甲对应的神经上有神经节,所以甲为传入神经,乙为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受损,兴奋不能传导到脊髓,也就不能传导到大脑,产生感觉,A错误。
[答案] A5.巴甫洛夫曾经做了如下的经典实验。
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关于此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都属于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解析]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了新的联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拓展练习及答案
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能产生兴奋C.感受器由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D.效应器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解析:考查对反射弧的理解。
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答案:D2.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膜内是由刺激点向两侧流动,在细胞膜外却流向刺激点,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C项符合题意。
答案:C3.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答案:B4.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解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某种药物能使递质传递过程被阻断,但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说明该药物不影响突触前膜的功能,影响的是突触后膜的功能。
答案:B5.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包括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B.刺激a时,d处可以产生局部电流C.刺激d时,a处可以产生局部电流D.b和c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e处传到f处解析:图中e是感受器,a是传入神经上的一点,b和c是突触结构,d为传出神经上的一点,f为效应器。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1: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题组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答案] D[解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2.(2018·南阳一中高二检测)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b为传入神经[答案] C[解析]牵拉骨骼肌,能在d处检测到电位变化,再根据突触可判断,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d位于传出神经上,A、B项正确;图中缺少效应器,从a到d不能构成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b上有神经节,故为传入神经,D项正确。
3.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答案] A[解析]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
反射弧中“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的传导正常,神经冲动可传到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进一步传到大脑皮层,从而引起感觉。
“右侧下肢运动障碍”,说明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的传导不正常。
又由于“腰椎部受外伤”,所以不可能是效应器受到损伤。
可能的结果是传出神经受到损伤,或神经中枢中有关冲动传出的部位受到损伤。
题组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4.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答案] C[解析]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
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3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生物试题
课时分层作业(三)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1.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C[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中,神经中枢可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由此判定C项正确。
]2.在奥运会期间某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处理其伤处,使他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
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最可能是( )A.神经中枢B.突触C.感受器D.效应器C[外用药物作用于皮肤,A、B错误;外用麻醉药物若作用于效应器,则肌肉无法完成反射活动,D错误。
]3.下列有关神经兴奋产生、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B.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错误。
] 4.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D[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的主要是膜内钾离子外流造成的,电位为内负外正;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膜外的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
]5.神经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中,下列有关Na+、K+跨膜运输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通过主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C.Na+通过被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D.K+通过主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外C[神经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中,产生动作电位,Na+顺浓度梯度运输到神经细胞内,即通过协助扩散运输到细胞内,由此判断C项正确。
]6.增加神经细胞外的K+浓度,则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会(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如何变化B[静息状态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若增大神经细胞外K+浓度,K+外流受阻,会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三)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1.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C[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中,神经中枢可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由此判定C项正确。
]2.在奥运会期间某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处理其伤处,使他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
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最可能是() A.神经中枢B.突触C.感受器D.效应器C[外用药物作用于皮肤,A、B错误;外用麻醉药物若作用于效应器,则肌肉无法完成反射活动,D错误。
]3.下列有关神经兴奋产生、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B.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错误。
]4.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D[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的主要是膜内钾离子外流造成的,电位为内负外正;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是膜外的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
] 5.神经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中,下列有关Na+、K+跨膜运输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Na+通过主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C.Na+通过被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D.K+通过主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外C[神经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中,产生动作电位,Na+顺浓度梯度运输到神经细胞内,即通过协助扩散运输到细胞内,由此判断C项正确。
] 6.增加神经细胞外的K+浓度,则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会()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如何变化B[静息状态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若增大神经细胞外K+浓度,K+外流受阻,会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7.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区域发生Na+内流B.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零电位状态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B[乙区域的电位是外负内正,说明此时乙区域为动作电位,发生了Na+内流;由于乙区域是动作电位,如果神经冲动是从图示轴突左侧传导而来,则甲区域或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但静息电位不为0;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位到负电位,乙区域膜内是正电位,丁区域膜内是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由于图中只有乙区域是动作电位,因而在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8.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感受器是结构①B.兴奋在该反射弧中传导的方向是④→③→②→①C.该反射弧由3个神经元构成D.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根据神经中枢中的突触结构,可判断出①是效应器、④是感受器,则兴奋在该反射弧中传导的方向是④→③→②→①;该反射弧中含有3个突触结构,由4个神经元构成;刺激②处,形成动作电位,则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 9.如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说明电流计指针不会同时发生电位变化。
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因此,②中的B、D处会同时兴奋、指针不会偏转,①③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
]10.如图是没有绘完的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方框中没有绘出的结构名称:D__________、E__________。
(2)在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此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3)如果此图代表缩手反射的示意图,则图中____________(填字母)为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
如果A受到损伤,则反射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受测者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感受到疼痛。
[解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图中C神经元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与其直接相连的E为感受器,则D 为效应器。
(2)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为E(感受器)→C(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A(传出神经)→D(效应器)。
(3)若此图代表缩手反射示意图,B为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如果A受到损伤,反射弧不完整,此反射活动不能完成,但是神经冲动可以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答案](1)效应器感受器(2)E→C→B→A→D(3)B不能能11.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⑤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若②被刺激,受刺激部位兴奋前后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②上兴奋以__________形式传导,方向与__________(填“膜内”或“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2)若该感受器位于手指皮肤,并被火焰灼伤从而引起红肿,红肿的原因是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引起__________(填“组织液”“淋巴”或“血浆”)增多。
(3)若此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某人车祸后,脊髓在颈部折断,除此之外其余部分都正常,此时用针刺此人的手,其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有痛觉,痛觉中枢位于__________。
[解析](1)由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②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2)若该感受器位于手指皮肤,并被火焰灼伤从而引起红肿,红肿的原因是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引起组织液增多。
(3)若脊髓在颈部折断,因兴奋不能通过脊髓传至大脑皮层,故不会产生疼痛,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答案](1)①由正变负(或由正变负再变正)电信号膜内(2)组织液(3)不会大脑皮层12.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__________,B侧为__________(填“正”或“负”)。
这时膜外__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
(2)图中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a、b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如上图所示),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4)如图是神经纤维上某点静息时的电位,在图中画出它受刺激以后的电位变化。
[解析]静息状态时,电位是“外正内负”,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若要测静息电位,两电极应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若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当b点兴奋时,a点并未兴奋,即b点膜外是负电位,而a点膜外是正电位,根据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可知此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同理,当a点兴奋时,b点并未兴奋,此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
[答案](1)正负Na+K+(2)把灵敏电流计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3)相反(4)如图[能力提升练]13.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该病人受损伤的具体部位可能是()A.①②B.③④C.④⑤D.⑤⑥C[要保证反射的正常进行,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
人体的传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
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说明该病人受损伤的具体部位可能是腰椎部的神经中枢的腹部侧的神经中枢或图中的⑤传出神经。
]14.如图表示一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相互转变过程中离子运输途径。
该细胞受到刺激时,通过④途径运输离子,形成动作电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②③途径属于主动运输B.④途径的发生使膜内◆离子浓度高于膜外C.正常情况下,▲离子的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D.静息时由于①途径的作用,膜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A[由题图可知,②③途径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无论是静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时,膜外Na+(即图中◆)的浓度始终高于膜内,B错误;在静息电位时,“▲”离子的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代表K+离子,而Na+的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C错误;静息时,由于①途径的作用,膜电位分布为外正内负,D错误。
]15.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正常海水与低Na+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在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在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C[在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兴奋时,Na+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少于正常海水中的,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故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在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无论是静息时还是受到刺激后,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C错误、D 正确。
]16.为研究兴奋的传导,科学家先后进行了以下实验。
据此回答问题:实验一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图一)。
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图一①);当刺激a点时,电表指针发生从图一②~⑥的连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