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思修第六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PPT精品文档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PPT精品文档

自2009年6月1日起 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1、时间: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2、涵义: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 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 3、包括:总则,促进就业,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 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 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 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 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及附则, 共13章众的利益 出发,为群众着 想,为群众办事, 为群众提供高质 量的服务。
奉献社会
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 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 献社会的职业精神, 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 作,自觉为社会和他 人作贡献。
讨论
2019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时任 都江堰光亚高中语文教师的范美忠不顾不 管他的学生,甚至连一句“快跑”都没喊, 就第一个跑出教室,跑到操场…… 随后,范美忠又在自己的博客中写 下一系列博文,介绍自己的价值取向: “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 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 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 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 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 不会管的。”
本章知识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第一节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1、 职业与 道德和法律
2、 职业道德的 基本要求
3、 职业活动 中法律的 基本要求
4、 大学生职业 道德素质 与法律素质 的培养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职业是人的第二生 命。职业活动是人类 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 部分。
别 调控 手段 道德 评价
具体 体现 自律 意识
1.鲜明的 职业性 职业道德 2.明确的 规范性 职业活动中 3.调节的 的法律 有限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ppt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ppt课件
? 据我国第一部文字工具书《说文解字》考证,汉语中 “法”的古体是灋“”
?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 从去
? 在古代文献中,“法”除与刑“”通用外,也往往与律“”通 用
西文中 “法”、“法的律词”
? 英语中的law ? 拉丁文的jus和lex ? 法文中的droit 和loi ? 德文中的recht 和gesetz ? jus、droit 、recht 等词都有“法”的意思,同时兼
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教育作用 强制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 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 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 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
法律制定
?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 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有权利、公平、正义等含义
法律的广义和狭义
? 广义的法律 是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 宪法,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 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国务院制定 的行政法规, 中央军事委员会 制定的军事法规, 地方 国家权力机关 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 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 国务院部 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等
? 特征:一是确立农民阶级对封建地主的 人身依附关系; 二是实行封建等级制度;三是维护 专制皇权;四是刑 罚严酷、野蛮
资本主义法律
? 资本主义法律是资产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统治工人阶级和 其他劳动人民的工具,其根本任务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 济和社会秩序。资本主义法律规定的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 原则是形式上的,归根结底是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所以属 于剥削阶级类型的法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PPT教学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PPT教学课件

2020/10/16
2
我们(大学生)都懂法吗?
★大学生现在的社会里也算是学历知识
水平比较高的群体,那么是不是大学生群 体都拥有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呢?
2020/10/16
3
案例一:我没有偷东西
卢某系北京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2000年 6月,从网上下载了黑客软件,破译并盗取某公司 上网帐号与密码。并且向好友与同学广泛传播此 帐号与密码,还得意得告诉他们“这帐号是黑下 来的,不付钱就可以上。”。
2020/10/16
5
案例三:清华学子伤熊事件
2002年1月29日、2月5日和23日,22岁的清华 大学机电系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先后用硫酸 泼伤了5只熊。刘海洋面对民警的审问时也说: “我觉得好奇……不是存心想伤害它或怎么 着……”这种对法律的麻木无知无不令人震惊。
2020/10/16
6
从以上事件可见,并非所有大学生都懂基 本的法律常识,从而做了如此荒唐的事情。
2020/10/16
20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奴隶制法律
◆法律产生的原因
阶级原因:奴隶主与奴隶两大对立阶级出现; 阶级关系取代血缘关系
文化原因:文字的出现及其广泛使用
奴隶制法律通常采用最极端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的方式,其
主要特征有:一是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留痕迹;二是否认奴
隶的法律人格;三是存在严格的等级划分;四是刑罚方式极其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L/O/G/O
2020/10/16
1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法治兴则国家兴,法 治衰则国家乱。建设法治中国,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 和推动。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大 学生肩负着重要责任。大学生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 仅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努力提高法治素养。这 就需要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深刻理解社会 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 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成,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 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 守法用法的模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第一节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职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
质的培养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1.职业 2.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 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 则。 3.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 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
爱就爱的明明白白,爱就爱的天长地久。
二、婚 姻 与 家 庭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
婚姻和家庭 是恋爱的结果与必然归宿 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
1、婚姻与家庭的关系
婚姻是由法律所确 认的男女两性的结 合以及由此而产生 的夫妻关系。
家庭是在婚姻关系、 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 基础上产生的、由亲 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 生活单位。
的有关规定,子女不能姓父母之外的第三姓,所以派出
所没有给黄女士办理新生儿的户口违登反记劳。 动合同的责任
(一)了解职业活动中的主要法律




◆《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日 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

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 施行。

◆ 《公务员法》分为总则、公务 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
公务员的权利
★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 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参加培训; ★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提出申诉和控告; ★申请辞职; ★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
(1)申诉。 (2)控告。 (3)仲裁。 (4)诉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第六章PPT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第六章PPT课件

(一)爱情的本质
性爱
理想
责任
(二)恋爱的道德要求
尊重人格平等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三)大学生恋爱的错误认知
• 1.误把友谊当爱情
• 支柱不同:友谊的支柱是理解,爱情的支柱是感 •
情 地位不同:友谊的地位是平等,爱情的地位是一 体化 体系不同:友谊是开放的,爱情是关闭的; 基础不同:友谊的基础是信赖,爱情纠缠着不安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 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 和福利、劳动争议、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共13 章107条。
• 《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
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其适用范围是 除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 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 以外的所有劳动者。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第六章
第一节 职业道德与法律
•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
• 生活有五个方面:健康、关系、金钱、精神和职
业,职业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 职业的通俗表述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是由社
会分工造成的,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 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 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
多为他服务的人的工作质量,包括精神上的和物 质上的,所以做好自己这份工作具有了职业道德 的意义。
(五)奉献社会
•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
三、职业活动中法律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劳动法概述
• 《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 包括:总则、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6思修第六章PPT课件

6思修第六章PPT课件
3 6
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三)
禁止条件
直系血亲
血亲关系
疾病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3 7
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四)
结婚程序Biblioteka 申请审查登记
3 8
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四)
婚约和事实婚姻 1、婚约。婚约不是结婚的必经程序,
也不具有法律效力。 2、事实婚姻。事实婚姻属于违法的婚
姻,但在一定的时期内,有条件地承 认事实婚姻关系,对其余的则按非法 同居关系对待,予以解除。
2 6
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社会实践是锻炼人才的“熔炉”。 个人成才的关键:必须把个人成才的主观愿
望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自觉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 7
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授课分 目录
本节主要内容: 一、爱情与人生 二、婚姻与家庭 三、家庭美德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2 8
爱情与人生(一)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 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 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 一的感情。
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1、性爱把爱情与人世间的其他情感,如亲人之爱、
朋友之情或同志之谊明显区别开来,使爱情成为 特殊的“情爱”。
➢ 职业道德的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 ➢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 爱岗敬业 2. 诚实守信 3. 办事公道 4. 服务群众 5. 奉献社会
6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四)
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 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 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
诚实信用: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 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 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 誉。

思修第六章课件

思修第六章课件

树立家庭美德,遵循婚姻法律规范
是生活对人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大学生应该在成 长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对婚姻和家庭所应当承担的责 任和义务,使对亲人的爱伴随着成长的岁月而愈加深 厚和炽烈。
总结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有哪些 收获?对这门课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关的道德领域
公共生活 职业生活 家庭生活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社 会 生 活
第六章 培育职业道德 树立家庭美德
第一节 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道德
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 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
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诚实守信
服务群众
爱岗敬业
办事公道
奉献社会
(一)职业道德的灵魂--为人民服务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 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 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 岗位上树立起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并通过 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 ,尽到力所能及的责任。

案例:马班邮路上的忠诚使者
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跋涉在凉山彝 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群山深处的一名普 通的乡邮递员。
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 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职业道德的外在要求 --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 ,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害公,不以私 害民,不假公济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职业道德的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 ➢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 爱岗敬业 2. 诚实守信 3. 办事公道 4. 服务群众 5. 奉献社会
6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四)
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 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 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
诚实信用: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 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 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 誉。
1 6
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七)
4、《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 (1)公务员的内涵: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
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公务员的条件及录用程序 (3)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法条第12、13条) (4)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
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 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1 8
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九)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和方式 1、协商 2、调解 3、仲裁: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
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指县、市、市辖 区设立的裁处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的组织机 构 4、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 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职业的通俗表述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
职业道德的概念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 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4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二)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共同特征
1. 鲜明的职业性 2. 明确的规范性 3. 调节的有限性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 具体内涵不同 2. 调控手段不同
5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三)
9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七)
大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知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对于今后从
1. 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阐述 2. 从案例分析的角度来说明
1 0
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一)
本节主要内容 概述:简要分析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关系 了解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 坚持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的基本原则 明确职业生活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依法处理职业生活中的纠纷
日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 主要章节:分为总则、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 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 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 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法律责任和附则, 共18章107条。 3. 《公务员》的基本原则 。
1 1
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二)
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关系 1. 职业生活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2. 职业生活法律关系的客体:劳动关系 3. 职业生活法律关系的内容:劳动过程中的权利
和义务
1 2
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三)
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 1. 职业生活中的一般法律:《劳动法》,又有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 日起施行。 2. 主要章节:包括总则、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 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 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 利、劳动争议、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及附则,共13章 107条。 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 7
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八)
(5)公务员的职务 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 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 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 乡科级副职。 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6)公务员的考核和奖惩
1 9
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十)
人事争议解决的途径: 1、申诉 2、控告。公务员认为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可以依法向上级机关或者有关的专门机关提出控告。受 理控告的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3、仲裁。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 生争议的,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人事争议仲 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 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4诉讼。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 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 4
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五)
4、劳动法的主要内容 (1)劳动合同的种类 (2)劳动合同的期限 (3)劳动合同的签订 (4)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5)工资和劳动报酬 (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 5
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六)
《中华民人共和国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 1. 《公务员法》的立法:《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
适用于公务员的《公务员法》 2. 特殊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如《教师法》、
《律师法》、《法官法》、《检察官法》、 《人民警察法》等 3. 本节主要对《劳动法》、《公务员法》进行 讲解。
1 3
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主要内容 1. 劳动法的立法:《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1
本章授课总目录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2
第一节授课分目录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基本要求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3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一)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 最基本的活动。 职业的概念
7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五)
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 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 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 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 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8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六)
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 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 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 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 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 目标指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 道、服务群众,都体现了奉献社会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