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数学黄金100题系列第64题空间垂直关系的证明理

合集下载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对于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探讨,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平行关系(一)线线平行1、定义: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例 1:在正方体 ABCD A₁B₁C₁D₁中,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求证:EF∥A₁C₁。

证明:连接 AC,因为 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所以 EF∥AC。

又因为正方体中,AC∥A₁C₁,所以 EF∥A₁C₁。

(二)线面平行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2、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例 2:已知四棱锥 P ABCD 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M 是 PC 的中点,求证:PA∥平面 MBD。

证明:连接 AC 交 BD 于 O,连接 MO。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O 是 AC 的中点。

又因为 M 是 PC 的中点,所以MO∥PA。

因为 MO⊂平面 MBD,PA⊄平面 MBD,所以 PA∥平面MBD。

(三)面面平行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这两个平面平行。

2、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例 3:在正方体 ABCD A₁B₁C₁D₁中,求证:平面 A₁BD∥平面 B₁D₁C。

证明:因为 A₁B∥D₁C,A₁D∥B₁C,且 A₁B 和 A₁D 是平面A₁B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D₁C 和 B₁C 是平面 B₁D₁C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 A₁BD∥平面 B₁D₁C。

二、垂直关系(一)线线垂直1、定义:如果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 90°,则这两条直线垂直。

垂直证明常用模型

垂直证明常用模型

总结
• 证明垂直问题常用模型是共面垂直模型 • 异面垂直模型利用线面垂直性质
线线垂直证明(共面垂直、异面垂直)
• 一、共面垂直:实际上是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垂直 (只需要同
学们掌握以下几种模型) • 1、 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的中线 • 2、 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 3、勾股定理中的三角形 • 4、1:1:2 的直角梯形中 • 5、利用相似或全等证明直角
• 变式3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B是等边三角形, ∠PAC=∠PBC=90 º证明:AB⊥PC
立体几何模型解题
垂直的证明(一)
• 证明空间线面垂直,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 证题思路。
• ②立体几何论证题的解答中,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 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 ③明确何时应用判定定理,何时应用性质定理,用定理时要先申 明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

空间几何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空间几何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空间几何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空间几何是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数学分支。

在空间几何中,平行和垂直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关系。

平行指的是两条直线或两个面在空间中永远不会相交,而垂直则表示两条直线或两个面之间存在90度的夹角。

本文将详细讨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在几何推理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平行的特点和推理方法在空间几何中,平行是指两条直线或两个平面在空间中永远不会相交。

平行具有以下特点:1. 平行的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它们之间的距离将保持不变。

2. 平行的平面之间的角度相等: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它们之间的夹角将始终保持相等。

在几何推理中,我们可以使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证明其他几何关系。

例如,如果两条直线与同一条直线的交线分别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也是平行的。

二、垂直的定义和性质垂直是指两条直线或两个平面之间存在90度的夹角。

垂直具有以下性质:1. 垂直的直线之间相互正交:如果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它们将彼此正交,形成90度的夹角。

2. 垂直的平面交线与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当两个平面的交线与其他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时,我们可以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三、平行与垂直的实际应用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应用实例:1.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平行的概念非常重要。

例如,墙壁之间的平行关系可以决定空间的布局和设计效果。

2. 电气工程:电气工程中常用到平行和垂直的概念。

例如,电路中的导线可以平行排列,以减小电阻;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相互垂直,通过正交性来进行计算和分析。

3. 地理导航:在地理导航中,平行和经纬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经线是平行于地球赤道的线,而纬线是平行于地球的纬度圈。

4. 视觉艺术: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在绘画、摄影和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艺术家常常利用平行和垂直的线条来创造平衡和对比效果。

总结:空间几何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物体形状、大小和位置的重要基础。

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证明方法归纳

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证明方法归纳

c c ∥∥b a ba ∥⇒本文档系统总结归纳了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证明方法,特别适合于高三总复习时对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探求解题思路、归纳梳理解题方法。

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好资料。

一、“平行关系”常见证明方法(一)直线与直线平行的证明1) 利用某些平面图形的特性: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 2)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3) 利用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即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5) 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6) 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bαβba a =⋂⊂βαβα∥ba ∥⇒b a b a ////⇒⎪⎭⎪⎬⎫==γβγαβα βα⊥⊥b a ba ∥⇒αab7) 利用平面内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性质: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8) 利用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证明1) 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 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推论: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 利用定义:直线在平面外,且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常见证明方法:1) 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αbaβαaβαα∥⊂a β∥a ⇒ααββ////∩⊂⊂b a P b a b a =αβ//⇒αβbaPb∥a b a αα⊂⊄α∥a ⇒2)利用某些空间几何体的特性:如正方体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等3)利用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二、“垂直关系”常见证明方法(一)直线与直线垂直的证明1)利用某些平面图形的特性: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等。

理解空间几何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及相关定理

理解空间几何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及相关定理

理解空间几何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及相关定理在空间几何中,平行和垂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理解这些关系及其相关定理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和应用数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空间几何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及其相关定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平行关系在空间几何中,平行关系是指两条直线或两个平面永远不会相交。

平行线和平行面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以下两个定理来判断。

1. 平行线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之间也是平行的。

证明:设有两条平行线l和m,且直线n与l相交于点A,与m相交于点B。

若线段AB垂直于l,由垂直定理可知线段AB也垂直于m。

假设线段AB不平行于m,那么它必定与m相交于某一点C,这样线段AB将会与直线n有两个交点A和C,这与两条平行线的性质相悖。

因此,线段AB必定是与直线m平行的。

2. 平行面定理:如果两个平面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也是平行的。

证明:设有两个平面α和β,且平面γ与α平行且与β相交。

假设平面γ不平行于β,则它们必定会相交于一条直线。

然而,根据平行面的定义,平面γ与平面α平行,故直线与平面α相交于一点A。

由于直线与平面β相交于一点B,这意味着直线将与两个平面α和β都有交点,与平行面的定义相矛盾。

因此,平面γ与β平行。

二、垂直关系在空间几何中,垂直关系是指两条直线或两个平面之间的相互垂直关系。

垂直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定理来判断。

1. 垂直定理: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并且相交的角为直角,则这两条直线是垂直的。

证明:设有两条直线l和m,相交于点O,并且∠AOB为直角。

若直线l和m不是垂直的,即它们不相交于直角,那么它们必然会以某个角度相交,假设∠AOB为θ。

那么根据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OB的余角为180°-θ。

如果直线l和m不垂直,它们的余角将不相等,与∠AOB为直角的前提相矛盾。

因此,直线l和m是垂直的。

2. 垂直平面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并且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一个点,那么这个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所有点都垂直于这个平面。

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垂直问题

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垂直问题

第2课时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垂直问题学习目标 1.能用向量法判断一些简单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2.掌握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空间线面垂直关系的方法步骤.知识点一向量法判断线线垂直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a1,a2,a3),直线m的方向向量为b=(b1,b2,b3),则l⊥m⇔a·b =0⇔a1b1+a2b2+a3b3=0.知识点二向量法判断线面垂直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a=(a1,b1,c1),平面α的法向量μ=(a2,b2,c2),则l⊥α⇔a∥μ⇔a=kμ(k∈R).知识点三向量法判断面面垂直思考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1=(x1,y1,z1),μ2=(x2,y2,z2),用向量坐标法表示两平面α,β垂直的关系式是什么?答案x1x2+y1y2+z1z2=0.梳理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μ=(a1,b1,c1),平面β的法向量为v=(a2,b2,c2),则α⊥β⇔μ⊥v⇔μ·v=0⇔a1a2+b1b2+c1c2=0.(1)平面α的法向量是唯一的,即一个平面不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法向量.(×)(2)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则两条直线垂直.(√)(3)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时,直线与平面垂直.(√)(4)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类型一线线垂直问题例1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长都为1,M是底面上BC边的中点,N 是侧棱CC 1上的点,且CN =14CC 1.求证:AB 1⊥MN .考点 向量法求解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题点 方向向量与线线垂直证明 设AB 中点为O ,作OO 1∥AA 1.以O 为坐标原点,OB 所在直线为x 轴,OC 所在直线为y 轴,OO 1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 由已知得A ⎝⎛⎭⎫-12,0,0, B ⎝⎛⎭⎫12,0,0,C ⎝⎛⎭⎫0,32,0, N ⎝⎛⎭⎫0,32,14,B 1⎝⎛⎭⎫12,0,1, ∵M 为BC 中点, ∴M ⎝⎛⎭⎫14,34,0.∴MN -→=⎝⎛⎭⎫-14,34,14,AB 1-→=(1,0,1),∴MN -→·AB 1-→=-14+0+14=0.∴MN -→⊥AB 1-→,∴AB 1⊥MN .反思与感悟 证明两直线垂直的基本步骤: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点的坐标→求直线的方向向量→证明向量垂直→得到两直线垂直.跟踪训练1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B =5,AA 1=4,求证:AC ⊥BC 1.考点 向量法求解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题点 方向向量与线线垂直证明 ∵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三边长AC =3,BC =4,AB =5,∴AC ,BC ,C 1C 两两垂直.如图,以C 为坐标原点,CA ,CB ,CC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C (0,0,0),A (3,0,0),C 1(0,0,4),B (0,4,0), ∵AC →=(-3,0,0),BC 1-→=(0,-4,4), ∴AC →·BC 1-→=0.∴AC ⊥BC 1.类型二 证明线面垂直例2 如图所示,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CC 1的中点. 求证:AB 1⊥平面A 1BD .考点 向量法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题点 向量法解决线面垂直证明 如图所示,取BC 的中点O ,连接AO .因为△ABC 为正三角形,所以AO ⊥BC .因为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平面ABC ⊥平面BCC 1B 1,且平面ABC ∩平面BCC 1B 1=BC ,AO ⊂平面ABC ,所以AO ⊥平面BCC 1B 1.取B 1C 1的中点O 1,以O 为坐标原点,OB ,OO 1,OA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B (1,0,0),D (-1,1,0),A 1(0,2,3),A (0,0,3), B 1(1,2,0).所以AB 1-→=(1,2,-3),BA 1-→=(-1,2,3), BD -→=(-2,1,0).因为AB 1-→·BA 1-→=1×(-1)+2×2+(-3)×3=0. AB 1-→·BD -→=1×(-2)+2×1+(-3)×0=0.所以AB 1-→⊥BA 1-→,AB 1-→⊥BD -→,即AB 1⊥BA 1,AB 1⊥BD . 又因为BA 1∩BD =B ,所以AB 1⊥平面A 1BD . 反思与感悟 用坐标法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及步骤 方法一:(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将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坐标表示.(3)找出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并用坐标表示它们的方向向量. (4)分别计算两组向量的数量积,得到数量积为0. 方法二:(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将直线的方向向量用坐标表示. (3)求出平面的法向量.(4)判断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跟踪训练2 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D =1,AA 1=2,点P 为DD 1的中点.求证:直线PB 1⊥平面P AC .考点 向量法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题点 向量法解决线面垂直证明 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DC ,DA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 C (1,0,0),A (0,1,0),P (0,0,1),B 1(1,1,2), PC →=(1,0,-1),P A →=(0,1,-1), PB 1-→=(1,1,1),B 1C -→=(0,-1,-2), B 1A -→=(-1,0,-2).PB 1-→·PC →=(1,1,1)·(1,0,-1)=0,所以PB 1-→⊥PC →,即PB 1⊥PC . 又PB 1-→·P A →=(1,1,1)·(0,1,-1)=0, 所以PB 1-→⊥P A →,即PB 1⊥P A .又P A ∩PC =P ,所以PB 1⊥平面P AC . 类型三 证明面面垂直问题例3 三棱锥被平行于底面ABC 的平面所截得的几何体如图所示,截面为A 1B 1C 1,∠BAC =90°,A 1A ⊥平面ABC ,A 1A =3,AB =AC =2A 1C 1=2,D 为BC 的中点.证明:平面A 1AD ⊥平面BCC 1B 1. 考点 向量法求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题点 向量法解决面面垂直证明 方法一 如图,以A 为坐标原点,AB ,AC ,A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A (0,0,0),B (2,0,0),C (0,2,0),A 1(0,0,3),C 1(0,1,3). ∵D 为BC 的中点,∴D 点坐标为(1,1,0), ∴AD →=(1,1,0),AA 1-→=(0,0,3),BC →=(-2,2,0), ∴AD →·BC →=1×(-2)+1×2+0×0=0, AA 1-→·BC →=0×(-2)+0×2+3×0=0, ∴AD →⊥BC →,AA 1-→⊥BC →, ∴BC ⊥AD ,BC ⊥AA 1.又A 1A ∩AD =A ,∴BC ⊥平面A 1AD .又BC ⊂平面BCC 1B 1,∴平面A 1AD ⊥平面BCC 1B 1. 方法二 同方法一建系后,得AA 1-→=(0,0,3), AD →=(1,1,0),BC →=(-2,2,0),CC 1-→=(0,-1,3). 设平面A 1AD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 平面BCC 1B 1的法向量为n 2=(x 2,y 2,z 2).由⎩⎪⎨⎪⎧n 1·AA 1-→=0,n 1·AD →=0,得⎩⎪⎨⎪⎧3z 1=0,x 1+y 1=0,令y 1=-1,则x 1=1,z 1=0, ∴n 1=(1,-1,0).由⎩⎪⎨⎪⎧n 2·BC →=0,n 2·CC 1-→=0,得⎩⎪⎨⎪⎧-2x 2+2y 2=0,-y 2+3z 2=0,令y 2=1,则x 2=1,z 2=33, ∴n 2=⎝⎛⎭⎫1,1,33. ∵n 1·n 2=1-1+0=0,∴n 1⊥n 2, ∴平面A 1AD ⊥平面BCC 1B 1.反思与感悟 证明面面垂直的两种方法(1)常规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线面垂直、线线垂直去证明. (2)向量法: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跟踪训练3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BB 1,CD 的中点. (1)求证:平面AED ⊥平面A 1FD 1;(2)在直线AE 上求一点M ,使得A 1M ⊥平面AED . 考点 向量法求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题点 向量法解决面面垂直(1)证明 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D (0,0,0),A (2,0,0),E (2,2,1),F (0,1,0),A 1(2,0,2),D 1(0,0,2),∴DA →=D 1A 1-→=(2,0,0),DE →=(2,2,1),D 1F -→=(0,1,-2). 设平面AE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1,y 1,z 1).由⎩⎪⎨⎪⎧n 1·DA →=(x 1,y 1,z 1)·(2,0,0)=0,n 1·DE →=(x 1,y 1,z 1)·(2,2,1)=0,得⎩⎪⎨⎪⎧2x 1=0,2x 1+2y 1+z 1=0. 令y 1=1,得n 1=(0,1,-2).同理,平面A 1FD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2,1). ∵n 1·n 2=(0,1,-2)·(0,2,1)=0,∴n 1⊥n 2, ∴平面AED ⊥平面A 1FD 1. (2)解 由于点M 在直线AE 上, 因此可设AM -→=λAE →=λ(0,2,1)=(0,2λ,λ), 则M (2,2λ,λ),∴A 1M -→=(0,2λ,λ-2). 要使A 1M ⊥平面AED ,只需A 1M -→∥n 1, 即2λ1=λ-2-2,解得λ=25. 故当AM =25AE 时,A 1M ⊥平面AED .1.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①若n 1,n 2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n 1∥n 2⇔α∥β; ②若n 1,n 2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α⊥β ⇔ n 1·n 2=0;③若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a 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若l 与平面α平行,则n ·a =0; ④若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不垂直,则这两个平面不垂直. A .1 B .2 C .3 D .4考点 向量法求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题点 向量法解决面面垂直 答案 C解析 ①中平面α,β可能平行,也可能重合,结合平面法向量的概念,可知②③④正确.2.已知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为a,b,则下列选项中能使两直线垂直的为()A.a=(1,0,0),b=(-3,0,0)B.a=(0,1,0),b=(1,0,1)C.a=(0,1,-1),b=(0,-1,1)D.a=(1,0,0),b=(-1,0,0)考点向量法求解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题点向量法解决线线垂直答案 B解析因为a=(0,1,0),b=(1,0,1),所以a·b=0×1+1×0+0×1=0,所以a⊥b,故选B. 3.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1,0,2),平面α的法向量为μ=(-2,0,-4),则()A.l∥αB.l⊥αC.l⊂αD.l与α斜交考点向量法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题点向量法解决线面垂直答案 B解析∵a∥μ,∴l⊥α.4.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m=(1,2,0),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为n=(2,-1,0),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但不垂直C.垂直D.不能确定考点向量法求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题点向量法解决面面垂直答案 C解析∵(1,2,0)·(2,-1,0)=0,∴两法向量垂直,从而两平面垂直.5.在三棱锥S-ABC中,∠SAB=∠SAC=∠ACB=90°,AC=2,BC=13,SB=29,则异面直线SC与BC是否垂直________.(填“是”或“否”)考点向量法求解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题点向量法解决线线垂直答案是解析如图,以A为坐标原点,AB,AS所在直线分别为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 则由AC =2,BC =13, SB =29,得B (0,17,0),S (0,0,23),C ⎝ ⎛⎭⎪⎫21317,417,0, SC →=⎝⎛⎭⎪⎫21317,417,-23, CB →=⎝⎛⎭⎪⎫-21317,1317,0. 因为SC →·CB →=0,所以SC ⊥BC .空间垂直关系的解决策略一、选择题1.设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2,2,1),b =(3,-2,m ),若l 1⊥l 2,则m 等于( ) A .-2 B .2 C .6 D .10考点 向量法求解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题点 方向向量与线线垂直 答案 D解析 因为a ⊥b ,故a ·b =0,即-2×3+2×(-2)+m =0,解得m =10.2.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a =(-1,2,4),b =(x ,-1,-2),并且α⊥β,则x 的值为( ) A .10 B .-10 C.12 D .-12考点 向量法求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题点 向量法解决面面垂直 答案 B解析 因为α⊥β,所以它们的法向量也互相垂直, 所以a ·b =(-1,2,4)·(x ,-1,-2)=0, 解得x =-10.3.已知点A (0,1,0),B (-1,0,-1),C (2,1,1),P (x,0,z ),若P A ⊥平面ABC ,则点P 的坐标为( ) A .(1,0,-2) B .(1,0,2) C .(-1,0,2)D .(2,0,-1)考点 向量法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题点 向量法解决线面垂直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知AB →=(-1,-1,-1),AC →=(2,0,1),AP →=(x ,-1,z ),又P A ⊥平面ABC ,所以有AB →·AP →=(-1,-1,-1)·(x ,-1,z )=0,得-x +1-z =0. ① AC →·AP →=(2,0,1)·(x ,-1,z )=0,得2x +z =0,② 联立①②得x =-1,z =2,故点P 的坐标为(-1,0,2).4.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若E 为A 1C 1的中点,则直线CE 垂直于( )A .ACB .BDC .A 1D D .A 1A考点 向量法求解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题点 方向向量与线线垂直答案 B解析 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C (0,1,0),B (1,1,0),A (1,0,0),D (0,0,0),C 1(0,1,1),A 1(1,0,1),E ⎝⎛⎭⎫12,12,1,∴CE →=⎝⎛⎭⎫12,-12,1,AC →=(-1,1,0), BD →=(-1,-1,0),A 1D -→=(-1,0,-1),A 1A -→=(0,0,-1),∵CE →·BD →=(-1)×12+(-1)×⎝⎛⎭⎫-12+0×1=0,∴CE ⊥BD . 5.已知平面α内有一个点A (2,-1,2),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3,1,2),则下列点P 中,在平面α内的是( )A. (1,-1,1)B.⎝⎛⎭⎫1,3,32C.⎝⎛⎭⎫1,-3,32D.⎝⎛⎭⎫-1,3,-32 考点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题点 法向量求解线面垂直答案 B解析 要判断点P 是否在平面α内,只需判断向量P A →与平面α的法向量n 是否垂直,即P A →·n是否为0,因此,要对各个选项进行检验.对于选项A ,P A →=(1,0,1),则P A →·n =(1,0,1)·(3,1,2)=5≠0,故排除A ;对于选项B ,P A →=⎝⎛⎭⎫1,-4,12,则P A →·n =⎝⎛⎭⎫1,-4,12·(3,1,2)=0,故B 正确;同理可排除C ,D.故选B.6.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在A 1D ,AC 上,且A 1E =23A 1D ,AF =13AC , 则( )A .EF 至多与A 1D ,AC 中的一个垂直B .EF ⊥A 1D ,EF ⊥ACC .EF 与BD 1相交D .EF 与BD 1异面考点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题点 求直线的方向向量答案 B解析 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A 1(1,0,1),D (0,0,0),A (1,0,0),C (0,1,0),E ⎝⎛⎭⎫13,0,13,F ⎝⎛⎭⎫23,13,0,B (1,1,0),D 1(0,0,1),∴A 1D -→=(-1,0,-1),AC →=(-1,1,0),EF →=⎝⎛⎭⎫13,13,-13,BD 1-→=(-1,-1,1),∴EF →=-13BD 1-→,A 1D -→·EF →=0,AC →·EF →=0,从而EF ∥BD 1,EF ⊥A 1D ,EF ⊥AC ,故选B.7.两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3,-1,z ),v =(-2,-y ,1),若α⊥β,则y +z 的值是( )A .-3B .6C .-6D .-12考点 向量法求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题点 向量法求解面面垂直答案 B解析 ∵α⊥β,∴μ·v =0,即-6+y +z =0,即y +z =6.二、填空题8.如图所示,在三棱锥A -BCD 中,DA ,DB ,DC 两两垂直,且DB =DC ,E 为BC 的中点,则AE →·BC →=_______.考点 向量法求解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题点 方向向量与线线垂直答案 0解析 因为BE =EC ,故AE →=DE →-DA →=12(DB →+DC →)-DA →,在三棱锥A -BCD 中, DA ,DB ,DC 两两垂直,且DB =DC ,故AE →·BC →=⎣⎡⎦⎤12(DB →+DC →)-DA →·(DC →-DB →)=12(DC →2-DB →2)=0. 9.已知点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如果AB →=(2,-1,-4),AD →=(4,2,0),AP →=(-1,2,-1).对于结论:①AP ⊥AB ;②AP ⊥AD ;③AP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考点 向量法求解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题点 向量法解决线线垂直答案 ①②③解析 AP →·AB →=(-1,2,-1)·(2,-1,-4)=-1×2+2×(-1)+(-1)×(-4)=0,∴AP ⊥AB ,即①正确.AP →·AD →=(-1,2,-1)·(4,2,0)=-1×4+2×2+(-1)×0=0.∴AP ⊥AD ,即②正确.又∵AB ∩AD =A ,∴AP ⊥平面ABCD ,即AP →是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③正确.10.在△ABC 中,A (1,-2,-1),B (0,-3,1),C (2,-2,1).若向量n 与平面ABC 垂直,且|n |=21,则n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考点 向量法求解线面垂直问题题点 向量法求解线面垂直答案 (-2,4,1)或(2,-4,-1)解析 据题意,得AB →=(-1,-1,2),AC →=(1,0,2).设n =(x ,y ,z ),∵n 与平面ABC 垂直,∴⎩⎪⎨⎪⎧ n ·AB →=0,n ·AC →=0,即⎩⎪⎨⎪⎧ -x -y +2z =0,x +2z =0,可得⎩⎪⎨⎪⎧y =4z ,y =-2x . ∵|n |=21,∴x 2+y 2+z 2=21,解得y =4或y =-4.当y =4时,x =-2,z =1;当y =-4时,x =2,z =-1.三、解答题1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AB =4,BC =3,AD=5,∠DAB =∠ABC =90°,E 是CD 的中点.证明:CD ⊥平面P AE .考点 向量法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题点 向量法解决线面垂直证明 如图,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设P A =h ,则A (0,0,0),B (4,0,0),C (4,3,0),D (0,5,0),E (2,4,0),P (0,0,h ).所以CD →=(-4,2,0),AE →=(2,4,0),AP →=(0,0,h ).因为CD →·AE →=-8+8+0=0,CD →·AP →=0,所以CD ⊥AE ,CD ⊥AP ,而AP ,AE 是平面P AE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CD⊥平面P AE.1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 A⊥底面ABCD,P A=AB=1,AD=3,点F是PB的中点,点E在边BC上移动.求证:无论点E在BC边的何处,都有PE⊥AF.考点向量法求解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题点方向向量与线线垂直证明 以A 为坐标原点,AD ,AB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P (0,0,1),B (0,1,0),F ⎝⎛⎭⎫0,12,12,D ()3,0,0, 设BE =x (0≤x ≤3),则E (x,1,0),PE →·AF →=(x,1,-1)·⎝⎛⎭⎫0,12,12=0, 所以x ∈[0, 3 ]时都有PE ⊥AF ,即无论点E 在BC 边的何处,都有PE ⊥AF .13.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B ⊥AC ,P A ⊥平面ABCD ,且P A =AB ,点E 是PD 的中点.求证:(1)AC ⊥PB ;(2)PB ∥平面AEC .考点 向量法求解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题点 方向向量与线线垂直证明 (1)如图,以A 为坐标原点,AC ,AB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设AC =a ,P A =b .则有A (0,0,0),B (0,b,0),C (a,0,0),P (0,0,b ),∴AC →=(a,0,0),PB →=(0,b ,-b ).从而AC →·PB →=0,∴AC ⊥PB .(2)由已知得D (a ,-b,0),E ⎝⎛⎭⎫a 2,-b 2,b 2,∴AE →=⎝⎛⎭⎫a 2,-b 2,b 2. 设平面AE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则n ⊥AC →且n ⊥AE →,可得n =(0,1,1).∵n ·PB →=0,∴n ⊥PB .又PB ⊄平面AEC ,∴PB ∥平面AEC . 四、探究与拓展14.如图,P 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是CD 的中点,F 是AD 上一点,当BF ⊥PE 时,AF ∶FD 的比值为( )A .1∶2B .1∶1C .3∶1D .2∶1 答案 B解析 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设正方形边长为1,P A =a ,则B (1,0,0),E ⎝⎛⎭⎫12,1,0,P (0,0,a ).设点F 的坐标为(0,y,0),则BF →=(-1,y,0),PE →=⎝⎛⎭⎫12,1,-a .因为BF ⊥PE ,所以BF →·PE →=0,解得y =12,即点F 的坐标为⎝⎛⎭⎫0,12,0,所以F 为AD 的中点,所以AF ∶FD =1∶1.15.如图,已知ABCD -A 1B 1C 1D 1是棱长为3的正方体,点E 在AA 1上,点F 在CC 1上,且AE =FC 1=1.(1)求证:E ,B ,F ,D 1四点共面;(2)若点G 在BC 上,BG =23,点M 在BB 1上,GM ⊥BF ,垂足为H ,求证:ME ⊥平面BCC 1B 1.考点 向量法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题点 向量法解决线面垂直证明 (1)以B 为坐标原点,BA ,BC ,BB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Bxyz ,则BE →=(3,0,1),BF →=(0,3,2),BD 1→=(3,3,3),∴BD 1→=BE →+BF →,故BD 1→,BE →,BF →共面.又它们有公共点B ,∴E ,B ,F ,D 1四点共面.(2)设M (0,0,z ),则GM -→=⎝⎛⎭⎫0,-23,z ,而BF →=(0,3,2), 由题设得GM -→·BF →=-23·3+z ·2=0,得z =1. ∵M (0,0,1),E (3,0,1),∴ME -→=(3,0,0),又BB 1→=(0,0,3),BC →=(0,3,0)∴ME -→·BB 1→=0,ME -→·BC →=0,从而ME ⊥BB 1,ME ⊥BC .又BB 1∩BC =B ,故ME ⊥平面BCC 1B 1.。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与结论专题讲解46 空间垂直关系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与结论专题讲解46 空间垂直关系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与结论专题讲解第46讲 空间垂直关系通关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自然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间(2)图形语言:如图所示.(3)符号语言:.,,,,ααα⊥⇒⊥⊥=⊂⊂l b l a l P b a b a通关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自然语言: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图形语言:如图所示.符号语言:.//,b a b a ⇒⊥⊥αα要点诠释:(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常常逆用,即.,b a b a ⊥⇒⊂⊥ααoLB(2) 若平行直线中一条垂直于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该平面.(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通关三、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与β垂直,记作βα⊥.(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自然语言: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图形语言:如图所示.符号语言:βααβ⊥⇒⊂⊥AB AB ,.要点诠释:(1)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是两个平面相交的特殊情况,正方体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面都是互相垂直的;(2)由定理可知,要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可转化为从现有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即证明线面垂直;(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提供了找出垂直于一个平面的另一个平面的依据.通关四、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自然语言: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图形语言:如图所示.符号语言:,,,CD AB AB CD αβαβα⊥=⊂⊥⇒AB β⊥.要点诠释:(1)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是两个平面相交的特殊情况,正方体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面都是互相垂直的;(2)由定理可知,要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可转化为从现有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即证明线面垂直;(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提供了找出垂直于一个平面的另一个平面的依据.结论一、线线垂直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支持定理:)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③②所成角为①(90;PA AO a a PO b a b a ⊥⇒⊥⊂⊥︒⊥⇒⊂⊥⎪⎭⎪⎬⎫⎭⎬⎫ααααα 配图助记:【例1】如图,ABCD 是正方形,SA 垂直于平面A BCD ,过A 且垂直于SC 的平面分别交SB ,SC ,SD 于点E ,F ,G ,求证:AE ⊥SB ,AG ⊥SD .【解析】证明因为SA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所以SA ⊥BC .又因为ABCD 为正方形,所以BC⊥AB,所以BC⊥平面ASB.因为AE⊂平面ASB,所以BC⊥AE.又因为SC⊥平面AEFG,所以SC ⊥AE,所以AE上平面SBC.又因为SB⊂平面SBC,所以AE⊥SB,同理可证AG⊥SD.【变式】如图,四面体P-ABC中,P A上面ABC,AB上BC,过A作AE⊥PB交PB于E,过A作AF⊥PC交PC于F.求证:PC⊥EF.【解析】证明因为P A上面ABC,且BC⊂面ABC,所以BC⊥P A,且BC⊥AB,所以BC⊥面ABE,所以BC⊥AE.又PB⊥AE,且BC∩PB=B,所以AE⊥面PBC,且PC⊂面PBC,所以AE⊥PC.又AF ⊥PC,且AF∩AE=A,所以PC⊥面AEF ,且EF⊂面AEF,所以PC⊥EF.结论二、线面垂直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任意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垂线平行.支持定理.支持定理:ααβααβαβααβαβααα⊥⇒⊥⊥⇒⊥⊥⇒⊥⊂=⊥⊥⇒⊥⊥=⊂⊂⎭⎬⎫⎭⎬⎫⎪⎭⎪⎬⎫⎪⎭⎪⎬⎫b a b a a l a a l a l b l a l 0b a b a //;//;,;,,④③②① 配图助记:要点诠释: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两个条件:,l l αβ⊂⊥,缺一不可.【例2】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P 为1DD 的中点,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求证1B O ⊥面PAC .【解析】证法一由于AC BD ⊥,且AC BB ⊥,所以AC ⊥面11BDD B ,1B O ⊂11BDD B ,所以1B O AC ⊥连结1PB ,设AB a =,则1111.AB CB B D ==因为222222113,2OB OB BB a a ⎫=+=+=⎪⎪⎝⎭)22222211111924PB PD B D a a ⎛⎫=+=+= ⎪⎝⎭,2222221324OP PD DO a a ⎫⎛⎫=+=+=⎪ ⎪⎪⎝⎭⎝⎭, 所以22211OB OP PB +=,所以1B O OP ⊥,PO AC O =,所以1B O ⊥面PAC .证法二由于AC BD ⊥,且1AC BB ⊥,所以AC ⊥面11BDD B ,且1B O ⊂面11BDD B ,所以1B O AC ⊥.取CD 中点Q ,连结11,OC OQ ,则11//.OQ B C 在正方形11CC D D 中,由P ,Q 分别为1,DD CD 的中点,可知1CP C Q ⊥,又11,CP B C ⊥且1111=C Q B C C ,所以CP ⊥面11B QO C ,又1B O ⊂面11B QO C ,所以1,CP BO ⊥所以1B O ⊥面PAC .【变式】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A ⊥底面ABCD ,M N ,分别为PC ,AB 的中点.若45PDA ∠=︒,求证:MN ⊥面PCD【解析】证法一取PD 中点Q ,连结AQ MQ ,,则1,2MQ CD =1,2MQ CD所以MQ NA ⊥,所以四边形ANMQ 是平行四边形.因为PA ⊥底面ABCD ,且CD ⊂面ABCD ,所以CD PA ⊥.又由底面是矩形有CD AD ⊥,所以CD ⊥面PAD .又AQ ⊂面PAD ,所以AQ CD ⊥.又因为45PDA ∠=︒,所以AP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为Q 为PD 中点,所以PQ QD =,所以AQ PD ⊥.又CDPD D =,AQ ⊥面PCD .又MN AQ ,所以MN ⊥面PCD .证法二先完全仿照证法一可证明CD ⊥面.PAD 取CD 中点R ,连接,,MR PN NC ,则//,MR PD //NR AD ,所以面//MRN 面PDA ,所以CD ⊥面MRN ,所以MN ⊥C D .因为∠PDA =45°,所以P A =AD ,又BC =AD ,所以P A =BC ,又AN =BN ,且PAN ∠=∠CBN =90°,所以根据三角形全等可知PN =NC ,又PM =MC ,所以.MN PC ⊥因为CD ∩PC =C ,所以MN ⊥面PCD结论三、面面垂直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支持定理:① 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②a a βαβα⊂⎫⇒⊥⎬⊥⎭;③a a βαβα⎫⇒⊥⎬⊥⎭配图助记:【例3】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SA ⊥底面ABCD ,SA =AB ,点M 是SD 的中点,AN ⊥SC ,且交SC 于点N .证明:平面SAC ⊥平面AMN .【解析】证明因为SA ⊥底面ABCD ,CDC 平面ABCD ,所以SA ⊥C D .又因为CD ⊥AD ,SAC 平面SAD ,ADC 平面SAD ,SA ∩AD =A ,所以CD ⊥平面SA D .AMC 平面SAD ,所以CD ⊥AM .又因为SA =AD =AB ,M 是SD 的中点,所以AM ⊥S D .SDC 平面SCD ,CDC 平面SCD ,SD ∩CD =D ,所以AM ⊥平面SC D .SCC 平面SCD ,所以AM ⊥S C .又因为AN ⊥SC ,AM ,ANC 平面AMNAM ∩AN =A ,所以SC ⊥平面AMN .又因为SCC 平面SAC ,所以平面SAC ⊥面AMN .【变式】如图,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DB BC =,DB AC ⊥,点M 是棱BB 1,上一点(1)求证:11B D 面A 1BD ;(2)求证:MD AC ⊥(3)试确点M 的位置,使得平面DMC 1⊥平面CC 1D 1D .【解析】1)证明由直四棱柱,得11//,BB DD 11BB DD =所以11BB D 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11B D BD 而BD ⊂平面111,A BD B D ⊂/平面1A BD ,所以11B D 面1.A BD(2)证明因为1BB ⊥面ABCD ,ACC 面ABCD ,所以1.BB AC ⊥又因为BD ⊥AC ,且1BD BB B =所以AC ⊥面1,BB D 而MD ⊂面1,BB D 所以MD ⊥AC (3)当点M 为棱1BB 的中点时,平面1DMC ⊥平面 D D 取DC 的中点11,N D C 的中点1,N 连结1NN 交DC 于O ,连结OM .因为N 是DC 中点,BD =BC ,所以BN ⊥D C .又因为DC 是面ABCD 与面11DC D 的交线,而面ABCD ⊥面11,DCC D 所以BN ⊥面11.DC D 又可证得O 是1NN 的中点,所以BM //NO 且BM =NO ,即BMON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N //OM ,所以OM ⊥平面 D D 因为OMC 平面1,DMC 所以平面1DMC ⊥ D D。

空间向量与垂直关系

空间向量与垂直关系

[例2]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E,F分别是BB1,D1B1的
中点.
求证:EF⊥平面B1AC.
[精解详析] 法一:设 AB =a, AD =c, AA1 =b, 1 则 EF = EB1 + B1 F = ( BB1 + B1 D1 ) 2 1 1 = ( AA1 + BD )= ( AA1 + AD - AB ) 2 2 1 = (-a+b+c). 2 ∵ AB1 = AB + AA1 =a+b, 1 ∴ EF · (a+b) AB1 =2(-a+b+c)·
理解教材新知
3.2
考点一
第 三 章
第 二 课 时
把握热点考向
考点二 考点三
应用创新演练
第二课时
空间向量与垂直关系
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可以确定直线和平面 的位置.因此,可用向量方法解决线面垂直关系的判断及 证明.
问题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一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则
该直线与平面有什么关系? 提示:垂直. 问题2:若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则两平面垂直吗? 提示:垂直.
x =0, n· D1 A1 =0, 2 又由 ⇒1 y -z =0. D1 F =0 n· 2 2 2 令 z2=1,得 n=(0,2,1). ∵m· n=(0,1,-2)· (0,2,1)=0, ∴m⊥n,故平面 AED⊥平面 A1FD1.
于是 PA=(3,0,0),
FG =(1,0,0),
故 PA=3 FG ,∴PA∥FG. 而 PA⊥平面 PBC,∴FG⊥平面 PBC, 又 FG⊂平面 EFG,∴平面 EFG⊥平面 PBC. 法二:同证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E(0,2,1)、F(0,1,0)、G(1,1,0).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带答案)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带答案)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专题训练知识梳理一、线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于一点或经过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二、线面垂直: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并且和这个平面内的_________________,则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也就是说,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他就和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 .直线l和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推论①: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于这个平面.推论②:如果两条直线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点到平面的距离:长度叫做点到平面的距离.三、面面垂直:1.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β互相垂直,记作α⊥β.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___________,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四、求点面距离的常用方法:1.直接过点作面的垂线,求垂线段的长,通常要借助于某个三角形.2.转移法:借助线面平行将点转移到直线上某一特殊点到平面的距离来求解.3.体积法:利用三棱锥的特征转换位置来求解.题型一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例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求证:(1)CD⊥AE;(2)PD⊥平面ABE.【变式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 ,AA1=2,E为棱CC1的中点.(Ⅰ)求证:B1D1⊥AE;(Ⅱ)求证:AC∥平面B1DE.【解答】(Ⅰ)连接BD,则BD∥B1D1,∵ABCD是正方形,∴AC⊥ BD.∵CE⊥平面ABCD,BD⊂平面ABCD,∴CE⊥BD.又∵AC∩CE=C,∴BD⊥面ACE.∵AE⊂面ACE,∴BD⊥AE,∴B1D1⊥AE.﹣﹣﹣(5分)(Ⅱ)证明:取BB1的中点F,连接AF、CF、EF.∵ E、F是C1C、B1B的中点,∴ CE∥B1F且CE=B1F,∴ 四边形B1FCE是平行四边形,∴ CF∥ B1E.∵ 正方形BB1C1C 中,E、F是CC、BB的中点,∴ EF∥BC且EF=BC又∵ BC∥AD且BC=AD,∴ E F∥AD且EF=AD.∴ 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F∥ED,∵ AF∩CF=C,BE∩ED=E,∴ 平面ACF∥平面B1DE.又∵ AC⊂平面ACF,∴AC∥面B1DE.【变式2】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为菱形,PA⊥平面ABCD,∠ABC=60°,点E、G分别是CD、PC的中点,点F在PD上,且PF:FD=2:1.(Ⅰ)证明:EA⊥PB;(Ⅱ)证明:BG∥面AFC.【解答】(Ⅰ)证明:因为面ABCD为菱形,且∠ABC=60°,所以△ ACD为等边三角形,又因为E是CD的中点,所以EA⊥AB.又PA⊥平面ABCD,所以EA⊥PA.而AB∩PA=A所以EA⊥面PAB,所以EA⊥PB.(Ⅱ)取PF中点M,所以PM=MF=FD.连接MG,MG∥CF,所以MG∥面AFC.连接BM,BD,设AC∩BD=O,连接OF,所以BM∥OF,所以BM∥面AFC.而BM∩MG=M所以面BGM∥面AFC,所以BG∥面AFC.【变式3】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O为底面中心,A1O⊥平面ABCD,AB=,AA1=2.(1)证明:AA1⊥BD(2)证明:平面A1BD∥平面CD1B1;(3)求三棱柱ABD﹣A1B1D1的体积.【解答】(1)证明:∵底面ABCD是正方形,∴BD⊥AC,又∵ A1O⊥平面ABCD且BD⊂面ABCD,∴ A1O⊥BD,又∵ A1O∩AC=O,A1O⊂面A1AC,AC⊂面A1AC,∴BD⊥面A1AC,AA1⊂面A1AC,∴ AA1⊥BD.(2)∵ A1B1∥AB,AB∥CD,∴ A1B1∥CD,又A1B1=CD,∴四边形A1B1CD是平行四边形,∴ A1D∥B1C,同理A1B∥CD1,∵ A1B⊂平面A1BD,A1D⊂平面A1BD,CD1⊂平面CD1B1,B1C⊂平面CD1B,且A1B∩A1D=A1,CD1∩B1C=C,∴平面A1BD∥平面CD1B1.(3)∵ A1O⊥面ABCD,∴ A1O是三棱柱A1B1D1﹣ABD的高,在正方形ABCD中,AO=1.在Rt△A1OA中,AA1=2,AO=1,∴ A1O=,∴ V三棱柱ABD﹣A1B1D1=S△ABD•A1O=•()2•=∴三棱柱ABD﹣A1B1D1的体积为.【变式4】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AB=BC=AC=AA1=4,点F在CC1上,且C1F=3FC,E是BC的中点.(1)求证:AE⊥平面BCC1B1(2)求四棱锥A﹣B1C1FE的体积;(3)证明:B1E⊥AF.【解答】(1)∵ AB=AC,E是BC的中点,∴AE⊥ BC.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B1∥ AA1,∴ BB1⊥平面ABC,∵ AE⊂平面ABC,∴ BB1⊥ AE,….(2分)又∵ BB1∩BC=B,….(3分)BB1,BC⊂平面BB1C1C,∴AE⊥平面BB1C1C,….(4分)(2)由(1)知,即AE为四棱锥A﹣B1C1FE的高,在正三角形ABC中,AE=AB=2,…在正方形BB1C1C,中,CE=BE=2,CF=1,∴=﹣﹣S△CFE=4×=11.…(6分)∴=•AE==…(7分)(3)证明:连结B1F,由(1)得AE⊥平面BB1C1C,∵ B1E⊂平面BB1C1C,∴AE⊥B1E,….(8分)在正方形BB1C1C,中,B1F==5,B1E==2,EF==,∵ B1F2=B1E2+EF2,∴ B1E⊥EF….(9分)又∵AE∩EF=E,….(10分)AE,EF⊂平面AEF,∴ B1E⊥平面AEF,….(11分)∵ AF⊂平面AEF,∴ B1E⊥AF.….(12分)【变式5】如图,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底面ABCD为正方形,BC=PD=2,E为PC的中点,G在BC上,且CG=CB(1)求证:PC⊥BC;(2)求三棱锥C﹣DEG的体积;(3)AD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PA∥平面MEG?若存在,求AM的长;否则,说明理由.【解答】(1)证明:∵PD⊥平面ABCD,∴PD⊥BC.又∵ABCD是正方形,∴BC⊥CD.又∵PD∩CD=D,∴BC⊥平面PCD.又∵PC⊂平面PCD,∴PC⊥BC.(2)∵BC⊥平面PCD,∴ GC是三棱锥G﹣DEC的高.∵ E是PC的中点,∴ S△EDC=S△PDC==×(×2×2)=1.V C﹣DEG=V G=GC•S△DEC=××1=.﹣DEC(3)连结AC,取AC中点O,连结EO、GO,延长GO交AD于点M,则PA∥平面MEG.证明:∵E为PC的中点,O是AC的中点,∴EO∥PA.又∵EO⊂平面MEG,PA⊄平面MEG,∴PA∥平面MEG.在正方形ABCD中,∵O是AC的中点,BC=PD=2,CG=CB.∴△OCG≌△OAM,∴AM=CG=,∴所求AM的长为.﹣﹣﹣﹣﹣﹣﹣﹣﹣﹣﹣﹣﹣﹣﹣﹣﹣【变式6】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底面A1B1C1,A1B1⊥B1C1且A1B1=BB1=B1C1,D为AC的中点.(Ⅰ)求证:A1B⊥AC1(Ⅱ)在直线CC1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A1E⊥平面A1BD,若存在,试确定E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Ⅰ)证明:连接AB1∵ BB1⊥平面A1B1C1∴ B1C1⊥BB1∵ B1C1⊥A1B1且A1B1∩BB1=B1∴ B1C1⊥平面A1B1BA∴ A1B⊥B1C1 . 又∵ A1B⊥AB1且AB1∩B1C1=B1∴A1B⊥平面AB1C1∴A1B⊥AC1(Ⅱ)存在点E在CC1的延长线上且CE=2CC1时,A1E⊥平面A1BD.设AB=a,CE=2a,∴,∴,,DE=,∴,∴A1E⊥A1D…∵BD⊥AC,BD⊥CC1,AC∩CC1=C,∴BD⊥平面ACC1A1,又A1E⊂平面ACC1A1∴ A1E⊥BD. 又BD∩A1D=D ,∴ A1E⊥平面A1BD【变式7】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点D是AB的中点.(1)求证:AC⊥ BC1;(2)求证:AC1∥平面CDB1.【解答】证明:(1)因为三棱柱ABC﹣A1B1C1为直三棱柱,所以C1C⊥平面ABC,所以C1C⊥AC.又因为AC=3,BC=4,AB=5,所以AC2+BC2=AB2,所以AC⊥BC.又C1C∩BC=C,所以AC⊥平面CC1B1B,所以AC⊥ BC1.(2)连结C1B交CB1于E,再连结DE,由已知可得E为C1B的中点,又∵D为AB的中点,∴DE 为△BAC1的中位线.∴AC1∥DE。

空间向量巧解平行、垂直关系

空间向量巧解平行、垂直关系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巧解平行、垂直关系编稿老师刘咏霞一校黄楠二校杨雪审核郑建彬知识点课标要求题型说明空间向量巧解平行、垂直关系1. 能够运用向量的坐标判断两个向量的平行或垂直。

2.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3. 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面、面面的垂直与平行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立体几何中的作用。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注意用向量方法解决平行和垂直问题中坐标系的建立以及法向量的求法。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用向量方法判断有关直线和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问题。

难点:用向量语言证明立体几何中有关平行和垂直关系的问题。

考点一: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1. 直线l上的向量a或与a共线的向量叫作直线l的方向向量。

2. 如果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a⊥α,此时向量a叫作平面α的法向量。

【核心归纳】①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无数多个,一个平面的法向量也有无数多个,且它们是共线的。

②在空间中,给定一个点A和一个向量a,那么以向量a为法向量且经过点A的平面是唯一确定的。

【随堂练习】已知A(1,1,0),B(1,0,1),C(0,1,1),则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的单位向量是()A. (1,1,1)B. (333C.111(,,)333D. ()333-思路分析:设出法向量坐标,列方程组求解。

答案:设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AB=(0,-1,1),BC=(-1,1,0),AC=(-1,0,1),则·0·0·0AB y zBC x yAC x z⎧=-+=⎪⎪=-+=⎨⎪=-+=⎪⎩nnn,∴x=y=z,又∵单位向量的模为1,故只有B正确。

技巧点拨:一般情况下,使用待定系数法求平面的法向量,步骤如下:(1)设出平面的法向量为n=(x,y,z)。

(2)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a1,b1,c1),b=(a2,b2,c2)。

空间几何垂直的判定定理公式

空间几何垂直的判定定理公式

空间几何垂直的判定定理公式在我们学习数学的漫漫征途中,空间几何垂直这一板块就像是一座神秘的城堡,而垂直的判定定理公式则是打开城堡大门的神奇钥匙。

咱们先来说说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垂直。

这就好比在操场上,有一根旗杆直直地立在地面上。

假设地面是一个平面,而在地面上有两条相交的跑道线,这根旗杆和这两条跑道线都相互垂直,那这旗杆肯定就和整个地面垂直啦!再看看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这就好像是两块相邻的木板,一块木板垂直地靠在另一块木板上,那这两块木板所在的平面自然就是垂直的关系。

还记得我之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小明,他一开始对这些判定定理那叫一个头疼,总是搞混。

有一次做作业,碰到一个证明线面垂直的题目,他想都不想就乱写一通,结果当然是错得一塌糊涂。

我就问他:“小明啊,你想想那个操场上的旗杆,是不是得和两条相交的跑道线都垂直才能立稳呀?”小明眨眨眼,好像突然开窍了。

从那以后,他每次遇到这类问题,都会在脑海里想象那个画面,做题的准确率也越来越高。

其实啊,这些判定定理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

咱们只要多联系实际,多做几道题,就能把它们掌握得牢牢的。

比如说,家里的墙角,是不是就是三条线两两垂直,从而形成了三个相互垂直的面?还有,建筑工地上的塔吊,那长长的吊臂和塔身是不是也存在着垂直的关系?在解决空间几何垂直问题的时候,咱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例子,把抽象的定理具体化。

这样一来,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定理,还能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线线垂直的判定,也有一些小窍门。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这就好比你手里拿着一根垂直于桌面的铅笔,那这根铅笔是不是和桌面上的所有直线都垂直呀?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条直线,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条直线。

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

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

方法 2:同方法 1可得M_N = ( 0, a , a ) ,而 22
_
MN
·B_C
= 0,且M_N ·P_B
= 0,所以 M N ⊥ B C
且 M N ⊥ PB ,即 M N ⊥平面 PB C,又 M N < 平
面 M N C,故平面 PB C ⊥平面 M N C.
四 、证明线与面平行
即证平面法向量与直线方向向量垂直 , 或
数理化学习 (高中版 )
- 1, 0)
=
0且
_
n
·M_A
= ( 2,
- 2, 1) · ( 0,
- 1,
- 2)
=
0,
所以
_
n
⊥M_N

_
n

_
MA
,

_
n
也是平
面 AM N 的 法 向 量 , 则 有 平 面 AM N ∥ 平 面
BD EF.
江苏省金湖县教师进修学校 ( 211600)
● 朱胜强
_
=c-
_
b
-
_
a,

_
A C1
⊥A_1 B

_
A C1
·A_1 B
=
0, 即
_
(a
_
+ c)
·
(
_
b
-
_
a
)
=
_
b
·_c
-
_a2
=
1
|
_
b
|2
-
|
_
a
|2
=
2
0,
|
_
a

空间几何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知识点总结

空间几何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知识点总结

空间几何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知识点总结在空间几何中,平行与垂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贯穿于整个几何学习的始终。

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对于解决空间几何问题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总结一下空间几何中平行与垂直关系的相关知识点。

一、线线平行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线线平行的判定定理(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空间中直线平行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二、线面平行1、线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2、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3、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交线平行。

三、面面平行1、面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如果两个平面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3、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四、线线垂直1、线线垂直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线线垂直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2)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条直线,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条直线。

五、线面垂直1、线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第11讲空间中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

第11讲空间中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

第11讲空间中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空间中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一.基础知识整合1.直线与平面存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作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作直线l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的公共点P叫作垂足.(2)画法:通常把直线画成与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如图(3)判定定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l⊥al⊥baαbαa∩b=Pl⊥α2.二面角(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作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作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作二面角的面.(2)二面角的记法:如图,记作:二面角α-AB-β,也可记作2∠α—AB—β.(3)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其中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作直二面角.3.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aαa⊥βα⊥β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a⊥αb⊥αa∥b5.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α⊥βα∩β=laαa⊥la⊥β二.典例精析题型一:线面垂直的判定例1:如图所示,在Rt△ABC中,∠B=90°,且S为所在平面外一点,满足SA=SB=为AC的中点.求证:SD⊥平面ABC.证明:∵在Rt△ABC中,∠B=90°,且D为AC的中点,∴BD=AD =DC.又∵SA=SB=SC,SD为公共边,∴△SBD≌△SAD≌△SCD,∴∠SDB=∠SDA=∠SCD=90°,∴SD⊥AD,SD⊥BD,∵AD∩BD=D,∴SD⊥平面ABC.变式训练1: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C是圆周上不同于A,B 的点,PA⊥⊙O所在的平面,AF⊥PC于F,求证:BC⊥平面PAC.证明:因为AB为⊙O的直径,所以BC⊥AC.因为PA⊥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PA⊥BC.因为PA∩AC=A,所以BC⊥平面PAC.题型二:面面垂直的判定例2:已知四面体ABCD的棱长都相等,E,F,G,H分别为AB,AC,AD,BC的中点.求证:平面EHG⊥平面FHG.证明:如图,取CD的中点M,连接HM,MG,FM,则四边形MHEG为平行四边形.连接EM交HG于O,连接FO.在△FHG中,O为HG的中点,且FH=FG,所以FO⊥HG.同理可证FO⊥EM.又HG∩EM=O,所以FO⊥平面EHMG.又FO平面FHG,所以平面EHG⊥平面FHG.变式训练2: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DC中,AB=BC,CD=DA,E、F、G分别为CD、DA和对角线AC的中点.:求证:平面BEF⊥平面BDG.证明:∵AB=BC,CD=AD,G是AC的中点,∴BG⊥AC,DG⊥AC,又EF∥AC,∴EF⊥BG,EF⊥DG.∴EF⊥平面BGD.∵EF平面BEF,∴平面BDG⊥平面BEF.题型三:垂直关系的综合应用例3: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PA=AB,∠BCA=90°.点D,E分别在棱PB,PC上,且DE∥BC.(1)求证:BC⊥平面PAC;(2)是否存在点E使得二面角A—DE—P为直二面角并说明理由.证明:(1)∵PA⊥底面ABC,∴PA⊥BC.又∠BCA=90°,∴AC⊥BC.又PA∩AC=A,∴BC⊥平面PAC.(2)存在点E使得二面角A—DE—P为直二面角.由(1)知BC⊥平面PAC,又∵DE∥BC,∴DE⊥平面PAC.又∵AE平面PAC,PE平面PAC,∴DE⊥AE,DE⊥PE.∴∠AEP为二面角A—DE—P的平面角.又∵PA⊥底面ABC,∴PA⊥AC.∴∠PAC=90°.∴在棱PC上存在一点E,使得AE⊥PC.这时,∠AEP=90°.故存在点E使得二面角A—DE—P是直二面角.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PA⊥平面ABC,AC⊥BC,AB=2,BC =2,PB=6,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解:∵PA⊥平面ABC,BC平面ABC,∴PA⊥BC.又AC⊥BC,PA∩AC =A,∴BC⊥平面PAC.又PC平面PAC,∴BC⊥PC.又BC⊥AC,∴∠PCA为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在Rt△PBC 中,∵PB=6,BC=2,∴PC=2.在Rt△ABC中,∵AB=2,BC=2,∴AC=2.∴在Rt△PAC中,cos∠PCA=22,∴∠PCA=45°,即二面角P—BC—A的大小为45°.题型四:线面垂直性质定理的应用例4: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在A1D、AC上,且EF⊥A1D,EF⊥AC.求证:EF∥BD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B1、B1C、BD.∵DD1⊥平面ABCD,AC 平面ABCD.∴DD1⊥AC.又∵AC⊥BD,且BD∩DD1=D,∴AC⊥平面BDD1.∵BD1平面BDD1,∴BD1⊥AC.同理可证BD1⊥B1C.∴BD1⊥平面AB1C.∵EF⊥A1D,A1D∥B1C,∴EF⊥B1C.又EF⊥AC,且AC∩B1C=C,∴EF⊥平面AB1C,∴EF∥BD1.变式训练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F分别在A1D、AC上,且EF⊥A1D,EF⊥AC.若G是AB的中点,则E在A1D上什么位置时,能使EG⊥平面AB1C解:若EG⊥平面AB1C,因为BD1⊥平面AB1C,所以EG∥BD1.因为G为AB的中点,所以E为AD1的中点,即E为A1D的中点时,EG ⊥平面AB1C.题型五:面面垂直性质定理的应用例5:已知平面PAB⊥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求证:PA⊥平面ABC.。

高中数学空间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解析!

高中数学空间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解析!

高中数学空间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解析!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 利用判定定理;② 利用平行线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b , a⊥α,则b⊥α .);③ 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 , 则a⊥β .);④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 .注:当直线和平面垂直时,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常用来证明线线垂直 .【例题1】如图所示,已知 PA 垂直于矩形 ABCD 所在的平面,点 M , N 分别是 AB , PC 的中点,若∠PDA = 45°,求证:MN⊥平面 PCD .例题1图【解析】思路:点 M , N 是中点,取 PD 中点 E,则MN∥AE ,AE⊥平面 PCD,则MN⊥平面 PCD .解答:证明:如下图所示,取 PD 的中点 E,连接 AE , NE .∵ 点 E , N 分别为 PD , PC 的中点,∴ EN∥且= 1/2 CD ,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又∵ 点 M 是 AB 的中点,四边形 ABCD 为矩形,∴ AM ∥且= 1/2 CD ,∴ EN ∥且= AM,∴ 四边形 AMNE 为平行四边形 .∴ MN ∥且= AE ,又∵ PA⊥平面 ABCD,∠PDA = 45°,∴ △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E⊥PD .又∵ CD⊥AD,CD⊥PA,∴ CD⊥平面 PAD , 而 AEㄷ平面 PAD ,∴ CD⊥AE .又∵ CD∩PD = D ,∴ AE⊥平面 PCD ,∴MN⊥平面 PCD .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 利用判定定理;(判断垂线常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勾股定理”等结论 .)② 利用定义证明;(判断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③ 利用常用结论;(若α∥β,α⊥γ,则有β⊥γ .)【例题2】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 = BC , 点 D 是 AB 的中点 .(1) 求证:BC1∥平面 CA1D ;(2) 求证:平面CA1D⊥平面 AA1B1B .例题2图【解析】思路:(1) 连接 AC1 交 A1C 于点 E,连接 DE,则 E 为中点,则DE∥BC1 , 所以BC1∥平面 CA1D ; (DE 是△ABC1 的中位线)(2) AC = BC , 则AB⊥CD(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A1A⊥平面 ABC 则A1A⊥CD , 则CD⊥平面 A1ABB1 ,所以平面CA1D⊥平面 AA1B1B .解答:(1)证明:如下图所示,连接 AC1 交 A1C 于点 E,连接 DE ,∵ 四边形 AA1C1C 为矩形,∴ 点 E 为对角线 AC1 的中点,又∵ 点 D 是 AB 的中点,∴ DE 为△ABC1 的中位线,∴ DE∥BC1,又∵ DEㄷ平面 CA1D , BC1 不ㄷ平面 CA1D,∴ BC1∥平面 CA1D .(2) 证明:∵ AC = BC , 点 D 为 AB 的中点,∴ CD⊥AB,又∵ A1A⊥平面 ABC,CDㄷ平面 ABC,∴ A1A⊥CD,∵ A1A∩AB = A,∴ CD⊥平面 A1ABC1 ,又∵ CDㄷ平面 CA1D ,∴ 平面CA1D⊥平面 AA1B1B .三、平面与平面垂直性质的应用① 当两个平面垂直时,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从而在证明线线垂直 .常作的辅助线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 .② 已知面面垂直,通过作辅助线转化为线面垂直,从而有更多的线线垂直的条件可用 .通过证线面垂直来证线线垂直是空间中证明两直线垂直最常用的方法 .【例题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 中,平面PAD⊥平面ABCD,AB∥CD,△PAD 是等边三角形,已知 BD = 2AD = 8 , AB = 2CD = 4√5 .(1) 设 M 是 PC 上的一点,证明:平面MBD⊥平面 PAD;(2) 求四棱锥 P-ABCD 的体积 .例题3图思路:(1) 因为两平面垂直与点 M 的位置无关,所以在平面 MBD 中,一定有直线垂直于平面 PAD,猜想来证明BD⊥平面 PAD .(2) 四棱锥底面 ABCD 为一梯形,高为点 P 到平面 ABCD 的距离 .解答:(1) 证明:在△ABD 中,∵ AD = 4 , BD = 8 , AB = 4√5 ,∴ AD^2 + BD^2 = AB^2 ,∴ AD⊥BD,又∵ 平面PAD⊥平面 ABCD,平面PAD∩平面 ABCD = AD,∴ BD⊥平面 PAD,又∵ BDㄷ平面 BDM,∴ 平面MBD⊥平面 PAD .(2)过点 P 作PO⊥AD,∵ 平面PAD⊥平面 ABCD,∴ PO⊥平面 ABCD,∴ PO 为四棱锥底面 ABCD 的高,又∵ △PAD 是边长为 4 的等边三角形,由 (1) 可知△ABD 是直角三角形,斜边 AB 上的高为:∴ 梯形的面积为:∴ 四棱锥 P-ABCD 的体积为:。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空间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空间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高中数学总复习-第七章立体几何-空间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知识结构图】第3课空间中的平行关系【考点导读】1 •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 •明确定义与定理的不同,定义是可逆的,既是判定也是性质,而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多是不可逆的。

3. 要能灵活的对“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进行转化。

【基础练习】1. 若a、b为异面直线,直线c // a,则c与b的位置关系是异面或相交2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③若直线1(2与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1」2互相平行.④若直线1(2是异面直线,则与1(2都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_4 _______ 个。

3•对于任意的直线I与平面a,在平面a内必有直线m使m与I 垂直。

:4. 已知a、b、c是三条不重合的直线,a、B、r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下面六个命题:①a// c, b// c a// b;②a // r, b II r a // b;③a// c, B // c a// B ;④a// r, B // r a// B ;⑤a// c,a// c a//a;⑥a // r ,a// r a //a.其中正确的命题是①④________【范例导析】例1.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截面EFGH是平行四边形.求证:AB//平面EFG证明:•面EFGH是截面.•••点E, F, G, H分别在BC, BD, DA AC上.••• EH 面ABC GF 面ABD由已知,EH// GF. • EH// 面ABD又T EH,—面BAC 面AB6面ABD=AB•EH// AB.•AB// 面EFG例2. 如图,在正方体ABC—A1B1C1D中,点N在BD上,点M在BC上,并且CM=DN. DC求证:MN//平面AABB.分析:“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高中数学 -空间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垂直证明定理总结 (1)

高中数学 -空间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垂直证明定理总结 (1)

l n
☺ 简称: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复习定理
空间中的垂直
2.直线与平面垂直性质
判定: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则称这条直线和这 个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l m
l
m
☺ 简称: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复习定理
空间中的垂直
3.平面与平面垂直判定
判定: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 平面互相垂直.
(1)求证:BC1∥平面 CA1D; (2)求证:平面 CA1D⊥平面 AA1B1B. 证明:(1)连结AC1交A1C于E,连结DE.
∵AA1C1C为矩形,则E为AC1的中点. 又D是AB的中点,
∴在△ABC1中,DE∥BC1.
E
又DE⊂平面CA1D,
BC1⊄平面CA1D,
∴BC1∥平面CA1D.
证明:(2)∵AC=BC, D为AB的中点, ∴在△ABC中,AB⊥CD.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定理总结
复习定理
空间中的平行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 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a
b
a
//
b
a // b
☺ 简称: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复习定理
空间中的平行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 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①若m⊥α,n∥α,则m⊥n;②若α⊥γ,β⊥γ,
则α∥β;
③若m∥α,n∥α,则m∥n;④若α∥β,β∥γ,
m⊥α,则m⊥γ.
正确的命题是( C)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②中平面α与β可能相交,③中m与n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4题 空间垂直关系的证明I .题源探究·黄金母题【例1】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求证: (1)1B D ⊥平面11A C B ;(2)1B D 与平面11A C B 的交点H 是11A C B ∆的重心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解析】(1)连接11B D ,1111B D A C ⊥, 又1DD ⊥面1111A B C D ,∴111DD AC ⊥, ∵1111B D A C ⊥,1111DD B D D =∴11A C ⊥面1D DB ,因此111AC B D ⊥. 同理可证:11B D A B ⊥,∴1B D ⊥平面11A C B . (2)连接11A H BH C H ,,,由11111A B BB C B ==,得11A H BH C H ==. ∴点H 为11A BC ∆的外心.又11A BC ∆是正三角形, ∴点H 为11A BC ∆的中心,也为11A BC ∆的重心.HC 1D 1B 1A 1CDABII .考场精彩·真题回放【例2】【2017课标1理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且90BAP CDP ∠=∠=.(1)证明:平面PAB ⊥平面PAD ;(2)若PA =PD =AB =DC ,90APD ∠=,求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 【解析】分析:(1)根据题设条件可以得出AB ⊥AP ,CD ⊥PD .而AB ∥CD ,就可证明出AB ⊥平面PAD .进而证明平面PAB ⊥平面PAD .试题解析:(1)由已知90BAP CDP ∠=∠=︒,得AB ⊥AP ,CD ⊥PD .由于AB ∥CD ,故AB ⊥PD ,从而AB ⊥平面PAD .又AB ⊂平面PAB , 所以平面PAB ⊥平面PAD . (2)略【例3】【2017课标3理19】如图,四面体ABCD 中,△ABC 是正三角形,△ACD 是直角三角形,∠ABD =∠CBD ,AB =BD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2)过AC 的平面交BD 于点E ,若平面AEC 把四面体ABCD 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求二面角D –AE –C 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略;(2)77. 【解析】分析:(1)利用题意证得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则可得到面面垂直;解析:(1)由题设可得,ABD CBD ∆≅∆,从而AD DC = 又ACD ∆是直角三角形,所以0=90ACD ∠取AC 的中点O ,连接DO ,BO ,则DO ⊥AC ,DO =AO 又由于△ABC是正三角形,故BO AC ⊥.所以DOB ∠为二面角D AC B -- 的平面角. 在Rt△AOB中,222BO AO AB += .又AB BD = , 所以2222BO DO BO AO AB BD 22+=+== , 故90DOB ∠= .所以平面ACD⊥平面ABC.【例4】【2015高考新课标1理18】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 =120°,E ,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两点,BE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BE =2DF ,AE ⊥EC .(Ⅰ)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 (Ⅱ)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Ⅰ)见解析(Ⅱ)略 【解析】在直角梯形BDFE 中,由BD =2,BE =2,DF =22可得EF =322,∴222EG FG EF +=,∴EG ⊥FG , ∵AC ∩FG=G ,∴EG ⊥平面AFC ,∵EG ⊂面AEC ,∴平面AFC ⊥平面AEC .【例5】【2016高考浙江理数】如图,在三棱台ABC DEF - 中,平面BCFE ⊥平面ABC ,=90ACB ∠ ,BE =EF =FC =1,BC =2,AC =3. (I)求证:EF ⊥平面ACFD ;(II)求二面角B -AD -F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答案】(I )证明见解析;(II )略.【解析】(I )延长D A ,BE ,CF 相交于一点K ,如图所示.因为平面CF B E ⊥平面C AB ,且C C A ⊥B ,所以,C A ⊥平面C B K ,因此,F CB ⊥A .又因为F//CE B ,F FC 1BE =E ==,C 2B =,所以C ∆B K 为等边三角形,且F 为C K 的中点,则F C B ⊥K .所以F B ⊥平面CFD A .【例6】【2015高考陕西理18】如图1,在直角梯形CD AB 中,D//C A B ,D 2π∠BA =,C 1AB =B =,D 2A =,E 是D A 的中点,O 是C A 与BE 的交点.将∆ABE 沿BE 折起到1∆A BE 的位置,如图2.(I )证明:CD ⊥平面1C A O ; (II )若平面1A BE ⊥平面CD B E , 求平面1C A B 与平面1CD A 夹角的余弦值.【答案】(I )证明见解析;(II )63.【解析】分析:(I )先证1BE ⊥OA ,C BE ⊥O ,再可证BE ⊥平面1C A O ,进而可证CD ⊥平面1C A O ;(II )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再算出平面1C A B 和平面1CD A 的法向量,进而可得平面1C A B 与平面1CD A 夹角的余弦值.解析:(I )在图1中,因为C 1AB =B =,D 2A =,E 是D A 的中点,D 2π∠BA =,所以C BE ⊥A ,即在图2中,1BE ⊥OA ,C BE ⊥O ,从而BE ⊥平面1A OC 又CD//BE ,所以CD ⊥平面1A OC .(II)由已知,平面1A BE ⊥平面CD B E ,又由(I )知,1OA BE ⊥,C BE ⊥O所以1A OC ∠为二面角1--C A BE 的平面角,所以1OC 2A π∠=.如图,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11B=E=BC=ED=1A A ,//BC ED12222(E(,0,0),A ),C(0,B 得22BC(,,0), 122A C(0,),CD BE(2,0,0).设平面1BC A 的法向量1111(,,)n x y z ,平面1CD A 的法向量2222(,,)n x y z ,平面1BC A 与平面1CD A 夹角为θ,则11100n BC n A C ⎧⋅=⎪⎨⋅=⎪⎩,得111100x y y z -+=⎧⎨-=⎩,取1(1,1,1)n ,22100n CD n A C ⎧⋅=⎪⎨⋅=⎪⎩,得2220x y z =⎧⎨-=⎩,取2(0,1,1)n =,从而126cos |cos ,|32n n θ=〈〉==⨯, 即平面1BC A 与平面1CD A 夹角的余弦值为6【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面垂直、二面角、空间直角坐标系和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属于中档题.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明线线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是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和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例7】【2014江苏理1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D E F 分别为棱,,PC AC AB 的中点,已,6,8,5PA AC PA BC DF ⊥===,求证(1)直线//PA 平面DEF ; (2)平面BDE ⊥平面ABC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1)由于,D E 分别是,PC AC //PA DE ,又PA DEF ⊄平面,DE DEF ⊂平面以//PA DEF 平面.(2)由(1)//PA DE ,又PA AC ⊥, 所以PE AC ⊥,又F 是AB 中点,所以132DE PA ==,142EF BC ==,又5DF =, 所以222DE EF DF +=,所以DE EF ⊥,,EF AC 面ABC 内两条相交直线,所以DE ABC ⊥平面, 又DE ⊂平面BDE ,所以平面BDE ⊥平面ABC . 条件.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关键在于熟练把握空间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注意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线线垂直关系的灵活利用,这是证明空间垂直关系的基础. 精彩解读【试题来源】人教版A 版必修二第79页复习参考题B 组第2题.【母题评析】本题是以正方体为载体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这种题型能充分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高考中常常出现在解答题的第1小题位置.【思路方法】两平面垂直问题常转化为直线与直线垂直,而直线与平面或垂直又可转化为直线与直线垂直,所以在解题时应注意“转化思想”的运用。

这种转化实质上就是:将“高维问题”转化为“低维问题”,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命题意图】本类题主要考查空间空间直线、平面间的垂直关系的证明和判断,以及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转化能力.【考试方向】这类试题在选择题中,主要考查空间直线、平面间的垂直的概念、定理、公理、推论等的辨析及位置判断;在解答题中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间的垂直,主要出现在第1小题中.【难点中心】求空间直线、平面间位置关系的证明的主要难点:(1)对几何体结构认识不透,空间想象能力较差,难以下手;(2)不能正确利用条件中中点、垂直关系实施有效的转化.III.理论基础·解题原理考点直线、平面平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定理定理内容符号表示分析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m n m n Pa m a naαα∈=⊥⊥⇒⊥、且在已知平面内“找出”两条相交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就可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

即将“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个平面过另一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a aβαβα⊂⊥⇒⊥(满足条件与α垂直的平面β有无数个)判定的关键:在一个已知平面内“找出”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

即将“面面平行问题”转化为“线面平行问题”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同垂直与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a b a bαα⊥⊥⇒运用较少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l aa l aαβαββα⊥=⊂⊥⇒⊥解决问题时,常添加的辅助线是在一个平面内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IV【考试方向】在选择题中,主要考查空间直线、平面间的垂直的概念、定理、公理、推论等的辨析及位置判断;在解答题中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间的垂直,主要出现在第1小题中.【技能方法】(1)证明线线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或面面垂直;(2)证明线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或面面垂直;(3)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或线面垂直.【易错指导】(1)忽视定理的关键条件,如忽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两条直线相交的条件;(2)胡乱推广平面几何的结论而用于证明空间问题;(3)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凭直觉思维主观臆断而误导结论.V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考向1 空间直线与直线垂直【例1】【2017四川省遂宁市联考】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BB C C 为菱形,1B C 的中点为O ,且AO ⊥平面11BB C C .(1)证明: 1B C AB ⊥; (2)若11,3AC AB CBB π⊥∠=, 1BC =,求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高.【答案】(1)见解析(2)217试题解析:(1)连接1BC ,则O 为1B C 与1BC 的交点,因为侧面11BB C C 为菱形, 所以1B C BO ⊥.又AO ⊥平面11BB C C ,所以1B C AO ⊥,且AO BO O ⋂=故1B C ⊥平面ABO .由于AB ⊂平面ABO ,故1B C AB ⊥. (2)作OD BC ⊥,垂足为D ,连接AD .作OH AD ⊥,垂足为H .由于BC AO ⊥, BC OD ⊥,故BC ⊥平面AOD ,所以OH BC ⊥.又OH AD ⊥,所以OH ⊥平面ABC ,因为13CBB π∠=,所以1CBB ∆为等边三角形,又1BC =,可得34OD =.由于1AC AB ⊥,所以11122OA B C ==. 由··OH AD ODOA =,且227AD OD OA =+=,得2114OH =. 又O 为1B C 的中点,所以点1B 到平面ABC 的高为217故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高为21. 【点睛】证明线线垂直常见的有两种途径:(1)通过证明线面垂直达到目的,然而在实际证明过程中常常是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后,又可转化为证明面面垂直或线线垂直;(2)利用三垂线定理证明. 【例2】.【2018临海市级联考】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底面,3,4,5ABC AC BC AB ===, 点D 是AB 的中点.(Ⅰ) 求证1AC BC ⊥; (Ⅱ) 求证1//AC 平面1CDB .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试题解析:(Ⅰ)∵三棱柱111ABC A B C -底面三边长3,4,5AC BC AB ===∴AC BC ⊥ 又∵1CC ⊥底面ABC ∴1CC AC ⊥. ∵1CC BC C ⋂=∴AC ⊥平面11BCC B ∴1AC BC ⊥ (Ⅱ)设1CB 与1C B 的交点为E , 连结DE ∵D 是AB 的中点,E 是1C B的中点,∴DE ∥1AC ∵DE ⊂平面1CDB , 1AC ⊄平面1CDB ∴1AC ∥平面1CDB .【例3】【遵义市2018届高三联考】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60BAD ∠=︒.已知2PB PD ==, 6PA =.(Ⅰ)证明: PC BD ⊥;(Ⅱ)若E 为PA 上一点,记三棱锥P BCE -的体积和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分别为1V和2V ,当12:1:8V V =时,求EPAE的值.【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13.(Ⅱ)由条件可知:ABD PBD∆≅∆,∴3AO PO==∵6PA=,∴222PA OA OP=+,∴PO AC⊥由(Ⅰ)知,BD⊥平面PAC,PO⊂平面PAC,∴PO BD⊥,∴PO⊥平面ABCD,∴平面APC⊥平面ABCD过E点作EF AC⊥,交AC于F,则EF⊥平面ABCD,∴EF PO,∴,EF PO分别是三棱锥E ABC-和四棱锥P ABCD-的高.又()113P ABC E ABC ABCV V V S PO EF--∆=-=-,213ABCDV S PO=⋅菱形由1218VV=,得()4PO EF PO-=,所以43POEF=又由AEF APO∆~∆,同时,PO AP AE EPEF AE AE+==,∴13EPAE=.【跟踪练习】1.【北京市朝阳区2018届高三期末】如图矩形ABCD中,3AD=.点E在AB边上,CE DE⊥且1AE=,ADE沿直线DE向上折起成1A DE.记二面角1A DE A--的平面角为θ,当θ()00180∈,时,①存在某个位置,使1CE DA⊥;②存在某个位置,使1DE A C⊥;③任意两个位置,直线DE和直线1A C所成的角都不相等.以上三个结论中正确的序号是A. ①B. ①②C. ①③D. ②③【答案】C【 方法点睛】主要综合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面面垂直的性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