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汉阳陵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汉阳陵俑

班级:08级装潢环艺班

学号:200821130443

姓名:周桓屹

自评分:85

俑,也即人偶,是中国古代丧葬中使用极为普通的一种随葬明器。俑自商代后期开始出现,到清代初年销往绝迹,延续了数千年,遗留下来的各类俑像数量相当巨大,质地多种多样,有陶、泥、木、银、铜、石、瓷、铅、铁等。造型形象则伴随历史的演进尚不断嬗变扩展,有奴仆俑、仆役俑、侍从俑、武士俑、歌舞伎乐俑、镇墓俑、文吏俑、武官俑、士卒俑、部曲俑、天王俑、力士俑、四神俑、生肖俑、仪仗俑、压胜俑等等,还有鞍马、牛、骆驼、虎、熊、猴、猪、羊、犬、鸡、鸭等动物,品种繁多,举不胜举。俑,在产生和使用它的时代可能并不重要,然而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它已经成为历史的载体,不仅极其珍贵,而且具有无比重要的研究价值。从艺术的角度看,俑,即是古代人物雕塑,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民族的人的造像,是古代工匠根据随葬要求,依照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那个行当的人物创造的。这一特征也使古人中“下人”的形象以随葬俑的形式保存下来。而各个俑的造型形象,雕塑手法,也体现了各个时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水平和艺术成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俑的形成、发展、衰败史中,秦汉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随葬俑在秦代空前发展,其中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兵马俑,随葬了陶制的、大小与真人真马相同的兵马俑7000余件,还有驷马战车,排列成雄伟壮观的军阵,其磅礴气势和宏大规模,真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世奇迹。而汉代俑的随葬益加普通,进入其第一个发展高峰。庞大的军阵依然存在,但俑的形体大大缩小,形象则较秦俑更为生动。大量服务于墓主人生活的家内奴仆俑的出现,是两汉时期随葬俑的突出特点。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的汉阳陵,又称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

在随葬俑的整体比较上来看,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汉阳陵俑的制作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各具自己的特点。秦始皇执政,肃法清纪,严纪明律,言必行,行必果,刑明鼎而执法峻,整个社会崇尚严谨、务实、本份,忠实于原来面目,这种大气候决定了秦朝的居民在艺术欣赏和创作方面推崇写真和手法严谨。这就形成了秦代雕塑的第一个鲜明的特点:严格的模拟现实。例如秦俑坑里出土的陶马陶俑,与真人真马大小相等,形貌服饰皆仿原物,举凡花样繁多的发簪,连缀甲片的皮筋,扣接革带的带钩,绑系腿部的裹腿,系在鞋背上的鞋带,穿纳鞋底的针眼,马匹上披挂的马鞍等等,无一不是以一丝不苟的刻画来表现的。在崇尚务实写真的前提下因人物本身的性格、年龄、气质、身份、长相的不同,秦时的匠人对以上诸种情景都要反映出来,于是产生了秦时雕塑的第二个鲜明的特点:造像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如秦俑坑里的各种俑,为了表现其彼此之间的不同,匠人首先从职务上将其进行区分,于是便有了军吏俑、著甲步兵俑、轻装甲步兵俑、立式弩弓俑、蹲式弩弓俑、骑兵俑等等;其次,匠人又从眉眼、胡须、鼻翼、嘴唇等细部来刻画人物的个性。由于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权财集于一身,国家拥有巨大的财力物力,在这个背景下,秦时雕塑又形成了第三个鲜明的特点: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而在汉景帝时期,各地都封刘氏郡王,刘氏诸王除一定的赋税外,一般都不向国家交纳其他赋税,这就决定了西汉国家财政收入不如秦廷。由这一点决定,汉时雕塑规模不如秦时宏大,气势不如秦时磅礴。汉阳陵中虽然也有兵马俑,但数量上不如秦陵,雕塑尺寸也小于秦俑,制作工艺上也不如秦俑精湛。这是汉阳陵俑不同于秦陵俑的第一特点。汉景帝时期,政策开明,没有严刑峻法威胁居民,思想不再受到过重的制约,于是雕塑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了较为活泼的风格,出现了小巧、精致和生动。如塑衣式彩绘跽坐女俑表现了精致,陶鸡、园廓方孔的铜钱表现了小巧。这是汉阳陵俑的第二个艺术特点。西汉时期,人们开始将阳间的的一切搬入地下,这就使得雕塑题材变得丰富起来,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陶灶、兵器、衣饰、货币以及大量的动物陶俑。这个可以视为汉阳陵俑的第三个特点。或许是发掘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政治的原因,也许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汉阳陵俑中,用于雕塑的原材料较之于秦代为多。在秦陵的兵马俑中,目前仅发现了铜质、陶质两种材料,而在汉阳陵中则发现了铜、陶、石、木等材质。这可视为汉阳陵俑的第五个艺术特点。

下面将用几个具体的俑例来比较一下汉阳陵俑与秦陵俑的区别。

秦陵一号兵马俑坑与汉阳陵兵马俑

秦陵一号兵马俑坑是秦陵中出土兵马俑最多的俑坑:出土陶俑、陶马约2000件,木质战车20乘,各种青铜兵器40000余件。有人做过推测,如果全面揭晓,则一俑坑将出土6000件左右的兵马俑、战车40乘。在数量及规模上,汉阳陵兵马俑是远远不及的,共500余件,通高也只有秦俑的三分之一,68厘米。但是两兵马俑放在一起比较,却又许多有趣的问题:一,秦俑坑里,车马俑居于核心地位,骑兵俑的数量较少,居于次要地位,而在汉阳陵中车马俑数量很少,骑兵俑自己已经布成了严整的方阵。说明秦时作战是以战车为核心的,而至汉景帝时期已经发生了变化,骑兵已居于主要地位,而战车则退居次要地位。二,秦俑坑里,骑兵俑装备极好,多数骑俑身着铠甲,而且是重装装束,而在汉阳陵俑坑中,除了少数指挥俑之外,绝大部分骑俑都只是穿短褐,不穿铠甲。发生这种变化,似应从部队的组成发面来考虑,汉景帝时,广大平民百姓也参加到了骑兵的行列,他们或能装备起马匹,但无力装备铠甲。三,从艺术角度来理解,秦时锁塑造的马匹形象大多强调其浑圆、肥壮,故腿粗,足短,头前伸、尾下垂,这种马匹的特点是亦善走、亦善奔,是一种拖车。乘骑皆适宜的马匹,而汉阳陵中所塑造的的马匹形象则发生了变化,其臀高隆、头高昂、腿细长、马嘴怒张,这是一种极善奔跑的跑马形象。四,另外一个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秦俑所塑造的马匹形象与陶俑的形象是仿真的、等比例的,而在汉阳陵中,马匹与骑俑的比例是失调的,马匹过大,人物较小,这是由两个不同时代的不同创作艺术所决定的,秦时强调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而汉景帝时酝酿着诞生一种新的、非现实主义的写意手法,这种变化对后世有明显的影响。五,秦俑是在一种政治高压的气氛中生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力图表现的是庄重、压抑、严肃、认真和铁的纪律,所塑造的人物或个个紧绷个脸,如各式甲俑,各个心怀忐忑,个个低眉吹目,画面没有给人以任何轻松格调的东西,而通过汉阳陵中的陶俑,我们就感到了另一种情景,这些陶俑神情悠然自得,颇为放怀,似乎无忧无虑。汉景帝时期的文景之治,整体居民的思想、情绪、环境不似秦时那么紧张和压抑,而是比较宽松。两座陵墓的兵马俑给人的感受与历史上当时的政治气氛之完全吻合的。

秦始皇陵与汉阳陵中的动物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