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政府责任界定及分析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一、背景和意义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是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劳动者群体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
实现和谐劳动关系,意义在于: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增强劳动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生产力提高,增强经济活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社会和谐进步,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
各级政府和企业应明确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地位和重要性,成立专项工作组织;企业应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具体管理措施,有计划地开展相关工作。
2. 尊重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政府和企业应依法合规保障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安全卫生、休息假期、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定权益;企业应制定员工福利制度,提高福利保障水平,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 推进工资制度改革。
政府和企业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需求变化,逐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确保工资分配公正合理;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激发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加强劳动者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工作,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劳动者实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 引导合理诉求表达和解决。
政府和企业应建立健全合理诉求表达和解决机制,畅通劳动者的申诉渠道,及时回应劳动者的合理诉求,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劳动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 保障职工权益。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与劳动者利益相关的法制建设和管理,保障职工权益,严禁超时工作、拖欠工资和避免职工农民工欠薪现象;加强矛盾调处和维权工作,提高职工申诉解决率。
2. 完善用工机制。
政府和企业应合理设计用工机制,合规开展用工活动,建立社会责任制度,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确保工作保障、岗位安全、待遇合理,共同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4. 促进工资水平提高。
政府和企业应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合理设计职工的薪酬体系,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加大工资支持力度,确保职工获得感和幸福感 ;引导企业发展,丰富职工工资来源,实现薪酬合理提高。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是指由政府、雇主和工会组成的一种机制,旨在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这个机制的目标是通过协商和合作解决劳动争议,保障工人权益,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政府的作用:政府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府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政府还负责监督和管理劳动市场,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在劳动争议出现时,政府可以提供调解、仲裁和裁决等方式来解决争议。
2. 雇主的作用:雇主是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的一方,他们代表着企业或组织的利益。
雇主应该遵守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保护员工的权益。
雇主也应该与工会和政府进行协商和合作,解决劳动争议,确保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雇主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福利,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促进员工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3. 工会的作用:工会是代表劳动者利益的组织,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工会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促进劳动条件和待遇的改善。
工会可以与雇主进行谈判和协商,代表劳动者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还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培训和教育等服务,提升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意识和能力。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运作需要政府、雇主和工会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协调。
政府应该起到监督和调节的作用,确保雇主和工会的合法权益得到平衡和保护。
同时,雇主和工会也要相互尊重,以对话和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共同努力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是一种重要的机制,旨在通过政府、雇主和工会之间的合作与协商来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这个机制的运作需要政府的监督和调节,雇主和工会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合作。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建议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建议前言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于企业的稳定和员工的福利都有很大的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普遍发现,存在着一些影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主要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一些参考。
问题一:权益保障不到位在一些企业中,员工的权益保障存在不充分的情况,即使一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员工权益的保障措施,但实际执行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原因分析1.企业规模较小,员工数量较少,管理制度不健全。
小企业往往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乏标准的管理流程等。
这些问题都容易导致企业在保障员工权益方面存在疏漏,让员工感到不公平。
2.部分企业将员工权益保障作为二选一,即要么保障员工的权益,要么追求公司的业绩。
由于每个企业的运营模式、经营状况不同,而权益保障又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因此在紧张的经营环境下,部分企业会更倾向于追求公司的短期利益,而忽视员工的权益保障。
建议为了保障员工的权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对员工的权益保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同时,建议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员工素质。
2.加强员工权益保障宣传力度,提高员工的权益保障意识。
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让每位员工都了解自己的权益,并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3.制定员工权益保障考核制度,对企业进行考核。
对于企业而言,保障员工权益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价值观。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制定员工权益保障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强制企业履行自己的责任。
问题二:员工沟通渠道不畅在一些企业中,由于沟通渠道不畅,导致员工的心声无法被听到,无法得到解决,给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原因分析1.部分企业没有建立透明、畅通的沟通机制。
经济转型期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
经 济 转 型 期 政 府 在 构 建 i 劳 动 关 系 【 gF i  ̄ l 】 昀 角 色 定 位 和 作 用
王 群
043 ) 100 ( 头 师范学 院 政 法 系 ,内蒙古 包头 包
摘
要 :随着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 化改革进程 的不断推进 ,如何协调劳动关系,如何有 效解 决劳动者中
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的责任 。2 0世纪 3 ~4 年代 以后 ,随 o J D 着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及其 政策主张 的不 断实 践,政府干
预 的 思 想 逐 渐 占据 上 风 ,政 府 的职 能 也 相 应 的 发 生 了 重
解决劳动者 中的弱势群体和 困难 群体面临 的各 种 困难 和
实际问题是摆在政府 面前最为迫 切的任务 。作为社 会公 平和正义的守护 者 ,在解决 劳动关系 运行 中产 生 的各种 矛盾和问题上 ,政府作 用的发挥 是不可替 代 的,也 是责
无旁贷的。劳动关系作 为社会经济利 益关 系最 为重 要 的 组成部 分,其要解决 的根本 问题是劳 动者在 为推动 经济 社会快 速健康和可持 续发展而付 出全部劳 动的 同时 ,最
终能否平等公正地共享经 济社会发展成 果给予 其合 法权 益的应有 回报 ,以及劳动 者作为推动经 济社会 发展 的 主
已经 日益凸现和复杂化 。如何协 调劳 动关 系,如何 有效
l 9世纪,由于古典主义 和占据着主导地位 ,亚当・ 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体系和马 歇 尔的新古典体系被多数 经济学家 所接受 ,整个 社会经
济 的运行主要是通过 一只 “ 看不 见的手 ”来 实现的 ,政 府在社会经济 运行 中只充 当着 “ 夜人”的 角色 ,政府 守 的主要作用还是传 统意义 上的政治 领导 职能 ,承担 着国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四点建议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四点建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保持企业良好运营的基础,也是实现员工与雇主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和合作的关键。
一个和谐的劳动关系能够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员工忠诚度和减少劳动纠纷。
以下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四点建议。
1.制定公正合理的制度和政策公正合理的制度和政策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石。
企业应制定并公布明确的招聘、晋升、奖惩、休假以及薪酬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公平公正。
制度和政策应该基于公正的原则,确保员工在职业发展方面有平等的机会,并帮助员工树立成就感和归属感。
2.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至关重要。
雇主应该与员工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意见和建议。
开展定期的员工满意度调查,倾听员工的声音,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改进工作环境和待遇。
此外,企业还应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3.注重员工培训与发展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是激励员工并提高他们的忠诚度的重要方式之一、企业应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为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管理技能培训、领导力培训等各类培训机会。
通过培训,员工可以提升自身能力,增强工作表现,同时也能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和投资,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4.建立良好的奖励和福利制度合理的奖励和福利制度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关键。
企业应该制定绩效奖励制度,并与员工共享企业的成果。
此外,还应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
建立健全的员工权益保障机制,保障员工的权益和福利,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总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共同努力。
企业应制定公正合理的制度和政策,加强沟通与合作,注重员工培训与发展,建立良好的奖励和福利制度。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提高整个团队的合作效率和绩效,从而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经济效益。
申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社会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社会和谐成为了国家和企事业单位追求的目标。
只有通过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发展。
首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当劳动者感受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待遇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地从事工作,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如果劳动者感受到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会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激发劳动者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的关键。
其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可以促进劳资之间的平等和互信。
劳动者是企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权益应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尊重。
通过建立健全的劳动制度和机制,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为劳资双方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机会。
同时,雇主也应该积极履行责任,尊重劳动者的权益,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待遇。
只有实现劳资之间的平等和互信,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此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和谐也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和不和谐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社会矛盾加剧。
而通过合理的劳动制度、公平的薪酬体系和灵活的用工方式等措施,可以提高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从根本上缓解社会压力。
此外,良好的劳动关系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团结和协作,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努力。
政府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企事业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对劳动者的关心和尊重;劳动者要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只有各方一起合作,才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促进劳资之间的平等和互信,缓解社会压力和矛盾,共同努力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只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的持续稳定和良好发展。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五个关键要素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五个关键要素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重要基础。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成为了一个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五个关键要素。
一、沟通交流沟通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第一要素。
无论是劳动者内部之间的沟通,还是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都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关键。
良好的沟通交流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培养互信,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如员工代表会议、意见反馈箱等,提供一个畅通的沟通平台。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员工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沟通能力。
二、公正公平公正公平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劳动者对于工作薪酬、晋升机会、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公正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公正公平的用工制度,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要加强对用人单位人事决策的监督和评估,避免任性、主观偏见对劳动者产生不公平的影响。
三、职业发展职业发展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
劳动者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追求是激励其积极性、发挥其潜力的重要动力。
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和职业晋升通道,激励员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当关注员工的职业规划,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指导,使员工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成长与满足。
四、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支撑。
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奖惩措施等,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激励的积极作用。
同时,要注重激励方式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的员工提供个性化的激励方式,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
五、冲突解决冲突解决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环节。
劳动关系中难免会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如何及时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是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
2024年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02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目标与原则
总体目标设定
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01
通过建立健全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预防和化解劳动纠纷,确
保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02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营
造公平公正的劳动环境。
提升企业竞争力
03
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提升
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切实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制度,为劳动者提供便捷、高 效的维权渠道。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企业发展
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
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 业吸纳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关键领域突破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加强劳动监察执法
加快劳动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确保法 律法规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反劳 动法律法规的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 益。
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
推广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动 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平等协商和共同决策 。
总体稳定
法治化进程加快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 定,企业用工规范,劳动者权益得到 较好保障。
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劳动关系的法治化 水平不断提高。
多元化趋势
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劳 动关系呈现多元化趋势,如平台经济 下的灵活就业、共享经济下的新型用 工关系等。
加强对企业和员工的培训和宣传,提 高他们对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性的认识 和理解,增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自 觉性和主动性。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摘要: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背景下,劳动关系中的自治与管制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结合劳动法的立法目的,本文认为实行好维护好劳动关系的自治的同时,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
但是要警惕政府的不当干预带来的危害。
在自治与管制中找到平衡点,切实发挥好工会的职能与作用。
关键词:劳动关系;和谐;工会一、劳动关系概述劳动关系是基础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主要的表现形式。
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由于市场机制的不成熟以及本身的局限性,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所谓劳动法律关系是指法律所规范的与劳动关系直接相关的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市场化的劳动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的构建,私权原则仍然是其基础和前提。
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依照主体独立、意思一致和等价交换等市场交易的一般原则,自愿平等地结成个别的劳动关系。
对于这种劳动关系的参加与否,完全是当事人的自由和权利。
”自由的原则与竞争的原则是同生共死的。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是确立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
就单个的劳动合同而言,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劳动者基于自身的意志同意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二、劳动关系中的自治与管制劳动关系中的自治,可以将其概括为两种:个体自治和团体自治。
私法中的个体自治包括缔约与否的自由、缔约相对人的选择自由、确定契约内容的自由以及选择契约形式的自由。
劳动关系之中的个体自治的范围相对较小,包括如为缔约相对人的选择自由方面,也就是劳动者可以决定是否与这个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团体自治的前提是公民结社自由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结社权,而对劳动者而言,结社自由具体表现为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
劳工结社权是国际劳工标准中的核心标准。
”工会是以劳动者为主,自主地以谋求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及提高经济地位为主要目的而组织的团体,工会并不是以政治运动或者社会运动为主要目的团体。
论我国政府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作用——基于“5P”观点的分析
够 的代表性 ; 雇主必 须承 认工 会。而 我国相 关政策对 工会 的组 建没有 硬性的规定 , 甚 至在一些 国有企 业 , 工会也只是 单位安置 1 . 劳 动者 基本 权 利的 保护者 闲散劳 动力 的地方 。3 . 员工参 与度 不高 , 政府 缺乏有 效的职 工 从 指导思想来 看 , 党是工人 阶级的代表 , 2 0 0 3 年党 的十六 届 职业 素养培 训 。一 些制 造类企 业为 节约成 本 , 大量 招收廉价 劳 三 中全会 提 出 “ 以人 为本 ”的执政 理念 , 更加强调 对 人性 的关 动力 , 这些劳 动者对参 与劳动维权谈判 的认识不高 , 而 国家对 这 怀, 党 的指导 思想有 利于 党领导 下 的政府成 为广 大工人 阶级基 部分群体又 没有 配套的培训机制 。 本权 利 的保 护者 。而在 实践 中 , 政府 作为 公权力 的行使者 和社 3 . 劳 动争议 的 调停 者
现在 劳 动关 系领 域 , 政 府一 方 面代 表统 治 阶级 的意 志 , 成 为各 直 接合 同义务 ; 法 律对违约责 任表述不全 或缺失 , 如我 国 劳动 种法 律和 规则 的制定者 , 另~方 面又 作为社 会公 共权力 的代表 法 》规定 “ 国家发展 社会保 险事业 , 建立 社会保 险制度 , 设立 者, 在劳 动 关系 中充当着第 三方 协调 者的作用 政府 权力 的这 社 会保险基 金。”但调 查显示 占我国劳动者 比例庞 大的农 民工 种双 重性 决 定着 政府 在 劳动 关系 构建 中作用 的特 殊性 。那么 群 体享受养老保 险的比例仅为2 0 %, 而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会保 险 在政府 究竟应 当在 劳资关系 中扮 演什么样 的角色 呢?英国利物 的企业却并没有受 到违法 制裁。 浦大学教 授罗恩 . 比恩 ( Ro n B e a n ) 认为政府在 劳动关 系领域扮 2. 集体 谈判 的促 进者 按 照奥尔森 集体行动理 论逻辑 , 一 个群体人数 规模越大 , 越 演着 五种 角 色 : 第 三方 管理 者 , 为 劳 资双 方提 供互 动 架构 与一 般性 规范 ; 法律 制 定者 的 角色 , 通 过 立法 规定 工 资 、工时 、安 难 以组 织集体 行动 来维护 其群体 利益 。我 国劳 方市场庞 大 , 资 方 优势尤其 明显 , 集体 行动的弊端 表现 的尤为 突出 , 这 就更需要 全 和 卫生 的最 低 标准 ; 如果 劳动 出 现争 议 , 政 府提供 调 节 和仲 裁服务; 政 府作 为 公共 部 门的雇 主 ; 政 府 还是 收入 的调 节者 。 政 府公 权力 的 介入 。我 国2 0 0 7 年 通过 的 劳动 合 同法 》 规定 台湾 学者 林 大钧 则认 为美 国联邦 政府 是促 进 劳资 合作 的催 化 “ 企业职 工一 方与 用人单位 通过 平等协 商 , 可 以就 劳动 报酬 、 剂, 是 劳动争议 的调 解人 、仲 裁者或受 害方的支持者 , 是劳 动法 工作 时间 ……等事 项订立集体合 同” 。在2 0 0 8 年全 国人大十一 律 的制 定者和 执行者 , 在劳 动关 系 中扮演 着不 可或缺 的角 色 。 届 一次会 议政府 工作 报告上 , 温家宝 总理将 “ 推动 企业建 立工 而 国 内学 者程 延 园则 在总 结 前人 研究 成果 、结合 我 国劳动 关 资集体 协商制度”作为政府 的一 项工作 内容 。 系 实 际的基础上 提 出了著名 的 “ 5 P”角色 观 : 劳动者 基本权 利 可见 我 国集 体谈判制度 正在经历 一个从无 到有的过程 。但 的保 护者 ( ( P r o t e c t o r ) 或管制者 ; 集 体谈判 与雇员参 与的促进 者 在 这一 过程 中, 仍 存在 一些 不足 : 1 . 没 有关于 集体 谈判 的 专 门 ( P r o mo t e r ) ; 劳 动争议 的调停者 ( P e a c e —ma k e r ) 或仲裁者 ; 就业 立法 。我 国 集体 合 同规定 和 ( ( 劳动合 同法》 中有 关于签订 保 障与人力 资源的规划 者( P l a n n e r ) ; 公共部 门的雇 佣者( P u b l i c 集体 合 同的相 关内容 , 但 条文 中频繁 出现 的 “ 可 以”字样替 代 应 该” , 对于违法 惩处措施更 是没有提及 , 这种毫无 强制性 s e c t o r e mp l o y e r ) 。程延 园的 “ 5 P”观 点 以其精 准而全面 的概 了 “
和谐劳动关系中的政府法律责任
创造宽松 的发展 环境 。 用人单位关注 的核心在于能否获得 足够 多的利润以及 能否扩大再生产, 政府也应 当基于此 目标 追
提供公 平合理的制度 。第一 , 建立 利益代 表和表达机 制。
一
方面, 政府要重视 工会 的中立性和 代表性 , 其成为独 立于 求而创造相应的制度环境 。 使
业, 建立 定期 的职 业病 宣传、 体检 制度 , 强职 业病 的防范工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雪 加 匾雪团 作。 第四, 立多元化 的纠纷 解决机制 。 建 要充分利用工会 、 行业 ( 作者分别为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西南 协会、 劳动执法部 门、 司法机关等多方主体 , 采用协商 、 调解 、 裁决 等多种方式解决劳动争议。 建立劳动报 酬谈判、 监督及增长机制 。 劳动者在提 供劳动 力的过 程中最关心 的因素就 是劳 动报酬 。 因此要构建和谐 的劳
第一, 府通过 制订公平 合理 的规 范以调整 利 政 调停者或仲裁者, 政府建立一套迅速而有效 的劳动争议处理制 包括三层意思 :
第二, 政府及其职 能 度, 提供调解 和仲裁服务, 维持 良好的劳动关系; 就业保 障与人 益分 配进而获得执 政合法 性认同的责任; 力资源的规划者, 府为全体劳动者建立一套就 业保 障体系, 政 部门严格 依照普遍性规范实施 具体行为的责任 ; 第三 , 政府依 促进劳 动者 的就业 竞争力; 共部 门的雇佣者, 府直接充 当 法通过各种行为对生产资料 的分 配、 公 政 资源 配置、 收入分 配以及 资方 的角色, 雇佣了大批雇 员 。 笔者认 为, 这里应 当强调的是 纠纷 解决等各 个环节进行调整, 从而 确保劳 动者与用人单位各
通过协商、 沟通等形式使得双方主体能在法定范 围内达成一致 工资 的公平 调整 机制。目前我国工资分配领域 存在的一个严重 意见, 通过双方自愿 配合有 效实现行政 目的。
大学劳动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原则及路径
2.2015年4月29X在庆祝 “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 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 上的讲话指出,“坚定不移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 路。
3. 坚 持 共 商 共 建 共 享 , 完 善 和 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统筹处理 好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关 系,调动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积极性、 主动性,推动企业和职工协商共事、 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
3.政府倡导并引导企业以 人为本,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提高企业民主管理水平,建立 和谐劳动关系.
4.坚持以法治国,做好新时 代中国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法律 保障工作
X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
4. 坚 持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法 制 道路,将劳动关系纳入法律体制
坚持依法构建,将劳动关系的 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的全过程纳 入法制化轨道,发挥法治在构建和谐 劳动关系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路径
1. 坚 持 以 人 民 为 中 心 的 发劳动关系,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广大职工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 维护他们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 化权益、社会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 和落脚点。”。
2.进一步深入推进共商共 建共享机制,共商共建共享机 制既有助于保障职工法定型权 益的实现,也有利于推动企业 建立职工发展型福利制度,满 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
第二节 劳动关系概述
劳动关系的本质及认定
新时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提出及核 心要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原则 及路径
新时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构 建原则及路径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一、引言人力资源是每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而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保障人力资源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在平等、公正、公平的基础上,通过协商、沟通解决矛盾,实现雇主和雇员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
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等协商:和谐劳动关系要求雇主和雇员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平等地位,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实现共赢。
2. 公正公平:和谐劳动关系要求雇主在招聘、培训、评价和晋升等方面做到公正公平,保障员工的权利和利益。
3. 协调平衡:和谐劳动关系要求雇主和雇员之间权益的协调与平衡,确保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4. 矛盾解决:和谐劳动关系要求双方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商解决矛盾,避免产生严重的劳资纠纷。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需要依托于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实践操作。
下面介绍一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基础:1. 劳动力市场制度理论:劳动力市场制度理论是劳动关系中的一种理论构建基础。
该理论认为,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雇主和雇员可以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进而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2. 资源依赖理论:资源依赖理论认为,雇主和雇员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和协商解决矛盾,实现和谐的劳动关系。
3. 交换理论:交换理论认为,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换过程,双方通过互惠互利的方式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以上理论基础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实践操作提供了指导。
1. 建立健全的劳动法规制度:建立健全的劳动法规制度是保障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
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劳动法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关系的公正公平。
安顺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顺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物(自然环境劳动条件等)的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和谐劳动关系应当是法制型的。
(二)和谐劳动关系应当是合同型的。
(三)和谐劳动关系应当是民主型的。
民主化的劳动关系主要包括:(1)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2)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3)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四)和谐劳动关系应当是救助型的。
作为市一级,对照劳动关系合同型、民主型、救助型特点,我市人社局劳动监察保障监察支队、劳动关系科从今年5月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到企业、建设工地实地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等形式,开展了调查,分析了我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我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近来来,我市逐步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工资集体协调等制度;加强劳动维权宣传,提高企业和员工双方维权意识;逐步推进劳动监察“三化”和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完善维权体系等,劳动关系不断向和谐推进,从总体上来说,我市劳动关系基本是和谐的,近年来,没有发生大的因劳动关系产生的群体性事件。
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我市的劳动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制约因素。
(一)一些企业用工不规范、不进行用工备案,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我市目前共有企业36922户,国有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较为规范,基本做到能签定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劳动用工制度规范,员工投诉较少。
但大部分民营企业,用工不够规范:合同签订平均率低,我们调查了100家企业(生产型企业占40%,其余为酒店、煤矿、超市等)和500名员工,生产型企业合同签订率较高。
但根据我们平时掌握的资料,建筑、小型餐饮业等基本上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今年7月,我市劳动监察支队检查了16家建筑工地,涉及民工约5000多人,但没有一份合同。
表1——企业调查表表2——劳动者调查表两表的数据虽然有些出入,但可以看出,社会保险缴纳率低,特别是对于社会保险缴纳,许多企业认为他们多以聘用农村劳动力为主,这部分人在农村已经参加了新农保,新农合等社会保险,不应该享受双重社保,企业可以不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政府、企业、劳动者的三方作为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政府、企业、劳动者的三方作为作者:杨亚军来源:《商讯·公司金融》 2018年第1期摘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劳动关系主体及其利益诉求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进入多发期和凸显期。
本文通过对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分析,提出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在推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可行性意见,从根本上体现“共建共享”发展新理念。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作为三方作为一、前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下行区间,经济结构深入转变,对劳动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多元化,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居高不下,劳动关系矛盾进入多发期。
2015年3月2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
指出,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的和谐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只有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原因分析(一)劳动者创造价值能力低下,容易被“替代”通过分析,建筑、煤炭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发生的违法行为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而且技术水平、劳动熟练程度、受教育程度均不高的体力劳动者更容易与企业发生劳资纠纷。
究其原因,此类劳动者劳动生产率低下,也就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为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低于其使用的成本。
劳动者的工作复杂程度越高,创造的产品附加值越高,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润越高,被替代的难度越大,反之工作的复杂程度越低,创造的产品附加值越低,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润越低,越容易被生产资料或同质劳动者所替代。
被替代将意味着失业,失去经济来源,从而引发劳动关系矛盾冲突。
(二)“结构性失业”加剧劳动关系矛盾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重要任务。
去产能位于供给侧改革任务的首要位置,是国家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煤炭行业去产能是此项任务的重中之重,衍生出了“结构性失业”。
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政府角色
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政府角色【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私营企业内部的劳资冲突与失衡日益严重,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加。
在大力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同时,我国政府也要高度重视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有效措施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私营企业政府角色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
在我国的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冲突与失衡日益严重。
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与规范是离不开政府的作用的,但在协调劳动关系、化解劳资冲突方面,我国政府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对政府的职能做出调整与改进,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使政府在构建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一)政府角色的概念政府角色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充当社会公共权力主体的政府所具有的功能作的人格化。
通俗的讲是指政府在整个社会中起什么作用,也就是政府在什么范围内并以什么方式行使权力。
具体到劳动关系领域,有专门的政府角色理论,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可能与此有差异,但是从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政府角色相关理论在政府与劳动关系的理论中,马克思主义、多元主义,以及国家主义是比较主要的流派。
这三个理论都着眼于政府的概念、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有两个基本假设:一是资本主义式的生产关系这早了劳资之间利益的敌对。
二是资本主义的协作劳动形成了劳动者力量,为有效的抵抗资本家提供了基础;多元主义主张公共政策是利益团体对政府机构施展压力的复杂变动。
称政府是中立的一派认为,政府在团体斗争中是裁判者,包括订立游戏规则、判定胜负、将胜者与负者妥协的内容订立在公共政策中并加以执行。
称政府不是中立的一派认为,公共政策是利益团体目标与国家部门的目标妥协的结果,政府并非置于冲突之外,相反常参与或介入冲突中;国家学派认为政府决不是阶级斗争的场域,也不是劳资双方竞争中消极的仲裁者,它是一个积极的自主体。
共同富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共同富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其核心是实现人民共同
富裕。
在这一过程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
提高劳动报酬、保障劳动权益和促进劳动发展这三个方面,探讨共同
富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提高劳动报酬
首先,共同富裕要求我们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只有通过增加劳
动报酬,才能真正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使每个劳动者都能享受到发
展成果。
因此,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加大对劳动者薪酬的投入,
提高工资水平,确保劳动者的收入达到合理水平。
保障劳动权益
其次,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对劳动合
同的监管,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要加强劳动法律
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维护自身权益
的能力。
促进劳动发展
最后,共同富裕还需要促进劳动发展。
这包括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
能水平,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使劳动者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
同时,要重视创新创业,鼓励劳动者参与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成功率,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结语
通过提高劳动报酬、保障劳动权益和促进劳动发展,共同富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得以实现。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事业单位、劳动者都有责任和义务,需要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投入,才能构建一个公正、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在当今社会,劳动关系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关乎员工的权益和福利,也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应积极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社会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
首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从尊重和平等出发。
雇主和员工应相互尊重,充分认识到彼此的权益和利益。
雇主应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提供合理的工资福利,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
同时,员工也应尽职尽责,以高效的工作态度回报雇主。
平等待遇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只有当员工感受到公平和尊重,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促进企业的稳定与发展。
其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
雇主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是解决问题、协调利益的重要途径。
雇主应设立各类沟通渠道,如员工代表会议、员工意见箱等,使员工能够随时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
同时,雇主也应及时回应员工的需求和关切,确保沟通双向畅通。
只有在良好的沟通氛围中,员工才能真正参与决策,感受到雇主的关心与支持,劳动关系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第三,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是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障。
雇主应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进行公正、客观的考核评价,并据此进行合理分配和激励。
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同时,雇主也应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使其在职业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成长。
只有建立起有利于员工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环境,才能进一步巩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最后,法律法规的保障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雇主应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同时,员工也应了解和维护自身权益,如遵守工作纪律、理性维权等。
法律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劳动关系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总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雇主和员工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制定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法规与政策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法规与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劳动法规政策都是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但是本节仅关注与劳动关系民主性有关的法规政策,包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和集体合同制度。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在体制机制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作了具体规定。
(一)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1.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贯彻落实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在用工季节性强、职工流动性大的行业推广简易劳动合同示范文本,依法规范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行为,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
依法加强对劳务派遣的监管,规范非全日制、劳务承揽、劳务外包用工和企业裁员行为。
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规章制度,提升劳动用工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劳动用工信息申报备案制度建设,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动态管理。
2.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对象,依法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形成反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
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参考。
推动企业与职工就工作条件、劳动定额、女职工特殊保护等开展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
加强集体协商代表能力建设,提高协商水平。
加强对集体协商过程的指导,督促企业和职工认真履行集体合同。
3.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企业代表组织组成的三方机制,根据实际需要推动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和产业系统建立三方机制。
加强和创新三方机制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由同级政府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
打造和谐劳动关系:劳动保障部门的社会责任
●
●
■ 文 /薛 尚 奎
劳 动保 障行 政 部 门作 为 政 府 职 能 部 条 件 下 经 济 社 会 的 协 调 和 可 持 续
,
会结 构 转 型 的 关 键 时 期 担 负着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构 建 和 谐
,
随 着社 会 的 发 展 进 步
,
,
人 们 对 责 任 的认 识 电 在 不
,
业 中的 劳 资 冲 突 和 争 议 显 现 上 升 趋 势
、
就 足 以 表 明 劳动 保
劳动
,
断深 化
。
我 们 看 到 责任 在 现 代 社 会 生 活 中 已 不 仅 仅 来 自于
。
障 部 门 在 缓 解 社 会 矛 盾 平 衡 劳动 关 系 中 的 重 要 位 胃 关 系 不 平 衡 是 经 济全 球 化 的 负 面 后 果 之
既 需 要 当事 主 体对 这 种 行 为期 待的 主 观 认 知 也 需 要 有 效 的
,
场 已 经 置 于 国际 范 围的劳 资不 平 衡格局 之 中
,
这 种 格局造
成 了 劳 动 力 价 格 向 下 竞 争 的 局 面 也 使 劳 动 者 的 劳 动 条件 呈
现 逐 步 恶化 的趋势
。
制度 安排
为实 现 劳资平衡 会 责任
。
,
一
社 会 分 工 的 单 纯 目的
,
现 代劳 动保 障部 门的 目的往 往是 多
,
在围际" 会中
元 的 其 基 本 目的 和 附 属 的 目 的 多 元 化 和 多 样 性 已 经 使 责 任
人 们 已 开 始关 注 企 业 社 会 责 任 和 政 府 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政府责任界定及分析程君1,王群21.忠县一胜特工模材料有限公司,重庆(404300)2.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4000301)E-mail:vip0331@摘要:现阶段,中国正致力于构建“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稳定、有秩序、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中,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晴雨表、风向标。
文章在论述中,(1)归纳出现阶段不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劳动关系呈现低水平、脆弱化状态,职业安全与保障标准执行不力,劳动争议数量多、案件复杂等;(2)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展现政府执政能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顺应国际劳工保护趋势为切入点,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3)对政府责任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价值导向、就业促进、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四大方面对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政府责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和谐社会;劳动关系;政府责任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尤其是在社会贫富差距两级分化日趋严重、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背景下,政府如何才能真正从社会期望、谋求民生权益的立场出发,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过程中,切实承担起价值导向、就业促进、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责任,非常值得探讨。
1. 劳动关系中的不和谐现象当前,不稳定、不符合和谐社会发展导向的劳动关系依然存在。
其中,在权益保障、依法支付薪酬方面较突出的现象表现为:劳动合同签订和履行的质量不高,劳动关系呈低水平、脆弱化状态(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期限短、内容不规范);工会、职代会没有成立或者形同虚设;部分企业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不签劳动合同或者只签短期劳动合同;分配制度不规范、不科学,拖欠工资、不依法支付工资或者通过提高劳动定额变相压低职工工资。
在职业安全与卫生方面,劳动关系不和谐的现象表现为:劳动标准不落实,劳动条件较差休息休假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尤其是工作岗位、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等主要条款的约定比较模糊,未能有效执行。
此外,从劳动争议情况来看,呈现出来的趋势是:劳动争议的主体和内容复杂化,劳动争议纠纷的社会性特点日益显露,劳动争议数量增多、案件复杂化。
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2008年1-7月,朝阳区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826件,较去年同期的885件新增941件,增长率高达106%[1]。
尤其是在《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合同法》实施之后,这种现象已经带有比较明显的普遍性。
2.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2.1 发展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和谐社会”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延伸和深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其内涵包括了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稳定、有秩序、充满活力等内容。
其中,“最能烛照和谐社会景象的,当属和谐的劳资关系” [2]。
劳资关系和谐,意味着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得到了承认和维护,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有利于壮大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队伍,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
2006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3]。
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这个问题,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2.2 直接反映了政府执政能力与水平政府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感问题。
从这一意义上讲,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政府最大的执政能力。
而要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各级政府必须冲破崇拜的羁绊,注重社会全面进步。
同时,要改革政绩评价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推动包括劳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健发展。
2.3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目前,就市场经济本身而言,劳动者和资本之间的地位是不对称的。
资本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者处于弱势。
普通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低下的状况长期持续,不仅加剧劳资冲突和对抗,最终还会导致低端劳动力供给过大而合格的技术工人短缺的结果。
实际上,低端劳动力遭受资本和技术的双重淘汰,会更加廉价并伴随着大量失业,加剧贫富分化,不利于社会稳定。
因此,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尊重和承认劳动者的劳动,有利于全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4 顺应国际劳工权益保护的发展趋势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劳工运动、人权运动、消费者运动和环保运动不断高涨。
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社会的文明进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和劳工标准逐渐被接受和流行势不可挡。
作为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 SA8000 的内容主要涉及劳工权益的保护,其宗旨在于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 通过采购权利来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改善劳工的工作条件,保护劳工的基本人权,从而达到约束资本的目的。
可以说,“在劳资力量极不均衡的情形下, SA8000 为保护劳工权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4],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3. 政府责任界定长期以来,国家法律法规很少涉及到政府权利、责任的界定标准,这种法治层面上的制度缺位给政府留下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行为很难受到有效监督、约束。
与此同时,由于受传统的官僚机制、执政能力等因素影响,政府的“不作为”、“不到位”、“违纪”等行政行为所产生的制度缺失、机制缺失,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进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于发展地方经济、增加税收的政绩需要,政府往往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公共权力和政策,容易导致资本与劳动关系的失衡;个别地方政府部门在处理有关违规的企业劳动关系矛盾时,存在偏袒企业主,不依法办事的现象,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5]。
从广义上讲,“政府责任是指政府能够积极地对社会民众的需求做出回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公正、有效率地实现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6]。
在劳动关系领域,政府要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这可以从各国政府在制定相关法律时所体现的基本利益倾向和立法原则中得到证明。
同时,政府作为超越于劳资双方的公共权力,又要综合和代表双方的利益、缓和双方的矛盾,把劳资冲突控制在既有的社会秩序范围之内,推动并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4.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政府责任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为政府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公民按照“社会契约”[7]的要求赋予政府一定的公共权力,政府也必须履行“契约”中所规定的对公民的责任。
从应然的角度来看,责任政府的价值标准就是政府要“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
判断二者正确与否的主要标准则是社会公众的需求,前者是指政府的行政行为,后者是指政府的行政内容,即政府的行政行为、方式、过程、内容和结果是否符合社会公众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程中的利益维护与诉求的需要。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要以社会全面发展、谋求民众权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等为政府绩效考量的关键性指标,真正承担起价值导向、就业促进、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方面的责任。
4.1 价值导向政府是社会价值理念的创导者,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
作为政府,倡导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是委曲求全,放弃权利,而是在法律和制度框架内平衡双方力量,规范双方行为,实现制度化的平等合作。
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力价值。
劳动力成本低是我国一些地区甚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本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对这些企业的监管乏力造成的。
一些“ 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看中的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往往钻的社保、土地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空子,无限度地增大其利润值。
很显然,这些做法与《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立法精神是相违背的。
倡导“公私兼顾,劳资两利”[8]。
在劳资关系上,究竟是站在资本的立场上,以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经济的增长,还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实现劳动者和资本的互利,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劳动者个体势必处于被动的、弱势群体地位。
故此,政府只有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才能做到公私兼顾和劳资两利。
理顺分配关系,重视财富的二次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9],而这种价值取向使得政府必须重视劳资关系的影响。
因此,政府在强调起点公平的同时,要重视财富的二次分配,建立健全社会公平的调节机制;要采取妥善的办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要充分调动各种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充满活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4.2 就业促进就业权是公民的一种受益权,具有“积极人权”的位阶和效力,是一种由公权力保障其实现的私权利。
就业保障直接关系亿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做好就业促进工作,是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生要求。
从现状来看,中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06年—2008年,“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职工将涉及职工351万人”[10]。
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600万人。
此外,随着进城务工政策和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面对就业压力,政府作为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要为在建立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等系统性规划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各项目标责任,强化就业监管与服务,其具体责任主要包括: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
作为政府,应该出台相关引导性、规范性、可操作的法律法规:要求用人单位在录用中不能无故排斥或拒绝下岗员工;以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尽可能多的录用下岗职工;禁止非法解雇在岗职工, 减缓下岗职工在数量上的增加速度;制定《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详细实施细则,把就业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
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
面对有关违法行为,政府有关劳动保障主管部门要有所作为,依法办事: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中介、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单位执行促进就业法规定的情况进行日常监管行为和劳动保障监察;联合公安、工商、人事等有关部门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活动,彻底打击、处罚劳动用工违法、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出现的违法行为;特别是有关评选、评奖活动,可以考虑设定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与企业评奖、评优等活动直接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
开展就业促进活动。
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可以考虑以下举措: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的公共服务、就业咨询、职业指导实行免费[11];继续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外,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并启动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项目;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服务对象为登记失业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