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制药菌渣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抗生素菌渣利用处置技术现状及对策建议
![抗生素菌渣利用处置技术现状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563eba8770bf78a6529549e.png)
抗生素菌渣利用处置技术现状及对策建议作者:王丽君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18期摘要:指出了抗生素菌渣作为危险废物,具有产生量大、处理难度大、对环境隐形危害大等特点,如何合理及安全处置抗生素菌渣已成为国内制药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阐述了我国抗生素菌渣的利用处置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宁夏抗生素菌渣的产生、利用处置情况,对其利用处置的监督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80152031引言抗生素菌渣是制药行业中经微生物发酵后产生的废弃物。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大国,每年产生大量抗生素菌渣,其成分复杂,含有菌丝体、未利用完培养基、发酵代谢产物、培养基降解物和少量抗生素等药物成分,直接排放将会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致命破坏,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2002年国家禁止将抗生素菌渣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使用,2008年将其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作为危险废物管理,2016年名录修订,抗生素菌渣作为危险废物的属性再次得到确认,归属于HW02医药废物类。
如何安全有效处置抗生素菌渣,已成为摆在抗生素生产企业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2抗生素菌渣主要来源及特点2.1主要来源抗生素菌渣是将抗生素产生菌如青霉菌、链霉菌等接种在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经多级纯种培养,再将抗生素提取后脱水处理得到的干燥物,主要来自于药物提取工序,包括发酵液提取和菌丝提取,两种方式均会产生大量的抗生素菌渣\[1\]。
2.2主要特点抗生素底物成分主要为大豆、玉米、淀粉等原料,在发酵、生产和提取过程中,需添加培养基、提取药物、酸化剂、絮凝剂等各类药剂\[2\],这些药剂大量残留于抗生素菌渣中。
不同抗生素品种,因工艺不同菌渣成分多种多样,即使是同种抗生素,工艺不同菌渣具体成分也各有不同。
因此,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工艺复杂,在分离和去除有害成分方面存在难度。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2b2dde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3.png)
环境中抗生素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其中,抗生素污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抗生素污染是指在环境中出现的,来源于人类和动物排泄物、医疗废水等渠道的抗生素。
这些抗生素进入自然界后,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抗生素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一、抗生素污染的危害抗生素污染会导致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
一方面,抗生素的存在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从而导致人类和动物难以治疗很多病种的细菌感染。
另一方面,抗生素污染还会影响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许多微生物群体受到抗生素的影响后,会失去原有的功能,进而影响到环境的生态平衡。
同时,抗生素污染还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在水体中,抗生素会随着水流不断扩散并且降解速度缓慢。
当抗生素进入生态系统中,经过微生物降解和吸附作用后,会逐渐转变成更为复杂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二、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为了评估抗生素污染带来的生态风险,需要了解抗生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和效应过程。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归趋环境归趋是指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运动方向和分布形式。
抗生素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会随着水体的流动,逐渐分散并且在水生生物中积累。
在评价环境归趋时,需要了解抗生素的物理化学特性,如溶解度、分子量和极性等等。
2.生态效应生态效应是指抗生素在生态系统中的效应和交互作用。
这包括了抗生素对生物多样性、微生物种类数量、生物生长和繁殖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生态效应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种类数量的减少和生物群落的不稳定性增加等问题。
3.生态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主要是对环境归趋和生态效应的综合评价。
它提供了抗生素污染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估和规划基础。
在评估抗生素污染的生态风险时,需要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环境中抗生素浓度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
整个过程需要结合科学的方法和完善的数据体系。
三、抗生素污染控制对于抗生素污染,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源头控制、除草和处理。
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
![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f8c916ba5e9856a57126005.png)
我国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对策环境工程闫浩20110502961、前言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菌渣,其主要成分是抗生素产生菌的菌丝体、未利用完的培养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培养基的降解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等。
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这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纷纷下马,而将其转入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菌渣有机质含量较高,可引起二次发酵,颜色变黑,产生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求一种经济、高效且处理量大的治污方法。
目前,国内有数家单位开展了抗生素菌渣用作高蛋白饲料及有机肥料的研究,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是,菌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可影响到人类本身产生耐药性,因而使菌渣用作动物饲料的可能性遭到质疑。
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菌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
2、污染现状一般发酵液固体含量大约20%,100m3 发酵液大约形成30~40 m3菌渣,由于发酵过程的连续性,每天都有放罐的批次,产生大量的菌渣。
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抗菌素工厂,年产的菌渣大约6万吨左右,我国年排放量约为100万吨以上。
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其中,抗生素菌渣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残留抗生素对环境的影响。
2.1 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
环境生态系统是由不同种属的生物群类以食物链的形式组成的生物系统。
大多抗生素都有很广的抗菌谱,会杀死环境中的某些种属和群类的微生物或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衍,破坏环境中固有的生态平衡,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和人类。
土霉素菌渣利用和处置过程环境风险评价_体系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土霉素菌渣利用和处置过程环境风险评价_体系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0629f9856a561252d36f34.png)
硕士学位论文土霉素菌渣利用和处置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RESEARCH FOR ENVIRONMENTAL RISK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USE AND DISPOSAL PROCESS OF OXYTETRACYCLINERESIDEUEClassified Index:X820.4U.D.C:628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RESEARCH FOR ENVIRONMENTAL RISK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USE AND DISPOSAL PROCESS OF OXYTETRACYCLINERESIDEUECandidate:Zhu YingSupervisor:Associate Prof.Meng Xianlin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ngineering Speciality: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EngineeringAffiliation:School of Municipal and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ate of Defence:June, 2013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固体废弃物——抗生素菌渣。
我国是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大国,同时也是抗生素菌渣产生量大的国家之一。
抗生素菌渣具有产生量大、含水率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质等营养物质的特点,是用来作为畜禽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及植物肥料的理想原料。
而菌渣资源化利用的产品因其含有抗生素或者其降解产物的残留以及其它少量的有害物质的存在,使其资源化利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微生物制药菌渣处理处置技术风险评价大学论文
![微生物制药菌渣处理处置技术风险评价大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f4377777232f60ddcca1c1.png)
硕士学位论文微生物制药菌渣处理处置技术风险评价研究ASSESSMENT SYSTEM OF THE TREATMENT DISPOSAL TECHNOLOGIES O F THE BIO-FERMENTATION RESIDUE王晓红2012年7月摘要微生物制药菌渣由于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有一定的抗生素等残余效值使其安全处置存在一定的困难,若处置不当就进入环境中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菌渣引起的环境风险的日益重视,菌渣安全处置不仅仅是制约发酵制药企业发展的瓶颈,更是国家加强环境管理的对象,也是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的问题.本项目主要在研究以天然抗生素为代表的微生物制药菌渣的成分分析、环境行为和处置技术的基础上,构建菌渣处理处置技术评估体系,综合考虑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影响对菌渣的处置方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判断出各个方案的优劣.然后针对经不同处置途径进入环境中的菌渣所引起的人群健康风险、生态污染风险两方面进行风险评估,为企业选择合理的处置方案提供依据.首先对菌渣成分、环境行为、处置技术等基础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对国内外文献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菌渣处置技术库,并对技术库的计算机实现的过程进行了说明.其次建立了包括环境危害、技术性能、经济性能、社会影响等四个方面的菌渣处置技术筛选评价指标体系.以石家庄某抗生素制造厂为例,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饲料化、肥料化、填埋、焚烧、资源化五种常用的备选处置技术,得出饲料化为最佳处置技术.然后对菌渣的环境风险进行了系统研究,对经过不同处置途径进入环境中的菌渣进行了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水生生态风险评价.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菌渣风险因子识别指标体系,确定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为本研究的风险因子,然后采用美国EPA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框架和欧盟的水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分别对不同处置途径的菌渣中抗生素进行风险评价.最后针对目前的菌渣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菌丝废渣的分类管理、技术发展、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提供了相应的对策,以便为制药菌渣的安全处置与管理提供指导作用.关键词:菌渣处理处置;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技术评估;风险评价;四环素药渣AbstractThe residu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with bio-fermentation is mainly consisting of abundant organic matter and rich nutrients. With high moisture and some antibiotic residue, the fermentation residue is difficult to be disposed safely. If the antibiotic residue is not undergone the degradation before its entry into the environment, great resource losses and serious damages of the human health and ecological safty will be realized. Due t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risk for the fermentation residue,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becomes a bottleneck for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develepment, is the important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bject of our country and attracts extensiv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Based on the component analysis,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and disposal technologies of the residu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with bio-fermentation, build the assessment system of th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ologies of the fermentation residue. From four aspects of environment, economic,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ssess the disposal means of fermentation residue to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one. Then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including human health risk and aquatic ecological risk of different ways for fermentation residue disposal are also discussed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some guidance for the choice of fermentation residue disposal mean.Firstly, analyzing the component of fermentation residu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disposal technologies of the residue, creat the frame of database of the residue dispose technologies, and make a clear explanation of computer implementation feasibility for the database.Secondly,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database of the fermentation residue disposal,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consisted of the environment impact index, economic index, technical inex and society index was set up. The method of AHP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s applied to assess the fermentation residu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ologies including fertilizer manufacturing, feed manufacturing, landfil, recycling and incineration. As the result, we choose feed manufacturing as the best disposal technical process for shijiahzuang pharmaceutical factory which is taken as a case.Third, to investigate the environment risk of fermentation residue, we assessthe human health risk and aquatic ecological risk of different ways for fermentation residue disposal. The evaluating index system is set up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of fermentation residue. After antibiotic and its metabolin are established as the risk factors, taking the waste of tetracycline as an example, we make the risk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the human health one of EPA and aquatic ecological one of EU.At last, to lessen the situation of badly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f fermentation residue, som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management in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technical progressing, treatment and disposal method,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so on are proposed and provid the guidance to the safe disposal and management of the mycelium residue.Keywords: fermentation residu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ologies, the AHP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echnology assessment, risk assessmen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 I V 第1章绪论 (1)1.1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意义 (1)1.1.1 课题来源 (1)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1.2 课题背景 (2)1.2.1 我国微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 (2)1.2.2 抗生素菌渣的性质与处置现状 (3)1.2.3 抗生素菌渣的危害 (6)1.2.4 菌渣的环境行为与污染特征 (8)1.3 主要研究内容 (12)1.4 研究技术路线 (13)第2章菌渣处理处置技术与技术库框架的构建 (14)2.1 抗生素菌渣处置技术现况调查与分析 (14)2.1.1 抗生素菌渣的分类与菌渣主要成分分析 (14)2.1.2 菌渣的处理处置技术现状分析 (19)2.2 菌渣处理处置技术数据库框架构建 (28)2.2.1 菌渣技术库结构与内容设计 (28)2.2.2 技术库查询功能的设计 (32)2.3 本章小结 (35)第3章菌渣处理处置技术评估体系研究 (36)3.1 菌渣处理处置技术评估方法的筛选 (36)3.2 菌渣处理处置技术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的建立 (37)3.2.1模糊综合评判法原理 (37)3.2.2 构建菌渣技术筛选指标体系 (38)3.2.3评估指标的分级标准 (40)3.2.4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44)3.2.5 模糊综合评估 (46)3.3 本章小结 (52)第4章菌渣处理处置技术风险评价 (53)4.1 菌渣处理技术风险评价程序 (53)4.2 菌渣处理处置过程风险识别方法的构建 (54)4.2.1 菌渣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初步识别 (54)4.2.2 风险因子识别指标体系的建立 (55)4.2.3 评分标准的确定 (56)4.2.4 四环素菌渣风险因子的识别结果 (57)4.3 菌渣的剂量-效应研究 (58)4.3.1 菌渣对人体的剂量-效应研究 (58)4.3.2 菌渣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暴露-反应评价 (59)4.4 暴露评价 (61)4.4.1 菌渣中残余抗生素的暴露方式 (61)4.4.2 暴露量的计算 (62)4.5 风险表征 (65)4.5.1 菌渣的人体健康风险表征 (65)4.5.2 菌渣的生态风险表征 (66)4.6 本章小结 (66)第五章菌渣环境风险控制对策 (68)5.1 加强对菌丝废渣的基础科学研究 (68)5.2 加强对发酵制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68)5.3 加强菌丝废渣的监管能力和监管力度 (68)5.4 建立和完善管理法规体系,补充制定技术规范 (69)5.5 加快菌丝废渣利用和处置技术研究及工程设施的建设 (69)结论 (71)参考文献 (7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77)第1章绪论1.1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意义1.1.1课题来源本课题来源于环境保护部“微生物制药菌渣处置和利用环境风险控制技术”公益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209024).1.1.2研究的目的意义我国是抗生素的生产和使用大国,仅2003年就生产了28000t青霉素,其数额占世界总产量的60%[1].与此同时固体废弃物也就是菌渣的产生量也相当大,有资料统计我国的抗生素菌渣年排放量已超过180万吨[2].抗生素菌渣由于含有残留的抗生素已经被国家鉴定为危险性废弃物,由于菌渣中残余的抗生素的含量很少仅0.004%~0.3%,还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营养物质等,若全部作为危险废弃物处置,不仅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经济负担,也不符合当前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另外我国对于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过程还没有一个良好地管理体系,有危险废弃物运营资质的企业也不是很多,满足不了如此量大的菌渣安全处理的要求.直到目前国内外的制药生产企业还是把制药菌渣经过烘干、发酵等一定的前处理制做成饲料或饲料添加剂,最近也有些企业开始把处理过的菌渣制成肥料,但是受到现有技术和经济水平的限制,菌渣中残余的抗生素处置不彻底,甚至有些企业钻目前管理较为混乱的空子,对残抗根本就不进行处理直接进行出售,使得菌渣回收利用存在许多环境安全隐患.若菌渣中抗生素处置不彻底就进入环境,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生物若长期摄入抗生素,即使是摄入量非常小,也会使机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不仅对机体正常活动产生干扰,还会在食物链中传递[3],最终影响到人体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公共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国家要求尽快解决落实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置技术,鉴于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菌渣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建立菌渣处置技术筛选与风险评估体系,为我国微生物制药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和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是很有意义并且迫在眉睫的.1.2课题背景1.2.1我国微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发酵类药物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产生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或其他药物的活性成分,然后经过分离、纯化、精制等工序得到的一类药物.发酵类药物最开始是从抗生素的生产发展起来的,以抗生素类为主,还包括维生素类、氨基酸类以及其他类药物,发酵制药行业一直是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支柱,更是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发酵制药行业因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大、原料利用效率低、附加值低,环境污染特别严重,又是国家大力扶持和鼓励发展的行业,而在环保部的重点治理污染行业名单上榜上有名.以抗生素为例,到目前为止人类从自然界发现和分离了4300多种抗生素[4],我国已成为抗生素生产大国,国内拥有300多家抗生素生产企业,抗生素生产品种达到70多个.以抗生素的主要11个品种为例,年产量多达30万吨,抗生素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30%[5].但是抗生素产生菌对原材料的利用率很低,据统计每生产一种抗生素就需要使用10余种原材料,每生产1kg抗生素就需要消耗25~100kg原材料[6].此外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洗罐废水和发酵尾气,在抗生素分离提取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7],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高浓度的工业废水和固体废渣[8],据统计每100吨发酵液大约产生30吨废渣和70吨废液[7],目前的污染治理已经成了发酵制药行业的瓶颈.关于制药废水方面的污染控制已经趋于成熟,《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08)的颁布实施是制药废水控制的一个里程碑,该标准对新旧制药企业的废水污染控制有了明确的规定.而固体废物还没有相应的系统的控制标准,管理较为混乱.于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拟制(修)订约20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发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强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与安全处置,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研究.因此明确微生物制药生产排放菌渣的污染特性和环境行为,完善危害特性鉴别方法,明确菌渣的环境行为和环境风险,提出控制对策,不仅是减少生产厂家的成本和治理污染的费用的基础,还是完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战略需求.1.2.2抗生素菌渣的性质与处置现状目前的发酵制药还是以抗生素生产为主,抗生素培养基主要有淀粉、葡萄糖等碳源,大豆、玉米蛋白、酵母膏、鱼粉等氮源,少量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物质,此外还有专用的前体和促进剂.抗生素产生菌接入此类培养基中,经过一个周期的发酵培养后,发酵液放罐过滤,形成滤液和滤饼两部分[9],菌渣即发酵液过滤后的滤饼部分.由于抗生素仅仅是微生物生存过程中产生的的次级代谢产物,对原材料的利用率很低仅1%~4%,因此抗生素工业化生产中产生的废弃菌渣的数量极大,按照每吨产品产生6吨菌渣计算,我国抗生素菌渣年排放量已经超过180万吨[2].华药在当前抗生素原料药生产过程,每年产生的抗生素菌渣量约8万吨左右.下表为调查的各个企业抗生素菌渣产生量.表1-1 青霉素菌渣的形成过程废弃物种类排放量(万t/年)单位产品排放量(t/t)××制药集团公司青霉素菌丝体 5.508 11土霉素菌丝体 4.48 6.8青V钾菌丝0.5040 17.3去甲基金霉素菌丝体0.6 67哈药集团制药××厂废菌丝渣0.432 3.2宁夏多维药业泰乐菌素菌渣 3.2 32华北制药总厂8石家庄华曙制药土霉素菌渣8 10石家庄曙光饲料有限公司土霉素菌渣16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林克霉素菌渣 4.5抗生素菌渣外观呈豆腐渣样[8],含水率高、粘度大,主要成分为抗生素产生菌的菌丝体、残余培养基成分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物,还可能含有少量在抗生素提取过程中加入的各种絮凝剂、沉淀剂、助滤剂等物质[10],气味因培养的菌类不同而异,易变质,不稳定,新鲜的湿菌渣0~25℃时堆放2~3小时即成稀粥状,不便储运.这些固体废弃物长期贮存时,在适宜环境中很容易发酵滋生各种微生物及蚊虫,产生难闻的气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抗生素废菌渣的处理,制药生产企业一直将其干燥加工后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国内外抗生素药渣加工利用始于50年代.1949年美国首次将药渣添加入饲料,国内的先例则是1957年上海第三制药厂将自产的废弃四环素湿菌渣自然晒干加工成饲料添加剂,自此这种情况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于到了80年代末期,凡有抗生素生产的地方,都直接晒干饲喂牲畜.但抗生素菌渣在长时间的自然晾晒过程中,会散发出恶臭味,环境十分恶劣.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许多企业开始进行抗生素菌渣加工工艺的探索,开发出各种菌渣干燥设备,将菌渣快速干燥成水分小于10%的干品,再添加些其他物质,做成饲料.1988年底,山东鲁抗医药集团公司采用滚筒式干燥机对土霉素湿渣直接烘干[11],干燥工艺获得成功.随着各种药渣干燥设备的研制成功,国内有数家单位开展了抗生素药渣用作高蛋白饲料原料及药物性添加剂的研究.但近些年来,人们对于抗生素药渣处理工艺的探索还主要停留在干燥技术的攻关上,对于药渣的开发利用,均没有消除药渣中残留的抗生素[12].由于菌渣中粗纤维多,不能直接被动物吸收,直接用于动物饲料营养价值不高,干燥脱水的能耗也很大,性价比很低.此外根据国家规定高浓度母液及反应基或培养基废物(编号HW02)为危险固体废物,抗生素菌渣中由于含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降解产物位列其中,若处理不彻底,抗生素就会进入食物链,从而产生各种“含抗”农作物,危害人们健康.因此随着近年人们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安全问题和能源减少问题的日益重视,抗生素菌渣用于饲料途径的引起了众多非议.从2002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禁止将抗生素菌渣用作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个部门郑重地联合发布我国农业部第176号公告,明确将抗生素滤渣列为禁止用于动物饲料和饮用水的药物品种目录,可见国家各个部门均将菌渣处置问题看成了头等大事,这也是我国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同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明确指出违法者要自负责任.此外为了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农业部还发布了第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分别对在食品动物饲喂过程中允许使用的兽药的最高残留量作了明确规定,可见抗生素残留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抗生素菌渣直接作为动物饲料的途径也宣布终止.近几年国内仅有少数企业通过焚烧法处理抗生素废渣,将菌渣做为普通垃圾直接填埋或用水稀释后当作废水处理[13],大部分企业是将抗生素菌渣外卖给一些个体或私营企业,经过集中收集、堆肥发酵、干燥加工后,作生产有机肥的原料,如泰安现代利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建成了年处理3.6万吨湿渣的高温好氧堆肥项目,制成的堆肥产品效果稳定,营养丰富;内蒙古联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肥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有机肥料登记证,目前日处理废渣能力100吨左右的项目已经投产运行;石药集团也已建成年产24万吨有机肥的生产装置,利用青霉素水解酶降解残留效价制成有机肥.根据2007年国家环境部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的大中型发酵制药企业产生的抗生素发酵废渣基本是按照外卖作肥料处置的(见表1-2).表1-2 发酵类制药废渣处理情况调查表[7]生产企业处理流程 处理效果、方法评价 ××制药集团股份公司废菌丝→外卖作肥料 均能对固体废物进行安全处置和废物再用 山东××医药有限公司××医药有限公司河北××制药公司石家庄××制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制药集团河北××制药有限公司福建××抗菌素厂张家口制药××厂河北××药业有限公司发酵废渣→脱水后外卖 东北制药××厂超滤蛋白渣外卖 ××药业有限公司 厂内加工废菌丝渣制作有机肥此外关于抗生素废渣的其他处理方法的报道非常少,并且仅限于实验室研究.孙效新等人[14]利用厌氧发酵法对山东济宁抗生素厂的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洁霉素和麦迪霉素的单项或混合废渣液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土霉素废渣液不适合厌氧消化处理,而青霉素、链霉素、麦迪霉素的废渣液可能由于对应抗生素半衰期短,处理效果较好COD 去除率超过70%,沼气中甲烷含量为60%.许建宁等研究了土霉素药渣直接作为动物的饲料蛋白对动物的影响,小鼠的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骨髓多染性红细胞微核检测、精子畸形实验、鼠伤寒沙门氏菌/Ames 试验,表明该菌渣无毒、不致癌[15].另外,部分学者认为从抗生素发酵废渣中回收高附加值产品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资源化方向.张照明等人将壳聚糖含量占细胞干重的10%~15%的青霉素废菌丝体为原材料,经加碱破碎、压滤沉淀、脱乙酰、酸提取等工艺生产壳聚糖或提取麦角固醇,东营市东辰集团对此想技术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进行了工业试验装置,还获得了国家专利[16].李振亚等人则利用热碱法从青霉素废弃菌丝体中提取优质蛋白质,回收率可高达到93.2%,可以资源化用作动物饲料或饲料添加剂[17].目前该项技术然而这些研究方法都囿于技术和经济现状,只能进行实验室研究,得不到工业化应用.总之由于现行的菌丝回收处置办法,管理比较混乱,监测技术手段落后,加之将抗生素残余降解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些私营企业仍然直接将菌丝制成饲料或饲料添加剂,使产生的菌渣存在许多环境安全隐患.1.2.3抗生素菌渣的危害菌渣中抗生素经过饲料化、资源化、干化等一系列的处理处置过程,可能矿化为无机化合物,可能残留在资源化产品中或者转化成为其他的活性物质重新进入环境,若处置不当会直接或间接得对环境产生毒害作用.由于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是细胞,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细胞壁的形成、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干扰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来杀死有害微生物,因此抗生素对其他的生物也会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尤其是当Radtke and Gist(1989)从污水污泥中分离出耐抗生素菌,Neu (1992)报道微生物对现存的大部分抗生素都有抗性后[18],越来越多的社会焦点就转向了抗生素.抗生素的环境危害主要是对通过食物链影响环境生态系统,并传播抗性基因.1.2.3.1 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抗生素进入生物体后,只有很少部分经过代谢反应生成无活性的产物,大部分的抗生素以原形或其他有毒形式排出体外.(1)对环境中微生物和动物的影响Backhaus等(1999)通过费氏弧菌的长期生物发光抑制试验,盐酸四环素对该细菌的毒性最强,其EC90、EC50、EC10分别为0.0738、0.0251、0.0046mg/L[19].研究经常通过测定土壤微生物呼吸和磷酸酶活性来评价土壤微生物活性.Feng Liu等(2009)发现四环素以及泰乐菌素(常和四环素联合使用)等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又很少的影响,统计显示只在高浓度水平下土壤微生物呼吸和磷酸酶活性有明显的变化[20].辜雪冬等的四环素的蓄积性试验表明,中、高剂量组鸡死亡率20%,低剂量组鸡死亡率10%.试验组的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比对照组高.家禽早期癌变血清生化指标甲胎抗原(CAFD)和癌胚抗原(CEA)阴性,四环素无致癌性.试验低剂量组(100 mg/kg)、中剂量组(200 mg/kg)、高剂量组(浓度梯度法至1000 mg/kg)肌肉的残留量最低,检测结果分别为0.14mg/kg、0.38mg/kg、1.33mg/kg.超过了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畜禽食品标准NY5034-2001所规定的四环素<0.lmg/kg[21].(2)对水生生物系统和植物的影响大多数投加到水体中兽药抗生素不能被目标有机体完全吸收,通过排泄进入环境中去.一旦进入环境,这些化合物会污染周围沼泽地敏感的生态系统.不仅仅是禁用的抗生素(如氯霉素),还有经授权的抗生素对野生微生物和海藻有潜在的毒性.主要成果是抗生素大量使用导致抗药细菌的增殖.尤其是由于它们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几种抗生素被归类为污染物如甲氧苄氨嘧啶、红霉素、林可霉素、磺胺甲恶唑.Soparat Yudthavorasit(2010)等研究了越南沼泽地区的虾厂常使用的抗生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总结了滥用抗生素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红树林沼泽地的减少是主要的虾厂环境问题之一.这些潜在的环境影响,诸如海藻生产的减少,水-沉积物界面溶解物的消耗、沉积物的有机物丰富、用来控制虾疾病的化学物的潜在毒性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证据充分显示越南沿岸湿地的泥土和沉积物中抗生素会累积,这对当地沼泽生态系统有很大的风险.因此,研究池塘中抗生素残渣在周围环境中的转移和归趋是很有必要的[22].Wollenberger等(2000)[23]研究了9种常用的抗生素对淡水动物大型溞的急性和慢性毒性,结果表明这些抗生素或多或少对水环境都有潜在环境风险.例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水蚤和鱼的毒性作用较大,并且很多抗菌素药物都对蓝绿藻细菌很敏感.四环素、磺胺类药物对水蚤的生殖效应(EC50)为5~50mg/L.抗生素会随动物的粪便、农药、灌溉用水和肥料的施入对农田系统中的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各种影响.对磺胺类药物,大米的EC50值少于300mg/kg,黄瓜的EC50值超过300mg/kg.鲍艳宇[24]通过四环素、金霉素和土霉素在水溶液和土壤(褐土)中对小麦种子萌发实验研究此类抗生素的生态毒性和污染特性.在水溶液介质中低浓度条件下,当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浓度在0~1mg/kg时,均能对小麦根伸长、芽伸长以及发芽率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在(12.5~300 mg/kg)的浓度范围内,小麦的根伸长抑制率均随着3种抗生素浓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在水溶液中,小麦对四环素、金霉素和土霉素的IC10值分别为25.88、11.73和24.22mg/L,而在土壤中四环素和土霉素的IC10分别增加至377.8,717.6mg/kg.(3)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抗生素主要通过医用抗生素及含抗生素残留的畜禽等食品动物和植物进入人体.目前我国已经是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人均年挂8瓶水”,据2007年的一项合理用药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年消费抗生素量在138克左右,是美国人的10倍.而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病人还不到20%.。
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
![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e64acd1ed9ad51f11df279.png)
我国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对策环境工程闫浩20110502961、前言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菌渣,其主要成分是抗生素产生菌的菌丝体、未利用完的培养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培养基的降解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等。
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这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纷纷下马,而将其转入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菌渣有机质含量较高,可引起二次发酵,颜色变黑,产生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求一种经济、高效且处理量大的治污方法。
目前,国内有数家单位开展了抗生素菌渣用作高蛋白饲料及有机肥料的研究,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是,菌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可影响到人类本身产生耐药性,因而使菌渣用作动物饲料的可能性遭到质疑。
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菌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
2、污染现状一般发酵液固体含量大约20%,100m3 发酵液大约形成30~40 m3菌渣,由于发酵过程的连续性,每天都有放罐的批次,产生大量的菌渣。
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抗菌素工厂,年产的菌渣大约6万吨左右,我国年排放量约为100万吨以上。
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其中,抗生素菌渣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残留抗生素对环境的影响。
2.1 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
环境生态系统是由不同种属的生物群类以食物链的形式组成的生物系统。
大多抗生素都有很广的抗菌谱,会杀死环境中的某些种属和群类的微生物或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衍,破坏环境中固有的生态平衡,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和人类。
食品微生物中抗生素残留检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食品微生物中抗生素残留检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5a64a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8.png)
食品微生物中抗生素残留检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食品安全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其中微生物污染和抗生素残留是重要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食品微生物中抗生素残留检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情况,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意义。
首先,了解抗生素残留的危害是必要的。
抗生素是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但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增加。
抗生素在食品生产中的使用,如在畜牧业中促进生长,使得抗生素残留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抗生素残留可能导致人类对抗生素的抵抗力下降,使得治疗感染变得更加困难,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需要发展和采用一些检测方法来监测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情况。
传统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质谱等技术,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但是操作复杂,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知识。
近年来,一些新的技术被引入到抗生素残留检测中。
其中,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有潜力的新技术。
生物传感器利用微生物或生物材料对抗生素作出反应,然后通过测量生物反应产生的信号来确定抗生素的存在。
生物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成本低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
此外,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和抗生素的特性,还开展了一些针对特定食品和抗生素的检测方法研究。
例如,对于奶制品中的抗生素残留,可以利用质谱和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方法进行检测。
而对于水果和蔬菜等食品,可以使用光学和电化学传感器进行检测。
然而,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抗生素的特性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开发不同的方法来检测不同种类抗生素的残留。
其次,检测方法需要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在不同样品矩阵中进行可靠的检测。
最后,检测方法还需要具有操作简单、实时性和经济性的特点,以便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结起来,食品微生物中抗生素残留检测及评价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有效的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可以帮助保障食品安全,减少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和抵抗力增加的风险。
抗生素风险评估报告怎么写
![抗生素风险评估报告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5aab46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f.png)
抗生素风险评估报告怎么写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感染的药物,但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多种风险。
为了评估这些风险,可以编写一份抗生素风险评估报告。
下面是一份关于抗生素风险评估报告的写作指南。
一、报告概述在报告的开头,需要概述评估的目的和背景。
介绍抗生素的定义、作用以及在医疗领域中的重要性。
同时,简述抗生素滥用和过度使用的现状,并指出编写这份风险评估报告的目的。
二、方法和数据收集详细描述评估的方法和数据收集的过程。
说明所选择的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方法以及数据搜集工具。
在此部分还可以介绍统计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并说明如何处理潜在的偏倚。
三、风险评估结果在这一部分,需要详细描述评估的风险结果。
首先,列出评估的各项指标,例如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对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以及公共卫生问题等。
然后,使用所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评估抗生素使用与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
最后,按照风险程度的高低,对各项指标进行排序和归类。
四、风险因素分析在这一部分,详细分析导致抗生素滥用和过度使用的风险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医疗机构的政策和流程、临床医生的用药习惯、患者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找到改进抗生素使用的关键点。
五、风险管理建议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风险因素的分析,提出具体的风险管理建议。
这些建议可以包括制定和执行抗生素使用指南、加强医生和患者的教育、推广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等。
建议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以便实施和监测。
六、结论在这一部分,总结评估的主要发现和提出的风险管理建议。
指出评估的局限性和所需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强调抗生素滥用和过度使用对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带来的影响,并强调采取行动的重要性。
七、参考文献最后,在报告的末尾列出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数据源。
确保所有引用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遵循所需的文献引用格式。
以上是一份抗生素风险评估报告的写作指南。
根据具体的评估目的和数据收集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各个部分的顺序和内容。
抗生素制药菌渣处理处置技术评价与分析
![抗生素制药菌渣处理处置技术评价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c6982e6f1aff00bfd51ecf.png)
11株白腐真菌对 5种偶氮染料脱色效果比较及其脱色条件优化 葛 飞 石贝杰 唐 尧 杨良军 郑述祥 张谐天 段震超(963)
噪声污染防治
城市配电室噪声与振动控制分析 张 琛 石 磊 赵宇彤 刘弘景(971)
王瀚漪 张 环 张思宇 邓 瑞 石 蕊 代丹阳 黄诗蔚(66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油茶果壳对水溶液中甲基橙的吸附 郭会琴 宋冬阳 颜流水 李可心(669) 冬季西安某人工湖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于佳真 王晓昌 薛 涛 陈 荣(676) 餐厨垃圾发酵废液组分表征 李梦琪 陈吕军(683) 红枫湖沉积物大容积高水位条件下薄层覆盖材料的污染原位控制效果 喻阳华 陈 程 吴永贵 喻理飞(689) 改性板栗壳 CACS对 Cr(Ⅲ)的吸附性能 曾力丁 张 慧 莫铭恩 吴惠瑾(697) TiO2 纳米管光催化处理络合银:Ag(I)与配体协同机制 林龙利 杨敏建 张 宇 刘正平 陈顺红 张梦杰(704) 改性壳聚糖凹凸棒石复合絮凝剂絮凝采收小球藻 董 锐 王宁宁 周 健 付 澎(709) 出水回流对强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SCAR)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 杨 波 王大鹏 李 方 田 晴 马春燕(717) 氧化负载铁组合工艺改性活性炭及其对 Cr(Ⅵ)的去除 梁建军 陈 莽 蒋世龙 马丹丹(723) 不同容积负荷下有机废水发酵产酸和产乙醇特性 刘光瑞 马邕文 万金泉(729) CFD在平板膜 MBR设计及运行优化中的研究 张 宇 吴志超 藏莉莉 李汉冲 王志伟(735) pH对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染料废水影响 张 静 杜亚威 茹星瑶 刘 春 杨景亮 张 磊 刘晓静(742) 絮凝沉淀固定化微生物组合工艺处理炼油厂含硫废水和催化剂废水 郭云红 叶正芳 赵泉林(749) 电催化氧化处理三唑类杀菌剂模拟废水 衷从强 梁林癑 韩卫清 尹魁浩 彭盛华(755) 硝基苯在渭河沉积物中双模式吸附阻滞因子 邱立萍 王 虎(761) 基于最大流原理的草型与藻型湖泊富营养化驱动因子识别 毛国柱 侯长胜 柴立和 王洪梅(768) 复合生物滤池 +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苏功平 张小凤 陈文清(775) 富 G海藻酸钠聚氨酯泡沫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李明天 赵 岩 刘志宇 颜雨坤 张劲松(781)
抗生素菌渣处理的研究现状和建议
![抗生素菌渣处理的研究现状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cc2c31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f.png)
抗生素菌渣处理的研究现状和建议
朱培;张建斌;陈代杰
【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
【年(卷),期】2013(038)009
【摘要】我国是抗生素类药物生产大国,每年生产超过70种抗生素,占全球生产总量的20%~30%.与此同时,每年产生近千万吨含有少量抗生素及其相关代谢产物的固体废物.因为存在于菌渣中的残留抗生素进入环境后可以促进耐药细菌的发生和传播,所以已被定义为“危险废物”.但是,由于缺乏合理、有效、成熟的技术和工艺条件,我国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发酵企业均在不做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将其简单地作为饲料或肥料供农村使用.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当今抗生素废渣的现状和一些处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处置的建议.
【总页数】6页(P647-651,673)
【作者】朱培;张建斌;陈代杰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7;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40;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20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
【相关文献】
1.我国抗生素菌渣处置现状及建议 [J], 杨帆;张莲;;
2.抗生素菌渣处理工艺设计 [J], 成建华;张文莉
3.抗生素菌渣处理新技术进展 [J], 刘勇钢;韩继红;蒋翠岚
4.抗生素制药菌渣处理技术 [J], 何鲁波
5.微生物在涉重污泥和抗生素菌渣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J], 高镜清;王世龙;黄真真;李旋;李永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抗生素菌渣资源化研究新进展
![我国抗生素菌渣资源化研究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151396190c69ec3d4bb7554.png)
29我国抗生素菌渣资源化研究新进展New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Antibiotic Residue Resource in China◎ 王金双,赵继红,刘永德(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Wang Jinshuang, Zhao Jihong, Liu Yongde(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 China)摘 要:我国是抗生素类药物的生产大国,每年抗生素的产额占据全世界抗生素生产总额的20%~30%,大量的抗生素菌渣也相应的产生。
抗生素菌渣是药物工程的副产物,在我国属于危险废弃物,也是一种宝贵资源。
由于缺乏成熟高效的处理,资源化技术及科学完善的安全性评估方法,抗生素菌渣的处理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发酵制药的发展。
现阶段主要处理与资源化的手段有堆肥、厌氧消化、焚烧、肥料化、饲料化、填埋、能源化等。
本文对抗生素菌渣的现状以及资源化处理方式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同时也对抗生素菌渣处理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资源化;厌氧消化Abstract:Chin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bulk drug producer of antibiotics, and the annual production of antibiotics is over 20% to 30% of the total production, which is accompanied by the produ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antibiotic bacteria.As a byproduct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antibiotic residue in China is a valuable resource.Antibiotic bacterial residue constraine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 because of the shortage in mature and efficient treatment and resource technology,and scientific safety assessment.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main treatments and resources are: composting,anaerobic digestion,i ncineration,fertilizer,feedstuff,landfill and energy regenerationand so on.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ntibiotic residue and the method of resource treatment are summari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treatment of antibiotic residue is also prospected.Key words:Antibiotic residue; Resource; Anaerobic digestion 中图分类号:X787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
抗生素滥用对社会健康的影响评估
![抗生素滥用对社会健康的影响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80aeeb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7.png)
抗生素滥用对社会健康的影响评估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领域。
然而,过度和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已经日益严重,给社会健康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评估抗生素滥用对社会健康的影响,探讨其引发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泛滥的耐药菌株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由于滥用或不必要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泛滥的耐药菌株成为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
这些耐药菌株不仅在医疗机构内蔓延,也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到社区中。
例如,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已成为临床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衡,加速了耐药性基因在细菌中的传播,使得治疗感染变得更加困难。
二、细菌耐药性增加导致治疗难度和费用上升抗生素滥用不仅引发耐药菌株的出现,还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常规使用抗生素可能让一些本可以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的感染变得更严重。
无效的抗生素治疗会延长疾病恢复期,甚至可能导致慢性感染。
此外,由于需要使用更强效、更昂贵的抗生素来对抗多重耐药菌株,医疗费用也会大幅增加,给患者和医疗系统造成沉重负担。
三、滥用抗生素引发不良反应滥用抗生素往往伴随着不必要的剂量过高以及长时间使用等问题,这可能导致广泛的不良反应。
例如,广谱抗生素经口服后易引发胃肠道不适甚至肠道萎缩,对消化道微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过度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容易引发过敏反应,有时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这些不良反应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给医院和家庭护理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四、滥用抗生素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最近一些研究表明,抗生素的滥用与肠道微生态失调之间存在明显关联。
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细菌群落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消化、吸收、免疫功能等。
然而,抗生素的广谱杀菌作用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进而可能引发多种消化系统问题以及自身免疫功能障碍。
抗生素制药菌渣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抗生素制药菌渣健康风险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c5f3d3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0.png)
抗生素制药菌渣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朱莹;苗杨;王晓红;孟宪林【摘要】Taking the waste of tetracycline as an example , this paper made the 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the procedure of EPA .The evaluating index system was set up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of fermentation residue and antibiotic and its metabolins were established as the risk factors , then the human health risk of different ways for fermentation residue dis-posal were also discussed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some guidance for the choice of fer -mentation residue disposal mean .The risk values were lower than 10 -8 , showed that the risk of the tetracycline of the residue via different disposal ways was small for adults and chil -dren.%以四环素类抗生素为例,对经过不同处置途径进入环境中的菌渣进行了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菌渣风险因子识别指标体系,确定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为本研究的风险因子,采用美国EPA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框架分别对不同处置途径的菌渣中抗生素进行风险评价,发现菌渣中四环素处置前后儿童和成年人的健康风险均<10-8/a,表明该类抗生素制药菌渣引起的健康风险水平很小。
最新 微生物制药菌渣管理问题与建议-精品
![最新 微生物制药菌渣管理问题与建议-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3f854411711cc7930b71623.png)
微生物制药菌渣管理问题与建议随着对菌渣的研究不断深入,我国对菌渣的管理方式也随之改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微生物制药菌渣利用管理途径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与出口大国。
据统计,2009年中国抗生素产量已达14.7万t,其中出口2.47万t.全世界75%的青霉素工业盐、80%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90%的链霉素类抗生素都产于中国。
按照1t抗生素产生40t湿菌渣(含水70%左右)计算,仅2009年产生的湿菌渣就达600万t左右[1].因此,面对巨大的菌渣量,我国已在探索微生物制药菌渣(以下简称“菌渣”)的处理处置方式,然而菌渣的管理体系却鲜有研究。
作为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菌渣的相关管理体系的出台已经刻不容缓。
1、我国微生物制药菌渣利用管理途径的变化菌渣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元素,因此将其用作生产饲料或饲料添加剂是一种回收利用的有效方法。
20世纪50年代,世界许多国家利用菌渣作为高蛋白饲料;50年代后期,上海第三制药厂将四环素菌渣晒干用作饲料添加剂,并生产定型产品“畜用四环素”[2];50年代至80年代,制药企业普遍采用将菌渣简单晾晒后用作蛋白饲料或添加剂;进入90年代,制药企业纷纷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始对菌渣的高效利用进行研究,并注意到菌渣菌丝体内残留的抗生素可能导致生物耐药基因的产生,并随生物链富集危害人类健康,所以普遍采用抗生素灭活和降解技术对菌渣进行预处理。
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滤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3].自2002年8月23日起,将干菌渣作为饲料生产、销售便是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另外,利用堆肥方法处理抗生素菌渣,不仅可使菌渣稳定化、无害化,而且费用较低,堆肥成品还可以资源化用作有机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世界范围曾被广泛采纳。
但是,菌渣中抗生素残留是否会对堆肥过程中微生物产生抵制,堆肥是否能够达到国家无害化卫生标准等一系列问题仍需研究。
孕妇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性评估
![孕妇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性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3cdf14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f.png)
孕妇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性评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抗生素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孕妇使用抗生素的问题上,人们常常关注到其安全性。
本文将对孕妇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探讨相关的医学观点和研究结果。
一、抗生素在孕妇药物管理中的应用孕妇在生理上存在着许多特殊的变化,这使得他们体内对药物的代谢和吸收有所不同。
因此,孕妇药物管理需要特别小心。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孕妇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感染疾病,这就引发了抗生素在孕妇中的应用问题。
目前来看,许多类抗生素在孕妇中的使用是相对安全的,比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
这些抗生素已经广泛应用于孕妇临床治疗中,也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经验支持它们的安全使用。
二、孕妇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当评估孕妇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性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回顾病例来评估孕妇使用抗生素的不良事件率。
这种方法通过观察孕妇在使用抗生素后是否发生了不良反应来判断其安全性。
另一种评估方法是进行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人员将一组孕妇随机分为使用抗生素组和不使用抗生素组,并监测两组孕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通过比较两组的数据,可以评估抗生素在孕妇中的安全性。
三、抗生素的安全性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当孕妇需要使用抗生素时,通常会考虑抗生素在孕妇和胎儿身体中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增加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某些抗生素可能会对胎儿的骨骺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权衡利弊。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抗生素都具备对孕妇和胎儿的风险。
每种抗生素的效果和副作用都是不同的。
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孕妇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四、孕妇使用抗生素的应对措施为了确保孕妇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的建议:1. 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2. 避免自行选择和使用抗生素,遵循医生的建议;3. 定期进行孕妇产检,及时监测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状况;4. 孕妇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注意自身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不必要的身体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f
哈尔
Harbin
滨商业
University
大
of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Commerce (Natural Sciences
Vol.30 No.1
Edition)
Feb.2014
抗生素制药菌渣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朱 莹,苗 杨,王晓红,孟宪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90)
多环芳烃 6 4 4 6 10 3 4 8 — 10 2 10 10
5.290 0 3.326 8
权重 0.078 9 0.314 8 0.314 8 0.166 9 0.064 0 0.064 0 0.019 5 0.056 0 0.107 0 0.056 0 0.019 5 0.058 5 0.058 5
摘 要:以四环素类抗生素为例,对经过不同处置途径进入环境中的菌渣进行了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研
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菌渣风险因子识别指标体系,确定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为本研风险评价框架分别对不同处置途径的菌渣中抗生素进行风险评价,发
现菌渣中四环素处置前后儿童和成年人的健康风险均 <10 -8 /a,表明该类抗生素制药菌渣引起的健
不确定性系数 F3 取 10.同时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 对生物的毒 性 资 料 非 常 少, 外 推 时 有 很 大 的 局 限
性,因此修正系数( MF) 取值为 10.因此从土壤动
物实验向人群外推计算的土霉素的 RfD 值为 0.3
mg /(kg· d).
由于抗生素主要是抑制细菌的活性,而人体肠
道菌群约有 400 ~500 个不同品种的总数达 1 013
(State Key Lab of Urban Water Resource & Environment , School of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Harbin 150090, China)
抗生素菌渣是抗生素制药生产企业在生产过 程中的固体废弃物,是发酵菌种在葡萄糖、大豆等 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发酵液经酸化、过 滤后的滤渣[1] .经过调查发现菌渣中含有残留抗 生素、重金属、多环芳烃等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质,还 被国家列为危险性废弃物,必须经过一定的处置方
案防治二次污染[2] .然而目前由于对菌渣中抗生 素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缺乏二次利用安全数据,加 之对抗生素菌渣作为危险性物质的管理体系也不 完善,导致许多企业的菌渣处理不彻底甚至不处理 就直接二次利用,这样必将给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 风险隐患,因此有必要对经过不同处置方式的菌渣
三致作用
在动物体内中的 吸收情况 /%
表 1 菌渣风险识别指标评分标准
指标分级准则
I(10 分)
II(8 分)
III(6 分)
>10
>7 ~10
>4 ~7
严重超标
超标
未超标
代谢物毒性显著大 代谢物毒性大
基本相同
≤10 严重超标
>10 ~50 超标
>50 ~70 未超标
≤5
>5 ~50
<1
按 RTECS 标准致癌 或对人疑致癌
1) 相对固定原则 评分标准的制定要有合理的依据和清晰地界 定,能够表征指标间的差异,要尽量选择容易获取
的、量化简单的指标. 2) 全面与概括原则 由于目标污染物质在筛选过程中涉及到多方
面的因素,因此要尽可能考虑各项影响因素,不能 遗漏任何一方面,此外还要把指标分类,使选中的 指标具有代表性.
3) 通用原则 指标选择要有普遍性,在实际应用是方便作调 整. 1.1 建立风险识别指标体系 以菌渣风险因子识别为最终目标,根据查阅的 相关文献,选择风险源性质、危害性、扩散性等三个 方面的 11 个指标作为风险因子识别的依据,建立 的风险因子识别体系如图 1 所示.
个细菌,因 此 研 究 抗 生 素 在 肠 道 中 的 作 用 意 义 很
大,美国兽药管理中心( FDA -CVM) 在评价含兽
药残留的食品安全时,抗生素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
响也加以考虑.Carman 等[8] 利用离体恒化器模式
研究四环素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环
图 1 菌渣风险识别体系
其中菌渣产生量、产品的卫生标准、菌渣及产 品成分、菌渣处理处置方式决定着风险源的量的大 小,环境的背景含量、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三致 作用等决定着风险源的毒性大小,在动物体内的吸 收情况、环境持久性、生物富集系数等影响着风险 因子在环境介质中的传播. 1.2 确定识别体系中各指标的评分标准及综合得 分
相应的环境浓度下,两种抗生素对蚯蚓、弹尾虫和
线蚓均无很 严 重 的 危 害, 并 且 最 低 观 察 效 应 含 量
(LOAEL)值为 3 000 mg /kg.
其中 UF 中由动物实验数据向人群外推的不
确定性系数 F1 取 10;人群中的差异不确定系数 F2 取 10;由亚慢性实验数据推导慢性毒性数据时的
Abstract:Taking the waste of tetracycline as an example , this paper made the 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the procedure of EPA .The evaluating index system was set up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of fermentation residue and antibiotic and its metabolins were established as the risk factors, then the human health risk of different ways for fermentation residue dis - posal were also discussed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some guidance for the choice of fer - mentation residue disposal mean .The risk values were lower than 10 -8 , showed that the risk of the tetracycline of the residue via different disposal ways was small for adults and chil - dren. Key words:mycelium residue;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treatment and disposal ; risk level
<90 ~60
≥90
环境持久性 /d
>80
>30 ~80
>10 ~30
>0.1 ~10
<0 .1
生物富集系数 /lgBcf
>3
>1.5 ~3
>1 ~1.5
>0.5 ~1
≤0 .5
表 2 菌渣中危害因子的指标得分
指标层
土霉素及代谢物
重金属( 锌)
菌渣产生量
6
6
产品的卫生标准(处置前)
10
4
产品的卫生标准(处置后)
4
3
菌渣及产品成分
10
6
菌渣处理处置方式( 处置前)
10
10
菌渣处理处置方式( 处置后)
4
4
环境背景含量
4
5
急性毒性
4
8
亚急性毒性
6
—
三致作用
2
4
在动物及人体中的吸收情况
8
4
环境持久性
6
10
生物富集系数
6
8
综合得分(处置前)
7.615 4
5.050 5
综合得分(处置后)
3.827 4
3.151 3
注:处置前即抗生素处置率为 0%,处理后即抗生素处置率 90%
第 1 期 朱 莹,等:抗生素制药菌渣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 53·
2 抗生素制药菌渣剂量 -效应研究
健康风险评价的剂量 -效应评估方法按照化
学物质的毒性效应分为无阈效应( 如致癌效应) 和
有阈效应( 如非致癌) 两种,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
是非致癌物质,应该按照非致癌物的程序完成,特
根据计算得到的处置前后菌渣中危害因子的 综合得分,可知菌渣中的主要环境风险因子是残留 的抗生素及代谢物,其次是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在 调查中发现菌渣中多环芳烃和重金属都低于相应
的控制标准[4] ,因此本研究考虑的菌渣中的风险 因子是菌渣中的残留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下面就 以四环素菌渣为例对抗生素菌渣进行环境风险评 价.
康风险水平很小.
关键词:菌丝废渣;健康风险评价;处理处置;风险水平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0946(2014)01 -0050 -06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antibiotic bacterial residue
ZHU Ying, MIAO Yang, WANG Xiao-hong, MENG Xian-lin
点是通过计算参考剂量( RfD) 进行剂量 -效应评
估[5] .
RfD 的计算公式为:
RfD(mg /kg /d) =UNFO×AEMLF
(1)
其中:MF 为调整因子,通常取 1 ~10,用来表征资
料库完整性;UF 为不确定性因子即安全系数,计算
公式为 UF =F1 ×F2 ×F3 ,F1 、F2 分别是种间、种内 不确定性系数,取值分别为 1 ~10;F3 为毒性性质 不确定性系数,取值范围为 1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