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理论的创始人
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贡献

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贡献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经济学领域的先驱之一,他的贡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由市场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是自由市场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人类经济行为的独特见解被视为自由市场理论的基石。
2.劳动分工和生产效率: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即把一个生产过程分成许多小环节,每个人专门负责一个环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经济贸易和国际贸易理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比较优势原则,即比较优势是一种可行的贸易方式,它可以使全球从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4.自然价格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然价格理论,认为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不是政府干预。
5.货币理论和国家经济政策:亚当斯密的著作还对货币理论和国家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
他主张货币应该是金属货币,而不是纸币,同时反对政府的干预。
综上所述,亚当斯密的贡献不仅限于经济学理论中,作为经济学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哲学和文学领域也有深远影响。
第二讲 供求定理及应用

某商品的价格由20元/件下降为15元/件(P=20,ΔP=15-20=-5), 需求量由20件增加到40件(Q=20,ΔQ=40-20=20),这时, 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
若将上例倒过来,即该商品价格由15元/件上升为20元/件(P=15,ΔP=5),
需求量由40件减少到20件(Q=40,ΔQ=-20),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
P
D
S
市场机制是指在一个自由 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 直到市场出清为止的趋势。 —即直到供给量与需求量 相等为止。
PE
E
O
QE
Q
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
P
P1 PE
D
产品过剩
S B
A
E
O
QE
Q
扰动所产生的影响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移动:主要描
述了S、D二曲线交点的变动特征。 ● 需求的增加与减少 ● 供给的增加与减少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 甚至一只鹦鹉只要学会说“供给与需求, 就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学家。 •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模型是微观经济学中 广为应用的工具,它帮助我们理解价格 变动的原因和方式,以及政府干预某个 市场所可能产生的结果。
需求理论
一、需求与需求的表达
1.需求的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 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 品数量。(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 供给量的变动:同一 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变动原因:商品本身 价格。 • 供给的变动:供给曲 线本身的移动。 变动原因:商品本身 价格以外的所有其它 因素。
P S2 P2 P1 O a Q b
S0 S 1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 复习 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复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第九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货币供给理论是伴随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发展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
菲利普斯(Phillips)于1921年《银行信用》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原始存款”、“派生存款”这两个现代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概念内涵。
2、直到上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各种学派再次兴起,货币供给理论再次吸引了更多的经济学家。
其中米德(Meade)和丁伯根(Tinbergen)最具影响。
3、70年代有了更多的发展,关注:货币定义;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二、货币供给理论主要涉及的范畴 1、货币定义。
由狭义货币转向广义货币,以及货币层次划分。
2、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A:中央银行控制与调节基础货币机制; B: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机制;C:在上述两重银行调节机制中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给机制。
3、货币供给机制的理论模型。
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可用理论模型表述,具体是对M1或M2层次的货币乘数加以考察与推导;对货币乘数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储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
4、货币供给机制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A:由市场经济自身内在的货币需求,也即由“看不见的手”支配而形成的客观的货币供应量,就是“内生性货币”,属于“内生变量”;B: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操控,经由中央银行“看得见的手”操作而形成的货币供应量,就是“外生性货币”,属于“外生变量”,也称“政策变量”。
5、政府收支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政府收支行为会否从“外生变量”角度影响货币供应?1)政府的正常收支活动不会影响货币供给,即:收入=之支出,收支平衡;收入>支出,有结余。
2)政府的货币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时,对货币供给会产生影响,即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A:向社会公众举债,此时即期货币总量不变,只是存款帐户货币量转移;B:向商业银行借款,也是存款货币量的转移,但是可能影响到商业银行未来的派生存款规模的变化;当然它又取决于政府资金的用途是消费性或投资性的,后者并不影响未来的货币供应总量。
诺贝尔经济学大师们的著作

诺贝尔经济学大师们的著作时间:2010年09月07日作者:经济系点击:119次第一届获奖者:1969年12月10日第六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荷兰经济学家丁柏根因创立计量经济学,运用动态模型分析经济活动而共同获得首次设立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简·丁伯根——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著作:《美国商业循环,1919-1932》《英国的商业循环,1870-1932》《经济政策中的集中和分散》《经济政策:原理和设计》《文选》第二届获奖者:1970年12月10日第七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经济学家塞缪尔森因对经济理论的科学分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保罗·A·萨缪尔森——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著作:《经济分析基础》《经济学》《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4卷)第三届获奖者:1971年12月10日第七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因对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的开创性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库兹涅茨——GNP之父著作:《美国零售和批发贸易的周期波动》《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工业和贸易的季节性波动》《商品流量与资本形成》《国民收入及其构成》《1869年以来的国民总收入》《经济的变化》《关于经济增长的六篇演讲》《美国经济中的资本》《现代经济增长》《各国的经济增长》《人口、资本和增长》《增长、人口和收入分配》第四届获奖者:1972年12月10日第七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经济学家希克斯、阿罗因一般经济平衡理论和福利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约翰·希克斯——一般均衡理论模式的创建者著作:《工资理论》《价值与资本》《需求理论的修正》《经济史理论》《动态经济学方法》肯尼斯·阿罗——帕累托最优&不可能性定理著作:《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存货与生产的数学理论研究》《公共投资、报酬率与最优财政政策》《组织的限制》《肯尼斯·阿罗论文集》(六卷本)第五届获奖者:1973年12月10日第七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供求理论》题库

第2章供求理论一、名词解释1.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3.需求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4.供给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5.需求规律——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6.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7.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8.供求规律——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9.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0.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二、单项选择1.需求规律表明:( A )(A)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和需求量是负相关的;(B)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和需求量是负相关的;(C)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和需求是正相关的;(D)消费者在某种商品的价格较高时购买的数量比在较低价格时要多。
2.下述因素中哪一个不是引起商品甲需求变化的因素?( C )(A)替代商品乙的价格变动;(B)消费者的收入增加;(C)商品甲的价格变动;(D)消费者偏好的改变。
供求理论的创始人

供求理论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当代经济学的创立者,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是继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之后的又一位经济学集大成者。
1842年,马歇尔出生于英国伦敦区一个朴实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他那极为严厉的、期望他儿子能成为一个牧师的父亲的教育。
但他背叛了他父亲的意愿,去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数学并获得学士学位,并被选为圣约翰学院教学研究员。
但1877年由于他和玛丽·佩利——一个他过去的学生结婚,被迫辞职,因为当时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员们要像牧师那样独身。
随后,他先后担任布里斯托尔大学校长,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讲师和教授(那时,独身要求已取消)。
他参加过英政府组织的政策咨询活动,还曾是1890-1894年皇家劳工委员会颇有影响的成员。
1880年,他担任英国协会第六小组的主席,正式领导了创建英国(后改为皇家)经济学会的运动。
1885-1908年任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也是英国正统经济学界无可争辩的领袖。
他于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齐名的划时代的著作,称为经济学四大伟作。
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替换了古典经济学体系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对个人效用观念的强调,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这本书在马歇尔在世时就出版了8次之多,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
而他本人也被认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者,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同时由于他及其学生,如J.M.凯恩斯,J.S.尼科尔森,A.C.庇古,D.H.麦格雷戈等先后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因此也被称为剑桥学派。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受到当时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亨利西奇威克的影响,正因为这个人对他在经济学及道德哲学方面的影响很大,马歇尔的学术兴趣逐渐由物理学转向了哲学和社会科学。
英国经济学——精选推荐

三.英国经济学一、重商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古典理论重商主义产生于十五世纪,是反映商业资本利益的一种经济观点和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英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是署名为W·S的小册子《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的作者,此书于1581年出版,该作者反对铸造成色和重量不足的货币,认为这会引起国内商品价格上涨,使足值货币流向国外。
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是托马斯·孟。
他的代表作是他身后于1664年出版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托马斯·孟是贸易平衡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对外贸易才是国家致富的手段。
在贸易关系中,重要的不在于把货币保藏起来而是将其投入有利可图的流通。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造者威廉·配第的经济思想。
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经济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时期包括十七世纪后半期和十八世纪的前半期。
威廉·配第是英国古典经济的奠基人。
配第的经济著作有:《赋税论》(1662年),《政治算术》(1690年),《献给英明人士》(1691年),《爱尔兰政治解剖》(1691年)和《货币略论》(1695年)。
配第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经济理论(1)价值论,威廉·配第是将劳动与价值结合考虑的第一人,首先提出劳动价值论。
(2)工资论,配第将工人工资归结为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在当时工资剥削极为残酷的状态下,能保证最好低生活资料的工资对工人阶级反而是很有利的,故能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工资理论。
(3)地租论,配第将地租归结为商品价格扣除成本以后的剩余,但未将利润包括在这一剩余之内,也未将这一剩余归结为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4)货币和利息,配第第一次提出了货币流通速度概念。
配第的利息论对后人也有一定的影响,配第将利息看成一定时间内不能使用已让渡货币的报酬,将地租看作是利息得以存在的原因。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

提到《经济学原理》,脑海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曼昆的那一版,马歇尔这一版没怎么接触过。
读过之后发现,以前学的经济学基础知识都是马歇尔的理论,不禁对这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肃然起敬。
马歇尔的生平经历和亚当斯密很相似,略有不同的是马歇尔最初是一名典型的“理工男”,酷爱数学,后又学习了物理,最后还是被经济学的巨大魅力所吸引开始研究道德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和经济学。
或许正是这种多学科背景让他能在前人现有的经济学理论上加以综合和发展,从而创造了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理论。
和斯密一样,马歇尔的经学理论也是受到当时社会学术氛围的影响,主要是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进化思想和斯宾塞《第一原理》的影响。
因为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被西方经济学家看作是古典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故他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经济学体系概括起来有六个特点:综合折中、心理分析、连续原理、进化原理、边际分析、局部均衡。
其中心理分析是基础,马歇尔认为人的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的心里与奥派的“苦乐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进化原理显然是受到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影响。
边际分析则与他自己深厚的数学素养有关,因为边际的内涵即是微积分的思想。
至于局部均衡,则是力学中平衡的概念的启示。
最后,说马歇尔的经济学说体系综合折中是因为他是根据19世纪出现的垄断等市场现象,吸收和利用边际学派的方法观点,对传统的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资本生产力论、节欲论等经济理论加以修正,建立起一个新的折中调和的理论体系。
《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块,均衡价格理论和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其中均衡价格理论主要是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和均衡价格的决定。
国民收入理论则包括收入分配理论,工资理论,利息理论和地租利润理论。
关于均衡价格决定理论,马歇尔通过边际分析把抽象的心理现象“需求”转化为了“需求价格”从而建立了需求理论。
在原有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加入了“组织”,这也是马歇尔对生产要素论的贡献。
马歇尔认为需求和供给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把生产费用论和边际效用论结合起来并纳入其供求论的范围,认为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价格,从而建立了均衡价格理论。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西方经济学说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的发展后,逐步演变为现代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我们一般通称为西方经济学,直接来源于马歇尔创立的微观理论和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理论。
阿弗里德·马歇尔(英 Alfred Marshll 1842——1924),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
18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
1890年代,马歇尔综合了这一时期各学家,特别是上述三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微观经济理论,成为有代表性的、广泛流行于西方的经济思想。
特别是运用一系列数学方法从供求角度分析市场价格,以解决资源配置、资源报酬等问题,主张市场自发调节,颂扬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和谐、高效率。
自马歇尔提出微观经济学后,已经经历了多次的补充。
由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形成,使原来的以完全竞争市场类型为条件的微观理论受到挑战,于是在1933年,英国的罗宾逊、美国的张伯伦提出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和垄断竞争理论,填补了微观研究中的一大漏洞。
另外,1930年代以后希克斯、瓦尔拉斯、帕累托等提出的一般均衡理论、序数效用论、福利经济学等,进一步补充了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之后关于市场失灵与微观政策调节的研究可以说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总结。
当然,战后直至当今的由对寡头垄断市场分析引申的博弈论以及与企业产权分析相联系的制度经济学可以说是微观经济研究的最新发展或成果。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1930年代大危机使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受到挑战,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并全面论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这既是对传统微观经济学的一大补充,也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当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问题的不断出现,也有不少学者提出新的观点和政策主张,出现了对传统宏观理论进行抨击、责难的不同学派——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剑桥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等。
2021年度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基础卷

2021年度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基础卷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1、表示市场处于超买或超卖状态的技术指标是()。
A、PSYB、BIASC、MACDD、WMS【参考答案】:D2、将原有相关金融产品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剥离,加以重新配置,以获得新的金融结构,使之具备特定的风险管理功能应用的是()。
A、组合与分解技术B、组合技术C、整合技术D、分解技术【参考答案】:A【解析】考点:熟悉金融工程的技术、运作步骤。
见教材第八章第一节,P373。
3、在道-琼斯指数中,公用事业类股票取自()家公用事业公司。
A、6B、10C、15D、30【参考答案】:A4、下面哪一种风险不是系统风险?()A、利率风险B、市场风险C、公司进入破产清算D、爆发战争【参考答案】:C5、我国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共有行业门类()个,行业大类95个。
A、6B、10C、13D、20【参考答案】:D掌握行业分类方法。
见教材第四章第一节,Pl35。
6、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
A、15岁以上B、16岁以上C、18岁以上D、以上都不正确【参考答案】:B7、反映证券组合期望收益水平和多个因素风险水平之间均衡关系的模型是:()。
A、多因素模型B、特征线模型C、资本市场线模型D、套利定价模型【参考答案】:D8、在证券组合管理的基本步骤中,注意投资时机的选择是()阶段的主要工作。
A、确定证券投资政策B、进行证券投资分析C、组建证券投资组合D、投资组合的修正【参考答案】:C【解析】熟悉证券组合管理的意义、特点、基本步骤。
见教材第七章第一节,P324。
9、如果价格的变动呈“头肩底”形,证券分析人员通常会认为()。
A、价格将反转向上B、价格将反转向下C、价格呈横向盘整D、无法预测价格走势【参考答案】:A10、()是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A、短期偿债能力B、中期偿债能力C、长期偿债能力D、以上均不正确【参考答案】:A【解析】考点:熟悉公司偿债能力分析的内容。
马克思_资本论_中的供求理论与劳动价值论关系探讨_王岩

供给首先是向市场提供具有一 定使用价 值的一 定量产品 , 就使用价值而言 , 它与生 产它的生 产要素 相关 , 是各种生 产要 素共 同发 挥作 用的 结果 。 但是 就其使用价值中所 含价 值量 来看 , 它 只与 劳动 实际 耗费量有关 , 其中 , 各种生产条件只 转移各自 包含的 旧价值(如果 包含人 类劳 动的话), 创 造新 价值 的只 有劳动 , 也就是说 , 在 价格 等 于价 值的 前提 下 , 能够 使生产者通过出售 产品获得利益的唯 一因素就是劳 动创造的一 部分 新价 值 。 在 马克 思看 来 , 成本 或生
现在引入价 格因 素 , 假定 价格 只是 价值 的货 币 表现 。 提供 到 市 场上 的 产品 供 给量 和 市 场价 格 相 关 , 二者同方向变化 , ⑤产 生了市 场上 客观 存在的 供 给规 律 , 可 以 由图 二表 示 , 其 中横 轴 代表 市场 价 格 (P), 纵轴代表供给数 量(Qx), 供 给曲 线向 右上方 倾 斜(Sx)。 马克 思认 为 , 市 场上 的商 品供 给量 和其 市 场价值之间存在着联系 , “在 一定的劳 动生产率的 基 础上 , 每个特殊生产部门制造一 定量的物品 , 都需 要 一定量的劳动时间 , … …” ⑥ 。 因此 , 可以把图一 中的 单位商品市场价值曲线 Z sZs 加入图二 。
_综合_折中_与经济学的创新_以约_斯_穆勒_阿_马歇尔和保罗_萨缪尔逊为例

“综合”、“折中”与经济学的创新———以约・斯・穆勒、阿・马歇尔和保罗・萨缪尔逊为例尹伯成内容提要 “综合”、“折中”是经济学家构建自己新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经济学说史上三次经济学重大综合的代表人物———约・斯・穆勒、阿・马歇尔和保罗・萨缪尔逊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可以发现,将前人的各种学说进行“综合”,并不是简单混合,而是可发展出新理论;将前人不同甚至对立的学说进行“折中”,并不是调和矛盾,而是可实现理论创新。
关键词 综合 折中 理论创新 在经济学发展史上,一些经济学家不但常常“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常将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对立的学说加以“折中”,以构建自己的理论。
对于这种“综合”、“折中”特别是后者,过去学术界通常持否定态度,轻则称之为“调和折中”或“折中主义”,重则斥之为“大杂烩”。
其实,这种“综合”甚至“折中”往往是经济学家构建自己新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济学说史上三次经济学重大综合的代表人物———约・斯・穆勒、阿・马歇尔和保罗・萨缪尔逊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例证。
约・斯・穆勒的“折衷主义”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写过很多著作,经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1848年欧洲革命前夕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下称《政治经济学原理》)。
这部著作在相当长时间内被奉为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权威教材,直到19世纪70年代后才被边际效用理论逐步取代。
约・斯・穆勒经济学的最大特点,马克思概括为“没有生气的折衷主义”①(折衷,同折中)。
这一特点是时代的产物。
约・斯・穆勒开始活动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其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同当时英国及欧洲大陆的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有着密切联系。
1873年英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工商业萧条,工人大量失业,生活困苦,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社会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断扩大。
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分析

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分析引言供求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它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以及市场上的交易活动。
供求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产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供求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实践意义。
一、供求理论的基本原理供求理论的核心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供给: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或个人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取决于生产成本、技术水平、企业的预期利润等因素。
供给曲线通常呈正斜率。
2.需求: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受到价格、个人收入、市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需求曲线通常呈负斜率。
3.市场均衡: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在市场均衡位置,供给与需求的数量相等,市场出清。
4.价格调节机制:当市场出现供需失衡时,价格将会起到调节的作用。
当供大于需时,价格下降,从而刺激需求增加;当需大于供时,价格上升,从而刺激供给增加。
5.弹性:供给和需求对价格和数量变化的敏感性称为弹性。
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是度量供给和需求敏感性的重要指标。
二、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1.价格:价格是供给和需求的核心变量,供求曲线都是以价格为自变量来描述的。
价格上升通常会导致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则会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2.收入:个人收入水平对需求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收入增加会导致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收入增长引起的需求变化称为收入效应。
3.市场偏好:消费者对不同商品和服务的喜好度也会影响需求。
市场偏好可以因个人的喜好、风险偏好、文化差异等因素而异。
4.期望:企业和个人的预期也会对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
如果企业预期市场前景不佳,可能会减少产量;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将上涨,可能会提前购买。
5.相关商品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也会对供求产生影响。
例如,当替代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可能会增加;当补充商品价格上升时,供给可能会减少。
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与供给

P素的变化,并使来自个曲线发AB生移动。
Q
供给增加,S向右方移动; 供给减少,S向左方移动。
P
三、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商品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 的价格。此时的数量叫做均衡数量。
条件:必须存在着充分的市场竞争。
均衡价格的含义:
这时,商品的需求量等于该商品的供给量;
此时,既无剩余也无短缺。虽然会有 不少需求者与供给者对这个价格表示失望。
E1
R
D2 D1
Q
2、需求减少
P
D2
D1
同理,价格下
降所导致的均衡
产量的减少量,
小于需求的减少
量。
Q
3、供给增加: P
S1
S2
同样要注意,
均衡产量与供给
变化量的不同。
D Q
4、供给的减少:
P
同样要注意,
均衡产量与
S2
S1
供给变化量
的不同。
D Q
小结: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
Price controls 价格控制
如果市场价格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干 预)会发生什么?
1、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就是政府为 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 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 最底价格。
手机费
平价收购与农业补贴
最低限价
P
需求缺口
S
也即生产者保护 价,如粮食价格。
D Q
2、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就是政府为 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 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 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火车票 邮费 房租
二、 供给理论
(四)供给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 给量和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 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

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在经济学中,供求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
供求理论认为,市场价格由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供求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理,并探讨其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一、供求理论的基本概念供需理论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
供给是指市场上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市场上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交易数量。
1.1 供给供给取决于供应者愿意以一定价格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的关键因素包括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利润和相关商品的价格。
1.2 需求需求取决于消费者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关键因素包括收入水平、人口规模、个人偏好和相关商品的价格。
二、供求理论的主要原理供求理论基于以下两个主要原理: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
2.1 需求定律需求定律表明,当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会减少;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会增加。
这是因为价格上涨会增加购买成本,从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2.2 供给定律供给定律表明,当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升时,供应者愿意出售的数量会增加;当价格下降时,供应者愿意出售的数量会减少。
这是因为价格上涨可以提高供应者的利润预期,从而刺激供给的增加。
三、供求理论的应用供求理论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用于分析市场价格、预测未来趋势和指导政府政策。
3.1 价格形成供求理论解释了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当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了平衡状态,价格稳定。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价格下降,促使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最终恢复平衡。
反之,当供给小于需求时,市场价格上升,促使供给增加和需求减少,最终恢复平衡。
3.2 市场预测通过对供给和需求的分析,可以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势。
如果需求增加,而供给没有相应增加,预计价格将上涨。
相反,如果供给增加,而需求没有相应增加,预计价格将下降。
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知识点

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知识点供求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用于解释市场经济中价格和数量的决定方式。
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依赖的,当它们相交于市场均衡点时,市场价格和交易量会得到确定。
本文将深入探讨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知识点,并剖析其逻辑结构。
一、供给理论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在特定价格下销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理论探讨了生产者如何决定将多少商品或服务提供给市场。
以下是供给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供给曲线生产者的供给决策受到价格的影响。
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供给曲线呈现正向斜率,即价格越高,供给的数量越多;价格越低,供给的数量越少。
2. 供给的影响因素供给的数量不仅受到价格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商品价格、预期收益等都会对供给决策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生产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表示供给数量减少。
3. 市场供给市场供给是指所有生产者的供给曲线之和。
通过汇总每个生产者的供给曲线,可以得到市场供给曲线。
市场供给曲线展示了市场上某一价格下可供销售的总数量。
它是在所有个体供给曲线之间取平衡点所得。
二、需求理论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在特定价格下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理论研究了消费者如何决定购买多少商品或服务。
以下是需求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曲线一般呈现负向斜率,即价格越高,需求的数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的数量越多。
2. 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的数量不仅受到价格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个人偏好、预期价格等都会对需求决策产生影响。
例如,若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表示需求数量增加。
3.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指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之和。
通过汇总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展示了市场上某一价格下被需求的总数量。
[答案][西安交通大学]2020秋《证券投资与管理》在线作业
![[答案][西安交通大学]2020秋《证券投资与管理》在线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8b8c2550a0116c175e0e4836.png)
1.具有线性效用函数的投资者是()。
A.风险回避者B.风险喜好者C.风险中性者D.其他都不对答案:C2.债券代表其投资者的权利,这种权利称为()。
A.债权B.资产所有权C.财产支配权D.资金使用权答案:A3.以银行金融机构为中介进行的融资活动场所,即为()市场。
A.直接融资B.间接融资C.资本D.货币答案:B4.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与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紧密相连,具有规则的变动关系,这体现了金融衍生工具的()特征。
A.跨期性B.期限性C.联动性D.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答案:C5.当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为增加总需求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的货币政策是()。
A.松的货币政策B.紧的货币政策C.中性货币政策D.弹性货币政策答案:A6.套利定价理论的创始人是()。
A.马柯维茨B.威廉C.林特D.斯蒂夫·罗斯答案:D7.波浪理论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形态、比例和时间等,其中以()最为重要。
A.比例B.时间C.形态D.位置答案:C8.以下哪种风险不属于系统风险()。
A.政策风险B.周期波动风险C.利率风险D.信用风险答案:D9.一些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一般称为()。
A.蓝筹股B.收入股C.成长股D.周期股答案:C10.金融期货的交易对象是()。
A.金融商品B.金融商品合约C.金融期货合约D.金融期权答案:C11.基金规模不固定,且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发行新份额或由投资人赎回的投资基金是()。
A.契约型基金B.公司型基金C.开放型基金D.封闭型基金答案:C12.在下列金融衍生工具中,哪类金融工具交易者的风险与收益是不对称的()。
A.远期合约B.期货合约C.期权合约D.互换合约答案:C13.依法持有并保管基金资产的是()。
A.基金持有人B.基金管理人C.基金托管人D.证券交易所答案:C14.下列哪一项不是技术分析的假设()。
A.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B.价格沿趋势移动C.历史会重演D.价格随机波动答案:D15.证券投资基金筹集的资金主要是投向()。
论马克思的供求理论_兼评西方经济学的供求学说_罗时法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 ity(Social Science)2001年第1期(总第110期)论马克思的供求理论———兼评西方经济学的供求学说罗时法(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摘 要:马克思在创建劳动价值学说过程中,从多角度研究了供求关系问题。
他不仅给供给和需求下了全面准确的定义,充分肯定和论述了供求对价格的调节作用,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供给和需求的本质。
马克思的供求理论是他的劳动价值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完善了科学劳动价值学说,给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许多重要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西方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01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01)01-0038-04On the Supply-and-Demand Theories of Marx and Westem EconomicsLUO Shi-fa(South Guizhou College No rmal U niversity Fo r Nationalties,Douyun,G uizhou,558000China)A bstract:In the course of setting up the value-of-labour theo ry,M arx made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relatio nshi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from various ang les.No t only did he give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defimitions of the wo rds”supply”and“de-mand”,but also he confirmed the function of them that reg ulate prices,and revealed their essence.M arx's idea of supply and de-mand froms an important par t of his value-of-labur theory that is therefo re enriched and improved,leaving us plenty of impor tant enlig htment that establish and develop the system of the socialist mar ket-oriented economy.Key words:M ar x;v alue-of-labour theory,Westem economics经济学界曾经有人认为,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不承认供求关系的作用,西方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才真正把供给与需求摆在重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求理论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
当代经济学的创立者,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是继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之后的又一位经济学集大成者。
1842年,马歇尔出生于英国伦敦区一个朴实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他那极为严厉的、期望他儿子能成为一个牧师的父亲的教育。
但他背叛了他父亲的意愿,去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数学并获得学士学位,并被选为圣约翰学院教学研究员。
但1877年由于他和玛丽·佩利——一个他过去的学生结婚,被迫辞职,因为当时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员们要像牧师那样独身。
随后,他先后担任布里斯托尔大学校长,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讲师和教授(那时,独身要求已取消)。
他参加过英政府组织的政策咨询活动,还曾是1890-1894年皇家劳工委员会颇有影响的成员。
1880年,他担任英国协会第六小组的主席,正式领导了创建英国(后改为皇家)经济学会的运动。
1885-1908年任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也是英国正统经济学界无可争辩的领袖。
他于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齐名的划时代的著作,称为经济学四大伟作。
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替换了古典经济学体系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对个人效用观念的强调,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这本书在马歇尔在世时就出版了8次之多,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
而他本人也被认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者,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同时由于他及其学生,如J.M.凯恩斯,J.S.尼科尔森,A.C.庇古,D.H.麦格雷戈等先后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因此也被称为剑桥学派。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受到当时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亨利西奇威克的影响,正因为这个人对他在经济学及道德哲学方面的影响很大,马歇尔的学术兴趣逐渐由物理学转向了哲学和社会科学。
于是,马歇尔的思想开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变。
曾经他把西奇威克称为自己“精神上的父母”。
后来,他看到了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出现的严重的社会不公平,他感觉到,神学、数学、物理学和伦理学都不能够给人类带来“福音”,于是,他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政治经济学上面来,把理解社会现状的希望寄托在经济学的研究上,打算从经济上来分析社会不公平的原因,他把经济学看成是增进社会福利、消灭人类贫困的科学。
但他的核心仍然是在证明资本主义是一种合理的制度,它可以自动地保持均衡,因而马歇尔最终还是成了资本主义的辩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