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完整
记忆的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 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再现是将识记的材料重新呈现出 来的过程。
记忆的类型
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对象,可以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 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03
记忆的品质
包括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
学习的定义与理论
心理学导论完整
目录
• 心理学概述 • 感知觉与意识 • 记忆与学习 • 思维与语言 • 情感与动机 •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01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的科学,涉及认知、情感、动机 、行为等多个方面。
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 现象、群体心理现象以及心理与 行为的关系等。
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
学习的理论
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人本主义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自我实现的过程。
学习的方式
感知觉的重要性
感知觉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 径,对于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具 有重要影响。
感知觉的种类与特征
视觉 听觉 触觉 味觉 嗅觉
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息,识别形状、颜色、 大小等特征。
通过耳朵接收声音信息,识别音调、响度、 音色等特征。
通过皮肤接收触觉信息,识别温度、压力、 疼痛等特征。
通过舌头接收味道信息,识别酸、甜、苦、 辣等特征。
包括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的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实践,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方式。
心理学导论完整PPT课件
意志行动的心理机制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与解决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意志努力与心理疲劳
意志努力是指个体在意志行动中付出的心理能量,而心理疲劳则是指由于长时间的意志努 力而导致的心理能量耗尽的状态。
动机的理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派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行动,并将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 向或内部驱力。
社会心理学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多种方法来研 究社会心理现象。其中,实验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探究 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观察法通过对自然情境下的 社会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来收集数据;调查法通过问卷调 查、访谈等方式来了解被试的想法和感受。这些方法各有 优缺点,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稳定性和可塑性。
03
个性的重要性
个性是影响个体行为、情感和认知的关键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
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个性的结构与类型
个性的结构
个性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行 为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作 用,共同构成一个人的独特个性 。
个性的类型
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个性 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根据人 的行为方式,个性可分为理智型 、情感型和意志型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认知、情 感、动机、行为等多个方面,涉 及人类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层 面。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系 统、有计划的观察,收 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的方
法。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研究对 象进行操纵和观察,以 探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导论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三个概念:个体、行为、心理。
2)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也会涉及动物的行为和心理。
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个体。
3)行为:是指有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广义的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如肌肉的活动、神经系统的活动等。
4)人的脑电波就是利用脑电仪才能观察到。
5)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6)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所涉及的范围分成人和动物两部分。
对人的内在心理规律的研究包含人的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两部分;对动物心理的研究包括对动物的感觉、知觉、记忆、具体思维、情绪、模仿性行为学习等方面的研究。
7)名词解释:正常心理指个体一般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异常心理主要指变态心理和缺陷心理。
变态心理是指偏离常态的心理,如焦虑、精神分裂症等。
缺陷心理是指有心理或生理缺陷人的心理,如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聋哑人心理等。
8)普通心理学的含义:是指概论性的、具有基础性质的心理学,也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心理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情趣,以及人格的主要特征等。
9)普通心理学包括的内容:心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需要与动机、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智力、人格心理。
10)种系发生:指从动物心理到人的心理的进化过程。
个体发生: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的变化。
需要:是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动机:是指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11)需要是动力系统的基本成分,而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2)认知过程:是我们感知外部事物、理解并把握事物之间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态度的体验。
智力:是个体一般能力的综合,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和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
心理学导论完整课件
认
• 认知心理学是探索人们如何获取知识 和使用知识的学问
知
• 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论和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语言学、神经科学等学科
心
的迅速发展而兴起 • 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U. Neisser )出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 其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 究方法 调查法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问卷调查,另 一种是晤谈法 问卷法是采用事先拟定的问题,由被试按问题 的回答来搜集相关资料,以此来分析和推测群 体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状态 晤谈法是通过面谈方式搜集资料来分析和推测 群体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的研究法
意识的作用就是使个体 适应环境
•行 为 主 义 心 理 学
• 行为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华 生(J. B.Watson)在1913年创立
• 心理学应该遵循刺激—反应的公式, 把研究的内容由内隐的意识转向外 显的行为
• 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能够客观观 察与测量的外显行为而不是意识经 验
• 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而是在环境 因素的影响下,经被动学习以后的 结果
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及 其规律性 (四) 教育心理学
研究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 育过程和人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 (五) 社会心理学
研究在群体环境下个体心理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 规律 (六) 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包括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 (七) 临床心理学
版的《认知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
理
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 探讨人对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和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什么是心理学?它是一门关注人类行为的科学研究,是解释人类行为的有效方式和有用的理论,以及行动的可能性。
心理学家研究人类行为的原因,发展和影响,以及可能影响行为的多种因素。
通过研究可以了解人类行为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如何可以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心理学导论是一门关于心理学范畴,研究方法和重要理论的学科,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总体的心理学知识分类系统。
它展示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
它也探讨了心理学对社会,文化,家庭和个人的影响。
心理学导论为学习者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原理的宏观视角,以深入了解人的行为,思维和情感。
心理学导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历史,学习,记忆,情绪,行为,性格,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等。
心理学历史讨论了心理学诞生以及学科发展的背景,突出了主要心理学家和关键理论的发展。
学习部分涵盖了经典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主要学习理论,探讨了学习的过程,分析了可以改善学习的多种技术。
记忆部分讨论了记忆的过程,分析了记忆的原理,探讨了因素对记忆的影响,以及记忆的技术分析。
情绪部分探讨了情绪的概念,涵盖了压力管理,自尊增强,自我控制等,讨论了各种情绪状态的特征,以及正确的情绪管理技术。
行为部分研究行为的定义,探讨了行为的类型,分析了影响行为的因素,以及行为改变的途径。
性格分析了性格的定义,讨论了性格的类型,以及影响性格的多种因素。
社会心理学部分探讨了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分析了人际关系,社会行为,沟通技巧等,研究了社会影响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最后,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人类行为发展的过程,分析了年龄,经验,环境等对行为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导论探讨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影响人类、行为和性格的多种因素,并且涵盖了心理学的历史,学习,记忆,情绪,行为,性格,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重要理论。
这些理论都是完善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构建块,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人类行为的规律,从而对人类的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更有效地分析和影响行为。
心理学导论(课本精简考试内容)
心理学导论(课本精简考试内容)(字数过多不适合打印,可放在TXT中阅读)第一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心理学的含义(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
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一)心理过程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其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角度不同,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3.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中三者的关系:认知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同样,只有在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上,人才能自觉地进行意志行动;反过来,情感,意志过程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三、心理学的目标(一)心理学的主要目标1.陈述心理现象和行为2.解释心理现象和行为3.预测心理现象和行为4.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与行为第二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二、科学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结构主义心理学:心理活动的内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后经他的学生铁钦纳在美国宣扬推广。
结构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个体经验由人的感觉、意象、感情三种元素结合而成。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有目的的心理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源于美国心理学詹姆斯、杜威和安吉尔。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绪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心理过程(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心理结构(揭示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关系)心理的脑机制(探讨心理现象与脑的关系)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心理与环境一、个性心理1.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这个维度上来看,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时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
包括认识(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此三过程简称为知、情、意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情绪过程:指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人特有的高级情绪: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意志过程: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臵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这类心理现象即心理状态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个性心理特征:在一个人知、情、意的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即为这个人的心理特征或个性心理特征2.个性结构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倾向性: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自我:即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的自觉(自我觉察能力)因素。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意识。
它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认知方面:自我感知、自我分析、自我观念、自我评价情感方面: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豪意识行动方面: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控制等3.意识与无意识意识: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导论完整PPT课件
分为: 情绪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
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心理 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个性:
个性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 面
个性
心理动力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在认知、情绪与意 志活动中形 成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 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
心理学导论
第一篇 导 论
本 什么是心理学
章 心理学的目标
学 心理学的发展
习
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提
要
为
引言
什
么
没学过心理学就不算受过完好教育, 因为在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
学
上到处都是与心理学有关的信息,
而不懂心理学的人无法理解和把握
习
这些信息。
心
认识自己。
理
学
?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 展
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 系由奥国精神医学 家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 1939)在1896年 所创立
精神病诊治的基本
方法之一,也是影
响人类文化和心理 学发展的重要理论
人 本 主 义 心 理 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 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 (C. Rogers)在20世纪中叶创 立
冯特被誉为科学心理学 之父
机 能
机能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
家詹姆斯(W. James)与杜 威(J.Dewey)两人创立
主 心理学应该对个体在适应环境
义 时的心理与意识活动进行了解,
心理学导论.pdfx
心理学导论精要提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一、个体心理全貌(一)心理倾向1、认知性心理倾向——注意2、情意性心理倾向——动机(二)心理过程1、认知性心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2、情意性心理过程——情绪、意志(三)心理特征1、认知性心理特征——智力2、情意性心理过程——人格二、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一)心理支配行为(二)行为表现心理三、作为科学的心理学 (一)可复制性(二)可证伪性(三)系统性一、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一)描述(二)解释(三)预测(四)控制第二节 心理学任务第三节 心理学的方法一、几种基本变量(一)刺激变量(二)机体变量(三)反应变量二、几种基本方法(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个案法(四)测量法(五)实验法1.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无关变量)2.主试与被试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3.控制组与对照组第四节心理学流派* 注意:书中和各种材料不乏有对各种流派的各种总结,但是大家要掌握的不仅仅是各个流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对现实问题的流派解释,如练习题。
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基础第二节:脑的三大机能系统第三节:脑机制的研究方法8第四章心理的环境基础第一节环境的内容环境(environment)是指与有机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
情境(situation)是指在一定场合下能被个体感知或觉察到的那一部分环境。
第三节文化传统与拷贝世界群体人格、亚文化*第四节社会影响9从众、服从、社会促进、社会懈怠、去个性化、什么情况下从众现象会增加?人们为什么会从众?影响服从的因素?10第五章需要、动机与价值观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需要和动机(一)需要的含义(二)动机及其功能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11二、几个相关的概念(一)本能(二)内驱力(三)诱因三、需要和动机的分类(一)需要分类(二)动机种类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一)影响动机强度的因素(二)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12叶克斯-多得森定律13第四节 动机的理论一、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二、内驱力理论三、认知论的动机理论(一)弗罗姆的期望论(二)海德的归因论(三)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14第五节 价值观一、价值观及其特征(一)主观性(二)选择性(三)稳定性(四)社会历史性二、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一)兴趣(二)信念(三)理想15第六章感觉第一节概述*感觉的定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不存在纯粹的感觉,感觉与知觉密不可分。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绪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心理过程(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心理结构(揭示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关系)心理的脑机制(探讨心理现象与脑的关系)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心理与环境一、个性心理1.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这个维度上来看,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时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
包括认识(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此三过程简称为知、情、意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情绪过程:指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人特有的高级情绪: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意志过程: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这类心理现象即心理状态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个性心理特征:在一个人知、情、意的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即为这个人的心理特征或个性心理特征2.个性结构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倾向性: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自我:即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的自觉(自我觉察能力)因素。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意识。
它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认知方面:自我感知、自我分析、自我观念、自我评价情感方面: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豪意识行动方面:自我监督、自我命令、自我控制等3.意识与无意识意识: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导论PPT课件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自变量进行 操作以观察因变量变化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
对单一个体或群体进行深入细 致的研究,以揭示其心理特征 和行为规律的方法。
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或记录被研究者 的行为表现,收集数据并进行 分析的方法。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被 研究者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的 方法。
智力测评与个性化教学
02
通过智力测评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
0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
质。
职场领域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
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员工选拔、培训、激励和考核,提高员工绩 效。
领导力培训
通过心理学培训提高领导者的领导力,改善团队氛古代心理学思想
古代哲学和医学著作中包含了许多心理学思想, 如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希波克拉底的《论 人的本性》等。
02 近代心理学的诞生
19世纪末期,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创立了实验 心理学,标志着近代心理学的诞生。
03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心理学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人本主义等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 和研究领域。
02
社会互动
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合作、 竞争、冲突、顺从等社会行为。
社会影响与行为
社会影响
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包括从众、服从、去个性化等现 象。
社会行为
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包括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 等。
05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心理健康的定义
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良好状态,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 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心理学导论课程大纲
心理学导论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的1.3 课程对象1.4 学习要求二、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2.1 心理学的概念2.2 心理学的起源2.3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学派2.4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认知心理学3.1 基本概念3.2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与模型3.2.1 记忆3.2.2 感知3.2.3 思维3.3 认知发展与学习四、发展心理学4.1 基本概念4.2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模型4.2.1 儿童认知发展4.2.2 社会情感发展4.2.3 青少年发展4.2.4 成年期发展4.3 学校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五、社会心理学5.1 基本概念5.2 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5.3 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5.4 文化与社会心理学六、心理健康与幸福感6.1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评估6.2 心理疾病与幸福感6.3 心理健康促进与幸福感提升七、实验心理学7.1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7.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7.3 实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八、应用心理学8.1 临床心理学8.2 教育心理学8.3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8.4 健康心理学8.5 法律心理学九、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9.1 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的关系9.2 生物学与心理学的关系9.3 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关系9.4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十、计划与安排10.1 授课方式与学时安排10.2 作业与考核要求10.3 学习资源与参考书目十一、评估与反馈11.1 课程评估方式11.2 课程反馈与改进策略通过对心理学导论课程大纲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了解不同流派以及发展历程,掌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进一步提高对自身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认识,以及培养对心理学研究的兴趣和思辨能力。
《心理学导论》课件
工作场所的心理学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心理学原理,优化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组织文化
运用心理学理论,塑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THANKS
《心理学导论》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心理学简介 •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 人的心理过程 • 人格与个性 • 社会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01 心理学简介
心理学的定义
0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学科,旨在理 解人类内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
02
心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以及 心理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06 应用心理学
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解决个人在情感、职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 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疾病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 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
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 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 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社会行为与群体动力
群体动力学与社会影响
1
2
群体动力学是指群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影响,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等。
3
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受到他人的影响,包 括顺从、服从、领导等行为。
社会行为与群体动力
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集体行为是指大量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共同行为,如狂欢、骚乱等。 社会运动是指有组织的社会群体为争取某种权益或实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 抗争或改革行动。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精要提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一、个体心理全貌(一)心理倾向1、认知性心理倾向——注意2、情意性心理倾向——动机(二)心理过程1、认知性心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2、情意性心理过程——情绪、意志(三)心理特征1、认知性心理特征——智力2、情意性心理过程——人格二、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一)心理支配行为(二)行为表现心理三、作为科学的心理学 (一)可复制性(二)可证伪性(三)系统性一、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一)描述(二)解释(三)预测(四)控制第二节 心理学任务第三节 心理学的方法一、几种基本变量(一)刺激变量(二)机体变量(三)反应变量二、几种基本方法(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个案法(四)测量法(五)实验法1.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无关变量)2.主试与被试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3.控制组与对照组第四节心理学流派* 注意:书中和各种材料不乏有对各种流派的各种总结,但是大家要掌握的不仅仅是各个流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对现实问题的流派解释,如练习题。
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基础第二节:脑的三大机能系统第三节:脑机制的研究方法8第四章心理的环境基础第一节环境的内容环境(environment)是指与有机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
情境(situation)是指在一定场合下能被个体感知或觉察到的那一部分环境。
第三节文化传统与拷贝世界群体人格、亚文化*第四节社会影响9从众、服从、社会促进、社会懈怠、去个性化、什么情况下从众现象会增加?人们为什么会从众?影响服从的因素?10第五章需要、动机与价值观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需要和动机(一)需要的含义(二)动机及其功能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11二、几个相关的概念(一)本能(二)内驱力(三)诱因三、需要和动机的分类(一)需要分类(二)动机种类四、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一)影响动机强度的因素(二)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12叶克斯-多得森定律13第四节 动机的理论一、精神分析的动机理论二、内驱力理论三、认知论的动机理论(一)弗罗姆的期望论(二)海德的归因论(三)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14第五节 价值观一、价值观及其特征(一)主观性(二)选择性(三)稳定性(四)社会历史性二、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一)兴趣(二)信念(三)理想15第六章感觉第一节概述*感觉的定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不存在纯粹的感觉,感觉与知觉密不可分。
《心理学导论》PPT课件_OK
41
(二)人的心理反映的特点
1、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 •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的内容是
源于客观现实的。
42
2、心理现象的观念性(非物质性)
• 头脑中的映象与客观事物非常相似,但本 质不同。被反映者是以物质的方式客观存 在的,映象是以观念的状态存在于头脑中 的。
体氛围等。 • 大众社会心理:如时尚、流行、舆论、风
俗等。
12
二、人的行为
(一)什么是行为 • 行为是有机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运动、活动和动作构成。
13
1、情境
• 情境:围绕人的各种刺激的总和。 • 刺激:引发人产生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反
应的各种事物。可分为:
– 外部刺激:物理刺激、社会刺激 – 内部刺激:生理刺激、心理刺激
17
为什么心理学要研究行为
• 人的行为与心理之间的联系是一种较普遍 的对应关系,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活 动的外部表现或客观的物质指标;心理是 支配、调控行为的内在精神活动或观念形 式。
18
心理学研究的模式
心理学 研究
推论
行为
心理
概括、 总结 心理活动 规律 指导、 调控
19
心理视窗——学习和研 究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的反映
21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1、脑是心理器官的科学证据 • 动物演化 • 个体发展 • 医学临床案例
22
2、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构成: •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
神经 • 中枢神经系统
心理学导论
心理现象
客体意识
意识
自我意识
3、从情知维度上划分
情感因素—情感、需要、动机、兴趣、态度、
意志、性格、气质、价值观等
心理现象 认知因素—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能
力(智力、创造力等)、元认知等
二、心理学的任务与性质
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心理事实
2、揭示心理规律
3、指导实践应用
心理学的性质
实验室实验法:在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 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或改 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点:丌仅能主动获取,还能解释原因,丏所获信息也较为精确 缺点:被试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又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可 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
5. 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
实践活动是外部丐界不主观心理相结合的桥梁 人的心理正确不否也应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人的心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3.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4.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6.心理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实践题:
1、学会到图书馆查阅心理学文献资料。 2、组织一次对中学优秀教师的微型调查,了解心理学对 教书育人工作的实际意义。
再见!
1. 精神分析学派
• 惊世骇俗的创造者:弗洛伊德
影响整个人类,改变现代思想 的只是三个犹太人:弗洛伊德、 卡尔· 马克思和爱因斯坦。
— 萨特
“心理学界的第一大势力”
核心观点之一:潜意识理论
意识(consciousness):人们当前能够意 识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目前未被 注意到戒丌在意识之中,但需要时可 重新迚入意识的关于事件和体验的记 忆。
《心理学导论》PPT课件
实的反映
《心理学》——导论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1、脑是心理器官的科学证据 ▪ 动物演化 ▪ 个体发展 ▪ 医学临床案例
《心理学》——导论
2、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构成: ▪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
结果有影响的变量
《心理学》——导论
例如:
不同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识字成绩的影响 ▪ 主试:教师 ▪ 被试:小学生 ▪ 自变量:教学方法 ▪ 因变量:识字学习成绩 ▪ 无关变量: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学习时
间、学习内容、……
《心理学》——导论
实验法的类型
▪ 自然实验 ▪ 实验室实验
《心理学》——导论
实验法的特点
▪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观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 反射是脑活动的基本方式,也是心理产生的基本 方式。条件反射的出现,是心理产生的标志。
第一章 导论
《心理学》——导论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当: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识心理现象的结 构、内容,认识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 理解科学的心理观的内涵。 ▪ 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与主要研究方
法的特点。 ▪ 了解心理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学在教育中
的作用。
《心理学》——导论
目录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心理的本质 第三节 心理学的发展(自学) 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心理学与教育
《心理学》——导论
四、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 ▪ 观察法是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
观察以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心理学》——导论
第1讲心理学导论4
个案法
对个别具有典型意义的 心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
方法。
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01
02
03
04
哲学
心理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认识论
和方法论的基础。
生理学
心理学与生理学相互补充,共 同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社会学
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研究社会行 为和社会心理方面有很多交叉
职业测评与指导
通过心理测评工具,了解个体的职业兴趣、能力 和价值观,为职业规划和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领导力培训
运用心理学原理,培养领导者的领导力素质,如 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心理学在人际关系领域的应用
研究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通 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解释被观察者的 心理和行为。
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
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操纵 自变量并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
探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现场实验
在实际生活或工作环境中进行实 验,以更真实地反映心理现象的
实际情况。
准实验
在无法随机分配实验对象的情况 下,利用自然形成的组别进行实
法律心理学
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法律心理学是研究人们 在司法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04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观察法
自然观察
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 直接观察,记录并分析其心理特征和 行为模式。
参与观察
案例研究
对个别具有典型意义的个体或群体进 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以揭示其 心理发展、变化或异常的原因和机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建伟的长辈中有很多人在吸烟,但是他们都要求建伟不要吸烟。
国成的家人都不吸烟,但是对于是否应该吸烟一事,他的家人均未有表态。
建伟和国成谁更有可能开始吸烟?请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家庭谈谈应该如何进行子女的教育。
建伟更加容易开始吸烟。
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事物的认知。
再者孩子的模仿心理和好奇心比较强,父母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吸烟,会增加孩子成为烟民的可能性。
家长要进行适当引导,我认为最好是感情沟通,对孩子的一些过激反应你不必反应太剧烈,而是耐心询问他的困扰,表示出家长的真诚,并尽力帮助他。
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度就会增加,把家长当成无所不谈的朋友,当你们成为朋友,叛逆问题也就解决了。
对于烟瘾少年,大多是家长早期冷落了孩子,孩子才会染上恶习。
如果家长让孩子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孩子怎会沉迷?不用说,孩子知道这些恶习不好,但他们克制不了自己,想必他也不好受,这时需要他人的帮助,家长应该多找点时间陪孩子了,并用约定的形式帮孩子改掉恶习,约定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能心急,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他要退缩的时候要表示理解,并给予他鼓励.
2、有一种说法认为,月圆之夜容易引发“疯狂”行为。
请查阅资料和数据,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谈谈你的看法。
月圆的时候,很多人为这个时刻而激动,或许会做出一些不可以的事,但有的人会表现得更加安分,这种表现出现于青年,这种状况只存在于思想上,思想带动行动,行为决定了这次是否是冲动,这种思想来源于对黑暗的恐惧,在听说见闻中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思想,这种思想会使人觉得身处特殊环境,但现在的社会讲究科学世界,越来越多的科学进入人们的思想,发生这种状况也少了,几乎看不见这种状况了,但也有很少的特殊情况,当这种特殊思想胜过涉入正常思想的时候,这种思想便会更加扩大延伸,从而产生特殊的行为,这种行为其实表现得并不疯狂,只是有些怪异…
3、请运用心理学知识,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数据,确定未婚同居是否会增加未来离婚的可能性,并谈谈你对于未婚同居的看法。
选择同居的男女对婚姻、离婚的传统观念比较少,不觉得婚姻有什么神圣的。
这意味着,同居男女结婚以后,一旦婚姻出现病态,就会比较容易决定离婚.在婚礼交换宣誓之前就住在一起的人婚姻质量较差,婚姻满意度较低,争吵较多,交流较差,忠诚度较低。
学者们认为,对同居的爱好削弱了亲密关系中的承诺。
这意味着,人们同居本来想保证婚姻质量,但可能适得其反。
苏珊•布朗发现,同居男女更容易感到抑郁,这与他们不稳定的财务状况有关以及对未来关系的不确定性是困扰同居者的问题。
同居还产生一个严重问题:孩子。
40%的同居者有孩子,美国大约有350万孩子与两个未婚成人住在一起。
在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上,这些孩子都比已婚父母的孩子都差一截,这与同居关系的不稳定性有关。
综上所述,我反对婚前同居。
4、一项对27616名现在或者经常饮酒的人进行的政府调查表明,那些15岁以前就开始饮酒的人中有40%变成酒精依赖者。
而21岁或者22岁才第一次饮酒的人中这种比例大约只有
10%。
根据调查数据,请给出这种早期饮酒与日后滥用(酗酒)之间相关的可能解释(不止一种),并根据你给出的解释给政府部门提出有关建议。
(作业)
酒精依赖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而产生的对酒的强烈渴望和嗜好,以至饮酒不能自制,一旦停止饮酒则产生精神和躯体的各种症状。
青少年还不具备完整的人格及思想意识,出于好奇、耍酷或者某种原因过早、过度、频繁饮酒导致肌体对酒精产生依赖,故日后酗酒的几率大大超出正常值。
由此可见饮酒酒精依赖的发生率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不同。
其中有以下两种因素:
一、心理因素。
性情抑郁、羞怯、焦虑、紧张、不善交际的人,为了克服这些缺陷而饮酒,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酒精依赖。
二、社会因素。
如地区、种族、习俗、环境、职业以及公众和政府对酒的态度等,对酒精依赖的发生肯定是有影响的。
建议:社会和家庭对酒精依赖患者不应采取歧视、放任自流的做法,应给予他们宽容的态度,支持和帮助他们进行治疗,使他们能早日戒除酒瘾,恢复自信。
最为政府部门应加强酒类销售市场的管理,出台相关政策禁止销售商将酒精饮品销售给未成年人。
同时应加强宣传力度——关于过度饮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5、请记录最近几天的睡眠状态,并查阅资料确定充足睡眠需要的条件及其表现,然后分析自己是否进行了充分的睡眠,并制定自己的睡眠计划。
(作业)
6、一周岁前的儿童还不能开口说话,你认为此时父母读书给他们听是不是有助于孩子的语言习得,为什么?请运用心理学知识,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数据,加以说明。
有用,这时的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这一时间段却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时间,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力很强,和他多交流,给他多读书都对他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可以对孩子的语言习得有帮助,对孩子的良好品质的形成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为孩子读书是必须的。
虽然你已经为孩子说过很多话了,但给孩子读书,带给孩子的又是另一种感受了。
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引导下早早爱上读书,并且具备读书的能力。
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孩子长大后,他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情绪也能在读书中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