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6c510b102de2bd97058845.png)
血压高或低 39
完整版ppt课件
40
手厥阴心包经
时 间:19:00—21:00
(戌时)
起止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
中冲穴 左右各有9个穴位
功 能:可控制心脑血管疾
病
失调时症状:心悸、高血压
完整版ppt课件
41
完整版ppt课件
42
手少阳三焦经
时 间:21:00—23:00
(亥时)
起止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
失调时症状:胃部不适、乳房不适、
头痛、瘦、肤色黄、腿 痛酸麻、膝盖无力、退 化
完整版ppt课件
29
完整版ppt课件
30
足太阴脾经
时 间:9:00—11:00
(巳时)
起止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
大包穴 左右各有21个穴位
功 能:调节消化、免疫系
统
失调时症状:免疫力下降、过
敏、拉
完整版ppt课经件 不调
肚子、便秘、月
31
完整版ppt课件
32
手少阴心经
时 间:11:00—13:00 (午时)
起止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左右各9个穴位
功 能:控制肺的功能
失调时症状:胸闷、消化不良、气管
症状、眼睛干涩、脸部 肌肉充血
完整版ppt课件
33
完整版ppt课件
34
手太阳小肠经
时 间:13:00—15:00 (未时)
完整版ppt课件
64
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 宫,闭口取下关等; 下颌角前上方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 处取颊车; 握拳掌横纹头取后溪; 风市、曲池、列缺……
完整版ppt课件
65
完整版ppt课件
中医经络ppt课件
![中医经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b5c60b915f804d2b16c19e.png)
24
中医基础理论
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 隆之下,沿内踝后,分出进 入足跟部,向上沿小腿内侧 后缘,至 国窝内侧,上股 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 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络 膀胱。 直行者:从肾上行,穿 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 咙,到舌根两旁。 分支:从肺中分出,络 心,注入胸中,交于手厥阴 心包经。
28
足少阳胆经
胆经裤线重叠行, 分泌紊乱变神经; 嗜睡液汗疲倦态, 腋窝肿胀后脑痛; 淋巴发炎局部胖。
29
足厥阴肝经
肝经对应胆经行, 循环分泌掌控中; 肤色发青腰疼痛, 眼圈发黑有痛经; 眼球发干眼屎多, 肝火旺盛有罪行。
十二经别
别络 络 脉 浮络 孙络
概念:从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 功能: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联系和补充十二正经的作 用。 概念: 是络脉中较大者, 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各有一支, 加上脾之大络, 合称 “十 五别络” 。 功能:具有加强十二经脉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的作用。 概念: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 功能:具有沟通经脉,输达肌表的作用。 概念:是最细小的络脉。 功能:具有“溢奇邪” 、 “通荣卫”的作用。 概念: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功能:具有连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概念: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 所在。 分布: 以十二经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 把全身皮肤划分为十二部分, 分属于十二经脉。
金
五脏、五行、五常
5
★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医经络理论
支撑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健康史;在治疗慢性 病方面,西方国家也为之震惊、赞叹称绝!
★相信自身经络系统:人体自身的御医
中医基础理论
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 隆之下,沿内踝后,分出进 入足跟部,向上沿小腿内侧 后缘,至 国窝内侧,上股 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 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络 膀胱。 直行者:从肾上行,穿 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 咙,到舌根两旁。 分支:从肺中分出,络 心,注入胸中,交于手厥阴 心包经。
28
足少阳胆经
胆经裤线重叠行, 分泌紊乱变神经; 嗜睡液汗疲倦态, 腋窝肿胀后脑痛; 淋巴发炎局部胖。
29
足厥阴肝经
肝经对应胆经行, 循环分泌掌控中; 肤色发青腰疼痛, 眼圈发黑有痛经; 眼球发干眼屎多, 肝火旺盛有罪行。
十二经别
别络 络 脉 浮络 孙络
概念:从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 功能: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联系和补充十二正经的作 用。 概念: 是络脉中较大者, 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各有一支, 加上脾之大络, 合称 “十 五别络” 。 功能:具有加强十二经脉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的作用。 概念: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 功能:具有沟通经脉,输达肌表的作用。 概念:是最细小的络脉。 功能:具有“溢奇邪” 、 “通荣卫”的作用。 概念: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功能:具有连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概念: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 所在。 分布: 以十二经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 把全身皮肤划分为十二部分, 分属于十二经脉。
金
五脏、五行、五常
5
★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医经络理论
支撑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健康史;在治疗慢性 病方面,西方国家也为之震惊、赞叹称绝!
★相信自身经络系统:人体自身的御医
【课件--督任奇经八脉】
![【课件--督任奇经八脉】](https://img.taocdn.com/s3/m/53071a93fad6195f302ba684.png)
增多症,针刺后可使嗜酸性白细胞数下降
7.哑门(DU15)
•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 主治 • ①治哑要穴,用于脑炎或中风后遗症所致的失语
②头痛项强 • 针法 • ①直刺0.5~1寸
②不可向上斜刺或深刺。针刺过深可引起外伤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后窝血肿 备考 • 治哑要穴
8.风府(DU16)
2.腰阳关(DU3)
•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 主治: ①盆腔内阳气虚弱的病症,如月经不调,
遗精,阳痿;②坐骨神经痛等,如腰骶痛,下肢 痿痹 •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
3.命门 (DU4)
•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指压时,有强烈 的压痛感。
• 主治: ①生殖系统疾病之要穴,用治阳萎,早泄, 遗精,月经不调等,一般都用于虚证 ②治肾虚泄泻(慢性腹泻) ③腰脊酸痛 操作:直刺或略向上斜刺0.5~1寸,不宜过深
[现代研究] (1)针百会对垂体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
针百会对动物失血性休克有升压作用,当血压降 至20-30mmHg不再回升时,针“百会”30分钟, 血压即可上升,大部分上升幅度均超过35mmHg。 (2)针百会可使大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趋
于规则化。针百会也可使正常人肌电幅度升高 (P<0.05)。(3)对家兔用牛奶注射所致的发热模
• 备注:培补命门之火的主穴,具有补肾阳,壮 命门
4.至阳’ (DU9)
[定位] 后正中线上,在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①肝胆胃的疼痛疾病,如胸胁胀满,黄疸; ②督脉经气不利所致咳嗽,气喘,背痛,脊强; ③按压可缓解心绞痛。 • [配穴举例] 配阳陵泉、日月治胁肋痛、黄疸、呕 吐;配心俞、内关治胸闷、心律不齐(《腧穴 学》)。 • [操作] 向上微斜刺0.5—1寸;可灸。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a6603484254b35effd3488.png)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
十五别络
络脉系统
浮络 孙络
从十二正经及任、督二脉各分出一支别络, 加脾之大络而为十五别络。以加强表里两 经在体表的联系作用。
是循行于体表浅部,且浮而易见的络脉。
是络脉中较细小的分支,是最细小的络脉。
ppt精选版
8
第二节 十二经脉
命名 走向与交接规律 分布规律 表里配合 流注次序 循行部位
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通是节内 路气,属 。血 脏
运腑 行, 的外 主络 要肢
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有加强表里联系作用。
耳前,经过下关穴,沿发际,到额前。 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
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 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 属胃络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 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 至腹股沟处的气街。
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 腹腔内下行至气街,与直行之脉会合, 而后沿大腿之前侧下行,至膝膑,向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L7) 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LI1 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ppt精选版
24
(二)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
LI1),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 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 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 GV14),再向前下行入缺盆 (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 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 肠。
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
带脉、冲脉ppt课件
![带脉、冲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cebb19cc22bcd126ff0cbf.png)
1、《针灸甲乙经》:“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 ,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会 、于咽喉,别而络口唇。”本脉自小腹内起始,下出于 会阴部,向上行于脊柱之内,其外行者经腹股沟中央的 气街(气冲)部,与足少阴肾经交会,沿腹部两侧,上 达咽喉,环绕口唇。
.
冲脉
2、《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 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 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 廉,入腘中,伏行胫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 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 大指间,散诸络以温足胫。
.
带脉
根据带脉分布和以上文献记载,带脉病候主要表 现为“带脉不引”,即约束无力所致各种弛缓、痿废诸 证。如腰部痠软、腹痛引腰脊、下肢不利及男女生殖器 官病症,包括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少 腹拘急、疝气下坠等。
.
带脉
五、主治 月经不调,闭经,赤白带下,腹痛,疝气, 腰胁痛。现多用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 ,带状疱疹等。
.
冲脉
3、《灵枢·五味五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 ,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各)上 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
4、《素问·骨空论》: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 阴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
冲脉
循行小结:
1、主干:脉气起于肾下、胞中(相当于关元穴) ,下出会阴、气街,在腹部会足少阴上行 散胸部会 咽喉 出于颃颡 分支络于唇口。
.
带脉
六、本经脉交会腧穴
本经脉交会穴为带脉(带脉同名穴位)、五枢、维 道(足少阳经)共3穴, 左右合6穴。
.
冲脉 一、冲脉总括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出《素问·骨空论》等篇。 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 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 ,故又称血海。
.
冲脉
2、《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 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 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 廉,入腘中,伏行胫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 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 大指间,散诸络以温足胫。
.
带脉
根据带脉分布和以上文献记载,带脉病候主要表 现为“带脉不引”,即约束无力所致各种弛缓、痿废诸 证。如腰部痠软、腹痛引腰脊、下肢不利及男女生殖器 官病症,包括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少 腹拘急、疝气下坠等。
.
带脉
五、主治 月经不调,闭经,赤白带下,腹痛,疝气, 腰胁痛。现多用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 ,带状疱疹等。
.
冲脉
3、《灵枢·五味五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 ,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各)上 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
4、《素问·骨空论》: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 阴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
冲脉
循行小结:
1、主干:脉气起于肾下、胞中(相当于关元穴) ,下出会阴、气街,在腹部会足少阴上行 散胸部会 咽喉 出于颃颡 分支络于唇口。
.
带脉
六、本经脉交会腧穴
本经脉交会穴为带脉(带脉同名穴位)、五枢、维 道(足少阳经)共3穴, 左右合6穴。
.
冲脉 一、冲脉总括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出《素问·骨空论》等篇。 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 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 ,故又称血海。
中医---经络ppt课件
![中医---经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0ac90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d.png)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针灸治疗
• 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针灸方法的选用
针灸、按摩、刺血、拔罐、刮痧 • 预防疾病 灸足三里、按摩大椎、灸关元
第二节 腧穴
概念: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 通 “输”—— 输注、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中医 经络
一 、经络概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 穴部位,疾病的反应点 治疗
刺激腧穴可调理经络气血从而对相应脏腑的 功能活动进行调整,针灸的施治之处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奇经八脉分布部位ppt课件
![奇经八脉分布部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48fc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2.png)
冲脉和任脉,都起于胞中,它的一支循背
脊里面上行,为经络气血之海。其浮行在
外的,沿腹上行,会于咽喉,别行的从咽
喉上而络于唇口周围。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难经•二十八难》语译:
任脉,起于中极穴的下面,向上经过阴毛
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
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交会穴:
承泣(足阳明),龈交(督脉)。此外,
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通于任脉。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灵枢•经脉》原文:
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
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本经穴:
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
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素问•骨空论》原文: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
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頣循面入目。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脊里面上行,为经络气血之海。其浮行在
外的,沿腹上行,会于咽喉,别行的从咽
喉上而络于唇口周围。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难经•二十八难》语译:
任脉,起于中极穴的下面,向上经过阴毛
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
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交会穴:
承泣(足阳明),龈交(督脉)。此外,
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穴通于任脉。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灵枢•经脉》原文:
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
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本经穴:
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
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素问•骨空论》原文: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
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頣循面入目。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任脉循行分布部位
奇经八脉(概述)ppt课件
![奇经八脉(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d47ca20066f5335a81219c.png)
奇经八脉(概述)
6
冲脉循行分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 一、冲脉的起源(大致有四种看法): ❖ 1、起于肾下;2 、起于胞中;
3、起于关元;4、起于气冲。 ❖ 二、冲脉的上行线归纳起来,除循行于
胸腹及背部脊里之外,还应上头面 络口唇。 ❖ 三、冲脉的下行线并少阴之经,循下肢 内侧,达足部,入大趾间。
❖ 《难经·二十七难》:冲脉者,
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 至胸中而散也。
奇经八脉(概述)
5
❖ 《灵枢.五音五味》:冲脉、
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 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 于咽喉,别而络唇。
2、词解
[1]跗属---跗骨与胫骨连接部。 3、体表路线 起于气冲部(气街)→并足少阴肾 经(横骨) →止于上腹部(幽门) 4、体内联系 与胞宫有联系
2、词解
❖[1]季胁——肋尽处为季胁,
当指十一肋端之章门处。
3、体表循行
❖起于季胁(章门) →并足少阳经(带脉、维道)
→围绕腰腹一周。
奇经八脉(概述)
12
(二)生理功能
❖ “约束诸脉”---约束纵行诸经脉,使起到协调 和柔顺作用。
(三)病候
❖ 1、原文
《难经·二十九难》: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 ❖ 2、词解
2、生殖泌尿系统病症。
奇经八脉(概述)
10
带脉
❖ 带,在古代多指“官僚贵族腰间系的大带” 与带脉横行腰腹之间,回身一周相仿。
奇经八脉(概述)
11
(一)循行
❖1、原文 ❖《灵枢·经别》:
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 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
❖《难经·二十八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奇经八脉
带脉:约束十二正经
带脉,起于季胁,斜 向下行到带脉穴,绕 身一周,如腰带,能 约束纵行的诸脉。
功能:1、月经不调、 带下、经闭、小腹痛 等妇科病证;2. 胁痛, 腰痛。
9
奇经八脉
阳跷脉
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 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 运动的功能。
申脉通于阳跷,其主治证有 腰背强直,癫痫,骨节疼痛, 遍身肿,满头出汗等。
奇经八脉讲解
井陉县中医院
1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
定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 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 称。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 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功能: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 作用。
2
奇经八脉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公孙、内关、 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
从会阴穴开始,沿体 前正中线向上,经腹 部→胸部→到下颌部 的承浆穴为止。
4
奇经八脉
5
奇经八脉
督脉-阳脉之海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 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 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 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 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 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 肾又密切联系。
从尾骨尖的长强穴开始,沿背 部正中线向上,经腰→背→ 后头部→头顶→鼻尖→到上 唇内上唇系带与齿
谢谢大家!
14
奇经八脉
期待您的关注,下载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八脉交会八穴歌” :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3
奇经八脉
任脉-阴脉之海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 线,其脉多次与手足 三阴及阴维脉交会, 能总任一身之阴经, 故称:"阴脉之海"。 任脉起于胞中,与女 子妊娠有关,故有 “任主胞胎”之说。
路线:起于足跟外侧,②经 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没股部 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 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 蹻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 额,③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
10
奇经八脉
阴跷脉
照海通于阴跷,其主治证咽喉
气塞、小便淋沥,膀胱气痛, 肠鸣、肠风下血,黄疸、吐 泻、反胃,大便艰难,难产 昏迷,腹中积块,胸膈嗳气, 梅核气等。
6
奇经八脉
7
奇经八脉
冲脉-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 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 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 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 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 经和生殖有关。
循行线路:①起于小腹内, 下出于会阴部;②向上行 于脊柱内;③其外行者经 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沿 着腹部两侧;④上达咽喉; ⑤环绕口唇。
路线: ①起于足舟骨的后方②
上行内踝的上面,③直上沿
大腿内侧,④经过阴部,⑤
向上沿胸部内侧,⑥进入锁
骨上窝,⑦上经人迎的前面,
⑧过颧部,⑨到目内眦,与
足太阳经和阳跷脉相会合
11
奇经八脉
阴维脉-维络诸阴
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 的功能是"维络诸阴"。
线路①起于小腿内侧,② 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 ③与足太阴经相合,④过 胸部,⑤与任脉会于颈部
阴维脉主里症,如发病, 则出现心痛、胃痛、胸腹 痛、忧郁等里症。针刺、 艾灸或按摩经脉可治理该 经病症。
12
奇经八脉
阳维脉-维络诸阳
阳维脉主表证,若发 病,出现发冷、发热、 外感热病等症。
循行线路:起于足跟 外侧,②向上经过外 踝,③沿足少阳经上 行髋关节部,④经胁 肋后侧,⑤从腋后上 肩,⑥至前额,⑦再 到项后,合于督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