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翻译类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指导教师审定开题报告,学生提交开题报告。
2014年3月19日—3月20日
提纲拟定
2014年3月21日—4月28日
论文写作
1、4月28日之前交论文初稿
2、5月12日之前交论文定稿、交纸质论文两份、电子稿一份。
2014年5月13日—5月24日
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文献
[1]Lefevere, Andre.Translating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Theory in a Comparative Context,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America,New York, 1992.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译林出版社,2000年。最近几年来,国内的译学建设发展很快,成绩斐然。但与此同时,国内翻译界不少人士对当今国际译学界实现。
文化转向后的形势走向及其实质的认识还是不足的,甚至有些模糊。七一教授的新著应该对人们认清“规定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区别、把握文化层面翻译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有相当的帮助。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译学的四个共性体现在体系上的完整性,阐述上的理论性,目的上的针对性和内容上的创建性。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正式提出了“异化(foreignization)”和“归化(domestication)”两种翻译策略。
[1]尤金·奈达.美国翻译理论家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这说明翻译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是不容忽视的,这种差异往往会引起文化意象的失落或扭曲。
英语翻译类开题报告
英语翻译类开题报告英语翻译类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化,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这一背景下,英语翻译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由于语言本身的复杂性和文化差异的存在,英语翻译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因此,研究英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英语翻译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语义转换、文化适应、语法结构等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义转换:探讨英语翻译中词义的转换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通过分析不同语言之间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差异,研究如何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并在翻译过程中保持语义的一致性。
2. 文化适应:研究英语翻译中的文化适应问题。
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以确保译文在目标文化中能够被理解和接受。
3. 语法结构:探讨英语翻译中的语法结构问题。
英语和其他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处理这些差异,以确保译文的语法正确性。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当前研究的进展和研究方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2.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本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其中的语义转换、文化适应和语法结构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一些通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3. 实证研究:通过实际的翻译实验,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和技巧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选择一些翻译难度较高的文本,进行翻译和评估,以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和技巧的实际效果。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贡献:通过对英语翻译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完善英语翻译的理论体系。
2. 实践指导: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出一些通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为英语翻译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英语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翻译论文开题报告英语翻译论文开题报告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流的方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英语翻译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翻译工具和机器翻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机器翻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语义理解、文化差异等。
因此,人工翻译的需求仍然存在。
三、研究目的本论文的目的是探讨英语翻译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提高翻译质量,减少误差,并促进跨文化交流。
四、研究方法本论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将回顾相关的文献,了解当前英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然后,我们将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比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结果,分析其差异和原因。
五、研究内容1. 翻译理论本论文将首先回顾翻译理论的发展,包括功能对等理论、文化转换理论等。
通过了解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和目标。
2. 翻译质量评估翻译质量是翻译工作的核心问题。
本论文将探讨翻译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标准,如BLEU、TER等。
通过评估翻译质量,我们可以了解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并找出改进的方向。
3. 机器翻译的问题与挑战尽管机器翻译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论文将分析机器翻译的问题,如语义理解、文化差异等,并提出解决方案。
4. 人工翻译的优势与局限与机器翻译相比,人工翻译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更好的语义理解和文化适应性。
然而,人工翻译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本论文将探讨人工翻译的优势与局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六、预期结果通过对英语翻译的研究,我们预期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方法,以提高翻译质量。
我们还希望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减少误解和误译。
七、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
2. 翻译理论:回顾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基本原理。
中西方时间文化差异及其翻译认知能力的开题报告
中西方时间文化差异及其翻译认知能力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文化的差异是语言翻译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不同的时间文化对
人们的社交交往、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些影
响会在语言翻译中表现出来,影响翻译的效果。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
中西方时间文化的差异以及如何准确地翻译这些文化因素,可以提高翻
译的质量,减少误解和沟通障碍。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西方时间文化的差异以及其对翻译认知能力的影响,为语言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
1、探究中西方时间文化的差异,包括时间观念、时间管理方式、时间运用习惯等方面;
2、分析中西方时间文化差异对翻译认知能力的影响,包括对语言理解、文化意识、语用能力、语境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3、探讨如何在语言翻译中准确地表现中西方时间文化的差异,包括翻译策略、语用转换、文化转译等方面。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文献资料法用于搜集相关的中西方时间文化方面的资料和翻译实例;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时间观念和时间运用习惯;实证研究法则通过实际案例的翻译分析来探讨研究问题。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语言翻译实践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准确性和有效性,降低翻译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沟通障碍。
另外,本研究的结论可以为留学生、外籍教师等跨文化交流者提供帮助,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开题报告】.doc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英语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美国大百科全书如此定义商标:“商标是一个词,名称,符号,图案,或是上述要素的组合,制造商或生产商用來使自己的商品区别于他人的商品(美国大百科全书26:917)。
”根据定义,商标的主要功能是建立一种识别,在消费者和商品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
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化,商标选择在国际商品市场战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对抗其他品牌的竞争,商标的功能被扩大,使其不仅仅起一种识别的作用,还要承担起诸如建立良好的声誉、代表产品的高品质以及刺激消费等功能。
正如美国学者艾•里斯所言:“一个较好的名字在销售成绩上能有千百万美元的差异。
”因此,商标的翻译成功与否和商品的认可度乃至品牌形象的树立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关于这方面,我国许多学者对此问题已做出探讨:一、高根娣在其《跨文化交流中的出口商标翻译》一文中指出了商标在音译、直译和音义结合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陈俊、杨云峰在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中的出口商标翻译》一文中详细指出了商标翻译要全面考虑国外消费者的社会文化特点和消费心理。
三、王慧在其《我国驰名商标翻译失误分析》中指岀了我国一些驰名产品在商标翻译上的错误做法。
四、赵春苗在《商标翻译与文化差异》屮指出商标翻译必须尊重和把握民族心里差异,洞察译名的联系意义。
国外一些学者也对商标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研究:一、皮特.纽马克在《翻译教程》中指岀了采用交际翻译法翻译商标的目的。
二、美国学者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他们的著作《定位》中都指出了品牌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作用,并对商标的翻译问题做出探讨,他们指出:名称是把品牌吊在顾客心智中产品阶梯的挂钩。
而且他们还指出了: 能告诉顾客产品能给他的主耍利益是什么的名称,才能够启动定位过程。
在这里他们着重强调了商标名的重要作用。
皮特•纽马克在《翻译教程》中探讨了采用交际翻译法翻译商标的目的及如何采用该方法对商标进行翻译。
文化差异翻译开题报告
文化差异翻译开题报告文化差异翻译开题报告一、引言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频繁。
而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际工具,承担着将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信息转化和传递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翻译工作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1. 语言差异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差异,这对翻译工作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中文中的“家”一词在英文中可以翻译为“home”或“family”,具体的翻译取决于上下文和文化背景。
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以准确传达源语言的意思。
2. 社会习俗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社会习俗差异也是翻译工作中的一大挑战。
例如,中国人在交流中常常使用委婉语,而西方国家的人则更加直接。
当翻译人员在将某一句话翻译为英文时,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社会习俗和文化背景,以保持原意和表达方式的一致。
3. 文化价值观差异文化价值观是不同文化之间最为显著的差异之一。
例如,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价值。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文化的价值观,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三、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1. 深入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翻译人员需要通过学习和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熟悉其习俗、价值观和表达方式。
只有深入了解文化背景,才能准确传达信息。
2. 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例如,对于存在文化差异的词汇,可以采取注释、解释或者使用类似的词语进行替换,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3. 与专家和本土人士合作在处理特定领域或文化背景的翻译工作时,与专家和本土人士合作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他们可以提供有关特定文化的深入见解和建议,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信息。
四、结论文化差异对翻译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同时也提供了一种丰富多样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中西翻译思想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西翻译思想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西方之间的经贸、文化、政治等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跨国交流中,语言的翻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西方翻译思想的差异不仅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差异,也深受两种语言的语法性质、语言表达方式、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中西方翻译思想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2. 研究问题和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中西方翻译思想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探讨其在实际翻译中的应用。
具体问题包括:(1)中西方翻译思想的根本差异是什么?(2)中西方翻译思想的差异在翻译实践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中西方翻译思想的差异是否能够被克服,如何在实际翻译中加以应用?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中西方翻译思想的概念、范畴和历史渊源的比较分析。
(2)中西方翻译思想的特点、方法和基本原则的比较分析。
(3)基于文本分析的实证研究,通过对中英、中法、中西班牙等文本的摘译比对,分析中西方翻译思想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4)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对中西方翻译思想在翻译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调研和分析。
4.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通过对中西方翻译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加深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促进成果的相互借鉴和交流。
同时,为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预期成果包括:(1)阐述中西方翻译思想的根本差异,分析其成因与影响。
(2)探讨中西方翻译思想的应用及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3)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西方翻译思想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的开题报告
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流的需求与日俱增。
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差异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
翻译作为一项跨越文化的交流工具,也必须面对这一挑战。
因此,研究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的关系,对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
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究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具体来说,研究将回答如下问题:
1.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什么?
2. 翻译中需要注意哪些文化差异?
3. 如何针对不同的文化差异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分析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了解不同学者对于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的看法。
接着,通过实证分
析法,选取不同领域的文本进行翻译实践,以考察不同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提
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
1. 探究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的关系,为跨文化翻译提供理论支持。
2. 提出针对不同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提高跨文化交流效率和质量。
3. 在翻译教学领域中推广本研究成果,促进跨文化教育的发展。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的关系,对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国际人文交流理解,深化文化认知和多元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文化差异翻译开题报告
文化差异翻译开题报告文化差异翻译开题报告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国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翻译作为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变得越发重要。
然而,文化差异是翻译过程中常常遇到的挑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
二、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1. 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语言的使用和表达方式存在着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时间就是金钱”被表达为“Time is money”,而在中文中则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这种差异使得翻译者在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2. 习惯和礼仪的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习惯和礼仪也会对翻译产生影响。
例如,在西方国家,握手被视为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而在一些东方国家,鞠躬则被认为更为恰当。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了解并传达出不同文化之间的习惯和礼仪,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误解或冲突。
3. 价值观和信仰的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和信仰也会对翻译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而东方文化则更注重集体和家庭观念。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了解并传达出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和信仰,以确保翻译结果在目标文化中能够被接受和理解。
三、解决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策略1. 深入了解目标文化翻译者应该对目标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包括语言、习俗、价值观、信仰等方面。
只有通过了解目标文化,翻译者才能更好地理解源文化中的信息,并将其准确地传达到目标文化中。
2. 灵活运用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根据不同的文化差异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例如,对于某些文化中独特的习俗或礼仪,可以选择进行文化调整,以使翻译结果更符合目标文化的期望。
3. 适当注释和解释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可以适当地增加注释和解释,以帮助目标文化的读者更好地理解源文化中的信息。
这样可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误解或困惑,并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西习语的翻译【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英语从文化角度浅析中西习语的翻译On the View of Culture in Translation of Idiom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历史背景:中西文化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都曾创造过辉煌。
一般而言,西方文化至少包含着三种传统,一种是希腊的,一种是罗马的,还有一种是基督教的。
英汉习语中,有一些习语的来源有历史的习语的来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的是出自寓言,神话传说,他们的结构简洁,但意义很深远。
因此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源自希腊神话的Achilles’ heel 让人想到了“唯一致命的弱点”;cat’s paw 直译为猫爪子,源于《伊索寓言》,用来比喻“被人当作工具使用”或“受人愚弄的人”;between Scylla and Carbides 译为“进退维谷”,出自荷马史诗;Pandora’s box 直译为潘多拉的盒子,意思是“无穷的灾难”。
中国文化也具有许多不同的源流传统。
中国文化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是循着一条所谓“以夏变夷”的路线发展下来的,各种异质文化在中国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面前不是被同化,就是被排拒,从而使儒家文化始终能够保持一种唯我独尊的纯粹性。
在中国文化史上,“以夏变夷”始终就是主导,当然也曾经有过以夷乱夏的情况。
汉语中的习语和成语主要是来源于中国经传典籍、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例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愚公移山、刻舟求剑等是源于寓言故事;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画龙点睛、精卫填海等是出自神话传说。
这些习语成语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古代文化,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习语,表现了与英语民族文化的巨大差异。
选题意义:由于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早已引起了翻译界的重视。
从文化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习语,有助于掌握习语的意义和运用。
习语的正确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个翻译者要进行有效的翻译,不仅要熟悉两种语言系统,而且要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所以必须注意既定存在的文化差异,并在翻译中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有效传达源语色彩。
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翻译类论文开题报告
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翻译类论文开题报告浏览次数:3227次悬赏分:5|提问时间:2009-1-29 16:39|提问者:匿名推荐答案首先,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犹如母与子的关系。
先有人类思维后有语言、图画、音乐等外在表现形式。
Language serves as dress of thought.Thoughts are always expressed by wordsWithout thinking,language would be meaningless?那么,思维又是如何作用在语言形式上的呢?通过研究可知:思维---表现法---语言具体形式。
现在,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中国人与西方人由历史渊源、地域特性及哲学与文化心理不同而导致的思维的根本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即所谓“靠天吃饭”。
农业、土地与民生息息相关,所以就形成了“天人合一”这一中国文化的精髓。
即把人与自然视为和谐统一的整体,人类文化与天命自然统一。
The T aoist notion Of following nature is closed related,as in other naturalistic movements,to the idea of fate.这种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使中国人习惯于崇尚自然、行于自然;不违天命、顺其自然的处世哲学和宿命论,即Let things remain as they are.而在人与天地万物协调共存的世界中,则存在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发展变化。
美国人说这是moving in endless circles and repeating it over and over again。
中国的儒家与道家哲学就深深体现了这种观点。
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于道”等,这就是汉民族的循回式思维方式,比如在语言表现法中有回环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及递进式表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看电影片名的翻译-开题报告
[8]邓晾平,(2002),趣味英语成语故事[ M],江西: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
[3]Hawkins, Del I. et. Al, (1998).Consumer Behavior---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M]. Boston: Irwin McGraw-Hill.
[4]Munday, Jeremy, (2001).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三)课题研究目的:
电影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休闲方式,也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的主要手段,同样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电影片名翻译如同书名的翻译,将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影片的第一印象,本论文分析电影片名的产生及其翻译策略,并试图通过以上分析揭示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四)学术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The Background of This Thesis
1.2 The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in China
3.2.1 Naming by Background
3.2.2 Naming by Theme
英语翻译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翻译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英语翻译专业论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翻译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中,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扮演着桥梁的角色。
然而,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如语言难度、文化差异、专业术语等。
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英语翻译专业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论文的目标是通过对英语翻译专业的研究,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探讨翻译理论对实际翻译工作的指导作用,分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和联系。
2. 语言难度与处理方法:研究英语翻译中常见的语言难点,如语法结构、词汇选择等,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3. 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难题,如习语、典故等,提出适应性的翻译策略。
4. 专业术语的翻译与标准化:研究专业术语在翻译中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术语翻译的标准化方法和规范。
5. 翻译质量评估与提升:探讨翻译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标准,提出提升翻译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当前英语翻译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其次,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实际翻译工作者和用户的意见和经验。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翻译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剖析。
四、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研究目标和内容,概述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2. 理论框架:综述相关的研究文献,介绍翻译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 语言难度与处理方法:分析英语翻译中的语言难点,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技巧,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4. 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难题,提出适应性的翻译策略,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5. 专业术语的翻译与标准化:研究专业术语在翻译中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术语翻译的标准化方法和规范,以提高翻译质量和一致性。
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交流的加深,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西翻译也愈发重要。
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往往导致了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影响到翻译的质量和
效果。
因此,探究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中西翻译的准确性和
质量,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梳理和总结;其次,通过比较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分析其对翻译的影响;最后,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
具体探讨中西思维差异对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希望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提高译者和读者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的意识,提高中西翻译的质量和效果,促
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
四、研究进度安排
1、文献综述(1个月)
2、中西思维差异分析(2个月)
3、翻译实例分析(2个月)
4、论文撰写(2个月)
五、参考文献
1. 蔡建明.《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张涛.《跨文化交流与中西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3. 钱静.《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北京:外语研修出版社,2006年。
4. 钟必胜.《文化观念对中西翻译的影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5. 王思明.《中西文化交际与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开题报告
(由学生填写)
学生姓名
黄珊
专业
英语
班级
2009级(2)班
拟 languag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随着经济发展,英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将英语列入了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语境,我们同学忽视了非语言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讲的是“中国式”英语。很多学生往往只能机械模仿背诵课本上的段落,而不顾交际的场合、对象以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因此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常常被误解。因此,研究中西方文化现象的差异,成为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的研究方兴未艾,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全方位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专题研究的论文也相继公开发表,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论文提纲(含论文选题、论文主体框架)
论文选题:Cultural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论文主体框架:
一、介绍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
二、 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别
1.打招呼寒暄2.称呼3.赞扬与祝贺4.道歉和应答5.敬辞和谦辞6.语言中的禁忌7.道别8.习语
[3]张玥.Cultural Differences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M].2010
[4]杜文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0]魏小芹.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与翻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 称谓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三、研究方案(思路)
首先通过各种渠道查阅与选题相关的资料文献,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比相关事例,归纳总结出中西方称谓语的差异,同时研究从称谓语的差异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在借鉴传统调查研究方法的同时,积极进行科学的创新。本文采用了归纳、总结、对比及咨询调查等研究方法。本文是在阅读大量相关书籍报刊及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
负责人签名(院系公章):年月日
注:1.题目类型:理论、实验、应用、综合;
2.题目来源:指导教师拟定、自选、其它;
3.此表可打印。
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ddressing Terms
题目类型
综合
题目来源
自选
院(系)
外国语学院
专业
英语
指导教师
职称
姓名
年级
学号
一、立题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或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
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称谓语体系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同时随着社会文化向前发展,称谓语体系又不断的被影响和塑造。本文在前人对称谓语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对比中西称谓语的差异。将称谓语分为社会称谓语和亲属称谓语两大类,从两国不同的传统礼教,社会阶级和家庭结构等方面对比研究,同时也深入研究了亲属称谓语在非亲属中的应用及两国文化的交流对称谓语发展的影响。
鉴于称谓语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语言文化系统和它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细致和深入的整理和研究。熟悉中西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顺利的一个重要条件,本文从中西称谓语的差异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也有助于我们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学习,使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考虑到英汉语言称谓的差异,使得语言交际符合语用规则。
论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开题报告(中文)
三亚学院/Sanya Univer sity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审批表Approv al Form for BA Thesis Propos al专业/Major___英语(旅业商务)__ 填写时间/Date: 2014年/Y ear 11月/Month15日/Day学生姓名/Studen t Name李丽Li Li 学号/Studen t No. 0910311000指导教师姓名Superv i sor’s Name 唐蔚明Tang Weimin g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Superv i sor’s TitleAssoci ate Professor题目(中文)Title(Chinese)论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题目(外文)Title(English)T he Influe nce of Wester n-Easter n Cultur al Differ ences on Transl ation 选题背景与主题思想/ Backgr oundand centra l idea:背景: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一直都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些差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翻译,就是这些深受中西方国家文化差异影响的活动之一。
翻译不仅涉及目的语,还会涉及源语言,所以译者除了要掌握这两门语言之外,还要对两国的文化有所了解。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上。
主题思想:本研究将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源头,在翻译中所使用的应对文化差异的策略。
本研究对译者提高翻译技巧将就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本研究还将给研究者提供一些文化和翻译方面的研究的启示。
论文体系、结构/ Thesis organi zatio n and struct ure:为了较系统地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本文将分五个部分来进行介绍:第一部分是对本研究的综合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翻译类论文开题报告浏览次数:3227次悬赏分:5|提问时间:2009-1-29 16:39|提问者:匿名推荐答案首先,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犹如母与子的关系。
先有人类思维后有语言、图画、音乐等外在表现形式。
Language serves as dress of thought.Thoughts are always expressed by wordsWithout thinking,language would be meaningless?那么,思维又是如何作用在语言形式上的呢?通过研究可知:思维---表现法---语言具体形式。
现在,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中国人与西方人由历史渊源、地域特性及哲学与文化心理不同而导致的思维的根本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即所谓“靠天吃饭”。
农业、土地与民生息息相关,所以就形成了“天人合一”这一中国文化的精髓。
即把人与自然视为和谐统一的整体,人类文化与天命自然统一。
The T aoist notion Of following nature is closed related,as in other naturalistic movements,to the idea of fate.这种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使中国人习惯于崇尚自然、行于自然;不违天命、顺其自然的处世哲学和宿命论,即Let things remain as they are.而在人与天地万物协调共存的世界中,则存在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发展变化。
美国人说这是moving in endless circles and repeating it over and over again。
中国的儒家与道家哲学就深深体现了这种观点。
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于道”等,这就是汉民族的循回式思维方式,比如在语言表现法中有回环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及递进式表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所以,中国人表达事物总是按时间和事理发展顺序由因到果、由先到后、由大到小进行阐述,这种思维模式可称为具体一般型表达(Particular-General Pattern)。
习惯于问题解决型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它们不仅在语言上如此,在文化艺术、经济活动中也都占有统治地位。
也就是说中国人擅长具象思维。
西方人恰恰相反,他们一向将人与自然分隔开来,认为思维是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客观事物,讲究“人物分立”,人能够通过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从美国前总统里根(RonaldReagan)说过的一句话之中我们就可见一斑:I do not believe in fate that falls on us no matter what we do,but,1 do believe in fate that will fall on us if we do nothing.(我不相信,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的命运都一样;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的命运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He wants us to believe in the struggle,not in the fate.诸多此类象美国人热衷于job-hopping(跳槽),美国人的梦想便是being a self-made man from rags to riches。
再比如,从东方人与西方人做事的动因也可以发现:The Chinese is always described as a person who does things because they have been done before.And the Americans a person who does things because they haven’t been done before.(中国人做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以前有人做过;美国人做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以前从未有人做过。
)Americans love to try something new mostly because of a belief that newer maybe better.(美国人喜欢尝试新事物,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认为更新的可能是更好的。
)通过研究可知,英语自莎士比亚时代以来有很大发展。
英语被誉为理性语言,这与欧美哲学较早与改造、征服自然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特别是培根和洛克等一代启蒙哲学家恪守的客观形式化方法(即逻辑论证)很有关系。
British people lo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cause these fields of study bring the excitement of new discovery.(英国人热爱科学技术因为它能带来新发现,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最有力武器。
) The love of change is closely tied to faith in improvement.培根思维精深周密;洛克的哲理明豁通达,对英语影响极深。
“哲学思辩”(Speculative Philosophy)使他们将英语化为对人类经验(物理变化经验、感觉经验、价值经验)理性构建的精辟描述。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培根和洛克等一代理性主义哲学家实质上为英语作了科学规范,以至被称为:“King’s English'’。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一般具体型思维,擅长抽象思维,总是先概括后分解、先表态后叙述、先总结后事例、先整体后细节,由果到因、由小到大等。
众所周知,地名的叙述便为一例。
由于中西思维模式的迥异,说话的语序就存在很大区别,所以中国式英语频繁出现。
举例说明:我原先打算七月一日去香港旅游,后来不得不取消,这使我很扫兴。
中国学生就常按中文语序脱口而出,使语义重心落在后面。
实际上,按英语思维习惯应先概括,将语义重心放在前面,然后分解开来,所以应翻译成It was keen disappointmentthat I had to cancel the visit l had intended to pay to Hong Kong On July 1St.再看下面典型的例句:“在全球经济事务中,中国应继续保持一个积极而充满活力的力量,我坚信这是符合我国利益的。
”让我们看英语的语序:I strongly believe that it’s in the interests Of my countrymen that China should remain an active and energetic power in global economic matters.由此可见,汉语是按时间顺序和逻辑发展关系由先到后、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论证,而英语则相反。
简单句中英汉语序的对比:中文:主语+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谓语+宾语我每天早上在室外高声朗读英语英文:主语+谓语+宾语+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I read English loudly in the open 一、引言词是语句的基本单位,通常所说的话都是由一个个词构成(陆国强,1983年)。
在某些人看来,学语言,如英语,就是把一个个的词、词组、短句学好,掌握其读音、拼写及意思,同时掌握一些基本语法,知道如何把一个个的词、词组及短语连接起来。
掌握了这些,英语就学得差不多了。
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只是把单词按字面意义串起来,而丝毫不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在实际运用中是行不通的。
例如:(1)英语中green with envy是什么意思?人们忌妒或羡慕时脸色真的变绿或发青吗?(2)英语中说Paul was in blue mood; Paul(保尔)是什么情绪?高兴、激动、悲哀,还是什么?在上列两句中,green(绿)和blue(兰)都不是指颜色,两个词都有别的意思--某种文化方面的联想--从字面上看这种意思不明显。
在词典上,green 这个词有“(脸色)变绿”的意思,但green withenvy是个固定词组,不过表示“十分妒忌”而已。
blue这个词与mood之类的词连用表现某种情绪时,表示“沮丧的”、“忧郁的”,例2之意为“保尔情绪低落”。
以上两个例子就涉及词的字面意义和联想内涵意义,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理解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时,遇到的障碍并非语言知识造成,而是由文化差异导致的。
由此可见,在词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化因素的对比显得尤为重要。
二、语言与文化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
毫无疑问,词汇教学也要为这一目的服务。
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
在教学中,要对两种交际文化进行对比,我们首先从文化谈起。
文化culture一词是一个含义极其广泛的词语。
它狭义指文学、音乐、美术等,而广义讲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
(邓炎昌,刘润清1989年)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
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窥见该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
英语词汇作为英语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最能反映英美文化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学习英语词汇,实际上也是学习西方文化。
对于在母语环境下学英语的中国人来说,应该了解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英汉词语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
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学生能体会到莎翁的“爱”吗?关于英汉习俗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
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