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新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及现实意义-精选文档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及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一重要结论。
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简称“两个决不会”)这一重要思想。
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展决定了“两个必然”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过程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
“两个必然”的思想既不是出自于痛恨资本主义的道德义愤,也不是源于向往未来共产主义的善良愿望,而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认识。
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使以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劳动过程社会化和劳动产品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
这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前所未有的进步。
社会化的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便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集中表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不断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1]这种基本矛盾,第一,反映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把生产资料作为剥削雇佣劳动者的手段,而与生产资料分离的无产阶级,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遭受资本家的剥削。
第二,反映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思想研究
2018第12期《新莱茵报》时期作为系统总结和反思1848年欧洲革命的特殊时期,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时期大致是指从1848年6月1日至1852年3月。
具体来看,又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以《新莱茵报》两份报纸为主要标志,即1848年6月1日马克思在德国科隆创刊的《新莱茵报·民主派机关报》和1849年12月马克思在德国汉堡创刊的《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第二时期则以马克思写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为标志。
至此,马克思大致完成了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历史使命———对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失败作了总结和反思。
伴随着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失败,马克思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对欧洲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之后,马克思扬弃了1848年的革命理论和斗争策略,放弃了对革命高潮即将到来那种不切实际的判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无产阶级现状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发现。
马克思将唯物史观运用于社会生活的新现象,具体阐述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本质、阶级政党等问题,深化了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认识,从而使原先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及其斗争策略得到升华。
总之,马克思在这一时期的理论探索和总结不仅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也从思想史的角度客观回答了落后国家能否跨越“卡夫丁大峡谷”的问题。
王俊勇《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思想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大学2018年研究生创新科研资金项目“《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思想研究”(项目编号:YJSCX2018-118HLJU )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俊勇,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2016级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基于1848年欧洲革命斗争失败对自己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作了反思与总结。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的晴雨表,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科学性又建立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的批判基础之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重点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经验的哲学分析与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重点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经验的哲学分析与总结1、对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的总结(1)阶级斗争理论P62~63。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观察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与方法。
三个重要论断:A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B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C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2)意识形态理论的新阐发P65~67。
在1848年欧洲革命前,马、恩就确立了对于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而随后的革命实践,为他们进一步思考社会意识形态问题提供了新的历史材料。
他们深入研究了革命时期各种意识形态的变动过程、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幻性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必要性等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认为,任何社会革命与社会变迁过程,总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相伴随。
利用在社会上仍然具有思想权威意义的传统资源,是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一个突出特点。
意识形态及其发展,其背后的真实动因是人们的现实利益,从根本上说,意识形态是为这种利益服务的观念和思想体系。
考察历史中行动的不同阶级现象时,必须善于透过各个阶级的意识形态而看到支配这种意识形态背后的现实动因。
特点的意识形态总是产生并适用于特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需要。
2、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
(1)如何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P71~72。
马克思提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大军。
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赢得自身解放的权利。
”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基本前提。
(2)巴黎公社的性质和意义。
P72~74。
巴黎公社的性质和意义的重要理论概括:第一,公社不是乌托邦。
为了谋求自己的解放,并同时创造出现代社会在本身经济因素作用下不可遏制地向其趋归的那种更高形式,他们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今年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逝世120周年。
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已有155年的历史;从1895年恩格斯逝世,至今也有108年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在这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呈现出哪些特点,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当然,这也是一个有很大难度的问题。
列宁在1910年写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1913年写出《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这两篇短文,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和线索。
发展的无止境和传播的广泛性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他们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无限的,后继者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不断推进其发展,它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列宁在1913年所写的《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一文中,把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世界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并阐述了在这三个时期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情况。
第一个时期,从1848年欧洲革命到1871年巴黎公社。
“在第一个时期的开头,马克思学说决不是占统治地位的,它不过是无数社会主义派别或思潮中的一个而已。
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是那些基本上同我国民粹主义相似的社会主义。
”“1848年革命给了马克思以前的所有这些喧嚣一时、五花八门的社会主义形式以致命的打击。
”到这一时期的末尾,“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已奄奄一息。
”第二个时期,从1872年巴黎公社失败到1905年俄国革命。
这时,在西欧工人运动中,“马克思学说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并且广泛传播开来。
”“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
内里腐朽的自由派,试图在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形态下复活起来。
”(以上见《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第3版第305—308页)第三个时期,从1905年俄国革命至列宁写作此文时。
我们可将其延续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通过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LOGO
2.思想开始转变(1841年9月—1842年年中)
1841年8月以后,恩格斯阅读了费尔巴哈的 《基督教的本质》,一方面维护黑格尔的辩证法, 另一方面开始认识到黑格尔哲学的不彻底性。在 费尔巴哈的影响下开始转向唯物主义。
LOGO
3.“两个转变”的实现(1842年底—1844年2月) 1842年底,恩格斯到曼切斯特深入调查英国经济与政治状 况,加深了对工人阶级的了解,并参加各种工人集会。他 还经常同英国社会主义者与宪章运动活动家交往,同流亡 在英国的德国正义者同盟领导人密切联系。同时搜集资料 ,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大量著作。 1844年2月,恩格斯在《德法年鉴》第1期、第2期合刊上 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与现在>》。标志着恩格斯从唯心主义者 转变为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
LOGO
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1820—1895年)
1.思想初步形成(1838年—1841年8月)
1838年,无意经商,关心民主主义政治思想,主动了解工 人阶级的疾苦、斗争和愿望,并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浓厚 兴趣。 1839年,发表《乌培河谷来信》,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和宗 教虔诚主义的黑暗,倾注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841年,到柏林服兵役,在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程,与青 年黑格尔派交往。撰写了《谢林论黑格尔》、《谢林的启 示》等小册子,他还著文揭露以德皇威廉四世为代表的德 国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马克思பைடு நூலகம்格斯全面论述唯物史观
对于唯物史观的全面论述,是这一时期马克 思恩格斯对理论工作的一大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彻底清算了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强调了“物质生 产”是“历史的发源地”,强调了人类实 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叙述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历程体会
叙述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历程体会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革命家之一,他和他的伙伴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体系中,革命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进程,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下是我对马克思恩格斯革命历程的体会。
首先,观察历史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认为,历史已经被决定,且趋势不可逆转,历史的发展是一种有规律性的过程。
他相信,一个社会通过阶级斗争的过程中,要么走向对社会的真正进步,改革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消亡阶级;要么走向满足资本家阶级利益的改良,并保持阶级差异。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主义观点看待社会,历史的改变源于生产力变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的控制权,这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革命的推动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革命是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
资产阶级的诞生意味着市场经济的出现,人类文明从此走上了全球化的道路,也为资本主义的崛起创造了契机。
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资本家控制生产资料,通过对工人的剥削达到追求利润的目的。
长期以来资本家阶级能够维持自己的利益和地位,靠的是剥削和欺骗。
只有通过剥夺资本家阶级的权利和财产,才能推动社会向更高级和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在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中得到了实践运用,其思想对整个20世纪全球革命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影响。
什么样的条件下革命是必要的?马恩主义认为,革命方案取决于一种无法削弱的阶级压迫,基于这种压迫,人民就要经历革命的痛苦,摆脱压迫,最终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革命是由该压迫的目标与压迫的力量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一旦力量达到阶级矛盾的关键点,那么革命就成为必然。
此时,革命的推动力量就成为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他们是反对资本家和地主的统治、为了争取自己利益的团结和斗争的有力力量。
同时,全社会的力量也会得到发扬,在百姓的支持下,军队、警察等公共部门也可能成为发动革命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思想,是社会不断前进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在不断發展。
其整个发展脉络可归纳为高潮和低潮两个阶段,呈现的特点是在实践中体现了多样性和具体化。
对其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进行研究,将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未来的发展。
标签:马克思主义;发展脉络;历史走向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1.高潮阶段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高潮阶段共经历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至巴黎公社成立这个时间段,即1848年以后的二十多年,马克思主义最初从思想理论转变成了欧洲工人运动的直接实践。
尤其是在《资本论》出版以后,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一次高潮发展,工人运动都将马克思作为领袖,马克思主义也成为他们开展运动的重要指导。
第二次是在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直到中国也进入社会主义,即1917年以后的四十多年。
这一阶段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十月革命取得了重大胜利,马克思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制度。
并且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到1957年,莫斯科召开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团会议,将世界划分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重要阵营,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二次高潮阶段。
第三次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依的,改革开放不仅对中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全世界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着对比参照的意义,因为中国始终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融合的创新成果,并且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
2.低潮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中,可以看到两次低潮发展阶段:第一次是巴黎公社出现失败到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即1871年之后的三十多年。
由于巴黎公社失败,无产阶级革命也被迫中断。
同时,欧洲产业革命出现重大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捍卫者出现了一定的机会主义立场,很多政党对马克思主义再也不是笃信不疑,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低谷。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
自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而不断向前发展,经历了几次历史性的飞跃。
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理论丰富自己的历史。
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的。
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成功和失误的经验教训,也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了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重点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经验的哲学分析与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重点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经验的哲学分析与总结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重点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经验的哲学分析与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重点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经验的哲学分析与总结1、对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的总结(1)阶级斗争理论P62~63。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观察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与方法。
三个重要论断:A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B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C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2)意识形态理论的新阐发P65~67。
在1848年欧洲革命前,马、恩就确立了对于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而随后的革命实践,为他们进一步思考社会意识形态问题提供了新的历史材料。
他们深入研究了革命时期各种意识形态的变动过程、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幻性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必要性等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认为,任何社会革命与社会变迁过程,总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相伴随。
利用在社会上仍然具有思想权威意义的传统资源,是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一个突出特点。
意识形态及其发展,其背后的真实动因是人们的现实利益,从根本上说,意识形态是为这种利益服务的观念和思想体系。
考察历史中行动的不同阶级现象时,必须善于透过各个阶级的意识形态而看到支配这种意识形态背后的现实动因。
特点的意识形态总是产生并适用于特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需要。
2、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
(1)如何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P71~72。
马克思提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大军。
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赢得自身解放的权利。
”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基本前提。
(2)巴黎公社的性质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
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革命 实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 量,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 现社会变革。
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己 的理论是科学理论,具有 客观真理性。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历史是由物 质力量决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充满矛 盾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0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发展趋势
与当代西方哲学思想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当代西方哲学思想融合,表现出 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种融合有助于拓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视野和应 用范围。
关注现实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发展强调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尤其是资本 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核心问题。这种倾向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 应用于解释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
在这一时期,生态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些学者试图将生态学理论与 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0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分析
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理论
01
02
03
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 是认识的基础,认为只有 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 知识。
分析马克思主义
在这一时期,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逐渐兴起。该学派通过 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细致分析,试图澄清一些基本概念和 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争论与批判中,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这一学派试 图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传统相结合,探索新的理论和 方法。
马克思1848革命的总结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总结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848年欧洲革命是指1848~1849年主要发生在法国、以法国的二月革命为序幕,以德国三月革命,十月维也纳起义,护宪运动等以及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
此时无产阶级已经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然而,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表现出不成熟无法担当革命的领导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共产主义同盟也积极投身于1848年欧洲革命。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革命性降低,妥协,动摇背叛最终导致革命失败。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1848年革命的主要著作有:《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树书》《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以及《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等。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由一个前言和四章组成。
1、分析革命失败的过程及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回顾了法国1830年7月革命的阶级状况,通过《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等论述了1848年2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主要是金融贵族的反动统治引起人民的普遍不满。
1847年的农业歉收和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这次革命到来的促进因素。
1848年2月,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派利用人民力量,推翻七月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临时政府。
在政府中绝大多数代表是资产阶级,而工人阶级的代表是少数,并且居于从属地位。
这一切表明,资产阶级利用无产阶级去推翻封建贵族的统治,等资产阶级掌权以后反过来有对无产阶级进行镇压。
然而,无产阶级由于没有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广大农民支持,结果遭到失败。
2、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马克思在分析法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时,指出只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唤醒和教育了人民,启发人们的思想,提高群众的觉悟,促使他们发挥创造历史的巨大作用。
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使革命的阶级抛弃幻想,明确前进的道路和方向,争取社会主义的美好前途,也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被剥削和被压迫的阶级才能提高他们变革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进步。
论恩格斯关于开展合法斗争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读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
效的组织 、调度等。在这样严 峻的现实面前,恩格斯不得不考 虑非暴力斗争的可 能性 ,这个可 能性恰恰是存在 的。
心 。他说:“ 法国,……社会主义者不但 夺得 了许 多市镇委 在 员会 ,而且 已经有 5 0个社会主 义者在议 院中占有议席 ,他们
已经推翻 了共和 国的三个内阁和一个总统 。在比利时,工人去
张 江 林 :论 恩 格斯 关 于 开 展 合 法 斗 争 的观 点 对 马克 思 主 义 发 展 的 贡 献
时 指 出 ,暴 力 革 命 的胜 利 还 有 着 偶然 性 ,即 当 由于 统 治者 的军 于 被 删 节 了 ,客 观 上 冲 淡 了 “ 过分 革命 的调 子 ” ,甚 至 有 “ 放
这 里 斗 争 的 条件 也 已经 发 生 了根 本 的 变 化 。 式 的起 义 , 旧 在 l4 8 8年 以前 到 处 都 起 过 决 定 作 用 的 筑 垒 巷 战 , 现 在 过 时 了 。在 这 里 , 恩 格 斯 宣 告 :社 会 民 主 党 已摈 弃过 时 了的 武 装
村包 围城 市 ” “ 治工作是革命的生命线 ”等有历史的联系。 、政
队拒绝执行命令,或其指挥官优 柔寡 断,或其指挥官的行动受 到了束缚时,起义者才获得 了胜利 。但这都不是起义者 自身能
力 取得 的胜 利 ,而 是取 决 于 对 方 的错 误 。不 管 什 么 原 因导 致 了 革命 的失 败 ,至 少说 明暴 力 革命 不 是 唯 一 的 灵丹 妙 药 。正 是 基 于 这样 的现 实 ,尤其 是 在 这 些起 义过 后 ,各 国统 治 阶级 都 采 取
了积 极 的防 范 措施 ,如 采 用 先 进 武 器 ,修 建 了坚 固的 工 事 ,有
下武器 论”的影响和作用。但这并不是恩格斯的本意 。从资料 可知,思格斯对 “ 仅仅领 袖企 图根据这一 著作 说恩格斯
马克思论文 1848年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发展
苏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试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主题:“理论实践面对面”院别: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日期:年月日1848年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发展——马克思对法德革命经验的总结选题:学哲学,话改革引言:《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候,欧洲正掀起一场革命的暴风雨。
它席卷欧洲大陆,直至俄国边境。
这是资产阶级的革命,但不是以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翻版。
无论是阶级力量配置,革命面临的任务,还是在政治舞台上活动的人物和政党,都具有自己时代的特征和风貌。
马克思亲身参加了这次革命,这不仅是马克思生平事业中最突出之点,而且构成了唯物史观发展的重要阶段。
正文部分:一.1848年革命和抽象人道主义原则的破灭马克思根据1848年革命的经验,特别是1848至1851年法国所经历的政治演变,对意识形态的产生,传统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及其变化,以及精神生产的特点作了论述。
这些都大大丰富了唯物史观。
1848年的二月革命,资产阶级传统的意识形态,抽象的人道主义原则,构成人们行为的幻想动机,这不是偶然的。
人们都在既定历史条件下进行活动的。
这种条件不仅是物质条件,而且包括传统观念。
正如马克思所总结,“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更为深刻的是,马克思敏锐地看到,并不是自由、平等、博爱、人道的原则背叛了资产阶级,而是胜利了的资产阶级背叛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当他们能继续使用“人道”为借口,能利用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他们不会放弃这些口号。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新发展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新发展1848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一革命对刚刚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使之经受革命实践的检验,并得到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总结了革命的经验,表述了不停顿革命的思想,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和建立工农联盟的思想。
极大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为以后各国革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标签:1848年欧洲革命新发展不停顿革命国家学说工农联盟在欧洲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主义制度的胜利,基本上经历了三次革命风暴。
1848年欧洲革命是继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之后的第三次革风暴,它进一步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继续完成以往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完成的任务。
1848年的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使其由理论走向实践。
马恩不仅组织参加了革命,而且在革命失败后,系统的总结了经验教训,特别是法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不停顿革命的思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和建立工农联盟的思想,极大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
一、不停顿革命的思想关于这一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它说明革命的长期性和持久性。
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马克思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长期间断状态绝不是始终必要的。
如果资产阶级革命是激进的、不可战胜的,那么它就应当是不断的革命事件的链条,在一定条件下深化的资产阶级革命同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会联系成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讲革命转变的理论,即沿上升路线发展的、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和规律性。
马恩强调: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内部产生和成长起来的,并在一定条件下,资产阶级革命会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
对法国1848年革命经验的总结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在二月革命中,无产阶级只是充当资产阶级的同盟者,对资产阶级还抱有幻想,相信不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也可以获得解放,认为消灭七月王朝的统治就是消灭资本的统治。
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今年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逝世120周年。
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已有155年的历史;从1895年恩格斯逝世,至今也有108年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在这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呈现出哪些特点,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当然,这也是一个有很大难度的问题。
列宁在1910年写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1913年写出《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这两篇短文,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和线索。
发展的无止境和传播的广泛性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他们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无限的,后继者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不断推进其发展,它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列宁在1913年所写的《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一文中,把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世界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并阐述了在这三个时期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情况。
第一个时期,从1848年欧洲革命到1871年巴黎公社。
“在第一个时期的开头,马克思学说决不是占统治地位的,它不过是无数社会主义派别或思潮中的一个而已。
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是那些基本上同我国民粹主义相似的社会主义。
”“1848年革命给了马克思以前的所有这些喧嚣一时、五花八门的社会主义形式以致命的打击。
”到这一时期的末尾,“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已奄奄一息。
”第二个时期,从1872年巴黎公社失败到1905年俄国革命。
这时,在西欧工人运动中,“马克思学说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并且广泛传播开来。
”“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
内里腐朽的自由派,试图在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形态下复活起来。
”(以上见《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第3版第305—308页)第三个时期,从1905年俄国革命至列宁写作此文时。
我们可将其延续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通过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1848年欧洲革命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
1848年欧洲革命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摘要:1848年欧洲革命影响范围大,波及范围广,影响深远。
1848年革命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关键的事件,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完善。
1848年欧洲革命证实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工农联盟来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
在革命中要保存革命成果,就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保持无产阶级及政党的革命性,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策略上主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手段,但是仍然坚持暴力革命的主张。
无产阶级要不断进行革命,直至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新的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会有可能。
关键词:1848年欧洲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暴力革命;政治经济学批判一、引言在1848年以前,那时候的时代是属于锻造工具,而1848年之后,那时候的时期则是属于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完善并且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期,1848年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以及《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等著作中对1848年革命进行总结反思,制定新的理论策略。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1848年欧洲革命斗争失败对自己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作了反思与总结,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
二、1848年欧洲革命“1848年1月,意大利西西里岛爆发武装革命,随后,法国二月革命的浪潮波及几乎全部欧洲(除俄国、西班牙、北欧少数国家外)。
”该革命主要以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波及范围大,影响程度大,是欧洲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革命,所以又被叫做1848年欧洲革命,但这一系列的革命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
1848年初期欧洲革命刚刚爆发,马克思等人处在布鲁塞尔。
1848年5月回到科隆,此时革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6月份左右,从整个欧洲大陆的革命形势看,革命势力是处于反革命势力的压制之下的。
政治革命还是社会革命?—— 唯物史观视域下马克思对1848 年革命经验的总结
政治革命还是社会革命?*——唯物史观视域下马克思对1848年革命经验的总结陆 凯 华提 要:随着1848年革命在欧洲大陆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斗争的舞台。
在欧洲各国爆发的一系列推翻封建统治、寻求民族独立与争取人权、公民权的革命中,无产阶级担当其中最为先进的力量,冲锋在斗争的最前线。
但当时的无产阶级还未能独立的担负领导革命前进的重任,在革命中他们还是站在资产阶级的阵营一边,并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如果说无产阶级斗争的伟大历史意义,被记录在马克思伟大的《共产党宣言》中,那么无产阶级在革命中收获的经验教训,就被记录在马克思写下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与《法兰西阶级斗争》等著作中。
马克思对与1848年发生在德法等地的无产阶级革命的评述,不仅有其宏观上的提升与总结,也有对其中观层分析上的批评与反思,更有微观意义上的品评与感慨。
从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差异与内在关系入手,梳理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视角下对路易·波拿巴雾月政变的精彩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申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对马克思历史分析方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1848年革命 唯物史观作者陆凯华,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明园晨晖学者,哲学博士(上海 200241)。
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成熟的标志,在于他对1848革命的深入观察以及透彻分析。
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与《法兰西阶级斗争》这两部姊妹篇的著作中,马克思深化了他在《德法年鉴》时期对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区分,并在具体对资产阶级社会民主政治走向专制的过程给出了他对政治革命局限性的新一轮评价。
也正式在对具体的革命实践的分析中,马克思给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政治领域与经济生产领域的全新定向;笔者拟着重讨论无产阶级革命在政治上全新定位,即无产阶级必须作为独立的革命主体真正踏上历史的舞台,继而展开分析马克思是如何以其唯物史观为着眼点,展开对1848年法国革命经验及其历史教训的总结。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读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时间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十九世纪中期,南京刚刚被洪秀全带领的太平军所占领,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国都。
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起义——太平天国起义。
这同时也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次高潮。
而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当时的欧洲刚刚经历了1848年革命的洗礼,进入了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和繁荣的时期。
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一切问题还掩盖在繁荣的外表下。
而马克思密切关注着中国革命。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特殊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于5月20日写下这篇评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同年6月14日,本文作为社论刊载于《纽约每日论坛报》上。
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主要分析了中国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革命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并预言了欧洲即将到来的新的政治经济危机。
在本文的开始,马克思首先分析了中国爆发农民起义的两个原因。
其一是清王朝内部的腐败没落——“一切都烂透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其二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入侵造成的影响——“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
作者花费大量笔墨阐述了十九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中国的国情。
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打开国门,鸦片贸易合法化。
从那时候开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人民更深重的灾难。
马克思在这里运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打开国门后,英国的工业品也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本国落后分散的手工业在英国机械化生产面前不堪一击,大量手工业者破产;鸦片更加横行,毒害着无数中国青壮年的身心健康;更严重的是,大量的白银外流,给经济发展带来极大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新发展1848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一革命对刚刚形成
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使之经受革命实践的检验,并得到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总结了革命的经验,表述了不停顿革命的思想,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和建立工农联盟的思想。
极大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为以后各国革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标签:1848年欧洲革命新发展不停顿革命国家学说工农联盟
在欧洲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主义制度的胜利,基本上经历了三次革命风暴。
1848年欧洲革命是继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之后的第三次革风暴,它进一步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继续完成以往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完成的任务。
1848年的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使其由理论走向实践。
马恩不仅组织参加了革命,而且在革命失败后,系统的总结了经验教训,特别是法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不停顿革命的思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和建立工农联盟的思想,极大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
一、不停顿革命的思想
关于这一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它说明革命的长期性和持久性。
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马克思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长期间断状态绝不是始终必要的。
如果资产阶级革命是激进的、不可战胜的,那么它就应当是不断的革命事件的链条,在一定条件下深化的资产阶级革命同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会联系成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讲革命转变的理论,即沿上升路线发展的、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和规律性。
马恩强调: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内部产生和成长起来的,并在一定条件下,资产阶级革命会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
对法国1848年革命经验的总结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在二月革命中,无产阶级只是充当资产阶级的同盟者,对资产阶级还抱有幻想,相信不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也可以获得解放,认为消灭七月王朝的统治就是消灭资本的统治。
因而,它把自己的利益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并列在一起,企图在资产阶级身边捍卫自己的利益。
当它与资产阶级共同推翻专制的七月王朝后,革命的胜利成果却被资产阶级窃取,反过来欺骗和镇压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在二月革命中的幻想逐渐破灭,它决心为实现真正的“社会共和国”而斗争。
于是就有了接下来推翻资产阶级的六月起义。
巴黎的无产者在历史上第一次做了从资产阶级革命向无产阶级革命过渡的尝试。
二、工农联盟的思想
以上所说的从资产阶级革命向无产阶级革命过渡的尝试在马克思看来是资产阶级革命内部所固有的阶级矛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合乎规律的发展。
但这个尝试遭到了失败,原因就在于它缺少工人阶级同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同农民的联盟。
1848年法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充分说明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当时,由于无产阶级的组织和觉悟程度还不够高,没有条件组成一个群众性政党,因而没能把农民争取过来。
而资产阶级为了使无产阶级在斗争中陷于孤立,总是千方百计地拉拢和欺骗农民,挑拨工农关系,阻碍和破坏工农联盟的形成。
农村的农民运动和城市的工人运动、民主运动相脱节,最终,巴黎六月起义失败了。
马克思在总结失败教训时强调:如果无产阶级能够把农民从资产阶级的影响下争取过来成为自己的同盟军,那么“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
”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农民和工人一样,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
共同的命运是工农联盟的可靠基础。
所以,随着资产阶级对农民剥削的加强和农民的日益贫困化,广大农民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便日趋尖锐化。
这样一来,农民在争取解放的斗争中日益倾向无产阶级,并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无产阶级视为自己天然的同盟者和领导者。
三、国家学说
国家政权问题,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
革命群众掌握政权是革命胜利的标志。
在1848年革命前,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表述过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但就如何夺取政权,如何对待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问题还没有明确的阐述。
1848年革命后,马克思根据斗争实践,对国家政权问题做出了极其重要的结论:必须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这里马克思所说的“旧的国家机器”是指资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国家形式,即官僚和军人式的资产阶级中央集权国家机器。
它是在封建制度崩溃时期,即当资本主义结构在封建制度内部发展起来的时候产生的。
特别是在法国,历次的资产阶级革命使这个中央集权的军事官僚国家更加完备。
这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只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它只是把国家政权夺取过来,并加以完善和强化,就可以适应其镇压人民的需要了。
无论形式如何,其实质都是资产阶级用来镇压劳动人民的工具,决不能期望它为无产阶级服务。
法国二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对已争得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曾抱有很大的幻想,称它为“社会共和国”,企图通过它来达到自身的解放。
但六月起义的失败证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共和国范围内,哪怕稍微改善一下自己的处境,也是不可能的。
一旦无产阶级要求解放的斗争威胁到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时,资产阶级就会毫不犹豫的运用国家机器,镇压革命者,以维护其统治地位。
因此,无产阶级要想改变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处境,就必须以暴力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
产阶级专政。
综上所述,1848年欧洲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使之深深的融入到现实的革命斗争中去,得到了一系列的新发展,这就为以后全球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也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列宁. 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5]韩承文.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6]奥则尔·特·伊.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848年革命经验的总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