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重点归纳
土壤学复习整理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它是地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
同晶替代: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其它离子所代替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它是反映土壤保水能力大小的一个指标。
凋萎系数:植物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
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容量,单位重量的土壤所含交换性阳离子(一价)的总量,简称CEC。
单位是cmol/kg。
土壤活性酸:扩散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所反映出来的酸度。
潜性酸: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离子,在被其它阳离子交换进入溶液后,才显示酸性。
土壤交换性酸:用过量的中性盐(如KCl)溶液与土壤作用,将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出来,测得的酸度.土壤水解性酸:用弱酸强碱盐(通常用pH8.2的醋酸钠)浸提的土壤溶液的酸度。
石灰性土壤:含有游离碳酸钙的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
土壤缓冲性:当土壤溶液中的H+或OH-离子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土壤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土壤酸碱性不致于发生太大变化的能力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重。
土壤学考试重点总结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30分,共5对,一个名词3分)1.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质地(p114)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土壤质地:在土壤机械组成基础上的进一步归类,它概括反映着土壤内在的肥力特征。
2.土壤有机质(p93)与土壤腐殖质(p102)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中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由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缩合成的一类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呈酸性,颜色为褐色或暗褐色。
3.土粒密度与土壤容重(p132)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单位g/cm3 或t/m3土壤密度(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包括土粒之间的孔隙),单位容积土壤的烘干质量(旧称土壤假比重或土壤容重),单位g/cm3 或t/m34.土壤活性酸度和土壤潜性酸度(p214)土壤活性酸度:由于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表现的酸度。
土壤潜性酸度:土壤胶体吸附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5.土壤粘结性和土壤粘着性(p136)土壤粘结性:土粒间通过各种引力而粘结在一起的性质。
土壤粘着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在外物上的性质。
6.土壤与肥料(p2 p28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层疏松的表层。
肥料: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用和部分兼有改善土壤性质的物料。
7.土壤肥力与土壤质量(p3)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存、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和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8.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p96 p100)矿质化:复杂的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腐殖化: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9.吸湿系数与田间持水量(p147)吸湿系数:又称最大吸湿量,是指干土从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空气中吸收水汽的最大量,即吸湿水的最大量与烘干土质量的百分率。
土壤学重点整理
喷1.土壤的三相组成?喷原生矿物、次生矿物、成土母质吸六大成土因素?母质因素■矿物学和化学组成■土壤的物理性质:孔隙度、团聚体■化学性质:养分、质地、酸碱性喷主要成土岩石、矿物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岩石、矿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①土壤质地:花岗岩、石英岩、片麻岩、砾岩一质地粗,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差;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粘粒多,通透性差,保水保肥力强。
②土壤养分:正长石、云母(K);磷灰石(P );辉石、角闪石、橄榄石、褐铁矿(Ca、Mg、Fe)。
③土壤酸碱性:花岗岩一酸性;石灰岩一碱性。
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反映了成土过程中元素的分散、富集特性和生物积聚作用。
1.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和体系■ 2.土壤圈、土壤生态系统对你的启发?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壤质地(soil texture):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沙土:质地特点:土壤固相骨架松散,砂粒多,粘粒少,粒间孔隙大肥力特点:水、肥、气、热、耕性>通气性、透水性强,易耕作>蓄水弱,蒸发失水快,抗旱能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有机质分解快,养分供应快>土温变化快>对植物生长影响:发小苗不发老苗壤质土类含有适量的砂粒、粉粒和粘粒,兼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是理想的农业土壤。
特点:含水量适宜,耕性好,通透性好,相当的毛管孔隙。
粘质土类质地特点:孔隙小,多为极细的毛管孔隙。
肥力特点:>保水保肥性强,养分含量丰富(肥效缓慢,劲长),土温较稳定,温差小。
>透水、透气性差,耕作困难,宜耕期短。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发老苗不发小苗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家畜粪便、绿肥、秸杆还田等>客土法:泥入砂,砂掺泥,以改良质地、改善耕性>引洪放淤、引洪漫砂法:调节进水口高低,改良砂质和粘质土壤,洪水中含农田表层土壤,含养料丰富>翻砂压淤,翻淤压砂>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土壤水分类型、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水分常数土壤水分常数在一定条件下的土壤特征性含水量称土壤水分常数。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壤地理学》复习重点⼟壤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名称解释▲▲▲1.⼟壤(soil):指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成⼟母质在⼀定的⽔热条件和⽣物作⽤下,经⼀系列的⽣化物理过程形成的独⽴历史⾃然体。
(包括海、湖浅⽔区)特征:具有肥⼒、有⽣物活性、多孔隙结构。
功能:有肥⼒及⽣产性能;可更新性和再⽣性;缓冲和净化功能。
2.⼟壤剖⾯(soil profile):从地⾯垂直向下⾄母质的⼟壤纵断⾯称为⼟壤剖⾯。
3.⼟体构型(profile construction):在⼟壤剖⾯之中⼟层的数⽬、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
(也称为⼟壤剖⾯构造)4.单个⼟体(pedon):⼟壤剖⾯的⽴体化构成了单个⼟体。
5.聚合⼟体(poly pedon):指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近的多个单个⼟体便组成聚合⼟体。
(相当于⼟壤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元-⼟系)6.⼟壤圈(pedosphere):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和浅⽔域底部的⼟壤所构成的⼀种联系体或覆盖层。
7.⼟壤肥⼒(soil fertility):指⼟壤为植物⽣长发育供应、协调营养因素和环境条件的能⼒。
8.⼟壤⾃净能⼒(soil purification):指⼟壤对进⼊⼟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9.⼟壤地理学:指以⼟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壤的发⽣发育、⼟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
⼆、⼟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⑴关于⼟壤发⽣发育、诊断特性与系统分类的研究。
⑵关于⼟被结构和⼟壤-地形数字化数据库的研究。
⑶关于⼟壤调查、制图和⼟壤资源评价的研究。
⑷关于地理环境、⼈类活动与⼟壤圈相互作⽤的研究。
⑸关于⼟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三、⼟壤地理学研究⽅法(了解)⑴⼟壤野外调查与定位观测研究法⑵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⑶遥感技术在⼟壤调查中的运⽤⑷数理统计与SGIS在⼟壤研究中运⽤⑸⼟壤历史发⽣研究法四、⼟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a)起源:⼟壤地理学是⼟壤科学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个重要基础性分⽀学科,它最早可追溯到⼈类农耕的起始阶段。
地理土壤 知识点总结
地理土壤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概念和形成1. 土壤的概念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有机和无机物质混合的固态物质,是植物生长的基本载体,含有水和空气,并支持着生物的多样性。
2. 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包括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
其中,母岩的风化、植被和动物的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以及水和气候的侵蚀和侵蚀是土壤形成的关键过程。
二、土壤的成分和结构1. 土壤的主要成分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
其中,矿物质占据了土壤大部分的重量,主要由矿物颗粒和有机质组成。
2. 土壤的结构土壤的结构由颗粒的大小、形状和排列方式决定。
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可以分为粉砂土、壤土、砂壤土和重壤土。
而根据土壤颗粒的形状,土壤可以分为砂土、干式土和云母土。
三、土壤的类型1. 根据成分和性质划分的土壤类型根据土壤的成分和性质,土壤可以分为沙土、壤土、壤土和淤泥土。
其中,沙土主要由沙粒组成,透水性强;壤土主要由粉砂、黏土和有机质组成,具有较好的保水性;煤土主要由粉砂和有机质组成,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淤泥土主要由淤泥颗粒组成,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湖泊的沉积物中。
2. 根据地理位置和环境划分的土壤类型根据土壤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土壤可以分为森林土、草地土、农田土和河漠土。
其中,森林土主要分布在森林地带,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适合树木和植物的生长;草地土主要分布在草原地区,具有较高的肥力,是畜牧业的适宜土地;农田土主要分布在农业区域,根据土壤的肥力和适合的作物不同,可以分为黑土、红壤、黄壤等不同类型;河漠土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河岸地带,受水文和泥沙的影响,土壤肥沃度和水分含量有较大差异。
四、土壤的功能和用途1. 土壤的功能土壤的功能主要包括植物生长的基本载体、水分的调节、有机质的储存和分解、微生物的生存和活动,以及人类社会的建设和生活所需的资源。
2. 土壤的用途土壤广泛用于农业、畜牧业、工业和建设业等领域。
在农业中,土壤被用于种植农作物和果树,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在畜牧业中,土壤被用于草原和饲养场地的建设;在工业中,土壤被用于矿产开采和能源储备;在建设业中,土壤被用于房屋和公共设施的建设。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土壤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同晶替代: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6.土壤的矿化: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复杂有机物被分解为简单有机物,并最终被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过程。
7.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8.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10.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1.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状态。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征的曲线。
13.阳离子交换量(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4.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5.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温度,用PH表示。
16.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17.永久电荷:也叫恒电荷或结构电荷,来自土壤胶体内同晶替代不随环境PH变化而改变的电荷,同晶替换作用使2:1型层状粘土矿物负电荷的主要来源。
二、填空题1.土壤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陆地。
2.2:1型矿物:蛭石,蒙脱石3.1:1型矿物:高岭石4.土壤碱度指标:总碱度,PH值,碱化度课本p175总碱度: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银。
土壤科学知识点总结
土壤科学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屑、有机质、水、空气以及生物组成的自然体系,是生物生存和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土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岩石经过风化、破碎和化学作用等过程,形成了细小的颗粒并与有机物和水以及生物一起构成了土壤。
二、土壤的组成1.岩屑:岩屑是土壤中的颗粒物质,主要由石英、长石、粘土矿物、碎屑岩等矿物颗粒组成。
岩屑的大小不一,从砾石、砂、淤泥到粘土都有。
2.有机质:有机质是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残体、生物排泄物、腐殖质等。
有机质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3.水:土壤中的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也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对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活和土壤的通气透气有重要作用。
5.生物:土壤中有大量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它们对于土壤的形成和营养循环有重要的影响。
三、土壤的性质1.物理性质(1)粒径组成:土壤的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砂、粉砂、粘土等,其大小对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等有很大的影响。
(2)密度和孔隙度:土壤的密度和孔隙度直接影响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透气性。
(3)肥力:土壤的肥力主要取决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2.化学性质(1)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养分吸收都有重要影响。
(2)养分含量: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3.生物学性质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对于土壤的形成和养分循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构成了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主要受到气候、地形、岩石性质、植被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气候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对土壤的风化和矿物质的分解有着直接的影响。
地形的高差和坡度对于水的径流和土壤的堆积也有很大的影响。
岩石性质对土壤的颗粒组成和矿物质的含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植被和植物物质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的肥力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土壤肥料学通论土壤学部分各章重点-复习
第一章绪论1、土壤概念2、土壤肥力四因素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1、土壤的三相组成2、成土岩石的种类(三种)3、风化作用及三种类型4、五种成土因素5、土壤机械分析、土壤质地概念及土粒分级(分为哪几级)6、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改良措施7、土壤有机质的转化(1)矿化作用(2)腐殖质化过程(3)土壤呼吸(微生物学解释及通气机制解释)(4)腐殖物质(5)腐殖质化系数8、腐殖质的种类及其人为分离方法9、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10、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11、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12、通气的两个机制13、土壤热特性、热导率、导温率等概念14、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概念15、水分进入土体时所受的三种力16、土水界面的三种吸附力17、土壤水分的类型特点18、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四种)19、土壤水分能态:(1)四种水势(2)土壤水吸力概念(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概念及意义20、水、气、热等的调节第三章土壤的基本发性质1、土壤孔性:(1)孔隙度(2)相对密度(3)土壤容重(4)孔隙类型2、土壤结构性:五种结构,其中团粒结构为重点,包括其形成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3、土壤耕性、土壤物理机械性概念(1)粘结和粘着性(2)可塑性(3)胀缩性4、土壤胶体概念、种类:(1)2:1型粘土矿物和1:1型粘土矿物、同晶代换5、土壤胶体的结构:微粒核、双电层6、土壤胶体电荷:永久电荷、可变电荷、可变电荷零电点(pH0)7、土壤的吸收性能8、阳离子交换量及其影响因素9、盐基饱和度、交换性阳离子种类、盐基饱和(不饱和)土壤10、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11、阳离子非交换吸附中的晶格固定12、土壤活性酸、潜性酸及其表示方法,潜性酸的分类13、土壤缓冲作用的机制第四章1、高产肥沃土壤特征及其培肥措施2、土壤污染源及其防治。
土壤学复习
土壤学绪论:本章重点:1、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生态上不同的植物,它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
即植物只有种植在适宜它生长的土壤中其肥力才是高的,种在不适宜它生长的土壤,即使该土壤肥力水平很高,对该植物来说也是不高的。
在林业生产上,适地适树是植树造林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2、试述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
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
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2、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1.土壤形成的时间长2.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3.土地退化日趋严重4.人口剧增3、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1.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2.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4、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1.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
2.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
3.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一章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及粘土矿物的结构与性质。
根据矿物的结晶状态,矿物可分为:结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一般常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①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
②土壤中原生矿物类型和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矿物的稳定性,如长石和石英。
③土壤原生矿物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和榄橄石以及其它硅酸盐类和非硅酸盐类。
硅酸盐矿物的结构1、基本构造单位: Si-O四面体2、结构类型a 岛状构造b 孤立环状构造c 连续链状构造d 连续层状构造e 架状构造2.本章的重点是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认真理解和掌握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对学习好以后各章有重要的作用。
土壤学重点归纳
Importance for AkiPart1名词解释土壤: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
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土壤圈:覆盖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潜性酸:土壤胶体表面上的H+的解吸及吸附的H+、Al3+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土水势:土壤水的能态与标准状态下的纯水的能态的差值。
水吸力: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他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括孔隙)的干重。
土壤退化: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土壤养分: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
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土壤比重:单位体积固体土粒(除去孔隙的土粒实体)的干重。
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的组成分类。
土壤结构:土粒单粒、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永久电荷:土壤中铝硅酸盐矿物的同晶替代产生的电荷,电荷类型和数量不随介质pH的影响。
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吸湿系数:吸湿水的最大含量,也称最大吸湿量。
凋萎系数:植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含水量,一般为吸湿系数的1.5倍。
粘化作用: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他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土壤腐殖质:未分解和半分解动物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土壤学复习重点
土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壤的物质组成 :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 ( 土壤固相 ) 、土壤水分 ( 土壤液相 ) 、和土壤空气 ( 土壤气相 ) 三相四类物质组成。
2、土壤肥力 : 指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 : 土壤生长植物并提供产品的能力, 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
4、成土因素 : 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
第二章土壤的矿物组成1、矿物 : 矿物是天然产生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化合物或单质。
土壤矿物按矿物来源, 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按矿物的结晶状态 , 可分为结晶质和非晶质。
2、岩石 : 岩石是指由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3、风化作用 : 风化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 , 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物理风化 : 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特点: 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 , 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5、化学风化 : 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 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 , 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特点: 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步变细,更重要的是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 产生新的物质。
6、生物风化 : 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
7、构成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8、同晶替代 : 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9、高岭组 :1:1型粘土矿物,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
两个晶层的层面间产生了键能很强的氢键 , 不易膨胀。
基层内没有或极少同晶替代现象 , 其电荷数量少。
颗粒较粗、总表面积相对较小 , 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弱。
《土壤学》复习重点
环境土壤学重点第一章:1.土壤的重要性;①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②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③是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2.土壤的概念;是位于地球表面和浅水水域底部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层次,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3.土壤肥力(四大肥力指标:水、肥、气、热)土壤具有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水分、养分)和环境条件(空气、温度)的能力。
4.土壤净化力;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等过程而使土壤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第二章:1.岩石(按成因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及这三种岩石的特点);岩浆岩:地下深处的高温熔融岩,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地壳上先期存在的原始物质,经过侵蚀、搬运、沉积和石化等作用形成的岩石特点:层理、波痕、化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2.成岩作用;①压实作用②胶结作用③重结晶作用第三章:1.岩石的风化作用(三种风化)(物理和化学风化的区别);物理风化是地表岩石因温度变化和孔隙中水的冻融以及盐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
化学风化是岩石在水和水溶液的作用下产生的破坏作用,其结果岩石破碎变小,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矿物。
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碳酸盐化作用。
生物风化:指岩石由生物活动引起的岩石破坏作用,表现为物理和化学两种形式。
物理风化使岩石由大到小,化学性质不变;化学风化使岩石成分发生改变,形成新矿物2.风化的因素(1、2、3)环境条件:气候、地形岩石性质:岩石的矿物晶格构造、矿物成分、岩石的结构与构造、节理状况主要矿物和岩石的风化特征3.土壤形成因素:(1、2、3、4、5、6具体如何影响的);成土母质:是建造土体的基本材料是土壤的骨架,是植物矿质养料元素的最初来源气候:决定着成图过程中的水热条件地形:母质物质的重新分配及水热条件的差异生物: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土壤学重点知识归纳
➢ 标准依据:
➢ HJ/T 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 HJ/T 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GB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GB 5084 -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page10
2、场地环境调查——场地调查服务内容
➢ 必测项目:土壤氡检测
➢ 标准依据:
➢ 《污染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 《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
➢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
➢ 《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HJ/T 25-1999 ) ➢ 《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 350-2007)
➢ ③影响养分情况。氧气充足,有机质分解快,氨化过程快,有利于硝化过程的进行
➢ ④影响作物抗病性,通气性差容易产生还原性气体,如H2S、CH4对植物根系产生毒害,由于作物发育不良,抗病力低, 结果易感染病害。
➢ 7、阳离子交换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 ①土壤质地(粘质土>壤质土>砂质土)
➢ ②有机质含量(正相关)
page8
2、场地环境调查——农用地
➢ 领域: ➢ 农用地 、种植用地 、居住用地 、绿色建设用地 、园林用地 ➢ 检测项目: ➢ 必测项目:镉、汞、砷、铅、铬、通、镍、锌 ➢ 其他选测项目:六六六总量、滴滴涕总量、苯并(α)芘等 ➢ 标准依据: ➢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 ➢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 -2005)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 ➢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4550 GB/T 17136) ➢ 《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8) ➢ 《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GB/T 17139) ➢ 《土壤质量铅、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土壤学重点
第一二章1.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2.二八面体:主要由三阶的铝或铁等阳离子组成的八面体片,其中阳离子只能占据2/3的中心位置。
3.ditrigonal cavity4.晶层:层状硅酸盐晶体结构中由四面体片和八面体片结合而成的层状结构体。
5.同晶替代: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6.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或重新合成的矿物。
7.kaolinite(高岭石):底面间距约为0.72mm的1:1型层状硅酸铝矿物。
8.土壤粘粒氧化物:指存在于可变电荷土壤粘粒中铁、锰、铝、硅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9.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1)固相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2)液相土壤溶液3)气相土壤空气10.简述土壤的基本功能(1)土壤的生产功能○1供肥与保肥○2蓄水与供水○3生物支撑○4缓冲环境变化(2)土壤的环境功能○1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a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b影响水体和溶质流动c对污染有净化作用d物质与能量贮存和循环作用11.说明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的结构特征、胀缩性、电荷性质、胶体特性和它们在我国土壤中的分布特征(1)蒙脱石结构特征:晶层由二层硅片夹一层铝片构成,硅片和铝片的比例为2:1,单位晶胞分子式为AL₄SI₈O20(HO)₄胀缩性:很大电荷性质:主要来自al片中镁离子替代铝离子,为永久电荷,cec约为80-120 cmol (+)/kg胶体特性:颗粒细微,片状,粒径0.01-1微米,比表面大,内外表面都有,主要是内表面,胶体特性很强分布: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土壤中(2)高岭石结构特征: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重叠而成,二者比例为1:1胀缩性:无胀缩性电荷性质:,极少同晶替代,可变电荷,cec为3-15 cmol(+)/kg胶体特性:矿物颗粒较大,为0.2-2微米,比表面小,且以外表面为主,胶体特性较弱分布: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土壤中(3)伊利石结构特征:晶层由二层硅片夹一层铝片构成,硅片和铝片的比例为2:1胀缩性:无胀缩性电荷性质:同晶替代现象普遍,主要发生在硅片中,约为20-40cmol(+)/kg胶体特性:颗粒大小介于高岭石和蒙脱石之间,比表面大,内外表面都有,主要是内表面,胶体特性介于高岭石和蒙脱石之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土壤中,南方土壤中少12.说明土壤氧化铁的主要特点(1)比表面大,表面活性功能基多,电荷可变性强(2)分布广泛,颜色变化多,红、红棕、橙、黄、褐等,是土壤发育程度的外观指标(3)有晶质的和非晶质的,常以胶膜、斑点、斑纹状沉淀在土壤颗粒表面或缝隙中,有的成为铁盘、铁球等(4)铁在土壤粘粒中主要以氧化铁矿物存在,而铝除氧化物之外,还有大量层状铝硅酸盐粘土矿物(5)是土壤对阴离子和阳离子产生专性吸附的主要物质13.说明土壤中赤铁矿、针铁矿的形成、结构特征、主要性质和在我国土壤中的分布(1)赤铁矿形成:土壤次生赤铁矿可由无定型氢氧化铁在较酸和较高温度下脱水老化而成,或由针织矿等脱水老化而成结构:基本结构单元是铁氧八面体,由六个O+OH包围铁原子形成八面体,结晶形状随成土条件而异,大多呈六角片状主要性质:颜色为红色,红壤、赤红壤等土壤颜色主要是因为赤铁矿造成的,电荷可为正、负、零,随土壤PH而定分布:热带、亚热带高度风化的土壤中,常见于干燥、氧化势强的表土(2)针铁矿形成:由赤铁矿水化或氢氧化铁老化而成结构:基本结构单元是铁氧八面体,由六个O+OH包围铁原子形成八面体,在土壤中常为不规则片,粒状,少数呈针状或短柱状主要性质:颜色为黄、黄棕色,黄壤、黄棕壤等的土壤颜色主要是因为针铁矿造成的,电荷可为正、负、零,随土壤PH而定分布:湿润且有较高氧化势的亚表层和土壤的锈斑、铁纹和铁结核中第三章1.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含碳有机物质,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腐殖质2. 土壤有机质矿化速率:单位质量的土壤在单位时间内释放的co2的量3.矿化作用:微生物分解土壤有机物质,释放co2和无机物的过程4.腐殖化作用: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变为腐殖物质的过程5.humification coefficient(腐殖化系数):有机物料中单位质量的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的碳量6.说明土壤腐植酸的理化性质1)分子量大2)形状多样,分子结构内部有许多交联结构,整体结构不紧密,非晶质,比表面大3)是亲水胶体,吸水能力强4)整体颜色为黑褐色,富啡酸呈黄色,胡敏酸为棕黑色化学性质1)主要元素组成为C、H、O、N、S、P等2)含有羟基、酚羟基等多种功能基,负电荷量大,主要为可变电荷3)具有多种活性7.土壤腐殖物质是怎样分离的土壤8.论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1)提高植物需要的养分2)改善土壤物理性质3)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冲能力4)生理活性5)有机质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物质,是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必须的9. 论述土壤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1)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络合和富集能力,可以使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被固定,减少重金属离子向植物体的富集2)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有固定作用3)土壤有机质是全球碳平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碳库,对全球碳平衡有重要影响第四章1.当量孔径:与一定水吸力相对应的土壤孔隙直径2.土壤质地: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别3.团粒结构:指直径在0.25~10mm的,类似于球形的,而且疏松多孔的团聚体-团粒结构4.凝集作用:指土壤中的胶体物质相互凝聚在一起的作用5.说明砂质土和粘质土的肥力特征(1)砂质土的养分少,有机质累积难且其含量较低,保肥性弱(2)粘质土含矿质营养丰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保肥能力强6.土壤孔隙分为哪几种类型?土壤孔隙度怎样计算类型:通气孔隙、毛管孔隙、贮存孔隙土壤孔隙度(%)=(1—容重/密度)*1007.说明土粒的团聚过程(1)凝聚作用(2)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3)有机物质的胶结作用及复合作用第五章1.吸湿系数:又称最低吸湿水量,指干土从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空气中吸收水气的最大量,即吸湿水的最大量与烘干土重量的百分比2、田间持水量:田间条件下重力水排除后土壤保持的最大水量3、土水势:表示土壤水分在土—水平衡体系中所具有的能态4、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KPa 5.达西定律6.计算盆栽试验,每盆装干土5kg,已知某土壤含水量为14%,应称取风干土多少千克?若田间持水量为35%,维持盆中土壤相对含水量80%,应灌水多少千克?解:(1)由含水量=(鲜土—干土)/干土*100% 得风干土=0.14*5+5=5.7kg(2)7.简述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水的主要特点1)吸湿水受土粒的吸引力很大,具有固态水的性质,不能移动,密度为1.2~2.4g/cm3,无溶解能力,不能以液态水自由移动,也不能被植物吸收2)膜状水能从末后的地方向薄的地方移动,这部分能移动的水可被作物吸收利用,但移动慢,只有植物根毛与其接触时才能被吸收3)毛管水可在土壤毛管中上下左右移动,具有溶解养分的能力、作物可以吸收利用8.说明土壤水饱和与不饱水流数学表达式差异饱和:基质势为0,土水势为溶质势和压力势之和不饱和:压力势为0,土水势基质势和溶质势之和。
土壤学重点
土壤学重点概括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体。
土壤矿物质1.原生矿物: 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2.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
3.硅氧四面体(简称四面体)是由1 个硅离子和4 个氧离子所构成。
4.铝氧八面体(简称八面体)是由1 个铝离子6 个氧离子(或氢氧离子)所构成。
5. 1:1型单位晶层:(代表物为高岭石)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
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的活性氧通过共用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1:1型层状铝硅酸盐的单位晶层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由具有六角形孔穴的氧原子层面,一个是由氢氧构成的层面。
6. 2:1型单位晶层:(代表物为蒙脱石蛭石膨胀型,云母伊利石非膨胀型)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
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2:1型层状硅酸盐的单位晶层的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7. 2:1:1型单位晶层:(代表物为绿泥石)在2:1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八面体片水镁片或水铝片,这样2:1: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一个铝片和一个镁片(或铝片)构成。
8. 同晶替换: 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9.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性高岭组(1)1:1型的晶层结构(2)无膨胀性(3)电荷数量少(4)胶体特性较弱蒙蛭组(1)2:1型的晶层结构(2)胀缩性大(3)电荷数量大(4)胶体特性突出水化云母组(1)2:1型晶层结构(2)无膨胀性(3)电荷数量较大(4)胶体特性绿泥石组(1)2:1:1型晶层结构(2)同晶替代较普遍(3)颗粒较小10.非硅酸盐粘土矿物氧化铁:着生矿物氧化铝:产酸的主要来源水铝英石、氧化硅:土壤中最不容易风化的粘土矿物。
我所在的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云母—蛭石—高岭区。
土壤学重点
1.矿物质的密度相对密度(比重)单矿物在空气中的质量与同体积水在4°C时重量之比。
比重大小决定于组成矿物的元素的原子量和构造的紧密程度。
矿物的比重差别很大(从1到23,一般在2.5-4之间)。
●轻矿物:小于2.5●中等矿物: 2.5-4之间●重矿物:大于4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磨擦或刻划的能力。
摩氏硬度表●硬度1-10分别是:滑石(1)石膏(2)方解石(3)萤石(4)磷灰石(5)正长石(6)石英(7)黄玉(8)刚玉(9)金刚石(10)2.风化过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风化作用实质上表现为一系列崩解和分解物理风化:崩解: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和大小改变了,但化学成分不发生变化。
化学风化:分解:岩石风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变化2.物理风化过程(什么是物理风化?)指岩石在外力影响下,机械地分裂成碎屑,只改变其大小与外形,而不改变成分的过程。
(1) 温度作用引起岩石内外胀缩不一致,岩石是热不良导体。
(2) 结冰作用(冰劈作用)(3) 风和水的磨蚀作用风沙磨蚀岩石,使之表面裸露,加速物理风化。
4.化学风化(几个风化方法,类型1、2、3、4。
可能考选择题)(1)溶解作用:水是一种极性溶剂,岩石中的矿物都是无机盐……(2)水化作用:指无水矿物与水结合成为含水矿物的作用。
(3)水解和碳酸化作用:水解和碳酸化作用的实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氢离子取代。
(4)氧化作用:空气中的氧在有水的条件下,氧化能力很强。
5.五大成土因素(五个中哪个是最重要的因素?答:气候)生物作用母质——————————土壤气候、地形、时间6.土壤形成的过程(成土的两大因素)地质大循环(营养元素的释放和淋溶过程)生物小循环(营养元素被生物吸收累积和释放过程)关系:二者共同构成土壤发生的基础,没有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不能进行;没有生物小循环,土壤难以形成。
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同时同地进行,通过土壤相互连接在一起。
土壤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土壤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土壤是地球上由岩石经历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形成的一种自然体系,是支持植物生长和提供养分的重要介质。
了解土壤学的重点知识对于农业、环境科学以及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土壤学的关键概念、土壤成分、土壤分类以及土壤生物活动等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
一、土壤学的关键概念1.土壤的定义与作用:土壤是由固体颗粒、有机质、水、空气以及微生物等组成的自然体系。
它起到了保持水分、供养植物、调节气候、滋养生物等重要作用。
2.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形成受到岩石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作用,岩石逐渐分解并转化为土壤。
3.土壤剖面与土层: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到岩石层的垂直土壤截面。
土壤剖面通常包括有机质贯穿的O层、混合有机质与矿物质的A层、矿质富集的B层、与岩石母质相接触的C层以及岩石层。
二、土壤成分与性质1.土壤固体颗粒:土壤固体颗粒主要包括砂、粉砂、粉砂、黏土等不同粒径的颗粒。
这些颗粒大小不同,影响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以及呼吸性等性质。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主要由植物和动物的遗体、残骸以及分解产物组成,具有保持水分、改进土壤结构、提供养分和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等重要作用。
3.土壤水分与空气:土壤中的水分主要存在于颗粒间隙和孔隙中,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至关重要。
土壤中的空气则是根系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的重要供氧来源。
4.土壤pH值与养分:土壤的酸碱性可以通过pH值来表征,不同pH值对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都有影响。
土壤中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对植物生长起到关键作用。
三、土壤分类1.土壤纲和亚纲:土壤学家根据土壤剖面发育特征和遗传因素,将土壤分为不同级别的纲和亚纲,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土壤。
2.土壤属和亚属:在土壤纲和亚纲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的一些发育特征,进一步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属和亚属。
3.土壤单元和土壤系:土壤单元是在地理空间上划定的一块土壤单元,而土壤系是一系列相对一致的土壤单元的集合。
土壤学最新完整大全重点
环境土壤学第一章绪论土壤的重要性1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4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5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土壤肥力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土壤净化力即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等过程而使土壤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
第二章地质地貌学基础按成因将岩石分为三类火成岩(岩浆岩)沉积岩沉积岩的形成(1)压固作用(2)胶结作用(3)重结晶作用变质岩原生矿物:指火成岩中在岩石最初凝固(结晶)期间所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是在较晚的时期通过风化和热液蚀变等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长石类矿物(二)云母类(三)角闪石与辉石类矿物(四)石英矿物(五)氧化铁类矿物(六)磷酸盐类矿物(七)方解石(CaCO3)(八)褐铁矿(Fe2O3-3H2O)原生矿物是指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新矿物,如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次生二氧化硅、粘土矿物以及碳酸盐等。
第三章土壤的形成与功能风化作用岩石在大气、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1. 物理风化(机械风化)(1)热力风化—温差作用引起(2)冻融作用—冰劈作用(3)矿物的水分与结晶膨胀作用2. 化学风化(1)溶解作用(2)水化作用(3)氧化作用(4)碳酸盐化作用(5)水解作用3. 生物风化作用影响风化的因素1. 环境条件(1)气候(2)地形2. 岩石的性质(1)岩石的矿物成分(2)岩石的结构与构造(3)岩石节理状况影响因素:(一)土壤母质(二)气候(三)地形(四)生物(五)时间(六)人为活动问题为什么形成土壤的多样性?气水温土壤矿物迁移与转化过程1土壤的淋滤作用,是指土壤物质随水流由上部土层向下部土层或侧向移动的过程。
土壤学重点
土壤圈: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水气生物和岩石圈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土壤覆盖层。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
自然肥力:自然成土过程当中发生发展起来的肥力,是自然因子联合作用下的产物。
人为肥力:耕种、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肥力,是人为因素影响的结果。
有效肥力:受环境条件和土壤管理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一部分肥力在生产上发挥出来,并产生经济效果,称为有效肥力。
潜在肥力:没有发挥出来的那部分肥力叫做潜在肥力。
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的外界条件决定的。
原生矿物:I在风化过程中,未改变化学组成的原始的成岩矿物。
I次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重新生成的成岩矿物。
黏粒矿物:存在黏粒中的次生矿物。
土壤粒级:I将土壤单粒按有效直径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级别。
土壤质地:I土壤中各个粒级所占土壤重量的百分含量。
I同晶(异质)代―当粘粒矿物形成时,晶架内的组成离子常常被另外一种大小相近,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所替代,其晶形结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称为〜。
土壤腐殖质:―有机残体经过微生物的彻底分解,并再合称为一种黑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矿质化过程:I是指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同时释放矿质养分的过程。
因此具有供肥性。
I 腐殖化过程|:矿质化过程的同时微生物作用于有机物质,使其成为复杂的腐殖质过程。
I永久电荷I由同晶异质代换作用产生的负电荷I可变电荷I它的数量与性质随土壤pH变化而变土壤电荷数量:单位土壤所带电荷的库论数PH越大,负电荷越多。
土壤电荷密囱单位土壤表面积上的电荷数, PH越大,电荷密度越大。
阳离子交换作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反应土壤胶体|土壤中1〜100nm的固体小颗粒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每百克干土中所含有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毫摩尔数。
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溶液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所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portance for AkiPart1 名词解释土壤: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
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土壤圈:覆盖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潜性酸:土壤胶体表面上的H+的解吸及吸附的H+、Al3+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土水势:土壤水的能态与标准状态下的纯水的能态的差值。
水吸力: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他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括孔隙)的干重。
土壤退化: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土壤养分: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
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土壤比重:单位体积固体土粒(除去孔隙的土粒实体)的干重。
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的组成分类。
土壤结构:土粒单粒、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永久电荷:土壤中铝硅酸盐矿物的同晶替代产生的电荷,电荷类型和数量不随介质pH的影响。
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吸湿系数:吸湿水的最大含量,也称最大吸湿量。
凋萎系数:植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含水量,一般为吸湿系数的1.5倍。
粘化作用: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他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土壤腐殖质:未分解和半分解动物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土壤比表面: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土壤黏着性:土壤粘附于外物表面的性能,受土壤表面积和水分的影响。
土壤粘结性:土壤通过各种引力而粘结起来的性质,受土壤质地的影响。
土壤结构体:结构体的大小、类型、数量、品质及其相互排列的方式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土壤热导率:在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
土壤发生层: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平行的,并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
毛管上升水:随毛管上升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随地下水的变化而变化。
!毛管悬着水:由毛管力而保持的水分,随毛管张力、蒸腾力、毛管水重力而上下移动。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即BS。
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
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NO3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2、NO等的过程。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总量百分数组合。
土壤粘闭现象: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土壤呼吸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或单位土重)的CO2数量。
土壤缓冲容量:使土壤pH值升高或降低一个时,所需要的碱或酸的量。
有机质腐殖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
有机质矿质化: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的过程。
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的一价离子的里摩尔数表示。
交换性阳离子:被土壤胶体表面吸附,能被土壤溶液中阳离子说交换的阳离子。
土壤自净作用: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降低甚至消除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Part2 简答题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①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土地资源数量有限③土地资源质量的可变性④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铵态氮肥“深施技术”的土壤学原理:盐水土壤具有层次分异的特点,氧化层的氧化还原电位较高,碳素以硝态氮为主,如果将氮肥表施在氧化层就会产生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随水渗入还原层,在嫌气条件下产生反硝化作用,导致氮素以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氮气的形式从土壤中逸出黄壤发黄、白鳝泥发白的原因:①黄壤——A处于顺倾坡,水分条件良好,有较充足的下渗水砂岩的碳酸钙和其他盐基较少,砂岩及其风化物的透水性好,水分易于下渗淋溶,因而很快完成了脱钙过程,并且已发生强烈的脱盐基酸化,使土壤呈强酸性B伴随脱钙酸化过程,发生了脱硅富铝化过程,显示出明显的富铝特征C受水的作用较深,铁进一步游离和水合,从而使土壤黄化②白鳝泥——A水分较多处还原条件好,Fe 、Mn被还原,颜色发灰白B由于长期积水和排水,导致Mn和Fe流失。
土壤活性酸、潜性酸的区别和联系:先有活性酸,再转化为潜性酸。
酸性强弱决定于潜性酸,主要是Al3+,活性酸是潜性酸的表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①土壤肥力上的作用——A养分较完全B促进养分有效化C提高土壤保肥性D提高土壤缓冲性E促进团粒结构形成②生态环境上的作用——A络合重金属离子,减轻重金属污染B减轻农药残毒,腐殖酸可溶解C全球碳平衡的重要碳库“硝烂田”和“反酸田”的形成及改良: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①土壤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在土壤五大自然成土过程中占主导地位②植物的作用——A累积氮素,豆科植物把大气中的分子态N转化为N的化合物,从而累积在土壤中满足各种植物和微生物的需要。
B高等植物通过根系把土壤中分散的养分富集在有机体中,有机体死亡后把养分还给土壤循环-C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通过溶解,改变矿物的性质,同时穿插挤压,促进结构形成③动物的作用——种类多,数量大,其残体作为有机质的来源,参与土壤腐殖质形成和养分转化,动物可以疏松土壤,促进团聚结构的形成④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有机质、释放养分,合成腐殖质,固氮微生物固定N给植物,释放矿物中的矿质营养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的关系:①影响根系发育和吸收能力。
根系生长发育要求的氧气来自土壤,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与二氧化碳含量互为消长,氧气越少,土壤中产生还原性气体对植物根系产生毒害②影响种子萌发。
缺氧时,影响种子酶活性,影响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分解,同时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对种子产生毒害③影响养分状况。
氧气充足,有机质分解快,氨化过程快,有利于硝化过程的进行—④影响作物抗病性。
通气性差容易产生还原性气体,如H2S、CH4对植物根系产生毒害,由于作物发育不良,抗病力降低,结果易感染病害阳离子交换量受哪些因素影响:①土壤质地(粘质土>壤质土>砂质土)②有机质含量(正相关)③无机胶体类型④土壤酸碱性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①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②增加土壤保肥性③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④促进微生物的活性,消除污染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①大小空隙兼备②水气矛盾能很好的解决,③保肥与供肥协调④易于耕作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①关系密切,土壤蓄水、供水、保肥、供肥、保温、导温、耕性等都受到质地影响②砂质土——蓄水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力较差,土温变化快,通气性和透水性良好,容易耕作。
在施肥时要注意勤、少施,多施有机肥,防止水分过分蒸发,选择抗旱品种②粘质土——保水力和报废力强,养分含量较丰富,土温稳定但通气透水差,粘结性、粘着性强,耕作比较困难。
要集中施肥,且要有良好的排水措施.③壤质土——兼有优点,比较理想的土壤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①温度——植物的生长和有机质的微生物降解②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③植物残体的特性,主要受C/N的影响④土壤特性——土壤质地在局部范围内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①阳离子交换是一种可逆反应。
溶液中的离子被土壤胶体吸附到表面上而合溶液达成平衡后,若溶液的组成和浓度改变则胶体上的交换性离子产生逆向交换,把已被胶体表面吸附的离子重新归还到溶液,建立新的平衡②以原子价为依据的等价交换③高价态代换低价态的离子,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水浸pH和盐浸pH的区别:①水浸——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反映出来的酸度②盐浸——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由钾离子交换出的氢离子与铝离子所反映出来的酸度水稻田不适宜施用硝酸铵肥的原因:)易随水流失,造成肥料浪费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①通气性②微生物活动③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④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⑤酸碱值施用含氮量低水稻、小麦等作物秸秆时应同时适当补充速效氮肥的原因:①秸秆进入土壤后由于氮的含量太低不能使土壤微生物将有机碳转化为自身的组成②为了满足微生物分解植物残体对氮的养分需要,土壤微生物必须从土壤中吸收矿质态氮,此时土壤中矿质氮的有效性控制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最终的结果是在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竞争土壤矿质态氮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①木本植物——以多年生为主,每年形成的有机质只有小部分以凋落物的形式堆积在地表,形成的腐殖质层较薄,主要为富啡酸②草本植物——多为一年生,无论是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的有机质,每年都经过死亡更新,因此提供给土壤的有机物质较多,且分布深用土壤水势研究土壤水分的优点:①为研究各种作用力下的土水势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尺度②可以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把土水势、植物水势以及大气水势统一起来,研究水分运动、形态和方向等③为测定水能态提供了一些准确的方法碱性土壤上植物常发生缺钾现象的原因:碱性土壤中Na的含量较多,Na+是K+的陪伴离子,钠离子的交换能力比钾离子弱,更容易被解吸,从而导致K+容易被土壤吸附,所以由于Na的陪伴离子效应使K的有效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