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 ——王克勤共17页文档

合集下载

新闻采访-第5讲__采访对象的选择与分析【精选文档】

新闻采访-第5讲__采访对象的选择与分析【精选文档】

第五讲采访对象的选择与分析教学目的:1、掌握选择最权威的采访对象的技巧;2、理解处于不同利益关系的采访对象的类型和态度;3、理解人们接受采访的心理需要;4、理解拒绝接受采访的心理原因。

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人们接受采访的心理需要;2、理解拒绝接受采访的心理原因。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篇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生科的领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在从事德育教学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现就本学期班主任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培养良好的班集体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集合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在培养班集体方面,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设开学初,我组织全班学生把教室布置好,让教室的每一块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

在具体布置时,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张贴名人名言,使学生行有可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并设立评比栏。

班组设置由专人管理的“图书角”,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设置了班级日记,由班长负责记录。

(二)注意班干部的培养进入高二以后,班干部换届重新选举,由学生民主投票,产生了一支能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干部队伍。

对待班干部,我积极引导,大胆使用,注意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另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布置新的工作和任务。

这样,由于班干部积级配合,以身作则,从而带动全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注意养成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的结合高二学生由于已经熟悉了学校的环境,又没有升学上的压力,个别学生纪律开始松动起来,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一些不良行为随之而来,如旷课等,面对这些违纪情况,如果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走入岔道。

《新闻学概论》第10章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规范

《新闻学概论》第10章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规范
党处于执政地位。党执政的重要方式是,制定和宣 传贯彻自己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新闻工作要积极 、正确、全面、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 ,及时了解和反馈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 的执行情况,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 使党的政策化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
12
(三)在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我国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 组成部分。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都要自觉服从党的领导, 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坚持和完善新闻管理工 作制度。
21
3、贴近群众
就是新闻工作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 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反映群众的切身感 受,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采用群众喜闻 乐见的形式,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 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 群众能懂的话,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 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代表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新闻批评重在选择 (2)批评报道宜从新闻事件入手 (3)“中性化”操作 (4)“力”与“度”的统一 (5)善始善终,协助问题的解决
34
1、毛泽东同志对新闻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的指示的核心内容是 什么?
(1)“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 党性的表现。”
(2)“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 (3)“克服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错误倾向。 2、“三贴近”的内涵是什么? “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十 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遵循这一要求,宣传思想战线把“三贴近”作为改进和加强自 身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 3、舆论监督的定义是?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利、公共政策以 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批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

新闻报道的『深度』探寻

新闻报道的『深度』探寻

新闻报道的『深度』探寻刘全亮【摘要】@@ 深度报道对新闻媒体非常重要,它是新闻媒体不可或缺的报道形式,也是决定媒体地位、彰显其社会责任的最有效手段.<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以下简称<报道如何深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小窗,一窥当下中国式深度报道的真实图景和业内人士的深度思索.【期刊名称】《新闻爱好者》【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1页(P118)【作者】刘全亮【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正文语种】中文深度报道对新闻媒体非常重要,它是新闻媒体不可或缺的报道形式,也是决定媒体地位、彰显其社会责任的最有效手段。

《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以下简称《报道如何深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小窗,一窥当下中国式深度报道的真实图景和业内人士的深度思索。

理想的色彩。

《中国经济时报》首席记者王克勤被《南方周末》评选为2010“中国梦践行者”,他还被称为中国第一调查记者、中国第一揭黑记者。

在回顾自己20年的职业生涯时,一贯低调的他言辞间也不免流露出自豪:“我当年20多岁就做了甘肃回收市场黑幕的报道,马上引发全省范围的回收市场整治。

10年后的兰州股市黑幕报道,也引发了全国性的股市整治,兰州有150多人被捕。

然后是北京出租车垄断黑幕报道,不仅引发了整个出租车行业的整治,而且启蒙了出租车行业从业者,强化了他们的维权意识,促成了一系列维权活动。

”作为一个有理想的践梦者,王克勤认为新闻报道能够做到深入的关键在于线索的选择,它的标准应该是事件和转型社会的大背景是否相关,报道后能不能促进一些政策的调整、制度的完善。

而在题目确定后,扎实的调查采访是第一要务,好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跑出来的,只有获得大量一手材料,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把握新闻事实,进而解释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

《报道如何深入》一书收录了王克勤的代表作《的哥的姐怨声载道——揭开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11个页码还只是节选,这篇文章他用了近半年时间,先后采访了100多位出租车司机及出租车公司、政府相关部门。

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 王克勤

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 王克勤

黑白通杀 如何抉择

锲而不舍
写《公选“劣迹人”引曝黑幕》发表后,甘肃省专门调集6个部门,组成近五十人 的专案调查组进驻堡子乡调查,近十名为恶乡里的乡村干部受到了法律制裁; 写《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推动出租车行业的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写《河北定州血案调查》,在《中国经济时报》刊出后,使定州市因圈地矛盾造成 6名农民被黑社会打死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原定州市委书记和风被押上审判台。
在证券黑市,这些投资人亦被称为“股民”,这些人也这样称呼自己。“股民”李学仁,投入55万元在甘肃华信 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炒股”,在吃了一段时间的免费午餐之后,多年积存的53万元便付之东流。这时他才大梦初 醒,知道几元钱的免费午餐只不过是“华信”割他的大腿肉煮成汤又喂了他一小勺而已——但是后悔已经没有用 了,因为他将55万元打进华信的账户后,除了拿到了一个该公司所谓的账号与一个空的“一卡通”外,连个收条 也没。
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许多在合法股市里的投资人被经纪人“CALL”到这里,吃着每天一顿的免费午餐开始“炒 股”。但是,不久,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这里做股票,只有一个结局——亏损。客户买的“消息股”从一 上手就开始烂;自己没有融资,但账上却显示欠了公司的一大笔钱且全买了不知何时吃进的股票;自己不想买的 股票,经纪人却自作主张大数目吃进;这里的电脑在股市行情看好时,不是停电,就是死机,或者出现系统紊乱, 客户想买的股票总是无法到手;股票下跌时,客户永远无法及时抛出股票,直到造成巨额亏损,公司才以保全公 司资金为由,为客户强行“平仓”。
【经典语录】 这个社会给普通人发声的机会太少了。正因为这样,我努力让无声的人有声。
成名作:调查报道《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前六段
一个卫星接收器、几十台电脑、一年更换一次法人代表与企业名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兰州,目前这样的 证券黑市还有近20家。阳春三月CALL来的投资人,到了秋天就被“洗”得差不多了,这些公司便挥起巨镰,将投资人 像庄稼一样割得干干净净之后又“榨”得颗粒不剩。 近四、五年来,数万余名不明就里的中小投资人受蒙骗将自己数亿元的血汗钱投进了诈骗者的黑洞,他们满以为 自己是在炒股,哪里知道他们是在别人精心策划的虚拟交易系统里与诈骗者玩着单据游戏,他们注定是永远的输 家——因为,资金根本就没有进入深沪两市交割。 世界上真有免费的午餐吗?有,但好吃难消化。 在兰州,几乎所有的证券黑市都为不明就里的客户热情地提供每天一顿的免费午餐,而且为客户提供4倍乃至9倍 于本金的“融资”,即“借钱”让客户炒股;在这里,合法交易大厅里只能是散户的投资者还能享受到大户的待 遇,每人一台电脑,不受干扰;他们还能为客户提供所谓“消息票”,声称可以让客户年受益达30%---80%,或 更多,短时间内让客户致富。

“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 ——王克勤PPT文档17页

“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 ——王克勤PPT文档17页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 ——王克勤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Hale Waihona Puke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中国十大风云记者

中国十大风云记者

中国十大风云记者1《中国经济时报》王克勤:披露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去年,中国经济时报高级记者王克勤用近半年时间,历尽艰辛,扎扎实实深入社会底层,先后采访100多位出租车司机及众多出租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

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披露了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

受到中央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此文不仅推动了北京市乃至全国出租汽车行业市场化的改革,同时也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案例价值。

背景资料:王克勤,2002年度中国传媒杰出人物,中国经济时报高级记者。

中国当代著名揭黑记者,被业界称之为“中国的林肯、斯蒂芬斯(美国著名揭黑记者)”。

近年来,他先后推出震惊海内外的《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公选“劣迹人”引曝黑幕》、《甘肃回收市场黑幕》等一系列揭黑性深度调查性报道。

仅2001年一年在他的笔下仅送进监狱的黑恶分子就达160多人。

其本人也经历过许许多多生死劫难,最惊心动魄的是曾有黑社会组织悬赏500万元要他的人头。

2《南方都市报》陈峰:国内第一个采访报道孙志刚个人简历:男,1972年8月生,199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本科学历。

1994年加入河南国际经贸报社,1995年加入河南期货日报社,1998年加入河南日报下属的城市早报社,2002年加入郑州晚报社,2003年加入南方都市报。

推荐理由:是国内第一个采访报道孙志刚的记者。

孙志刚的家属为了申冤,到许多部门上访投诉,无一受理,最后还是《南方都市报》做了详细采访,发表了事实真相这才被社会公众所了解。

2003年主要作品: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追问佛山镇长高薪制,亿万富翁百万征婚,农民谢洪武被拘留28年,涟源收容所黑色致富路,非典时期中国打狗风波,海丰25名被收容人员烧死车中。

3《中国青年报》贺延光:愿与人们共享欢乐也愿于人们共对苦难个人简历:男,1951年出生,1968年赴黑龙江兵团插队,1981年为北京青年报记者,1983年为中国青年报记者,现为该报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

深度报道的结构

深度报道的结构

第四节、深度报道的主体结构搭建这类报道必然在篇幅上相对较长。

一般是占一个整版以上,如《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深度报道,篇幅一般占对开的报纸一个整版,8000字左右,基本都在5000字以上。

在文中都需要用小标题来分隔内容并提示内容.它的分层小标题如同消息的标题,既要抓住矛盾的关键点,又要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时,深度报道在结构上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来围绕主题证明新闻真相,这就需要在写作中搭建出最适合的结构;最后,调查性报道需要场景转换、具有多种叙事线索,这些在组合上都需要具备完美的结构。

具体而言,深度报道在结构搭建上具有以下常用的方法。

(一)、依据关键点搭建结构依据新闻真相所涉及的关键点来搭建结构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手法,也是使整个报道脉络清晰,使受众欲知而未知的迷惑点与关注点与记者的表达点相吻合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因为记者把关键点提出来作为整篇文章的小标题,这样,受众从小标题从第一感知上,就知道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也知道把这些关键的问题揭示出来了,真相也就出来了,新闻背后的新闻以及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也就出来了。

这种以关键点作为小标题来安排结构的做法还可以起到引导受众的作用,达到删繁就简的效果,引导受众砍除枝蔓,拨云见日,快速抓住新闻事实或新闻真相方面的关键点.1、具体做法深度报道本来就是揭示事实真相的,那么就要准确有力,要用事实的关键点,或事件存在的疑问关键点,或受众想知道的关键点来安排结构,。

利用关键点作为小标题有以下做法:对于是非迷惑的新闻真相,可以就受众想明白的几个关键问题作为记者采写的依据,把这几个关键问题作为小标题。

在文章中,把这几个问题揭示清楚了,那么这个调查性报道调查真相的首要任务也就完成了。

如《注射隆胸调查》(《南方周末》2001年11月2号),这篇报道就是要告诉受众注射隆胸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害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

到底如何?记者在如何进行说理与平衡性报道做的比较好.其结构分为八个小节:一、注射隆胸材料曾遭死缓;二、同意开禁的专家说法;三、可否注射隆胸专家未做表决;四、有院士支持隆胸?五、产品质量没问题?六、让厂家全权负责行吗?七、常处长,这个问题可以探讨;八、王朝刚博士:呼呈良知从以上这几个方面,都是围绕是否有害这一主题而展开调查,从这几个方面,紧紧抓住了受众想知道的问题。

黑龙江省密山市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密山市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密山市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密山市第四中学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一、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爱你,听见了吗我爱你,听见了吗我特别害怕一种病:阿尔茨海默症。

通俗上来讲,这种病叫做:老年痴呆。

你不知道这种病什么时候开始,就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们院里有一个五婶儿,就得了这病。

有一回,五婶儿吵着要吃炸糯米球,附近的店早关门了,但五叔知道李村公园那里有一家店开到很晚。

那时候,天有点黑了,赶上下雨,路上出租车很少,五叔有哮喘病,来回走了5公里,还好,买到了炸糯米球。

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了,就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

五叔叹口气:“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

”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就又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一点都不恼,和颜悦色,全当遛腿锻炼。

有天一大早,五婶儿起来,要吃炸糯米球,说话有些含含糊糊了,五叔没在意,就去买,下了楼突然想起一些事儿,又折回家,看着五婶儿弄个老花镜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

五叔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再不吃,就不给你买了。

”五婶儿“哇”地一下子就哭了。

五叔吓了一跳,忙去哄:“买,买,买,我现在就去买。

”五婶儿含含糊糊地说:“我,好,像,快,把,你,忘,完,了。

”五叔拿过五婶儿手上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个名字:马家平,后面是画的“正”字。

五叔姓马,莒县人。

五叔问,这些“正”什么意思?怎么还有一个没写完的?五婶儿摇摇头。

五叔牵起五婶儿的手,去买炸糯米球。

站在卖糯米球的小车前面,五婶儿从她的小口袋里掏出来那个小本子,很开心地在马家平后面的“正”字上,又画了一笔。

五叔问:“你要不要去坐那个摇摇车?”五婶儿笑着说:“小孩儿玩的。

”五叔说:“我陪你啊。

”在商场门口的儿童摇摇车上,五婶儿玩得很开心。

可是,五叔掉眼泪了。

到后来,五婶儿彻底不认人了。

五叔很用心地教她用筷子,教她认人。

我国负面新闻报道分析

我国负面新闻报道分析

摘要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但新中国成立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国媒体对负面新闻一直都采取“报喜不报忧”的原则,对媒体所报道的负面新闻报道严加管制。

负面新闻对媒体来说一直以来是一个很难处理的课题。

对于负面新闻,不能不报,也不能总报,一切都应该遵守一个统一的规律和原则。

通过我的努力,总结出了负面新闻在报道中的几点技巧。

本文首先介绍负面新闻的定义、影响以及媒体对负面新闻报道的依据,得出媒体对负面新闻报道的必要性。

然后介绍了我国媒体在建国60多年来对负面新闻报道的发展轨迹,着重对一些案例分析,总结出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指出我国媒体在报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炼出了我国在负面新闻报道中应遵循的原则、将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对它的几点建议,希望能通过这些建议使我国媒体在将来的负面新闻报道中有一些指引作用,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

关键词:我国媒体负面新闻报道IABSTRACTChina's news media are the mouthpiece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but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China's media has been negative news to "report only" principle, the media reported tight control of negative news reports .Negative news on the media, it has always been a tricky issue. For the negative news reports can not, can not always reported, everything should follow a uniform law and principles. Through my efforts, summed up the negative news in the reports of several skills.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negative new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media on the basis of news reports, the negative news media come to the need. Then introduced over 60 years of media in the founding of the negative news reports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focusing on a number of case studies, summed up the reasons for its success or failure, that the work of the media in reporting the problems. Finally, to extract the negative news coverage of China in the principles to be followed, the future prospects and some of its proposals in the hope that through thes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negative news media coverage in the future there are some guidelines in effect, play a guiding Practice.Key Words:Negative news;Report;China mediaII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引言 (1)1.1负面新闻的定义 (1)1.2负面新闻的影响 (1)1.2.1负面新闻的负面影响 (1)1.2.2负面新闻的正面影响 (2)1.3负面新闻报道的特殊性 (4)1.3.1负面新闻的报道延续性较强 (4)1.3.2负面新闻采访的艰辛性 (4)第二章我国媒体负面新闻报道的概述 (5)2.1负面新闻报道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5)2.1.1媒体对负面新闻进行报道是新闻真实性的体现 (5)2.1.2媒体对负面新闻的报道是尊重公民知情权的体现 (5)2.2建国以来负面新闻报道的发展轨迹 (5)2.3负面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6)2.3.1负面新闻过分渲染血腥、暴力、色情情节 (6)2.3.2对负面新闻报道过于集中,引发群众恐慌 (6)2.4我国负面新闻报道的变化趋势 (7)2.4.1负面新闻报道增多 (7)2.4.2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8)2.4.3负面新闻的正面效果得到了体现 (8)第三章对我国媒体负面新闻报道的建议 (10)3.1我国媒体在负面新闻报道中应遵循的原则 (10)3.1.1要严格遵守新闻法规和宣传纪律 (10)3.1.2 适度性原则 (10)3.1.3坚持真实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10)3.2如何发挥负面新闻的正面效应 (10)3.3应该健全新闻法制 (11)3.4应该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第一章引言1.1负面新闻的定义负面新闻是指对负面新闻事实的报道,它们主要聚集在那些与现行的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冲突的事件,以及一些反常现象,主要涵盖犯罪,贪污腐败,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流行疾病,性丑闻等领域。

07如何进行调查性报道(王克勤)

07如何进行调查性报道(王克勤)

如何进行调查性报道中国经济时报首席记者王克勤第一、为什么要做调查性报道简单的说,是民众的要求,是社会的要求,是历史的要求,是进步的要求,是冲破强势阶层对于公众蒙蔽与欺骗的要求,是媒体与记者自身本能的要求。

有几点体会:1,老百姓深切的渴望,渴望媒体作为公众的守望者,坚定地守望公众的利益。

2,特权、腐败、不公平等各种罪恶正在广泛的严重的伤害公众的利益,在不断的制造罪恶。

3,媒体应该揭示真相,监督公共权力的滥用和对公众的掠夺。

4,媒体永远是社会进步,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尤其我们做媒体的人,不能小看媒体的力量。

5,我们不仅是记录者,更重要的是守望者。

第二、如何做调查性报道一、如何调查取证要坚持“十一个原则”其一、深入的原则第一点,深入深入再深入。

这是从纵向来谈。

要了解事实的真相,必须不断的深入下去。

南方周末有一句话叫做没有深入就没有深度。

所有的调查性报道,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深入的揭露问题。

要逼近真相,要挖出问题的核心和症结所在,就必须不断的深入,所以对资料的大量占有才能还原事实真相。

美国《费城问讯者报》的记者洛丽塔·托夫尼总是和可能提供消息的人士对面的交谈,在他们身上花大量的时间。

她给《华盛顿邮报》写了一篇报道,讲在马里兰州的一个监狱里发生了大范围的强奸事件,她揭露了在法律执行者知情下发生的罪行——这些罪行本身都是警察和法官所知道的。

为搜集证据,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下班上门找不愿意提供资料的目击者。

结果她写出一流的新闻故事,证据确凿地报道了马里兰州乔治王子拘留中心经常发生的强奸罪行。

最后托夫尼写出了她的主编认为不可能的报道,报道引述了犯罪者、受害人、难辞其咎的执法人员的说话,全部都是有姓有名和正式的记录。

托夫尼说,当这则报道刊登出来的时候,所有的文件“像送大礼般交给政府,包括所有的东西,医疗记录,受害者的名字,甚至强奸者的名字。

”最后事件的公开迫使政府采取行动,设法亡羊补牢。

最后所有强奸者都被宣判有罪。

中国知名调查记者今何在

中国知名调查记者今何在

中国知名调查记者今何在我国新闻从业人员超过75万人,300人的调查记者显得凤毛麟角。

如今,这个数字更少。

“北上广”是调查记者的主要所在地,而广西、河北、黑龙江等10个省份,全省没有一名定义中的“调查记者”。

中国的调查记者有多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志安认为加起来不过数百人。

而这数百人如今仍在从事一线调查的,则不过数十人。

是什么导致调查记者的迅速消失,转型后的他们现在都在做什么?近日,本报记者连续采访十多位转型后的调查记者,试图还原一个别样的青春。

不再做“写稿机器”今年4月,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朗朗入职腾讯公司,任电商公关总监。

朗朗是一个优秀的调查记者,曾经的“国美内斗”新闻几乎都是他一手披露,业界盛传“每月稿费2万”。

朗朗将自己离职的原因写成了一篇长文,表示主要原因是“触顶”,而最终辞职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他关注的家电领域被普遍认为没有新闻亮点,编辑更关心上市公司、互联网类新闻,发稿变得日益艰难,需要同编辑充分沟通,才能发一篇不足千字的小稿。

其次是他每天写着同类的新闻稿,持续七年,导致对新闻的兴趣日益减退,“当采访对象还没开口你就知道他要说什么,当你看到新闻就觉得似曾相识,当你从采访,收集材料到成文2000字只需要1个多小时时间的时候,你所写的稿件自然也就成为了填版面的普通稿件”,他不想做“写稿机器”,需要新的挑战。

这种情况下,在35岁时,朗朗决定离开熟悉的广州,来到深圳,从事一个全新的职业。

2012年8月,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发了一条“好吧,新闻已死,我先撤了,兄弟们珍重”的微博,引起热议。

此时,这位“三鹿奶粉”的首位报道者,已做了十年记者。

在最近的一个新闻沙龙上,简光洲谈及离职原因,主要是因为报社经过生存期之后,对调查记者又爱又恨。

同时因为接受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访美,引发报社个别领导的不满,简此后辞职。

辞职后,他接受此前从媒体离职的朋友的邀请,加盟了一家公关公司。

王克勤是中国调查记者的一个“标杆”,他认为,“调查记者”必须具备几个特征,一是主要从事揭黑报道,二是揭露对象为公权机关、强势企业,三是独立调查,四是报道出以公心。

中国著名调查记者王克勤手机

中国著名调查记者王克勤手机

中国著名调查记者王克勤⼿机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档/双击可除中国著名调查记者王克勤⼿机篇⼀:调查记者什么是调查记者,我国有哪些调查记者,请通过具体新闻实践案例说明进⾏新闻调查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问答形式)。

答:给“调查记者”下定义免不了主观判断与标准。

结合新闻⾏业状况、调查记者队伍规模及其新闻⽣产实践的特点,可将“调查记者”定义为:⼀半以上⼯作时间从事调查性报道,主要以社会、时政、财经等领域的负⾯题材为主。

多关乎公共权⼒滥⽤,有被遮蔽的真相要记者进⾏突破调查,特稿记者、对话记者等不算在内。

即使⽤最宽松的定义标准,全国调查记者也不过数百⼈。

我国调查记者有王克勤、柴静、王志、邓飞、王利芬等等……黄远⽣在《忏悔录》中提出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素质,我觉得对调查记者也同样适⽤。

“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三)⽿能听;(四)⼿能写。

”“能想”,就是要有思想,有精神,范围可以很⼤。

有探索问题以及坚持下去的勇⽓,有主动发现线索、发现问题的脑筋,有严谨细致的精神,有正义感及关⼼⼈民幸福的胸怀……著名记者王克勤曾先后推出震惊海内外的《北京出租车业垄断⿊幕》、《兰州证券⿊市狂洗“股民”》、《公选“劣迹⼈”引曝⿊幕》、《⽢肃回收市场⿊幕》、《⼭西疫苗乱象调查》等⼀系列揭⿊性深度调查。

仅20xx年在他的笔下送进监狱的⿊恶分⼦就达160多⼈。

当年有⿊社会组织曾扬⾔要出价五百万元买他的⼈头,因此他被传媒界誉为当代中国“⾝价”最⾼的记者。

在他连续8个⽉没有拿到⼀分⼯资收⼊、冒死为民请命的同时,他却于20xx年11⽉被原所在单位⽆故开除公职。

王克勤还发起“⼤爱清尘”活动,拯救深受尘肺病折磨的⼈群。

王克群就是⼀个“能想”的记者,他遇到⿊暗就去揭露,这是正义与脑筋;他遇到困境仍能坚持,这是勇⽓;他关⼼社会,关爱弱者,这是胸怀。

“能奔⾛”,就是能吃苦,愿意吃苦,愿意为民请命,能够奔⾛⼋⽅,处处“交友”。

20xx年,⼀对平民夫妇对⼉⼦被“冤杀”的诉求再次引起了汤计的关注,此后的9年,他与这对夫妇共同努⼒,来回奔⾛,终于使社会各界备受关注的“呼格吉勒图”冤案昭雪。

调查性报道特性探析

调查性报道特性探析

调查性报道特性探析摘要本文认为,调查性报道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揭示性,相对独立性、科学性,艰危性和显著性。

在五个特性中,揭示性和相对独立性最重要,它们是调查性报道最基本的“形象识别标志”。

关键词调查性报道特性揭示性独立性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份量重、受到广泛关注。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方式,优秀的调查性报道可以使一个媒体或者栏目声名鹊起,《华盛顿邮报》如此,《南方周末》如此,《新闻调查》也是如此;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调查性报道就是一块能量巨大的磁石,它吸引着调查记者踏破铁鞋、百转千回。

甚至甘愿冒生命危险。

为什么调查性报道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和吸引力?关键在于它有着和一般新闻报道方式不同的特性。

一、揭示性揭示就是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

新闻是新近或者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对于一般的新闻作品来说,它们的报道对象显而易见,新闻记者只需要做一般的调查了解,然后进行记录就可以了。

调查性报道则不然。

调查性报道的对象是“新闻背后的新闻”,而且这种新闻并不是一日了然,清晰可见的,这种新闻或者由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被采访对象极力掩盖,或者由于客观原因“养在深闺人未识”。

需要记者进行艰苦、系统的调查采访,才能把事实真相揭示给新闻受众。

200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记者对湖北省郧西县采访,在经过这个县的店子镇太平寨时猛然发现公路旁边陡峭的高山上躺着几个巨大的白色水泥字:封禁治理。

这时候,摆在记者面前的只是一种表象,通过调查采访。

记者了解到了许多内幕,比如为了造这几个字。

2000多名劳力每天从早上6点半开始干。

一直要干到下午7点才能收工。

四个字仅材料就花去了两万多元。

比如不仅在一个镇,整个陨西县都在造字,全县造的300平方米以上规模的大字近100个,耗资几十万元和大量人力。

记者节记者感言 记者节感言

记者节记者感言 记者节感言

记者节记者感言记者节感言记者节记者感言【一】我是1992年底到报社工作的,20年来,我一直记着自己来自农村,最熟悉的是农村,事业发展也应该从农村干起!今年起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更是让我深有感触。

在报社,我曾经被大家称为跑田坎记者,是说我农村跑得多,农村情况熟悉。

1996年我担负了报社统一策划的遂宁周边行活动,跑遍了遂宁周边所有的乡镇,从最北端的射洪伏河乡到现在安居的分水镇,30多个沿边乡镇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那一次,我深入边远山区山村、学校,下田地、住农户,动手做、俯身听,贴近最真实的山区生活,贴近最朴实的山村居民,写出了一批生动活泼的报道。

2002年,国家对农村税收进行改革,我再一次随工作组到农村,报道农村的实际和基层干部的想法,写出了一批影响很大的报道,对指导遂宁农村税费改革的意义也很大。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在农村了解到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可以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孩子完成学业走出贫困;了解到安居会龙镇的农民干部用股份的办法兴修水利,然后将堰塘承包给农户养鱼,用承包费来办公益事业的创举。

就是这条线索,我写下了《石岩村模式的思考》在遂宁日报头版头条以加评论的方式刊出;我采访的河沙镇莲藕滞销的新闻获四川新闻奖二等奖。

可以说,好的新闻就在基层在一线!20来年的新闻工作经历,让我认识到了走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也就是回答了新闻事业依靠谁的问题。

有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基层是我们工作的大课堂,基层是新闻线索永恒的源头活水。

我们只有深入到群众中获取第一手材料,才能从老百姓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民间鲜活的艺术中萃取创造的元素。

20年来,不管是作为普通记者还是部门主任,我都深刻感到在一线,自己是听众,同样,也是学生。

农村的活计我虽然了解一些,但仍然是生手;对于农村的新情况,我的了解程度不如基层的干部,褪下见过些场面的这层外衣,记者亦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普通人。

所以摆正了自己的定位,我们到基层到一线,就是要了解群众盼在何处、难在何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同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记者应该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们处在市县一级的媒体就是在基层,就是在一线。

“隐性采访”——新闻记者的双刃剑(定稿)

“隐性采访”——新闻记者的双刃剑(定稿)

“隐性采访”——新闻记者的一把双刃剑摘要: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每天都涌现出大量的问题,为了维护人民的合法利益和惩治不法行为,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社会舆论监督力度。

作为一种能有效进行舆论监督的新闻报道形式,隐性采访以其突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新闻界大行其道。

然而,这样一把锋利的舆论之剑并不是所向披靡的,隐性采访近年“被虚假”和“被泛滥”导致其公信力的下降让人感到痛心。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运用理论阐述的方式,总结前人的理论来探讨隐性采访的两面性,结合对隐性采访现状的分析,思考如何在隐性采访中趋利避害。

Abstrat: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a large number of problems emergence everyday.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nd punish wrongdoing, our society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public opinion in recent years. The effective conduct of public opinion as a news report in the form of tacit interview authenticity and objectivity of its prominence in the popular press. However, such a sharp sword of public opinion is not invincible, in recent years hidden interviews "being false" and "being spread", lead to a decline in the credibility of peopl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escribes he way the main use of theory, summed up the theory to explore the hidden previous interview with the two sides, combined with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hidden interview, think about how the interview in the hidden gains and avoid losses.关键词:隐性采访双刃剑新闻真实性隐性采访侵权传播规范Key words:Recessive Interview Double-edged sword News authenticityHidden interview infringement Communication specifications正文:“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第四讲 黄远生PPT课件

第四讲 黄远生PPT课件
• 第二从中观上讲,我们的努力可能影响某地乃至中央的公共政策,不仅使报 道中的当事人受益,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国家的制度建构起到点滴的改变作用。
• 第三从宏观上讲,我们每天的报道大多是真相的呈现,只要不断把真相告之 于众,就有累加效应。这个作用是一个渐渐的,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但这个作用往往是最大的。
选自金雄白《记者生涯五十新闻跑新 闻,没有新闻就查看别家报上有,而我们没有的 广告,去上门兜揽。至下午三时回报馆,接替张 碧梧翻译上海两家英文报——《字林西报》与 《大陆报》内重要新闻以及天文台的天气预测。 译完又将两个副刊“小时报”与“余兴”的稿件 编辑发排。晚饭以后,通常帮编本埠新闻,其他 各版有人请假,也就由我临时顶替,到十时左右, 再到校对室校当天的稿样,一时以后,帮同翻译 北京专电的电码。这样,使我一天十八个小时, 无片刻可以偷懒。
• 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做一个真正的记者应该要有激情。
• 选自笑蜀<“如果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王克勤访谈录>《南方周末》 2010-8-11
• 王克勤,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 科,1964年11月生,甘肃省永登县人。 原《中国经济时报》首席记者,现为经 济观察报总编助理。
• 仅2001年在他的笔下送进监狱的黑恶分子就达160多人。当年有黑社会 组织曾扬言要出价五百万元买他的人头,因此他被传媒界誉为当代中 国“身价”最高的记者。警方曾派4名刑警荷枪实弹进驻他家保卫他 的安全。在他连续8个月没有拿到一分工资收入、冒死为民请命的同 时,他却于2001年11月被原所在单位无辜开除公职。农家子弟出身的 王克勤不仅在兰州市委机关从事过文秘宣传、外贸进出口公司从事过 商贸业务,而且还在一家国企担任过一年多的副厂长。1989年进入媒 体至今先后在甘肃经济日报、西部发展报、西部商报、中国经济时报 从事记者编辑、专栏负责人、部主任及执行总编等工作。

第四讲 黄远生PPT课件

第四讲 黄远生PPT课件

采访写作技巧,在报界一
记者而担任了采访部主任。
举成名。
上海外勤记者的生活
• “老枪访员”的消息模本: (一)昨晚某时,有某盗侵入某某路某号某某家, 出枪威胁,赫禁所张,翻箱倒箧,劫得金钱衣物 共值某某元,呼啸而去,临行开枪一响,幸未伤 人。
(二)昨晚某时,某某路某某号某某家失慎,突告 焚如,风助火势,烈焰飞腾,顿时冒穿屋顶,经 救火车到场灌救,已延烧某邻某号,至某时才告 扑灭,损失不详。
• 文体风格灵活自由,表达方式多元,生动形象。 除了运用记叙体,议论体,还创造性运用了漫谈 体、书信体、日记体等形式。
• 没读过远生通讯,不能说了解民初政治。
• 强调记者“四能”
• “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调 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是谓能想; 交游肆应,能 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 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 谓能听;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 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
• 研究抗战史的人大概很难绕过《汪政权的开场与 收场》这套书。此书风行的原因除了民间的抗战 史一直是空白,在国共两家正史之外,以第三者 和汪伪亲身经历的身份来撰写这一段历史是其重 要特色。金氏一再强调,他是以个人身份来写 《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的,带有个人传记的成 分,和一般史书不同。这套书还保留了很多原始 资料,如照片、手迹等,这在通常的抗战史书里 不易见到。据金氏自己说,此书连载时,他经常 收到读者的来信,多是同情、感慨和惋惜。港台 两地只有曹聚仁和龚得柏曾著文公开驳斥,曹氏 的立场一贯左倾;龚氏在报界一直以大炮著称, 正义感极强,后来龚还出了一本书:《汪兆铭降 敌卖国秘史》。
• 《黄远生遗著》中,新闻通讯156篇,占全书三 分之二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