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 [菜单], 把光标移到 [驻波], 按 [执行]即可, 有四档可选读 数范围, 读出数据, 列表并画图 。
(2)测量同轴可变衰减器的插入损耗 a)按图 3所示连接好 。
输出
输入 A
输入 B
10dB衰减器
待测器件
10dB衰减器
图 3待测器件连接框图
b)在主菜单上按“ ”键光标移到《测: A、B》下, 按[→]或[←]键 使 A为《插损》, B下为空白 。
将测量线终端分别换接匹配负载(行波状态)和开口波导(行驻波 状态), 同样用上述方法进行测量 。
测量传输线终端为开口波导时的 和 值, 用式(2)计算驻波比 。
5. 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数据, 画出传输线在三种工作状态时的电场幅度分布曲线 。 根据测量的 和 值计算开口波导的驻波比 。 由测试数据求得矩形波导的波导波长, 并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 。
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 。但是, 在实验期间, 请注意以下事项: a.不要用眼睛往任何连接其他设备的开路传输线里面看; b.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位放在传输线的开口端; c.在拆/装微波元器件时, 请关掉微波信号源 。
在实验中一般为小信号检波, 可以取 n=2, 即平方律检波, 则上式
(1)可表示为
(2) 式中 和 分别为波腹点和波节点的检波电流值 。
4.实验步骤 实验所用原理框图如图 3所示 。
信号源
选频放大器
同轴-波导 隔离器 波长计 变换
衰减器
波导测量线
图 3实验框图
待测负载
首先将测量线终端接短路负载,这时在传输线上形成全驻波,然后将 探针移到测量线左端的一个波节点, 记下探针位置 D(mm)和检波 电流 I( )值, 以后每向右移动探针 2mm, 记录一个 D和 I值, 直到测出两个完整的驻波 。
因此网络输入端电压反射系数的模
, 故输入驻波比为:
(2)
回波损耗(returnloss)L:r 回波损耗用来描述反射系数的幅度,有时
又称为失配损耗 。它与负载反射系数大小有关,其绝对值越大, 则表明负 载匹配越好,反射越小 。引入回波损耗以后,反射系数的大小就可用 dB
形式来表示 。 (3)
插入损耗 (Insertionloss)IL: 插入损耗定义为网络输出端接匹配
z
0
图 1传输线行波状态电压(电流)幅度沿传播方向的分布
当终端接与短路, 开路或纯电抗负载时, 终端将发生全反射, 传输 线工作在纯驻波状态 。纯驻波状态下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幅度 沿传输方向的分布如图 2所示(以终端短路为例)。
图 2传输线纯驻波状态(终端短路)电压(电流)幅度沿传播方向 的分布
实验报告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包括使用设备, 实验框架图, 实验原理等)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 相关数据处理) 讨论(对实验结果和实验中碰到的一些问题的解释) 结论(实验的收获, 或者某些建议等等)
6.思考题 a.波导测量线上的槽缝为何开在波导宽边的中间? b.信号源为何选用方波调制? c.测量线的探针插入波导太深是否会影响测试结果? d.为什么所测开口波导的驻波比不是无穷大? 如何实现波导的理
两个相邻波节点的间距等于 ,因此有测出的波节点的位置可以求 得矩形波导的波导波长g。
电压驻波比计算 电压驻波比描述了负载的匹配特性,是反映传输线上不匹配情况的量, 驻波比的定义为:
(1)
即传输线中的电场幅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 。因为测得的是检波电
流, 而检波电流与电场的关系是
, n为检波二极管的检波律 。
实验二 微波网络散射参量测试 1. 实验目的
通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负载的阻抗、回波损耗、驻波, 以及同
轴可变衰减器的插入损耗, 掌握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加深对网络散射参量的认识和理解 。
2. 实验内容 (1) 测量负载的阻抗、回波损耗及驻波 (2) 测量同轴可变衰减器的插入损耗
3. 实验原理 a)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及元器件 矢量网络分析仪 PNA3623(扫频范围: 30-3200MHz,双测试通
3. 实验原理 a)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及元器件 信号源 同轴-波导变换 铁氧体隔离器 频率计 衰减器 波导测量线 选频放大器 负载(短路负载, 开路负载, 匹配负载和任意负载)
b)原理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电场幅度分布)
在无耗传输线的终端连接不同的负载时,传输线将呈现不同的工作状 态 。当终端接与传输线特性阻抗相等的匹配负载时,只有入射波,没 有反射波,传输线工作在行波状态 。行波状态下传输线上的电压(电 流)幅度沿传输方向的分布如图 1所示 。
讨论(对实验结果和实验中碰到的一些问题的解释) 结论(实验的收获, 或者某些建议等等)
6.思考题 a.实验前为什么要进行校准? b.经过校准后在测试端口接上匹配和短路负载, 史密斯圆图上的光 标应落在何处? c.参考面移动对测试结果是否有影响?
7.安全说明 在本实验室中所使用的微波源都在国际安全标准以内 10mW/cm2),
测量传输线的工作状态(电场分布)是采用测量线技术 。测量线的
主体是一段在波导宽边中间开槽的矩形波导,有一根探针通过波导的 槽缝伸进波导内, 并可以沿传输线移动 。当探针位于某一个位置时, 与所在位置的电场发生耦合,在探针上产生感应电动势,由检波二极 管转换为检波电流,并通过选频放大器指示出来 。当探针沿波导移动 时,放大器读数就间接地反映了波导内电场大小的分布 。将探针位置 D与检波电流 I的测量值绘制成曲线,即为传输线上的电场幅度分布 曲线, 由此也就知道了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
输出
输入 A
输入 B
电桥
图 2负载反射特性测试框图
c)开路校准: 把开路器接上, 按 [执行],光标在 Smith圆图上右端 闪烁 。 短路校准:把短路器接上,按 [执行],光标在 Smith圆图上左端 闪烁 。
d)测负载: 接上待测负载, 可用 Smith圆图看出变化趋势 。 e)测回波损耗
按 [菜单]选择“对数,” 再按 [执行], 即可出现回波损耗曲线, 读出数据,列表并画图 。 f) 测驻波
负载时, 网络输入端入射波功率 Pi与负载吸收功率 PL之比, 即: (4)
用分贝表示, 为: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实验步骤 (1)测量负载的阻抗、回波损耗及驻波 a)开机(按照说明书要求), 把频率范围设为 1.8GHz~3.2GHz。 设定 BF: 1800MHz;△F: 20MHz;EF: 3200MHz;N=71。 b)按图 2所示把电桥连接好, 并选择测试 B端口回损 。
“微波技术” 课内实验指导书
车文荃 编写
南京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系 二 00六年十二月
实验一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及驻波比测量
1. 实验目的 了解无耗传输线(矩形波导)在终端接不同负载时的工作状态 。
2. 实验内容 a)测量传输线终端接不同负载时传输线中的电场幅度沿传播方向的 分布, 判定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b)求出波导波长和驻波比
5. 实验报告 a.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待测负载在 1.8GHz~3.2GHz的范围内的回 波损耗及 驻波曲线 。 b.根据实验数据, 画出待测同轴可变衰减器在 1.8GHz~3.2GHz 的范围内插入损耗曲线 。
实验报告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包括使用设备, 实验框架图, 实验原理等)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 相关数据处理)
道) 3dB电桥 10dB衰减器 同轴可变衰减器(待测件)
b)原理 众所周知, 微波元器件的作用是用来控制电磁波的振幅, 相位等的 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用输入驻波比, 回波损耗, 插入损耗等外部特性参 量来描述 。而外部特性参量又可以用微波网络参量来表示 。因此, 首先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待测元器件的散射参量, 然后得到反映元器件特 性的外部特性参量 。 图 1所示为微波二端口网络的示意图 。
图 1微波二端口网络示意图 散射参量 S的定义为:
(1)
散射参量矩阵[S]中各元素的意义分别为:
S11: 当输出端接匹配负载时, 输入端口的电压反射系数;
S22: 当输入端接匹配负载时, 输出端口的电压反射系数;
S12:当输入端接匹配负载时,输出端口到输入端口的电压传输系数;
S21:当输出端接匹配负载时,输入端口到输出端口的电压传输系数 。
c)直通校准 按“↓”使光标停在《校: 直通》下, 按“执行”键, 此时为直通状态, 测试系统(如电缆, 10dB的衰减器)的插入损耗即归零, 系统 转入测试状态 。
d)测同轴可变衰减器的插入损耗 将待测试的同轴可变衰减器接到两电缆之间, 按“主菜单,” 用“ ”
键把光标移到“对数,” 按“执行”即可出现插入损耗曲线, 读出数据, 列表并画图 。
想开路?
7.安全说明 在本实验室中所使用的微波源都在国际安全标准以内(10mW/cm2),
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 。但是, 在实验期间, 请注意以下事项:
a)不要用眼睛往任何连接其他设备的开路传输线里面看; b)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位放在传输线的开口端; c)在拆/装微波元器件时, 请关掉微波信号源 。
(2)测量同轴可变衰减器的插入损耗 a)按图 3所示连接好 。
输出
输入 A
输入 B
10dB衰减器
待测器件
10dB衰减器
图 3待测器件连接框图
b)在主菜单上按“ ”键光标移到《测: A、B》下, 按[→]或[←]键 使 A为《插损》, B下为空白 。
将测量线终端分别换接匹配负载(行波状态)和开口波导(行驻波 状态), 同样用上述方法进行测量 。
测量传输线终端为开口波导时的 和 值, 用式(2)计算驻波比 。
5. 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数据, 画出传输线在三种工作状态时的电场幅度分布曲线 。 根据测量的 和 值计算开口波导的驻波比 。 由测试数据求得矩形波导的波导波长, 并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 。
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 。但是, 在实验期间, 请注意以下事项: a.不要用眼睛往任何连接其他设备的开路传输线里面看; b.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位放在传输线的开口端; c.在拆/装微波元器件时, 请关掉微波信号源 。
在实验中一般为小信号检波, 可以取 n=2, 即平方律检波, 则上式
(1)可表示为
(2) 式中 和 分别为波腹点和波节点的检波电流值 。
4.实验步骤 实验所用原理框图如图 3所示 。
信号源
选频放大器
同轴-波导 隔离器 波长计 变换
衰减器
波导测量线
图 3实验框图
待测负载
首先将测量线终端接短路负载,这时在传输线上形成全驻波,然后将 探针移到测量线左端的一个波节点, 记下探针位置 D(mm)和检波 电流 I( )值, 以后每向右移动探针 2mm, 记录一个 D和 I值, 直到测出两个完整的驻波 。
因此网络输入端电压反射系数的模
, 故输入驻波比为:
(2)
回波损耗(returnloss)L:r 回波损耗用来描述反射系数的幅度,有时
又称为失配损耗 。它与负载反射系数大小有关,其绝对值越大, 则表明负 载匹配越好,反射越小 。引入回波损耗以后,反射系数的大小就可用 dB
形式来表示 。 (3)
插入损耗 (Insertionloss)IL: 插入损耗定义为网络输出端接匹配
z
0
图 1传输线行波状态电压(电流)幅度沿传播方向的分布
当终端接与短路, 开路或纯电抗负载时, 终端将发生全反射, 传输 线工作在纯驻波状态 。纯驻波状态下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幅度 沿传输方向的分布如图 2所示(以终端短路为例)。
图 2传输线纯驻波状态(终端短路)电压(电流)幅度沿传播方向 的分布
实验报告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包括使用设备, 实验框架图, 实验原理等)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 相关数据处理) 讨论(对实验结果和实验中碰到的一些问题的解释) 结论(实验的收获, 或者某些建议等等)
6.思考题 a.波导测量线上的槽缝为何开在波导宽边的中间? b.信号源为何选用方波调制? c.测量线的探针插入波导太深是否会影响测试结果? d.为什么所测开口波导的驻波比不是无穷大? 如何实现波导的理
两个相邻波节点的间距等于 ,因此有测出的波节点的位置可以求 得矩形波导的波导波长g。
电压驻波比计算 电压驻波比描述了负载的匹配特性,是反映传输线上不匹配情况的量, 驻波比的定义为:
(1)
即传输线中的电场幅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 。因为测得的是检波电
流, 而检波电流与电场的关系是
, n为检波二极管的检波律 。
实验二 微波网络散射参量测试 1. 实验目的
通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负载的阻抗、回波损耗、驻波, 以及同
轴可变衰减器的插入损耗, 掌握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加深对网络散射参量的认识和理解 。
2. 实验内容 (1) 测量负载的阻抗、回波损耗及驻波 (2) 测量同轴可变衰减器的插入损耗
3. 实验原理 a)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及元器件 矢量网络分析仪 PNA3623(扫频范围: 30-3200MHz,双测试通
3. 实验原理 a)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及元器件 信号源 同轴-波导变换 铁氧体隔离器 频率计 衰减器 波导测量线 选频放大器 负载(短路负载, 开路负载, 匹配负载和任意负载)
b)原理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电场幅度分布)
在无耗传输线的终端连接不同的负载时,传输线将呈现不同的工作状 态 。当终端接与传输线特性阻抗相等的匹配负载时,只有入射波,没 有反射波,传输线工作在行波状态 。行波状态下传输线上的电压(电 流)幅度沿传输方向的分布如图 1所示 。
讨论(对实验结果和实验中碰到的一些问题的解释) 结论(实验的收获, 或者某些建议等等)
6.思考题 a.实验前为什么要进行校准? b.经过校准后在测试端口接上匹配和短路负载, 史密斯圆图上的光 标应落在何处? c.参考面移动对测试结果是否有影响?
7.安全说明 在本实验室中所使用的微波源都在国际安全标准以内 10mW/cm2),
测量传输线的工作状态(电场分布)是采用测量线技术 。测量线的
主体是一段在波导宽边中间开槽的矩形波导,有一根探针通过波导的 槽缝伸进波导内, 并可以沿传输线移动 。当探针位于某一个位置时, 与所在位置的电场发生耦合,在探针上产生感应电动势,由检波二极 管转换为检波电流,并通过选频放大器指示出来 。当探针沿波导移动 时,放大器读数就间接地反映了波导内电场大小的分布 。将探针位置 D与检波电流 I的测量值绘制成曲线,即为传输线上的电场幅度分布 曲线, 由此也就知道了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
输出
输入 A
输入 B
电桥
图 2负载反射特性测试框图
c)开路校准: 把开路器接上, 按 [执行],光标在 Smith圆图上右端 闪烁 。 短路校准:把短路器接上,按 [执行],光标在 Smith圆图上左端 闪烁 。
d)测负载: 接上待测负载, 可用 Smith圆图看出变化趋势 。 e)测回波损耗
按 [菜单]选择“对数,” 再按 [执行], 即可出现回波损耗曲线, 读出数据,列表并画图 。 f) 测驻波
负载时, 网络输入端入射波功率 Pi与负载吸收功率 PL之比, 即: (4)
用分贝表示, 为: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实验步骤 (1)测量负载的阻抗、回波损耗及驻波 a)开机(按照说明书要求), 把频率范围设为 1.8GHz~3.2GHz。 设定 BF: 1800MHz;△F: 20MHz;EF: 3200MHz;N=71。 b)按图 2所示把电桥连接好, 并选择测试 B端口回损 。
“微波技术” 课内实验指导书
车文荃 编写
南京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系 二 00六年十二月
实验一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及驻波比测量
1. 实验目的 了解无耗传输线(矩形波导)在终端接不同负载时的工作状态 。
2. 实验内容 a)测量传输线终端接不同负载时传输线中的电场幅度沿传播方向的 分布, 判定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b)求出波导波长和驻波比
5. 实验报告 a.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待测负载在 1.8GHz~3.2GHz的范围内的回 波损耗及 驻波曲线 。 b.根据实验数据, 画出待测同轴可变衰减器在 1.8GHz~3.2GHz 的范围内插入损耗曲线 。
实验报告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包括使用设备, 实验框架图, 实验原理等)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 相关数据处理)
道) 3dB电桥 10dB衰减器 同轴可变衰减器(待测件)
b)原理 众所周知, 微波元器件的作用是用来控制电磁波的振幅, 相位等的 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用输入驻波比, 回波损耗, 插入损耗等外部特性参 量来描述 。而外部特性参量又可以用微波网络参量来表示 。因此, 首先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待测元器件的散射参量, 然后得到反映元器件特 性的外部特性参量 。 图 1所示为微波二端口网络的示意图 。
图 1微波二端口网络示意图 散射参量 S的定义为:
(1)
散射参量矩阵[S]中各元素的意义分别为:
S11: 当输出端接匹配负载时, 输入端口的电压反射系数;
S22: 当输入端接匹配负载时, 输出端口的电压反射系数;
S12:当输入端接匹配负载时,输出端口到输入端口的电压传输系数;
S21:当输出端接匹配负载时,输入端口到输出端口的电压传输系数 。
c)直通校准 按“↓”使光标停在《校: 直通》下, 按“执行”键, 此时为直通状态, 测试系统(如电缆, 10dB的衰减器)的插入损耗即归零, 系统 转入测试状态 。
d)测同轴可变衰减器的插入损耗 将待测试的同轴可变衰减器接到两电缆之间, 按“主菜单,” 用“ ”
键把光标移到“对数,” 按“执行”即可出现插入损耗曲线, 读出数据, 列表并画图 。
想开路?
7.安全说明 在本实验室中所使用的微波源都在国际安全标准以内(10mW/cm2),
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 。但是, 在实验期间, 请注意以下事项:
a)不要用眼睛往任何连接其他设备的开路传输线里面看; b)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位放在传输线的开口端; c)在拆/装微波元器件时, 请关掉微波信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