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
合集下载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ppt
-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秦统一的原因(背景)
(1)客观:
①历史潮流(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战乱、百姓渴望统一)
②秦国实力最强(商鞅变法)
(2)主观: 秦始皇嬴政的雄才伟略、正确决策 (远交近攻策略)
-
2、秦统一的意义 课本P7
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3. 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
代专制王朝沿用
P6上1
-
北至长城
西
思考:假设你是
到 陇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嬴政,统一中国 后,面对广阔的 领土,你会采取
西
东 了哪些政治制度
海 来加强统治,巩
固统一?
南到南海
-
思考:假设你是嬴政,统一中国后,面对广阔的领土,
你会采取了哪些政治制度来加强统治,巩固统一?
⒈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政治:⒉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⒊建立地方机构:推行郡县制 ⒋制定选拔、考核官吏制度 ⒌颁布严苛的秦律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车同轨
思想文化:焚书坑儒、书同文
军事:
秦长城
-
⒈ 建立皇帝制度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伏羲、神农、燧人
-
黄帝、颛顼zhuān xū 、 帝喾(kù),、唐尧、虞舜
P7特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皇权至上
-
⒊ 建立地方机构:推行郡县制
练习册P6-6
❖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 (因为)有候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诸 侯),是树兵也,而求其宁 息,岂不难哉!”
废分封, 置郡县!
-
请思考: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秦统一的原因(背景)
(1)客观:
①历史潮流(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战乱、百姓渴望统一)
②秦国实力最强(商鞅变法)
(2)主观: 秦始皇嬴政的雄才伟略、正确决策 (远交近攻策略)
-
2、秦统一的意义 课本P7
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3. 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
代专制王朝沿用
P6上1
-
北至长城
西
思考:假设你是
到 陇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嬴政,统一中国 后,面对广阔的 领土,你会采取
西
东 了哪些政治制度
海 来加强统治,巩
固统一?
南到南海
-
思考:假设你是嬴政,统一中国后,面对广阔的领土,
你会采取了哪些政治制度来加强统治,巩固统一?
⒈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政治:⒉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⒊建立地方机构:推行郡县制 ⒋制定选拔、考核官吏制度 ⒌颁布严苛的秦律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车同轨
思想文化:焚书坑儒、书同文
军事:
秦长城
-
⒈ 建立皇帝制度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伏羲、神农、燧人
-
黄帝、颛顼zhuān xū 、 帝喾(kù),、唐尧、虞舜
P7特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皇权至上
-
⒊ 建立地方机构:推行郡县制
练习册P6-6
❖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 (因为)有候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诸 侯),是树兵也,而求其宁 息,岂不难哉!”
废分封, 置郡县!
-
请思考: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灭
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
六
国
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一
秦
灭
咸阳……在今陕西咸阳
六
陇西郡……郡冶在今甘肃临洮
国
勃海……今渤海
东海……包括今东海和黄海
辽东郡……郡治在今辽宁辽阳
临洮……在今甘肃岷县
南海郡……郡治在今广东广州
秦
朝
形
势
图
一
秦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
国
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
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
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
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问题思考
一
秦
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
灭
交流有什么好处?
六
国
答: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
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
一
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的 措
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来自皇为消除文施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
①
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
小篆,也叫秦篆,指笔画较简 省的篆书,秦朝李斯等取大篆稍
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
加整理简化而成。后来,社会上 又流行一种更加简易的隶书。
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
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
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秦始皇
二
历史: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件4] (岳麓版必修一)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暴 政,而不是因为郡县 制。
首领产生 方式
与中央政 府的关系 和影响 共同点
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2、都是古代重要地方行政制度。 3、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学思之窗:
秦始皇确立了一 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 度,秦朝却又为什么 二世而亡了(15年)? 有人质问:“夏、商、 周、汉封建而延,秦 郡邑而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至长城
西西 到 陇
海东 到 人口达2000万 东
南到南海
情景感悟一: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材料一:“天下 之事无小大,皆 决于上”。“丞 相诸大臣皆守成 事,倚办于上”。
材料二:“朕为 始皇帝。后世以 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 无穷。” 归纳秦朝时期 皇帝制度的特点。
黄帝、 伏羲、神农、燧人
权 力 高 度 集 中
4、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考核方式:专员考核、官员自报 。 实行:“殿” “最” 制,“最”者受奖赏,“殿”者受 罚。 对世卿世禄的否定、有利于扩大统治阶层
作用:
5、法律制度
------细密 严苛
指导思想:轻罪重罚 维护君主专制的有力工具。 作用:
但容易激起民愤加剧阶级矛盾
6、巩固统一的措施
乡
三老(教化)
啬夫(听讼赋税) 里 (里典)
游徼(贼盗)
思考: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分封制
时代 划分标准
盛行于奴隶社会
郡县制
封建社会
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按地域划分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或 调迁,没有封地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 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和国家的统一
历史: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件10] (岳麓版必修一)
被告
(点拨:此题实际上涉及秦始皇的功过。注意史论 结合) 秦始皇的辩词:我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以前那种割 据混战的局面;我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开拓了 疆域;我颁布了秦律;我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 车轨、统一了文字;我修筑长城,和驰道,开通灵 渠;这些都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祖国疆 域,巩固国家统一。我是千古一帝。 孟姜女的辩词:你大兴土木,营建阿房宫、骊山 陵墓,劳民伤财;你赋役繁重,要我们将收获物的 2∕3交给你;你把残酷的刑法强加在我们头上, 让我们没有活路;你是一个暴君。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前提:统一大帝国的出现。 2、中央集权制度
(1)构成: (2)原因: (3)评价: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 朝制度的基础。 ②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 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 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情景感悟一: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归纳秦朝时期皇 帝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天下之 事无小大,皆决于 上”。“丞相诸大 臣皆守成事,倚办 于上”。
黄帝、
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伏羲、神农、燧人
帝喾、唐尧、虞舜
材料二:“朕为始 皇帝。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情境感悟二:
哎,国家越大, 朝事越多,寡 人就是不吃不 喝不眠不休, 一个人也难以 处理好,是该 想个办法来减 轻寡人的负担 了!!! 假如你是嬴政,你 会如何做呢? 中央设三公九卿 地方置郡县
第二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千秋功过,你我评说: 千秋功过,你我评说: 明朝思想家李贽: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 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 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功绩: 统一中国②建立一套 功绩:①统一中国②建立一套
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 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影响中国 中央集权制 2000多年③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多年③ 多年 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p7第一段) 、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第一段)
点 点 点 点 点
①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地方机构:废分封, p9“解析与探究 解析与探究” ③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p9 解析与探究”) 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法律制度; ⑤法律制度;
C
C
6.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 6.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 秦朝开始使用的 称号相比, “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 D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C.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C.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表现 D.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表现 7.下列关于古代郡县制的评价 下列关于古代郡县制的评价, 7.下列关于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B 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 立郡县是秦朝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③ 立郡县是秦朝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③郡县制 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 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 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
1.对秦朝的影响:
积极: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巩固国家 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皇帝的专制权力过大,容易形成暴政, 激化阶级矛盾。
2.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千载犹行秦法政”(毛泽东) ①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 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②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 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影 响此后2000多年。
【知识梳理一】
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一)统一的政治背景 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①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兼并争霸战争不断,大量诸侯国被吞并。 2.战国:大国国君改号称“王”,各国进行政治、 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强大。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⑴结合材料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及本质是什么? 特点:①皇权至上②皇位世袭③皇帝独尊 本质:君主专制。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 “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 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 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 决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 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 “赢政”,就把“政月”改 为“正月”。“正月”的 “正” 不再读政而读作“征” 了。 而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 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经济:分散的自然经济(农耕经济)的发展。 (3)思想(理论):韩非子为首的法家思想 (4)地理:中国地域辽阔 (5)历史根源:秦始皇从春秋战国诸侯割据中总结历史 教训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6)前提: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知识梳理二】(一)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内容
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1、皇帝制度:(特点?) 2 中央:三公九卿制(分工及职能?关系?作用?) 3、地方:郡县制(目的?内容?特点?作用?) 4、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小结:知识结构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的 确 立
前提: 大统一局面的形成
皇帝制度: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 三公九卿: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权归皇帝 内容: 地方: 废分封.置郡县,长官皇帝任免 制定选官制度
制定秦法
影响: 彻底打破--,奠定--基础,影响两千多年
【课堂反馈练习】
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 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 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4.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 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
5.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 “甲兵之符,右才(在) ,左才阳陵。”发兵必须左、 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
1、宗法分封制遭破坏 2、兼并战争不断(商鞅变法) 3、变法促统一 4、秦王的雄才大略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基本特点:权力高度集中 2.内容:①皇帝制度:皇权至上、
“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意义: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 任何人无法独揽大权,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①皇权至上、 ①皇帝制度:
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归纳秦朝时期皇帝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天下之事 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二:“朕为始皇 帝。后世以计数,二 世三世至于万世,传 之无穷。”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燕
秦
赵
齐
韩 楚 公元前221年统一
魏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人口达2000万 西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 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 独断性和随意性。 •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 配中,全国军政、财政大权归属 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 制,绝对服从中央。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秦 半 两 钱
统一度量衡
度
秦度
秦度
量
秦量
衡
衡 : 重 量 单 位
量 : 容 积 单 位 度 : 长 度 单 位
秦权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巩 固 国 家 统 一
有 利 于 政 令 统 一 有 利 于 文 化 交 流 和 发 展
小篆
隶书
焚书坑儒:
秦始皇从公元前213年开始焚毁书籍、活埋儒士方士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建立皇帝制度。 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课堂设问:
秦朝中央政权的高度集中主要表现 在哪些方面?
一是皇权至上; 二是皇位世袭制。
2、 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
丞相 分权 御史大夫
左丞相
右丞相 副丞相
太尉 分军权
军务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秦始皇服饰的特点:
• 黄帝为土,木克土,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 • 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 夏朝为木,金克木, )。他穿的衣服称 • 旒(liú 商朝为金,火克金, • 衮服,有12种图案。这 周朝为火,水克火, 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 • 秦朝为水,水尚黑。 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 • 下的气势。 秦始皇袍是黑色。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丞 相
史 大 夫
集 制 监察百官
又 配 合 , 少
府
:
三公
诸卿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 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 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史记》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 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 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 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 侯不便。” ——《史记》
一、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诸侯势力强大 (西周) 宗法分封制崩坏 (春秋)
周室东迁
诸侯割据 混战
秦的统一
秦商鞅变法 成效最大
(战国) 各国改革 变法运动
秦 兼 并 六 国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 诸侯尽西来。
咸 阳
秦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的确定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 世,传之无穷。” —皇位世袭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郡县制是否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专制制度使百姓苦不堪言,为何几百年甚至
几千年都没被推翻? 汉初出现分封是否是历史的退步?
1.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度日益破坏,主要表现在 ①周王室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诸侯擅自分封和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日益严重
③诸侯国之间争霸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④一些诸侯国实行按军功受爵的办法 A. ①②③ C. ①③④ B.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
明清以前,积极作用为主;明清以后,消极作用为主。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 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 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 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 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 变化及其成因。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 步确立。成因:秦扫灭六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吸 取前代历史教训;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需要;法家 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材料五:《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家给人民。”又说,经过变法,“秦人富强”。 《河渠书》记载秦修郑国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 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 富强,卒并诸侯。” 材料六:“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 王齮、麃公等为将军。……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劝说秦王道: ‘凭着秦国这样强大,诸侯就象郡县的首脑,我只担心山东各 国合纵,联合起来进行出其不意的袭击,这就是从前智伯、夫 差、湣(mǐn,敏)王所以灭亡的原因所在。希望大王不要吝 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 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秦王听 从了他的计谋,……”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请根据下列材料概括秦始皇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 材料一:“我们应从秦始皇的后面,看清战国时代的社 会经济因素,认识农业技术的进步,商业的兴起,各民 族、地区之间联系的加强……这些因素,促使中国在秦 的领导之下统一。”——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 史》 材料二:春秋初期,分封的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 夺土地和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至战国,形成了七雄争霸的格局。 材料三:墨子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 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材料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物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 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竞 争激烈,各国为了增强国力,不 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 进行变革。秦国的商鞅变法,在 这些变革中收效最大,为秦后来 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论衡· 书解》
(四)秦统一六国
灭燕
(前222年) (前228年)
灭赵
秦国 灭魏 灭韩(前225年)
云梦睡虎地秦简
三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1)对秦朝当时的直接影响: 正由于有一个统一集中的中央政 权,秦王朝才能积极开拓疆域,北拒匈 奴,南吞百越,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 统一发展;正是有一个强有力中央政府, 才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才开驿 道、修灵渠,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 的发展进步。
(2)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 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 所以为中国也。”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布置作业 课下小论文撰写: 以史为鉴是中国传统,依靠强大的力量建立起来的 秦帝国短短十五年历二世而亡,成为后世重要的史鉴 之一:唐朝柳宗元认为: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 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 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负锄梃谪之徒,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结合课文,你同意柳宗元的说法吗?请说说你的 理由,500字左右。
(三)郡县制度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行政、刑狱)郡尉(军事、治安)
县 县令(最高长官) 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乡 三老(教化) 啬夫(听讼赋税) 游徼(贼盗)
里 (里典)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 封地,官位不世袭。 3、诸侯国拥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军事独立性,容易发展 为割据势力; 郡县则是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 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官吏制度 法律制度
(一)皇帝制度
“始皇帝”的来历?
确立“皇帝”的称号
皇帝制度
掌握军、政、司法和立法等大权 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 制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这是因为古 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 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 一月出生,取名“赢政”,就把“政月”改为“正 月”。“正月”的“正” 不再读政而读作“征”了。 而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 “荆”。 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三)战国时期的政局变化和变法运动
诸侯国君在战国中期以后先 后改称“王”意味着什么?
反映出这些国君已经不满足于 诸侯 的政治地位,他们已经公开表 示不再承认周朝的分封。
(三前390—前338)战国时卫国 人,后入秦,被秦孝公任左庶长,实行 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人民 为国家立军功,并且,废除井田制和贵 族世袭特权,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县制。 商鞅虽然后来被旧贵族杀害,但是,变 法却推行下去,“商君虽死而秦法行”, 秦国从此强大起来。
骊山烽火台遗址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 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
(1)政治上,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分封制 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在诸侯国内展开变法 运动,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 私田扩大,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 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 (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 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2、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秦吸取周无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为力的教训, 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 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 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 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 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 制度的确立,建立了我国古代大一 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为以后历代 所沿用,并不断完善与发展。对我 国此后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 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 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 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 共和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 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 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 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其特点一是君主 个人专断独裁;二是大小官僚作为君权代表 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
实行原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导致旧的生产关 系解体,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 位,这种经济的特点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 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 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 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 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 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 建立。
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秦始皇至尊的地位。
(二)三公九卿制度
皇 帝
互 相 配 合
御 史 大 夫
三公
太 尉
丞 相
互 相 牵 制
少 府
九卿
奉 郎 卫 太 廷 典 宗 治 常 中 尉 仆 尉 客 正 粟 内 令 史
(二)三公九卿制度
分军权 三公 丞相 左丞相 右丞相 分权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律令图籍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太尉
孔子感叹“天下无道”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天下无道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论语》)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 八佾》 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 (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 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对 此,孔子很是感叹! “礼崩乐坏”生动地表 明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已经遭到破坏,周王 的权威地位已经不复存在。
(五)法律制度 秦法律以细密、严苛著称。它是嬴政加 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的工具。秦法以“轻罪重罚”为立法 的指导思想,如犯了轻微的小罪,就 会被处以严酷的刑罚。 “囹圄成市”、 “赭衣塞道”两个成语说明了秦法律的 残酷。有利于巩固秦始皇的专制统治, 但残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 难,激化了社会矛盾。
(前230年)
灭齐
(前221年)
灭楚
(前223年)
古风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群雄割据 的历史,缔造了一个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秦帝国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各项制度和巩固 统一的措施,不仅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 要,而且对此后近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发展 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B 、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的分封权利下移。
C、诸侯之间争霸战争不断。
D、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废除一些不合时宜的 旧制度,实行新的社会制度。
(一)周王室的衰落和宗法制的破坏
周郑交质 周郑交恶 射王中肩
随着王权的沦落,诸侯对天子的朝拜、 贡奉大大减少,王室财政越来越拮据,不 得不依赖诸侯的资助,周桓王、周顷王曾 先后派人向鲁国“求赙(求葬费)”、 “告饥”、“求车”、“求金”。天子不 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 侯国的摆布。周襄王曾低声下气地向郑国 “请盟”,后来又接受晋侯的召唤,参加 诸侯召开的会议。天子“共主”的地位, 此时已名存实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时代已成为过去,社会进入了一个动乱 的时代,各种矛盾都在急剧发展,而且错 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 秦国变秦朝:中央集权的大一统
秦始皇
国家建立 )
中央集权: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整体与部分、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 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 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其特点一 是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二是中央为控制地方,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
专制主义:一种君臣关系,中央决策方式,
两者的实质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 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
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中央的权力集中到皇帝 身上.
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四)官吏制度
目的: 为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更好地 发挥应有效能。 内容: 1、选拔 ①任举 ②征召 ③考试 ④军功和辟田 ⑤世官 2、考核 ①监察 ②考绩
军务
(虚有其位)
(三)郡县制度 做课后《解析与探究》
1、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各自的 理由是什么? 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而且疆域辽阔, 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 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随着时间流逝, 血缘关系疏远,诸侯混战,天子不能控制。实行郡县制则 官吏领取丰厚的俸禄,便于控制。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 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分封 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郡县制有利于 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