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与行政成本

合集下载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几点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几点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几点启示摘要:公共选择理论是近几十年来在美国兴起的一种以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研究政治过程和政治参与者的新兴交叉学科,是西方国家进行政府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

它的许多思想无疑对于我们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体制,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公共选择;政府管理;政府失败The Enlightenment from the Public Choice Theory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ANG Guo(Colleg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Abstract: The Public Choice Theory is an emerging cross-edged discipline that appears in USA in recent years and researches on political process as well as political participants with the tools of economics. It has provided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al reform that the western countries initiat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many ideas of the theory are significant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and efficienc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China.Keywords: public choice;public administration;government failure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的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政治学的传统问题,公共选择的主题就是政治科学的主题,即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党派政治学、官方政治等等。

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决策

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决策

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决策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分析政府决策如何影响社会福利和资源配置。

该理论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塔洛克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公共选择理论不仅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我们理解政府决策的效率和公正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个体决策者在政策选择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这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以个人理性为基础的假设相符合。

根据这一假设,政府决策并非总是为了公共利益而是为了满足决策者个人偏好。

因此,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了政府决策者的动机和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二、政府决策的效率和公正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的决策存在效率和公正性的问题。

在政府决策中,决策者面临多个利益相关者和政策选择。

这些决策者往往会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非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因此,政府决策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市场失灵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政策应用在公共选择理论的指导下,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以提高政府决策的效率和公正性。

其中包括:1. 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为了减少政府决策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腐败行为,政府应当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这样可以增加公众对政府决策的监督,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

2. 选举制度改革:公共选择理论指出,选举制度在政府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革选举制度,如引入候选人竞选政策纲领和政治承诺的制度,可以增加政府决策者的责任感和约束力。

3. 公共参与和协商:在政府决策中引入公众参与和协商机制,可以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

这可以通过公众听证会、研讨会和社会咨询等形式实现。

4. 法律法规的改革:通过改革现行法律法规,如简化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和降低行政成本,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效率和透明度。

四、公共选择理论的局限性公共选择理论虽然为我们理解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政府行政成本理论分析

政府行政成本理论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政府行政成本的理论进行分析。

在对行政成本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政府行政成本的构成,并分析了政府行政成本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职能、政府规模、政府绩效、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和政府决策。

关键词:政府行政成本理论研究我国政府行政成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贯彻落实“大部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尔的理解,人类一切行为都蕴含着效用最大化的经济性动机,都要求用尽量小的成本换取尽量大的收益。

政府行为也应该适用这种规律。

经济学对成本的研究长期居于领先地位,吸收和借鉴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是研究行政成本的现实选择。

1政府行政成本的含义现代政府的理想标准是建立一个民主、高效、廉价的政府。

政府的维持、运作和发展本身需要社会的投入。

“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与钱的问题”。

[1]政府的运转需要各种经济资源的投入,显然,对政府的各种投入不可能只讲“投入”,不讲“结果”,不计成本。

然而,由于政府本身具有“垄断性”和“预算性”的特点,这使得一些部门只注重投入、而忽视产出;重视过程,而不关注结果。

[2]在我国政府及其行政机关中多年来都存在着公务消费不规范,奢侈浪费,各种活动都毫不计算成本收益比等等,政府行政经费开支常采取“实报实销制”,自身不核算成本,也没有相关部门考核其“产出效率”。

甚至在全国范围内,一些“面子工程”的上马,政府办公楼一拨一拨地大迁徙,成片地摧毁农民居和农田,一些地方相继盖一些耗资上亿元又没能真正用上的艺术中心,[3]都使得我国的行政成本不断升高,正如学者赵刚建所言:我国行政成本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

另外,政协委员任玉岭也指出:我国的行政成本不但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

[4]从行政管理的效率原则出发,各级政府作为公共行政的执行者,应讲求经济、效能与质量的统一。

公共选择与行政成本——一种元制度分析

公共选择与行政成本——一种元制度分析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4期
( 第4 总 O期 )

论 观

NO. 2 06 4。 0 Ge e a . n r 1 No. 0 4
THEORYETI C OBSERVATI ON
公扯 ‘/选择与行政成本 、

种元制度分析
叶 勇 , 文 宏
下几点 :
官 僚 机 构 往 往 是 各 种 利 益 集 团 的 代 表 , 预 算 分 配 过 是 程 中 的 代 言 人 。行 政 过 程 中 经 常 被 自身 经 济 人 的动 机 所 左 右 , 在 一 种 天 然 的追 求 预 算 最 大 化 的 倾 向 。 据公 共 选 择 存 根 理 论 的 解 释 , 法 官 员 的背 后 通 常 为某 一 特 定 的 利 益 集 团 , 立
( ) 府 部 门的 财政 扩 张 二 政
以 维 持 。在 众 多 的 理 论 体 系 中 , 共 选 择 理 论 ( u l 公 P bi c C oc h oy 提 供 了 当代 政 府 行 政 成 本 及 其 增 长 的 充 分 h i T er ) e 解 释 。 如 丹 尼 斯 ・ ・ 勒 所 说 :作 为 政 治 体 制 的经 济 分 正 C 缪 “ 析 , 共选择 似乎天 生就是 回答这些 问题 的一个 工具。“ 公 ” 公 共 选 择 理 论 关 于 行 政 成 本 增 长 的 阐释 归纳 起 来 主 要 有 以
展 的 共 有 难 题 。 在 寻 求 破 解 行 政 成 本 居 高 不 下 的 对 策 时 , 以借 鉴 公 共 选 择 学派 关 于行 政 成 可 本 增 长 理 论 , 在 此 基 础 上 , 析 与探 讨 行 政 成 本 不 断 攀 升 的 缘 由 , 而 提 出切 实 可行 的 改 革 并 分 进

第六张 公共选择理论(1)

第六张 公共选择理论(1)

官僚
政策执行市场
行政官员向选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选民向政府纳税
寻租
政治市场上参与者的行为
投票者:投票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即选收益超过 成本的方案;又是无知的,即对备选方案缺乏信 息。少数有共同利益的投票人会组成集团。他们 与议员、官员形成“铁三角”。他们经常提供免 费信息,游说议员或官员;给政治家提供资助; 互投赞成票。
3、阿罗不可能定理
(1)投票悖论
投票悖论:在多峰偏好情况下,按照简单多数规则决策, 就不可能得出一个稳定的且与每个投票者个人偏好相一致 的均衡结果。

A﹥B﹥C

B﹥C﹥A

C﹥A﹥B
三人对A、B投票,A被选中;对B、C投票,B被选中。 按照理性行为的假定,由A﹥B,B﹥C,就可以推出A﹥C。
经济租=要素报酬-要素机会成本
如果一个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进入无障碍,那 么租金就不会存在。
(2)寻租与寻利的比较
寻利活动:如果一个企业家成功地开发一项
新技术或新产品,该企业获得高于其它企业的超
公共选择理论的切入点是将决策环境分市场环境和非市 场环境。
决策环境
市场环境
非市场环境
价格反映偏好 企业提供私人产品
投票反映偏好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企业
个人
政府
选民
关于决策环境
图: 市场环境和非市场环境示意图
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
活动的主体
经济市场 消费者、厂商
政治市场 选民、利益集团 政治家、官员
20世纪80年代早期,美国汽车工业步履艰难。一方面汽油价格扶摇直上 ,另一方面持续的经济萧条又使需求水平一落千丈。宽敞气派但耗油量 大的美国国产汽车的市场需求量锐减。与此同时,相对小巧玲珑的日本 汽车在美国市场却大为出彩,市场份额步步扩大。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我国政府会计信息供求研究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我国政府会计信息供求研究
需 关 系 具 有 双 边 垄 断 ( i tr bl ea a l
满足 信息 使用 者对 信息 内容 和质 量 的
要求 ,进 一步 导致 我 国政 府会 计 信息 供求 不平 衡 的现状 。 ( 我 国政府会计信 息供给现状 。 二) 1 . 会计 信息需 求主体界 定狭 窄。 我 国 目前 只有预 算会计 ,而没 有真 正意 义上 的政 府会 计 。我 国政 府 现行 的会 计 系统是 一种 核算 、反 映 和监督 政府 及行 政 事业 单位 以预算 执 行为 中心 的
门 占居决 策优 势 ,而 社会 公众 只 能被 动地 去获 取政 府会 计信 息 ,不 能 积极 主动 地要 求政 府机 构 和部 门提供 何种 信息 来监 督政 府财 务 活动 。这就 直接 导致 了现 行 的政府 会计 信息 供给 无法
学派 中 .系统 而又 全面 论述 政府 及 官 僚 的学者 首推 威廉 ・ 尼斯坎 宁 , 认 为 他 政治 市场 上 的参与 者—— 选 民 和政府 都是 “ 性经 济人 ” 他 还证 明 , 府 和 理 , 政 选 民组成 的公 共物 品生 产与 消费 的供
足 。 府会 计信 息如 不能 全 面 、 确地 政 准
核算 和反 映各 级政 府所 属行 政事 业单
m np l) o o oy 性质 。 谓双 边垄 断关 系 是 所 指若将 政府 会 计信 息视 为一 种 由政府
位 的资产 负债 状况 、难 以全 面核 算真
实 的 行 政 成 本 和 公 共 服 务 成 本 、 无 法
{ l。 镭 《
现 有 的 会 计 系 统 无 法 全 面 反 映 政 府 整
置 的不合 理 等问题 的存 在 ,都 与制 度
层 面 上 的 政 府 会 计 信 息 供 给 不 足 有 所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3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 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 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 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 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 (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 票来选择能给他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 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民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 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
熊彼特与公共选择理论的关系。 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在《经济
学》教科书第16版中认为:“约瑟夫·熊彼特在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一书中开创了 公共选择理论。”
8
熊彼特之所以被冠以“公共选择理论的开 创者”,是因为他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 民主》一书中对民主的方式、民主与政治制度 的兼容性、民主政治成功的条件等问题进行过 探讨。这些问题正是公共选择理论所要研究的 问题。
14
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Erik Lindahl)提出 了公共物品理论。林达尔在1919年发表的《公 平的赋税》一文中,根据维克赛尔的自愿交易
学说,认为公共物品的生产同私人物品的生产
一样,都是社会成员通过交易各自获益的行动 的结果。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庞塔雷奥尼
(Pantaleoni)、德·维蒂(De Viti)、德·马尔
伯格森(A.Bergson)发表《福利经济学 某些方面的重新系统论述》一文,提出用一个 多元函数来表示社会福利函数,把社会福利函 数表述为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 1951年阿罗(K.J.Arrow)出版《社会选择 和个人价值》一书(1963年又出了修订版), 试图在任何条件下从个人偏好次序推导出社会
财政理论是关于政府税收和政府支出的理 论。税收和政府支出是政府或集体的活动,而 不是单个的个人行为。在政府的收支过程中, 消费者面对的是国家或政府,而不像在经济市 场上他面对的是企业。为此必须研究税收和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第二节 一、投票规则 1. 一致同意规则 (1)含义:一票否决 (2)特点: ●参与者权利平等
直接民主制下的决策机制分析
●存在帕累托改善性质:所有投票人利益没有受损 ●避免搭便车行为
●交易成本高:如选举制度的行政管理成本、决策过程的参与 或谈判成本、投票结果与分配方面的效率成本
2. 多数同意规则 (1) 含义:分为简单多数、绝对多数 (2) 特点 ●部分人利益受损 ●“多数人专政”现象(如旅游决定) ●少数人不热心参与(如小股东不热心投票)
◆其他组结果一样,都是B获胜,
A C C B B ( 3) 投票结果均衡,其条件是选 民的单峰偏好
单峰偏好
第一 选择 个人1 A 个人2 C 个人3 B
第二 选择 B B C
第三 选择 C A A
◆若投票人偏离其最优选择,不论其偏离方向、程度如何,其效用均递 减,其投票偏好为单峰 ◆单峰定理:如果所有选民偏好都是单峰的,则投票悖论不会出现
结果:三个项目净总福利均为负值,均不能通过
互投赞成票(有投票交易) 项目 公园 投票人1 200 投票人2 -50 投票人3 -55 净总福利 95
治安 消防
-40 -120
150 -60
-30 400
80 220
结果:三个项目总净福利均为正值,且三个项目互不干扰
二、政治家 (1)政治家是专门从事行政工作的官僚,作为投票人的代表
协商、投票等形式,决定所属公共产品的分配、使用、
转让等处置方式的行为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 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从个人角度分析问题,与“政府机
械论”观点一致)
2.经济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工作人员都是经济人) 3.交易政治(政治交易与市场交易的制度约束不一致,行政 部门人员实现个人目标的制度约束要比私人企业松弛得多; 个人以其同意承担的成本份额而获得公共需要)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选择理论:(以布坎南为代表)“用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研究政治和行政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横跨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领域,用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考察政治领域中的集体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的问题。

2.企业家政府理论:是指用企业家的精神,以及企业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来改革公共管理部门,重塑政府形象。

3.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B途径来自于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商业途径"4.政府治理工具,又可称之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它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就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5.民营化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唯政府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6.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通常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是公用性基础设施建设)而通过正式的协议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互相取长补短,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互动百科)7.多中心治理理论,是个人与机构、公共与私人共同解决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即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8.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包括非政府公共部门在内的多元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机制与形式,共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处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不断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过程。

9.公共管理者,在现代民主国家,是经法定程序进入政府,担任政府公职,行使公共权力,并从事公务管理的公职人员,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并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

10.管理者角色管理者在工作中担当的角色:①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人;②信息方面:运行监控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③决策方面:企业家(创业者)、资源分配者、干扰处理者(消防员)、谈判者.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人民受托者的角色、贤明少数的角色、平衡轮的角色、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公关选择理论的官僚经济理论视域下我国“三公支出”改革探析

公关选择理论的官僚经济理论视域下我国“三公支出”改革探析

公关选择理论的官僚经济理论视域下我国“三公支出”改革探析公关选择理论的官僚经济理论视域下我国“三公支出”改革探析长期以来,我国“三公支出”一直居高不下,成为社会及舆论关注的焦点。

历届政府推行一定改革,但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高压反腐态势下,从2022年开始我国加大“三公支出”改革力度,以制度规范为着力点,降低政府的消费性支出、缓解财政赤字,“三公支出”改革成效显著。

公共选择理论的官僚经济理论,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在政治活动中政治家和官僚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其中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政治家与官僚并不总是以公众利益为工作目标,而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这一立论将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同一化,与政治研究中“政治人”假设以及传统官僚制中政治家和官僚持“中立”价值观的论述具有明显分歧,为公共财政的持续扩张特别是“三公支出”的不断增加提供一种解释。

然而,我国“三公支出”改革,是官僚主动从行政管理层面控制政府消费性开支,其实质是政治家和官僚最终以公众利益为价值标准,对官僚个人利益或小部门利益的摒弃,也说明官僚并不总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官僚经济理论对“三公支出”改革的解释,依然存在理论上的悖论和实践上的矛盾。

在中国情境下,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文章先概述官僚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对“三公支出”的概念进行分析,然后梳理我国“三公支出”改革脉络,并运用官僚经济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我国“三公支出”改革,从而得出结论,以此提出推进我国“三公支出”改革的具体措施。

1 公共选择理论的官僚经济理论与“三公支出”概念1.1 公共选择理论的官僚经济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凯恩斯主义为主导的政府干预经济以及政府职能部门增加、规模扩张、资源利用不足、政府过度干预等问题明显化条件下,由公共选择学派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之一。

它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和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背景下,政府的政策是如何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以改进决策和结果。

论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成本

论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成本

论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成本摘要行政成本的高低是反映政府的行政效率与行政水平的重要指标。

行政成本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政权而获取的和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消耗的行政资源。

挖掘和分析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制度漏洞及实践原因,树立行政成本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行政成本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社会负荷、防止权力腐败、建设廉洁政府。

控制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同样也是我国政府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行政成本行政管理行政效率绪论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课题研究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的行政改革热潮,西方政府们纷纷提出政府组织向企业组织学习,主张构建“经济人政府。

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指责风评,推进电子政府,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提出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新城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又从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高度,再一次提出政府行政成本问题,把政府行政成本问题与党的执政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我们党和政府对行政成本问题的高度重视,成本观念开始步入政府执政理念2.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机关行政与做成本不断攀升,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道难题。

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是目前实际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对我过来说,降低行政成本,不仅是建立节约型社会,减轻人民负担的客观要求,也是转变政府作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我国的行政成本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行政成本过高,已成为影响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居高不下的政府行政成本,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而且挤占了教科文卫,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金,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中国的持久稳步发展,因此研究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以及找出降低我国行政成本的对策势在必行。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1)房地产公共政策的制定者 中央政府 )房地产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中央政府 最大化的利益:维护国家的健康稳定发展。 最大化的利益:维护国家的健康稳定发展。 行为表现: 行为表现:针对房地产市场先后采取了诸如 新老“国八条” 国六条” 国四条” 新老“国八条”、“国六条”、“国四条” 新旧“国十条” 、新旧“国十条”等等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 以期房地产市场能够回归理性、 策,以期房地产市场能够回归理性、房地产 市场问题得以缓解、 市场问题得以缓解、社会公众的利益得到保 障。
(三)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建 补救“政府失败” 议
1、创立一种新政治技术,以提高社会民主程 、创立一种新政治技术, 布坎南设计的社会改造模式是: 度。布坎南设计的社会改造模式是:改革政治结
构,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重建基本宪法规则 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 ,并通过新的宪法规则来约束政府的权力。 并通过新的宪法规则来约束政府的权力。
(四)房地产领域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1、信息不对称 、 过程: 过程:国家基本掌握了要出让的国有土地的所 有信息, 有信息, 开发商无法从公共渠道取得政府要出让 的国有土地的信息 政府也无法把要出让国有土地 的信息及时传达给房地产开发商, 的信息及时传达给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商由于难 以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以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唯有利用 各种关系, 各种关系,千方百计以非正当的手段获得国有土 地使用权。 地使用权。 结果:一些与政府关系好的国有房地产开发商 结果: 往往可以较低的价格拿到较好的土地,而私营、 往往可以较低的价格拿到较好的土地,而私营、 外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难以拿到合适的土地。 外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难以拿到合适的土地。
(二)核心内容—政府失败及其表现 核心内容 政府失败及其表现

公共经济学第四章

公共经济学第四章

三、单峰偏好(布莱克定理) 单峰偏好(布莱克定理)
单峰偏好定理的提出其实正是经济学家 企图放松阿罗五条条件中的某一条,从 而摆脱投票悖论的一种尝试。 这是由邓肯·布莱克在1958年出版的《委 员会与选举理论》一书中做出的。他认 为:通过对个人的偏好进行适当限制, 使其适合于某一种类型,则多数决策结 果界满足可传递性的假设。
政策A 个人1 个人2 个人3 合计 70 10 45 125
政策B 15 50 45 110
政策C 15 40 10 65
投票结果是: 投票结果是:
政策A得了125分,是三个方案中的得分最 高的一个,A因此是获胜者,是选择的目标. 这种方案保证了传递性,但有可能出现不 分胜负. 打分投票制不失为解决投票悖论的一种 思路.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政府 的运行机制。公共选择的特点是,它 从经济学的角度,以经济学的假设出 发,运用经济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政府 行为的机制,并探索使政府行为合理 化的途径。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线索
现代公共选择理论发端于美国经济学家 肯尼思、阿罗1951年出版的经典著作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后有美国经 济学家森和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对阿罗 理论的发展,其中布坎男成为公共选择 理论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布坎南、 唐斯、塔洛克与麦肯都认为国家不是神 的创造物,它并没有无所不在和正确无 误的天赋。国家是一种人类组织,在这 里做出决定的人和其他人没有差别。公 共选择学派的方法就是把经济市场与政 治决策这两个人类行为的基本方面重新 纳入单一的私人利益分析模式。
第二节 投票悖论以及解决思 路
四、偏好强度
前面的分析是假定一人一票,他将这一票投在 某一个他认为是最理想的方案上。而在市场上, 消费者可以对自己中意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种更高的价格这种更高的价格就显示了消费 者的偏好强度。模拟市场机制,我们设计出一 种多数投票程序,叫做“打分投票制”(Paint Voting System),假设每个人都被给予100分,允 许每个人将100分分别打在A,B,C三个不同的方 案上.

公共选择理论名词解释

公共选择理论名词解释

公共选择理论名词解释公共选择理论是指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通过理性行为者的选择来研究公共部门决策和公共政策的理论框架。

这一理论主要由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詹姆斯·M·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提出和发展。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公共决策和政策不是基于一方单独决策者或政府的意志,而是通过多个个体之间的互动和选择形成的结果。

理性的个体在公共决策中,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标,通过权衡利弊、考虑成本和收益等因素来做出选择。

在公共选择理论中,个体的理性行为受到了一系列假设的限制和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是“自利的个体”假设,即个体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此外,公共选择理论也考虑到了个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对个体选择的影响以及利益冲突等因素。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和公共决策者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时,需要考虑不同个体的影响和利益,并通过协商、讨论和投票等过程来达成共识。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有限的信息和有限的资源来做出选择,并通过参与决策的机制来影响最终的政策结果。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政府运作、公共部门组织、选举、行政决策、利益集团等多个方面。

它提供了一种理论工具和框架,帮助解释和理解公共决策中的政治现象、政府行为和社会福利等问题。

然而,公共选择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例如,它假设个体是完全理性的,且个体之间的利益完全独立和互不影响,忽视了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个体选择的影响。

此外,公共选择理论也面临着实证研究的复杂性和方法上的挑战。

总之,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理解公共部门决策和政策制定的理论框架。

它通过分析个体之间的互动和选择,解释了公共决策的形成和影响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需要在实践中考虑到现实情况和背景的影响。

对我国行政成本控制的思考

对我国行政成本控制的思考
对我 国行政成本控 制的思考
刘 利
( 重庆医科 大学 基础 医学院, 重庆 4 0 1 ) 07 5
【 摘 要 】 近年来 , 中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 、 加速增长 的态势 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 成本已成为国家沉 行政
重 的财政负担 。 行政成本不断攀升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有效控制行政成本? 文章 从人性 、 制度 、 体制 等多个层面对行政 成本 成 田进 行探 讨 , 并提 出 了控 制 成 本 的具 体 建 议 。
【 键 词 】 行政成本; 规模 ; 关 政府 管理体 制 【 中图分类号 】 23 ;13 【 F0. F2 9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4 26(090— 170 1 —7820 ) 00—3 0 7
有体制性的也有制度层面的 , 有个人的 , 也有组织化的。笔者将 从人性 、 制度 、 体制等 个层面探讨行政成 本成 因 ( ) 性 因 素 一 人 公共选 择理论认为 , 人是理 性人 , 具有 自利需求 的动机和 自利行 为的本性 , 总会追求 个人 利益最 大化。官员们也是普通 人、 经济人或个人利益 的追逐者 , 因此 , 他们具有 自发地扩张行 政 成本 的内在欲望 , 所以 , 在提供公共产品过程中难免会“ 搭便 车”甚至权 力寻租或滥用权力 , 而扩张行政成本。 , 进 ( ) 度性 因素 二 制 现行的行政管理制度不合理或不科学 , 使行政成本居高不

由上可知 , 相对于我 国目前经济增 长水平 与财政规模 和财 政承受力而言 ,近年来 我国政府的行政成本呈现出规模 过大 、 增长过速的态势 , 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 已凸显 出来 , 给我 国政 府造成 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
2干部人 事制度不科学。 . 我国正处于在体制转轨时期 , 政府 依 旧承担着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繁重任务 。 在经济增长 目标的 驱使下 , 现行 的干部人 事制度对地 方官员绩效 的评估 , 往往注 重 G P和地方财政的增长率 。 D 至于付出多少成本 , 尤其是支出 了多少财政 资金 , 则缺乏考量。 这种评价方式, 很大程度上淡化了 政府官员的行政成本意识。 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率 , 往往急功近利 , 以牺牲 资源为代价 , 基本 不考虑成本 , 促使成本虚高不下。 3预算制度 、 . 行政审批制度有缺 陷: 目前的预算编制体制不 够健全 , 预算与编制颠倒 , 不是编制服从 预算 , 而是预算服从编 制 ; 算 编 制 方 法 不 科 学 , 数 法 的影 响根 深 蒂 固 , 一 年 的经 预 基 上 费使用情况往往 成为下一年预算 的基础 , 这样 , 变相地鼓励行 政资源的浪 费。 此外 , 财政支出预算 的约束力相对薄弱 . 预算追 加频繁 , 支出的随意性过 大 , 以致使国家 的预算 外资 会与预算 内资金大体相当 , 预算管理的作用远未起到应有作用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启示

学 ,认为政治领域 中的基本 活动是交换 ,政治是个 体 、团体之间 出于 自利 动机而进行 的一 系列交换过 程 ,是利益 的交换过 程。在此 基础上 ,公 共选择理 论把 国家 当作个 人进行政 治交易的场所 。 3 .公 共选择 理论 的第 三个基 本 出发点 是方 法 论 的个人 主义 ,即坚 持认 为人类 的一切 活动都应从
使 国家成 为 “ 有独 立 利益 的 巨物 ” 具 。另一 方 面 , 现行制度下选 民对 政治家和官员 又有制 约 ,对政治
家和官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动有所限制,使 其行为趋 向公共利益 。 做社 会正义和 良知 的裁判 。 根据 上述理论 ,现行政府存在缺 陷是 不可避免 ( ) 利于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有 - 的。政府失灵的第一个原因是政府行为开非永远代 公共选择理论表明, 任何公共政策的决策,都 表公共利益 。民选的官员和政治家首先 都是为 了追 需要或多或少的成 本 ,政治行为 的交 易性质是 与程 求个人 的利益而参与政治 的 ,他们在参 与公共决策 序民主论联 系在一 起的 。一般来说 ,公 共政 策的决 时有自 私的动机。政府失灵的第二个原因是政府行 策成本与参与决策的人数成正 比 ,业 就是说 参与决 为缺乏竞争机制 、立法对行 政的权力制约无效 ,由 策的人越少 ,公共政策 的决策成本 越小 ,当公共 政 此造成资源配置 的低效 率 、致使 政府决策达不 到帕 策 由一个人决策时 ,成本最小 。反之亦然 。也就 是 雷 托最优 。在现行 的行政 管理体 制下 ,公众作 为服 说 ,就决 策成本 而言 ,民主 的决策 成本要 大于专制 务 对象 ,当遇到不公正待遇 时 ,无法用 “ 出”的 的决策成本 。同时,想维护民主 ,也需要高昂的维 退 方式对抗垄断 。而政府官员则 可利用垄断地位 ,抬 护成本 。而且 ,历史实践也证 明 ,民主 和专 制是 各 高服 务价 格 ,降低 服 务质 量 ,变 相地 谋 取个 人 利 有利弊 的,民主制 的国家可 以辉煌 ,专制 的 国家 也 益 。第三 个原 因政府 失灵 是 政府 制 度设 计上 的缺 曾创造 了巨大 的财富 。政治管理形 式与 国家 的历史 陷 。政府部 门中人们追求个 人 目标时所受 的制度 约 文化 、风俗习惯 、地理位置 、经济发 展状况 密切相 束比私人企业松弛得多, 更容易打着公共利益的旗 关 。 号损 害公共利 益 。由此 ,公 共 选择 学派得 出结论 : 我 国的政体是 民主集 中制 ,行 政管理体 制是通 政府非但不 能纠正市场缺陷 的问题 ,而是 常常使 问 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形式进行组织的。这样的形 题恶化 , 把政府视为圣人,寄希望于政府的干预来 式可以在降低交易成本 ,节约交易费用的前提下 , 解决市场缺陷的想法是幼稚的。 保证最大多数人 的民主权利得 到体现 。在 降低交易 二 、公共选择理论在 我国政府转型 实践 中的运 费用方 面,我 国目前应主要体现 为简化行政 审批 手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选择理论:(以布坎南为代表)“用经济学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研究政治和行政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横跨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领域,用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考察政治领域中的集体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的问题。

2.企业家政府理论:是指用企业家的精神,以及企业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来改革公共管理部门,重塑政府形象。

3.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B途径来自于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商业途径"4.政府治理工具,又可称之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它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就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5.民营化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唯政府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6.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通常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是公用性基础设施建设)而通过正式的协议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互相取长补短,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互动百科)7.多中心治理理论,是个人与机构、公共与私人共同解决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即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8.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包括非政府公共部门在内的多元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机制与形式,共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处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不断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过程。

9.公共管理者,在现代民主国家,是经法定程序进入政府,担任政府公职,行使公共权力,并从事公务管理的公职人员,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并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

10.管理者角色管理者在工作中担当的角色:①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人;②信息方面:运行监控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③决策方面:企业家(创业者)、资源分配者、干扰处理者(消防员)、谈判者.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人民受托者的角色、贤明少数的角色、平衡轮的角色、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公共选择理论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

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1.公共选择理论方法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公共选择理论是以公共财政理论为理论之源的,因为财政理论是关于政府税收和政府支出的理论,涉及到公共产品的供给与消费。

政府税收和政府支出是政府或集体的活动,在政府的收支过程中,消费者面对的是国家或政府,而不像在经济市场上,他面对的是企业。

这些特点把财政学与经济学中的其他分支区别开来。

经济学理论大都集中研究非政府的决策人(如消费者、生产者)的活动,财政学则把公共经济引入解释私人经济活动的分析体系。

为此必须研究税收和支出选择的政治决策机制,而政治决策则是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主题。

19世纪末,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提出了政治自愿交易学说和一致性原则。

他认为,没有个人利益就没有任何利益。

人们正是基于自身利益,通过自愿的交易来形成所需要的政治过程的结构。

在市场上,个人用一种物品交易另一种物品;在政治上,个人交易他们同意的公共需要的成本份额。

由于政治行为人是在一定的规则内做出选择的,所以规则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判断规则是否重要,就需要确立某种标准来进行检验。

用全体一致的原则来检验政府活动的效率是最好的检验原则。

在维克塞尔之后,另一位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提出了公共产品理论。

林达尔在1919年发表的《公平的赋税》一文中,根据维克塞尔的自愿交易学说,认为公共产品的生产同私人产品的生产一样,都是社会成员各自交易的获益的行动。

人们通过公共产品的消费获得满足,人们缴纳的税款则是为公共产品的生产支付的成本价格。

政府在一定时期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数量不是任意的,而是由不同利益的社会成员进行相互交易的均衡点来决定的,并由此确立了公共产品市场与政治市场相均衡的理论基础。

19世纪的社会契约理论家们认为,人类曾经生活在一种没有法律和政府的自然状态中,并且由于这种自然状态缺少一个公正的、强有力的裁判者而相互为敌。

西方行政学说史及笔记—第十六讲:公共选择理论

西方行政学说史及笔记—第十六讲:公共选择理论

第十六讲:公共选择理论一.公共选择学派简介公共选择理论是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潮。

公共选择学派在政治家的动机、政府干预、财政政策、民主制度等方面得出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结论。

主要特征就是:用经济学方法分析政治过程(即政治家、投票者、官僚们的公共选择行为,也即非市场的集体决策)。

1948年,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邓肯·布莱克(Duncan Black,1908~1991年)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集体决策的理论根据”的文章,首次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对政治行为的分析之中,该文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

但当时并未产生太大影响。

60年代是公共选择学派逐渐成型的阶段。

这一阶段,布坎南等人主张恢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张在经济研究上回到古典学派,分析规则和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把政治因素纳入经济分析之中.此后,随着K·J·阿罗、J·M·布坎南和G·塔洛克等人相继发表有关非市场决策问题的论著。

由此,一门处在经济学与政治学、法学交叉领域的新学科逐步形成了,这就是公共选择理论,也是一种新的公共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

其宗旨是要把市场制度中的人类行为与政治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纳入同一分析的轨道,即经济人模式,从而修正传统经济学把政治制度置于经济分析之外的理论缺陷。

早在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出现了科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异常繁盛的局面。

许多思想家相信,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精确的实证研究和科学推理得到解决。

在法国科学院,博尔达(Borda,1733-1799)、孔多塞(Condorcet, 1743-1794)和拉普拉斯(Laplace, 1749-1827)这三位院士用数学方法对政治学中的投票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

1784年,博尔达在科学院宣读了他的第二篇论选举形式的文章之后,他所提议的记分投票制被科学院用在院士选举之中,直到1800年,因一个新院士拿破仑的反对,才被废止。

如何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如何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一如何降低行政成本呢?笔者认为,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可分阶段、分步骤地走好“四步曲”。

第一步,减少和杜绝浪费。

一些政府机关的浪费现象严重,包括过于宽松的办公经费、缺乏约束的招待费以及其他各种非正常的公务性支出。

因此,降低行政成本,首先应当刹住政府机关的浪费之风,将行政成本过高的最大“管涌”堵住。

第二步,节约和减少政府开支。

尽管一些政府部门在高喊经费紧张、支出困难,但实事求是地讲,并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因为经费紧张而“停摆”。

过于庞大的政府开支,再强大的经济基础也会被拖垮。

所以,节约和减少政府开支,要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而对政府机关来说,过紧日子、降低行政成本的问题决不能只是挂在口头上,要付诸行动,比如减少公车、减少会议、减少公务费开支等。

第三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的使用效率决定资金的占用量,由于政府机关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因而相比企业而言,要更加重视资金管理、成本分析和效益比较,从各个环节入手,寻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途径。

要做到这一点,中央机关应该带头研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方法与途径,带头研究制定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考核和奖惩的制度和办法,真正把财政资金用到老百姓急需的地方,用到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促进作用的地方。

第四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机构与人员。

如果说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仅仅是治标之举的话,那么,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则是治本之策。

否则,前面几项措施即使到位,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

所以,下一步政府机构如何改革、职能如何转变、机构和人员如何精简,仍然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二研究行政管理成本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政府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过程正受到越来越多经济界人士的关注,人们不再把政府行政管理只能简单等同于政府财政职能,而是围绕政府部门为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而筹集财源、拨付经费的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政府的一切活动必然与成本及效率相关联,因此作为经济理性人的政府应该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地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不断追求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即实现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选择与行政成本
摘要:行政成本具有提高行政效能,降低社会负荷以及防止权力腐败的作用,有效控制合理行政成本成为行政改革诉求的重要目标。

然而,现阶段控制行政成本已成为世界各国行政发展的共有难题。

在寻求破解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对策时,可以借鉴公共选择学派关于行政成本增长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与探讨行政成本不断攀升的缘由,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法与途径。

标签:公共选择;行政成本;制度分析
一、探源:公共选择与行政成本的关联
行政成本是政府在为组织与管理社会而行使其职能的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以及由其所引发出的现今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间接性负担。

行政成本是政治与行政学的基本命题,也是当代世界公共管理面临的共有现实难题。

牢固树立政府的成本意识,已经成为当代政府治理理论和实践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行政改革,但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境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行政成本在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不断攀升,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吃饭财政”范围越来越大,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连日常运行都难以维持。

在众多的理论体系中,公共选择理论(PublicChoice Theory)提供了当代政府行政成本及其增长的充分解释。

正如丹尼斯·C·缪勒所说:“作为政治体制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似乎天生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一个工具。

”公共选择理论关于行政成本增长的阐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官僚与官僚体制
近代社会所选择的政府模式是一个官僚制组织结构模式,它的构成来自于职位、工资、权力、威望、官职的恩赐等要素,它的运行和价值的体现一般均通过机构、人员的增加来实现。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官僚制事实上造就了一个特定的利益集团,通常会把个人利益和官僚机构的利益摆在首位,而将公共利益放在次要的地位,其不会轻易放弃既得利益,因此,具有天然的拒斥改革的惰性。

当社会要求政府承担新职能时,利益集团往往乐意承担新职能,同时却不愿意放弃失去存在合理性的政府职能,造成政府机构臃肿、冗员充斥、慵懒散闲、推诿扯皮以及各种各样的官僚主义问题。

正如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那样,政治家一感到忙不过来的时候首先想到仍旧是增人,而且是成倍地增加。

当冗员过多无所事事的时候,他们又会人为地制造出许多事来,使他们人人有事干,整天忙忙碌碌。

可见,在官僚体制中,机构具有高度分化和专业化趋势,人员缺乏竞争,鼓励浪费与低效,使得机构愈发庞大,组织内个人和分支部门协调难度增大,导致官僚机构的交易成本提高。

(二)政府部门的财政扩张
官僚机构往往是各种利益集团的代表,是预算分配过程中的代言人。

行政过
程中经常被自身经济人的动机所左右,存在一种天然的追求预算最大化的倾向。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的解释,立法官员的背后通常为某一特定的利益集团,这决定了立法官员必须通过与其他利益群体在预算上的讨价还价来为相关利益集团服务。

利益集团、官僚机构和立法部门之间形成一种难以冲断的“铁三角”关系。

由于利益集团的存在,政府作为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者时常产生财政幻觉引发财政扩张,这正是行政成本增长的渊源所在。

另外,随着主张政府更多介入经济过程的凯恩斯主义的盛行,许多国家通过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活动,经常动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市场供需关系,这必然提升政府的财政收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政府的行政成本也随之大幅度攀升。

(三)政府行为具有垄断性质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生产公共产品总体上是一种垄断性行为,政府通常是单一的公共服务和生产主体。

一些经济学家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垄断理论,构建了“作为垄断者的政府”的多种模型,如布雷斯的政府垄断理论,唐斯的代议制民主模型的政府垄断理论等。

政府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经常利用其特殊地位垄断或控制一部分信息,使预算、资源成本等要素的信息披露不充分。

使得政府行为缺少制约,容易产生专断、导致腐败。

再进一步来看,与垄断性的政府行为相适应,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和公共产品是一种“非市场产出”,政府产出一般不进入或较少进入市场交换领域。

因而政府的投入产出往往缺乏严格的成本收益计算,政府产出难以用具体数字加以衡量。

政府行为的垄断性和政府产出的非价格性,有其必然性,亦有其优势的地方,但同时,它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

政府在排除竞争外压力的同时,消除了提高质量、降低行政成本的动力。

美国学者萨瓦斯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公共部门提供服务的成本费用,平均比承包商提供服务的成本费用要高出35%——95%。


二、辩明:降低行政成本的路向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分析,其所依赖的方法论要素包括三个方面: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经济人假设和交易政治。

其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样的;政治家、官僚、公众(选民)和利益集团的行为特点等。

在这里,它运用现代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多层次,多角度,用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对官僚和官僚体制、政府财政的扩张以及政府行为的垄断性质等问题都进行了创造性的开掘,其借鉴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下面将在借鉴公共选择学派关于行政成本增长理论基础上,具体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和途径。

(一)强调反对官僚主义,精简机构人员
官僚主义是与低效、无能、反行政改革联结在一起的。

由于官僚以及官僚体制自身所固有的本质,机构的庞大,人员的增长无不成为此特殊环境中长期存在的现象。

以往的行政改革常常片面地、简单地从行政机构的多与少,行政人员的众与寡来衡量,机械地追求政府机构的大或小,使其偏离追求效能的目标,导致机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

因此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界定政府权力的边界。

合理确定政府职能和权力的范围与边界,
就应将政府职能集中于其能力范围内的基础性工作,这样有助于提高行政的有效性,防止政府失败;同时处理好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之间这三个方面的关系。

从长远来看,我们不仅需要逐步把那些”计划”与“市场”重复的机构与各种虚设机构和职位以及失去了存在合理性的机构精简掉,并且还要逐步把机构改革纳入到法制化轨道,通过行政组织立法规定政府编制,防止行政领导人主观随意增设机构与人员。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精简、效能、统一、法制的行政管理体系和行政管理机构,从源头上、机制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了官僚主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控制了行政成本。

(二)加强预算管理,约束政府开支增长
行政成本基本上是由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决定的,确定适度的行政成本,须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管理。

对于行政官员来说,财政规模膨胀与他们的权力、津贴呈正比例关系,可用财力的增加可以使得官员支配的人财物数量增加,从而更有利于他们去实现个人或团体的权益,官员常常以谋求预算最大化为目标。

因此,必须在实际行政过程中加强预算管理,从根本上形成约束财政活动的法制条件和环境,对各级预算进行有效地约束与监督。

规范财政税收制度,杜绝政府各种形式的税外乱收费;确立预算草案、拨款方案、预算报告的财政标的,使之成为测量政府的政策过程的计量依据;导人行政成本收益分析概念,加强控制行政成本增长,如此等等,都是控制行政成本的具体措施。

在执行财政’政策的时候,还须充分考虑客观情况,从实际出发,要使政府财政开支与国力相协调,并且从中仔细确定政府消费、政府投资与转移支付的科学比例。

只有这样做才能有针对性地建立一个科学健康的财政管理机制,稳定持续地开展预算工作,防止财政扩张的进一步严重深化,以求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

(三)建立竞争机制,打破政府行为的垄断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官僚机构来替代”。

主张打破政府垄断,以市场机制和模式建立公私机构之间的竞争。

如: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构来提供某些服务或公共产品,使机构之间形成竞争;办理业务合同出租或由企业公司承包;开展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等。

竞争是经济繁荣的源泉,同样的道理,政府市场的活力与高效一样可以来自竞争。

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实现提供主体多元化,不仅可以打破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陆续将一部分政府内部的环保、卫生、保安等工作出租给私营部门管理;英国甚至设立了一座私人监狱来从事犯人的监管和改造工作。

在我国目前公众服务需求增加而政府资源投入有限的矛盾状态下,通过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安排,包括诸如准产业化和内部市场化、签约外包、服务购买契约、投标招标、特许经营、税收、规制激励、委托和民营化等措施,来精简政府机构、缩小政府的规模,缓解财政紧张状况,减轻社会和公民的税负压力等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检视:公共选择分析语境的局限性
公共选择理论在解决行政成本困境中有着和传统理论截然不同的语境。

这种
语境就是制度分析话语,它通过对政府——政治过程的经济学分析,寻找当代西方国家所面临的财政赤字、政府机构膨胀、资源浪费等经济政治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公共选择理论也有明显的缺陷,也受到主流经济学的种种诘难。

它过分地依赖于“经济人”假设,并把政治过程与经济过程加以机械美化,把市场经济的交换原则无限制地运用于政治领域,对这些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其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历史背景与我国的国情毕竟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此,盲目地崇拜、照抄照搬、不顾国情,自然是行不通的。

只有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才能西为中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