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苏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2014-2015学年苏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苏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 2 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 能力目标:(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 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1)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运用。

(2)运用遗传规律解释生活、生产的实例现象。

三、教学方法1. 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探究。

2. 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3. 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和推理来学习本节内容。

4. 归纳概述、强化基础。

四.课前准备1. 学生的学习准备:(1)根据课本“边做边学”为引导,学习模拟实验的制作过程,进而理解生物在有性生殖时,由于遗传因子分离以及受精作用,结果导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2)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的教学准备:(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图、豌豆花示意图、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挂图。

(2)收集新颖素材,设计课件内容,形象直观地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激起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热情与欲望。

苏教版必修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教案

苏教版必修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教案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

(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1)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与运用。

(2)运用遗传规律解释生活、生产的实例现象。

三、教学方法1.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探究。

2.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3.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和推理来学习本节内容。

4.归纳概述、强化基础。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根据课本“边做边学”为引导,学习模拟实验的制作过程,进而理解生物在有性生殖时,由于遗传因子分离以及受精作用,结果导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2)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的教学准备:(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图、豌豆花示意图、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挂图。

(2)收集新颖素材,设计课件内容,形象直观地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激起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热情与欲望。

苏教版必修2 基因的分离定律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基因的分离定律 教案

教学设计本节内容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及分离定律的应用三部分内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以及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教师在本节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概要地向学生介绍孟德尔的简历,介绍他在1865年发表的《植物的杂交试验》论文中,不但总结出科学的遗传研究方法,并提出“遗传因子”假说和揭示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从而为遗传学的诞生奠定了科学基础。

因此,孟德尔是遗传学奠基人。

教师在教学中,应先阐明孟德尔精心选择豌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的道理,以及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要点,为讲述一对相对性状的内容进行必要的铺垫。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杂交实验是揭示分离定律的试验依据,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孟德尔的纯种紫花豌豆与纯种白花豌豆杂交试验现象,对F1和F2的性状表现,既要作准确的定性描述,又要作准确的定量描述。

定性和定量描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

结合“孟德尔的实验数据说明了什么?”的“积极思维”学习栏目教学,先引导学生阅读,从“事实”中发现七种不同的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结果,认识F1的表现型,F2代出现了两种性状,并通过计算发现显、隐性之比都接近3∶1的规律。

教师适时提出“如何解释孟德尔关于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杂交实验结果?”激发起学生产生探求疑问的兴趣和欲望。

教师可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尝试自己解释F2的表现型出现了两种性状,并且显、隐性之比都接近3∶1的原因。

然后,教师再结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试验遗传分析图解,把孟德尔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杂交实验的解释概括如下:(1)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因子,用大写英文字母(如A代表紫花因子)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因子,用相对应的小写英文字母(如a代表白花因子)表示。

(2)紫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产生的F1含有一对遗传因子(Aa),由于A是显性因子,因此,F1的表现型都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如紫花)。

3.1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课时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3.1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课时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3.1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课标要求1.识记并能准确书写遗传符号如自交、杂交、亲子代、母本、父本等。

2.本节课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比较多,可通过构建概念图的方法梳理相关的知识网络,加深学生对概念以及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如杂交、自交、测交;正交与反交;性状与相对性状;杂合子与纯合子等。

3.运用遗传图解解释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现象。

●课标解读1.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

●教学地位遗传的基本定律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理解分离定律是理解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关键。

因此本节内容在遗传定律的学习中至关重要。

近三年的高考中,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综合应用、分离比的变式、显隐性的判断、概率的计算等知识的考查尤为突出,常以致死现象、基因互作等为信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教法指导1.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通过1对相对性状的豌豆实验总结出来的,因此本节教学应先介绍1对相对性状的豌豆实验。

2.对于杂交试验过程“去雄、套袋、授粉”,建议先介绍两性花的结构,并播放初中已学习的关于自花传粉、向日葵的花序、异花传粉的flash影片,最后播放孟德尔杂交试验的基本步骤,强调杂交试验的过程——三部曲。

(强调各项实验技术的应用及其目的) 3.由豌豆实验的结果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原因,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解释实验的结果。

4.最后根据对实验结果解释的假说,归纳出基因的分离定律。

●新课导入建议1.英国有位漂亮的女演员,写信向大文豪萧伯纳求婚:“因为你是个天才,我不嫌你年迈丑陋。

假如我和你结合的话,咱们的后代有你的智慧和我的美貌,那一定是十全十美了。

”萧伯纳给她的回信说:“你的想象很是美妙,可是生下来的孩子外貌像我,智慧像你,那又怎么办呢?”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随着整容医疗水平的日臻完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治造”美丽,雕塑形体。

如今愈演愈烈的“整容热”似乎屡屡应验着莎士比亚当年的那句预言:“上帝给她们一张脸,她们却还要自己造一张”。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苏教版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苏教版
4.论述题:
(1)请结合实例,论述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2)请论述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在遗传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请论述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
(4)请论述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对遗传学发展的影响。
5.实验题:
(1)请根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现象,设计一个验证实验。
(2)请解释实验操作中,如何确保等位基因的独立性得到验证。
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现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育种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等位基因的独立性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命观念:通过学习基因分离定律,使学生认识到遗传现象在生物繁衍过程中的重要性,形成对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解,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念。
4.社会责任:学生能将基因分离定律应用于实际生活,如遗传育种、疾病诊断等领域,认识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关爱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本节课通过以上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F1代显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当F1代进行自交或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时,F2代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3)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育种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选择优良品种、控制疾病等。
(4)等位基因的独立性体现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独立分离。

生物必修二《3.1 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必修二《3.1 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苏教版必修二)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1课时 基因的分离定律(1)考纲要求考点梳理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豌豆是 传粉植物,而且是 受粉,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若人工授粉去雄,时间应为开花 (前/后)。

②豌豆具有许多 的相对性状。

(2)常用符号及含义P: ;1F : ;2F : ;⨯: ;⊗: ;♀: ; ♂ : 。

(3)过程图解(4)归纳总结①1F 全部为 。

②2F 发生了 。

2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由此可见2F ,性状表现型及比例为 2F ,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 ∶Dd ∶dd= 。

3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1)验证的方法: 实验,选用1F 和 作为亲本,目的是为了验证1F 的 。

(2)测交的结果:子代出现 种表现型,比例为 。

基础过关1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 A 自交、杂交和测交 B 测交、自交和杂交 C 杂交、自交和测交 D 杂交、测交和自交2 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 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2F 的表现型比例为3∶1C 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D 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3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得11F F ,自交所得2F 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 ) A 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有显性作用 B 1F 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C 控制高、矮茎的基因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4 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5 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B 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C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D 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6 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推断,下列结构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①四分体②姐妹染色单体③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④非同源染色体A ②④B ③C ①②D ①7 家兔的褐毛对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

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材地位】《基因的分离定律》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本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该节内容是前面第二章中减数分裂及生物的生殖等内容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等内容时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也为后面学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甚至是选修课本的有关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整个高中生物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1.分析孟德尔选择豌豆做实验的原因;2.说出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3.阐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4.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5.确立科学实验导致科学发展的观点,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说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理解测交实验。

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学法引导】1.概念较多,学习上要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和理解。

2.体验孟德尔的科学探索过程,领悟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方法【教学设计说明】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苏教版教材本节内容的编排实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定为六小部分:豌豆适宜用作遗传试验材料的原因、豌豆杂交的方法、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教学上,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第一是本节课的新概念特别多,而教材上的甚至都不齐全,因此在编写的学案中第一部分整理了系统的概念,方便学生接受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第二是本节课容量较大,所以不仅自己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且特别要求学生课前依据学案进行预习;第三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结果的解释”进行教学时,尊重事实,采用传统的讲述法,没有滥用讨论法或是探究式教学,因为天才的孟德尔提出的完美无瑕的解释不是几十个学生讨论一会就能得出的;第四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以及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与价值观教育。

【教学过程】导课在前面第二章我们学习的是生物的生殖,我们知道生物生殖的子代在性状表现上总是与亲代个体相同或相似,这就是遗传。

3.1基因的分离定律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

3.1基因的分离定律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

3.1基因的分离定律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第2课时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课标要求1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课标解读1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相关遗传问题。

•教学地位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和伴性遗传的问题的解决都要转化为分离定律问题,因此基因分离定律的灵活应用是解决自由组合和伴性遗传问题的基础。

近三年的高考中,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综合应用、分离比的变式、显隐性的判断、概率的计算等知识的考查尤为突出,常以致死现象、基因互作等为信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教法指导1 •孟德尔实验的科学方法可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

2•通过书写不同基因型个体杂交所得规律性比值归纳总结亲代和子代推导的方法。

(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 3 : 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即Aa x Aa = 3A_ :1aa。

⑵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 1 :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 x aa= 1A_ :1aa。

⑶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AA x AA或AA x Aa或AA x aa。

⑷若后代性状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即aa x aa= aa。

3 •结合实例应用分离定律指导作物育种和分析遗传病的发病概率。

•新课导入建议1. 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白化病和正常是1对相对性状,则一家人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这对夫妇再生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2•假如3年后你在一个花卉基地工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本来开白花的花卉,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你立刻意识到它的观赏价值,决定培育出这种紫花新品种。

将这株紫花植株的种子种下,可惜的是,在长出的126株新植株中,却有46株是开白花的,这不利于商品化生产,怎样才能培育出开紫花的纯种?•教学流程设计课前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31 -3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知识2,完成思考交流1、2”。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3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3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3 苏教版必修2一、学习目标:1、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现过程2、概念的了解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5、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二、知识结构:一、遗传定律中有关基本概念及符号1、杂交、自交、测交杂交;是指基因型相同或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互的过程。

自交:指植物体或单性花的同株受粉过程。

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测交:就是让与杂交,用来测定的基因组合。

2、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和。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性状的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和的现象。

3、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位于一对的上,能控制一对的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

4、纯合子、杂合子纯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杂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5、常见符号 P:F:::♀:♂:二、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⑴豌豆是植物,而且是,所以它能避免外来花粉粒的干扰。

⑵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的、易的性状。

2、相对性状的概念:相对性状是指生物的性状的表现类型。

如。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过程;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再让F1得F2。

2、特点:F1表现为;F2发生了,高茎∶矮茎=。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后来改称为)控制的。

在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基因,产生的配子所含的基因是;在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基因,产生的配子所含的基因是。

2、F1的基因型为,表现型为。

F1产生配子时,D和d随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两种配子D、d,比例为。

3、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子二代,子二代有、和三种基因型,比例接近于;有和两种表现型,比例接近于。

苏教版必修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

苏教版必修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

《基因的分离定律》导学案苏教版必修2【活动目标】: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活动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实质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活动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活动方案】:活动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 常用符号及含义:P表示亲本(父本父与母本早) ____________ 表示杂交,__________表示自交,杂种子一代用 ___________ 表示,杂种子二代用____________ 表示,以此类推。

2、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3、杂交实验过程图解:活动二: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1、假设:(1 )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 决定的,决定显性性状的为_______________ ,用 _____ 字母表示;决定隐性状的为_________________ 用 ________ 字母表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细胞的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彼此分离。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__________2、用字母表示遗传图解:活易三=对分畫现蘇解释的如——测夾实隘1、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谆如果F1为朶合体(DJ),则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与隐性类型亲車进行杂交(只产生一种弊鱼的配子为止人产主两种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比例沖1:b表现型为—_和____________ ,比例为_____________ ・3.诗写出遥传图解:活动四: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______________ 成对存在,不相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 __________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的1.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并了解基因的混合和表现规律;2.了解杂交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3.掌握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及其规律和遗传现象;2.混合和表现规律;3.杂交育种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遗传现象;2.熟练掌握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

三、授课内容与教学方法1. 授课内容1.1 基因的分离定律1.1.1 恰当的实例以豌豆为实例,先通过课件和PPT展示豌豆特征相异的例子,引出遗传学这一概念,并引入亲代和子代这些术语。

1.1.2 基本假设英国生物学家门德尔,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这里要点重点说明:他的实验方法、观察结果以及结论。

1.1.3 分离定律的内容门德尔观察了豌豆的颜色、外形等性状,提出了两个规律:基因等位基的分离和随机组合原则。

说明这两条规律的含义。

1.1.4 遗传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引出遗传现象: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分析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1.2 生物体的遗传规律1.2.1 混合及其规律门德尔在实验中也观察到了混合现象,并总结出混合规律。

说明混合规律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

1.2.2 自由组合说门德尔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基因自由组合的原则。

由此引发对自由组合说的讨论。

1.3 植物杂交育种1.3.1 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说明常见的植物杂交育种方法,如人工杂交、自然杂交等方法。

2.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PPT与黑板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来授课。

PPT呈现图表与图片,直观生动地展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过程。

同时,运用多种举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课件中的思考题与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互动交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理解豌豆的实验和实验过程,以及各个术语的分别含义,其中包括亲代、F1、F2等概念的区别。

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苏教版必修)

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苏教版必修)

()
A .有丝分裂后期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受精卵发育过程中
分析: 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同源染色体联会之后,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属减
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答案 C。
3.豚鼠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
4仔,则 4
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A. 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受精发育而来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D.不含等位基因
2. 让杂合子 Aa 连续自交三代,则第四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A. 1/4 B . 1/8 C . 1/6 D . 1/32
3 .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多少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不完全显性遗传实例
【典型例题】
1.豌豆是一种理想的杂交实验材料。这是因为
()
A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
B .不同品种的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C .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D . A、B、 C 3 项都是
分析: 孟德尔选择豌豆作杂交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具有
A、 B、 C各项优点。答案 D。
2.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

④紫花×白花→ 98紫花 +107白花
A.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分析: ①无性状分离,④是测交,均不能断定性状显隐性关系;②为
F1自交子代性状分
离比为 3︰ 1,紫花为显性性状;③为两纯种亲本杂交, F1表现显性亲本性状。 B正确。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60分钟)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3.1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分离定律的应用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孟德尔所做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介绍和分析,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基础。

第二部分通过对孟德尔取得成功原因的总结,说明了正确实验选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极好例子.第三部分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了基因分离定律在杂交育种和医学实践中的广泛运用.高中生物课本上主要介绍分离定律在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联系生产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譬如可组织和安排学生对人类某些遗传现象的调查活动,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价值观。

本节课从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引入,唤起学生探究分离定律的热情,同时复习巩固前几节课众多易混淆的知识要点,为本课时的探究做好伏笔;之后创设一连串的育种的问题情境,理解分离定律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再通过分析遗传病的遗传规律,概率计算,探讨何为近亲,为何禁止近亲结婚的讨论,水到渠成得归纳出分离定律在医学中的应用;最后介绍遗传病系谱图及初步解遗传系谱图题目,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

通过前两课时的探讨,学生已经掌握了遗传定律中的相关概念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1课时)及一对相对性状分离比,为本节的探究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创设挑战学生智力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有效地交流合作,不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掌握遗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还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第2课时)知识目标:1.应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育种和遗传病中相关问题,并总结解题的方法.2.能根据遗传图谱所示信息会预测计算后代的发病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一)二. 学习内容: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环境影响基因的表达三. 学习目标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阐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四. 学习重点:深刻领会分离定律的实质。

通过具体事例的遗传分析,学会运用遗传图解的方法分析与基因分离定律相关的遗传性状问题五. 学习难点:分离定律在杂交育种和医学实践等方面的应用六. 学习过程1. 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子代与亲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亲代通过遗传物质把生物信息传递给子代,子代按照遗传信息生长、发育,因而子代总是具有与亲代相同或相似的性状。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会出现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生物的各种性状都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的豌豆都是纯种;豌豆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孟德尔选择豌豆为实验材料作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① 实验过程② 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③实验显示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F1)都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F1自交,子二代(F2)都发生性状分离,分离比等于3︰1④ 相关术语杂交:指两个遗传结构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如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交配属于杂交。

相对性状:指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豌豆花的紫花、白花;高茎、矮茎等。

显性性状: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显性性状,如紫花性状隐性性状:纯种亲本杂交,F1没有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白花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如紫花性状的F1自交,F2出现紫花和白花的现象是性状分离。

孟德尔认真地研究了7组实验数据,发现F2中表现显性性状的植株与表现隐性性状的植株相比,比值总是基本接近于3:1。

⑤ 解释:Ⅰ 遗传因子及表示方法在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着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用大写字母代表显性因子(如A代表紫花因子),用小写字母代表隐性因子(如a代表白花因子)。

紫花亲本产生A型花粉和A型卵细胞,白花亲本产生a型花粉和a型卵细胞。

Ⅱ 遗传因子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并保持独立状态紫花亲本(AA)和白花亲本(aa)杂交产生的F1,含有1对遗传因子(Aa),由于A为显性遗传因子,a为隐性遗传因子,所以F1表现出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紫花性状。

又由于杂种F1体细胞内的遗传因子A 和a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彼此保持独立的状态。

Ⅲ F l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A型和a型花粉,以及数量相等的A型和a型卵细胞。

Ⅳ 在F1自交时,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之间结合的概率相等,产生3种遗传组合的F2,即AA、Aa、aa。

如果F2植株的数量足够大,那么,3种组合的比值为1:2:1。

其中,AA表现为紫花;Aa含有1个显性因子和1个隐性因子,也表现为紫花;aa表现为白花。

在子二代中,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数目之比为3:1(2)遗传图解① 亲本及配子的基因组成② F1的基因及配子③ F2的基因及性状表现AA(紫花)1 Aa(紫花)2 aa(白花)1 显性性状(紫花)︰隐性性状(白花)=3︰1④ 重要术语基因:控制性状表现的因子,本章研究的基因分显性基因(用大写符号表示)和隐性基因(用小写符号表示)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Aa表现型: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表现型,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称为基因型,如紫花豌豆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

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2. 测交(1)让杂种F1(Aa)和隐性亲本(aa)杂交,用来测定F1基因型的方法,为孟德尔首创,用来验证自己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

(2)测交思路F1可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A和a),而隐性亲本只产生1种类型的配子(a);雌雄配子结合产生两种后代,分别表现为紫花(Aa)和白花(aa),而且这两种后代的数目之比应为1:1。

如果测交后代分离比与预期相同,则完全证实F1产生了A、a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还证实F1的基因型是Aa。

(3)测交实验结果证明孟德尔对基因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3.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成对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这就是基因的分离定律。

4. 不完全显性遗传:显性遗传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但有的相对性状不分显性和隐性,在杂种体内同时表现出来,这样的现象叫做不完全显性遗传。

在不完全显性遗传实验中,F1 的表现型和F2 的性状分离比与完全显性遗传不大相同。

不完全显性遗传实例【典型例题】1.豌豆是一种理想的杂交实验材料。

这是因为()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B.不同品种的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C.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D.A、B、C 3项都是分析:孟德尔选择豌豆作杂交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具有A、B、C各项优点。

答案D。

2.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A.有丝分裂后期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分析: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同源染色体联会之后,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C。

3.豚鼠黑色皮毛对白色皮毛为显性。

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则4仔的表现型可能是()①全部黑色②3黑1白③2黑2白④1黑3白⑤全部白色A.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分析: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按分离定律分析,子代黑毛与白毛的比为3︰1,由于子代数量不是足够多,故不能准确套用以上比例,而是五种可能都存在。

选D。

4.下图为两个苯丙酮尿症遗传系谱图。

其中Ⅱ2和Ⅱ3婚配产生的后代为苯丙酮尿症的概率是()A. 1/4B. 3/4C. 1/6D. 1/9分析:分析图解,正常的亲代生出患病的子代,可断定苯丙酮尿症为隐性性状。

由子代均既有患者又有正常,可知亲代个体1、2、3、4都是杂合体。

Ⅱ2和Ⅱ3虽表现正常,但他们可能是杂合体的机率为2/3,他们的子代患病的机率是2/3×2/3×1/4=1/9。

答案D。

5.玉米幼苗绿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用A和a表示)。

现用两个杂合子杂交所产生的种子作实验种子,将400粒播种在黑暗处,另将400粒播种后置于有光处。

统计种子萌发后幼苗的表现型,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B.光照下能形成叶绿素的性状是显性性状C.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绿色幼苗的基因型都是AA分析:在无光条件下种子都是白色苗,说明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

有光条件下绿苗与白苗的比例为3︰1,证明只有隐性纯合子不能形成叶绿体,AA、Aa都能形成叶绿体,故D错。

6.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

在F3代中杂合子占总数的()A.1/8 B.7/8 C.7/16 D.9/16分析:杂合体自交,其子代中纯合体和杂合体各占1/2,逐代自交3次,杂合体的比例为1/23,即1/8,答案 A。

7.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4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分析:①无性状分离,④是测交,均不能断定性状显隐性关系;②为F1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紫花为显性性状;③为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显性亲本性状。

B正确。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受精发育而来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D.不含等位基因2.让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三代,则第四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A.1/4 B.1/8 C.1/6 D.1/323.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多少种不同的交配类型…………()A.2种 B. 3种 C.4种 D.6种4.下列各图中不正确的是……()A.杂合体豌豆连续自交,其纯合体比例的变化B.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C.卵裂时每个细胞体积的变化D.细胞有丝分裂中DNA含量的变化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6. 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显性性状)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7. 桃果实表面光滑对有毛是显性。

现对毛桃的雌蕊授以纯合光桃的花粉,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应为… ()A.光桃 B.毛桃C. 光桃的概率为三分之一 D.毛桃的概率为三分之一8. 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已有16株为高茎,第17株还是高茎的可能性是…()A.O B.25% C.75% D.100%9. 基因型为AA的牛与杂种雄牛表现为有角,杂种雌牛与基因型为aa的牛表现为无角,现有一对有角牛交配,生下一只无角牛,这种牛的性别是………()A.雄牛 B. 雌牛 C. 雌、雄牛都可 D.无法确定10. 遗传的基本规律不适合于……………………()A.家兔 B.蓝藻 C.团藻 D.小麦11.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长毛与卷毛 B.兔的长毛与猴的短毛C.豌豆的黄粒与圆粒 D.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12.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l :1比例的是……()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组成比例A.①②④ B.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13. 一株纯黄粒玉米(AA)与一株白粒玉米(aa)相互杂交,这两个植株种子中的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应是…()A.胚的基因型不同,胚乳细胞相同B.胚的基因型相同,胚乳细胞不同C.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都相同D.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都不相同二、非选择题14.种子公司培育的玉米种子一般都是杂种,目的是发挥玉米的杂种优势,产量高,但是该玉米不能留种,若第二年种植将会大量减产,原因是什么?15. 下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a表示,据图分析完成问题:(1)该遗传病是受(填“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