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

合集下载

斑点叉尾鮰的病害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的病害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的病害防治技术1.1出血性腐败症病原:嗜水气单孢菌。

症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皮肤、肌肉坏死),腹部肿胀,眼球凸出,体腔内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粘液,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肿大。

此病多发于春季或初夏。

防治方法:一般采用内外结合治疗法。

(1)使用2ppm的土霉素溶液泼洒。

(2)每千克鱼每天用大蒜0.5kg、食盐O.1kg拌进饵料连续投喂5d。

1.2肠道败血症(爱德华氏病)病原:爱德华氏菌。

症状: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mm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

在10~15d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人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体。

死亡的病鱼明显与肾脏、肝功能衰弱有关。

发病后期难以治疗。

防治方法:在发病季节,使用稳定性二氧化氯(浓度为O.3mg/L)或聚维酮碘溶液(浓度为lmg/L)全池泼洒,同时,每50kg饵料每日拌人土霉素250g和大蒜素100g,或拌入氟苯尼考,连续投喂5~7d。

用内服药前,需停食一天,药饵饵料量减半。

1.3柱状病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初期在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点,并有轻微充血。

当病状扩大时,则变成灰白色溃疡。

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

随着感染加深,导致鱼类死亡。

另外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

通常鳃丝末端开始有褐色的坏死组织,发展到鳃丝基部。

真菌可作为继发性病原侵入这些病变部位。

防治方法:(1)用1%~3%的食盐水水浴至鱼有不安状。

(2)用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鱼用药200mg拌人饵料投喂。

1.4烂尾病病原:初步确定为是嗜水气单胞菌.症状:病鱼游动缓慢,摄食减少,常游于岸边。

初期尾柄部皮肤变白,失去粘液,肌肉红肿继而尾鳍末梢腐烂,鳍条间组织破坏,尾柄肌肉溃烂脱落,尾部骨骼外露,可发生死亡。

这种疾病主要发生于6.0~15.0cm的鱼种,发病季节多为春末夏初,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技术全集

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技术全集

斑点叉尾鮰人工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鮰也称沟鲶,在我省又被垂钓者称为“猫鱼”,是美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居美国淡水鱼产量首位。

斑点叉尾鮰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刺少,食用方便,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斑点叉尾鮰也是受欢迎的垂钓鱼类。

自1984年引入我国养殖以来,已在全国许多省份养殖,并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

养殖实践表明,斑点叉尾鮰具有食性杂、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易饲养等特点,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较为成功的鱼类养殖品种。

一、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斑点叉尾鮰身体的前部较宽,后部细长,有触须4对。

尾鳍分叉较深。

体表光滑无鳞,背部呈淡灰色,腹部呈白色,身体的两侧有斑点,各鳍的颜色均为深灰色。

2、生活习性斑点叉尾鮰适应水温范围为0℃~38℃,在我省能够自然越冬。

生长适宜水温范围为15℃~34℃,最适宜生长水温范围为24℃~30℃。

斑点叉尾鮰属底层鱼类,多生活在水的底层。

斑点叉尾鮰性情温驯,喜欢集群摄食,容易捕捞。

3、食性斑点叉尾鮰属杂食性鱼类。

在自然条件下,斑点叉尾鮰摄食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大型藻类等。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投喂配合颗粒饲料养殖效果好。

4、生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斑点叉尾鮰当年体重可达75~100克,第二年体重可达400~500克,第三年体重可达1000~1500克。

5、繁殖斑点叉尾鮰在我国南方省份3~4龄开始性成熟,在我省则要5龄才开始性成熟,性成熟个体体重1200~3700克。

每公斤体重怀卵量为4000~15000粒。

斑点叉尾鮰适宜产卵水温为24℃~27℃。

斑点叉尾鮰筑巢产卵,雌鱼产完卵后,雄鱼将雌鱼赶走,自已看护鱼卵,用腹鳍搅水增氧,翻动鱼卵,直到孵化出苗能摄食为止。

二、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鮰养殖周期一般为2年,第一年进行鱼种培育,将乌仔或夏花鱼种培育成规格75~100克的鱼种;每二年进行成鱼养殖,将规格75~100克的鱼种养成体重500~750克的商品鱼。

草鱼、鲫鱼、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技术及鱼病防治(1)

草鱼、鲫鱼、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技术及鱼病防治(1)

草鱼、鲫鱼、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技术及鱼病防治一、鲫鱼鲫鱼俗称:喜头、鲫瓜子、刀子鱼等,为鲤形目、鲤科、鲫属。

一般体长15~20厘米。

体侧扁而高,体较厚,腹部圆。

头短小,吻钝。

无须。

鳃耙长,鳃丝细长。

下咽齿一行,扁片形。

鳞片大。

侧线微弯。

背鳍长,外缘较平直。

背鳍、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

胸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

尾鳍深叉形。

一般体背面灰黑色,腹面银灰色,各鳍条灰白色。

因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

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很高,在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均有分布,是我国最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

(1)栖息于水的下层,鲫鱼是底栖性鱼类,经常栖息在杂草丛生的水域,游弋到有腐殖质的水底觅食。

(2)喜欢清洁水域和水草,清洁水域溶氧充足,且微生物等杂物少,水质不污染,鱼儿在这样的水域里游动觅食有舒适感,食欲旺。

水草丛生处有饵鱼爱吃的食物,且隐蔽性强,鱼有安全感。

同时水草还是鱼儿产卵繁殖的天然产床。

(3)文静而胆小,胆小是鱼类的共性,而卿鱼尤其胆小,害怕惊扰。

(4)食性杂,四季寻食,鲫鱼食性较杂,以动物蛋白为主。

同时喜吃植物性饵料,也吃有机碎屑及底栖小动物。

蚯蚓、蛆、虾、面食、饭粒、薯类都喜欢吃。

而且一年四季,只要水温适宜,随时都在觅食。

(5)喜温暖,惧酷热,怕强光,鲫鱼是广温性鱼类,适合鲤鱼生存的最佳温度是15℃-2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鲫鱼的活动能力最强,食欲旺盛。

(5)喜活水,喜风,鱼类绝大多数都喜欢活水。

这是因为活水不仅带来了充足的氧气,还往往夹带着鱼类爱吃的浮游动植物,同时还会对鱼类生活的水域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7)喜欢群集,鲫鱼生性喜欢群集,且多是个体大小相近的聚集在一起,形体相差悬殊的元缘相聚。

(8)繁殖能力强,鲫鱼的性腺较其他鱼成熟得早,隔年鱼便能产卵,一边产卵一边长个头;而且产卵期长,从春季一直可持续到秋季,产卵数量多,卵产在浅水域的水草或其他物体上。

鲫鱼繁殖能力强是它分布广、数量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斑点叉尾鮰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cn 2007年3月17日A、夏花苗种培育技术1、环境及池塘条件1.1鱼苗培育的场地环境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

1.2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养殖用水不得有污染源,水源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

1.3水体的溶氧量应在4.5mg/L以上,pH为6.8~8.5,适宜透明度为35~40cm。

1.4夏花苗种培育池形状为长方形最好,面积为3-5亩,池深1.8-2.0米,水深1.2-1.5米,池塘底淤泥厚度应小于15厘米或沙质底,池塘底部平坦。

2、培育池准备鱼苗经5~6天暂养期后,则可进行5~6㎝夏花鱼种培育。

苗种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池塘培育,此阶段的苗种最适培育方法是池塘饲养,池塘水体培育苗种过程中,其鱼苗可摄食天然饵料生物同时能投喂人工配合饵料饲养,有利于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1.1池塘进行清理,池塘底部整平,清除池塘内的杂草及杂物等。

1.2培育池消毒:培育池保留水位0.4米深,每亩用生石灰200公斤带水进行消毒除野。

消毒后第二天每亩施放有机肥(必须经过发酵)150-200公斤,以培育浮游动物,但以后不能下追肥。

待池塘中大量浮游动物出现水体开始变清时(透明度达50cm时),首先将池塘注水(用50目的筛绢布过滤)深0.8米~1.0米后,投放鱼苗。

3.放养数量与饵料投喂3.1放养密度:池塘培育每亩放养1.5~2.0厘米的鱼苗为5~6万尾。

3.2饲料选择:鱼苗下池后2~3天,由于鱼苗培育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3至4天后开始逐渐以投喂含蛋白质不低于40~42%的斑点叉尾鮰鱼苗专用人工配合粉状饲料,粉状饲料投喂7天后改用破碎料,再7天后改投喂粒径为1mm的浮性配合饲料,所投喂的饲料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

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生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斑点叉尾鱼回生长快,个体大,食性杂,抗病力强,起捕率高,适温广,且肉味鲜美,养分丰富,尤其是无肌间刺,加工性能良好,加工出口前景格外宽阔,因而深受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

近年来,斑点叉尾鱼回作为养殖品种得以快速推广,苗种供给成为养殖的瓶颈。

现将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生殖及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第一章亲鱼选择和培育斑点叉尾鱼回的人工生殖方法可分为池塘法、围栏法和水族池法。

因池塘法具有投资少、易操作等优点而广泛承受,这里将着重介绍斑点叉尾鱼回的池塘人工生殖法。

第一节生殖器官及怀卵量斑点叉尾鱼回雄鱼生殖器官包括精巢、输精管。

精巢一对,长条分枝状,精液似水状,不易挤出。

雄鱼在全年各个月份,都具有生命力的精子,能屡次排出精液。

雌鱼卵巢一对,长袋状,右侧略大。

雌鱼在性成熟后每年产卵一次。

成熟卵细胞呈椭圆形,深桔黄色,卵沉性,卵膜较厚,受精后卵呈粘性,卵粒相互粘结成不规章块状。

卵半透亮,卵黄丰富。

产卵数根据亲鱼大小有差异,雌鱼体重在 1.8 公斤以下每尾可产卵 4000 粒,体重 4.5 公斤可产卵 3 万粒。

据蔡焰值(1988)等报道,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相对怀卵量为每公斤3913~15060 粒。

其次节亲鱼选择亲鱼选择是人工生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打算人工生殖的成功与否及生殖苗种的数量和质量。

选择性成熟雌鱼时,要求其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将鱼尾部向上提起时,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略圆,稍大,红肿,微向外突,用挖卵器检查卵粒如见到卵核偏位比例较大时即可催产。

成熟雄鱼一般体色呈深灰色或灰黑色,腹部扁平,生殖器管状,末端尖细突出。

在池塘培育条件下,三龄鱼有16%能顺当产卵,但其怀卵量少;四龄鱼可在6 月中旬产卵,怀卵量大,产卵率高。

应选择亲鱼最好在四龄以上,重1.5 公斤以上,体长 30~51cm。

第三节亲鱼的培育亲鱼培育是人工生殖的重要一环,它打算着人工生殖成功与否及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的凹凸。

斑点叉尾鮰病害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病害防治技术

起 。病 鱼 体 表 有 圆形 的 溃 烂 区 。 部 肿 腹
胀 , 球 突出 , 门有出血状 , 大 , 眼 肛 肿 体
表 , 时寄 生在鳃 盖内侧 。 生部位 红 有 寄
肿 发 炎 , 重 时 , 体 表 上 好 象 披 着 蓑 严 鱼
衣 , 鱼 呈现 不 安 , 欲 减 退 , 而 鱼 体 病 食 继 消瘦 , 动 缓 慢 而 死 。 游 ( ) 治 。 鱼 前 用 生石 灰 彻 底 清 二 防 放 塘 , 0 晶 体 敌 百 虫 0. m / g 池 泼 9% 4k 、 抗 生素 4 0m/g 0~
5 m / g, 喂 5 。 Og k 连 天
洒 。 用敌 百虫 一 定 要 谨 慎 。
九 、 波 豆虫病 鱼
( ) 状 。 豆 虫 寄 生 于 鳃 部 和 体 一 症 波 表 。 寄 生 部 位 由 于 分 泌 过 多 黏 液 而 形 被 成 一 层 灰 白或 带 有 蓝 色 的 膜 。

霉 菌 感 染 引 起 。 当 水 霉 大 量 寄 生 日 鱼 寸,
体 表 或 卵 粒 表 面 呈 灰 白 色棉 毛 状 。 称 俗
“ 毛 。 生
_
- ) 治 。鱼 体 受伤 区 , 伤 口 防 在 涂 抹 1 % 高 锰 酸 钾 溶 液 , 鱼 卵 可 O的 6 ~ 5g k O 6 m / g的 孔 雀 石 绿 溶 液 浸 1- 2 0 1 秒
此 病 全 年 均 可 发 生 . 在 水 温 较低 但
三 、 状 病 柱
( ) 状 。 病 由 柱 状 屈 桡 杆 菌 引 一 症 此
七、 三代 虫病
起 。 病 鱼 初 期躯 干部 、 部 出 现 损 伤 或 头
鳍 条 有 灰 白 点 , 有 轻 微 出 血 , 灶 扩 并 病

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技术

平方米,水深 1.6~2.2 米。池底平坦,无 矿物质添加剂等。
淤泥或少淤泥,有进排水设施,进排水
(2)投饵量。根据放养量,鱼体增
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pH 值 7~8.5, 重倍数和饲料系数来确定全年的饲料
每 1350 平方米池配 1.5 千瓦增氧机 量。再根据温度确定一年中各月的饲
一台。
料分配计划及各月投饲量。鱼种放养
每 667 平方米用生石灰 5~10 千克全 草鱼等。宜就地购买,以减少运输损
池泼洒,以改善水质。
伤,于晴天现捕现放。②饲料选购正规
(3)检查和记录。每半月至 1 月检 场家斑点叉尾鮰专用颗粒饲料,以保
50
《农家顾问》2007 年第3 期
水产技术
证斑点叉尾鮰的体色和品质。饲料应 克左右。⑦斑点叉尾鮰抗病能力较强,
13000 粒 /千克体重。在自然条件下, 期,利于鱼苗早开食、早生长。
亲鱼有筑巢和护卵的习性。
3、投饲量及投饲方法
斑点叉尾鮰适应性强,其养殖方
(1)饲料选择。鮰鱼养殖以投喂专
式既可单养,又可混养;既可在池塘、 用的鮰鱼配合颗粒饲料为主,不宜投
水库饲养,也可在网箱或流水池中进 喂其他饲料,否则会影响到鮰鱼生长
碟 V CD、DVD 等碟机已走进普 相应的防尘措施。除尘时可在停机状 通家庭,因其价格不高而往 态下利用电吹风冷吹或用吸尘器吸的
机 往被人们忽视保养,直至它读不 方式进行,不要经常拆机除尘。
有 了碟,或经常卡碟时才感到不
4、怕潮 碟机受潮。当气候潮湿
六 便。其实,碟机也很“娇贵”,它有 或天气冷热骤变时,会使机内产生露
率的声音,投饵速度不宜过快,一把饲 尽可能选用生石灰以改良水质。③在

鮰鱼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鮰鱼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鮰鱼常见病的防治⽅法斑点叉尾鮰肠道败⾎病病原:鮰爱德华⽒菌症状:病鱼游动缓慢,时有头朝上,尾向下呈垂直飘浮状态。

腹部肿胀,有浅⾊⼩⾎斑、突眼、⼤部分成鱼和亲鱼头顶部出现⼀条隆起瘤状物,溃破后,露出头⾻,鳃丝严重贫⾎、腹腔内含腹⽔,全肠充⾎,肝、肾肿⼤并呈暗红⾊,严重时肝脏溃疡出现蜂窝状空洞,鳔外壁有⾎丝。

防治⽅法:1、在捕捞、运输、放养的过程中勿让鱼体受伤,在放养前进⾏消毒;2、改⽔:⽔质解毒保护剂500-1000g/亩;3、外⽤:鱼⽤出⾎停10-15ml⽶/亩(鱼⽔宁200-250ml)、第⼆代菌毒清100g⽶/亩;4、内服:聚维酮碘【或肠鳃康】+排毒护肝散+五黄粉+黄芪多糖;斑点叉尾鮰养殖出⾎性腐败症的防治技术病原:嗜⽔⽓单胞菌。

症状:病鱼在⽔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摄⾷,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肤、肌⾁坏死),腹部肿胀,眼球突出,下颌出⾎,体腔内充满带⾎的液体,肾脏变软、肿⼤,肝脏灰⽩带有⼩的出⾎点,肠内充满带⾎的或淡红⾊的黏液,后肠及肛门常有出⾎症状、肿⼤。

此病在养殖⾼温季节发病率较⾼,危害严重且不易控制、疗程长。

防治⽅法:使⽤50毫克/升的⽣⽯灰或1毫克/升的漂⽩粉全池泼洒,连续2~3天。

同时按25毫克/千克鱼体重的⽤药量,将盐酸⼟霉素拌和在饲料中,连续投喂5~7天。

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及其防治技术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是由鮰疱疹病毒I型感染引起斑点叉尾鮰的鱼苗、鱼种⼤批死亡⼀种鱼病。

由于其爆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在近期南⽅普降暴⾬,⽓温升⾼慢,对于该病的防治不能掉以轻⼼。

病原:鮰疱疹病毒I型,属疱疹病毒科,通称斑点叉尾鮰病毒(CCV)。

病毒⽣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

25℃时,病毒在池⽔中能⽣存2天,在曝过⽓的⾃来⽔中⽣活11天;4℃时,病毒在池⽔中能存活近1个⽉,在曝过⽓的⾃来⽔中⽣活近2个⽉;病毒在池底淤泥中迅速失活。

病毒只有1种⾎清型。

流⾏情况: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然暴发仅仅是鱼苗和鱼种。

斑点叉尾鮰池塘成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池塘成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3、网箱支架: 为了便于操作, 我们选择长
位升降而定),同时设置选择没 有 污 染,没 有 障
4 m 、厚 0.15 m 、尾径 10~13 cm 的 8 根杉木板 碍物,避开航道和码头。
条作为网箱的支架, 接头用螺丝固定形成 3
三 、鱼 种 放 养
m ×3 m 的四方形框架, 以塑料泡沫球做浮子。
袋, 以防野杂鱼进池争食; ③每隔15~20天, 每
斑点叉尾鮰个体重达0.5~0.75kg之间, 目
亩 泼 洒 生 石 灰10~15kg或 使 用 一 次 微 生 物 制 前在市场和加工厂售价最好, 因此在个体达
剂调控水质; ④有条件的开动增氧机增氧, 尤 0.5kg时 即 可 起 捕 上 市 或 送 加 工 厂 , 这 样 既 可
池 殖 绍如下:

一 、池 塘 要 求
塘术
养殖实践表明鮰鱼养殖
池塘要求进排水方便, 水源
○ 陈永祥 清新无污染, 池底平坦, 淤泥
金学萍 较少, 以沙壤土为好, 池深保
持2m 左 右 , 交 通 便 利 , 通 电( 以 便 配 套 增 氧 、
投饵机械) , 面积大小没有严格要求, 但一般
以3~10亩 为 佳 。 有 条 件 一 般 每10亩 配 一 台 增
( 通 联 : 224761, 江 苏 省 建 湖 县 颜 单 镇 农
生石灰, 既可防病又调节水质; 二是该鱼为无 业中心)
- 42 -
渔业致富指南 2007—10
科 名合研 特缘园 水专地 产栏
斑点叉尾鮰的养殖已深
斑 成 受我地广大渔农民欢迎, 已
鱼 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池塘淡
点 高 水鱼出口品种。为了更好更
叉 产 快地推广斑点叉尾鮰的养

混养主养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混养主养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混养\主养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河鲶、美国鮰鱼,隶属鲶形目,鲶科。

原产于美州,在美国中部、加拿大南部、大西洋沿岸地区水域均有天然分布。

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养殖以来发展迅速,到90年代已成为美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

我国是斑点叉尾鮰是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与云斑鮰同时引进的一种鮰科鱼类。

斑点叉尾鮰是大型的淡水鲶类,最大个体35千克以上。

个体大,含肉率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其经济价值较高。

据测定,50克左右的斑点叉尾鮰粗蛋白含量为16.31%,粗脂肪2.99%。

还具有催乳和滋补功能,深受美国、加拿大和其他许多国家消费者的欢迎,加工好的成品和半成品在西欧、日本等地均较畅销,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

生物学特性⒈栖息习性斑点叉尾鮰属温水性底栖鱼类,喜欢群居于阴暗的环境条件下。

其适温范围0-38℃,5℃开始摄食,生长摄食温度为5-35℃,适宜生长温度8-32℃。

正常生长要求溶氧3mg/L以上,当溶氧低于1mg/L时开始出现浮头。

适应PH值6-8.9,最适PH值6.5-8.5;适应盐度范围为0.2‰-8.5‰.⒉食性斑点叉尾鮰属杂食性鱼类,性贪食,喜群食,并喜欢在弱暗光条件下摄食。

在幼鱼阶段(10厘米以前)以吞滤食方式并举,食物组成为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为主;10厘米以后以吞食为主,在天然条件下,主要摄食个体较大的生物,如底栖生物、水生昆虫、陆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甲壳动物、有机碎屑等为主;成鱼阶段主要摄食底栖动物,小杂鱼、虾类、藻类、水生植物及其种子、有机碎屑等,也喜食鱼粉、饼类、玉米、糠麸等商品饲料。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主要摄食颗粒饲料,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4周为40—45%,4—6周40%,6周后应保持在36%左右,商品鱼养殖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2%左右。

⒊生长与繁殖斑点叉尾鮰生长迅速较快,在人工养殖条件情况下,当年苗可育成体长14-20厘米,体重30-100克的鱼种;第二年规格可达到40-55厘米,体重800-1500克。

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实例

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实例

高,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 ,最终导致了病害的发生。
斑 点叉尾 鲴又 名沟 鲶 、美 洲鲶 等 ,原产 于美洲 。它
三、治疗措施
由于 以往斑 点叉 尾 鲴细 菌性 败血 症发 病较 少 ,该病
具有肉嫩味美、适温范围广、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 的特 点。但近年来在我市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 的加 大 ,斑点叉尾鲴细菌性败血症在一些养殖场时有发生,
素。因此,养殖户在放养鱼苗时一定要掌握合理的放养 量 ,鱼苗规格要整齐。 3 由于斑点又尾鲴是 肉食性鱼类,池塘 出现死鱼后 . 鲴鱼会去啃吃,加速了此次疾病的暴发和蔓延 。因此, 在养殖管理中发现病死鱼应及时捞起,对于疾病的治疗 措施要及 时准确 ,以减少其他鱼的感染和二次感染 。 4 做好消毒预防工作 ,树立 “ . 无病早防、防重于 治”的病害防治思想。斑点又尾鲴 的养殖,总体上病害
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体表有轻度充血 ,眼 眶周围也充血 ,眼球突出,肛 门红肿、腹部膨大。解剖 可见肝、胆肿大,脾呈紫黑色,脾腔 内积有淡黄色透明
或红 色浑 浊腹 水 。肠 内充 气 且无食 物 ,肠 壁充 血 。根据
较少,发病率低,是养殖户较为喜爱的养殖品种之一。 但随着斑点叉尾鲴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密度的加大,大 量的粪便残饵进入养殖水体,如不定期消毒预防,将诱
四、 小结

惨重,对鲴鱼养殖业造成很大的威胁。


2 1年7 00 月底 ,赣县茅店镇一养殖场有一面积5 亩 的斑点叉尾鲴苗种培育池 出现大批死鱼,死鱼的主要症 状为体表两侧及鳍 条处充血发红 。该塘平均 水深 1 6 . 米 ,于2 1 年4 00 月底清塘 ,6 月初放养 自繁的鲴鱼苗87 . 万尾 ,规格为2 厘米 。另套养草鱼30 ~5 0 尾,鳙、鲢鱼 种10尾。平时养殖一直都很顺利 ,未发生过病害,只 50 是由于养殖密度大、投饲量多、水质偏肥,一星期前曾 起过蓝藻,用硫酸铜杀灭 。到发病时鲴鱼鱼种规格 已达

斑点叉尾鮰的病害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的病害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的病害防治技术》xx年xx月xx日•斑点叉尾鮰病害概述•斑点叉尾鮰病害诊断与防治•斑点叉尾鮰病害预防措施目录•斑点叉尾鮰病害治疗措施•斑点叉尾鮰病害防治总结01斑点叉尾鮰病害概述斑点叉尾鮰常见病害种类如传染性胰腺坏死病、鮰肠败血症等。

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寄生虫病如鮰爱德华氏菌病、鮰细菌性败血症等。

如水霉病、小瓜虫病等。

如车轮虫病、指环虫病等。

水质污染、水温不适、溶氧不足等。

斑点叉尾鮰病害发生原因环境因素病原菌、寄生虫等感染。

生物因素饲料投喂不当、养殖密度过大等。

饲养管理斑点叉尾鮰病害流行特点由于斑点叉尾鮰养殖地域广泛,病害也呈现大范围流行趋势。

流行范围广一些病害在特定季节流行,如鮰爱德华氏菌病多在夏秋季流行。

季节性流行多数病害病程较短,但死亡率很高,甚至可以达到50%以上。

病程短且死亡率高由于养殖环境恶劣,常出现多种病原菌和寄生虫的继发性感染。

继发性感染02斑点叉尾鮰病害诊断与防治1 2 3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包括弧菌、爱德华氏菌等。

总结词感染细菌性病害的斑点叉尾鮰会出现鳍部出血、皮肤溃疡、肠道发炎等症状。

症状使用抗生素、消毒剂等手段进行防治,同时注意水质管理,避免密度过大等问题。

防治方法03防治方法采用疫苗接种、早期治疗等手段进行防治,同时加强水质管理,避免密度过大等问题。

01总结词斑点叉尾鮰病毒性病害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为代表。

02症状感染病毒性病害的斑点叉尾鮰会出现鳃部肿胀、贫血、出血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斑点叉尾鮰真菌性病害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以水霉病、鳃霉病等为代表。

总结词感染真菌性病害的斑点叉尾鮰会出现皮肤长白毛、鳃部腐烂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症状采用抗真菌药物、消毒剂等手段进行防治,同时加强水质管理,避免密度过大等问题。

防治方法真菌性病害03斑点叉尾鮰病害预防措施提高养殖管理技术养殖设施完善提高养殖设施的设备水平,如改善养殖池的通气和排水设施,确保养殖环境良好。

无公害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主要疾病防治要点

无公害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主要疾病防治要点
12加 强饲 养管 理 , 强鱼 体 自身抗 病 能力 . 增
作者简介 : 蔡焰值 , , 究员。E m ici nh8 @13tm。 男 研 - a:ay zi8 6 . a o
季节应用硫酸铜等药物 在网箱 中挂袋预 防寄生 虫
霉素 G 盘尼西林 、 霉素钠 、 、 青 苄青霉 素钠 、 青霉素
关键词 斑点叉尾鲴 ; 疾病 ; 防治
进行斑点叉尾鲴成鱼健康养殖 ,必须贯彻预防
实行健康养殖生产管理 , 做好“ 四定” 投喂。 加强
为主 、 防治结合的原则 , 加强鱼苗 、 鱼种和亲鱼 的检 巡塘工作 , 以便及早发现鱼病。注意水质调节 , 及时 疫和消毒 , 实行生物预防和健康养殖 , 加强疾病的防 清 除杂 草 、 鱼 、 死 残饵 、 害 , 敌 定期 清 理饵 料 台并 严格 治 工作 十分 必要 。 消毒 。细心操作 , 避免鱼体受伤 。
青霉素与碱性药液逐渐失效 ;与酸性药物分解
8敌 百 虫
失效 ; 与氧化剂、 高锰酸钾 、 过氧化氢溶液失效 ; 与重 敌 百 虫 ( itrxT i l p o ) 名 0 0 D pee ,r ho hn 学 c r , 一二 甲 金属 盐 , 如铜 、 、 汞 铅等 失效 。 基 一 222 (,, 一三 氯 一 一羟 基 乙基 ) 酸 酯 , 种 有 机 1 膦 一 磷 杀虫 剂 。 工业 产 品为 白色 固体 , 溶于水 和 有机 溶 能
养殖与饲料
2 1 年第 9期 01
水产导刊
・5 9・
病 ;夏季应在饲料添加土霉素或大蒜素等药物预防
肠 炎 和肠 道 败血 症 等疾病 。
病原体 :叉尾 鲴爱德华 氏菌 (dadil 一 E wrsl ea

斑点叉尾鮰的病害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的病害防治技术
综合治疗
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环境改善、 饲养管理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02
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败血症
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病鱼鳍条溃烂,体表出血,肝脏肿大 充血,解剖腹腔内有淡黄色腹水。防治方法:使用抗菌药物 ,如氟苯尼考、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并配合环境改良措施 ,如消毒、改善水质等。
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密度过高、饲料质量 不佳、养殖管理不善等都 可能导致病害的发生。
生物因素
病原生物的存在和传播是 导致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之一。
病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
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如定期消毒、改善养 殖环境、加强饲养管理等,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及早发现
及时发现病害症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 病害扩散。
叉尾鮰的免疫力。
生物安全措施
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如隔离、消毒、无害化处理等 ,以减少病原的传入和传播。
04
斑点叉尾鮰病害防治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养殖场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总结词
在细菌性病害的防治中,养殖场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改善养殖环境、加强鱼体保健、及时诊断合理用药等 。详细描述
该养殖场存在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鱼体出血、肝脏受损等症状。通过分析,研究人员认为养殖环境中的细菌 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为了防治病害,养殖场需要定期消毒、改善水质,并对鱼体进行保健,如合理投喂、增 强鱼体免疫力等。在发现病害后,应及时诊断并使用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
病毒性神经坏死症
由鮰病毒引起,病鱼身体弯曲,头尾部向下垂,解剖可见脑组织病变。防治方 法:接种疫苗,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和改善水质。
真菌性病害
• 水霉病:由水霉真菌引起,病鱼体表长出棉絮状菌丝,影响鱼 体活动和摄食。防治方法: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两 性霉素等,并注意改善水质和消毒。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技术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技术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技术简介斑点叉尾鮰(Spotfin Betta)是一种小型热带鱼类,因其鲜艳的体色和独特的叉尾而备受鱼类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斑点叉尾鮰鱼种的基本知识、养殖环境要求及繁殖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成功培育斑点叉尾鮰。

一、基本知识1.斑点叉尾鮰的产地和分布:斑点叉尾鮰原产于东南亚地区,主要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2.斑点叉尾鮰的外观特征:斑点叉尾鮰体长约5-7厘米,体色鲜艳多样,但以金黄色和红色为主,身体上有斑点状的图案。

它们的尾巴呈叉状,非常漂亮。

3.斑点叉尾鮰的性格特点:斑点叉尾鮰属于强壮而好斗的鱼种,雄性鮰鱼之间可能会展开争斗。

因此,在养殖时需要注意分鱼和提供足够的游泳空间。

二、养殖环境要求斑点叉尾鮰鱼种对养殖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以下是常见的养殖环境要点:1.水质要求:斑点叉尾鮰对水质要求较高,水温保持在26-28摄氏度,pH值在6.5-7.5之间,硬度在5-12 dGH。

定期检测水质,并注意对水质进行调节。

2.水族箱设置:选择合适大小的水族箱,建议容积为20-30升。

在水族箱中设置合适的过滤器、加热器和氧气泵,以确保水质保持良好。

3.底床和装饰物:在水族箱底部铺设适当的底床材料,如细沙或石子。

为鱼提供适度的遮蔽和游泳空间,可以添加一些水生植物或人工装饰物。

三、斑点叉尾鮰鱼种的繁殖技术斑点叉尾鮰鱼种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注意事项,以下为繁殖技术的步骤:1.选择优质种鱼:选择健康活泼的雄性和雌性斑点叉尾鮰鱼作为繁殖对象,确保它们没有明显的身体缺陷或疾病。

2.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将雄鱼和雌鱼分别放置在两个大小相当的繁殖箱中,箱中的水质应该符合上述要求。

为了刺激繁殖,可以在箱底铺设一层细石或草丛。

3.繁殖行为观察:等待雌鱼发情,一般可以通过雌鱼肚子变大和尾巴变宽来判断。

在此期间,雄鱼会追逐雌鱼并张开唇,而雌鱼则会游动来引起雄鱼的注意。

4.产卵过程:雌鱼会在适当时候游到草丛或繁殖箱的角落产卵,雄鱼则紧随其后,将精子喷洒到卵上。

斑点叉尾池塘养殖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池塘养殖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蒜 0 g食盐 01 g .k 、 5 . k 拌进饵料连续投喂 7 。 d 1 . 柱形病 此病 的病原为柱状屈挠杆菌 , .3 1 发病 初期 , 在头部 、 躯干部或鳍条部 出现灰 白色或稍有 充血的腐烂 区域。当病情加重时 , 病灶皮肤受损 , 露 出其下的肌肉组织 , 随后可因细菌败血症而造成病 鱼死亡。鳃组织也是常见的感染部位 , 鳃部损伤的
1 . 肠道败血症 该病由爱德华 氏菌引起 , .1 1 发病 初期 病鱼 胸鳍侧 有 直径 为 3 5m 的损伤 ,外 部 如 ~ m 针状的创伤 , 并深入到肌肉。在 1 5d内损伤面 0 1 积 逐渐 扩大 ,病菌 频 繁 入侵病 鱼 血液 或感 染 肾脏 , 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体 。 死亡的
用 05 07 .% .%与土 霉 素 1~ 5m / 浴 4 ④ 0 1 gL浸 8h 内服 复方 新 诺 明等 抗 菌药 物 ( 千 克 饵 料 含 卜2 每 g, )连续 投喂 5 7d ⑤施 药 7 8d后 全池 泼洒 2 / ~ 。 - 0g m 的生石 灰浆 调节水 质 。 。 1 . 肠 炎病 .5 1 该 病 由点 状 气单 胞 菌引 起 , 病鱼 全
主 要症 状 为 :病 鱼在 水 中呈呆 滞 的抽 搐状 游 动 , 停 止 摄食 , 表有 圆形稀 疏 的溃 疡 ( 体 皮肤 、 肉坏死 ) 肌 ,
用 O %氨水 2 g . 3 0k 浸泡 1~4h 2 2 ,药液呈棕红色后 将药 液和 药渣 用 池水 稀 释后 全池 泼洒 , 间隔 两天 再
料投喂 , 8 . 10 g g 按 O 0 . m / 鱼体重的用药量 , 0 0 k 连续
投 喂 6 7d ~ 。
逐步扩展至基部。春末和秋初是发病高峰期 。 防 治方 法 :① 用 1 3 % %的 食盐 水 水浴 至鱼 有 不安状。 ②用磺胺类药物 , 每千克鱼用药 20m 拌 0 g

斑点叉尾鮰主要疾病与防治(上)

斑点叉尾鮰主要疾病与防治(上)
以期为我国斑点又尾鲥养殖业健康 发展作参考。

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亿元 。四川农业大学鱼病研 究 中心对该病进 行病 原学研究 ,初步认为该病是 由嗜麦 芽寡养气单胞菌引起 的。 () 2 类志贺 氏邻 单胞菌病 的暴发:2 0年 1月初开 05 0

近年来斑 点叉尾鲴的病 害发生概况
省也 出现过该病 的流行暴发 ,估计近几年 由该病 引起
些 区域养殖水环境 的恶化,养殖 品种质量下 降和药
物 的滥用 ,使得 各种 疾病 频繁发 生 ,给 不少 的养殖 场 、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 夫,甚至养殖失败,严 重损伤 了广大养殖 广 的积极性 ,阻碍 了斑 点叉尾鲴养 】 殖 的发展 。为此 ,本 文就我 国斑 点叉尾 鲴的病 害种 类 、危害流行情 况和 防治现状作简要介绍,并着重探 讨 困扰生产 的主要疾病 、解决办法和综合防治技术,
病害发生整体特点分析,病 害发生具有疾病种类 多、 并发病 多,发病时问 长、面积广 ,病原抗药性产生速
度快 ,病害控制、治愈、消除难度大 ,死亡率高 ,经 济损 失大 等特 点 。据全 国水产 养殖病 害监 测数据 表
明:全国斑 点叉尾鲴养殖 区域病害发生呈现全年发病
状况 。2 0 年 ,病害集 中出现在4 04 ~5 月份和9 0 ~1 月 份,全年平均发病率为3 . 3 ,病害造成的损 失约为 29 %
维普资讯
l 畦_ 旦塑 重要 _ 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 要 疾 病 与 防 治 () 上
汪开毓 耿 毅 陈德芳 黄锦炉 ( 四川农业大学鱼病研究中心 四川雅安 6 5 1) 20 4
斑 点叉 尾 蜊 (c a u u u c a u ) 亦称 沟 鲶 I J r s P n m t tr (hn e a f s) Ca n 1C t ih ,属 于鲶 形 目 (S ui bm  ̄ 、鲴 S Jr lr e

斑点叉尾鮰病害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病害防治技术
黄粉 ” 五倍 子 、 和 大青 叶 1k , 续用 药 5 7d g 连 ~ 。
53 鲴 鱼 柱 形 菌 病 .
发生率。 同时 可改 善池 底 土质 I ” 。
2 种 苗 消 毒
引起 该病 的病 原 为柱 状 嗜纤 维 菌 。 一年 四 季均 可 发病 ,
水温高于 2 0℃时最 易 流行 。 主要 症 状 : 发病 初 期病 鱼 头部 、 体 表 稍 有 充 血溃 烂 , 情严 重 时 , 灶部 位 皮 肤完 全 烂 掉 , 病 病 露 出肌 肉 。 感染 的鲴 鱼鳃 常发 褐 坏死 而扩 展 至基 部烂 鳃 , 被
3 水 质 调 节
防治 方法 : 用 0 ~ .m / 氧化 氯全 池 泼洒 每 天 1 ① . 0 g 2 3 L二
每 2 用 生 石 灰全 池 泼洒 , 行 池 水 消毒 和 改 良水 0d使 进
次, 连用 2 ; d②用苦参、 大黄 、 穿心莲 、 大青叶拌饵内服 , 每吨
饲料加 入 08k , . g 连用 5 7d ~ 。
每 天坚 持 巡 塘 , 察 水 质 、 色和 鱼 的活 动 情 况 。 现 观 水 发 死 鱼及 时 捞 出 , 埋入 土 中。 具 要 浸泡 消 毒 , 渔 可用 2 4 %- %食
防治方法 : ①合理配制高颗粒饲料 , 力求营养平衡 ; ② 提高饲料中 V 、 V 和氯化胆碱含量 ; ③发病期间可内服 中
关键 词 斑 点 又 尾 钿 ; 害 ; 治 技 术 病 防 中 图分 类号 ¥ 4 文 献标 识码 B 92
文章 编号
1 0 — 7 9 2 1 )6 0 0 一 1 0 7 5 3 (0 2 1— 3 1 O
斑 点 叉尾 触 又 名 沟鲶 , 属鲶 形 目鲴 科 , 产 于 美 洲 。 原 具

斑点叉尾鮰病害防治(上)

斑点叉尾鮰病害防治(上)
后 沉入水 底死 亡 。病 鱼 眼突 出 ,表皮 发黑 ,鳃
发 白 ,鳍 条基部 和皮 下充血 ,腹 部膨 大 ,部 分 病 鱼 可见肛 门红肿外 突 。解 剖后 可见 体 内有黄 色渗 出物 ,肝 、脾 、肾出血或 肿大 。 胃内无食 物 ,最 显著 的组织病 理变 化是 肾管 和肾 间组织 的广泛性死亡 。 流行情 况 主要 危害 当年鱼种 ,水 温 2 5 ℃ 以上 死 亡率 较 高 ,7~1 O天 内大多 数 鱼暴 发流 行 ,属 急性 型 。流行 水温 2 0 ℃ ~3 0 ℃ ,水温低 于 l 5 ℃时 ,发 病很 少 。此 病多 发 于 1龄鱼 种 , 体长为 8 ~1 5厘米 ,体重 7~2 5克 。 防治 目前 尚无 有效 的治 疗方 法 ,一 般采 取预 防为 主的综合 防治 措施 。严格 执行 检疫制 度 ,严禁 加水时带人野杂鱼 ;养殖对病毒病有抵 抗力的苏鲴一号 ;在发病期 间可抽冷水入池 ,将 水温 降低到 2 0 ℃ 以下 ;人工免 疫 ;密切 注意 水




殖 世 界
质情况 ,池水溶解氧 4毫克 / 升以上。池水 用二 氧化 氯消毒 ,每立 方米水用 药 2 ~3克 ;每 6 6 7
平 方米鱼 苗放养 密度 最好低 于 1 万尾 ;水温 在
பைடு நூலகம்
2 9 ℃以上 ,应尽量不拉 网或运输 ;患病鱼池使用 过 的工具要 用 5 %的福尔 马林 或 0 . o 2 %的二 氧化
药饵 2~ 3次 ;定期换水 或加注新水 ,适 时开动 增氧 机 ,保持池水 透明度 3 0~ 4 0厘米 。投 喂不 含 激素 的全价 配合饲 料 。发 病期 间及 时捞取 水 中杂物 残饵和 死鱼 。死鱼 不乱扔 ,集 中统 一处 理 ,避免交 叉感染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
斑点叉尾鮰(又名沟鲇)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生长快、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较为成功的养殖品种。

斑点叉尾鮰属底牺鱼类,喜欢群居于阴暗的环境条件下,适温范围0~38℃,5℃开始摄食,适宜生长温度18~30℃,pH6~8.5,溶氧3毫克/升以上。

池塘养殖条件下生长迅速,第一年可长至体长14~20厘米,体重30~100克;第二年可长至体长40~55厘米,体重800~1500克。

斑点叉尾鮰食性广,属杂食性鱼类。

体长5~6厘米以前的幼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

体长10厘米以后至成鱼阶段主要摄食底栖生物、水生昆虫、陆生昆虫、动物性饵料等有机碎屑;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主要摄食配合饲料。

一、池塘养殖
1.鱼种放养
池塘面积要求1亩以上,水深1.5米以上,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每10亩配备增氧机1台。

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

养殖方式可以分为池塘单养和池塘混养两种。

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规格为15~20厘米,其他品种放养规格为每尾30~50克。

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至翌年2月,或在秋季将斑点叉尾鮰鱼从大规格鱼种培育池直接转入成鱼池养殖。

2.日常生产管理
(1)坚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及活动情况,认真做好养殖日记。

(2)鱼苗锻炼:每次出池搬运或过筛前,必须进行锻炼,否则易因受伤而造成大量死亡。

锻炼的方法与家鱼的锻炼操作相同。

第一次拉网上箱,不作任何操作,下午即放回原池。

第二天上午再拉网上箱,下午即可过筛或搬运。

操作结束后用2%~3%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2~3天,每天l次。

(3)调节水质:每半个月用50~10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以调节水质成微碱性,抑制水体中有害细菌的生长。

(4)适时控制水位: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l米。

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

(5)加注新水:高温季节鱼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要经常加注新水,可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每次加水20~35厘米。

维持透明度20~25厘米。

(6)定时开增氧机:通过上下水层的流动,促进水体交流混合,增加底层的溶氧,
以分解、散发有毒气体;提前偿还氧债。

增氧机的使用方法一般为:晴天中午开,阴天次日凌晨开,阴雨连绵或水肥需预防浮头在当天后半夜开。

(7)提前预防:鱼病流行季节要提前预防,外泼内服结合使用,可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

常用的体外泼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等;内服药物有土霉素、大蒜等。

二、饲料与投喂
(-)饲料
斑点叉尾鮰5~6厘米以下时偏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等,故可用我国传统的肥水下塘法进行苗种培育。

5~6厘米后开始转入杂食性,以有机碎肩为主,精养情况下则完全依赖于配合饲料。

因此,根据斑点叉尾鮰对各种营养物质的要求制定出科学的配方是养殖成败的关键。

(二)投喂原则和技术
1、投喂原则
坚持投饵“四定”,即定时、定量、定质、定点。

定点:每天固定投喂相同位置,边投喂边观察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

定质:保证饲料成分全面,饲料新鲜,无霉变,无异味,颗粒适口,粉末少。

定时:每天坚持同一时间投喂能促进食欲,保证鱼体内相关消化酶同时达到最高值,以提高饲料消化率。

定量:斑点叉尾鮰属有胃鱼,正常情况下每次摄食量可达体重1%~2%,食物从摄入体内到排出需6~8小时。

2、投喂技术
每次投喂开始时量要少些,间隔时间要长些,投速慢些,待鱼集中抢食时数量多时,间隔时间短些,投喂快些,在喂到后期,间隔时间再长些,即遵循“少一多一少”、“慢一快一慢”的投饲技术,至80%左右的鱼不激烈抢食时停止投喂。

三、鱼病防治
鱼病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高密度养殖中更为重要,应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工作,落实“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

(-)营养性疾病
(1)蛋白、能量比失衡,饲料中能量物过多,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营养代谢失调,脂肪过剩,在生长速度较快时更易发生此病。

(2)饲料中维生素缺乏或不足,除具上述症状外,有时还伴有蛀鳍烂尾、眼睛突出等症状。

〔症状〕病鱼外观个体肥大,体型粗短,肚大体圆,手感轻,下颚充血,剖腹观察鱼心脏、肝脏肥大,脂肪较多,严重者可见肠壁、肝脏均有脂肪沉积,甚至存在脂肪肝现象,有时腹腔内有血水,肠道充血,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效果很差,甚至无效。

〔治疗方法〕参照斑点叉尾鮰营养标准对饲料进行检测分析,满足鱼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二)病毒性疾病
〔症状〕病鱼皮肤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胀,并有淡黄色渗出液(腹水)。

鳃苍白或出血,一侧或双侧眼球突出,解剖检查则可以见到肌肉组织、肝、肾和脾有出血区。

脾脏呈浅红色和肿大;胃膨大有黏液状分泌物。

肠灰白色,无食物。

病鱼呈螺旋形游动,呆滞和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

该病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水温30℃时发病,主要危害10厘米以下的鱼种,3~4月龄的幼鱼也会感染。

病程一般为3~7天。

死亡率可达95%~100%,残存鱼生长缓慢。

〔防治方法〕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降低水温可减少死亡率,但在生产上并不实用。

故应从预防着手,注意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

(三)细菌性疾病:在病鱼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1、出血性腐败症
〔症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皮肤、肌肉坏死),腹部肿胀,眼球突出;下颌充血,体腔内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黏液,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肿大。

此病在养殖高温季节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且不易控制、疗程长。

使用50毫克/升生石灰或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续2~3天。

同时使用土霉素+维生素C合剂内服5~7天,效果很好,药物添加量为每吨饲料中土霉素2千克、维生素C 0.2千克。

2、爱德华氏病
〔症状〕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毫米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

在10~15天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味。

死亡的病鱼明显与肾脏、肝功能衰弱有关。

发病后期难以治疗。

〔治疗方法〕可用抗生素如土霉素等治疗,用量为每吨饲料中土霉素1.5千克。

3、柱状病
〔症状]初期在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色,并有轻微出血。

当病状扩大时,则变成灰白色溃疡。

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

随着感染加深,导致鱼类死亡。

另外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通常鳃丝末端开始有褐色的坏死组织,发展到鳃丝基部。

真菌可作为继发性病原侵入这些病变部位。

〔防治方法〕用1%~3%的食盐水药浴到鱼有不安状。

(四)水霉病:
因拉网和运输中操作不慎,造成肌肉损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病灶使水霉菌侵人感染,冬春两季发病严重,越冬池在高密度放养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症状〕本病最明显的症状是肉眼可见鱼体表有或小或大丛的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黏液分泌增多,食欲减退,鱼体瘦弱,最后衰弱而亡。

〔防治方法〕
(1)在拉网和运输过程中,操作要细致,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

操作结束后,可用3%~4%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2)若病情严重可将池水放浅,用3~5毫克/升的治霉灵全池泼洒。

(五)寄生虫病
1、小瓜虫病
[症状〕小瓜虫病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苗种期间感染率极高,尤其在鱼种下池初期体质未恢复或因管理不当鱼体质较差时感染率极高。

如环境条件适于此病,几天内可使鱼全部死亡。

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组织后,形成大头针头大小的小白点,肉眼可见。

镜检可见小瓜虫幼体或成体。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即使水温高达32℃也能发病。

[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生姜2.6克,辣椒粉0.5克。

先将生姜捣烂,加入辣椒粉,混合后煮沸,全池泼洒,效果很好。

2、车轮虫病
〔症状〕对斑点叉尾鮰危害较大的车轮虫有两种:一种较小的常寄生于鳃部,另一种较大的则寄生干鱼体全身。

以寄生于鳃部的一种危害性更大。

侵袭鳃瓣时;便产生大量黏液。

病鱼呈不安状,在水中乱擦、乱窜,甚至在水中旋转,镜检可见虫体。

[防治方法〕0.7毫克/升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效果较好。

3、鱼波豆虫病
〔症状〕寄生于鳃部和体表。

被寄生部位由于分泌过多的黏液而形成一层灰白或带有蓝色的膜。

有时会出现细菌的继发性感染。

全年均可发生此病,但在水温较低时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15~25毫克/升福尔马林或用0.7毫克/升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

4、毛管虫病
[症状〕寄生于鳃部,严重时鳃组织肿胀、贫血,有时腐烂。

对鱼种和成鱼都能构成很大危害。

〔防治方法〕用0.7毫克/升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