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们

合集下载

汉朝窦婴人物介绍

汉朝窦婴人物介绍

汉朝窦婴人物介绍窦婴性格豪爽,是清河观津人士,喜爱结交宾客。

汉景帝四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太子太傅了。

能做到这个官,足以可见窦婴其实是一个颇有才华之人。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年,太子被废,窦婴为此向皇帝多次争辩,但还是没有成效。

于是,窦婴以生病为名而隐居了好几个月。

后来,窦婴听从高遂的劝解,出山回朝。

窦太后曾多次推荐他来担任丞相,但汉景帝认为窦婴骄傲自满、办事草率的性格不足以担当重任,便一直没有答应。

直到汉武帝刘彻继位之后,窦婴才被任命为丞相。

窦婴是个崇尚儒家学说的人,而窦太后却喜欢黄老学说,这注定了他们在观念上的不同。

窦婴推荐了赵绾、王臧等人为官,他们不断推崇儒家学说,从而贬低道家学说,导致太后对他们愈加不满。

此后,赵绾奏请汉武帝不要将政事告诉太后。

窦太后听闻,十分愤怒,遂罢免了赵绾、王臧、窦婴一干人等的职务。

同时被罢免的还有太尉田蚡。

失去了窦太后的支持,窦婴很快就被汉武帝疏远,而田蚡虽也被罢免,却因为身份是汉武帝之母王娡的弟弟,反而渐渐被重用。

后窦婴由于灌夫之事与田蚡交恶,于元光四年被处死。

汉武帝时期,人才辈出,担任过丞相职位的窦婴就是其中之一。

窦婴本身立下过汗马功劳,加上他身份上是窦太后亲侄子的那层关系,仕途理应平稳上升才是,但没想到他最终还是被汉武帝所杀,没有得到一个好的下场。

窦婴虽然曾经担任过前太子刘荣的太傅,但是在汉武帝登基之后,他还是非常忠心的,并被任命为丞相。

当时,汉武帝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窦婴也是爱好儒家学说之人。

因此,他非常支持汉武帝的改革,由此得罪了喜欢黄老学说的窦太后,被解除丞相职位。

窦婴被杀的事情起因也只是源于一场酒后闹事罢了。

窦婴的好友灌夫在田蚡的婚宴上因出言不敬,被逮捕入狱。

窦婴很重感情,决定全力搭救好友,遂与田蚡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最终查明窦婴所说不实,他被拘禁在监狱。

入狱后,窦婴曾设法通过汉景帝当初给他的遗诏来面见汉武帝,但这份遗诏在宫中并没有记载,窦婴又加了一条“伪造诏书”的罪名,最后被斩首示众。

梳理历代丞相制度的变迁

梳理历代丞相制度的变迁

梳理历代丞相制度的变迁梳理历代丞相制度的变迁丞相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制中的一种重要制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

丞相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国家政务和军事事务。

随着历史的发展,丞相制度也不断变迁。

一、汉朝汉朝时期,丞相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地位非常重要。

他们负责处理国家大事、领导军队、管理百官等。

在汉武帝时期,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其中三公就包括了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唐朝。

二、魏晋南北朝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丞相的权力逐渐下降。

各地方势力不断壮大,皇帝也开始依靠地方势力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此时的丞相只是一个虚名,并没有实际权力。

三、唐朝唐朝时期,丞相的地位重新得到提升。

唐玄宗设立了两个宰相:东宫宰相和中书令兼门下省宰相。

他们负责处理国家大事和领导军队。

此时的丞相地位非常高,被誉为“宰相丞相”。

四、宋朝在宋朝时期,丞相的权力又一次下降。

宋朝实行了官僚主义制度,官员们的晋升是通过科举考试来确定的。

这种制度使得皇帝能够更加掌握权力,而丞相只是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五、元朝元朝时期,设立了三大行省:中书省、尚书省和御史台。

其中中书省掌管政务,由宰相领导。

此时的宰相地位非常高,被称为“参知政事”。

六、明清在明清时期,设立了六部和东厂等机构来处理政务。

此时的丞相只是一个虚名,并没有实际权力。

总结起来,丞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迁。

从汉朝到唐朝,丞相地位逐渐提升;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宋朝,则逐渐下降;元朝重新提升;明清则再次下降。

这一过程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和演进。

历代丞相制度的变迁

历代丞相制度的变迁

历代丞相制度的变迁引言历代中国的丞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一环。

丞相是朝廷的首席宰相,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历史的演进,丞相制度也经历了许多变迁。

本文将对历代丞相制度的变迁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起源和初期发展1.起源于秦朝:丞相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始于秦始皇时期。

2.郡国制度下的丞相:最初的丞相多由郡国大夫充任,负责处理地方事务。

汉朝的丞相1.西汉初期的丞相制度:丞相的职位仍然由地方大夫担任,主要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朝政。

2.司马迁的丞相改革:司马迁上表建议设置三公九卿,对丞相制度做出了一定改革。

3.窦宪的丞相制度改革:窦宪进一步完善了丞相制度,将丞相职位从地方大夫中选拔,提高了丞相的地位和权力。

汉武帝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度1.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后改为大将军)。

2.九卿:太仆、太傅、太尉、司徒、司马、司空、太常、大理、御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丞相制度1.曹魏时期的丞相制度:曹魏时期设立了丞相职位,并加强了丞相的权力。

2.世袭丞相制度: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世袭丞相制度,许多丞相职位成为世家的世袭官职。

魏晋丞相的权力演变1.曹魏初期的丞相权力:丞相主要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朝政,并参与决策。

2.曹魏后期丞相的权力削弱:曹魏时期丞相的权力逐渐被皇帝削弱,丞相地位日益边缘化。

3.隋朝的重用丞相:隋朝重视丞相的作用,加强了丞相的权力,丞相成为权臣之一。

唐宋时期的丞相制度1.唐初的丞相制度:唐初设立了宰相职位,负责处理朝政,称为宰相。

2.唐贞观之治:武则天时期,丞相的权力达到顶峰,宰相龙图阁参军李吉甫开创了贞观之治。

3.宋朝的丞相制度:宋朝继承了唐朝的宰相制度,称为丞相,职责类似于唐朝。

4.宋朝丞相的兼任情况:宋朝丞相常常兼任其他重要职位,如枢密使、签书枢密院事等。

宋朝丞相制度的变革1.宋太宗时期的丞相制度改革:太宗下令丞相按次序值勤,加强了丞相的权力。

汉武帝的那些丞相们(一)少年天子的“左膀右臂”

汉武帝的那些丞相们(一)少年天子的“左膀右臂”

汉武帝的那些丞相们(一)少年天子的“左膀右臂”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对于历史,我们最直观的印象往往来源于影视作品。

策马疆场的将军,洒脱不羁的侠士,阴郁诡谲的太监……但是却往往很少能找到一个统一刻板的印象去形容宰相。

从二世而亡的秦朝到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期间断断续续的一千六百多年,虽然这个名称换了又换,但是但是作为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力量,丞相的身影一直辗转在中国历史的每个剪影之中。

而他们的形象却不一而足,或是狡诈如狐,或是忠肝义胆,或是碌碌无为,或是为民请命。

那么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今天我们就从汉武帝时期的十三位丞相入手,剖析这个王朝行政编制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殊群体。

一、“醇谨无他,绾无他肠”——建陵侯卫绾任期:景帝后元八月——武帝建元元年六月,共计两年零十个月作为汉武帝时期第一位丞相,卫绾毫无疑问是汉景帝留给年少的汉武帝的政治遗产。

主少国疑,又加上强势如虎的窦太后。

一位即当过少年皇帝老师,又以谨慎细微而著称的丞相才是最中肯的选择。

卫绾的一生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地方,作为代郡人,汉文帝时期他凭借着弄车之技步入仕途,又因参与平定“七国之乱”而积累了一些功劳最后官至中郎将。

汉景帝刘启作为太子时,曾经宴请皇帝左右近侍,卫绾却装病不去。

卫绾的这个举动无疑是源自谋求自保的心理,作为太子即便地位再稳固,贸然宴请父亲身边的近侍也容易为有心人所抓住把柄。

好在刘启的父亲是一向宽仁的汉文帝,才没有因此而闹出大事。

但是卫绾的自保却让他与刘启结下间隙。

“绾长者,善遇之。

”这是汉文帝即将撒手人寰时对刘启的遗言,但是刘启却依然对卫绾不闻不顾一年之多。

此时的卫绾即没有郁郁不得志的牢骚,也没有自暴自弃的荒唐,史书记载“绾日以谨力”,每一日都倍加谨慎。

对于汉景帝冷处理的目的我们难以揣测,或许是为了检验卫绾是否真的像汉文帝遗言说的那样忠厚长者,也可能是寻找借口惩治卫绾。

但是从后面发生的故事来看,作为皇帝的刘启还是有容人之量的。

汉武帝大事年表

汉武帝大事年表

汉武帝大事年表
汉武帝简介:
一、汉武帝的生平
汉武帝,又名刘彻,字伯奋,汉朝初年汉宣帝的儿子,出生于公元前202年,祖籍沛县(今河北省沛县),死于公元前141年,葬于洛阳。

汉武帝继位于公元前206年,统一中国,建立汉朝,统治时期为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41年,共统治了65年,被后人尊称为“汉武大帝”。

汉武帝曾经发动过多次的讨伐,建立了汉朝的统一,统一了中国的统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黄金时代。

二、汉武帝的政绩
汉武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使汉朝的统治更加稳定,使中国的统一更加牢固。

汉武帝曾改革了中央行政结构,建立了六部,设立了太尉、太傅、太师、太学等行政机构,实行了科举制度,使汉朝的统治更加稳定,使中国的文化发展得更加迅速。

汉武帝还改革了军事体制,建立了汉朝的军队,实行了兵役制度,使汉朝的军事力量得到大大增强,维护了汉朝的统一,使中国的统一更加牢固。

三、汉武帝的遗产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皇帝,他的政策和改革,使汉朝的统治更加稳定,使中国的文化发展得更加迅速,使中国的统一更加牢固,使汉朝的军事力量得到大大增强,留给后人无尽的财富,汉武帝也被后人尊称为“汉武大帝”。

汉武帝的遗产也很丰富,他的统治使汉朝的文化得到了发展,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也很丰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汉书》,这是汉武帝下令编撰的第一部正史,记录了汉朝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汉武帝的另一个重要遗产就是他的军事成就,他的军事改革,使汉朝的军事力量得到大大增强,使汉朝的统治更加稳定,使中国的统一更加牢固,也为中国历史上后续的统一争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武帝丞相刘屈氂介绍

汉武帝丞相刘屈氂介绍

20XX年汉武帝丞相刘屈氂介绍刘屈氂(?―公元前90年),西汉宗室,大臣。

汉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汉武帝末年左丞相。

汉武帝征和年间任涿郡太守,公孙贺因罪下狱,刘屈氂代贺为丞相,封澎侯,前91年,巫蛊事起,戾太子为江充所谮,杀江充,发兵入丞相府,刘屈氂奉汉武帝命发兵与太子大战长安城中,死者数万人。

下面是汉武帝丞相刘屈氂介绍。

历史简介刘屈氂,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

涿郡太守,征和二年,公孙贺因罪下狱,刘屈氂代贺为丞相,封澎侯。

征和三年,李广利受命出兵五原伐匈奴的前夕,刘屈氂送至渭桥,与李广利合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

史载:征和三年,贰师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

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与广利辞决。

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

如立为帝,君侯尚何忧乎?”后宦官郭穰向刘彻打小报告,说“丞相夫人祝诅上及与贰师共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

”武帝大怒,将屈氂缚置厨车,被腰斩东市,妻子枭首华阳街,李广利妻被下狱。

李广利最后投降匈奴。

刘屈氂是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公孙贺死后,刘屈氂以涿郡太守的身份任左丞相,封彭城侯。

同年秋,太子刘据因被巫师江充所谮,派人杀了江充,刘据又发兵入丞相府,刘屈氂亡其印慌忙逃跑。

武帝对此很不满,让刘屈氂平乱。

刘据与刘屈氂两兵交战,死者数万,最后以刘据军败而告终,刘据逃到覆盎城门,司直田仁让太子逃出,刘屈氂想要斩田仁,但在御史大夫暴胜的劝告下,便放了田仁。

武帝知道这事后,大怒,暴胜因惶恐而自杀。

这事也就这样告一段落。

第二年,贰师李广利将兵出击匈奴,刘屈氂送刘屈氂渭桥,李广利希望刘屈氂请武帝立昌邑王为太子,昌邑王是李广利妹妹李妃的儿子,而李广利的女儿又是刘屈氂儿子的夫人,所以两人都想立昌邑王为太子。

这时候,武帝严令治巫蛊,“内者令郭穰告丞相夫人以丞相数有谴,使巫祠社,祝诅主上,有恶言,及与贰师共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有司调查,判为大逆不道,于是武帝下诏用厨车载刘屈氂游街,然后在东市斩腰,妻子被扎斩首在华阳街。

汉武帝时期-公孙丞相

汉武帝时期-公孙丞相

汉武帝时期--公孙丞相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一共用了十三位丞相,其中三个丞相自杀,三个丞相被杀,所以,在汉武帝朝做官的人都知道伴君如伴虎。

所以在汉武帝朝后期,在汉武帝任命一个大臣做丞相的时候,这位大臣就趴在地上痛哭流涕,不愿意做丞相。

然而公孙弘却非常例外,他在汉武帝朝做了两年副丞相,又做了四年丞相,最后八十多岁老死在丞相的位置上。

公孙弘这个人早年家境不好,就是出身很卑贱。

公孙弘是当时淄川国非常有名的一个大孝子,就是他对他的后母特别孝敬。

汉代的皇帝以孝治国,公孙弘是一个大孝子,就为公孙弘带来了名气。

汉武帝刚刚继位,他就向全国下诏书,让全国向中央政府推荐人才。

公孙弘是当时的大孝子,所以第一次推选淄川国就把六十岁的公孙弘推荐上来了,经过公选他入围了。

而且汉武帝这一次一下子就任命他做了博士。

公孙弘六十岁做了博士以后,汉武帝派他出使匈奴。

结果他出使匈奴回来向汉武帝做了一个报告,这一次汇报工作汉武帝非常不高兴。

公孙弘看人看得非常准,他一看皇帝不高兴,等不到皇帝炒他的鱿鱼,上了一道章表辞官了。

汉武帝元光五年第二次在全国范围内公选人才,还是求贤良文学,当地的淄川国把公孙弘又推选上来了,理由还是大孝子。

然后汉武帝召见公孙弘,公孙弘长得很帅,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喜欢美貌的人,这样一来,汉武帝就选中了公孙弘。

大器晚成的人他没有年少轻狂,岁月的磨砺使他们事事洞明,人情练达,这反倒成了公孙弘的优势了。

所以公孙弘入仕以后走得非常顺,七十岁的公孙弘在为人处事上他有自己的一套处事之道,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条:处理政事外儒内法,表面上是儒家一套,骨子里是法家一套。

公孙弘做事他是按法家的那一套来办,但是他一定要引用儒家的那一套理论,给它披上一个儒家的外衣。

以儒家的外衣包了一个法家的内涵,汉武帝非常欣赏。

其次,公孙弘善于察颜观色。

他不会把自己的办法强加于汉武帝,他会列出来多种方案,然后供皇帝选择。

公孙弘有时候和大臣们在一块儿商量好,达成共识,然后去见皇帝。

史记论文霍去病

史记论文霍去病

我读史记—汉武帝时期武官们的伴君策略简介:最初我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在我读史记的时候,读到了汉武帝的本纪之后发现,他绝对是一个不好相处的皇帝,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的更换速度可以说是在汉朝几个皇帝里面最快的,他共有13位丞相,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平均4年一位,而他们不是被杀就是被罢免。

可见汉武帝有多么不好相处。

他们按时间顺序分别是: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

其中李蔡、庄青翟、赵周都是被迫自杀,而窦婴、公孙贺、刘屈氂则是最终被赐死。

而汉武帝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皇帝,他在位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讨伐匈奴上。

跟武官接触的时间自然是更多的,而武官的结局也是不同的,为什么武官们的结局不同?武官们如何伴君的?有何深层次原因?关键词:汉武帝、卫青、霍去病、伴君策略、政治、性格在汉武帝的军事史上,有几个将军需要特别重视,就是卫青、霍去病、李广、李广利、李陵。

而卫青和霍去病则是十分有名的二位,李广则不太幸运,终其一生也未能封侯。

李陵,李广的孙子,但是在一次战斗失利之后,投降匈奴,被汉武帝诛灭三族,李广利则是幸运的,凭借李夫人得宠而被汉武帝重用的庸夫我们就不说什么了。

同样是投降,李广利和李陵都被诛了3族,所以在这一点上汉武帝还算公平,而在匈奴那边呢,李陵被重用,李广利被杀,只能说明李广利实在是无能,但是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受汉武帝喜爱的,原因我认为有3点,1、他们都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战绩卓著;2、治军严明,尊重同僚;3、不居功自傲,让汉武帝觉得自己很“安全”可以放心使用。

第一条,卓越的军事才能,战绩卓著。

卫青将军是汉朝的大司马,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败的神话,曾七战七胜,以武钢车阵大破伊稚斜单于主力,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霍去病十七岁随卫青征战漠北,首战大捷,以800人歼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祖叔父若侯产和季父,勇冠三军,受封冠军侯。

将相故事-窦婴生平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将相故事-窦婴生平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将相故事-窦婴生平简介他是怎么死的?窦婴,是汉武帝时期的第2任丞相,其身份也是窦太后的侄子,字王孙。

因他在平定七国之乱中战绩优异,便被封为了魏其侯。

历史上,窦婴之死一直是一个悬而又悬的悬案。

作为外戚窦氏来说,窦婴最终的结局居然是全族被杀,有点太过了。

但是造成这一切的人是汉武帝的舅舅田蚡,这好像透露出了什么信息。

一个是旧派外戚,一个是新兴外戚,窦婴落得惨败这个结果便能解释通了。

汉武帝在位54年,前前后后封了13个丞相,这外戚窦婴便是第2位丞相。

从汉武帝任用过13个丞相,还是只在一个朝代中,可以看出丞相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窦婴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他又是如何一步步从皇亲国戚落入万丈深渊的?窦太后窦漪房当年只是一个落难的小宫女,虽然上有哥哥下有弟弟,但是家里的大人却是死完了的,她的弟弟后来还被人贩子拐卖了。

从这样一个人家出来的窦漪房,愣是让自己当上了王后、皇后、太后、太皇太后,汉朝的大半天下都掌握在她的手中。

汉文帝刘恒宠爱窦漪房,所以爱屋及乌地对窦漪房的家人也特别优待,他还为窦漪房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弟弟。

总之,窦漪房全家团聚,又封侯拜爵,都是沾了窦漪房的光。

可窦氏子孙后来能保住侯爵之位,凭借的又怎可能只是窦漪房的身份地位,真才实学那还是有的。

这窦婴是窦太后的娘家侄子,关系还是很亲近的。

当年窦漪房溺爱小儿子刘武,经常劝汉景帝刘启将来传位于弟弟刘武才好。

汉景帝为了哄母亲开心,在家宴上许诺说要传位于刘武。

在场的只有窦太后的几个最亲近的亲人,除了刘启、刘武两个亲儿子,就只有一个窦婴了。

能出现在这种高级别的家宴上,可见在窦太后心中,窦婴还是比较亲近的。

可窦婴是个耿直boy,他一听汉景帝要不遵祖制立刘武为储君,当即站出来反对这件事,搞得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人心里舒服的。

窦漪房更是因为这件事,记恨上了窦婴,这个人真不识时务。

窦婴哪里知道,自己说几句心里话,也会招来横祸呀!他根本都不知道窦漪房已经不喜欢他了。

但是,窦婴又不是没有才学的人,他会带兵打仗,还打得很好,立下过大功,所以只是嘴巴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西汉丞相董仲舒儒家思想在汉朝的影响

西汉丞相董仲舒儒家思想在汉朝的影响

西汉丞相董仲舒儒家思想在汉朝的影响西汉时期,董仲舒是一位重要的儒家学者,他的思想对于西汉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教育以及社会道德等方面,探讨董仲舒儒家思想对于汉朝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1. 皇帝权威的强化:董仲舒主张君主是合乎天命的,提出“天人感应”思想,强调君主应当以德治国。

这种思想对于皇帝权威的加强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君主在政治上更加稳固,神化的色彩更加浓厚。

2. 德治政策的推行:受董仲舒思想影响,汉朝实行了“德治”,即强调以德来治理国家。

这种政策的实施,使得国家更加稳定,社会秩序得以维系。

同时,德治政策也影响到了后世的政治理念,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治国思想。

**二、教育影响**1. 建立官学体制:董仲舒提出了“教化之学”的思想,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

在他的倡导下,汉武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官学体制,推动了儒家教育的发展。

这对于培养人才、传承儒家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

2. 推广儒家经典:董仲舒对于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整理,对于推广儒家经典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将《尚书》、《周易》等经典纳入到官方教育中,提倡经史子集的学习,对于儒家经典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社会道德影响**1. 倡导仁义道德:董仲舒强调仁义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在个人和社会行为中应当体现出仁、义的精神。

这种思想的传播,对于社会道德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的和谐。

2. 强调君臣关系: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等著作中强调了君臣的关系,主张君臣应当相互尊重、忠诚守信。

这种思想对于强化君臣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对于汉朝政治、教育以及社会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不仅对于汉朝的统治者有指导作用,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正是在这种影响下,汉朝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得以繁荣与发展。

汉朝丞相顺序列表

汉朝丞相顺序列表

汉朝丞相顺序列表一、引言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其统治时间长达四个多世纪,期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丞相。

丞相是汉朝最高的官职之一,担负着重要的决策和管理职责。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列举汉朝的丞相,并对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物进行介绍。

二、刘邦时期1. 范增(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范增是刘邦时期最早的丞相,他在刘邦建立汉朝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范增具有卓越的才智和政治手腕,他主张用法治来巩固国家统一,提倡实行“三章法”,即尊王攘夷、重农抑商、礼乐教化。

范增还推动了土地改革和减轻赋税负担等措施,为汉朝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2. 张良(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0年)张良是刘邦时期另一位重要的丞相,他以智谋和忠诚而著称。

张良在刘邦建立汉朝后,主要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和国家安全。

他成功地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了与匈奴的矛盾,使汉朝得以安定发展。

张良还提出了“内修外攘”的战略思想,即内部稳定和发展,外部抵御敌人。

三、汉武帝时期1. 司马迁(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

他是《史记》的主要作者,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司马迁在担任丞相期间致力于改革政治制度和加强中央集权。

他推行了“均田制”,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并对法律进行修订和整理,为汉朝的长治久安做出了贡献。

2. 赵充国(公元前135年-公元前119年)赵充国是汉武帝时期另一位重要的丞相,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出色的才能。

赵充国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推行法治,他修订了《律令》和《仪制》,使得汉朝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他还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巩固了汉朝的边疆防线。

四、王莽时期1. 王莽(公元9年-公元23年)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立为丞相的人物,他在西汉灭亡后建立了新朝。

王莽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

然而,他的改革政策遭到了广泛的反对,并最终导致了新朝的覆灭。

《资治通鉴》笔记50:汉武帝的七大名臣都有谁?

《资治通鉴》笔记50:汉武帝的七大名臣都有谁?

《资治通鉴》笔记50:汉武帝的七大名臣都有谁?:汉武帝那么穷侈极欲、穷兵黩武,却没有重蹈秦始皇的覆辙,凭什么?前面司马光已做分析,进一步讲,归根结蒂,还是在于汉武帝善于用人,手下有名将,更有名臣。

第一个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倡议人虽然,董种舒没有做到多大的官,但他给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建议,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

武帝即位之初,发布诏书举荐天下贤良。

董仲舒被举荐上来,他的一篇上书深得武帝称许,其内容主要是推崇儒家的治国思想,强调教化。

他讲: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人天性都是逐利的,必须通过教化来引导。

古代圣人治理天下都把教化作为头等大事,国家要立太学,乡村要庠序(学校),要在人民中建立道德约束体系。

最后他强调,整个的教化体系应当是大一统的,应当摒弃儒家以外思想的干扰,各方面才统一,人民才容易遵循。

董仲舒还建议“举孝廉”,也被采纳。

可以说,董仲舒为中国皇权统治初步建立起了意识形态和人才培养体系,对于皇权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是汲黯--敢于批评皇帝的人汲黯做地方官时,也是用黄老的思想,无为而治,只掌握一个大框架,具体事都分派给手下官吏处理,经常休病假,但辖区内治理得却很好。

他敢作敢为,先斩后奏。

有一次被派去视察一个大火灾,沿途则看到黄河水灾引起的饥荒更严重,有父子相食的,便擅作主张,持节放粮,振济灾民。

汲黯敢于面折迁争,当众臣之面批评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是个伪君子。

武帝竟然都能忍,还称赞汲黯是“社稷之臣”,类似“人民公仆”的味道,哈。

武帝可以拉着屎见大将军卫青;也可以吃喝玩乐着见丞相公孙弘;唯独汲黯来时,他得着正装,正规其事。

汲黯给汉武帝很多谏言,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一件。

因为武帝一边广揽人才来做官,一边又对官员要求极严,小不如意就给杀了。

汲黯便讲:您费这么大劲把人才找来,还没有让他的才能发挥出来,就给杀了,人才有限,杀人无限,将来谁还帮您治天下啊?武帝笑道:人才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总是有的,杀不完的。

历史趣闻汉武帝第七个丞相李蔡生平简介 李蔡是怎么死的

历史趣闻汉武帝第七个丞相李蔡生平简介 李蔡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武帝第七个丞相李蔡生平简介李蔡是怎么死的导语:李蔡,李广堂弟,曾任汉文帝的侍从,后任汉武帝的第七个丞相,其人勇敢聪明,从军则军功显赫,从政则政绩卓著,获得世人的好评。

李蔡(?--李蔡,李广堂弟,曾任汉文帝的侍从,后任汉武帝的第七个丞相,其人勇敢聪明,从军则军功显赫,从政则政绩卓著,获得世人的好评。

李蔡(?--公元前118年)李广堂弟。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对匈奴作战,汉武帝时受封轻车将军、乐安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任丞相,执政四年,协理汉武帝运武徒民,治吏改币,统筹盐铁,颇有政声。

"人所惮为,公勇为之;人所竞驰,公绝不窥。

"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韩愈在给天水人权德舆写的《墓志铭》中对他的高度评价。

《汉书·李广传》及《百官公卿表》记载:"李广有从弟李蔡,元狩二年三月(公元前121年)丞相公孙弘死,御史大夫李蔡升任丞相之职。

"汉武帝第七个丞相李蔡生平简介李蔡(公元前186年一前118年),生活在西汉文帝、景帝、武帝时期,终年七十岁。

陇西成纪(今秦安县西北)人。

汉文帝后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入侵萧关(今环县)时,李蔡随堂兄李广参加汉军,两人同为汉文帝的侍从,后任武骑常侍。

到了汉景帝初年,李蔡已有军功赐二千石禄。

在汉武帝刘彻即位后的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李蔡任轻骑将军。

后与卫青一同出兵朔方击败匈奴右贤王。

右贤王乘夜暮遁逃,汉军捉得几十个匈奴士兵,俘获了民众一万五千余人。

李蔡在这次战役中立下了显赫战功,被汉武帝封为乐安侯(今山东博兴北地),从此弃武从政。

不久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生活常识分享。

汉武帝时期的改革运动

汉武帝时期的改革运动

汉武帝时期的改革运动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王朝——西汉王朝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正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汉武帝在位期间,系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和改革,继承了前代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政绩,使西汉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朝代之一。

本文将介绍汉武帝时期的改革运动及其影响。

一、汉武帝期间的内部改革1. 设立丞相制度在汉武帝时期,他废除了前朝的三公制度,设立了丞相制度。

丞相是有御史大夫、卫尉、太常、御史、少府等人组成的府内官署,它是古代中国朝廷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丞相是君主的右膀左臂,负责处理政务、制定政策这样的事务。

而西汉丞相制的出现,极大地强化了君主的权利,增加了朝廷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使得国家的财政经济以及战略安排有了更为高效的管理和控制方式。

2. 敕令制度的改革汉武帝改革了敕令制度,废除了过度繁琐的祭祀仪式和礼仪,大幅简化了文件和法律文件。

这项改革对于减轻国家开支和减少官僚人力资金的浪费有着巨大的贡献。

此外,汉武帝时期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民众的管理,规定了惩罚措施和处罚标准,使得税收和人口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3. 推行征兵制度为了应对外部的攻击,汉武帝推行了征兵制度,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这项制度的实施,使得西汉国家在外交、地缘政治等方面具有了更为强大的力量,也为贯彻汉武帝推行的大一统国策奠定了基础。

二、汉武帝时期的外交政策1. 与匈奴的和平共处在汉武帝时期,中国北方的主要外敌是匈奴。

为了缓解双方战争带来的资源消耗和损失,汉武帝采取了和煦之政,与匈奴签订了“外国奉表叙见时间协定”,即汉匈和约,最终与匈奴缔结了一段长达六十年的和平条约,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与周边国家和少数民族的友好交流。

2. 派遣外交使者在汉武帝时代,中国向外界派遣使节进行外交活动,代表中国进行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

派遣外交使者是中国古代外交的传统,而汉武帝时期是这项传统发展的高峰,使得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更为深入广泛。

汉武帝丞相石庆数马的故事

汉武帝丞相石庆数马的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汉武帝丞相石庆数马的故事
导语:石庆简介石庆,汉武帝时期著名万石君石奋的二儿子,生年不详,逝于公元前103年,在汉武帝元鼎五年,被任命为丞相,册封为牧丘侯,石庆为人
石庆简介
石庆,汉武帝时期著名万石君石奋的二儿子,生年不详,逝于公元前103年,在汉武帝元鼎五年,被任命为丞相,册封为牧丘侯,石庆为人和父亲一样,谨小慎微,恭顺忠厚,秉承父亲的良好品德,在汉武帝元狩元年时,从沛郡太守调任为太子太傅,后升任御史大夫。

石庆因为父亲在汉高祖时期累积的家世声望和石家忠诚的美名,而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虽然石庆当上了丞相,但是为人处事处处谨小慎微,而且当时国家朝政各司其职,石庆这个丞相当的可谓十分清闲,当然也毫无建树,石庆本人除了性格忠厚外,也并没有与丞相之职相配的才能计谋,导致后世对石庆的评价不高。

至于石庆的谨小慎微到了什么地步呢,可以从史书石庆数马的故事看出,当时任职太仆的石庆为皇帝驾车,皇帝问石庆驾车的共用多少匹马,石庆没有像常人一样用眼睛数,反而拿起马鞭一一点数马匹,确定后才报上答案,共有六匹马,一时传为美谈,石庆数马的故事在现代来看,是很荒谬的事,多此一举,迂腐至极,但是石庆就是凭借此种性格在汉武帝时官运亨通的,他的父亲石奋比起石庆过之而不及,这是石家的家世门风,凭此谨慎忠厚的家风,石家一门出了很多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员,石庆也在其中。

石庆担任丞相第九年,因事被免,从此家道中路,家族中的为官者多因犯事一一被免,忠厚孝敬严谨的家风也渐渐的衰落了。

石庆数马的故事。

汉武帝大事年表

汉武帝大事年表

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于公元前113年创建了年号,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前140—前104),后来四年一个年号(前104—前87)。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孙贺行御史大夫事……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

”《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注引臣王赞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见汉舆地图。

”据颜师古说,臣王赞生活的时代“在晋初”。

这说明汉代的舆地图晋初臣王赞还见过。

这也说明汉代已明确出现了关于国家的地域概念。

这对后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

就是所谓的察举征召制度。

6、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汉武帝在独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

这点对后世也影响巨大。

7、元朔五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郡国可按一定条件选送一些人,可受业如弟子。

经考试,能通一艺以上,可用作官吏。

从国立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始于此。

8、汉武帝时推广耧车(土法播种机)下种,此后这一方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多年。

9、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在中国史上属首次。

10、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11、在轮台、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今中国新疆地区屯田。

12、汉武帝时用井渠法作龙首渠,后传入今中国新疆地区,并进而入波斯等地。

13、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丼渠法、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历史上最无为的丞相卫绾

历史上最无为的丞相卫绾

历史上最无为的丞相卫绾卫绾,做过三年丞相。

他寡言敦厚,谨守职守,是一位无为政治的奉行者。

算是历史上最无为的丞相了。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历史上最无为的丞相卫绾,希望对你有帮助!汉朝卫绾简介卫绾乃是西汉大臣。

汉武帝继位,他的官位升至丞相。

一生为官,位居显要,并没有既无拾遗补阙之功,所以也就更谈不上兴利除弊之绩,一生只是默默无言,守道而已。

卫绾是代郡大陵人,因有弄车的技艺才当上了郎官,用来服侍汉文帝,慢慢的逐渐升为中郎将,他的性情敦厚谨慎,没有其他杂念。

在孝景帝做太子时,曾召请皇上左右近臣宴饮,卫绾却装病没有去。

于是被孝景帝知道后,一直怀恨在心,认为卫绾对自己很是不尊敬。

后来,在汉文帝临逝前曾嘱咐汉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长者,要好生对待他。

”汉景帝即位,大概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对卫绾不闻不问,而卫绾则是办事日益谨慎认真。

有一日,汉景帝命中郎将卫绾作为护卫共乘一车。

回到宫后汉景帝问他:“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和我同做一辆马车吗?”卫绾回答说:“我是代郡的戏车之人,侥幸能够因功升为中郎将。

至于为什么能和你做同一辆车,我不知道为什么。

”皇帝则开始质问他:“我当初做皇太子召请你赴宴,你为什么不肯来?”卫绾:“真是死罪,当时我生病了,害怕将病源传给其他人。

”皇帝想要赐他剑,卫绾不敢再接受赏赐,说:“以前陛下赐的宝剑都一直保留着。

”皇上不信,命人取来六柄剑来,一看果然剑都在鞘中,不曾取用过。

卫绾是怎么死的卫绾,做过三年丞相。

他寡言敦厚,谨守职守,是一位无为政治的奉行者。

他谨慎小心,为文帝信任。

至汉武帝即位,以不称职之名被罢免。

死后,谥号哀侯。

汉文帝生病,卧床不起,在临终前,曾特意嘱咐太子刘启,要好好对待卫绾。

后来景帝即位后,卫绾仍然是中郎将,为景帝的出行准备马车,并相从着。

就这样默默无闻,卫绾也不声言,而景帝也没有在意他,大概时隔了一年。

后来有一次,汉景帝上上林苑游玩,特地传召了卫绾和他一起乘车,游玩回宫后又赐了宝剑给他。

丞相公孙弘_人生故事

丞相公孙弘_人生故事

丞相公孙弘
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出生贫苦,所以平时生活十分俭朴,吃饭仅一个荤菜,睡觉盖着普通的棉被。

一向与他不和的大臣汲黯遂借故向汉武帝参了他一本。

汲黯向汉武帝说:“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优厚,却衣食朴素,睡觉也只盖普通的棉被。

其实,他是故意这样来沽名钓誉,目的为了骗取清廉简朴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奏是否属实?”
公孙弘回答:“汲黯说得一点也没错。

满朝大臣中,他与我的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

今天他当廷指责我,自然是我的不对。

我位列三公而生活如同小吏一般,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

幸而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才能听到对我如此的批评。


汉武帝听到公孙弘的这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大道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不但不辩解,切全部承认。

这便是他高人一筹的智慧。

很多时候面对别人有意的指责或诬陷时,我们并不需要辩解,这时只会越辩越乱,甚至起到负面效应,最后让事情更加复杂。

将相故事-田蚡生平简介 他是怎么当上汉武帝丞相的?

将相故事-田蚡生平简介 他是怎么当上汉武帝丞相的?

将相故事-田蚡生平简介他是怎么当上汉武帝丞相的?汉武帝在位共有54年,在此期间,汉朝丞相几经更迭,前前后后竟有13人之多,这汉武帝外祖母的田姓儿子田蚡就是其中之一。

本来,田蚡是占不到一个外戚的名号的,当年汉武帝外祖母臧儿在丈夫王仲死后再嫁给了长陵田氏,才又生下了田蚡和田胜两个儿子。

而在她嫁进田家以前,王家就已经将王娡嫁出去了,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王娡和田蚡、田胜两位同母异父的弟弟并没有多深厚的亲情。

王娡被臧儿强行从丈夫金王孙身边带走,后来又被臧儿说服进了太子宫,受到了太子刘启的恩宠,还接连生下了四个孩子,她怀着刘彻的那段日子,就是刘启登基为帝的那段时间。

刘启继位四年后,便把年仅4岁的刘彻封为了胶东王,可见对刘彻以及王娡的宠爱。

王娡和刘彻这一脉是荣华富贵了,爱慕虚荣的臧儿必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继续捧红自己的两个儿子,所以田蚡有口才、善辩论的事很快就被臧儿到处传扬,很多人都夸王娡有两个好弟弟。

公元前140年,刘彻正式登基,田蚡随后就被封为武安侯,田胜也得了一个周阳侯的封号。

田蚡因此而走上了富贵路。

最初,显赫的外戚当属魏其侯窦婴,此人是窦太后的侄子。

田蚡就是搞垮了窦婴,才飞黄腾达起来的。

窦婴显赫的时候,田蚡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郎官,每当魏其侯要举行比较大的宴会,会邀请很多人来,其中也包括田蚡。

毕竟田蚡的官再怎么小,名义上来说他都是汉武帝的舅舅,还是要给几分面子的。

田蚡官职小,不敢轻易得罪人,就算参加了魏其侯的宴会,其举止行为也十分谄媚,表现得就跟魏其侯的子孙辈一样谦卑。

汉景帝晚年时期,田蚡才开始出人头地,看来他天生八字与汉景帝不合呀,否则怎么汉景帝一死,他就当上侯爷了呢!汉景帝死后,刘彻登基为帝,但是执政的却是王太后。

王太后打算提拔自己的娘家人,口才出众的田蚡自然就进入了王太后的视线。

王太后摄政,所采用的治国之策皆出自于田蚡养的门客。

田蚡受封武安侯,身份一下子显贵起来,但是他还不满意,他想要的是丞相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帝的十三位丞相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封建帝王之一。

他兼雄才大略、远见卓识于一身,尊崇儒家治国,变革政治、加强皇权,又重视发展农业与经济,而且开疆扩土、巩固了汉王朝的统一。

在他统治下,汉朝达到鼎盛时期,随后又出现了“昭宣中兴”的辉煌时代。

就在汉武帝五十四年的统治时期中,共有十三位丞相先后当政,按时间顺序分别是: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

其中李蔡、庄青翟、赵周都是被迫自杀,而窦婴、公孙贺、刘屈氂则是最终被斩杀。

古有所谓“伴君如伴虎”,有人说,武帝下面的丞相,既被强权控制无法发挥作用,却又总被充当替罪羊,很可悲。

但是,真的都是武帝的责任吗?我就按时间顺序来介绍一下这十三位丞相。

一,建陵侯卫绾,以将兵与吴楚联军作战有功而封侯。

景帝后元年始任丞相,也就成为了汉武时期的第一任丞相。

建元元年冬十月,也就是汉武帝刚即位,就下诏让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贤者,由皇帝亲自考试。

这次共有百多人参加,其中董仲舒被当时的学者们都尊为师长。

而后丞相卫绾上奏道:“所推举的贤良中,有人研究申不害、商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的言论学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请把他们罢免了。

”武帝同意了。

在这一年的六月,他因病被免去职务。

卫绾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智者,精通儒学和文学。

当初武帝被封为太子后,就是他作为太子傅负责教授太子。

可是由于他年事已高,无为而治,曾经在景帝生病期间使得一些无辜的人怨死狱中,所以让武帝早就不满意了。

等到他病了,武帝马上就批准他还乡,给他撤职了。

二,魏其侯窦婴,孝文皇后窦氏从兄的儿子。

当年作为大将军,破吴、楚,被封魏其侯。

曾为栗太子的太子傅,栗太子被废,他数次陈词也不能改变这个结果,于是辞官,无人能说服他,后得梁人高遂一番话而重新效命与朝廷。

在桃侯被免相后,窦太后几次说窦婴可以做丞相,景帝则说:“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不用他为相,而用了卫绾。

到了卫绾病免,武帝便在听了籍福的话后任命窦婴为丞相。

武帝好儒术,窦婴也是,所以两人合作的初期是很愉快的。

一起办了不少事情。

可惜,武帝的奶奶窦太后(文帝窦皇后)只喜好黄老学说,特别厌恶儒学,而窦婴、田蚡、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都推举儒术,而漠视黄老之道,所以窦太后很不喜欢他们。

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因为上奏请皇帝不用对窦太后奏事而惹得太皇太后大怒,于是赵绾、王臧被罢官治罪,先后自杀。

窦婴和田蚡也分别被免除了丞相和太尉的职务。

窦婴上任还不到一年,却被自己的长辈给赶下来了。

汉书曰:“魏其由此以侯家居。

”窦婴自从得罪窦太后,就一直默默不得志,所以基本没什么人来拜见他,而都是去拜武安侯,只有灌夫经常来看望他。

太史公曰,“灌将军夫者,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

”越有权势的他越不正眼看,越是那些贫寒的贤士他越尊重。

他又很有钱,“家累数千万”。

由于他失势后家里少有那些卿相来拜访,所以“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後弃之者。

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

相得驩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不得势的人总是很快遭遇祸事。

一次,丞相武安侯田蚡答应灌夫翌日去窦婴家做客,窦婴等人连夜打扫准备,可是到了灌夫去请的时候,田蚡却还在睡觉,说自己头一天喝醉了,忘记了。

等到到了宴席上,又很倨傲,很让灌夫不满。

田蚡又希望能得到窦婴在城南的土地,便派籍福去请求,窦婴曰:“老仆虽然已经被贬职了,将军虽然高贵,难道就可以仗势抢夺我的土地吗?”灌夫听说了便大骂籍福。

就这样他们被田蚡所深深怨恨。

后来,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太后(景帝王皇后)下诏让群臣都去祝贺,在宴席上,灌夫被田蚡、籍福诱导下言语行为不得当,获死罪。

窦婴为救灌夫而与田蚡争论与朝堂之上。

武帝问御史大夫韩安国孰是孰非,韩安国却说两人都对。

太后则在武帝面前绝食,道:“现在我还活着,就已经有人借故欺负我弟弟。

要是我百年之后,我弟弟岂不成了他人案上的鱼肉了吗?而且皇帝难道能像石人那样长寿吗?”武帝请罪道,“都是皇亲啊,所以我让他们当廷对论。

我去让狱吏处理这件事情吧。

”而韩安国则出了朝廷便告诉田蚡道:“窦婴诋毁你,你该就势免冠解印绶然后告诉皇帝,窦婴说的都对,你不配做丞相。

这样皇帝一定认为是你谦让,不会让你离职的,而窦婴也会自己羞愧的自杀。

可今天他诋毁你,你便也贬低他,就像女人吵架一样,一点大体都没有。

”于是武帝派御史簿指责窦婴,窦婴情急下,想起当初景帝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于是派人把遗诏送给皇帝。

可是武帝一查,尚书上并没记载景帝崩时下过这样的遗诏,认为是窦婴家臣印封的。

就这样,在元光四年十二月,窦婴因为伪诏而被斩首。

三,柏至侯许昌,是接任窦婴做了丞相的。

许昌因为是窦太后所任命的,所以也事事都听从太后的指示,没什么作为。

到了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许昌、太尉庄青翟因“坐丧事不办”,而被武帝免职。

四,武安侯田蚡,孝景后同母弟。

当初做太尉被免职后,由于自己是太后(景帝皇后)的弟弟,是皇帝的舅舅,所以,每天拜见他的官员比以往还多(昔日拜见窦婴的也都转过来拜见他了)。

等到许昌被免,他便顺利坐上丞相的位置。

做了丞相后,田蚡愈发骄横,建造的住宅比任何大臣的都好,家中金子、古玉、美女、犬马、珍贵玩物都多的数不清。

每次上朝奏事,他都坐着说大半天,皇帝也都听信他的话,他推荐人做官,有的直接就做两千石的大官,权利快要比皇帝大了。

武帝就问他:“你任命完了吗?我也要任命官吏拉。

”他又请求把考工官署的土地拨给他以扩建住宅,武帝终于怒了,反问道:“你怎么不干脆要武库?”此后他才稍微收敛一些。

在迫害灌夫、窦婴之后,他便病了,躺在床上大声喊着“我认罪,我认罪!”。

找会巫术看鬼的人来看,见魏其侯窦婴、灌夫在他两旁站着,准备杀他。

三月,田蚡便病死了。

不过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败亡,武帝得知田蚡曾经接受过刘安的钱财,生气的说道:“若武安侯还活着,我一定把他灭族。

”(看来死的早还是有好处的)田蚡还有一个极大的罪过。

元光三年春,黄河改道。

五月,再次决堤改道。

沿途十六个县泛滥成灾,百姓都流离失所。

武帝虽然派人征发十万士兵堵住了缺口,可是堵好后又被冲开。

田蚡因为自己的食邑没有受灾的危险,便说:“长江黄河决堤都是天意,不用耗费人力去堵塞,堵塞未必符合天意。

”于是此后很长时间武帝都没有派人处理黄河决口。

直到二十年多后的元封二年,武帝才派人将决口处堵好,又疏通渠道使得黄河重新回到了夏禹治水时的旧道,梁、楚之地才重新恢复安宁。

此一罪,足够田蚡死个几万次的了。

五,平棘侯薛泽。

田蚡死后,武帝让韩安国暂时行丞相事,本打算接着就让安国做丞相的,可是在这个时候安国却摔伤了脚,所以让薛泽拣了个便宜。

元朔五年冬十一月初五,蔡泽被免职,在职几年也没什么表现。

不过有俗话说,没消息就是好消息。

同理,他没做什么事情,所以也没遭到大难。

六,平津侯公孙弘,武帝初即位时,举行的那次招贤良文学士他也参加了。

当时弘六十岁,以贤良被征为博士。

出使匈奴,回来汇报,不合皇帝的心意,以为他没什么能耐,他便称病辞职回家。

元光五年,武帝又征贤良文学士,菑川国又把公孙弘推荐上来。

他感谢说,“已经尝试过了,皇上认为我不适合做官,把我罢免了。

这次你们选别人吧。

”当地人还是推选他,武帝下诏书与诸儒,数百人回文应对,他的文章让武帝甚是欣赏,把他列为第一。

又见他容貌甚丽,便拜为博士。

数年后迁为御史大夫,任期中屡次劝谏,在关于为什么位列三公还用布被的质问中应对得体,武帝认为他很谦逊贤德。

每次上朝,他都只是陈述事实大概,从不在朝廷上争执,武帝看他谨慎厚道、熟悉政事、又有正统的儒道思想,很欣赏他,于是他日益显贵。

元朔五年,薛泽因事免职,他便做了丞相。

在此前,凡是做丞相的都是侯爵。

可公孙弘还没有爵位,于是武帝下诏道:"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

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

"丞相加封侯爵,就是从他开始的。

公孙弘做了高官,便也学其他人那样开客馆,召纳贤才。

他的俸禄都用来养客人,而自己特别简朴,家无余财。

但是他生性好猜忌,外表宽厚而心机很深:凡是得罪过他的人,不论亲疏远近,虽然他表面假装着很友好,但是背地里总要恃机报复。

董仲舒为人正直,认为他只会阿谀奉承,于是他便记恨着。

胶西王刘端骄横无礼,多次违反法令,甚至杀害两千石官员多人,于是他便推荐董仲舒去做胶西王的相,不久董仲舒便因为有病而被免官。

汲黯时常诋毁儒生,也经常说他的不是,例如说他位列三公还盖布被太虚伪,于是他让武帝任命汲黯做右内史去管理皇亲重臣所居住的地区。

还好皇帝对汲黯比对他还尊重,他才没机会迫害对方。

他做了六年御史六年丞相,到了八十岁,死在丞相位上。

他之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接踵为丞相。

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都如同虚设,到了公孙贺、刘屈氂的时期已经破烂残败到让人以为是马厩车库或者奴婢的屋子了。

之后的六个丞相里只有石庆由于惇厚恭谨,也老死在相位上,其余尽皆被诛杀。

七,乐安侯李蔡,是飞将军李广的从弟,景帝的时候就积功至两千石。

武帝元朔年间,他作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攻击右贤王,有战功,被封为乐安侯。

元狩二年,他由御史大夫之位迁为丞相。

李蔡为人很普通,名声比他从兄李广相差甚远,然而李广没有得到封爵,官位也不过九卿。

而他却做了丞相。

李蔡任职第四年,在元狩五年,也就是李广自杀后一年,他就因为侵占了景帝陵园前大道两旁的空地来埋葬家人而获罪,他不愿意被审判,便也自杀了。

八,武强侯庄青翟,本为太子少傅,元狩六年夏四月,被任命为丞相。

元鼎二年冬,有人盗挖文帝皇陵中陪葬的钱币,庄青翟上朝的时候便与御史大夫张汤约好一起向武帝请罪。

可是到了武帝面前,张汤却没有请罪。

武帝命御史大夫追究此事,张汤便想上奏说“丞相早就知道是何人所为”,庄青翟很害怕。

丞相的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素日便受张汤欺侮而萌生怨恨,于是便与丞相谋划,上奏道:“张汤向皇帝奏请施行法令时,商人们总是先知道而能囤积居奇,赚了钱后又分给张汤。

”武帝于是问张汤,而张汤却装做不知道,此时又有人上告说张汤诬陷前御史中丞李文谋反,于是张汤上书道:“陷害臣的,是丞相三长史。

”便自杀了。

张汤为高官数十年,死时家产还不到五百金,他的兄弟们想厚葬,他母亲却说:“张汤身为天子的大臣,却遭受恶言中伤而死,何必要厚葬?”武帝听说后便杀了三长史,又将丞相庄青翟逮捕入狱。

十二月二十五日,庄青翟于狱中自杀。

九,高陵侯赵周。

元鼎二年二月,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

元鼎五年冬,南越丞相李鼎被逼反叛。

秋天,齐相卜式上书请求让他们父子以及齐国熟悉水战的人前往南越效命,武帝封其为关内侯,并有黄金良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