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论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清华)

合集下载

视觉文化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的新选择

视觉文化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的新选择
Key words: art education; visual literacy; contemporaneity; criticism; interactivity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海德格尔就预见性地判断“世界 被把握为图像了”。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学者丹尼尔·贝 尔则认为:“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影像, 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 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我相信,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 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播媒介的不断 更新,人类社会已经完全步入一个以互联网和电影、电视、 报刊、广告、摄影等大众传播媒介为依托,以图像文化为主 导文化形态的视觉文化时代。虽然视觉文化语境中并未取消 文字阅读,但传统的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主导的社会文化已被 图像、影像等视觉符号的主导文化取而代之,且后者无所不 在地渗透于大众生活的各个领域。视觉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 化形态,它具有视觉化、大众化、后现代性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美术教育;视觉素养;当代性;批判性;互动性
Abstract: Visual culture, as a new cultural type, features visualization, popularization and postmodernity. The age of visual culture requires art education to adopt new ideas, enrich the contents of education, and adopt more ways of education. Based on visuality, various artistic factors with distinct humanistic spirit of modern times should be absorbed in art education to develop the visual literacy of students, enabling them to independently construct their visual aesthetic,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visual culture, and express their ideas with visual images, as a response to the impact of visual culture on traditional art education.

论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

论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

论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视觉文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视觉接收和理解世界的能力和素养,是对视觉艺术的欣赏、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一直是教育者和美术教育从业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因为艺术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美学情趣,又要促进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而视觉文化正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本文将就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进行探讨。

一、视觉文化的内涵和作用视觉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反映,也是思想观念的传达和沟通。

视觉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包括了历史、地域、美学、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从历史角度来看,不同历史时期的视觉文化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而反映出了不同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

从地域角度来看,不同地域的视觉文化呈现出不同的民俗特色、风景风土、建筑风格等。

从美学角度来看,视觉文化不仅是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能力的体现,也是对人类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升。

从社会角度来看,视觉文化是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表达方式和交流方式。

从文化角度来看,视觉文化是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认同和自我表达的方式。

视觉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视觉文化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对艺术品、视觉形象的欣赏和理解,学生能够培养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等各种事物的审美眼光。

视觉文化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育和认知发展。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表达等活动,能够促进他们的感知、认知、表达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视觉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

通过对艺术史、美术理论、美术作品等的学习和体验,学生能够增强对艺术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出健康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视觉文化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通过参与美术创作和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对社会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培养出创新和实践能力。

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论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

论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

论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视觉文化是指人们通过视觉感知和认知得到的文化形态,包括视觉艺术、传媒、广告、室内设计等多种形式。

而美术教育则是一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才能和审美能力的教育。

视觉文化和美术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视觉文化对于美术教育的适切性意义重大。

首先,视觉文化作为美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和文化素养。

现代社会流行着各种形式的视觉文化,如电影、电视、互联网和流行音乐等,这些文化形态与传统美术相互交织,相互拓展,互相影响。

学生通过学习视觉文化,可以加深对现代文化的认知,提高审美素养,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术作品。

其次,视觉文化的多样性也能够拓展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

现代视觉文化充满了多元性和丰富性,从影视到广告、工业设计和装饰艺术,各种艺术形式皆在其中,正是这些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赋予了美术教育无限的可能,使得传统美术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全面、综合和实际。

再次,视觉文化的发展也是美术教育发展的驱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视觉文化也在逐渐演变和发展。

新兴的科技产业和互联网的普及,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新的美术作品。

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视觉文化不断推动着美术教育的变革和创新,从而使得美术教育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加的积极和有效。

最后,视觉文化也是跨学科教育的一份子,能够使美术教育融入到更加广泛和复杂的教育中。

如今,各种领域的知识都在不断地交叉和融合,使得教育也趋于多样化和交叉性。

视觉文化的学习,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艺术天赋和视觉技能,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视觉文化不仅是美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动力。

视觉文化能够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和文化素养、拓展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引领美术教育走向创新变革和促进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因而,视觉文化对于美术教育的适切性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重视和关注。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视觉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也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将视觉文化融入教学中。

在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更要关注他们对视觉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在当代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审美素养。

我们要重新审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各种视觉信息的时代里。

通过网络、影视、平面媒体等渠道,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视觉文化产品,包括各种艺术作品、设计作品、广告、动画等等。

美术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些视觉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只有通过良好的美术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更好地理解和创造美。

我们要将视觉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之中。

传统的美术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绘画技巧和作品的表现力,但在现代社会中,这并不足够。

除了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不同的艺术流派、风格和表现形式,让他们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和创意。

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观美术馆、与艺术家交流、参与艺术活动等方式来增强他们的视觉文化修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我们要注重学生对视觉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在美术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通过讨论和分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和精神,让他们从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态度和艺术见解。

只有让学生在审美感悟上有所突破,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当代社会中的有艺术情怀的人才。

我们要重视当代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审美素养。

现代社会的视觉文化是多元的、开放的,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审美标准和文化范式。

在美术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不同的视觉文化产品,了解不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

只有如此,学生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真正具备当代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审美素养。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指以美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通过对绘画、雕塑、版画等艺术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观察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美育素养。

在不同的文化视域下,美术教育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当今时代,视觉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视觉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对美术教育的影响也愈发深远。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本文将从视觉文化的影响、美术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来探讨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

一、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影响视觉文化是指通过视觉方式传达的关于美的、形式的、空间的、时间的信息和意义的文化现象的总称。

随着科技和媒体的发展,人们的视觉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日益增强,视觉文化也成为传递和表达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视觉文化丰富了美术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技巧的训练和艺术作品的欣赏,但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下,美术教育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还涵盖了数字艺术、平面设计、影视动画等现代艺术形式。

这些新的艺术形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表现形式。

视觉文化提升了美术教育的教学手段。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美术教育在教学手段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传统的美术教育以纸笔、画板、颜料等为主要教学工具,而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下,数字化的绘画软件、三维建模软件等工具逐渐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

通过这些工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艺术的表现形式,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视觉文化促进了美术教育的跨学科融合。

视觉文化的发展不仅影响了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手段,还促进了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202406论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

202406论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

202406论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视觉文化时代是指当代社会中,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下,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清华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高等学府,在培养学生的视觉文化素养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下面就清华大学在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进行探讨。

首先,清华大学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清华大学开设了丰富多样的美术课程,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表现技巧,培养其对于艺术作品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同时,课程中也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于艺术感知的直观体验,提高其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其次,清华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视觉文化时代中,审美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因此,清华大学通过专门的课程,如艺术史、美学等,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和讨论,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提高对于美的把握和判断能力。

此外,清华大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视觉文化时代中,艺术创作成为了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美术课程中,清华大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雕塑和摄影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

同时,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资源,如实验室和工作室,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条件去进行创作。

总的来说,清华大学在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审美素养、创作能力和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认识。

希望通过这些培养,学生能够有更好的艺术创造力、鉴赏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视觉文化时代对高中美术教学的影响分析论文

视觉文化时代对高中美术教学的影响分析论文

视觉文化时代对高中美术教学的影响分析论文一、视觉文化的概念以及视觉文化时代的特征所谓视觉文化, 是指以形象为中心的感性主义认知和思维方式。

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增多与快速进展, 语言表达的方式也渐渐趋于视觉化。

视觉文化带来了时代文化的新特色, 并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认知, 为时代文化给予新奇的内涵。

当前, 视觉文化时代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视觉文化审美通俗化。

传统的视觉艺术被称为“阳春白雪”式的高雅艺术, 距离一般群众较远, 视觉文化时代下, 一般群众的审美是其创作的基本动身点。

二是视觉文化审美生活化。

随着视觉文化的快速进展, 视觉艺术与日常生活日益融合, 审美范围不断扩大。

三是视觉形象虚拟化。

在视觉文化时代, 以数字影像为主导的感性文化占据整个社会空间, 视觉艺术充斥着虚拟形象和感官刺激。

四是视觉形象潮流化。

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 人们的视觉消费不断改变, 视觉形象的时尚化和潮流化成为满意人们审美目光和消费口味的必定趋势。

二、视觉文化时代对高中美术教学的影响视觉文化时代, 传统美术艺术形式和艺术内涵的扩展和丰富, 这也使高中美术教学发生了深刻改变。

一方面, 美术教学的内容趋于多元化, 美术教学的外延日益扩大, 更多的视觉艺术形式和视觉现象成为美术的范畴。

众多的视觉信息和新兴视觉表现形式, 对同学和老师的观看、认知和推断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 美术教学的方式趋于引导同学较多地运用视觉感知。

视觉展现技术的`进展,使得作品可以更加清楚地呈现出来, 同学获得图像的方式也更加便捷。

视觉文化时代,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既为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也使大量艺术作品在现代技术手段下受到更多的挑战, 同学缺乏对作品的深层次解读, 美术教学效果受到肯定的影响。

此外, 视觉文化内容涉及美术、音乐、电影等多个方面, 兼具多学科和跨学科性质, 这一特征使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学呈现出学科融合的趋势, 带来学科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深刻改变。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引言: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水平、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视觉文化视域下,美术教育更应当注重学生对视觉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本文将就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进行探讨,探讨如何更好地将视觉文化融入美术教育中,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视觉文化,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视觉文化是指通过眼睛感知和认知世界的文化现象。

在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从技术层面上进行美术教学,更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去感知、理解和表达视觉文化。

这就要求美术教育不仅仅注重学生的手工技能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认知的培养。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要关注学生对视觉文化的理解。

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去理解不同文化下的视觉符号、图像和表现形式,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视觉文化,才能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和表达。

在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视觉文化。

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视觉现象,如建筑、风景、人物等,让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形式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对所观察到的视觉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去理解不同文化下的视觉符号和表现形式。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策划的美术作品展览、艺术家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下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兴趣,引导学生去感知和体验视觉文化。

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的创作实践课程,让学生将所学到的对视觉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视觉文化学习。

教师可以将视觉文化教育融入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如语文、历史、地理等,让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摘要】视觉文化作为当代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对美术教育发挥着深远影响。

本文从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意义入手,探讨了美术教育在视觉文化中的定位,揭示了美术教育的特点和视觉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美术教育与视觉文化的互动关系,总结了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启示,探讨了美术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视觉文化中的作用。

结合着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强调了推进美术教育改革、拓展美术教育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视觉文化、美术教育、教育意义、定位、特点、元素、互动关系、启示、传承、发展、未来、改革、广度、深度。

1. 引言1.1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的意义在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视觉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视觉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

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于艺术的热情和探索欲望。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视觉文化的精髓,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意义重大,对于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品质和提高社会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1.2 美术教育在视觉文化视域中的定位在视觉文化视域下,美术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美术教育在视觉文化视域中的定位,既是传承和发展传统视觉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当代视觉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关键平台。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对视觉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美术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学习绘画技巧和美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发现、思考和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点和情感,从而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视觉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论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

论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

论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涉及到视觉艺术的内涵、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以及教育目标和方法等多个方面。

视觉文化是一个包含广泛范围和多样性的概念,它既指代着人们周围的视觉景观和艺术品,也包括了有关视觉感知、表达和思考的理论和实践。

本文将探讨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视觉文化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养。

视觉文化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了参与艺术活动和欣赏艺术作品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

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艺术品,学生可以培养对美感的敏感性,拓展视野,丰富自己的创作灵感。

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体现在它的多样性上。

视觉文化涵盖了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和表达方式,如绘画、雕塑、摄影、设计等。

学生可以通过接触和学习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发展自己的艺术兴趣和特长,培养多元化的审美观点和创作思维。

视觉文化还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和社会群体的独特艺术表达方式,通过了解和尊重这些多样性,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不足。

在一些地区或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存在对视觉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的限制。

这导致一些学生无法享受到全面、深入的美术教育。

其次是对视觉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的局限性。

视觉文化是一个广阔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变化和扩展,因此对视觉文化的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适应变化。

一些传统的美术教育方法和教材可能无法涵盖新兴的视觉艺术形式和文化现象。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有几点建议可以提出。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提供更多的美术教育资源和机会。

教育机构和美术教育从业者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教育方法,关注和研究最新的视觉艺术形式和文化现象,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育机构和社会应该加强对视觉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论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

论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

论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
视觉文化是指通过视觉媒介表达出来的文化形态。

视觉文化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电影、书法、设计等各种形式,它们以行为、表现、图像、艺术品的形式存在。

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视觉文化是美术教育的本质内容。

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

视觉文化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对视觉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培养审美品味和判断力,提高艺术创作的能力。

视觉文化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

视觉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博物馆、艺术展览、艺术家工作室等。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摩这些资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家的创作思路,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和借鉴。

视觉文化是美术教育的社会基础。

视觉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对视觉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加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美术教育中,不能过分追求视觉文化的盲目追求和创新,并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美术教育需要在注重视觉文化的注重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和创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适切性。

通过对视觉文化的学习和发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注重对视觉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并将其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视觉文化影响下的美术教育

视觉文化影响下的美术教育

与 改 进 , 看 发 生 改变 ,我 们 不需 要 “ 眼”所 见 、 观 亲 亲 身 经 历 ,我 们 通 过 电视 、电影 、互 联 网等 媒 介 来
观 看 世 界 、认 识 世 界 、理 解 世 界 、体 验 世 界 。正 如 麦 克 卢 汉 所 言 ,“ 介 是 人 的延 伸 ” 媒 。高 科 技 已将 镜
力 ,谈 话 也 被 转 化 为 视 觉 过 程 。这是 一 种 眼 睛 的史
特 别 是 以影 像 为 中心 的 感性 主 义 形 态 。视 觉 文 化 , 不但 标 志 着 一 种 文 化 形 态 的 转变 和 形 成 ,而 且 意 味 着 人 类思 维 范 式 的 一种 转 换 。 而 这 种 文化 形 态 最 ” …
视 觉 形 式 ,成 为 了 视 觉 文化 的 最直 接 的诉 求 。也 就
展示 出 来 。我们 通过 媒 介 来 了解 和 认 识 世 界 ,媒 介 塑造 着新 的观 看 世 界 、经验 世 界 的 方 式 ,乃 至 媒 介
源。
南 京艺 术 学 院 学 报 JUz L0 J D A 1 艺 1 U- 一美 术 与 设计 版的F EA 1 8 。sD 们 经 o一 o 的 主 要 信பைடு நூலகம்息 来 0 RA z N 乏 R∽ ∽一 1 - - m T l R∽ 成 为 我 N z 呈 现 虚 拟 世_ ‘ E — — N一世 界 验 \界
形 象 基 础 上 的全 新 的文 化 形 态 和 思 维模 式 ,用米 歇 尔 的 话 来 概 括 ,“ 觉 文 化 是 指 文 化 脱 离 了 以语 言 视
为 中心 的理 性 主 义 形 态 , 日益 转 向 以 形 象 为 中心 ,
们 愈 来 愈 高 的 视 觉 感 官 的 需 求 。法 国学 者 米 歇 尔 ・ 德 赛 图指 出 :“ 电 视 到 报 纸 、从 广 告 到 各 类 商 业 从 形 象 ,我 们 的 社 会 充 斥 着像 癌 症 一 样 疯 长 的视 觉 形 象 ,所 有 东 西 的 价 值 都 取 决 于 显 示 或 被 显 示 的 能

论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

论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

论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视觉文化是一个涵盖了许多方面的概念,它包含了人类视觉生活中的所有元素,如艺术、设计、建筑、广告、街头文化等等。

视觉文化对于美术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艺术创作的内涵和本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适切性:在美术教育中加深学习者对艺术的理解;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视觉文化可以加深学习者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是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

美术教育中,学生需要学习各种不同区域和历史时期的艺术形式和技术,了解不同艺术家和作品对世界的影响。

视觉文化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广泛的视野,了解更多艺术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视觉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史、艺术经典以及文化继承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发掘创造力。

视觉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教育不仅是艺术技巧的学习,更是创造性的发挥。

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受到旧思维和传统观念的限制,视野狭窄,创造大量的艺术作品,但却缺乏新颖独特的创意。

视觉文化的学习将更好地为创造思维和创新提供一种更广泛的素材和思维框架。

该框架将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地跨越天马行空的创意创作,让学生在艺术领域拥有更灵活的思维,赋予他们更自由的艺术空间。

视觉文化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美术教育中不仅仅是传统艺术技能的学习,还要了解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视觉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掘自己的能力潜力,提高他们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交互能力。

学生将对世界文化和艺术学的多面手和经鉴定的艺术剖析有更清晰的理解和认知。

视觉文化时代下的美术教育

视觉文化时代下的美术教育

视觉文化时代下的美术教育作者:李文霞来源:《美与时代·中》2021年第01期摘要:随着人们精神层面需求的增长,美术教育不再单单仅限于美术专业者的教育,美术教育涉及的人群广泛,从小学生到高校生都有可能在接受着美术教育。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视觉图像存在于我们周边,在视觉艺术下,视觉图像信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视觉文化不单单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视觉文化;美术教育;视觉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从文字观看到图像观看,视觉图像成为我们接受信息的主要媒介,在美术教育中运用广泛。

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仍在不断探索中,研究视觉艺术下的美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美术教育发展快速的地方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这一现象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一线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且公共基础设施完善,这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一线城市的美术教育方式以及教学资源再逐步传播到二、三、四线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视觉文化的应用形形色色,当前,我们应该注重美术教育在视觉艺术下的实践。

一、传统美术教育与视觉文化传统的美术教育存在单一性,学科划分太细,所涉及的范围有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意义。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素描、色彩、透視等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体,而这些一般都是通过赏析国内外佳作来学习。

然而,在现代信息化时代,艺术的载体以及表现的方式也逐渐变得多样化,我们可以通过现代媒体信息技术来教学。

在学科内部,将美学、美术创作、作品鉴赏、美术史的学习融入学生的知识学习结构中,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的美术理论知识素养。

同时,在信息时代下,美术教育是多元化的,将视觉图像运用到美术教育中,同时将美学、文学、传统文化、心理学、哲学等不同方面的学科与美术教育联系起来。

在传统美术教育下,以阅读文字为主要教学手段;在视觉文化下,影像阅读逐渐替代了文字阅读,变成了传递知识的主要媒介手段。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美术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视觉文化已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高度数字化的时代,视觉语言的重要性特别突出,它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交流的媒介。

因此,视觉文化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种背景下,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学生在课堂上主要学习绘画、色彩等基本功,侧重于技术的训练和造型表现的能力,但忽视了视觉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这种教育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在视觉文化的视域下,美术教育必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视觉认知能力,以满足当代社会的需要。

视觉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视觉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视觉文化涵盖了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艺术、设计、广告、传媒等。

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表现。

而艺术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视觉文化。

二、视觉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视觉认知能力视觉文化是视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视觉文化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视觉认知能力。

通过学习视觉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识别视觉符号,更好地理解视觉语言和视觉传播的规律。

三、视觉文化是创新和实践的基础视觉文化的学习和掌握能够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提供基础。

当学生具备了视觉素养和视觉认知能力后,他们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创新和实践。

这些能力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尤为重要,因为信息时代需要的正是创新和实践。

综上所述,视觉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视觉认知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此外,教育者也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巧妙地将视觉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视觉文化时代的高中美术教学

视觉文化时代的高中美术教学

视觉文化时代的高中美术教学摘要:在视觉文化时代,美术的范畴不断拓展,视觉艺术不断膨胀。

根据美术教学改革的要求,高中美术教学应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从视觉文化时代的特征及其对高中美术教学的影响出发,探讨了视觉文化时代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视觉文化美术教学策略在此现实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只有使美术教学融入社会,并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在多元现实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重塑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视觉文化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影响1.鉴赏内容的泛视觉化倾向。

首先,美术鉴赏模块的综合性给予了视觉图像生长、蔓延的极佳土壤。

美术鉴赏模块是九个模块中对视觉图像包容性最强的,也是图像信息最广泛的一个模块。

从模块的属性来说,其他八个模块都是美术领域下以具体门类为依据而划分的相对独立的子学科,如雕塑、设计等都是高校常设的专业。

美术鉴赏内容庞杂,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所以美术鉴赏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甚至可以说美术鉴赏课程是高中阶段对其他模块的共性的统领,因为无论是绘画、摄影还是设计,都需要对空间、布局、色彩、节奏等美术语言的经营。

泛视觉化对美术鉴赏教学来说则像一把“双刃剑”。

积极层面上,在视觉文化时代,美术知识等级的淡化无形中拉近了美术与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

2.视觉素养与美术鉴赏教学。

美术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有效平台。

美术鉴赏课程作为我国高中所有科目中与视觉图像关系最为密切的课程,理应承担起对学生批判性视觉识读能力培养的重任。

面对社会环境与教学对象的变化,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也需随之做出响应,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因此,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并促使学生对视觉素养形成迁移力,以更好地适应急剧变化发展中的现代社会。

创造力思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世界各国的创意产业中可以看到创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1

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1

《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教学设计课题: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程出自上海师范大学王大根教授编写的《中学美术教学论》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内容主要涉及了现代教育的背景的相关知识,在所有章节中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对后面教学法的理论学习起指导的意义。

学情分析: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师范类美术学大三的学生,他们之前已经系统学过了美术学科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与表达的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他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为下个学期的教育实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美术教育的时代背景;熟悉并能够掌握视觉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以及视觉文化下的美术教育。

重点难点:视觉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以及视觉文化下的美术教育。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指出“文”和“图”是人类文化传播的两种主要途径。

讲解“文”与“图”的历史演变,从而引出“视觉文化”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视觉文化的三个阶段(美国学者米尔佐认为视觉文化研究兴起的原因之一是视觉不是凝固不变的,它不断的改变的这自己和外部的世界的关系。

)第一阶段——古代形象时期(1650——1820年)这一时期主要是一些“传统的形象”。

这些形象的创作和解释依赖于外部世界本身,恪守模仿原则,强调中心透视等。

这些古代形象是真实可言的,他们逼真的再现了实在世界的样态。

第二阶段——现代时期(1820——1975年)这一时期的主导形态是“辩证的形象”。

由于摄影和电影的诞生,出现了有别于传统形象的新影像。

这种形象之所以是辩证,是应为他构建了一种观者和形象所呈现的过去时空之间的可视关系,进而构成了现在与过去、受众与形象之间的辩证交流。

第三阶段——当代时期(1975年以来)这一时期的形象是虚拟形象。

虚拟形象意指本身已经和现实关系疏远,任何形象哪怕是来自现实的形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加以修正和篡改。

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共55页

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共55页
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来自肩上。——叔本华谢谢!
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载于《清华美术·卷3》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第118-124页。

论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王大根(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人类已进入视觉文化时代,图像表征已成为全球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甚至出现了“图像霸权”。

因此美术教育必须更新美术观,并认识到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形成一种“美术素养”,即处理图像信息的“视觉读写能力”。

在视觉文化时代,美术已成为一种特殊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无需翻译的国际化语言,美术与语文、数学、外语等语言学科同等重要,应当引起国内教育界的重视。

关键词:视觉文化美术语言美术素养人文性质视觉读写能力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多年以来,各地都推出了一些新教材,也出现许多好课例,成果卓著。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误区,比如,有的教材加入了造形要素的内容,却并未关注这造形要素对作品乃至人的审美心理有何影响;有的教材广泛选入了现代艺术、流行艺术、商业艺术和大众艺术,具有时代感、新颖性,却没有文化层面的判断和鉴别;有的课注意了材料的多样性、学生的兴趣和活动,却缺乏美术要素和内涵;有的老师责问:“美术课到底还要不要美术知识和技能?”然而他在实施新课程时怀念的依然是写实的素描和色彩……为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对进入视觉文化时代之后,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美术观”、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及美术教育所发生的变化和新的意义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视觉文化时代21世纪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知识经济为标志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机遇、挑战和未知的时代。

而且,随着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世界已进入了“视觉文化”的时代,这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什么是视觉文化?人类社会生存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构成的:自然物质环境、社会体制环境和信息符号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人类的各种信息符号的产生、传播及其演变构建了人类的文化,不同的信息符号系统标志着人类历史不同时代。

文明起源,人类莫不依赖图形(或象形文字)记载文化。

随着“图”和“文”的发展和分离,二者显示出不同的功能。

早在唐代,张彦远就在《历代名画记》说过“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图”和“文”一贯是人类文化传播的两种主要方式。

由于传统印刷技术的限制和科学理性主义的影响,语言文字在文化传播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受到现代科技的影响,信息符号媒介的“可视化”变革使得人类的“信息符号系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

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人类文化形态的转换,而且意味着人类认识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意识形态的转变。

在我们的生活中,视觉文化现象已随处可见:报刊、书籍中图片猛增、幅面加大;电视新闻、电视节目、电视连续剧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电话也变成能拍照、能上网的可视化手机;企业、商品纷纷通过标志和VI设计使之可视化;各大文化体育活动也通过会标、海报和可爱的吉祥物使之视觉化;计算机从黑屏的DOS命令进入可视的多媒体操作,并通过网络使信息交流更加形象而快捷;为了愉悦视觉,人们的衣食住行也日趋美学化,还引发出各种直接美化人的“身体工业”:美容美发、形象设计、健美瘦身等,甚至动用医学外科手段的隆胸、抽脂、整容……总之,正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尼古拉·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ff)教授所说:“新的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

”[1]视觉文化时代的图文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

识字是脱离文盲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图像曾辅助着人们的识字,如幼儿的看图识字。

但在视觉文化时代,图像已不再是对文字的图解,相反在某些场合,文字已沦为图像的注解(如电视剧的字幕),出现了“图像霸权”。

虽然图像并未取消文字,却已威胁到文字,而且危及文字所代表的理性主义价值观。

为此,美国芝加哥大学W.J.T.米歇尔(W.J.T. Mitchell)教授感慨道:“尽管图像表征问题一直存在,但是它现在则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文化的每一个层面,从最为高深精微的哲学思考到大众媒介最为粗俗浅薄的生产制作无一幸免。

” [2](二)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启示那么,视觉文化和图像霸权对于诉诸于视觉的美术教育产生了什么影响?又有何新的要求呢?米歇尔发现:“观看行为(spectatorship)(观看、注视、浏览,以及观察、监视与视觉快感的实践)可能与阅读的诸种形式(解密、译码、阐释等)是同等深奥的问题,而基于文本性的模式恐怕难以充分阐释视觉经验或‘视觉识读能力’。

” [3]其中的启示是:1.图像、视觉对象、视觉事件等图形话语同样传递着各种意义和信息,而且传达着文本话语难以表达的意义和信息;2.图形话语是一种流行于全球且又无需翻译的语言;3.需要通过必要的学习才能获得与阅读“同等深奥”的“视觉读写能力”。

审视学校诸学科教育不难发现,唯有美术教育方可胜任“视觉读写能力”的培养。

美国J.保罗·盖蒂(J.Paul Getty)信托基金[4]前理事长哈罗特·威廉姆斯(Harold Williams)曾发表过一番精辟的见解:“受教育,也是要学习视觉上的知识能力,也就是对于眼睛所见的事物,要能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做出审美与意函的判断,从各种景象中区别好坏真伪,并且能够正确解读其他文化族群的讯息,寻求人类共同的特性。

” [5]他把这种能力称作“视觉上的知识能力”,与米歇尔所说的“视觉识读能力”同义。

其中“知识”是一动词,即感知、认识之意。

因此,处于“视觉文化”语境的现代人应该掌握一种处理“图像话语”的“视觉读写能力”,其中又包含“视觉识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视觉表达能力”(表现能力)。

二、关于美术观美术观是对美术本质属性、创作规律及其特征的认识,是建构美术课程的基础。

美术课程、美术教学必须体现美术的本质规律,这是美术学科性质所决定的。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美术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也可以对美术课程进行拓展、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综合、与地方文化相联系、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等,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于“美术”的基础上,又指向“提高美术素养”的目标,否则就不能为学生提供美术方面“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6],也会丧失美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7],这在视觉文化语境下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美术?什么是美术?这似乎是个常识性问题,但真要从学术角度探究,却并不容易。

然而,如果对这一概念不能达成基本共识,就无法进一步讨论什么是美术教育?什么是美术教育的内容?在视觉文化语境下美术教育又有何新特点?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初中美术课本第一册《美术和美术的社会作用》中界定为:“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形的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这是一个通俗易懂、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概念。

但是,这一概念仅仅界定了美术创造和美术作品的特征。

台湾学者陈琼花博士将“艺术”定义为:“艺术是一种有意的人为活动及其作品,这些活动及其作品无论是模仿自然界的事物、或创造形式、或表达经验,都能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与感情,且进而引发接触这些活动及其作品的人,情感上的共鸣或省思,并提供与增强其知觉的感受性。

” [8]这一表述同样适用于“美术”,她强调了观众的接受及其情感共鸣和感受力,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更完整地解释了“艺术活动”。

可见“美术”是个形态、门类和风格十分丰富多样的领域。

在视觉文化语境下美术至少应该包括如图1所示的多种门类,其中包括具象造形和抽象造形;具象造形又包括写实的、写意或表现的、装饰风格的等多种形态;有满足人们精神和观赏需要的纯美术作品,也包括大量既有观赏性、又具实用价值的建筑、工业产品、工艺品和视觉传达作品;以及各种令人目不暇接的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等等;在视觉文化时代,特别需要关注不断涌现的商业艺术、大众艺术、流行艺术、新媒体艺术等,正全方位、全天候地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

对照上述定义,原先我国美术教学内容就显得比较片面和狭隘,偏重于写实性绘画和传统内容,而设计和工艺内容偏少,更忽视现代艺术和诸多大众艺术、流行艺术等。

至于各种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以及大量流行艺术,一方面因为这些艺术特别强调视觉形式而已成为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观念和美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对于学生形成“现代文化心态”具有重要作用;而另一方面,这类艺术充斥于现实生活中,却又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更需要让学生学会识读和判别。

(二)关于美术语言面对包罗万象的“美术”形态,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让学生逐项学习,那么如何为学生“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就像识字后就能阅读各种文本一样,只要能够感知并掌握了美术的基本语言之后,也能识读各种美术作品,并按照美术的规律进行表达和创造。

所以,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后简称《义务课标》)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后简称《高中课标》)都提出了“美术语言”的概念,并认为是美术课程中最基础、最本体的内容之一。

“语言”是由词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9]美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可视化的交际媒介。

因此,“美术语言”是指美术作为交际媒介,由造形要素按一定的组织原理所构成的可视化的符号系统。

图2 组成美术语言形态的两个部分与一般语言一样,美术语言形态由如图2所示的“造型要素”(字词)和“组织原理”(语法)两部分组成。

一方面,不同的美术门类由于同属于视觉艺术,所以,都必须遵循美术语言形态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也由于不同的美术门类所使用的材料、工具以及表现手法上的差异而有其特殊的语言形态,比如版画、油画与中国画,雕塑、工艺品与工业产品造形的语言形态就迥然不同。

各种语言都包含着三个层次的内容:语言形态(字词)、语义信息(内容和主题)和超语义信息(文化意蕴)。

结合美术的特点,美术语言也可以包含如图3所示的三个层次,[10]图3 美术语言三个层次示意图美术语言三个部分之间,“语言形态”是美术本体;同时,美术的确能通过“语义信息”和“超语义信息”传达出文学、历史、风俗、政治、社会、道德、宗教等多方面的信息和价值,但又必须借助“语言形态”为载体。

三者结合才能全面体现美术的存在方式和种种本质规律;反之,只有能够从这三个层次由表及里地去解读,才算真正读懂了美术作品。

三、关于美术素养《义务课标》和《高中课标》都使用了“美术素养”的概念,那么什么是“美术素养”?在修订后的《义务课标》[11]的“名词术语解释”中增加了“美术素养”的解释:“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