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及注释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朝代:宋代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词名。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通假字“见”通“现”,发现,出现,显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导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
欢迎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溪头一作:溪桥)【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词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通假字“见”通“现”,发现,出现,显现。
【赏析】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词的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词的下阙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介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介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 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有关古诗 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 一 作:溪头)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 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 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 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 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 山路一转, 曾经那记忆深刻 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 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 1181 年 (宋 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 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 岭高约十五丈, 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一带不仅风 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 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 》(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 《西江月》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 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 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全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宋词赏析
【全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宋词赏析【作品介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原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⑹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白话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赏析】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 导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 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的赏析。
欢迎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溪头 一 作:溪桥)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 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 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 的叫声。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词名。
黄沙: 黄沙岭, 在江西信州上饶之西, 作者闲居带湖时, 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通假字“见”通“现”,发现,出现,显现。
【赏析】 单从表面上看,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 语言没 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 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 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 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 快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词的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 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词的下阙以轻云小雨, 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 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 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
在全首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
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
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
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
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
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
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
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
正在愁雨,走过溪桥,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
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
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
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
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
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
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
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
夜行黄沙道中题目的意思
夜行黄沙道中题目的意思
1、夜行黄沙道中题目的意思:夜晚行走于黄沙道。
2、出自宋代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及读后感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翻译及读后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作者夜行黄沙道的景象。
以下是该词的原文、翻译以及对词的读后感:原文:明月清风疏星稀,蝉鸣稻花香水流。
听杜宇啼响,愁多,黄沙夜行卧看牛。
河山如画,随风翻叠,云雨空流,舒卷波澜。
月光一片,澄江如练,柔波涟漪,拾取水漾。
青梧影断,鸦啼乱树,鹊飞寂寞,孤云流浪。
怀人心事,倚楼吟唱,黄河迢递,思彼长堤。
翻译:皎洁的月光清新的风,星星稀疏如细沙,蝉鸣声中传来稻花香,溪水悠悠流淌。
听着杜宇啼鸣的声音,心情愈发沉郁,在黄沙道上夜行,我躺下来看着远处的牛。
河山美如画,随风飘动翻腾,云雨在空中流动,波澜舒展收敛。
月光如薄纱一片,洒在江面如同练丝,柔软的波浪荡漾,拾取水中的涟漪。
青梧树影断续,鸦啼声混乱在树梢,鹊鸟飞翔寂寞,孤云漂泊无依。
怀着深深的思念,站在楼上吟唱,黄河曲曲迢迢,心中思念着远方的长堤。
读后感: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对夜行黄沙道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宏伟壮丽以及诗人内心深深的思念之情。
词中通过对月、风、星、水、牛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清新宁静、富有诗意的画面。
词中表达了作者对河山的热爱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月光洒在江面如同练丝,黄河迢递,思念着远方的长堤,这些描写使词充满了旷远辽阔的意境。
而在细腻的描写中,又透露出词人对于故土的深情厚意,对自然景色的敏感感知。
词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个词在语言上更为生动有趣。
通过“听杜宇啼响,愁多”等表达,诗人将自身的心情巧妙地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使词情感丰富而深沉。
总体来说,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以其清新婉约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远方故土的深深眷恋,令人在阅读中沉浸于那悠远夜行的黄沙之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激荡。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赏析
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前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
黄沙道:是指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别枝惊鹊: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⑷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⑺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⑻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⑼见:同“现”,显现,出现。
⑽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正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西江月_夜行黄沙道中翻译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以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与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与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 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 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 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 人的乡间夜行曲。
下面是 yjbys 小编分享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与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诗人:辛弃疾 朝代:南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都未 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 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 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本词是词人在江西 上饶一带闲居时所作。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指江西上饶的沙溪古镇。
③“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 枝。
”别枝:斜枝。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⑤见:同“现”。
⑥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译文】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 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 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 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 转眼间两三滴细雨洒落山前, 预示着将要下大雨了。
过去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走过桥转过溪水的源头,小茅 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释】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
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内容】:这是辛弃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
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使我们不仅看到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画。
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西江月》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秀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
它只不过是人们常见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我们从这首词中却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唤起我们对田野风光的热爱。
拓展阅读:辛弃疾轶事典故义斩义端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后,一些长期受奴役和压迫的汉人再也忍无可忍,终于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声势最浩大的一支队伍是山东境内揭竿起义的一支队伍,领头的耿京是一位农民出身的济南人,为了响应义军的反金义举,时年22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拉起了两千人的队伍投奔耿京。
很可惜的是,在这一时期,年轻的辛弃疾并没有机会在军事舞台上展现他的过人才华,当时,义军首领耿京对这个前来投军的秀才并没有过多的青睐,只命他做了一名无足轻重的文官,掌管文书和帅印。
在军队里任文官这一年,出了一件事,终于令耿京对辛弃疾这么一个文武双全的秀才,从此刮目相看,再也不敢小觑。
事情是这样的,当初和辛弃疾一块儿来投奔义军的还有一个和尚,他的名字叫义端,是辛弃疾的拜把子兄弟,这个叫义端的和尚本身就是个守不了清规戒律的花和尚,因为受不了在义军里当差的苦头,竟偷偷的盗走了经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里邀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翻译及赏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前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
⑵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
黄沙道:是指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拟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别枝惊鹊: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⑷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⑺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⑻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⑼见:同“现〞,显现,出现。
⑽忽见:忽现,指小店突然出现。
【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似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首词正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初中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初中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溪头一作:溪桥)赏析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大意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
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注释①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
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
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馀味无穷。
②《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③黄沙: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④别枝:旁枝。
⑤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庙。
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 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意: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创作背景: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鉴赏: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辛弃疾《西江月》全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辛弃疾《西江月》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写出作者热爱自然,夏天的生机勃勃。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辛弃疾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辛弃疾身上。
喜鹊对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月上时分,它们常会被月光惊起,乱飞乱啼。曹操《短歌行
》有“月明星稀,喜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苏轼《杭州牡丹》有“月明惊鹊未安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首句中“别枝”之意,一直众说纷纭。有解作“远枝”;有解作“斜伸的树枝”;有解为“乌鹊要离开树枝飞走”;有解为“乌鹊拣选树枝”;还有人解为“月亮离别了树枝”.虽然难有定论,但从一二两句对偶考虑,“别枝”对应“半夜”,“别”字当是形容、修饰“枝”的,故解释为“远枝”或“斜伸的树枝”似乎更为恰当。
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辛弃疾不禁有些着急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也许一场倾盆大雨就会继之而来呢?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屋现在辛弃疾眼前。高兴的他细细一看,竟然就是从前落过脚的那家小店!“社”,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及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明月别枝惊鹊⑶,清风半夜鸣蝉⑷。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⑸。
旧时茅店社林边⑹,路转溪桥忽见⑺。
注释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
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
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⑵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
语出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
”又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诗:“天静伤鸿犹戢翼,月明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⑷七八个星二句:何光远《鉴诫录》卷五“容易格”条:“王蜀卢侍郎延让吟诗,多着寻常容易言语。
有松门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⑸鸣蝉:蝉叫声。
⑹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⑺忽见:忽然出现。
见,同“现”,显现,出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下面是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请参考!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①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
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
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这首词仿佛临其境,馀味无穷。
②《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③黄沙: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④别枝:旁枝。
⑤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庙。
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
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
“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离别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
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
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
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
“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
夜行黄沙道中全诗译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 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 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清风送来一阵阵稻花的清香,传来 一片青蛙的叫声,使人觉得仿佛是在争 说着丰收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遥远的天边星辰稀疏,在山前下 起了轻微的雨。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这两句描 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
李清照《如梦令》二首
如梦令(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二)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 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 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陆游《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 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
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 漫时,她在丛中笑。
李之仪《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收,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介绍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 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 参加抗金义军,历任安抚使等职,一生政 治清明,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 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 曾长期落职闲居。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 卒。
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 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 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 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 称为“苏辛”。但他也有清新自然的的 词作。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 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 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 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
成就
在文学上,辛弃疾与苏轼其名,号称 “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 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 “自辛稼轩之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 掩口。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 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 平事如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 词至此亦足以。”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 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在“路转溪桥”后 才忽然见到。
可以看出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花香里 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Fra bibliotek诗中情怀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 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 流小桥,构成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
宋
資 料
詞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 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 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 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 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 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 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 代表一代文学之盛。远从《诗经》、《楚辞》及 《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 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 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陆游与唐婉的悲剧,是千古来的爱情之绝唱!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 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 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今古第一词人、女中豪杰,可是多舛的命运,注定了她终究 是忧伤而愁苦的。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写于辛弃疾晚年退隐江西农 村之时。 辛弃疾一直关心人民疾苦,常常因农 民的丰收在望而喜悦,也为百姓疾苦而伤 怀。
词题之解
目
《西江月》是这首词的曲牌名,不是题目, 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词按字数 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 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 为中调。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 段,故称双调。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 称上片、下片或上阙、下阙)之间的联系。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 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钗头凤(陆游 )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 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角声寒,夜 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鑒 賞
詞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 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 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转朱阁(gé),低绮(qǐ)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十九岁的苏轼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二十七 岁那年,王弗死去,他连她面也未见到。三 十七岁的苏轼忽有一夜梦到了她,于是作下 了这首伤感之绝唱。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 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 径独徘徊。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 柳岸,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 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 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 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在望的 喜悦心情以及闲适的心境。
鉴赏题
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细腻生动的语 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不少于100字。 2、背诵本首词。
谢谢!
宋词
——淡若烟云
轻澈飘逸
辛弃疾
—— 悲壮豪放 气势如虹
生平
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 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 年所居之地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 士”。汉族,历城人。辛弃疾存词600 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 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 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 和政治家。
诵读诗歌
朗诵这首词,并划分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明 月 / 别 枝 / 惊 鹊, 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七 八 个 星 /天 外, 两 三 点 雨 / 山 前。 旧 时 / 茅 店 / 社 林 边, 路 转 / 溪 桥 / 忽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