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
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一、功利认知:即需求感受者总是评价自己有效需求的性质,并寻求最大化输出。
二、社会参照:指需求感受者将自身需求与他人需求进行相互比较,更倾向于取得相对高于他人的需求满足。
三、满足遗忘:被称为“忘却效应”,强调记忆力明显减弱以及负面情绪反应远远超过正面的情绪反应,使需求感受者对已经实现的需求满足产生遗忘,使其更加追求更高的需求满足。
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人们都有渴望获得需求满足,并通过感知需求缺乏及需求增加来驱动其活动,但人们普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
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主要描述了需求感受者在感知需求缺乏并追求需求满足时存在的心理规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功利认知:即需求感受者总是评价自己有效需求的性质,并寻求最大化输出。
这就是所谓的“效率认知”,指的就是人们总是试图避免因无效的费用、失去优势或能力而浪费时间,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投入,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输出。
二是社会参照:指需求感受者将自身需求与他人需求进行相互比较,更倾向于取得相对高于他人的需求满足。
这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因为它有助于维持社会的多元性,使需求感受者能够更客观地评价自身需求需求的状态,从而可以更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
三是满足遗忘:被称为“忘却效应”,强调记忆力明显减弱以及负面情绪反应远远超过正面的情绪反应,使需求感受者对已经实现的需求满足产生遗忘,使其更加追求更高的需求满足。
当人们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需求满足之后,他们之前能够满足的需求就会慢慢淡出记忆,使之忘却,然后追求更高的满足感。
综上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主要有:功利认知,社会参照以及满足遗忘。
不仅能够帮助心理学研究者从心理学层面深入考察有效需求的个体活动,还为有效的人际交往提供重要的参考。
[指南]凯恩斯认为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条心理规律
凯恩斯认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之所以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社会上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则是由三条基本心理规律造成的:第一条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这条规律是说,居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相应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用来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这样在收入和消费之间就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缺口,有效需求量降低,造成生产过剩和失业增加。
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厉害。
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低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
这是因为穷人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在穷人的收入中基本生活资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富人之所以富,在于富人早已超越了基本需求层次,基本生活资料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
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收入的性质。
消费者很大程度上都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他们的消费水平。
长期前景被称为永久性收入或生命周期收入,它指的是个人在好的或坏的年景下平均得到的收入水平。
如果收入的变动是暂时的,那么,收入增加的相当部分就会被储藏起来。
收入不稳定的个人通常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
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收入水平的高低、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高低收入户的比例、消费环境、消费习惯等。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本源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
为什么我国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总是起不到应有的刺激经济的作用?主要还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影响。
——收入差距扩大,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方式先后由平均主义、按劳分配过渡到今天的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以刺激效率、激励创新为主的分配方式;在当今信息、知识社会里,参与分配的要素主要是资本和知识,由于居民所拥有的要素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性,必然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非常严重,在0.4以上,同时由于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远远低于低收入者,使得边际消费倾向一再降低。
凯恩斯认为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条心理规律
凯恩斯认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之所以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社会上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则是由三条基本心理规律造成的:第一条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这条规律是说,居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相应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用来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这样在收入和消费之间就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缺口,有效需求量降低,造成生产过剩和失业增加。
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厉害。
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低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
这是因为穷人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在穷人的收入中基本生活资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富人之所以富,在于富人早已超越了基本需求层次,基本生活资料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
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收入的性质。
消费者很大程度上都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他们的消费水平。
长期前景被称为永久性收入或生命周期收入,它指的是个人在好的或坏的年景下平均得到的收入水平。
如果收入的变动是暂时的,那么,收入增加的相当部分就会被储藏起来。
收入不稳定的个人通常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
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收入水平的高低、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高低收入户的比例、消费环境、消费习惯等。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本源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
为什么我国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总是起不到应有的刺激经济的作用?主要还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影响。
——收入差距扩大,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方式先后由平均主义、按劳分配过渡到今天的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以刺激效率、激励创新为主的分配方式;在当今信息、知识社会里,参与分配的要素主要是资本和知识,由于居民所拥有的要素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性,必然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及其局限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及其局限摘要: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作为当代重要的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研究意义。
文章通过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的定义、种类、原因及其政策建议的分析,从而推断出凯恩斯对制度因素的忽视,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的一大局限。
关键词: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是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核心思想,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凯恩斯主要通过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而解释当时的危机与萧条,然后又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提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
一、有效需求的定义凯恩斯在《通论》对有效需求原理的概括如下:令z为雇佣n个人时的产品总供给价格,则z和n之间的关系可以被表示为:z=φ(n)上式可以被称为总供给函数。
同样,令d企业家雇佣n个人时所预期的卖价,则d和n之间的关系可以被表示为:d=f(n)上式可以被称为总需求函数。
在n的数值为既定的条件下,如果预期卖价大于总供给价格,即如果d大于z,那么厂商就有利可图,就会雇佣更多的人,必要时不惜抬高价格,竞购生产要素,直到d 与n相等为止。
就业量即为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的交点,因为,就在这一点上,企业家的利润会达到最大化。
同时,凯恩斯指出,在现实中,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就业量不一定是而且往往不是充分就业的就业量,“与充分就业相吻合的有效需求是一种特殊事例。
”二、有效需求的分类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企业家所决定雇佣的劳动者的数量n 取决于两种数量的总和(d),即d1为社会愿意消费的数量,和d2为社会愿意投资的数量。
d就是我们所谓的有效需求。
”可以看出,凯恩斯将有效需求分为两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即消费者在取得收入后为维持生活所需购买商品的需求;投资需求即指企业家为取得利润而购买生产要素的需求。
综上可知,有效需求决定的就业量不一定是而且往往不是充分就业的就业量,有效需求不足才是现实生活的正常状态。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一、引言凯恩斯主义是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波动,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
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存在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消费需求不足、外贸问题以及政府干预不当等几个方面分析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的关系。
二、我国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我国当前存在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方面。
这意味着我们的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导致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和利润下降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会降低生产规模,进而减少雇佣人员,从而导致就业需求不足。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是通过增加总需求来实现充分就业,然而在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情况下,即使政府增加了总需求,也无法解决就业问题,因为企业并不愿意增加生产规模,进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三、消费需求不足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消费需求不足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个人收入水平的限制和消费观念的滞后,我国的居民消费比例较低,而储蓄比例较高。
据统计,我国居民储蓄率在近年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这意味着我国的居民在很大程度上将收入储蓄起来了,而没有通过消费来增加有效需求。
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增加个人消费来提高总需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但在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即使政府通过增加投资来增加总需求,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
我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外贸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在当前的全球贸易氛围下,我国面临着外贸不稳定的风险。
尤其是近年来美国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对我国出口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这导致我国的外贸需求降低,进而影响了我国的有效需求。
凯恩斯主义认为增加总需求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来实现,在外贸问题的情况下,增加投资并不能有效提高我国的有效需求。
我国当前的外贸问题也是导致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凯恩斯主义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引发的经济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指的是经济体中消费者和企业的总支出不足以保持充分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
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中,也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以下是我国现实中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不足的一些表现和原因:1. 消费不足:我国的居民储蓄率较高,消费倾向较低。
在凯恩斯主义中,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我国的居民在面临较高的房价、教育和医疗费用等压力下,往往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
2. 投资不足:尽管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投资,但是受到资金链断裂、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不高。
凯恩斯主义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量,如果投资不足,会导致产能过剩、失业率上升等问题。
3. 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在我国,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政府支出较多,而财政收入较少,政府的财政收支不平衡导致了一定的财政压力,限制了政府对经济的有效调控。
4. 外需不足: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需求减弱也是有效需求不足的一个表现。
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出口需求不足,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1.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通过提高工资水平、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消费增长。
2. 促进投资增长: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减少创业难度,提高企业投资的信心,促进经济增长。
3. 加强财政支出规划:在制定财政预算时,注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教育、医疗、研发等领域的投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增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4.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降低进出口关税,提供更多出口优惠政策,促进出口增长,增加对外需求。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加大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方面的力度,我国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
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在1937年提出的重要理论。
在这其中,他研究了家庭收入、消费、储蓄、价格水平以及政府支出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归纳起来,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包括三条心理规律:第一条心理规律: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会提高消费水平,但消费增量会比收入增量要小。
这条心理规律的基本含义是,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会提高消费水平,但消费增量比收入增量要小。
换言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会随着收入增加而线性增加,而是呈现出一种收入增长率比消费增长率小的趋势。
这就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之间的负反馈效应。
第二条心理规律:当收入减少时,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会显著减少。
第二条心理规律指出,当收入减少时,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会显著减少。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消费者不愿发生风险,当收入减少时,消费者会降低消费水平,以节省财力。
也就是说,消费者的消费不仅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更受到收入变化以及收入变化带来的财力分配变化的影响。
第三条心理规律:储蓄数据是相对于收入而言的,它是收入的一小部分。
第三条心理规律指出,储蓄数据是相对于收入而言的,它是收入的一小部分。
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认为,储蓄幅度与收入幅度呈现出一定的比例,这就是“储蓄率”。
换言之,人们越有钱,他们越倾向于将多余的钱存起来,因此,储蓄的数量也会增加;反之,人们收入越少,他们存储的金钱也就越少。
总的来说,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是:一是收入增加时,消费增量会比收入增量要小;二是收入减少时,消费水平会显著减少;三是储蓄数据是收入的一小部分。
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对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它不仅能够帮助政府正确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把握经济运行,而且还能够为企业在定价、选择消费者等等方面提供参考。
通过对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三大心理规律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经济现象,从而促进政府更好地掌握经济政策,为国民福祉提供有效参考。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引言: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之一,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来解决市场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个人储蓄和企业投资波动导致总需求低于总供给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减小,造成经济下滑。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中,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也一直存在,并且在当前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显得更加突出。
本文将从凯恩斯主义理论出发,探讨我国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凯恩斯指出,市场经济中存在短期波动,个人储蓄与企业投资不稳定,导致总需求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提高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税收和开支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利率和货币供应来影响总需求。
凯恩斯主义认为,只有通过政府的干预,才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推动经济增长。
三、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解决之道针对我国现实中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办法:1.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增加政府开支,扩大总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中小企业等方式来增加政府开支,刺激经济增长。
2.通过降低税收或者调整税收结构来影响个人储蓄和消费。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或者调整税收结构来鼓励消费,提高总需求。
3.通过货币政策来提供流动性支持,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增长。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企业投资,提高总需求。
4.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增加对外贸易,提高外部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政策来促进外部需求,提高总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该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及时调整政策,刺激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凯恩斯主义是指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后,提出的一种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调控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这一理论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凯恩斯主义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对于中国当前和过去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阶段,但在现阶段面临着外需下降、内需不足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过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有效需求,可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可以通过采取财政政策来提升政府支出水平,并通过货币政策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增加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失业问题。
中国当前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提供职业培训等手段来刺激就业,并借此缓解失业压力。
中国政府可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税收减免和财政支持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三,凯恩斯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公平与收入分配问题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调节税收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来实现社会公平和收入分配的目标。
中国当前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加大等问题,需要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收入再分配,提高弱势群体收入水平。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借鉴,通过适当加大对富人的税收负担,减少富人的收入,增加对穷人的财政支出,提高穷人的收入,进而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此外,凯恩斯主义还提出了经济政策应对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在经济运行中,周期性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采取逆周期政策,即在经济低迷时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以刺激需求和投资;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加大调控力度,避免经济过热。
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凯恩斯主义的时机原则对中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市场运行时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政府应当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以解决失业和经济不稳定的问题。
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有效需求由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组成,当这三者总和不足以刺激全面的经济增长时,就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要分析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现象。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部多重压力,经济增速放缓、投资下滑、出口减少等问题导致了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
从投资方面来看,由于资金门槛高、回报周期长,对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从消费方面来看,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消费支出增长相对缓慢;从政府支出方面来看,随着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政府财政支出也受到了限制,无法有效刺激经济增长。
综合起来,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三个方面。
针对这一问题,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首先是通过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可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公共支出比例,以刺激经济发展。
其次是通过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手段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推动经济增长。
首先是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出口导向型和投资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随着全球经济下行,我国出口受到了较大冲击;而在投资方面,随着产能过剩、过度依赖投资这些问题不断凸显,投资的拉动作用已经相对较弱。
有效需求不足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其次是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问题。
在我国,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贷款意愿较小,尤其是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融资渠道相对较窄。
在现行的货币政策下,对于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而言,往往会面临利率过高、融资难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1. 引言1.1 凯恩斯主义概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在大萧条的背景下,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在自由竞争下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需要政府通过干预来调节经济。
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政府干预调节经济”的观点,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投资、调节货币供应等手段来促进充分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强调了有效需求对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增加总需求才能解决失业和经济危机问题。
凯恩斯主义对于解决长期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
1.2 有效需求不足的概念有效需求不足是指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足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现象。
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私人部门的支出不足以刺激经济增长时,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投资来填补需求缺口,从而刺激经济活动。
有效需求不足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经济周期波动、收入不均等、投资不足、消费不足等。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减少生产,导致就业下降和经济增长放缓。
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就业至关重要。
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可以有效地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然存在,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
2. 正文2.1 我国经济现状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庞大,实力雄厚。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GDP持续增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我国的制造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出口贸易规模居全球前列,吸引了大量国外投资。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智能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
我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经济实力强大,而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凯恩斯主义是一种经济理论,主张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衰退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私人部门的投资需求不足以推动经济增长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活动,从而增加有效需求。
在我国的现实中,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并不完全适用。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一直较快,投资需求一直相对旺盛。
虽然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私人部门的投资需求并不明显不足。
我国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更加注重供给侧改革,而非传统的需求侧刺激。
供给侧改革强调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减少行政审批、降低税负、推动企业改革等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与凯恩斯主义的重点在于增加有效需求不同,我国更注重提高产能和促进结构调整。
过去几年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如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降低税负、推动消费升级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回暖,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并非完全依赖于有效需求,而是有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尽管如此,在我国经济中仍然存在一些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私人投资需求相对较低,导致经济增长受限。
此时,政府可以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办法,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支出,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传统行业的需求不足,也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刺激需求。
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近年来面临供过于求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降低限购限贷政策、减少税负等方式来刺激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回暖。
我国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变化,如老龄化问题以及新兴产业需求的增长等。
这些问题也需要政府及时调整经济政策,以确保有效需求的充分发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在我国的现实中,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并不完全适用,并且政府更注重供给侧改革,但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凯恩斯主义是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为基础的一种宏观经济学派别。
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的总需求是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的关键因素。
如果总需求不足,就会导致经济衰退和高失业率。
而我国当前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有很强的相关性。
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和产能过剩问题都表明了我国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认为,如果总需求不足,就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渐下降,特别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我国还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一些行业如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下,也说明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存在。
我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也可以理解为凯恩斯主义的一个应对措施。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刺激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我国当前实施的供给侧改革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减税、减费、降低企业成本等措施,来刺激企业投资和消费,从而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也可以理解为凯恩斯主义对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回应。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
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也符合这一思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以应对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我国当前面临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有很强的相关性。
凯恩斯主义认为,总需求不足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和高失业率,而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和高失业率问题正是有效需求不足的表现。
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等措施,来刺激总需求,是解决我国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
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一种与古典经济学理论相反的观点,强调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特别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
凯恩斯认为,经济中的有效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由政府来引导和刺激,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有效需求不足是指社会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相对于社会总供给的水平过低,导致了失业、产能过剩和经济增长乏力的状态。
凯恩斯主义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周期波动和长期失业的主要原因,而政府需要通过实施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对抗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我国在经济增长模式上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驱动,而内需增长相对较弱。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出口增长面临着压力,而投资增长也在逐渐放缓。
这导致了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消费。
但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金融监管政策也在收紧,导致了资金供给不足,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一定的阻碍。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社会保障和环保支出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但目前我国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政府财政支出能力受限,这也限制了有效需求的释放。
针对上述问题,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提供了一些启示。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来刺激有效需求。
凯恩斯主义也主张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投资和消费。
在实际操作中,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对抗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大力推进了“一带一路”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应对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
我国也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支出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投入,来增加有效需求。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应对大萧条的产物。
凯恩斯主义强调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不是传统乘数理论所强调的生产要素供给不足。
因此,凯恩斯主义推崇政府应在需求不足时动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
然而,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在我国面对的现实中并不完全适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
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已经实现了从自给自足到开放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如今,我国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这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有效需求不足所导致的需求衰退,同时也面临着生产要素供给的短缺和质量不佳等方面的问题。
此时,仅仅依靠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刺激有效需求的做法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国内市场已经被开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以出口为主导。
虽然出口依然是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国正在加快转型,将出口向内转化。
因此,开拓国内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崛起的壮大过程中,国内市场所具备的需求和潜力也极其广阔。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在消费升级、产业创新等领域下的投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进有效需求刺激与需求结构优化相结合的经济增长。
第三,政府调控政策的有效性有限。
虽然政府可以通过货币、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刺激经济,但是在实践中,政策的效果并不是百分之百的。
其原因在于,政府调控必须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披露、有效的政策执行、以及市场市场化程度高的基础之上。
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那么政策调控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虽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理论,但是其适用性并不是局限在一些特定的国家和时期。
在我国转型升级的新时期,有效需求的刺激必须建立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基础上,同时政府应该促进市场化进程,降低物价虚高的风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的
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的?他所引申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社会的总需求,而社会的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
正是消费和投资的不足导致在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
对于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凯恩斯运用三个基本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及流动性偏好来加以解释。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
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
(2)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
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意味着厂商增加投资时预期利润率递减。
凯恩斯认为,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对比关系。
对应于既定的利息率,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于这一利息率时才会有投资。
但是,在凯恩斯看来,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中是递减的,除非利息率可以足够低,否则会导致经济社会中投资需求不足。
引起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投资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而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意味着成本增加,从而会使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2)投资的不断增加。
会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增加,而产品数量增加会使其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也会下降。
资本边际效率的递减使资本家往往对未来缺乏信心,从而引起投资需求的不足。
(3)流动偏好。
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心理偏好,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对货币的偏好,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者说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可随时作交易之用,可随时用于应付不测,可随时用作投机,因而人们有持有货币的偏好。
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价格已经达到最大,从而持有货币,以至于对货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引言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即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失衡。
这种失衡导致了产出低于其潜在水平,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从而导致了失业和经济不景气的问题。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的水平,从而使得经济活动达到一种自然平衡状态。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投资需求的不足。
凯恩斯认为,由于企业预期不确定性和利润率下降的问题,投资需求会出现不足的情况。
消费需求的不足。
在经济低迷时期,人们往往会对未来的经济情况感到担忧,从而减少了消费支出。
外部需求的不足也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存,如果全球经济总体不景气,那么出口需求也会受到影响。
二、中国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中国的实际情况与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在中国的经济结构变迁期,投资需求的不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驱动,但是由于产能过剩和资金链断裂等原因,投资需求不断下滑。
中国的消费需求也呈现出了不足的问题。
虽然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房价高涨、教育、医疗费用上涨等原因,导致了居民的消费能力相对低下。
中国的外部需求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使得中国的出口需求减少,从而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针对中国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应该加强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适当的财政支出和货币宽松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
应该加大收入分配的改革力度,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
还应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居民的消费保障。
应加强对外贸易的开拓,提高中国的出口需求,从而稳定中国的经济增长。
结论。
试析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及对我们的启示
试析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及对我们的启示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在其著作《通论》中对就业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和大规模失业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市场对于投资数量的下降,而政府作为调节市场的力量,应在此时候出现,通过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活动的稳定发展和就业的提高。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贡献:第一,他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论”。
凯恩斯认为,经济活动的驱动力是需求,而且需求是由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三部门组成。
当投资数量下降后,将会导致消费减少,政府支出也将受到影响,进而形成需求不足的局面,出现大规模的空闲生产力和失业的现象。
第二,他强调了国家干预的重要性。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完全自我调节,政府应当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增加社会总需求量,刺激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造。
通过财政政策的调节,政府可以增加社会投资和消费,增加有效需求,实现经济平衡和发展。
第三,他强调了劳动力的流动性。
凯恩斯认为,劳动力的流动性将有助于减轻失业和生产空余的压力,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鼓励劳动力从低效的产业向高效的产业转移,促进职业技能的普及和提高,提高劳动力就业率和生产效率,实现全面的经济发展。
对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要重视有效需求的作用,加强市场的调节和政府的干预,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鼓励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的增加,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目标的双重鼓励。
第二,要强调就业的优先地位,通过建立适当的就业制度,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流动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环境,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与经济环境。
第三,要关注人类需求的多样性,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只有通过了解和满足人类的多样化需求,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最后,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对经济学本身的质疑和重新思考。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3、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偏好是公众对持有现金的一种偏好。
公众出于种种动机,会把一部分收入以现金的方 式保留在手中,不消费,不投资,也不储蓄。这种 流动偏好的存在也造成一部分国民收入不能转 变为支出,从而又进一步加剧了有效需求不足的 问题。
(三)凯恩斯进一步认为,即使总供给与总需求实 现了均衡,即达到了国民收入等于支出,这也未必 就是充分就业的水平。 传统经济理论把达到均衡视为宏观经济运行的理 想目标,而凯恩斯则认为实现充分就业才是宏观经 济运行的理想目标。而宏观经济的均衡状态,可能 是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达到的,也可能是在非充分 就业的水平上达到(即在所谓存在缺口的情况下 达到的)。而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非充分就业的状 态才是经常的。因此,必须采取政府干预经济的政 策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弥补需求缺口,消除生产过 剩实现充分就业。
二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还要受到投资者对投 资前景的信心、预期的影响。凯恩斯认为,投资者 的投资决策、投资需求,对利息率的变动并不敏感, 而主要取决于对未来资本回报,即资本边际效率的 预期。这种预期在很大程度上是投资者对未来的 信心问题。凯恩斯认为,投资者或资本家对未来的 预期经常是悲观的,信心不足的,由此也就必然造 成投需求是经常不足的。
(四)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 实施扩张性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与相对 宽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采取有力的、综合性的 激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政策,以此扩大社会 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总之,凯恩斯主张用增加货币发行量、实行 适度通货膨胀的办法提高物价降低工人实际 工资,从而增加利润,使资本家雇佣更多的工人, 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 (三)鼓励消费、引导需求的政策。凯恩斯 主张改变人们崇尚节俭朴素反对奢侈的传统 观点,提倡高消费,利用消费来扩大需求。而要 刺激有效需求,就是刺激消费和刺激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
[编辑]
有效需求原理的提出
在19世纪20年代已出现有效需求的概念。
1820 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提出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资本主义存在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重提有效需求不足,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这一原理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出发点,是凯恩斯理论的核心。
也被誉为西方经济理论的“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企业雇佣一定的就业量,总要求达到一个最低的预期收益,即收回成本和取得最低利润。
这就是企业对这个就业量所生产的全部商品拟索取的价格。
从全社会来看,这就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
[编辑]
有效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造成的。
由于总需求不足,商品滞销;存货充实,引起生产缩减;解雇工人,造成失业。
当就业增加时,收入也增加。
社会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
但后者增加不如前者增加那么多,这就使两者之间出现一个差额。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两者组成。
因此,要有足够的需求来支持就业的增长,就必须增加真实投资来填补收入与这一收入所决定的消费需求之间的差额。
换言之,在消费需求已定的情况下,除非投资增加,人为地增加社会需求,否则就业是无法增加的。
(1)资本家在经营生产时,既要考虑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又要考虑商品的总需求价格。
如果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资本家就有利可图,增雇工人,扩大生产。
反之减雇工人,缩小生产。
直至两者相等,资本家预期获得的总利润达到最大量,生产和就业都达到均衡状。
此时的社会总需求,就称为“有效需求”。
(2)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作用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也造成投资需求不足,即社会总需求的不足,必然导致社会总就业量的不足和经济危机的产生。
[编辑]
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凯恩斯试图用三大心理规律解释有效需求不足:
[编辑]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所谓边际效用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最末一个货币收入单位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在减少。
凯恩斯旨在通过消费解决生产问题,他一反传统经济学认为生产很重要的观点,把消费提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他看来,一切生产之最后目的,都在于消费。
他详细考虑了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例如他所讲的客观因素包括所得的改变,资本价值的不能预料的变化;主观动机则如建立准备金,预防不测,使以后开支逐渐增加而不致下降。
从事投机或发展事业的本钱,遗留财产给后人等。
在此基础上,他的总体的结论和系统的见解是:
∙①在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增加,但消费
增加的比例不如收入增加的比例大。
在收入减少的
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
厉害。
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低于穷人的边际消
费倾向。
这是因为穷人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穷
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在穷人的收入中基本生活资料
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富人之所以富,在于富人早
已超越了基本需求层次,基本生活资料在其收入中
所占比例不大。
∙②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收入的性质。
消费者很大程度
上都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他们的消费水平。
长期前景被称为永久性收入或生命周期收入,它指
的是个人在好的或坏的年景下平均得到的收入水
平。
如果收入的变动是暂时的,那么,收入增加的
相当部分就会被储藏起来。
收入不稳定的个人通常
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
∙③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对边际消费倾向影响甚大。
边际消费倾向的降低,使得萧条更为萧条。
[编辑]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所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是指人们预期从投资中获得的利润率(即预期利润率)将因增添的资产设备成本提高和生产出来的资本数量的扩大而趋于下降。
凯恩斯在用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说明消费不足之后,接着用资本边际效率崩溃去说明投资不足。
给人们形成深刻影响的是凯恩斯似乎更着重于消费理论和消费政策。
其实不然。
在凯恩斯看来所谓的消费问题,只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崩溃,投资不足引起的,后者是因前者是果。
在《通论》具有总结性的“略论商业循环”一章中,凯恩斯认为,发生商业周期的原因,恰恰在于资本边际效率,以及人们对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预期引发了经济周期。
凯恩斯写道,对于商业循环的说明,“其尤著者,当推消费倾向,灵活偏好状态,以及资本之边际效率。
此三者之变动,在商业循环中各有作用。
但我认为商业循环之所以可以称为循环,尤其是在时间期限长短上之所以有规律性,主要是从资本之边际效率的变动上产生的”。
凯恩斯详细描述了对资本边际效率,即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是如何引致了经济周期的。
凯恩斯写道:“繁荣期之特征,乃一般人对资本之未来收益作乐观预期,故即使资本品逐渐增多,其生产成本逐渐增大,或利率上涨,俱不足阻碍投资增加。
但在有组织的投资市场上,大部分购买者都茫然不知所购为何物,投机者所注意的,亦不在对资本资产之未来收益作合理的估计,而在推测市场情绪在最近未来有什么变动,故在乐观过度,购买过多之市场,当失望来临时,来势骤而奇烈。
不仅如此,资本之边际效率宣布崩溃时,人们对未来之看法,亦随之黯淡,不放心,于是灵活偏好大增,利率仍上涨,这一点可以使得投资量减退得非常厉害:但是事态之重心,仍在资本之边际效率之前崩溃——尤其是以前被人非常垂青的资本品。
至于灵活偏好,则除了由于业务增加或投机增加所引起的以外,须在资本之边际效率崩溃以后才增加”。
这就是说,愈是预期资本的边际效率崩溃,愈是不敢投资,不敢消费,从而有了对灵活偏好的偏好。
[编辑]
灵活偏好规律
灵活偏好规律是指人们愿意保持更多的货币,而不愿意保持其他的资本形态的心理法规。
凯恩斯认为,灵活偏好是对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反映,具体而言是由以下的动机决定的:
①交易动机,指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所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②谨慎动机,指应付各种不测所产生的持有现金的愿望;
③投机动机,指由于利息率的前途不确定,人们愿意持有现金寻找更好的获利机会。
这三种动机,尤其是谨慎动机,说明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时,人们通常不敢轻易使用自己的存款。
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两者分开的古典两分法。
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互相联系和作用。
凯恩斯以他内在逻辑一致的三大心理规律,对于经济危机作了全新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摆脱危机,走出萧条的全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