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静脉系统详细解剖
大脑静脉系统详细解剖与影像--建议收藏!
![大脑静脉系统详细解剖与影像--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dbdfb81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2.png)
大脑静脉系统详细解剖与影像--建议收藏!大脑浅静脉大脑浅静脉收集大脑半球背外侧面及部分内侧面和底面的静脉血。
从皮质穿出的小静脉互相连接形成丰富的静脉网,再汇集成较大的分支,在软膜内走行一段后穿入蛛网膜下腔,后合成较大的静脉。
这些静脉复杂多变,通常以大脑外侧沟为界,分为上、中、下三组。
外侧沟以上的静脉,属大脑上静脉;在外侧沟部位的静脉,称大脑中浅静脉;外侧沟以下的静脉,属大脑下静脉。
大脑上静脉分为大脑半球内侧群和外侧群,为上行静脉群,包括额前静脉、额静脉、顶静脉、枕静脉、旁正中静脉、内顶枕静脉等,收集额、颞、顶、枕大部分血流,引流入上矢状窦。
大脑中静脉是大脑静脉中唯一与动脉伴行的静脉,位于大脑外侧裂内,收集大脑外侧裂附近的额、颞、顶叶血液,向前汇入海绵窦和蝶顶窦。
大脑下静脉是较小的一组静脉,位于大脑半球背外侧面下部,由前上斜向后下方,收集颞叶及枕叶外侧面和下面的血液,引流入横窦、岩下窦。
这三组静脉之间有广泛的吻合,有细小的支间吻合和静脉干间的吻合,其中主要的吻合静脉有上、中静脉间的上吻合静脉(Trolard静脉),中、下静脉间的下吻合静脉(Labbe静脉)。
Trolard静脉自上矢状窦发出,取中央后静脉途径连接大脑中静脉,终止于海绵窦内;Labbe静脉从顶枕静脉中的一条开始,与枕外静脉连接至横窦。
大脑深静脉大脑深静脉主要收集大脑半球深部髓质、基底核、内囊、间脑和脑室脉络丛的静脉血,包括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和大脑大静脉。
其特点是从周围流向中央,汇合成一条大脑大静脉入直窦。
(1)大脑内静脉左右各一,是深部静脉的主干,位于第三脑室顶中缝的两侧,由透明隔静脉和纹丘静脉汇合而成。
大脑内静脉沿第三脑室脉络组织的两边,蜿蜒向后,沿途接收侧脑室静脉,至松果体后方,与对侧大脑内静脉汇合成大脑大静脉。
其主要属支有透明隔静脉、丘脑纹状体静脉、脉络丛静脉、丘脑静脉和侧脑室静脉。
透明隔静脉起自透明隔,在室间孔处进入大脑内静脉;丘脑纹状体静脉收集丘脑、纹状体、内囊及胼胝体的静脉血,在进入大脑内静脉处形成静脉角。
脑动静脉系统详细解剖
![脑动静脉系统详细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739adcd083d049649b6658e5.png)
脑动静脉系统详细解剖脑动静脉血管系统解剖一、脑血管的特点血管的分类动脉:大动脉:(弹性动脉)管壁含有大量的弹力膜(~)层主动脉肺动脉等中动脉:(肌动脉)管壁富含平滑肌细胞除主动脉和肺动脉外所有解剖学上有名称的动脉都属中动脉小动脉:也为肌性动脉中膜~层平滑肌管径在cm以下的动脉。
微动脉:无弹力内膜中膜只有~层平滑肌管径在cm以下的动脉。
血管的分类静脉:血管腔大管壁薄而柔软管壁内、中、外三层膜分界不明显外膜较中膜厚结缔组织内含有较多的平滑肌束管径在mm以上的静脉常有静脉瓣。
颈内动脉椎动脉一、脑的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颈内动脉的海绵窦部颈内动脉的脑部Internalcarotidartery,Anteriorclinoidprocesssuperiorpart颈动脉管段c海绵窦段c交叉池段c前膝段c后膝段c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系统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thyroidartery舌动脉lingualartery面动脉facialartery颞浅动脉superficialtemporalartery上颌动脉maxillaryartery(脑膜中动脉middlemeningealartery)枕动脉occipitalartery耳后动脉posteriorauricularartery咽升动脉ascendantpharyngealartery颈外动脉系统脑动脉系人脑血供非常丰富左心室每分钟排血量为ml其中供应脑部的血液为ml占全身供血量的。
脑动脉系的特点脑动脉的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再回绕到脑的背侧面。
脑动脉可以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或回旋支与旁中央支)两类分支。
皮质支与中央支之间吻合甚少但皮质支与皮质支之间中央支与中央支之间却存在较多的吻合不过前者吻合丰富后者吻合相对较差。
脑动脉为肌型动脉管壁薄血管周围没有支持组织。
脑动脉内膜厚有发达的内弹力膜但中膜和外膜较薄仅含少量的弹力纤维没有外弹力膜因此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
脑静脉系血管解剖课件
![脑静脉系血管解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ad337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8.png)
流脑部的血液
上矢状窦和下矢状窦
是脑静脉系血管的主
要组成部分,负责收
2
集大脑皮质和基底核
的血液
3
直窦、横窦和乙状窦
是脑静脉系血管的次
要组成部分,负责收
集大脑深部、小脑和
脑干的血液
脑静脉系血管的功能
收集脑组织 中的静脉血
将静脉血输 送到心脏
调节脑部血 液供应
维持脑部正 常生理功能
1
2
3
4
脑静脉系血管的临床意义
2
脑静脉系血管的 解剖结构
脑静脉系血管的分布
脑静脉系血管主要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
01
直窦、横窦、乙状窦等。
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上方,下矢状窦位于大
02
脑镰下方,两者共同构成大脑大静脉。
直窦位于大脑镰和枕叶之间,横窦位于大脑镰
03
和小脑幕之间,两者共同构成大脑小静脉。
乙状窦位于枕叶和颞叶之间,是脑静脉系中
2 入,血管成形
术
3 脑静脉窦畸形:
血管内介入治 疗,外科手术 治疗
脑静脉系血管疾病的预防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 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
眠等
02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 脂等慢性病,定期体检
03
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 习惯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虑
05
定期进行脑静脉系血管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脑静脉系血管解剖课 件
演讲人
01
脑静脉系血管解剖概 述
02
脑静脉系血管的解剖 结构
目录
03
脑静脉系血管的临床 应用
1
脑静脉系血管解 剖概述
大脑静脉系统图文详解ppt课件
![大脑静脉系统图文详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a2718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a.png)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窦汇: 为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和左、右横窦 的会合处。 实际上以上各窦会合在窦汇者少见。若上矢 状窦分支时,则右支常比左支大,右横窦也 比左横窦宽大。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大脑侧面引流的静脉: 6、大脑中浅静脉→蝶顶窦和海绵窦 7、下吻合静脉(labbe静脉)→横窦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CTA轴位(容积MIP)
CTA冠状位(容积MIP)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CTA轴位(容积MIP)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硬脑膜窦: 硬脑膜窦,为硬脑膜的两层在某些部位分开, 内衬内皮细胞,构成特殊的颅内静脉管道, 输送颅内静脉血。 循环于蛛网膜下腔中的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粒 及绒毛也进入到静脉窦。
CTA轴位(容积MIP)
脑动静脉解剖
![脑动静脉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71612f0116fc700abb68fc5a.png)
Medial 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 Thalamoperforating arteries Lateral 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
Case 1
Case 2
Case 3
Case 4
Case 5
Case 6
Case 7
Case 8
脑静脉和硬膜窦的特点
硬膜窦是脑静脉系统中一个特殊的结构,为坚韧 的硬脑膜围成的管道系统,内衬一层内皮细胞, 是脑静脉血和脑脊液回流的必经之路; 脑的静脉和硬膜窦内没有防止血液逆流的静脉 瓣。脑静脉开口处的瓣膜和硬膜窦内的瓣膜只是 一种改变血流方向的装置。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op loops of M2 segments delineate apex of sylvian fissure Opercular (M3) MCA segments Lateral 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 MCA bifurcation (genu) M1 (horizontal) MCA segment Anterior temporal artery
Variations in Arterial Territories
脑动脉边缘带(交界带)
沿侧脑室背外侧角的脑室周围白质地带; 大脑前、中、后动脉交界所形成的一个卵圆形地 带; 尾状核头,此乃大脑前动脉回返支与大脑中动脉 豆纹动脉外侧丛交界处;
脑动脉边缘带(交界带)
脑的灌注压明显降低时此边缘带容易发生缺血改 变,这是由于局部血液动力学障碍所致; 低血压发生之后最易在边缘带发生脑梗死。特别 是长期高血压患者; 当低血压发生时,若脑动脉的自家调节尚未起作 用,则脑动脉内的灌注压依靠血静力压。静力压 取决于供血区与心脏的距离远近。
脑血管解剖(脑静脉系)
![脑血管解剖(脑静脉系)](https://img.taocdn.com/s3/m/f85b5fe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9.png)
<二>大脑深静脉
大脑大静脉〔Galen 静脉:由两侧大脑 内静脉合成,注入直窦.
大脑内静脉:左右各一,位于第三脑室顶 中线两侧的脉络丛内.多数〔约80%始于 室间孔后缘.
基底静脉〔Rosenthal静脉:左右各一,由 大脑前静脉和大脑中深静脉在前穿质附 近合成,沿视束腹侧,绕大脑脚,经内、外 侧膝状体之间,注入大脑大静脉.
脑血管应用解剖
静脉系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脑浅静脉
大脑上静脉:8~12条,收集大脑背外侧面和 内侧面血液,注入上矢状窦.
大脑中浅静脉:收集大脑外侧面血液,注入 海绵窦.亦可经上吻合静脉〔Trolard 静脉注 入上矢状窦,经下吻合静脉〔Labbe静脉注入 横窦.
大脑下静脉:1~7支,收集大脑半球外面下 部和半球下面的血液.向前与大脑上静脉吻 合注入上矢状窦;向下与基底静脉和一些深 静脉吻合注入海绵窦、岩上窦和横窦.
<三>脑底静脉环
脑底静脉环〔Rosenthal环:前方由前交 通静脉连接左、右大脑前静脉,后方由后 交通静脉连接左、右大脑脚静脉,两侧有 左、右基底静脉等共同围成.比Willis环偏 后,较深且范围较大. Willis环和 Rosenthal环均是动静脉瘤的 好发部位.
结束语
大脑静脉系统解剖
![大脑静脉系统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2e38895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0.png)
03
大脑静脉系统的循环
脑静脉的循环路径
脑静脉主要负责收集大脑各部 分的血液,并将其输送到颈部 的大静脉。
脑静脉分为深、浅两组,深静 脉组主要收集大脑深部的血液, 浅静脉组则收集大脑表面的血 液。
脑静脉的循环路径包括:脑深 静脉、脑浅静脉、颈内静脉等。
脑静脉的血流动力学
脑静脉的血流动力学与动脉系统有所 不同,其血流速度较慢,压力较低。
预防措施
01
预防大脑静脉系统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 方式。
02
建议多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 床不动。
03
饮食方面应保持低盐、低脂、低糖,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 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04
对于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和控制病情, 以降低大脑静脉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
治疗
脑静脉曲张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 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 抗凝剂和抗炎药,手术治疗则包
括导管介入和开颅手术。
脑静脉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因
脑静脉瘤通常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创伤、感染等原因引 起的。
症状
脑静脉瘤的症状可能包括头痛、视觉障碍、意识障碍、偏瘫等。
治疗
脑静脉瘤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凝 剂和抗炎药,手术治疗则包括导管介入和开颅手术。
表面的硬脑膜和部分脑组织。
它起源于颈内动脉的脑膜支,沿 着脑沟、脑池和硬脑膜裂隙走行, 为硬脑膜和部分脑组织提供营养
和氧气。
脑膜中动脉的分支和毛细血管网 广泛分布于大脑表面,对维持大
脑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脑膜后动脉
脑膜后动脉是大脑静脉系统的另一重要血管,主要负责供应后脑部的硬脑膜和部分 脑组织。
脑部血管(动静脉)解剖与临床
![脑部血管(动静脉)解剖与临床](https://img.taocdn.com/s3/m/9f1d8368783e0912a2162a45.png)
小脑后下动脉
• 临床:
• 小脑后下动脉在临床中极为重要,因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症状多数表现为PICA供血 障碍,而此动脉在临床上又是血栓形成和栓塞的 好发部位之一。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后,因小脑支 和脉络膜支周围血管又丰富吻合,相对影响较小, 而延髓支影响较大,产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Wallenberg 综合征)。
现血液方向逆流,把供应脑部的血液供应上肢,临床称锁骨 下盗血综合征。
• 四联症:(1)椎动脉供血不全,伴上肢缺血症状;(2)左 右两臂血压收缩压相差至少20mmHg;(3)锁骨下动脉, 椎动脉血管杂音;(4)脉搏延迟。
椎-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
椎
脑膜支
动
脊髓前动脉
脉
脊髓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基
1. 豆纹动脉 2. 颞前动脉 3. 侧裂点
大脑中动脉中央支
外侧豆纹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
大脑中动脉
• 临床
• 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最易发生出血,其中 供应壳核的称为出血动脉。动脉的主 干动脉,左右各一。椎 动脉及其分支与基底动 脉及其分支构成起椎- 基底动脉系,或称后循 环。始于锁骨下动脉第 一段的上后部,向上穿 行于第六颈椎至第一颈 椎的横突孔,绕行寰椎 侧块,穿寰枕后膜及硬 脑膜,经枕骨大孔入颅。
深静脉——大脑深部的髓质、基底核、 间脑、脑室脉络丛静脉血
大脑大静脉
直窦
(一)大脑浅静脉
superficial cerebral veins
• 大脑上静脉superior cerebral veins :8~12条,收集大 脑背外侧面和内侧面血液,注入上矢状窦。
大脑的静脉系统MRV图示
![大脑的静脉系统MRV图示](https://img.taocdn.com/s3/m/4800935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8.png)
大脑的静脉系统MRV图示
绿色:上矢状窦
浅蓝:下矢状窦
暗紫:直窦
橙色:窦汇
深蓝:横窦
黄色:乙状窦
淡紫:颈静脉及球部
剪除了深静脉系统的MRV
由大脑半球引流至上矢状窦的静脉:
1、额极静脉
2、前额静脉
3、后额静脉
4、上吻合静脉(trolard静脉)
5、前壁静脉
由大脑侧面引流的静脉:
6、大脑中浅静脉至蝶顶窦和海绵窦
7、下吻合静脉(labbe静脉)至横窦
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皮层引流静脉的引流区域:绿色:汇入上矢状窦
黄色:汇入基底硬脑膜窦
蓝色:汇入横窦
大脑深静脉系统的MRV
1、丘脑纹状静脉
2、透明隔静脉
3、大脑内静脉
4、基底静脉
5、Galen静脉
用不同的颜色标注深部静脉的引流区域:
紫色:大脑内静脉、Galen静脉
蓝色:髓静脉
基底硬脑膜窦(为更好显示,去除了深浅静脉)
1、海绵窦
2、岩上窦
3、岩下窦
4、大脑中浅静脉
5、导静脉与枕静脉丛
来源:叩诊锤论坛。
脑血管动静脉断层解剖课件
![脑血管动静脉断层解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445a1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d.png)
01. 脑血管解剖 02. 动静脉断层解剖 03. 脑血管疾病 04. 脑血管解剖课件制作
脑动脉系统
脑动脉系统包括颈内动脉系统 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前 部和内侧的血液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 后部和外侧的血液
脑动脉系统是脑部供血的主要 来源,维持脑部的正常功能
脑静脉系统
动脉分支:多,形 成丰富的血管网络,
保证血液供应
动脉壁:厚,弹性 大,可以承受较高
的血压
静脉分支:少,形 成较简单的血管网 络,便于血液回流
脑血管疾病的类型
缺血性脑血管 疾病:如脑梗 塞、脑血栓形 成等
出血性脑血管 疾病:如脑出 血、蛛网膜下 腔出血等
脑血管痉挛: 如偏头痛、眩 晕等
脑血管畸形: 如动静脉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 等
脑血管解剖基础: 脑血管检查方法: 脑血管预防措
介绍脑血管的组 介绍脑血管检查 施:介绍脑血
成、结构、功能 的方法、原理、 管预防的方法、
等基本知识。 优缺点等。
注意事项等。
01
03
05
02
04
06
脑血管病变: 介绍常见的脑 血管病变类型、 病因、症状等。
脑血管治疗方 法:介绍脑血 管治疗的方法、 原理、疗效等。
01
药物治疗:使 用抗凝血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
等
02
手术治疗:血 管内介入治疗、 血管内支架植
入等
03
康复治疗:物 理治疗、言语 治疗、认知训
练等
04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合 理饮食、适当
运动等
课件制作方法
搜集资料:收集相 关脑血管解剖的文 献、图片和视频资 料
临床神经内科脑动脉及脑静脉等脑供血系统分类结构和功能特点
![临床神经内科脑动脉及脑静脉等脑供血系统分类结构和功能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df632d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9.png)
临床神经内科脑动脉及脑静脉等脑供血系统分类结构和功能特点一、脑动脉(一)组成。
人体脑供血系统分为动脉及静脉,脑组织动脉供血由4条大动脉完成,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大脑半球前3/5由颈内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后2/5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
(二)颈总动脉。
右侧颈总动脉发自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直接发自主动脉弓。
主动脉弓解剖示意图主动脉弓解剖DSA图颈总动脉经由胸锁关节后方,上行于胸锁乳突肌深面,至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示意图(三)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自颈总动脉分出后,首先位于颈内动脉内侧,然后经其前方,向上向外二腹肌和茎突舌骨肌深面,穿入腮腺实质,在下颌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个终支。
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咽升动脉等沿颈总动脉走行依次发出,分布于甲状腺、咽喉、舌、扁桃体、牙槽、硬脑膜、面颈枕部皮肤及腺体等处。
颈外动脉解剖示意图颈外动脉解剖DSA图(四)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自颈总动脉发出后,在颈深部上行,穿颈动脉管入颅,弯曲上行,沿途主要分支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末端分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图7 颈内动脉示意图A1.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2.大脑前动脉上行段;A3.大脑前动脉膝段;A4.大脑前动脉胼周段;A5.大脑前动脉终段;C1.颈内动脉后膝段;C2.颈内动脉视交叉池段;C3.颈内动脉前膝段;C4.颈内动脉海绵窦段;C5.颈内动脉岩骨段;M1.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2.大脑中动脉回转段;M3.大脑中动脉侧裂段;M4.大脑中动脉分叉段;M5.大脑中动脉终段颈内动脉DSA图(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正位图9 颈内动脉DSA图(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侧位(五)椎-基底动脉。
双侧椎动脉分别起自左、右锁骨下动脉,自第7颈椎至寰椎横突孔中穿过并上行,于寰椎与枕骨大孔外侧缘之间入颅。
在脑桥延髓连接处前面,两侧椎动脉合并成基底动脉,上行至脑桥与中脑交接处分开,形成终支大脑后动脉。
脑部血管动静脉解剖与临床
![脑部血管动静脉解剖与临床](https://img.taocdn.com/s3/m/ac93cb025022aaea988f0f04.png)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大脑中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11
整理课件
眼动脉(OA)
眼动脉是出海绵窦的第一分支 眼动脉沿着视神经到达眼眶 供血给眼球及其他眼眶组织 临床:由于眼动脉和颈外血管间有丰富的吻
合,故眼动脉闭塞时,除非血栓扩展至视网 膜中央动脉,否则不会引起视力障碍,另外 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情况可反映脑血管系统 硬化情况。
18
整理课件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颈内系统分支 中最大的一支。
大脑中动脉
19
整理课件
大脑中动脉的分支
分支图
脉大 脑 中 动
皮质支 中央支
眶额动脉 前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 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前动脉 颞后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
20
整理课件
大脑中动脉(MCA)
1. 右侧MCA的M1段 2. 外侧豆纹动脉 3. & 4. 左侧MCA 5. 侧裂点
26
椎动脉
整理课件
由各种因素造成的椎动脉狭窄、闭塞以及血液反流现象,都可以引起 椎-基底系供血不全。若造成反流可能出现锁骨下盗血综合征。
锁骨下盗血综合征
正常情况下,主动脉及其分支保持一定的压力梯度,随分支血管变细 压力递减,保持压力差即可保持脑组织的供血。如果某一重要部位像 锁骨下动脉近段或头臂干发生闭塞,会出现血液方向逆流,把供应脑 部的血液供应上肢,临床称锁骨下盗血综合征。
1. 豆纹动脉 2. 颞前动脉 3. 侧裂点
21
大脑中动脉中央支
整理课件
外侧豆纹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
22
整理课件
大脑中动脉
临床
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最易发生出血,其中供应壳 核的称为出血动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1 C2
C3
C4
C5
颈内动脉
Fisher分段:颈段、岩段、破裂孔段、海面窦段、床突段、眼动 脉段和交通动脉段,共七段
C7
C6
C5
C4
C3 C2
C1
颈内动脉
(1)岩骨段(C5) 从颞骨岩部 的颈动脉管外口起至穿过硬脑膜 进入海绵窦之前止。此段自颈动 脉管外口上行,骤然转弯以近乎 水平位由后外走向前内,出颈动 脉管内口至破裂孔,向前上穿过 硬脑膜,续为海面窦段。特点: 全程大部行于骨性管道内,且通 常在穿过硬脑膜进入海面窦时形 成一个正常环状狭窄。分支:颈 鼓动脉、翼管支。
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
中央支和皮质支 皮质支进入软膜后先吻合成网,然后 从吻合网上发出细小的分支,以垂直 方向进入皮质。各皮质支之间广泛吻 合,侧支循环容易建立。
皮质支
中央支
脑动脉循环
一般地,将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称 为前循环(anterior circulation )供应颅脑前部,约供应颅脑总 血量的3/5,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称 为后循环(posterior circulation )供应颅脑后部,约供应颅脑血 量的2/5。虽然后循环供应总量少 ,但包含脑干、中线重要结构, 涉及意识神志、维持正常的感觉 运动功能
脑动脉内膜厚,有发达的内弹力膜,但中膜和外膜较薄 ,仅含少量的弹力纤维,没有外弹力膜,因此,脑 动脉几乎没有搏动。
脑实质内、外动脉均有神经纤维分布。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两个系统供应 脑部的范围: 以小脑幕为界,幕上部分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 ,幕下部分为椎动脉供血 以顶枕沟为界,脑前3/5(大脑的前部和部分间 脑)由颈内动脉供血,脑的后2/5(大脑后部和 部分间脑、脑干、小脑)由基底动脉系供应。 无论是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还是连接他 们的Willis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绕行到脑 的背侧面,沿途发出分支。
眼动脉
眼动脉
眼动脉
临床:由于眼动脉和颈外动脉( 特别是与脑膜中动脉)间有丰富 的吻合,故眼动脉闭塞时,除非 血栓扩展到视网膜中央动脉,否 则不会引起视力障碍。另外,视 网膜中央动脉硬化情况可以反映 脑血管系统硬化的情况。
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
后交通动脉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ICA颅内段及其分支 ICA颅外段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颈段具有以 下特点:
全长没有任何分支 起始部呈梭形膨大,为颈动脉窦 。颈动脉窦为压力感受器,将感 受的动脉压转为神经冲动,调节 心血管的活动以调节脑动脉压。 位置较深在,不易触摸到。
颈内动脉
(二)颅内段,根据走行位置分为:岩骨段、海面窦段、膝段 、床突上段和终段五段。
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
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较细动脉,多数在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外方1.5~4.5mm处,直接由颈 内动脉发出。脉络膜前动脉按其行程可以分为池部和脑室部。池部 为从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始至进入侧脑室颞角之前止,因行于环池 而得名。脑室部起于侧脑室颞角,沿侧脑室内的脉络丛向后至丘脑 枕,继而绕丘脑枕弯行向上,经侧脑室三角部进入侧脑室体部,到 达室间孔附近,与脉络膜后动脉吻合。主要供血区为:脉络丛、视 束的大部分、外侧膝状体的外侧部、内囊后肢、大脑脚底前1/3、以 及苍白球的大部分。
血管的分类 静脉:
血管腔大,管壁薄而柔软 管壁内、中、外三层膜分界不明显 外膜较中膜厚,结缔组织内含有较多 的平滑肌束 管径在2mm以上的静脉常有静脉瓣。
基
一
底 动
、
脉
脑
的
动椎 脉动
颈 内 动
脉
脉
颈
颈内动脉的脑部
内
眼动脉
动
脉
的
分
支
颈内动脉的海绵窦部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terior clinoid process
脑动脉系的特点
脑动脉的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再 回绕到脑的背侧面。
脑动脉可以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或回旋支与旁中央支 )两类分支。皮质支与中央支之间吻合甚少,但皮 质支与皮质支之间,中央支与中央支之间却存在较 多的吻合,不过前者吻合丰富,后者吻合相对较差 。
脑动脉为肌型动脉,管壁薄,血管周围没有支持组织。
(5)终段颈(内C动1)脉
指颈内动脉参加
Willis环一段而言
。此段短,但是颈 ACA
内动脉所有主要分
支,包括后交通动 C1 脉、脉络膜前动脉
C2
、大脑前动脉和大 脑中动脉均由此段 MCA
发出。
C4 C3
颈内动脉的临床相关病变
颈内动脉闭塞 多由动脉粥样硬化 引起。
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初发血栓多起 于颈动脉窦或者颈内、外动 脉分叉处最为常见,其次为 虹吸部。可以出现:交叉性 视神经-偏瘫征、发作性晕 厥-偏瘫征、交叉性Hornor 偏瘫征、痴呆-偏瘫征等。
middle meningeal artery) 枕动脉 occipital artery 耳后动脉 posterior auricular artery 咽升动脉 ascendant pharyngeal artery
颈外动脉系统
脑动脉系
人脑血供非常丰富, 左心室每分钟排血量 为5000ml,其中供 应脑部的血液为7501000ml,占全身供 血量的20%。
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
颈内动脉的重要分支
眼动脉 ophthalmic artery
为颈内动脉的第一个较大的分支,起 始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穿过硬脑膜移 行于膝段处,发出后向前行,与视神 经一起经视神经孔入眶。分支:眶上 动脉、额动脉,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为 视网膜中央动脉 central artery of retina
起于颈内动脉终段,从颈内动脉后壁 发出后水平位向后行走,与基底动脉 的终支——大脑后动脉相连接,全长 约15mm。后交通动脉在向后行走过 程中,发出2-8条细小的中央支,可 以分为两组,前组供应丘脑下部、丘 脑腹侧部、视束前1/3及内囊后股; 后组主要供应丘脑底核。这些中央支 其中一支堵塞后,因有效的侧支循环 难以建立,很难代偿。
后交通动脉
PCA
AchA
MCA
PcoA
ICA
前床突
后交通动脉
临床:后交通动脉形态变化很大 ,发育不良比较常见。当发育良 好时,可以作为颈内动脉系和椎 -基底动脉系压力平衡的通道, 但是两者的血液在正常情况下多 不相混,只有其中一系压力明显 降低时,才出现分流。临床上可 见颈内动脉造影时,椎-基底动 脉并不显影,反之亦然。后交通 动脉是脑动脉瘤好发部位之一, 多位于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相 接处或临近部分。
superior part交叉池段c2 前膝段c3
海绵窦段c4
后膝段c5
颈动脉管段c5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系统
甲状腺上动脉 superior thyroid artery 舌动脉 lingual artery 面动脉 facial artery 颞浅动脉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上颌动脉 maxillary artery (脑膜中动脉
ACA与PCA 分水岭
颈内动脉及其分支
颈内动脉
以颅底的颈动脉管外口为界,分 为颅外段和颅内段。
(一)颅外段,因全程位于颈部 ,又称颈段。是颈内动脉各段中 最长的一段,从颈总动脉分为颈 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处起至颅底止 。它先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以 后逐渐转向颈外动脉的后内侧, 沿行咽侧壁抵达颅底。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
(2)海绵窦段(C4) 为岩骨段 的直接延续,行于海面窦内得名 。此段约在后床突附近进入海面 窦,近水平位沿蝶骨体两侧颈动 脉沟至前床突,弯转向上依次穿 过海面窦顶部硬膜和蛛网膜,进 入蛛网膜下腔。特点:此段穿越 海面窦时,内侧紧贴蝶窦内壁, 外侧与穿越海绵窦的神经相邻(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 上颌神经、展神经)。分支:幕 缘动脉,幕底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ACA前床突ຫໍສະໝຸດ ICAAchA PcoA
PCA
脉络膜前动脉
临床:脉络膜前动脉细小,在蛛 网膜下腔行程较长,易发生闭塞 。闭塞可能造成对侧偏瘫(大脑 脚底供血不足),对侧偏身感觉 障碍(内囊下2/5丘脑皮质束供血 不足),偏盲(内囊下2/5视放射 供血不足)。症状出现与否取决 于侧支吻合情况。
脑动静脉血管系统解剖
一、 脑血管的特点
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两者在 脑底部吻合成Willis环;
进入颅腔的动脉其行程均极度弯曲,是脑 动脉无搏动的主要原因;
脑动脉壁很薄,类似颅外同 等大小的静脉;
大脑的动脉分为皮质支(营养皮质和浅层髓质) 和中央支(供应基底核、内囊及间脑),二者均 自成体系,互不吻合;
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按照走行可 以分为五段:水平段、 上行段、膝段、胼周段 和终段。
A4 A5 A3
A2 A1
大脑前动脉
水平段(A1): 自大脑前动脉从 颈内动脉分出处起,止前交通动 脉处止。近水平位由后外行向前 内,横越视神经,借助前交通动 脉与对侧同名动脉相连。
上行段(A2): 自前交通动脉起 至胼胝体膝部的下方止。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中央支和皮质支
动脉未入脑实质之前成为脑实质外动 脉,入脑实质后成为脑实质内动脉。 脑外动脉的分支可以分为两类,即中 央支(或旁中央支)和皮质支(或回 旋支)。中央支和皮质支之间彼此几 乎不相衔接,各成体系。
中央支和皮质支
中央支发自Willis环和大脑前、中、 后动脉邻近Willis环的动脉主干上。 他们几乎垂直穿入脑实质,供应间脑 、纹状体和内囊,又称穿动脉、纹状 体动脉、豆纹动脉。相邻中央支之间 存在解剖形态上的吻合,但是功能上 的吻合似乎要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