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研究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地质资源的过度开采,我国的地质灾害已经越来越频繁,无论是地震还是滑坡、泥石流,都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威胁。通过对地质灾害风险开展评价,能够更好的了解地质灾害,在不同季节来临的时候,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抵御工作,减少地质灾害对居民造成的影响,实现抵御能力的提升。在现阶段的工作中,应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切实结合实际情况,突破以往的研究问题。
标签: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方法
地质灾害风险研究是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一个分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新领域。相对而言,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表面上仅仅对地质灾害开展研究,在实际的工作中,会依据自然灾害的大背景和相关资料,开展地质灾害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为日后的抵御工作及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对于我国而言,每一次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社会上的,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在此,本文主要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展开讨论。
1地质灾害风险构成与基本要素
对于地质灾害而言,每一次的发生都不是偶然情况,由于地质灾害风险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地质灾害的出现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为此,通过研究地质灾害风险构成与基本要素,能够进一步了解地质灾害的各项相关条件,对日后的抵御和预防,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同时,深入了解地质灾害风险构成与基本要素,还可以制定积极的环保策略,从根本上实现对地质灾害的控制。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地质灾害风险构成与基本要素,主要是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第一,地质灾害活动的动力条件。目前,我国的地质灾害虽然出现频率较高,但多数都集中在滑坡、泥石流、地震等一些破坏性较强的灾害方面。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乱砍乱伐等人类活动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在于地质灾害活动的动力条件得到满足,诸如地质条件、地貌条件、气象条件等等,当这些条件齐聚,地质灾害势必会出现,并且在破坏性方面会直线上升。第二,人类社会经济易损性。也就是受灾的地区的经济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的恢复能力,其包括的内容较多,例如人口密度、生存环境、财产价值密度、财产类型等等。一般来讲,人类社会经济易损性越高,代表受灾地区的恢复越困难,其遭到的破坏越严重。所以,日后在研究地质灾害风险时,可尝试从以上两个方面着手,根据地方情况再细化为其他的分支。
2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类型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地质灾害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威胁,并且其威胁程度持续上升。根据以往的地质灾害情况和目前的各项研究成
果,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类型进行丰富。首先,根据风险评价地质灾害的种类,可以划分为单灾种风险评价以及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价。在客观的评价内容上,二者基本上没有差异。单灾种风险评价在应用过程中,其涉及的要素比较单一;多灾种综合评价在应用过程中,会将单灾种作为基础,开展大范围的评价,包括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范围等等。其次,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范围或者面积,可以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划分为点评价、面评价、区域评价三个方面。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会结合受灾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3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系统
3.1危险性分析
对于地质灾害而言,其造成的各项破坏,并不一定是绝对性的,但有些时候,其造成的伤害却是永久性的。为了能够更好的预防地质灾害带来的破坏,需要提前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析。目前,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健全,其代表性产物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系统,通过应用该系统,能够在危险性的分析方面,获得比较理想的成果。第一,对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分析,了解凭借现阶段的生产生活能力,能否抵抗地质灾害带来的各种破坏,能否在灾后及时的重建家园。第二,通过系统分析,可以基本上确定地质灾害的密度、强度、发生概率等等。尤其是在我国的一些特殊地区,例如云南、四川等等,这些地方都是地质灾害的频发地区。第三,对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位置、范围进行划分,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和抵御工作,当地质灾害的强度过高,必要时可进行大面积的撤离工作。
3.2期望损失分析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中,除了易损性分析之外,还要进行期望损失分析。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地质灾害对灾区造成的影响是必然的,但具体能够造成多大的影响,还是要进一步展开数据和情况的分析。就现阶段的工作而言,期望损失分析主要是建立在危险性分析、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计算地质灾害的期望损失与损失极值,尽量的弥补灾害的各种损害。值得注意的是,期望损失分析,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有些地方虽然理论上的期望损失较为严重,但在灾后的重建工作中,并未出现特别困难的问题。因此,期望损失的分析,应保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否则很难得到精确的结果。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均是建立在实际数据、情况之上,并不是纯理论分析。目前对地质灾害的分析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各项预防方案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健全,相信日后的工作会更加完善。
4结语
本文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展开讨论。对于我国而言,地质灾害一直都是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工作,不仅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方法来抵御,更重要的是优化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各种破坏,从根本上改善现阶段脆弱的生态条件,这样才能更好的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在未来的工作中,应根据地质灾
害风险评价结果,进一步完成更多的保护性工作,实施长久的保护性方案。
参考文献
[1]齐信,唐川,陈州丰,邵长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2,05:33-40.
[2]胡瑞林,范林峰,王珊珊,王立朝,王学良.滑坡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3,01:76-84.
[3]尚志海,王兴水,袁丽芬.广东省紫金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3,06:102-105+124.
[4]张海燕,王新民,尹慧,张以晨,王延亮,王立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阈回归联合聚类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02:52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