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考试资料
孙子兵法有关试题及答案
孙子兵法有关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孙子C. 孟子D. 老子答案:B2. 《孙子兵法》共有多少篇?A. 12篇B. 13篇C. 14篇D. 15篇答案:A3. 《孙子兵法》中提到的“兵者,诡道也”的下一句是什么?A. 故能而示之不能B. 故用而示之不用C. 故强而示之弱D. 故弱而示之强答案:B4. 《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哪一篇?A. 计篇B. 作战篇C. 谋攻篇D. 形篇答案:A5. 《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指的是什么?A. 战争的四种策略B. 战争的四个阶段C. 战争的四种战术D. 战争的四个原则答案:A二、填空题1. 《孙子兵法》中提到“兵贵胜,不贵久”,意味着战争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
答案:速胜2. 《孙子兵法》中“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强调了战争中的_______。
答案:主动权3. 《孙子兵法》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表明了战争中的_______。
答案:变化无常4. 《孙子兵法》中“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说明了战争中的_______。
答案:准备充分5. 《孙子兵法》中“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阐述了将领的_______。
答案:五种危险三、简答题1. 简述《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在战争中,如果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就能够在各种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2. 解释《孙子兵法》中“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意义。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军事行动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它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须谨慎对待。
四、论述题1. 论述《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的策略及其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答案:《孙子兵法》中的“以逸待劳”策略指的是在战争中,通过保持自己的军队在最佳状态,等待敌人疲惫不堪时再发起攻击。
孙子兵法试题
1人之道,在(),其用在是非。
法制2《孙子兵法》共有()篇。
十三3《孙子兵法》很简单,只有()字。
六千4拿破仑被困在圣赫勒拿岛时,有人送他一本(),他看后说,天下焉有此等奇书乎。
《孙子兵法》5孙武将写成的兵法献给()。
吴王6《孙子兵法》最初是写在()上的。
竹简7与东方的思想不同,西方强调依靠()来取得胜利。
行动8力量体现于“形”,而蓄发于()。
势9兵者,诡道也。
指的是()之间的对抗。
人与人10()可以使自己的战争物资不消耗。
因粮于敌11由于战争对人力、物力和财力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孙子提出了()的思想。
兵贵速12《作战篇》讲的是()。
物资准备13中国军事家追求的理想境界是()。
不战而胜14“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是战争的()。
目的15天子剑强调()。
服16《形篇》的形是指()。
力量17足球队保证自己不失球是体现了()。
先为不可胜18先为不可胜,是指作战时首先要()。
不被敌人战胜19不可胜者,()。
守也20依靠速度产生的势,在战略上称为()。
动势21按照洪兵老师所讲,瞬间爆发力叫做()。
节1战略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战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错误)2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正确)3战略意识其实就是一种感觉。
(正确)4东方战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把将对手置之死地。
(错误)5蓝海战略的思想是不注重竞争的。
(错误)6国外学习《孙子兵法》的热情非常高。
胡锦涛曾送给布什一套中英文版本。
(正确)7迈克尔森认为,孙子最基本哲学信念是以行动战胜对手,而不是以智慧战胜对手。
(错误)8“出其不意”是可以事先学习的。
(错误)9好将领标准中的“严”表现在一种内在的感召力。
(错误)10决胜因素中“地”在战略上还可以理解为地缘关系。
(正确)11知兵之将是优秀的将领。
他要首先知道战争的利,而后知道战争的害。
(错误)12红军能够走得很远,就是因为快打快收,物资消耗很少。
(正确)13竞争一旦形成,就会按照自己规律走,导致物资巨大的消耗。
《孙子兵法全文》考试用
孙子兵法全文一、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原文】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译文】用兵,是以诡诈为原则的。
因而,“能”要使敌人看成“不能”,“用”要让敌人看作“不用”。
“近”要让敌人看作“远”,“远”要让敌人看作“近”。
敌人贪利,就诱之以利而消灭它;敌人混乱,就抓紧时机立刻消灭它;敌人实力雄厚,则须时刻戒备它;敌人精锐强大,就要注意避开它的锋芒;敌人褊急易怒,就挑逗它,使它失去理智;敌人小心谨慎,稳扎稳打,就设法使它骄傲起来;敌人内部和睦,就离间其关系。
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条件下出击。
二、作战篇【原文】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译文】用兵打仗,只听说计谋不足但靠神速取胜的,没有听说有计谋却要拖延战争时日的。
【原文】故兵贵胜,不贵久。
【译文】所以,用兵作战以胜任裕如,举兵必克为贵,不主张力不从心,僵持消耗。
三、谋攻篇【原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最新《孙子兵法》考试复习题
《孙子兵法》课程试题1、“计”篇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试述其哲学思想及对待战争的态度。
《孙子兵法》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从战争的实际出发,总结和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的战略战术原则;同时在于它具有着深刻的谋略内涵、道德内涵和哲学内涵,具有超越所处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精神。
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把战争与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这就把战争推到了国家大事的首要位置。
在这方面,《孙子》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重战、慎战、备战,以确保“安国全军之道”。
2、将“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译为白话文孙子说:大凡出兵十万,征战千里,百姓的耗费,公家的开支,每天都要花去千金之巨。
全国上下骚动不安,人们因来往奔波而疲惫不堪,不能从事正常耕作的多达七十万户。
守备数年,而与敌争夺一时的胜利。
在此情况下,若仍因爱惜爵禄和金钱,不肯重用间谍,以致不了解敌情而导致失败,那就是最不仁爱的了。
他不配充当三军的统帅,不配担任国君的辅佐,也不是胜利的主宰。
明智的国君和贤能的将帅,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成功超出众人,就在于事先就能察知敌情。
而预知敌情,则不可从鬼神祈祷那里去获取,也不可从求签问卜那里去推知,也不可从对数度的简单验算中去求得,而必须从人那里--从了解敌情的间谍那里去获得。
3、写出《孙子兵法》论述的“五事”和“七计”的具体内容,并加以解释。
所谓“五事七计”,五事即“道、天、地、将、法”,分别指政治、天时、地利、将帅素质、军事体制等五个方面。
《孙子兵法及百战韬略》考试题答案[指南]
《孙子兵法及百战韬略》考试题答案[指南] 《孙子兵法及百战韬略》考试《孙子兵法》课程试题1、“计”篇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试述其哲学思想及对待战争的态度。
这句话的哲学思想意义深刻。
“兵者,国之大事”——战争关系着国家生死存亡,不得不慎重思考。
开明宗义地提出了“慎战论”,认为对待战争应该持谨慎的态度。
有道是:“求名当求万世名,计利当计万世利。
”这和孙武的军事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国家的利益当为第一,战争的目的在于为国家争得利益,要以取得最大利益为目标就必须慎重“算计”。
古往今来,在政治上的策略也以“慎战论”为依据。
国家之政事,关系着民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等。
国之大事则为:政治、政务。
治理国家若是不重视政治、谋权,不理政务就会倒是社会震荡,民不聊生,严重者国家覆亡。
孙子在这句话中,明确表现了对战争的重视,把战争问题提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
兵凶战危,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残酷的竞争,它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最后一种手段,它用实力说话,它用流血的方式来最终强迫失败者臣服。
战争的结局,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并且是用“生”与“死”、“存”与“亡”这种最惨痛的代价和最极端的选择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当你在战争”与“亡”的现实,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改正错误的机会。
因此,中失败,必须接受“死国家的主宰者、战争的决策者,对战争问题不能有丝毫忽略,必须认真对待。
忘战必危,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最大利益,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
战争的发生或消失,并不以某个国家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不敢面对战争者,忽略战争存在者,最后都将被战争无情地吞噬掉。
我们必须具有忧患意识,常常要从自身的生死存亡考虑一些竞争方面的问题,尤其在和平的时候,在顺利的时候,在胜利的时候。
2(将“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孙子兵法考试
1、孙子的五事思想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2、试用孙子的思想来分析奇虎360的商业模式成功的原因3、孙子兵法全胜谋略思想对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的启示4、请谈谈孙子“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思想对企业管理有怎么样的启示孙子的五事思想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孙子兵法子在计篇中提出“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并且孙子强调书:“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孙子在军事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战争决策的五大因素:道、天、地、将、法,通过五事的评估对战争进行预测、决策,从战略的高度来剖析胜负的基础。
在现代企业中,透过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剖析企业优势劣势,“五事”思想依然能够大道指导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讲可以从五个方面说明。
一、注重经营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道”被孙子列为“五事”之首,在国家则是政治理念,在企业则是经营理念,贯穿与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与层次,是企业的灵魂,体现了企业经营的价值取向。
企业经营理念在宏观上与社会发展需求一致,在微观上与企业内职工的物质精神需求一致,就能够是企业发展与社会、职工的利益结合起来,职工奋斗有方向、有动力,增加了职工的向心力,不论企业发展处于高峰还是低谷,都能同甘苦、共命运,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长久发展,社会效益的最大实现、职工利益的不断获取。
二、把握天时机遇,先人抢占市场商机我国有一句古训:“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不盈。
”我们企业经营者必须在平时做好市场调查、市场预测,注意收集和运用市场信息,在新产品开发,产品经营规模、企业发展趋势决策撒谎能够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争取先人一步、先人一招的优势。
三、适应所在环境,发挥企业区位优势“地”指地利,只有还的环境优势,我们就能打败一切竞争对手。
四、坚持五德标准,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将”是指企业负责人,要强调智者人附,信者人归,仁者爱人,勇者服人,严者明人。
“将”是企业胜败的关键。
孙子兵法考试
论述题:1、《孙子兵法》一、重战与慎战相结合的战争观(一)重战:兵者,国之大事孙子之前有人支持战争,有人反对战争。
比如,西周武王伐纣的战争得到多数人支持,但孤竹方国的伯夷、叔齐兄弟俩却坚决反对,认为战争是不仁之举。
到了孙子时代,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向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抢班夺权的过程中,战争扮演着重要角色。
周天子失去了控制诸侯国权威,在重新瓜分政治经济的利益、建立当时的“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争霸与兼并的战争更是此起彼伏。
孙子旗帜鲜明地从理论上支持战争,号召民众积极研究和参加战争。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大声疚呼:“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从战争观的角度看,从“兵者凶器”到“兵者国之大事”是一个理论上的飞跃!(二)慎战:明君慎之,良将警之孙子重视战争,但他并不好战,而是以十分慎重的态度对待战争。
就本质上说,孙子是向往和平的。
孙子慎战思想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是战争耗费巨大,二是在春秋激烈的争战中,国君将帅稍有不慎就会丧军亡国。
孙子提醒国君和将帅,一定要从安国利民考虑,对战争要慎之又慎,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那在什么情况下开动战争机器才符合慎战要求呢?孙子认为,一是“非利不动”,从有利和不利出发,有利就战,不利就不战;二是“非危不战”,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时就要果断出战;三是要深思熟虑,清醒理智的决定是否发动战争,所谓“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一、“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后先战而后求胜”,意思是说打胜仗的军队都是先创造、具备了胜利的条件再去交战,打败仗的军队则是先与敌人交战而后寻求胜利。
战前所要具备的取胜的条件是: 1.修明政治2.富国强兵3.知彼知己4.未战先算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1.全胜思想的实践与理论来源春秋时期的时代主题是争霸。
当时战争以屈服小国为目的,“灭国绝祀”的战争是被禁止的。
因为周天子是当时的天下共主,私自灭亡周天子分封的诸侯是违反当时的国际法的。
孙子兵法战略原理单元测试题
孙子兵法战略原理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 孙子兵法是哪个国家的古代兵书?a) 中国b) 日本c) 法国d) 印度2.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a) 孙武b) 孙权c) 孙膑d) 孙中山3. 孙子兵法是一个以战争为核心的兵书,涵盖了哪些方面的内容?a) 战争策略和战术b) 经济管理c) 政治斗争d) 人际关系4. 下列哪个原则不是孙子兵法中的战略原理?a) 知己知彼b) 兵不厌诈c) 偷梁换柱d)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5. 孙子兵法强调的“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原则表明了以下哪个战略思想?a) 简洁战略b) 奇袭战略c) 防守战略d) 战略退却二、填空题1. 孙子兵法中强调了“_______胜人”。
(人的特点)2. 孙子兵法中主张在战争中采取__________的策略。
3. 孙子兵法中提到的“_______计虑无遗,算胜于有余”原则强调了对情报的重要性。
4. 孙子兵法中提到的“_____位备胜,非常位则备不胜”的原则强调了战前准备的重要性。
5. 孙子兵法中的“______兵也者,上以利民,下以利士”的原则强调了将士的福祉对于战争的重要性。
三、简答题1. 孙子兵法中的“长久”原则是指什么?请结合例子进行解释。
2. 根据孙子兵法的原则,谈谈你对“奇正相生”战略思想的理解,以及它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3. 孙子兵法中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原则,请简要解释这个原则的意义,并说明它在战争中的实际应用。
四、论述题请你从三个方面论述孙子兵法对现代战争的影响和启示。
每个方面至少给出两个相关观点,并进行适当的解释。
方面一:战略思维方面二:情报战方面三:指挥与军事组织(文章结束)。
《孙子兵法》简答题复习训练试题及答案
《孙子兵法》简答题复习训练试题及答案1、列举《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理论思想。
(五个即可)(1)慎战备战思想。
(2)文武治军理论。
(3)校计索情之法。
(4)因敌制胜之道。
(5)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争境界。
(6)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
(7)指出了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
(8)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灵活多变的作战原则。
2、何谓“五事七计”?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3、《谋攻篇》通篇讲的都是谋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一是攻敌策略。
孙子认为“上兵伐谋”,克敌制胜最好的方法是伐谋,就是以武力为后盾,靠智谋取胜。
二是阐述了谋攻的最高追求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费一兵一卒就迫使敌人屈服投降是最理想的作战方案,就算取不到最理想的结果,也应该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三、是谋攻的方法和利弊,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科学真理。
4、概述《军形篇》的主要内容。
1、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是本篇的主导思想。
2、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措施(1)活用攻守(2)胜于易胜(3)以镒称铢(4)修道保法5、作战指挥的四要素是什么?奇正变化的要诀是什么?孙子认为,组织和使用军队,有效地发挥军队的作战力量,必须掌握“分数”(组织编制)、“形名”(通信联络)、“奇正”(活用战术)、“虚实”(创造战机)四个环节,这是发挥军队力量的关键问题。
奇正变化的要诀是:“以正和,以奇胜。
”6、《虚实篇》论述的重点是什么?《虚实篇》重点是“因敌制胜”。
1、“致人而不致于人”2、“攻必取,守必固”的作战指导(攻其不易,出其不备)3、知敌“虚实”4、“避实击虚”的作战指导(制胜谋略关键在于随时了解和分析敌人的虚实强弱动态,寻找并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或是“示形诱敌”造成敌人空虚,为我所乘)7、《作战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论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中心思想:兵贵胜,不贵久。
孙子兵法考试资料
孙子兵法考试资料> 原文赏析原文:【虚实第六】1.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2.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3.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4.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5.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6.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7.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译文:【虚实第六】1.孙子说,大凡两军交战,先到达战地待敌的一方精力充沛、主动安逸;而后到达战地匆忙投入战斗的一方则被动劳累。
孙子兵法考试题
1、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不可不察也。 2、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人之兵,善之善者吾有以待也;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 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 4、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 而务可信者;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而务可信者;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孙子兵法>论文选题 孙子兵法> 1、试论述<<孙子兵法>>与中国当代战略文化之思考 2、试论述孙子“先胜而后求战”思想在现代军事斗 争中的应用 3、运用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对于维护 世界和平的意义 4、试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看西方反华势力及其解 决之道
孙子》 致人而不致于人 的思想有两个内容, 致人而不致于人” 5、《孙子》“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思想有两个内容,一是 “致人”(调动他人),二是“不致于人”(不被他人调 致人” 调动他人),二是“不致于人” ),二是 )。做到 致人”了是否一定能“不致于人” 为什么? 做到“ 动)。做到“致人”了是否一定能“不致于人”?为什么? 做不到“致人”但能够做到“不致于人” 这是否也是“ 做不到“致人”但能够做到“不致于人”,这是否也是“致 人而不致于人”思想应有之意? 人而不致于人”思想应有之意?
6、结合“黄岩岛”事件,试分析我国对解决南海问题 的战略思考
要求
1、论文认真、书写整齐、紧扣题意、层次清楚、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有 、论文认真、书写整齐、紧扣题意、层次清楚、观点明确、 语言流畅。 例、语言流畅。 2、从以上试题中任选一题,每题不少于 、从以上试题中任选一题,每题不少于2500字,独立思考,可参阅资料, 字 独立思考,可参阅资料, 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抄袭和雷同者O分 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抄袭和雷同者 分。 3、请于 月4日晚 时前送至大学生活动中心 室. 日晚7时前送至大学生活动中心 、请于5月 日晚 时前送至大学生活动中心602室 4、答卷一律用方格纸 手写 打印无效 手写,打印无效 、答卷一律用方格纸,手写 打印无效.
30道《孙子兵法》知识选择题和答案
30道《孙子兵法》知识选择题和答案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 孙武B. 孙膑C. 吴起D. 白起答案:A。
孙武是《孙子兵法》的作者。
2. 《孙子兵法》共有()篇。
A. 11B. 12C. 13D. 14答案:C。
《孙子兵法》全书共13 篇。
3.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自()。
A. 《计篇》B. 《作战篇》C. 《谋攻篇》D. 《形篇》答案:C。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谋攻篇》中的重要思想。
4. 《孙子兵法》认为,战争的最高境界是()。
A. 不战而屈人之兵B. 百战百胜C. 速战速决D. 以战养战答案:A。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追求的理想战争境界。
5.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
A. 《计篇》B. 《作战篇》C. 《谋攻篇》D. 《形篇》答案:A。
这是《计篇》中强调战争重要性的语句。
6.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是对将领的()要求。
A. 道德B. 才能C. 素质D. 品质答案:C。
这是对将领应具备素质的全面概括。
7. 《孙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强调的是()。
A. 战术运用B. 兵力部署C. 战略谋划D. 战斗指挥答案:A。
“奇”与“正”的灵活运用是战术的关键。
8.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体现了《孙子兵法》的()思想。
A. 变化B. 灵活C. 辩证D. 创新答案:C。
强调要根据形势变化灵活应对。
9. 《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的下一句是()。
A. 其次伐交B. 其次伐兵C. 其下攻城D. 其下伐谋答案:C。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是战略选择的顺序。
10.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强调的是()。
A. 主动权B. 被动权C. 指挥权D. 控制权答案:A。
要善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11. 《孙子兵法》中,“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体现了()的重要性。
A. 环境了解B. 情报收集C. 形势判断D. 战场勘察答案:C。
了解天时地利对战争胜负的影响。
孙子兵法考试资料
论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最早出于孙子兵法,大意是,如果不幸误入死地,就要死战求生,全力以赴打开一条生路.在孙子看来,死地绝不应该是将领主动进入的地区.如果进入,就要不惜一切打通退路.准确的说,孙子的意见只是求败得不至于太惨,而绝非求胜.然而,在以后的发展中,竟然出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韩信的井陉之战,当时韩信背水列阵,号称要置之死地而后生,以九万迎击陈余二十万精锐,而且他打胜了,于是,后世就有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实例,以百战百胜的韩信来演绎这一“真理”,更是有说服力。
事实真的如此吗?来看一下真实的井陉之战全过程:首先,井陉是个咽喉要道,而且是一个只容两骑通过的要道,出了井陉道,是一条河,这条河据说和井陉道有个夹角,韩信出了井陉道后,扎营在河的右岸,正对着陈余的营垒,背后是河和井陉道,是一个标准的死地。
韩信这样做,并非是他愿意自投死地,而是陈余已先他占领了有利地形,只留下这个死地让给他。
韩信如果不愿自投死地,就必须放弃进攻陈余的战略意图,但如果放弃这个意图,韩信的九万新兵将处在一个更为不利的形势之中:敌国做战,没有后方补给,没有兵员补充。
平定河北的整个战略行动只能放弃。
韩信唯一强于陈余的地方在于陈余不懂谋略,陈余只知道将韩信逼入一个死地,而不知道怎样将韩信消灭。
或者说陈余小看了韩信,认为韩信自投死地就一定会死。
到此时为止,韩信所作作为都符合他的战略意图,虽然是一个自投死地,前途危险的意图,但不是没有希望。
希望在哪里呢?就在陈余的营垒里:陈余有一个非常坚固的,有着充足粮草的营垒,拿下这个营垒,韩信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但怎么做才能让陈余放弃他的营垒呢?韩信决定赌一把,赌陈余会贪利,全军尽出迎击韩信。
如果让陈余全军尽出贪利,这个利就要大得让人难以相信,而且非常容易得到,没有什么利益能比全歼韩信军更让陈余心动了,可全歼韩信军就要打仗,打仗就不一定会胜,怎样在战斗开始之前就让陈余相信韩信军一定会输呢?对那个时代的军人而言,让对手自投死地是一项每个将军都梦寐以求的好事。
《孙子兵法》考试复习题
《孙子兵法》课程试题1、“计”篇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试述其哲学思想及对待战争的态度。
《孙子兵法》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从战争的实际出发,总结和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的战略战术原则;同时在于它具有着深刻的谋略内涵、道德内涵和哲学内涵,具有超越所处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精神。
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把战争与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这就把战争推到了国家大事的首要位置。
在这方面,《孙子》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重战、慎战、备战,以确保“安国全军之道”。
2、将“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译为白话文孙子说:大凡出兵十万,征战千里,百姓的耗费,公家的开支,每天都要花去千金之巨。
全国上下骚动不安,人们因来往奔波而疲惫不堪,不能从事正常耕作的多达七十万户。
守备数年,而与敌争夺一时的胜利。
在此情况下,若仍因爱惜爵禄和金钱,不肯重用间谍,以致不了解敌情而导致失败,那就是最不仁爱的了。
他不配充当三军的统帅,不配担任国君的辅佐,也不是胜利的主宰。
明智的国君和贤能的将帅,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成功超出众人,就在于事先就能察知敌情。
而预知敌情,则不可从鬼神祈祷那里去获取,也不可从求签问卜那里去推知,也不可从对数度的简单验算中去求得,而必须从人那里--从了解敌情的间谍那里去获得。
3、写出《孙子兵法》论述的“五事”和“七计”的具体内容,并加以解释。
所谓“五事七计”,五事即“道、天、地、将、法”,分别指政治、天时、地利、将帅素质、军事体制等五个方面。
孙子兵法考试资料
1、怎样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答:《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必败的份儿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规律不仅为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所推崇,作为一种智慧,一种决策制胜方略,它同样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适用于当前的经济领域。
2、孙子所说的“势”的含义。
答:《孙子兵法》中的“势”,则指战争中人为制造的一种态势。
而且这种态势很有意思,你是看不见的,只能感觉到它。
毛泽东提出的“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就是营造一种制胜的“大势”。
要做事,先谋势,这是“势”的第一层含义。
孙子对“势”的比喻是这样的:“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这句话是说:汹涌奔流的水,之所以能够漂起石头来,是因为它借助了强大的水势。
善于作战的指挥官,他所营造的态势是险峻的,而进攻节奏是短促的。
什么是“势险”?就是把自己伪装好,但是眼睛紧紧盯着你的目标,积聚力量,寻找机会。
在某些方面,你可能不一定是最强的一个,但是你若能依势而行,营造一个强大的竞争态势,你就可以战胜比你强大的对手,获得最终的胜利。
孙子的“势”的第二层含义就是借势。
借势是孙子军事思想的重要观点。
孙子说: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意思是说,木头和石头之类的物体,它们的特点是:把它们放在平坦地势上是不会动的,只有放在地势倾斜的地方才能滚动起来。
方形的东西容易静止,圆形的东西就容易滚动。
所谓“借势”,就是当自己的实力不够时,借助别人的势力,扩充自己的影响力,进而让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势”的第三层含义是“用势”。
孙子说: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这里,孙子强调的是站在制高点上把“势”用足,用透。
孙子兵法期末考题库
孫子兵法期末考題庫1.下列有關<地形篇>的引文,何者為非?A.地形者,兵之助也B.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C.知兵者、迷而不動,舉而不窮D.知天知地,勝乃可全2.有關用兵之法,下列何者錯誤?A.高陵勿向,背邱勿逆B. 歸師勿遏,圍師勿闕C. 佯北勿從,銳卒勿攻D. 餌兵勿食,窮寇勿追3.三國赤壁之戰,周瑜火燒曹營水寨,符合<火攻篇>所謂的:(甲)以火佐攻者明(乙)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丙)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丁)火發上風,無攻下風A.甲乙丁B.甲乙丙C.甲丙丁D.乙丙丁4.<軍爭篇>云:「懸權而動」,其意與下列何者相近?A.避實而擊虛B.因敵而制勝C.兵無常勢,水無常形D.兵以詐立5.韓信於背水陣一役,根據的是何種兵法?A.右倍山陵,前左水澤B.小敵之堅,大敵之擒C.敵則能戰之D.陷之死地而後生問答題一、台灣為何為東南亞之重要戰略地點?試就「九地篇」及「九變篇」之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死地及「地形篇」之通、挂、隘、險、遠者等,分別擇一適當分析?三、在本學期的日常生活中,你在那些情況下,運用了兵法的那些原則?試列舉。
四、試批判孫子兵法何章、節、段、句與現戰略、戰術、戰技不符?請解釋之?五、「作戰」要速戰速決,與軍爭篇所講的「迂直之計」主旨是否不符?六、為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是軍爭之難者?七、以迂為直,除了用在地形上還能用在何處?八、判斷敵情的方法除了觀察環境之外,還有什麼?九、君主如何判斷將領的「君命有所不受」是真的還是要叛變?十、「愛民可煩」與「以仁義興師,一切為百姓」有無矛盾?十一、孫子思想的盲點與限制為何?十二、配置軍隊,判斷敵情,團結整飭內部(行軍篇三綱要)如何運用在球賽上?十三、衛星與用間有何關聯?十四、地形對用兵的重要性為何?十五、用間篇提到鄉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就電腦駭客而言,其所研發之「病毒」可解釋為何種情報技術?十六、火攻與水攻的辨別?使用時機有何差別?十七、軍事武器隨時代而改變,火攻戰術是否還有成效?十八、火攻之運用有無禁忌?十九、火攻戰術可不可以運用在球賽上?廿、請依行軍篇所提相敵術與現今的軍事技術作比較,列出其差異處?。
《孙子兵法》阅读测试练习题下载
《孙子兵法》阅读测试练习题下载孙子兵法阅读测试练题下载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属于《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 [ ] 心理战术
- [ ] 战争计谋
- [ ] 统一指挥
- [ ] 兵员培训
2. 孙子兵法所强调的战争原则是?
- [ ] 数量优势
- [ ] 攻城略地
- [ ] 灵活运用
- [ ] 政治宣传
3. 孙子兵法中提到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 [ ] 决策的重要性
- [ ] 战争的残酷性
- [ ] 兵力的配置
- [ ] 战争的目标
4. 孙子兵法的核心理念是?
- [ ] 以逸待劳
- [ ] 兵不厌诈
- [ ] 兵贵神速
- [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 孙子兵法中的“兵法”是指?
- [ ] 军事学说
- [ ] 战争技巧
- [ ] 军事法律
- [ ] 军功章制度
二、判断题
1. 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兵器的介绍书。
- [ ] 对
- [ ] 错
2. 孙子兵法中的“兵”特指行使军事权力的人员。
- [ ] 对
- [ ] 错
3. 《孙子兵法》主要强调的是数量上的优势。
- [ ] 对
- [ ] 错
4. 孙子兵法提出了整体作战的理念。
- [ ] 对
- [ ] 错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孙子兵法》对战争决策的重要性。
2. 《孙子兵法》中的哪个原则对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3. 你认为《孙子兵法》中的兵法思想对现代战争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吗?。
孙子兵法试题
1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两军对垒,敌我争胜,孙子主张“先胜”。
“先胜”就是“先为不可胜”地取胜。
“先”是先觉、先见、先行、先声,“胜”乃胜券在握。
人生征途若要胜,前提法则是“先胜”。
人生不败第一计------“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人生取胜清凉剂---“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人生立身败身分水岭---“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素行”做人做官的高胆识---“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做人做官的高境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做人做官的高风范---“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协同配合的灵丹妙药---“同舟而济”齐心群力的要则---“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性格情操修养的高标准---“静以幽,正以治。
”3全胜的智慧硝烟弥漫,敌我争胜,孙子主张“全胜”。
“全胜”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地取胜。
“全”是仁德、睿智、境界的内功,是智与力、刚与柔的融会,“胜”乃不战而胜。
人生征途若要胜,最高法则是“全胜”。
人生最小损失法---“破中求全”调动对手的策略之三---“安能动之”调动对手的策略之四---“乖其所之”人生心战大纲领---“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5知胜的智慧隐真示假,敌我争胜,孙子主张“知胜”。
“知胜”就是“知彼知己”地取胜。
“知”是明智、锐眼、敏耳,“胜”乃有底而胜。
人生征途若要胜,基本法则是“知胜”。
万事取胜大前提---“知彼知己”预知胜利法之一---“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预知胜利法之二---“识众寡之用者胜”预知胜利法之三---“上下同欲者胜”预知胜利法之四---“以虞待不虞者胜”6孙子说:“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作战篇》)此句意为: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也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
它启示我们的是知道事情的最坏结果才会知道事情的最好可能的辩证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原文赏析原文:【虚实第六】1.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2.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3.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4.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5.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6.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7.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译文:【虚实第六】1.孙子说,大凡两军交战,先到达战地待敌的一方精力充沛、主动安逸;而后到达战地匆忙投入战斗的一方则被动劳累。
所以,善战者调动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调动。
调动敌人使之前来我方预想战地,要用利益引诱;使敌人不能先我到达战场,要设置障碍多方阻挠。
所以,敌人若处军安逸,则使之疲劳;若敌人粮食充足。
则使之匮乏;若敌人安然不动,则使他不得不动。
2.通过敌人不设防的地区进军,在敌人预料不到的时间地点进攻。
行军千里而不疲惫,是因为走在无人抵抗的地区(所谓“如入无人之境”)。
进攻定能获胜,是因为攻击敌人疏于防守的地方。
防守必定稳固,是因为守在敌人一定会进攻的地方。
所以善于进攻者,能使敌方不知道在哪防守,不知道怎样防守。
而善于防守者,能使敌人不知道从哪进攻,不知怎样进攻。
深奥精妙,见不到一丝形迹;神奇玄妙,不漏一点声息。
所以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
3.进攻时,敌人无法抵御,是因为攻击敌人兵力空虚的地方;撤退时,敌人无法追击,是因为行动迅速敌人无法追上。
所以,如果我军意欲交战,须攻击敌军非救不可的要害之处,敌军就算垒高墙挖深沟也不得不出来交战;如果我军不想与敌交战,只要设法改变敌军进攻的方向,即使我方只是在地上画线而守,敌人也无法与我军交战。
4.所以,敌军处于暴露状态而我军处于隐蔽状态,这样我军兵力可以集中而敌军兵力不得不分散。
(在兵力相当的基础上)我集中于一体,敌分散为十处,相当于以十攻其一;这样,(在局部战场上)就出现我众敌寡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则我军所与战者用力少而成功多也。
敌军不知我军所攻何处,就会处处分兵防备,防备的地方越多,能够与我军在特定地点直接交战的兵力就越少。
防备前方,则后方兵力不足;防备后方,则前方兵力不足;防备左侧,则右侧兵力不足;防备右侧,则左侧兵力不足;所有的地方都防备,则所有的地方都兵力不足。
兵力不足,全是因为分兵防御;兵力充足,是因为使敌分兵防御我。
5.所以,既预知交战地点,又预知交战时间,即使行军千里也可与敌交战。
不能预知与敌交战地点,又不能预知交战时间,仓促遇敌,就会左军不能救右军,右军不能救左军,前军不能救后军,后军不能救前军,何况远的相距数十里,近的也有好几里呢。
据此分析,越国虽然兵多,但对他的胜利又有什么帮助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创造的。
敌兵虽多,却可以使之无法有效地参加战斗。
6.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判断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得失;通过挑动敌人,可以了解敌方的活动规律;通过“示形”,可以弄清地形是否有利;通过试探性进攻,可以探明敌方兵力布置的强弱多寡。
所以,示形诱敌的方法运用得极其巧妙时,可达到不漏蛛丝马迹一点破绽也没有的地步。
到此境地,即使隐藏再深的间谍也不能探明我军虚实,智慧高超的对手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
根据敌情采取制胜的策略,即使摆在众人面前,众人也理解不了。
人们知道我克敌制胜的方法,却不知道我是怎样运用这些方法制胜的。
所以获得胜利的战略战术每次都是不一样的,应适应敌情灵活运用。
7.兵形如水。
水的流动,避高就低;用兵取胜,避开敌军设防严密的地方而攻击其薄弱环节;水据地势而流动,军据敌情而制胜。
所以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正如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去向。
根据敌情变化而变化取胜者,正所谓用兵如神。
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常胜;四季相继相代,没有哪一个固定不移,白昼有长有短,月有阴晴圆缺。
万物皆处于流变状态。
简介:《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
分为上卷、中卷、下卷,详细内容如下。
《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谋攻篇》第三、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第十三、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把《孙子兵法》引向欧洲的第一人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约瑟夫·J·阿米欧---(中文名:钱德明,别名钱遵道),《孙子兵法》翻译成法文后,又有欧洲各国的学者们把《孙子兵法》翻译成英文、荷兰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
《孙子兵法》中的核心思想《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先秦的重要文献之一,关于其核心思想,历来论者很多。
学者多以儒、道思想探讨《孙子兵法》一书,并未能凸显《孙子兵法》的独特思想。
本文尝试从文本出发,就《孙子兵法》一书的思想体系提出一些新的看法,论证“争利”乃其核心思想。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结论在春秋末年这个追求实用功利、富国强兵的时代,孙子以“争利”思想撰写《孙子兵法》,其所触及的和解决的是古今中外有关战争的重要问题,故而得以恒久不衰,流传后世。
本文论证了“争利”思想是《孙子兵法》的核心,也是书中阐发各种理论的指导原则,但这并不代表孙子具有先秦法家那样唯利是图、否定一切道德的极端思想。
持平而论,孙子必定对自西周以来的人类历史文化有一定的观察,所以,《孙子兵法》中有些方面与儒家、道家思想似乎有相近之处,或者受其影响,这是不能避免的。
但这并不足以说明孙子的军事理论乃是出于对儒、道两家思想的继承或融合,毕竟在一部以申论军事思想为主的著作中,不可能完整地透露出孙子的人格理想和道德判断。
就事论事,就《孙子兵法》一书而言,显然是以“争利”作核心和主导思想的。
我们先来看看著名的《隆中对》这个案例的战略营销思想。
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前,虽有汉室皇族之“品牌文化”背景,也有攻城拔寨、能征善战之“销售型人才”赵云、关羽、张飞等猛将,但在具体的“竞争拼杀”中却屡战屡败,几乎被“领导企业”曹操所吞灭,无根据地,无城池立锥。
所以,刘备虽有良好的“产品背景”与“品牌历史”,领导人虽有满腔鸿鹄大志的企图心,然而却不知究竟如何成就霸业?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刘备的长期目标应该是什么?他想成为什么?刘备能成为什么?需要什么条件和资源?刘备所面临的现状、困难和挑战都是些什么?其战略选择又是什么,即通过什么手段、什么行动来实现刘备的长期目标呢?赵云、关羽、张飞等猛将属于能将产品“卖好”的销售冲锋型人才,但他们没有使产品“好卖”的营销规划与品牌策划的能力。
所以,当他们在没有系统战略规划和营销策略支撑力的刘备的指挥带领下,其个人努力经常显得微不足道,而且越努力,失败和“牺牲”得越悲壮!没有远景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更没有实现远景与目标的战略规划与实施计划。
刘备所带领的整个团队思路与行为基本上是模糊和混乱着的。
所以,没有远景目标和战略规划应该是刘备在三顾茅庐前屡屡受挫、“业绩”糟糕的内在根本原因。
于是,诸葛亮在为刘备进行思路梳理与战略规划时,诸葛亮首先进行了环境分析:“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这段话分析的是刘备所处的外部环境,如今虽然天下群雄并起,但机会还是有的,其“市场竞争”格局又如何呢?曹操坐拥百万雄兵,势头凶猛,实力强大,我们不能与之正面对抗。
属于第一阵营领导型企业,垄断有大部分市场份额。
其孙权雄踞江东,处于第二阵营,经营多年,也已成气候,只能是我们团结利用的对象,而不是正面发起挑战和斗争的对象。
诸葛亮接着分析:荆州地理位置极佳,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刘表势弱,这是留给刘备您最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