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青花瓷(精)

合集下载

明成化青花龙纹特征

明成化青花龙纹特征

明成化青花龙纹特征
明代成化青花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青花龙纹瓷器更是成为了明代瓷器中的一大特色。

明成化青花龙纹瓷器以其独特的图案和纹饰,展现了当时的审美趣味和工艺水平。

首先,成化青花龙纹瓷器的特征之一是其精美的龙纹图案。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祥瑞之物,因此成为了瓷器装饰中的常见图案。

而成化青花龙纹瓷器中的龙纹图案则更加细腻、生动,龙身蜿蜒曲折,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些龙纹图案不仅展现了匠人们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祥瑞吉祥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成化青花龙纹瓷器的特征之二是其独特的纹饰风格。

在青花龙纹瓷器上,除了龙纹图案外,常常还配以各种花卉、云纹、浪纹等装饰,这些纹饰与龙纹相得益彰,相互映衬,使整个瓷器更加美观、富有层次感。

同时,这些纹饰也展现了当时的审美趣味,体现了成化时期瓷器装饰风格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明成化青花龙纹瓷器以其精美的龙纹图案和独特的纹饰风格成为了明代瓷器中的一大特色。

这些瓷器不仅展现了当时
匠人们的高超工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天津博物馆藏明代青花

天津博物馆藏明代青花

天津博物馆藏明代青花明代青花瓷(1368-1644)明代初年景德镇设立官窑。

自永乐,宣德始,官窑的烧造规模不断扩大。

青花品质精良,造型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同时还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部分瓷器颇有异域风格。

而民窑青花呈现出自由豪放,泼辣清新的制作风格,将当时民间的审美情趣表现的淋漓尽致。

有明一代,青花瓷的最大特点是:随着不同时期钴料的变化,亦形成了青花瓷器的多种风格。

明洪武青花云龙纹盘Blue-and-white plate with dragon in clouds designHongwu Reign (1368-1398), Ming Dynasty明永乐青花葡萄纹盘Blue-and-white plate with grapes design Yongle Reign (1403-1424), Ming Dynasty明永乐青花莲瓣纹鸡心碗Blue-and-white Jixin (chicken-heart featured) bowl with lotus petals designYongle Reign (1403-1424), Ming Dynasty明永乐青花花卉纹鱼篓尊Blue-and-white creel-shaped zun vase with floral design Yongle Reign (1403-1424), Ming Dynasty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纹执壶Blue-and-white flask with interlocking lotus sprays design Yongle Reign (1403-1424), Ming Dynasty明永乐青花龙纹扁壶Blue-and-white flask with dragon design Yongle Reign (1403-1424), Ming Dynasty明宣德款青花缠枝花纹碗Blue-and-white with interlocking flower designwith the imperial mark of Xuande Reign (1403-1424), Ming Dynasty明宣德款青花牵牛花纹兽耳倭角方瓶Blue-and-white square vase with animal-shaped lugs and moming-glory design, with the imperial mark of Xuande Reign (1403-1424), Ming Dynasty唇口微侈,直颈,两侧贴塑兽耳,方形腹的每个直角均斜削成45度,使之变为八棱锤形,圈足外撇。

明代各时期青花特点

明代各时期青花特点

明代各时期青花特点青花瓷始于唐代,用的是中亚进口钴料,与唐三彩中蓝彩使用有着密切的系。

唐代省矾县窑就同一时期在生产唐三彩同时又生产青花瓷。

宋代省出土的青花瓷用的是国产料不及唐代艳丽而较为灰淡。

与明代国产料青花瓷类似。

元代青花瓷已风行海外。

有进口料和国产料之分。

我们从观看新加坡国家博物院天民楼青花特展就可以鉴赏到这一特点。

元代青花瓷在艺术上已有很高水准。

它为明清两代青花瓷发展提供极其良好的基础。

明初至清初是中国古代青花瓷黄金时代,是瓷都釉下彩的主流产品,其艺术的魅力迷倒不少古今收藏家。

鉴藏瓷器,“青花”是一个专题,有些藏家为了目标集中,便一生只收集“青花”而不及其他。

数十年,兴趣始终不减,可见青花瓷确有迷人之处。

青花料是艺术家们出神入化之物。

明青花用料,各个时期都不同。

形成千姿百态的艺术效果和观感。

为了鉴赏历朝的青花瓷,首先须掌握他的不同时期用料。

下文浅析明清青花瓷的用料。

一、洪武、永乐、宣德时期(1)洪武(1368—1402A·D·)钴料:主要使用淘洗纯度不等的国产料,但亦有使用元代存留的进口料。

大体可分为三:A、清新明快的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纹饰浓重之处也能呈现出青花的层次。

B、青花发色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常有明显的深色小点无规律的星布其中。

似群星遍布。

C、青花色泽泛灰,釉面承灰乳色。

由于钴料中含有较高的锰杂质,所以纹饰中常有较大斑状的黑青色,深入胎骨,手感凹凸。

八十年代以前研究不深,易与无元代混淆,现在已较为清楚鉴别,如博物馆藏青花“春寿”篆书铭文云龙纹梅瓶原定为元代。

现更正为明洪武以往谓“洪武无瓷器”,较元人为更珍稀。

(2)永乐(1403—1424A·D·)钴料:有分为进口料和优质国产料和进口国产的混合料。

其表现为:A:三宝太监和下西洋从南洋群岛带回的“尼勃青”或称“麻里青”的钴料使地处珠山官窑烧制的青花瓷,非常富有特色。

以青花料绘出的纹饰多带有伊斯兰细密文化装饰影响:线条有粗有细,或二者兼用。

明清陶瓷彩绘装饰特征简析

明清陶瓷彩绘装饰特征简析

明清陶瓷彩绘装饰特征简析永乐、宣德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色彩浓厚艳丽,很好的传承了元青花的特征,是起到了对传统元代青花装饰特征的传承作用;其风格特征以装饰饱满、器型肥硕为主,但是其青花色泽不如元青花的浓翠,大多数偏淡灰色;图案装饰也以花卉纹为主,纹饰单一。

二、明朝成化时期成化年间出现了新的成就,用红、绿、黄等色彩在青花瓷器上进行绘制,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形成了色彩丰富的装饰效果,实际上可分为斗彩、填彩两种。

斗彩在成化年间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它是以青花作纹饰的轮廓线或作局部图案,再缀填以艳丽的色彩;而填彩的方法是先在胎上用青花料画出花纹的轮廓,然后在花纹轮廓内填以彩色釉料。

即《南窑笔记》所说: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经低温二次烧成,,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的鲜明对比。

因此,在成化斗彩的装饰中,青花是构成整个图案的决定性的主色。

成化瓷器富于秀丽清雅的艺术特色,装饰性强,花纹多图案式,器型的内外夹彩,以及装饰从器里转到器外的过枝花,都是当时别具一格的装饰意匠。

三、明朝嘉靖、万历时期嘉靖、万历年间的青花五彩瓷器风格独具特色,用色具有强烈的装饰性,颜色多用红、黄、绿、紫的饱和色,不用浅调的中间色,并以红浓绿艳取胜,用笔豪放不羁,线条挺健有力。

造型繁多、画风拙朴,图案布局巧密、饱满,疏密变化有致。

嘉靖时期装饰纹饰多用云藻纹和花捧字。

由于这一时期的道教流行,所以也常用八仙、云鹤、璎珞纹和卍字纹等作装饰。

万历时期则大面积敷彩,莲瓣逐渐图案化,并常用婴戏作题材。

其在色彩的运用上相对前时期浓艳,对比强烈。

四、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康熙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发明使用了釉上蓝和黑彩,因此在彩瓷创作上改变了明代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装饰方式,形成了康熙釉上彩的独特风格康熙古彩。

康熙时期,在大明五彩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釉上彩料的制作工艺,使五彩色料呈玻璃状,具有透明坚致,鲜艳明亮,能耐火,不褪色,不剥落的理化性能。

明成化青花宝相花纹卧足碗成交记录

明成化青花宝相花纹卧足碗成交记录

明成化青花宝相花纹卧足碗成交记录一、起源和历史明成化青花宝相花纹卧足碗是我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它起源于明代成化年间,是当时宫廷窑的产物。

成化年间,宫廷瓷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青花瓷器的装饰纹样也更加丰富多彩。

而宝相花纹是成化宫廷窑的特色之一,它被广泛运用在瓷器装饰上。

成化青花宝相花纹卧足碗在当时就备受珍视,成为皇家收藏和赏鉴的对象。

二、风格和特点成化青花宝相花纹卧足碗的装饰风格典雅、精致,线条流畅自然,纹饰精美细腻。

在碗的外壁上绘制了宝相花纹,寓意着吉祥如意、福寿康宁。

碗的足部设计独特,呈现出卧足状,稳固而美观。

整体造型简洁大方,充分展现了成化时期的高超工艺和精湛技艺。

三、成交记录的背后成化青花宝相花纹卧足碗在拍卖市场上一直备受瞩目,其价值和地位不断攀升。

据不完全统计,成化青花宝相花纹卧足碗的最高成交记录已经超过了数千万元人民币,成为古代瓷器拍卖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其成交记录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对于我国古代瓷器文化的热爱和追捧。

同时也凸显了成化青花宝相花纹卧足碗在收藏界和艺术市场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成化青花宝相花纹卧足碗作为我国古代瓷器的杰作之一,其精湛的工艺和优雅的造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独特的装饰风格和寓意丰富的纹饰更是让人为之倾倒。

在当今社会,对于成化青花宝相花纹卧足碗的研究和收藏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我相信其将会在未来的艺术市场上展现出越来越大的潜力和价值。

总结回顾成化青花宝相花纹卧足碗的历史渊源、装饰风格、成交记录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等方面,展现了其在我国古代瓷器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在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市场上,成化青花宝相花纹卧足碗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收藏和艺术品鉴乐趣。

结语通过对成化青花宝相花纹卧足碗的全面评估和深入探讨,我对这件珍贵的古代瓷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精湛的工艺无不彰显着我国古代瓷器的博大精深。

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亲自欣赏到这件古代瓷器的风采和魅力。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1·洪武(1368—1402年)(1)青花云气纹碗,青花福字纹碗。

此期民窑器质量很差,极粗,但有此写意瓷画的画笔简洁潇洒,如高士图,水莲纹,草书“福”、“寿”字等。

(2)青料。

全部为国产料,发色灰暗,少数呈褐色。

(3)纹饰。

碗外壁仅上部绘画,多见云气纹,笔法以一笔点划为多;碗内壁一般为口沿一周边饰,底心绘画,纹饰有兰草、牡丹、菊、莲、水草、蝶、螺、熊、鱼、松竹梅石、山水、高士、花托“福”字、草书福、寿字等。

(4)胎釉。

胎色米灰,个别米黄色,粗糙,瓷化程度不强,常有未烧透的孔隙,为窑温掌抽不好所致。

釉有很浓的影青味,有卵白釉、青白釉、灰青釉、地釉有白、发青,这是造成青花发色灰暗的原因之一。

釉厚浑浊,出现开片,釉面松散。

(5)造型及制作工艺。

多见墩式碗与折腰盘。

圈足平切,底心有乳点,有粘沙现象,多见跳刀痕,旋坯痕,制作粗糙。

有的碗带涩圈,发现有涩圈上有黑字的情况,钴料若不罩釉,烧成后即成黑色。

由涩圈可看出当时有一种碗摞碗的叠烧工艺。

见有花瓣形款,太极图款。

2·永乐、宣德(1403—1435年)(1)典型器为青花寿字纹碗,南京博物院藏群仙献寿纹大罐。

(2)青料、纹饰。

均用国产料,发色较灰暗,也有小铁锈斑,但不及官窑的大、深。

纹饰布局同官窑。

绘画多实笔。

纹样中不见官窑的龙纹与藏文,除官窑中常见的各式折枝、缠枝花卉外,常见各种高士图,绘于碗心,几笔勾出人物形象,非常简炼,画面中常配有大片云,日本称为“云堂手”。

犀牛望月纹一周常绘杂宝中相辅。

月映梅纹的梅花,为空心梅。

绘于碗外壁的云气纹,永乐碗中亦常见,但不象洪武时仅绘上半部分,而是外壁满绘。

常用楷书“福”、“寿”字,乳虎吹喇叭亦常见。

梵文开始启用,永乐时多在圆器内心作主题纹饰。

而宣德时多用于边饰纹样。

(3)胎釉、造型及工艺。

胎质粗,见气孔,色灰白。

釉发青,肥润。

碗不撇口,墩式。

圈足根为两面斜削、平切。

多砂底,少釉底,见跳刀痕现象。

明朝青花瓷的特点

明朝青花瓷的特点

明朝青花瓷的特点
明朝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享誉海内外。

下面是明朝青花瓷的特点:
一、釉面厚重:明代青花瓷采用厚釉技法,使瓷器表面呈现出光滑细腻的质感,同时也能够增强瓷器的耐用性。

二、色彩纯正:青花瓷的主体为蓝色,青花瓷彩料采用的是氧化钴,这种颜料在高温下能够稳定,不易褪色和脱落,使得青花瓷的色彩十分纯正。

三、图案多样:明代青花瓷的图案多样,包括了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尤其是花卉图案,相对较多,寓意吉祥如芙蓉花、牡丹、荷花等。

四、笔触流畅:明代青花瓷的笔触流畅,线条自然优美,五彩斑斓,体现出瓷器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五、造型庄重:明代青花瓷的造型多样,从盘、碗、盂、壶等日常用品到如刘海墩造型的大瓶,造型丰富、庄重大方,富有气韵和内涵。

六、装饰简约:明代青花瓷的装饰非常简约,图案大多集中在器物的
一部分,颜色也比较单一。

在外形上,青花瓷多采用清晰简约的线条和局部浮雕装饰,给人以美妙的视觉体验。

七、艺术价值高:明代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成为中国传统瓷器制作的经典代表之一,其珍贵性和艺术价值被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所珍视。

以上是明朝青花瓷的一些主要特点,它们体现了这段时期瓷器制作的精湛和强烈的审美趣味,成为中国瓷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成化瓷器特征

成化瓷器特征

成化瓷器特征
成化瓷器是明代永乐时期(1403-1424年)开始至宣德时期(1426-1435年)所制的瓷器,对于明代瓷器的发展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成化瓷器造型优美,器形规整,釉面细腻,又称为“成化细瓷”或“明成化瓷”。

成化瓷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官窑精细
成化瓷器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官窑精细。

成化年间,官窑品质迅速提高,烧造技术和装华装饰也进一步完善。

成化瓷器制作精细,过程复杂,需要经过多次烧制和加工才能完成。

这也为成化瓷器的品质及价值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艺术魅力。

二、釉色绚丽
成化瓷器的釉色以青、白、黄、红、紫、粉、鲜艳多彩为主,呈现出鲜明的对比色,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其中,白釉是最为常见的,而黄釉经过特殊工艺制作出的“鸡血红”也极具收藏价值。

三、装饰丰富
成化瓷器的装饰手法相当多样,主要有五彩烧画、青花、尖三彩等。

它们的装饰图案主题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历史、神话、自然、动物和人物等,样式多种多样,富有变化,展现出浓郁的艺术气息。

四、造型简洁端庄
成化瓷器的造型简洁端庄,具有明朝文化的独特风格。

器形相对规矩,形状勻称舉手投足之間。

例如,成化年间所制作的青花凤爪杯、尖三彩瓷蛋等器物,造型传统而优美,是明代瓷器的代表之一。

总的来说,成化瓷器作为明代细瓷的代表,它在制作工艺、釉色、装饰和造型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和文化特色。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成就和历史变迁。

浅析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二)

浅析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二)

浅析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二)明代前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这时民窑从胎釉到制作技术比元代有了进一步提高,胎土淘练精细,胎体温润细腻,轻重适度,釉面平净,釉层晶莹肥厚、青花发色深兰苍翠,明艳深厚,料色透入釉骨,线条往往有晕散现象,很象中国写意画在宣纸上形成的墨晕,使画面显得深融沉着。

永乐、宣德民窑青花料有的采用进口原料,即文献记载中的“苏麻离”青料,价格昂贵,但呈色好。

据从湖田出土的青花瓷片看,虽然早在宣德年间,民窑青花器也有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的宗教用器和民用品,但明初到成化以前的产品,用得较多的还是国产料、其色泽比“苏麻离”青稍灰,没有黑色的斑点。

这样民窑青花的发色也就有呈色上的区别,不如官窑器色泽鲜亮。

人们总认为民窑无论是技术还是工艺都比较粗劣,实际上民窑生产在装饰、器型上已日趋丰富多变,制作工艺也日臻成熟。

在装饰上,明代早期民窑青花装饰采用一笔勾划的技法,执笔连贯,一气呵成,青花色晕圆润,笔法简洁,风格古朴淳厚,如:明代吉祥纹饰蝙蝠、鱼纹、如意纹都几乎是一笔连划而成,仿佛书法之行草,意到笔到,这种大写意的中国水墨画技法运用到青花装饰上,使得青花装饰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正应合谢赫《画品》中的意韵。

这种技法的形成即受中国画的影响又与明代民窑陶瓷器皿大批量生产有关,由于绘瓷匠人劳作的强度大,使得一些青花纹饰装饰程序化、纹样也由繁复变为简略,这样既降低了绘制的难度,又增加了瓷器的产量。

装饰题材上纹样,较之元代变化也大。

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都很丰富,植物纹中的牡丹、莲花、蔷薇、山茶花等形态比元代生动、富于写生趣味。

动物纹流行龙纹、凤纹、麒麟纹、鱼藻纹,特别是龙纹比之元代,具有装饰形式化的倾向,龙的整体比元代龙纹丰满、粗大。

到了明代中期,以成化宣德为代表,景德镇民窑逐渐改变了朴素凝重的风貌,胎体轻薄,近光透视呈牙白或肉红色,青料采用国产青料“平等青”,也叫“陂塘青”。

烧成后呈现柔和、淡雅而透彻的兰色,并且装饰技法上以勾勒渲染为主,并适应青花色料如水墨的特性,用渲染填色的技法使得所绘纹饰层次丰富,典雅柔和,装饰轻松愉快,疏简轻柔。

色白花青--明清民窑青花瓷

色白花青--明清民窑青花瓷

中國史參考資料-青花瓷色白花青 --明清民窯青花瓷成耆仁明清青花瓷主要來自景德鎮。

景德鎮窯廠大致有官窯與民窯之分。

一般說來,官窯瓷精 細、華麗;民窯青花瓷則彷彿繪在紙絹上的一幅畫作,流露民間畫工的純樸個性,奔放飄逸的寫意畫風別具一格。

無論官窯或民窯瓷,製作工序繁雜,據《天工開物》至少經七十 二人次之手方能完成一件瓷器。

過去對青花瓷有「重官窯、輕民窯」的傾向,鮮聞純以民窯青花瓷為主題。

本館特別籌 辦「明清民窯青花紋飾特展」意義十分深遠。

近二百件展品,各具特色,器面上草草的格調與華麗堂皇的官窯瓷繪畫相比,更是成為強烈的對比。

●中國瓷器之故鄉 --景德鎮景德鎮位於江西省,春秋時屬楚地,漢改隸為豫章郡屬鄱陽縣,三國為吳地,東晉始設 鎮名新平,唐改名昌南為浮梁縣所轄。

至北宋真宗年間因景德鎮貢瓷質良且美,於是天下咸稱「景德鎮瓷器」,昌南之名逐漸衰微(註 1)。

宋景德年間。

燒造土白壤而埴質薄膩色滋潤。

真宗命進御瓷器。

底書景德年製四字。

其器尤光緻茂美。

當時則效。

著行海內。

於是天下咸稱景德鎮瓷器。

而昌南之名遂微。

景德鎮因自然環境條件極佳,天然資源充沛,「水土宜陶」,加上水運之方便,自五代 以來燒窯聞名。

元代在景德鎮設立官--浮梁磁局(註 2)。

至明洪武二年(西元一三六九年)設明官窯於景德鎮珠山附近。

入清以後繼續設置官窯廠,康、雍、乾三朝無論以質 以量均達到相當高的水準,景德鎮名符其實成為「瓷器之故鄉」,至今仍在燒窯不斷。

唯清中期以後國勢漸弱,景德鎮所產瓷器大不如昔日。

●色白花青 --青花瓷器青花瓷器主要的著色劑是氧化鈷(CoO),在瓷胎上用筆描繪,再蓋以透明釉以還原氣 分一次燒成,使其白釉下呈現出十分美麗的藍色釉,「色白花青」顯得雅致。

以唐代藍彩奩和碗(註 3)(圖一)為例,遠在唐代已經具備了燒製青花瓷的基本條件,所使用釉料 也相同--鈷藍料。

宋代以釉下鐵釉的基礎上出現了宋青花瓷器。

一九七六年,韓國新安發現一艘元代沉船,內發掘了二萬多件元代完整的瓷器而轟動一 時。

各时期青花瓷器都有什么特点?

各时期青花瓷器都有什么特点?

各时期青花瓷器都有什么特点?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各时期青花瓷器的特点(一)唐青花编辑本段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

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

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

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

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

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

胎釉之间施化妆土。

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

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

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

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二)宋青花编辑本段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

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

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

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

_明代官窑青花瓷画评级的标准研究

_明代官窑青花瓷画评级的标准研究

(2) 子母线,青花瓷口沿及足部的粗细变化对

点的大小表现形象 比的箍线。如成化青花莲托杂宝纹靶盃訛輴輥(图一一)

特征,如永乐青花湖石鸡冠花纹大窝盘訛輲輥(图八)内 的口沿和足部的子母线。

壁之石榴(图九)。
(3) 包口线,青花瓷口沿内外壁交界部位的箍

二、线,线是构成青花艺术形象的重要因素, 线。如宣德青花鹦鹉寿桃纹大盘訛輵輥(图一二)口沿的
(1) 箍线的优劣程度分三级:
图四一 青花云凤纹窝盘图 边沿留有一道白边。
一级:首尾相连且粗细和颜色都均匀,起笔和
又 如 永 乐 青 花 收笔处都看不出来且是一笔绘成。如成化青花松竹
云凤纹窝盘訛輶輧(图四一)的云朵(图四二),边沿留一 梅纹盘訛輯輨(图四八)的底款箍线的内箍线(图四九)。
道白,其余是深色调。
图 二 六


青 花 鹰 雁
蟋 蟀 罐

(1) 以同一线段为单位,作规范有序的重复 排列,构成纹饰。如洪武青花缠枝菊纹壶訛輱輦(图 一 九)口部的莲瓣纹(图二○)。
(2) 相似的线段,以线形相似的线段构成纹 饰,如永乐青花并蒂莲纹折沿盘訛輲輦(图 二 一 ),线形 相似的弧形线构成莲花(图二二)。
(3) 方向不同的线段,将线段方位进行变化, 构成不同形象,如万历青花山水人物梅瓶訛輳輦(图 二 三 )的树、小山、水形象的构成,就是以线段方向的 变化,突出形象的特征。
几何纹、锦纹、形成一个青灰色调的块面。如洪
以直线作放射状排线。
武青花缠枝牡丹纹侈口碗訛輱輧 ( 图 三 五 )口沿的回
(2) 向心式:如永乐松
纹就是以线段有序的排列构成青灰色调的边
树小景窝盘訛輮輧 ( 图 二 九 )的松

明代青花瓷纹饰演变研究

明代青花瓷纹饰演变研究

(6)、莲池纹饰平行线方向排列,水草细长飘动。
(7)、婴戏、高士、麒麟、秋葵、栀子花、团菊、荷莲、鸳鸯卧莲,皆为此 时常用的图案。
(8)、受佛教影响,如长生莲、宝杵、梵文、八宝等纹饰,开始兴盛。
(9)、团花和以松为主体的三友图案,为成化官窑首创。
(10)、夔龙,成化称花式龙、香草龙,其特征为:鼻长如象,口衔莲花,尾 如卷草,身有双翼,发为竖发。

4、器身器足的边际、棱角等转折处,常有呈翠青色或亮 青色的积釉。
5、宣德早期釉面与永乐一样,尚无桔皮纹,而后增多, 晚期出现洁白釉又少见桔皮纹。
6、大器采用分段接合法,所以横向接合痕,清晰可见。 而清代仿品则纵向接合,痕在两侧。
7、宣德青花有三种色料:(1)苏料、(2)国产料、 (3)混合料。国产精料已广泛使用。
人物纹是景泰朝最突出的装饰图案,常用大片卷云作背 景,有历史故事、高人逸士、侍女婴戏等,线条清晰, 形象生动。人物画中有左右飘拂的链条或弹簧状卷云。 历史人物故事图中的垂柳用连续“人字纹”表示。高士 图常伴以礼帽状花草。神仙佛像头后有光轮一环。婴戏 图的婴儿面容健壮,五官攒聚脸心,头顶有翘起的发辫, 斜向额前。
主要有缠枝牡丹纹、缠枝莲纹、缠枝菊纹、折 枝牡丹纹、折枝莲纹、折枝菊纹、松竹梅纹、 菊石纹、秋瓜纹、海水瑞兽纹、双狮滚球纹、 花鸟纹、莲池水鸟纹、月华纹、波斯文。
特有的纹样有各种团花、加藤蔓卷须的花卉、 三叠或多叠龟背纹锦、仙人掌状海水浪花、复 叶卷草、套叠卐字、狭长三角形、锯齿边缘, 叶尖如芒刺的蕉叶,外有双勾葵瓣边缘的蕉叶。
缠枝牡丹纹花叶常绘成三种式样,最多的是“老虎 脚爪”,另一种呈三角枫叶状“鹅掌形”,也有绘 成菊花叶形的。
缠枝菊纹一般绘在盘、碗里壁,常和绘在外壁的缠 枝牡丹纹相互斗艳,花心部绘成细方格纹,格内点 细点。

明成化青花海水白龙纹天字罐之特点

明成化青花海水白龙纹天字罐之特点
Abstract: Blue and white seawater blank-left incised five-claw nine dragon pattern Tien-character jar in the Chenghua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whose shape is dainty and handsome, has gentle and elegant color. Its porcelain body, color quality and enamel are all wonderful, perfectly reflecting each other. Its blue and white water pattern, blank-left white spray and incised five-claw nine dragon pattern is vivid and exquisite. The Tien-character style pioneers and has a unique appeal. Among the few Tien-character jar, its artistic features are distinctive and precious. It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and the cognitive scope in the academic circle, establish a cognitive system, and appreciate the charm of Chenghua Tien-character jar more object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九域行施,千年化韵丨辽宁博物馆明清磁器精品及历史演变

九域行施,千年化韵丨辽宁博物馆明清磁器精品及历史演变

九域行施,千年化韵丨辽宁博物馆明清磁器精品及历史演变前言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千百年来一直浓缩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杰出智慧和创新精神。

瓷器滥觞于东汉时期,历经魏晋、隋唐、宋元瓷业的发展后,于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明代起,江西景德镇跃升为“天下窑器所集”之瓷都,品种、产量、销路均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青花瓷器经元代短暂的繁菜后,在明代得以创新和推广,成为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以成化斗彩为代表的彩瓷、永乐宣德时期的铜红釉和其他颜色釉瓷器,技术高妙、气韵雅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

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制瓷业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所制瓷器以精妙严谨著称,且“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除沿袭前代的制瓷工艺外,新创的珐琅彩、粉彩等瓷器,美轮美奂,为中国瓷器艺术增添了异彩。

明清瓷器,集中国古代工艺之大成,忠实地记录了瓷工们的不朽功绩,也折射出了创作它们的时代的特有光辉。

明洪武瓷器明代洪武二年(1369),朝廷在景德镇珠山设御器厂专烧宫廷用瓷。

此后,历朝均沿袭这种制度,所烧产品被泛称为“官窑瓷器”。

洪武官窑瓷器以青花、釉里红、红釉瓷器为主,其中红釉瓷器釉层较薄,呈色均匀,红中微微泛黄;青花和釉里红依然保留元代遗风,但图案题材比较单调,构图不及元代严密,运笔也相对呆板。

民窑瓷器中最常见的品种是青花瓷,笔意洒脫奔放,具有浓郁的写意风韵。

明永宣青花青花是用钴料作着色剂,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性烧成的瓷器。

钴料在高温焙烧后会发出蓝色,和白色的胎骨相映衬,从而形成了蓝白相间的图。

我国青花出现于唐代,入元以后日渐成熟,明代永乐、宣德两朝是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

官窑主要使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青花发色浓艳,浓重处时常会出现铁锈斑点。

永乐、宣德两朝青花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十分接近,所以有“永宣不分”之说。

明永乐甜白瓷甜白瓷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创烧的著名瓷器品种,因瓷器釉色柔和悅目,似绵白糖色,故称“甜白”。

图解明代瓷器

图解明代瓷器

明代瓷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百花争艳,元代是一个过渡,明代则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

明代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

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

明代青花瓷洪武官窑青花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产品,继承了元青花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多。

图案题材以程式化的花卉纹为主,布局趋于简单,扁菊纹、缠枝纹或折枝莲叶纹较为多见,龙纹出现五爪,五爪尖连成一个圆形,一般以三爪、四爪为多。

造型以盘、碗、罐为主。

除玉壶巷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余均为糙底。

糙底的盘、碗之类底部有红色护胎釉,且多数有明显刷纹。

洪武青花瓷的图案以花卉纹为主,基本上和釉里红的花卉纹相同,特别多见扁菊纹,有的器物以缠枝扁菊为主题纹饰。

从传世品及景德镇窑址发现的标本看,洪武年间以碗类为主的民窑背花粗瓷底部无釉,且有尖钉状凸起,仍保留了元代斜削足的特点。

洪武官窑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较低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色多为灰蓝色。

铁结晶斑点不明显。

洪武青花不同于典型的至正青花的背翠艳丽,世不同于典型永乐、宣德青花的浓艳色译而有自己的特点。

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多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色彩浓艳的背花纹饰泛出点点银黑色结晶斑。

这种青料比国产青料铁的含量丰富,锰含量低。

事实证明,青花料右不罩在釉下,烧出后则为黑色,近似唐代时耀州窑白地黑色的作品;如果罩在釉下烧制,成品则为灰蓝色。

有人曾用其窑址材料做过模似试验,将青花料罩上青白釉复烧,得到的是洪武青花蓝色。

青花缠枝菊纹棱口盏托明洪武□径19且匡米估价:RMB2O0000一250000浅弧壁和宽板沿被楔压成相等的八棱形,内外壁和板沿上的纹饰依次为临瓣仰莲纹、16组成双回纹、缠枝纹和8组折枝莲纹,每层纹饰均按模压的尺寸均匀排列:盖托中央绘折枝牡丹,外围凸脊以承杯,再外是缠枝菊纹;白釉黏稠。

气泡密集,器底无釉,火石红显著。

青花缠枝莲大罐明洪武高48·3厘米估价:RMBl800000- 2200000 成交价:RMBl650000青花花卉纹盖罐明洪武通高66厘米景德镇窑洪武时烧造。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分各时期】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分各时期】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1·洪武(1368—1402年)(1)青花云气纹碗,青花福字纹碗。

此期民窑器质量很差,极粗,但有此写意瓷画的画笔简洁潇洒,如高士图,水莲纹,草书“福”、“寿”字等。

(2)青料。

全部为国产料,发色灰暗,少数呈褐色。

(3)纹饰。

碗外壁仅上部绘画,多见云气纹,笔法以一笔点划为多;碗内壁一般为口沿一周边饰,底心绘画,纹饰有兰草、牡丹、菊、莲、水草、蝶、螺、熊、鱼、松竹梅石、山水、高土、花托“福”字、草书福、寿字等。

(4)胎釉。

胎色米灰,个别米黄色,粗糙,瓷化程度不强,常有未烧透的孔隙,为窑温掌抽不好所致。

釉有很浓的影青味,有卵白釉、青白釉、灰青釉、地釉有白、发青,这是造成青花发色灰暗的原因之一。

釉厚浑浊,出现开片,釉面松散。

(5)造型及制作工艺。

多见墩式碗与折腰盘。

圈足平切,底心有乳点,有粘沙现象,多见跳刀痕,旋坯痕,制作粗糙。

有的碗带涩圈,发现有涩圈上有黑字的情况,钴料若不罩釉,烧成后即成黑色。

由涩圈可看出当时有一种碗摞碗的叠烧工艺。

见有花瓣形款,太极图款。

2·永乐、宣德(1403—1435年)(1)典型器为青花寿字纹碗,南京博物院藏群仙献寿纹大罐。

(2)青料、纹饰。

均用国产料,发色较灰暗,也有小铁锈斑,但不及官窑的大、深。

纹饰布局同官窑。

绘画多实笔。

纹样中不见官窑的龙纹与藏文,除官窑中常见的各式折枝、缠枝花卉外,常见各种高士图,绘于碗心,几笔勾出人物形象,非常简炼,画面中常配有大片云,日本称为“云堂手”。

犀牛望月纹一周常绘杂宝中相辅。

月映梅纹的梅花,为空心梅。

绘于碗外壁的云气纹,永乐碗中亦常见,但不象洪武时仅绘上半部分,而是外壁满绘。

常用楷书“福”、“寿”字,乳虎吹喇叭亦常见。

梵文开始启用,永乐时多在圆器内心作主题纹饰。

而宣德时多用于边饰纹样。

(3)胎釉、造型及工艺。

胎质粗,见气孔,色灰白。

釉发青,肥润。

碗不撇口,墩式。

圈足根为两面斜削、平切。

大明成化年制瓷器鉴定

大明成化年制瓷器鉴定

六、成化时期瓷器造型
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 秀,具有艺术上的线条美。历来有“成化 无大器”的说法,从传世品来看,明成化 青花瓷大件少见,绝大多数为小件器。常 见的官窑瓷器有碗、盘、杯、高足杯、高 足碗、卧足碗、罐、盒、炉、洗、梅瓶、 梨壶、盏托、玉壶春瓶等。
七、成化瓷器纹饰以香草龙最具代表
成化瓷纹饰开始出现了规矩化的宝相花、团花,并 大量运用对称、连续等装饰手法,瓶罐类器物多用修长的 蕉叶装饰。常见纹饰有:荷莲鸳鸯、松竹梅石、灵芝花草、 秋葵牡丹、折枝花果、缠枝花卉、菊花、苜蓿花、兰花、 栀子花、宝相花、山茶花、牵牛花、莲花八宝、龙、凤、 火云、狮子麒麟、海兽、花鸟、团龙、婴戏仕女、高士, 以及梵文等。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锦地 纹带装饰。其中莲托八宝纹应是成化时开始流行的纹饰, 而树石栏杆的庭院图虽很早出现,但亦以成化时为盛。在 这些图案纹饰中,尤以夔龙和十字宝杵最具代表,夔龙的 龙嘴常衔一枝莲花,因此又称香草龙。
四、成化斗彩艺术与价值
成化斗彩可用“质精色良”四字概括,它以线条流畅的造型、薄 似蝉翼的胎体、润如堆脂的质地及清新淡雅的色调,在明清彩瓷中独 树一帜。成化斗彩中以鸡缸杯名声最大,杯身画面绘有雄鸡一只引吭 而啼,两只母鸡正低头觅食,几只小鸡在母鸡身旁嬉戏玩耍,神态逼 真,呼之欲出,旁边所衬蓝色的山石、红艳的牡丹、幽靓的兰草,淡 雅宜人,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景色自然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据记载, 鸡缸杯自问世以来便倍受赞赏。清人朱琰《陶说》中评述此杯说: “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唐氏肆考》里也有“神 宗庙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明末已贵重如此”的记载。由 于鸡缸杯的名贵,明万历时率先仿烧。成化斗彩商业价值也一直极为 可观。例如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写到:“窑器初贵成化,次 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 金,为吐舌不能下。”清初朱彝尊《曝书亭集》中也记载:“万历器 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 者不少惜。”。

明代青花瓷鉴赏

明代青花瓷鉴赏

中国历代名瓷识赏结课论文明代青花瓷鉴赏姓名:班级:学号:完成日期:【摘要】中国瓷器在世界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瓷器在中国也是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史。

青花瓷是中国的代表形象之一,它是一种工艺复杂、手艺精湛的一类瓷器,而近些年也被各种物件的设计者们所青睐,不论是在手机、服饰、家居装潢当中,我们都看到青花瓷已经作为一种主流元素融入了我们生活。

我今天介绍的是明代青花瓷碗的独特韵味,明代青花瓷造型轻巧秀丽、古朴典雅、线条柔和、圆润,有质朴、庄重的美感。

是集唐、元三代发展于一身的大成之作,从碗壁上青蓝色的纹饰上,我们也能进一步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和他们独特的青花瓷工艺。

【关键字】瓷器青花瓷明代发展一、青花瓷发展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瓷有着独特的青蓝色纹饰,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有着清新淡雅的一笔,不奢华,但却有人难以忘怀的视觉冲击。

而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我们了解到唐代至两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阶段。

元代后期,由于批量生产及钴料充足,青花瓷成熟一步到位。

明洪武时期,来自主观与客观上的一些原因,青花瓷生产一度衰退。

永乐、宣德朝是青花瓷黄金时代,被誉为明清以来最好的青花。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又一次陷于暗淡。

成化、弘治和正德是青花瓷器的振兴时期,青花清丽淡雅,质量很高。

嘉靖、隆庆至万历前期,青花用回青料、料色浓艳,产量大。

但工艺较粗糙,瓷质有所降低。

万历后期至康熙前期,是国内市场和对外输出的繁荣期。

清康熙朝民间青花瓷进一步发展,是中国青花瓷的鼎盛期。

正、乾隆以后,中国青花瓷的生产由极盛走向衰弱。

作为走向成熟期的明代,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所产出的青花瓷在后世都成为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二、明代青花瓷整体概述明初的青花器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

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

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

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成化青花瓷
一、概述
明成化朝(公元1465—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年号)历时23年,是我国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成化青花可谓明代中期青花艺术的代表。

其器突出特点是玲珑秀奇、端巧工细,后人对其评价颇高。

二、胎釉
成化青花瓷器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

施釉洁白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呈半透明状,若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

这种釉色是鉴定明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后人仿造的多不成功。

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瓶、罐、壶等立器接口痕迹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等足较直而且较高。

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

以带釉居多。

砂底有些呈褐黄色。

俗称“米糊底”,上手摸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

成化民窑瓷虽比不上同时期的官窑瓷精细规矩,但其器型规整、胎子洁白细密、釉子光润肥厚的程度,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

三、青花呈色
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窑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宣德遗风仍存,后期的制品绘彩主要用的是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其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

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

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最为突出。

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

成化民窑青花瓷,青花颜色同样浅淡发灰。

成化青花与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四、造型
明成化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历来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从传世品来看,明成化青花瓷大件少见,绝大多数为小件器。

常见的官窑瓷器有碗、盘、杯、高足杯、高足碗、卧足碗、罐、盒、炉、洗、梅瓶、梨壶、盏托、玉壶春瓶等。

五、纹饰
成化青花瓷纹饰纤细活泼,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

只用平涂,只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

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

常见纹饰有:荷莲鸳鸯、松竹梅石、灵芝花草、秋葵牡丹、折枝花果、缠枝花卉、菊花苜蓿、兰花栀子、宝相花、山茶花、牵牛花、莲花八宝、龙、凤、火云、狮子麒麟、海兽、花鸟团龙、婴戏仕女、八仙高士,以及梵文和藏文等。

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锦地纹带装饰。

足外墙一般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

成化民窑青花瓷,纹饰常见狮子、麒麟、海兽、荷塘鸳鸯、秋葵山茶、山石花草、折枝牡丹、婴戏、高士、结带宝杵等,有的纹饰画得柔和,有的画得潦草,无论哪种都透出潇洒活泼,从随意之中见其清丽。

六、款识
有六字双圈或六字双框款,写“大明成化年制”。

从窑址出土的瓷器看,写有双框款的瓷器,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

也有在罐上写“天”字款的,无圈框,俗称“天字罐”。

民窑青花瓷多数无款,少数有款的既有“大明成化年制”的,也有写“大明成化年造”的。

成化款苍劲有力,笔画圆润,字体较大,被框、圈紧紧束住。

“大”字尖圆头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制”字上大下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