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定本制度: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王朝制定“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指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相关部门审查,即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

2、《时务报》:1896年8月在上海创刊,是维新派的著名报刊。

梁启超主编,发表了许多维新变法的主张,著名的有《变法通议》,1898年8月停刊。

3.黄元生: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提出了记者的“四种能力”。

擅长写时事通讯,他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4.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1918年10月成立的中国第一个新闻研究机构,旨在研究新闻原理,增加新闻经验,寻求新闻事业的发展。

5、《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

1931年12月在瑞金创刊,遵义会议前邓小平主编。

后来由陆定一主编。

《红星报》内容丰富、生动,对提高红军的政治觉悟帮助很大。

二、简短回答问题(每个问题10分,共30分)1、简述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始于原始社会。

在语言出现之前,人类通过声音、动作、符号、图片、雕刻、结、烟花、物理表意文字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活动。

语言产生后,主要依靠口头交流。

中国最早的甲骨文出现后,新闻有了一个便捷的载体。

《春秋》、《左传》等历史文献记载了新闻的传播,但许多信息仍以口头传播为主。

2.描述中国早期广播业的诞生。

中国早期广播发展:外国人最先在上海办广播电台,国人办得最早的是哈尔滨广播电台,不久沈阳、天津、北京也相继出现广播电台,至此广播在我国开始发展。

3.本文简要介绍了延安新华电台的设立和宣传情况。

延安火车站建立于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

广播公司克服了许多技术困难。

该电台于1940年12月30日开始广播。

延安台报道了皖南事变的真相。

它的建立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军对根据地的新闻封锁。

三、论述题(40分)1.试着分析近代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影响。

(15分)近代外国人办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报刊观念、报刊内容形式和物质技术等方面。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答案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答案【篇一:《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总结】xt>第一章3、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所谓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这种报纸的新闻来自官方,但传播者各取所需,甚至收入一引起捕风捉影的材料,真真假假,在所难免。

第二章3、怎样评价外报的作用和影响?①作用:②影响:使中国人认识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合,并使一批中国人爱到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

5、简要评述王韬的生平与主要贡献。

王韬,江苏苏州人,在传教士麦都思办的墨海书馆,协助外国传教士译书,参加《六合丛谈》工作,因涉及太平天国被清政府通缉逃往香港,受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赏识。

协助戚翻译中国典籍并主编《近事编录》。

1874年2月4日,《循环日报》创刊,著有《弢园文录外编》等。

主要贡献:鼓吹国人办报,重视报刊政论,致力于革新文风。

第三章2、维新派有哪些著名的报刊与报人?《万国公报》,于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维新派办的第一家报刊。

木刻雕版印刷。

→《中外纪闻》《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基本内容为谕旨、奏折、论说、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

《知新报》于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

《湘学新报》《湘报》在长沙谭嗣同唐才常《国闻报》于1897年在天津创刊,严复3、简析国人办报热潮出现的原因、特征与意义。

①原因:康有为等仁人志士不仅继王韬等资改良主义思想家后,再次公开提出废止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法律制度,建立以言论自由为本的近代新闻法律制度的要求,还一度付诸实践。

②特征:全国一些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开始创办报刊,但尚未形成全国网络;有综合性的时事政治报刊,也有商业报刊、文艺报刊、科技报刊等,但数量不多。

特色不鲜明;宣传变法自强,介绍新知识,表现了爱国热情,发挥了启蒙作用,但还没有“唤起民众”。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整理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整理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整理复习题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历年考题编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邸报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称,其中之一是()A.新闻B.揭帖C.牌报D.进奏院状2.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出现在()A.汉代B.唐代C.宋代A.诏书B.烽火C.木铎4.直到唐朝才出现的传播工具是()A.语言B.文字C.进奏院状D.京报D.明代D.朝报3.秦、汉时代,中央向地方发布新闻的媒介是()5.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民间抄传的报纸是()A.邸报B.小报C.京报6.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是()A.进奏院状B.朝报C.邸报7.在宋代,“新闻”一词还被用来代称()A.邸报B.小报C.朝报D.状报D.小报D.宫门抄()A.邸报B.小报C.朝报D.京报11.小报产生在()A.北宋B.南宋C.明末D.清初D.电子扫描10.乾隆朝中期以后,朝廷解禁,允许抄印官报内容的报纸在民间出售,这种民间报坊的新闻出版物是1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开始的时期是()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13.唐朝人孙樵所称的“开元杂报”可以归属于()A.露布B.进奏院状C.朝报14.“新闻”概念的出现是在()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15.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出现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17.唐代手写新闻——封建官报应运而生,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

D.观察使牒A.邸报B.朝报C.进奏院状D.小报D.枢密院抽检制度18.在宋代,中央政府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称为()。

A.进奏院制度B.“定本”制度C.“承发朝报保头人”制度19.可以称为我国最早新闻检查制度的是()A.书同文制度B.进奏院制度C.定本制度20.南宋时期实行的邸报审稿制度可称为()A.定本制度B.内探制度C.台谏制度21.明、清民间报房翻印的邸报稿件,人们把它称为()A.朝报B.京报C.小报D.邸报22.清代民间报房所出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A.任免、奖赏、奏折等B.章奏、起居注、辕门抄等C.谕旨、小抄、章奏等D.宫门抄、上谕、章奏等23.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形成是在()A.语言产生之前B.语言产生之后C.文字产生之后24.邸报开始采用活字印刷的朝代是()A.唐B.宋C.明D.汉D.报纸产生之后D.保头制度D.朝报制度25.清代政府许可、民间报房印行的古代报纸是()A、京报B、露布C、状报D、邸钞26.清朝咸丰年间,向朝廷上奏折请求刻印邸报的官员是()A.张芾B.赵升C.周麟之D.王安石27、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以笔画比较简单的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结束了各国文字异形混乱的情况,这项命令就是A.“书同文’’政策B.“画同文”政策C.“笔同文”政策D.“字同文”政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最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课程代码:0065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民间抄传的报纸是( )A.邸报B.小报C.京报D.宫门抄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开始于( )A.唐朝B.宋朝C.秦朝D.汉朝3.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是( )A.《特选撮要》B.《天下新闻》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D.《各国消息》4.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 )A.《广州纪录报》B.《中国丛报》C.《蜜蜂华报》D.《中国之友》5.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付诸实践的中国人是( )A.林则徐B.魏源C.康有为D.王韬6.《论日报渐行于中土》的作者是( )A.郑观应B.王韬C.梁启超D.章太炎7.1903年5月,应陈范邀请担任上海《苏报》主笔的是( )A.蔡元培B.邹容C.章太炎D.章士钊8.在辛亥革命期间,提出“先知先觉”是报纸的天职这一办报观点的是( )A.孙中山B.章太炎1C.于右任D.陈少白9.在中国,第一次载有言论出版自由条款的是( )A.《大清报律》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暂行报律》D.《中华民国约法》10.把新闻采写经验归纳为“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的是( )A.黄远生B.邵飘萍C.刘少少D.于右任11.1918年12月创刊的《每周评论》的出版地点是( )A.北京B.天津C.上海D.广州12.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最先揭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页的是( )A.陈独秀B.毛泽东C.李大钊D.周恩来13.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向导》1922年创刊于( )A.上海B.广州C.北京D.武汉14.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报《红星报》创刊于( )A.1931年B.1932年C.1934年D.1937年15.始终坚持发扬为读者报务精神的办报作风的是( )A.邹韬奋B.黄远生C.张季鸾D.胡政之16.标志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诞生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于( )A.1939年B.1940年C.1942年D.1945年17.为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群众所欢迎的通俗小报是( )A.《边区群众报》B.《新中华报》C.《今日新闻》D.《解放日报》18.1945年,《救亡日报》在上海复刊,改名为( )A.《联合日报》B.《时代日报》2C.《建国日报》D.《和平日报》19.1947年《解放日报》停刊后,担负起中共中央机关报任务的是( )A.《新华日报》B.新华社C.《红旗》D.《解放》20.《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必须从胡风事件吸取教训》是在( )A.1952年B.1953年C.1954年D.1955年21.1956年,率先展开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的是( )A.《解放日报》B.《人民日报》C.新华社D.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2.1957年6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编辑部文章《文汇报在一个时期内的资产阶级方向》,其作者是( )A.陆定一B.胡乔木C.邓拓D.毛泽东2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后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的通讯作品是( )A.《随行纪谈》B.《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C.《燕山夜话》D.《长短录》24.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遭到毛泽东严厉批判的文艺作品是( )A.《刘志丹》B.《李慧娘》C.《林家铺子》D.《不夜城》25.最早在报眼位置上刊登毛泽东语录的报纸是( )A.《人民日报》B.《解放军报》C.《解放日报》D.《光明日报》26.1972年10月14日,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在第2版以整版篇幅刊登文章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报纸是( )A.《人民日报》B.《文汇报》C.《解放日报》D.《光明日报》27.1981年首家推出“星期刊”的是( )A.《人民日报》B.《光明日报》C.《中国青年报》D.《解放军报》328.中国大陆第一家报业集团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 )A.1987年B.1994年C.1996年D.1997年29.1960年5月20日,在台湾进行电视转播示范表演的是( )A.中国广播公司B.台湾电视公司C.中华电视公司D.有线电视公司30.香港出版的《东方日报》创刊于( )A.1949年1月B.1959年1月C.1969年1月D.1970年1月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全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全

1.《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内容和评价内容:不党:(1)各国都有党派,中国也有。

承认党派但是不与任何党派有关联。

但这并非中立之意,基于中国的现实而言,原则上等视各党,纯粹以公民的地位发表意见,没有任何偏见与成见。

(2)以国家利益为评判是非的唯一标准,一视同仁。

不卖:(1)不以言论做交易。

保证言论的独立,不为金钱左右。

(2)不接受任何政治性质的资助。

不私:(1)没有任何私人所途,并无私用,向全国开放,为民众的喉舌。

不盲:(1)一知半解,为之盲信;随声附和,为之盲从。

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为盲争;感情冲动,不是详求,是为盲动。

(2)对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对事理调析透彻,遇事头脑冷静,明辨是非,实事求是。

评价:四不方针是中国资产阶级报界实际发展的理论总结,也是本身发展的理论总结。

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否定了以金钱为背向的奴才报纸,同时也区别于商业报纸的“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八字方针。

2.《大公报》文人论证以报立言(文人参与政治,议论政治的主要途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基本目的:参政3.宋代小报具有哪些特点?为何屡禁不止特点:(1)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资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2)起始于北宋,盛行南宋,隐现于明清。

(3)始发包括邸吏,使臣,中级官员,从使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4)信息比较灵通,新闻时效性强,多为中枢部门公开“朝廷机事”。

(5)读者范围广。

(6)手写或者印刷。

原因:(1)说明小报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它的发行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因而是据有一定生命力的。

(2)首先是以民间报纸的身份出现的,打破了官翻报纸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打破了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

突破了朝廷对内容行的限制;突破了对编辑内容的审查(自采自编);突破了朝廷的传报,抄写之后直接售卖(突出商品性)。

(3)其编发者主要动机在于获利,因为突破了官报作为政府宣传品的范畴,成为商品走向。

(4)敢于刊登朝廷不愿意刊登的信息,也敢于根据民意,民心编造不利于朝廷的事件。

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考前试题和答案

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考前试题和答案

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考前试题和答案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考前试题和答案0065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葡萄牙文周刊()A. 《蜜蜂华报》B. 《广州纪录报》C. 《中国丛报》D. 《中国之友》【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2题清政府的正式机关报是()A. 《商务官报》B. 《北洋官报》C. 《南洋官报》D. 《政治官报》【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3题 19 创刊于上海的()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A. 《每周评论》B. 《新青年》C. 《湘江评论》D. 《劳动者》【正确答案】 B本题分数1分第4题()措施是台湾实行“报禁”政策的标志。

A. “限印”B. “限张”C. “限证”D. “限发”【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5题“新闻”一词最早见于()A. 初唐B. 晚唐C. 宋代D. 汉代【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6题()是中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

A. 《循环日报》B. 《汇报》C. 《述报》D. 《昭文新报》【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7题()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

A. 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B. 哈尔滨广播电台C. 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D. 北京广播电台【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8题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是()A. 周麟之的《论禁小报》B. 赵升的《朝野类要》C. 尉迟枢的《南楚新闻》D. 孙樵的《经纬集》【正确答案】 B本题分数1分第9题辛亥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白话报刊是()A. 《中国白话报》B. 《杭州白话报》C. 《安徽俗话报》D. 《苏报》【正确答案】 B本题分数1分第10题()是《女星》的主要编撰人。

A. 向警予B. 恽代英C. 萧楚女D. 邓颖超【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11题 1938年1月25日,《文汇报》创刊,创办人是()A. 严宝礼B. 范长江C. 郭沫若D. 夏衍【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12题()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服务对象也扩展为全国人民。

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笔记和课后解答

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笔记和课后解答

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笔记和课后解答一、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1.1 起源中国的新闻事业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纸质媒体,如《京报》和《深报》,这些报纸的创办标志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步。

此后,新闻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但在一段时间内受到政府的控制和限制。

1.2 发展在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新闻事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

最显著的一次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新闻传媒立即被国家掌控,成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

1.3 当代新闻事业的现状中国新闻事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中国建立了众多的新闻机构,包括报纸、电视台、广播等。

中国的新闻事业也逐渐实现了市场化,并为全球提供了大量新闻内容。

二、中国新闻事业的主要特点2.1 政府控制中国的新闻事业受到政府的控制和管理。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机构逐渐市场化,但政府仍对内容和报道进行严格的审查和限制。

2.2 媒体与娱乐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国的新闻媒体开始追求商业化和娱乐化。

许多新闻节目和报纸更注重娱乐性,迎合公众的需求。

2.3 社交媒体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社交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使个人用户能够快速获取和传播新闻信息,对新闻传媒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中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3.1 挑战中国的新闻事业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言论自由受到了限制,新闻媒体的报道受到政府的审查。

其次,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给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带来困扰。

此外,新闻媒体面临着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平衡问题。

3.2 机遇尽管面临挑战,中国的新闻事业也存在一些机遇。

首先,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方式。

其次,中国的媒体市场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中国经济的崛起也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课后解答1.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是如何的?中国的新闻事业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纸质媒体,如《京报》和《深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一、填空。

1. 敦煌进奏院报是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两件残页),被斯坦因和伯希和偷走,现存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和法国巴黎。

2. 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是《急选报》。

3. 近代第一份报纸是于1815年在南洋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4. 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于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5. 《申报》的创办者是美查,创办于1872年。

6. 《循环日报》的创办者是王韬,创办于1874年。

7. 维新派最早的报刊是由康有为创办的《中外纪闻》。

机关报是《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8. 维新派在澳门办的《知新报》,于1897年创刊,是戊戌政变后幸存的屈指可数的几家维新派报刊之一。

9. 严复的《国闻报》,在天津创刊,是维新派在华北地区出版的唯一报纸。

10. 同盟会第一个大型机关报是《民报》,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刊。

11. 于右任的“竖三民”是《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12. 《大江报》著名时评是詹大悲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

13. 戊戌政变之后的在国外的第一份报刊是《清议报》、于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

14. 天津《大公报》的四不原则: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15. 戴季陶的“横三民”是《民权报》、《民国新闻》、《中华民报》。

16. 民初“三杰”:黄远生、刘少少、徐彬彬。

17. 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8. 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新闻采访工作的专著。

19. 现代第一份报纸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

20. 三个评论是《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星期评论》。

21. “四大副刊”是《学灯》、《觉悟》、《晨报副镌》、《京报副刊》。

22. 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刊是1922年创办的《向导》。

23. 《劳动周刊》是党直接领导下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工人报刊。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民族资本创办的通讯社是()A. 国闻通讯社B. 新华社C. 中央通讯社D. 申明通讯社答案:A2.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新华社社长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C. 胡乔木D. 陆定一答案:D3.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由范长江所著?()A. 《中国的西北角》B. 《赛金花》C. 《动荡中之西北大局》D. 《西行漫记》答案:D4. “文革”期间,中国新闻事业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下哪项不是在这一时期发生的?()A. 新闻媒体被大量关闭B. 新闻内容受到严格控制C. 新闻工作者被批斗D. 新闻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答案:D5. 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下哪项不是这一时期的特征?()A. 新闻媒体数量的增加B. 新闻报道内容的多样化C. 新闻审查制度的加强D. 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是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A. 党性原则B. 真实性原则C. 多样性原则D. 独立性原则答案:A B C7. 新闻事业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包括()A. 传播信息B. 引导舆论C. 监督政府D. 娱乐大众答案:A B C D8. 下列哪些属于中国新闻事业史的重要事件?()A. 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闻报道B.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宣传C.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闻改革D.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新闻控制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9. 简述中国新闻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

答: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事业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国家建设的成就,团结人民,教育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同时,新闻事业还承担着对外宣传中国形象,介绍中国政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的任务。

10. 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

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闻媒体的多样化和市场化,出现了更多的媒体形态和经营模式;二是新闻报道内容的开放性和多元化,新闻报道更加注重真实性、客观性和深度;三是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和速度;四是新闻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起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重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重点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上古—1815年)1.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有哪些?(3~~5个)结绳(结珠)、实物表意、肢体语言(动作体态)、声音、图画、语言、文字传播2.唐朝有报纸的根据是什么?(史料与实物)1.有史料为证:唐人孙樵《经纬集》卷三《读开元杂报》一文有相关文字记载2.有实物为证:1907年被取走收藏在伦敦大英图书馆和巴黎国立图书馆的两份“敦煌进奏院状”。

这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代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特点是均无报头。

3.官报的称谓与形式答:唐代驻首都的各地进奏院发布的,被当时人称为“进奏院状”、“状报”、“报状”、“上都留后状”、“留邸状报”、“邸吏状”、“报”等,已经具有一定官报性质,是一种在当时政府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官报,到了宋代开始出现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

4.宋代小报与官报有什么不同?答:1)小报是民间小报 2)小报消息快、内容新、新闻性强 3)小报是非法报纸,屡遭政府查禁 4)小报可出售,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5)小报读者范围更广 6)小报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往往是在野派对当权派的攻击工具 7)小报虚假新闻多5.定本制度与报房答:1.定本制度: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朝制定了对官报的定本制度,即进奏官将编好的邸报送请枢密院审查,通过审查的邸报样本称为定本,进奏院向地方发布官报以定本为准,不准擅自增删,该制度是我国第一个新闻检查制度。

2.报房:是指设有编报、抄报、印报、送报和兼有探报的综合性办报机构,它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6.两种民间小报:宋代小报与清朝《京报》的主要不同答:《京报》是册装的书,长方形的小册子,内容与官报基本一样,是合法民间报纸,“无官报之名,有官报之实”,基本印刷,而宋代小报是非法报纸,虚假新闻多。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察世俗》的基本情况答:1)创办:1807年马礼逊来到中国,1813年米怜被派到中国协助,因在中国不能传教,所以米怜在马六甲于1815年8月15日创办《察世俗》。

中国新闻事业史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习题1.学习中国新闻史的意义是什么?2.中国新闻事业可以分成几个发展阶段?3.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报纸是什么?4.中国古代报刊有几大类,主要内容及性质如何?5.外国人在中国主要创办了哪些报刊?性质如何?6.《申报》、《新闻报》在业务改革方面有什么贡献?7.王韬对新闻事业有何贡献?8.《湘学报》、《湘报》、《国闻报》、《知新报》何时、何地,何人主编?在维新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9.梁启超在戊戌维新前后办过哪些报刊,有何影响?对新闻事业有何贡献?10.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报刊主要有哪几种?11.《民报》和《新民丛报》的论战集中在哪几个问题上?12.中国资产阶级的报刊思想都有哪些创新?如何正确评价?13.《中国日报》、《民报》的创办及其宣传情况如何?14.于右任办过几个报刊?其性质怎样?15.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16.简述“苏报案”。

17.民国初年有哪几个著名记者,各有什么贡献?18.《新青年》的沿革、作用及影响。

19.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五四时期办过哪些报刊?有何影响?20.五四时期新闻工作有哪些重大改革?21.《申报》、《新闻报》如何向现代化企业报迈进?22.《向导》的创办及其特点。

23.《热血日报》的创办及其在五卅运动中的作用?24.《申报》、《新闻报》、《大公报》各自的态度及宣传方针有哪些?25.如何评价戈公振《中国报学史》?26.红色中华通讯社、《红色中华》报是如何创办的?27.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优良传统是什么?28.邹韬奋对新闻事业有哪些贡献和影响?29.新生事件的起因、经过。

30.延安《解放日报》整风改革的原因、经过和成就。

31.范长江如何进行西北采访?有何影响?32.《新华日报》如何在斗争中成长?33.三“S”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哪些贡献?34.《新华日报》与《大公报》如何进行论战的?35.《晋绥日报》反“客里空”的意义是什么?36.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对新闻界有何重要讲话?其要点是什么?37.《大公报》的新生原因有哪几方面?38.新闻宣传报道的重点和经验是什么?39.抗美援朝和各项社会改革运动是如何宣传报道的?40.学习苏联经验的收获与教训是什么?41.《人民日报》是如何进行改版的?42.全国新闻工作改革的意义和影响有哪些?43.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44.“大跃进”时期新闻宣传的教训有哪些?45.如何坚持新闻报道的实事求是原则?46.媒体在“文化大革命”发动时期做了哪些宣传?47.“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界进行了那些斗争?48.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49.新闻事业是如何进行拨乱反正的?50.新闻改革的经验教训是什么?5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新闻事业是如何发展的?52.说明报禁前后台湾新闻事业的不同特点。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一.填空题1.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

2.中国最早的外文报纸:《蜜蜂华报》,1822年在澳门创办,周刊,葡萄牙文。

3.《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4.《时务报》:1896年创办于上海,梁启超任总撰述,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5.《大江报》两篇著名时评:一篇是署名“海”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另一篇是署名“奇谈”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6.我党(在中共苏维埃时期)最早的通讯社:1931年,江西瑞金,红色中华社。

7.最早书报检查制度:宋朝的“定本”制度。

8.我国近代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在广州由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9.《国闻报》:1897年创办于天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主要创办人是严复。

10.《向导》: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11.我党最早的日报:在五卅运动中,我党1925年在上海创刊的《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

12.白话运动开始于谁的文章,发表于哪一年哪本书刊: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

13.最早的民间小报:《游戏报》,1897年创刊于上海,这是中国最早的小报。

14.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孖剌报馆创办的一种商业周刊,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15.《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创刊,创办人英华,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

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

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

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重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重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近代部分)一、单项选择1分*15【民国新闻事业】除报刊数量急增,民初新闻事业繁荣的另一标志是通讯社的大量出现。

1872年,英国路透社在上海建立了远东分社,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通讯社(路透是人名,是一个名叫路透的德国人在英国半的通讯社)。

中国自办通讯社开始于20世纪初,1904年在广州成立的中兴通讯社。

P104红色中华通讯社(红中社)则是中共在1931年成立。

P180民国孙中山“暂行报律”事件“是欲袭清廷之故智,钳制舆论”“绝对新闻自由”P104民国初期著名记者:黄远生(报界奇才)、邵飘萍(新闻全才)、刘少少、徐彬彬、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民国时期新闻业务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报道的加强,二是报纸副刊的发展。

【黄远生】报界奇才。

记者生涯从1912年创办和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开始。

新闻通讯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一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二是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

三是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

四是语言通俗生动。

此外,黄远生的政论也很出色,它继承了“时务文体”的特点而又以深刻见长。

在新闻思想上强调报刊的舆论监督作用,强调新闻要真实,精确,客观,系统。

最著名的新闻观点是他对新闻记者提出的“四能”要求,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远生遗著》以新闻通讯作品为主(占四分之三以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集P112【《大江报》事件】清末著名报案,发生在武汉。

1911年7月17日,《大江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引起清廷注意,湖广总督瑞徵震怒,逐将主编詹大悲等人逮捕,查封《大江报》馆。

《大江报》事件发生后,一时舆论哗然,纷纷指责湖广总督摧残言论的暴行,汉口各革命团体和报界公会集会抗议,许多新军士兵来到报馆表示声援,当局慑于民愤,对詹等人只好判了18个月徒刑。

【外国传教士办的第一份报纸】马礼逊(米怜)(英国传教士)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查世俗每月统记传》,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事业史》一、名词解释:定本: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2、近代:《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5日由传教士威廉•米怜始办于马六甲的一份中文月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其性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内容。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发表《新闻纸略论》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万国公报》:该刊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创刊的“中国教会新报”,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

后所刊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1874年9月5日,该报自301期改名为《万国公报》,内容也改以时事政治为主。

《字林西报》:1856年由北华捷报关增出的英文广告日刊,原名《每日航运新闻》,1862年更名,被视为“英国官报”。

1864年7月1日,改组为综合性日报独立出版。

此时,报馆组织以改组为字林洋行,故名曰《字林西报》。

《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第5号起出日报。

由英国商人美查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

商业化程度高,以营利为目的。

《申报》的办报方针“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鄂之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还向社会征集“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等各类稿件;重视刊载文艺作品;1884年增办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万斋画报》,1872年出版中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琐记》,1876出版了中国最早的白话通俗副刊《民报》。

我国近代报刊的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申报》已完全具备。

《新闻报》;《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他打响了维新运动东山再起第一炮,梁启超人总撰述,汪康年任总经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

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

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

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A、汉B、唐C、宋D、明2、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是()A、《中国丛报》B、《广州周报》C、《广州记录报》D、《蜜蜂华报》3、最终发展成为英美诸国在华总的言论机关的是()A、《上海新报》B、《字林西报》C、《申报》D、《新闻报》4、《申报》创刊于()A、1882年4月B、1893年2月C、1868年9月D、1872年4月5、维新派最重要的机关报,也是这一时期宣传维新变法最具影响力的报刊《时务报》创刊人是()A、黄遵宪B、梁启超C、康有为D、唐才常6、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王韬D、严复7、《新民丛报》的宗旨是()A、“开民智”、“造新民”B、“主持清议,开发民智”C、“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D、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鼓吹变法8、辛亥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是()A、《中国女报》B、《中国日报》C、《神州日报》D、《大江报》9、1905年11月,在东京创刊的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是()A、《大公报》B、《时报》C、《大江报》D、《民报》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新闻出版的专门法规是()A、《报章应守法规》B、《报馆暂行条规》C、《大清报律》D、《大清印刷物专律》11、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A、黄远生B、邵飘萍C、刘少少D、徐凌霄12、创办并长期担任《新青年》主编的是()A、胡适B、陈独秀C、李大钊D、蔡元培13、五四时期,毛泽东办了()这一革命学生报刊A、《天津学生联合会报》B、《新湖南》C、《湘江评论》D、《少年中国》14、最早以《劳动歌》为题译载了《国际歌》歌词的是()A、《劳动界》B、《劳动音》C、《劳动者》D、《劳动与妇女》15、连续发表鲁迅的《阿Q正传》和其他作家的大量作品的是()A、《觉悟》B、《学灯》C、《晨报》副刊D、《京报》副刊16、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于()A、1919·4B、1918·10C、1920·12D、1919·1217、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专业刊物是()A、《东方杂志》B、《北京大学月刊》C、《实际应用新闻学》D、《新闻周刊》18、第一个中央机关报《向导》是在()创刊的A、北京B、广州C、上海D、浙江1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报刊()A、《劳动周刊》B、《工人周刊》C、《真报》D、《中国青年》20、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月报是()A、《政治周报》B、《热血月报》C、《中国军人》D、《真报》21、1926·9新征公司《大公报》继刊,由()任总编辑A、吴鼎昌B、胡政之C、张友鸾D、张季鸾22、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创办的时间是()A、1920B、1922C、1923D、192423、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在()开始播音A、北京B、上海C、南京D、浙江24、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A、红色中华社B、红色中华通讯社C、中央通讯社D、国闻通讯社25、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是()A、《红色中华》B、《红星报》C、《斗争》D、《青年实话》26、1937年8月,邹韬奋创办了(),大力宣传全面抗战A、《生活日报》B、《生活》周刊C、《抗战》三日刊D、《全民抗战》27《新华日报》创刊于()A、1939B、1941C、1937D、193828、《文汇报》的创办人是爱国人士()A、邹韬奋B、史量才C、成舍我D、严宝礼29、1947·6()发表了剧本《前线》中有关“客里空”的部分情节,并借用“客里空”作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

A、《文萃》B、《新民报》C、《晋绥日报》D、《译报》30、1948年4月2日()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并发表重要讲话A、陈毅B、周恩来C、毛泽东D、刘少奇二、多项选择题(10%)1、从1906年到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报刊出版法律有()A、《大清印刷物专律》B、《报章应守规则》C、《大清报律》D、《大清律例》E、《报纸条例》2、著名报人成舍我创办的报纸有()A、《世界晚报》B、《立报》C、《民生报》D、《世界日报》E、《世界画报》3、下列属于传教士办的报刊有()A、《遐迩贯珍》B、《六合丛谈》C、《中外杂志》D、《字林西报》E、《子子刺报》4、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限制新闻出版,而挑起的一系列事件有()A、羊枣事件B、较场口事件C、下关事件D、新生事件E、“诚言”事件5、鼓吹“第三条道路”的主要报刊有()A、《观察》B、《新路》C、《大公报》D、《文萃》E、《大学评论》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局面的终结,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2、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创刊于1815年的。

3、1895年11月中,强学会成立后,将《万国公报》改名为。

4、20世纪初,革命派和保皇派报刊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论战主要在《新民丛报》和之间展开。

5、1909年至1910年两年内,在上海相继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民国以后,被人简称为“坚三民”。

6、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新闻通讯记者。

7、《政治周报》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担任首任主编。

8、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的创办人是。

9、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是。

10、上海三报于年停刊,国民党新闻事业在大陆瓦解。

四、名词解释(15%)1、苏报案2、癸丑报灾3、邵飘萍4、四大副刊5、时务文体五、简答题(15%)1、《民报》和《新民丛报》论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2、五四时期新闻报刊业务有哪些新发展?3、简述《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20%)1、试论近代在华外报对我国的影响?2、反“客里空”运动及其现实意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D5、B6、C7、A8、B9、A10、D11、B12、B13、C14、C15、C16、B17、D18、C19、A20、B21、D22、B23、C24、B25、C26、C27、D28、D29、C30、C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CDE3、ABC4、ABC5、ABCE三、填空题1、小报2、《察世俗每月统计考》3、《中外纪闻》4、《民报》5、于佑任6、黄远生7、毛泽东8、E·G·奥斯邦9、《新华日报》10、1947年四、名词解释1、1900年《苏报》由陈范当馆主,开始具有进步的政治倾向,爱国学社成立后,《苏报》与该社联手,这时,《苏报》成为革命组织爱国学社的言论机关。

《苏报》在章士钊主持下,革命言论达到最激烈程度。

引起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惊恐与忌恨。

派人包围《苏报》馆和爱国学社。

后邹容被迫害致死。

章太炎出狱后,东渡日本,担任同盟会的《民报》主编。

2、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宋教仁。

国民党系统报刊连续报道真相,声讨袁世凯。

袁世凯乘机对新闻出版事业进行摧残。

到1913年,辛亥革命前后发展起来的500多种报刊,只剩130种。

这一年是癸丑年,故称“癸丑报灾”。

3、笔名阿平,素昧平生,浙江金华人。

作为《申报》特派员,先后撰写了200多篇“北京特别通信”,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大型日报《京报》。

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是个全才。

著有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

4、到五四时期,报纸副刊改变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知识、新思想的园地。

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是“四大副刊”:北京《晨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

重视报纸副刊,是我国现代新闻史的重要特点。

五四时期“四大副刊”的重大改革,为办好新式副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5、“时务文体”是一种新型的报章文体。

维新运动前,报刊上流行的仍是一种八股文和桐城派古文相结合的混合文体。

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利用报刊极力倡导变法,议论时政,一种新文体应运而生。

由于这类政论文章多以“时务”为内容,且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所载文章为代表,故称“时务文体”。

五、简答题1、1革命还是改良2建立民国还是实现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平均地权?2、1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得到广泛运用2副刊一改先前的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思想、新知识的园地3报刊政论的内容与形式均有发展4新闻学术研究与新闻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

3、《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

内容十分丰富,有社论、要闻专电、消息、前线通讯、战绩、捷报和国内外时事。

并设有17个专栏,图文并茂、通俗生动。

被称为“战士的良友”。

担负着党报和军报的双重任务。

六、论述题1、1在政治上,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为殖民主义政策作辩护。

2在经济上,行情、船期、广告是其主要内容,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3在文化思想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有一定启蒙作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对封建守旧观念是一个巨大冲击。

4在新闻观念与报刊业务方面有更直接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