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
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课程教育研究 语法词汇 ·200· 位置,以此来学习方位介词near,between,behind,in front of 等,当学到under 时,这样学生钻到讲台下,短短几分钟内的游戏表演后,学生就掌握了这些单词,并熟练地运用到句子中。
这样暂时的新鲜感将能转变为较稳定的学习兴趣。
2、激励性教学。
争先好胜、表现欲强是初中学生的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课堂上老师常常用组织竞赛和方式进行单词教学,使竞赛活动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链环式教学。
随着语言教学的逐步发展,词汇量的逐步扩大,语法知识的逐渐加深,在教学中采用链环式教学,对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很有帮助。
如教形容词的位置用法,还可联想其反义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的变化规则。
这样学生一下子就可以学到单词的全貌,较快地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运用这些单词的能力。
二、加强指导学习方法 1、感官记忆。
背单词时反复出声读单词几遍,并一边读一边写,声音形象一并传到大脑中,记忆就清晰多了,这样记忆单词就能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
利用多种感官刺激,比单一的视觉识记深刻得多,记得也牢靠。
2、分类记忆。
用分类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单词,如按学习用品、动植物、人物、食物、交通工具等分类;把一周的名称、月份的名称以及其他表示时间的名词归在一起;把同音异义词和一些易混淆的词如know、now 等经常归类对比,以加深印象。
3、图表记忆。
图表记忆可用于结构规则的记忆,在教学中,应常指导学生将名词的复数变化,动词的第三人称变化规则列在一起;形容词和副词的规则的比较级和不规则的形式均制成一张表;动词的现在分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的变化规则也列成一份简表,这些图表便于学生查找对照,一些易混淆的词尾变化就一目了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强化了对词汇的记忆。
4、运用记忆。
记忆的重要意义在于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把单词放在词组里,融进句子里去记,引导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句子。
浅论语文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浅论语文 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 喻 峰 (西省 学校 3 0 ) 江 旅游 30 06
于 “ 术 ”一 词 ,古 今 中外 有不 同 的解 释 。有 艺 的 认 为艺术 是 塑造 形 象 ,反映 生 活 的艺 术的 形 态 ;有 的认 为 艺 术 是 有创 造 性 的 方式 、方法 、才 能 、 技 巧 ;有 的认 为艺 术 是诡 计 、诈 术 ;有 的认 为艺 术 是 鉴 赏 力 、想 像 力 ,等 等 ,那 么 语 文 教学 是不 是 艺 术 , 它 具有 哪些 特征 呢 ?
在 教 学 活 动 中都 是 存 在 的 ,如 果 失 掉 了 它 们 ,听 、 说 、读 、写 的 教 学 手 段 就 无 法 实施 ,教 学 目的 也 不 可 能 达 到 。如 果 这 些 方 法在 每 堂 课 上 都 使 用 ,那 么 教 学 效 果 也 不 见 得 好 。机 械 地 照搬 ,带 给 学 生 的 是 乏 味 繁 琐 ,而 灵 活 的 运 用 带 给 学 生 的 是 轻 松 愉 悦 。 方 法 的 承 受 者 是 学 生 ,教 学 过 程并 不 是 工 人 制 造 产 品的 过 程 ,工 人 生 产 时 面 对 的 是 固定 不 变 的 设 备 和 规 格 一 律 的 加 工 材 料 ,他 只需 重复 必 须 的 动 作 就 能 生 产 出 产 品 ,同 时 要 求 产 品 越 标 准 越 好 。 而 教 师 面 对 的是 活 生 生 的人 ,他 们 有 感情 、有 差异 、 有变 化 。 教 师 若 也 像 工 人 那 样 操 作 ,我 想 “ ” 品 率 是 很 高 废 的 。 教学 并 不 是 大 批 量 生 产 统 一 规 格 的物 件 ,而 是 培 养不 同 类 型 的 人 才 。它 要 求 教 师 不 能 只做 技 术 工 人 ,而 应 该 成 为 设 计 师 ,要 有 科 学 的 头 脑 ,运 用 科 学 的 方 法 ,遵 循 科 学 的 规 律 去 培 育 人 。作 为 语文 教 师 既 要 把 握 语 文 教 学 的 基 本 方 法 ,也 要 注 意 学 生 的 年 龄 特 征 和 个 性 差 异 ,根 据 他 们 已 有 的 知 识 经 验 、 兴 趣 爱 好 、心理 状 态 等 智 力 和非 智 力 因素 因材施 教 。 如 潘 凤 湘 老 师 的 教 读 法 、魏 书 生 老 师 的 五 步 阅 读 法 都 是根 据 语 文 教学 的 目标 ,分 别 结 合 学 生 的 认 知 心 理 特 征 和 智 力 技 能 形 成 的 特 点 而 确 立 的 。所 以 说 语 文 教 学 有 法但 无 定 法 ,要 根 据 教 学 对 象 和 内 容 作 调 整 和 设 计 ,要遵 循 科学 的 方 法 和 规 律 ,做 到 “ 心 随 所 欲 不逾 矩 ” 。从 现 代 教 育发 展 的 趋 势来 看 ,观 念 上 由接 受 教 育观 向 自主 教 育 观 转 变 ,由 共 性 至 上 观 向
谈谈什么是语文教学艺术
谈谈什么是语文教学艺术馆陶县魏僧寨中学曹振海我们常听有人评议:某某的课启发诱导,有趣儿,深入浅出,味儿浓,引人入胜,听起来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而某某的课,启而不发,枯燥乏味,浅入浅出,引人入睡,听这样的课是一种折磨和灾难。
为什么一个有“味”,一个乏“味”?一个“引人入胜”,一个“引人入睡”?一个是“享受”,一个是“灾难”呢?简言之,因为一个具备了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修养,把课上得既有文味、情味,又有趣味、余味,津津有味,饶有兴味;而另一个却缺乏语文课堂艺术修养的缘故。
语文教学艺术从实质上讲,是语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具体展示。
从它的作用来讲是一种育人手段,所以这是一种塑造人的艺术。
这不仅是由语文教学的教育因素决定的,更主要还取决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思想的具体理解和体现。
在学术界对语文教学艺术有着不同的见解。
而我们认为,语文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要求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互动作用,充分利用各种相关因素,乐教乐学,使教学过程向着最优化方向正常运转,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得到最全面发展。
美纽斯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最神秘的。
”由此可见,关于教学艺术本质的众多的见仁见智的看法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各自从某些侧面提示了教学艺术的本质问题,对丰富和提高人们关于教学艺术的理性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讲,语文教学艺术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进入艺术的境界,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刻苦的追求。
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声美。
语音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刺激,会产生疲劳感;语音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就会令人昏昏欲睡。
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
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妙,要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心理共振的场效应。
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语速要快慢有间,断续适当,张弛有度。
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
浅析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特征
浅析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特征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并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语言就应在各科语言的共性中体现出个性,表现为下面几个特征: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吕叔湘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指教师语言既符合教学内容的学科特点,具有专业用语的科学性,表述准确、全面、严密,又指符合语言学意义上的科学性,即语言的规范性。
这种科学性强调的是教学上的共性,没有科学性的语言,是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的。
因为不同学科的教学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领域和知识系统,讲授不同的学科,就要使用不同学科规定的不同术语,教师只有准确使用科学的专业术语,才能使学生学到应有的科学知识。
但语文教育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过去,我们语文教育曾一度极力追求科学化,追求客观性、确定性、抽象性的目标,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自然科学靠拢的过程中,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过度地进行理性分析,将物理世界问题的方法移植到精神世界的问题中来的做法,降低了语文教育的效率。
语文课程的语言暗示性决定了它的艺术性,而它的艺术性则表现在语言运用的巧妙、机智与灵活性和独特的话语风格上。
它要求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学生、环境等诸方面的实际,把教师个人读到的见解或方法融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是一种个性化了的创造型劳动。
语文教学特别是文学教学,是个技巧性很强、个性特别突出的活动,其效果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细致观察、耐心品味、反复实践才能得到的。
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脱离了语言的科学性,语言的艺术性便必然流于矫揉造作,空疏庸俗。
但语言的科学性又都寓于语言的艺术性中,并须通过艺术性来体现。
两者之间的统一,是优秀教师语言艺术的显著特点。
优秀教师的口语又是经过转化的书面语和经过优化的口头语的“合金”,是教师精心创造的艺术精品。
二、教育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教师语言的教育性不仅体现在语言内容饱含着积极的思想教育和健康的情感滋润上,而且体现在语言本身的教育作用上。
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其艺术性
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其艺术性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
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其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体现课堂的艺术性。
所谓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是要求教师用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有机统一,下面从常规教学的几个方面,谈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一、导语的艺术性一节课的导语非常重要,好的导语能一下子抓住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欲或造成悬念吸引学生,那么导语如何设计。
1. 过渡性引导。
课与课之间都有过渡的过程,按正常的教学秩序,每节课都是下节课的基础。
上课时应该承上启下,总结上节课内容,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不让学生感到突然,有些学科也可通过对过去学过的而且与本节讲授的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回顾,,作为本节课的引入,使已经学过的只是在学生头脑中再现,使其在学习新知识时不感到困难。
2.通过自己的阅历或生活引入。
对于生活、工作中的实例或自然现象,有时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应撷取生活、工作中的或自然现象中一些恰当的例子,作为新课的引入,使学生产生渴望了解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3.直观法引入。
可利用图表作直观的展示、精略的概括内容,直接引入新课,从而激发其兴趣。
二、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提问很重要,可以说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手段,通过它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1.创设温馨的气氛,是学生积极思维和回答问题的前提。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也可以消除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恐惧心理,学生自然会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语言亲切。
当学生因心理、知识、语言或思维诸方面的障碍,很难确切回答问题,教师绝不能冷眼旁观,让学生难堪,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及时启发诱导,理顺其思路,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高中语文解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高中语文解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解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本文将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文学风格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独特的语言表现,作品能够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一方面,文学作品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
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人物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展现了丰富的人性和社会形态。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有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作品能够深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三、文学作品的情节安排情节是文学作品的骨架,直接决定着作品的发展和结构。
文学作品的情节安排往往由作者巧妙布局,通过悬念、冲突和转折等手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发阅读的兴趣。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情节紧凑、跌宕起伏,有助于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文学作品的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的独特表现形式,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创作特点。
不同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学风格,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等。
文学风格体现了作者对于世界的独特观察和表达方式,呈现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解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风格,需要从语言特点、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文学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只有全面深入地解读作品,才能真正领略文学的魅力和内涵。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文学作品的解析与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这也是追求深度学习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
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所谓语文教学艺术,是指审美化的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行为或者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特征。
语文教学艺术,不仅要使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而且要使语文教师愉快地教好语文。
语文教学艺术在关照教学对象的同时,也是对教师自身的审美关照。
要达到这个境界,就离不开创造性的教学谋划和创造性的教学行为。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谋划的运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艺术,对学生学习力的判断艺术,对自我教育的估价艺术是谋划的科学依据,对课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与陈述,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结构的安排,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行为。
语文教学艺术包括五大特征:“科学性、创造性、情感性、灵活性、魅力性。
”科学性是教学艺术的首要特征。
语文教学必须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教育理论的指导性,教师熟悉并驾驭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能量,是教学与学生的认识结构产生沟通,以便进行各种形式的有意义的学习,扩大、深化学生固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得到教养、教育和发展,否则就谈不上语文教学艺术了。
创造性是语文教学艺术重要的因子,施教中创造的主体是教师,创造的对象是教材和学生,创造的任务是传播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塑造灵魂,创造的手段是教学方法,创造的内容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设计,创造的产品是教学质量的最佳效果,创造的本质是求异。
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性即文章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
教学中,只有这“三情”交融,和谐统一,才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
语文教学的灵活性,体现了教师对语文教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处理的灵活度,至于魅力性,从心里角度说,是一种悦人心目,审人情思的吸引力,是一种扣人心弦,激励追求的感染力。
教学艺术的魅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的教学功力而启迪学生的一种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教学吸引力。
教学艺术的魅力是教学的集中体现,是教学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把仪表美、教态美、语言美、提问美、结构美、板书美、节奏美、结尾美等综合形成教学美,从而产生教学魅力。
(完整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最新整理)
第六章语文课程的教学艺术一.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1.形象性教学艺术的形象性表现在:(1)语言描述的形象化。
教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给学生生动的直观形象。
(2)体态语言的形象化。
教师运用手势、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为形象的活动。
(3)电化教学的形象化。
可以将时空艺术、视听艺术融为一体。
2.情感性情感性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显著特征。
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性表现:(1)语文教师良好的情感修养。
教师要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中,沉入课文,情动于中,才能形于外。
(2)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富有情感的语言更容易使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产生和谐共振,引起情感共鸣。
3.创造性教学需要新颖、突破,与众不同,常教常新,常教常异。
面对教过几遍甚至几十遍的课文仍要有新的设计,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才能保持活力。
4.审美性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在美是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
教学艺术的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
审美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美修养,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应变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变化着的情景,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
应变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高低优劣的显著标志,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语文课堂的教学的组织艺术?(一)导入艺术1.导入艺术的基本形式与方法(1)释题入课法。
有些文章透过题目就可以窥见全文的奥妙,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可以直接板书课题,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围绕课题提示一些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
比如《将相和》,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课前谈话,十分自然的引出课题,接着问:将是谁?相是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吗?为什么不和?后来怎么又和了?运用释题入课,可以引发学生注意和发人深省。
(2)设置悬念法。
在新课开始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语文教学设计的特点有
语文教学设计的特点有语文教学设计的特点有许多方面。
首先,语文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因此,在语文教学设计中,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设计需要注意情感教育的引导。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培养情感的表达能力。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内涵,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语言能力,还培养了情感方面的素养。
另外,语文教学设计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语文学科强调的不仅是背诵与记忆,更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思辨精神。
此外,语文教学设计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学科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需要借助语文教学设计来传授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古代经典作品中蕴含的人性思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最后,语文教学设计还需要注重课程的差异化。
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因此,语文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
可以通过分层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设计的特点包括注重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情感教育引导、思维能力发展、文化素养培养以及课程差异化等方面。
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加以运用,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教学艺术的特点
语文教学艺术的特点一、语文教育艺术具有审美性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过一段精彩阐述:“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
”富有审美性的语文教学要能够:①展示教学内容美;②再现情境之美;③讲究语言美;④体现教学过程的美,诸如节奏的美、风格的美、板书的美等;⑤注重教师的形象美,包括仪表、风度、情态等。
讲究审美性的语文教学,能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乃至创造美,它能让人如沐春风,而不是“如坐针毡”。
艺术的本质是人对现实的审美观照。
当代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经指出:“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
”既然教育艺术是教师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美的规律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那么教育艺术就必然带有审美性的特点。
可以说审美创造是教育艺术的特质。
作为基础性学科的语文,它的教学目的本身就带有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和发现与创造美的能力的要求,成功的语文教学过程本身也应该是审美过程。
它从两个方面彰显其审美特质:一是教学内容的美,二是施教过程的美。
语文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都是依照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的典范。
比如小说中塑造的形象美,诗歌中的意境美,说明文中的情趣美,议论文中的哲理美,都可以构成审美教育的资源。
教师要利用美的信息激发、引导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情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品质。
施教过程的美主要指教师教态美和表达形式的美,“教师的教态美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仪表、表情、动作诸方面的一种综合美”。
表现为衣着整齐美观,仪表端庄大方,态度亲切自然等。
教师表达形式的美则体现在语言美:富于美感的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鼓励性、幽默性;节奏美:教学节奏有张有弛,有起有伏;板图美:板书层次清晰,简洁明快。
二、语文教育艺术的内在特征是清晰性语文教学目标、学科知识、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之间内在逻辑的清晰化,显示出语文教学的简洁、缜密、雅致。
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分析
败 也 在 于 创 造 。 文 教 学 艺 术 的 创 造 , 教 语 是 师依 据 一 定 的 审 美 理 想 , 照 美 的 规 律 而 按 进 行 的 一 种 培 养 人 的 自觉 和 自由 的 活 动 。 语 文 教 学 艺 术 的 创 造 性 有 其 独 特 的特
2 0 N . 09 O 1 8
创 新 教 育
Sce c n Te h oo y In v in e e d c n lg n o e
下
语文教 学艺术 的特征 分析
张 涛 ( 山经贸 学校 文科 教研 室 河北唐 山 唐
0 7 0) 63 0
摘 要 : 为一 门学科 的语 文 , 作 具有 类似 于 其 它基 础性 学科 所 具 有 的科 学性 : 求教 学 内容 的 标 准化 , 学程 序 的规 范化 , 追 教 学科 理论 的体 系化 。 但语 文 还 应该 更 具 有 艺术性 的 特征 , 它应 该 更 多的张 显 出人 文特 点 。 充溢 着情 感 与 美赢 。 过 分析研 究 , 以发现 语 文教 通 可 学艺术 具 有 以下 特征 : 审美性 、 感性 、 象性 、 情 形 创造 性 。 文 将 依 次从 理 论 的 宏观 视 角对 这 些特 征 进 行分 析 , 本 以期 为提 高语 文教 学 效率 , 动语 文教 育 事业 的 发展 服 务 。 推 关 键词 : 审美性 情感性 形象性 创造性 中 图 分 类 号 : 2 G 0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4 0 8 ( 0 90 () 0 — 1 1 — 9 x 2 0 ) 6 c一 1 9 0 7 5
一
艺术 , 它绘 声 绘 色 , 观 形 象 , 让 人 达 到 直 能 如 临 其 境 , 见 其 人 , 闻 其 声 的 美 妙 境 如 如 界。 比如 , 讲《 州 园林 》 , 以适 当 的放 在 苏 时 可 映一 些 图片 或 纪 录 片 , 教 学 更 加 形 象 化 。 使
“简单”语文“不简单”——于永正语文教学艺术的审美特征
维普资讯
特
级
其 中 的 ‘ 味 ’ 。 ” 学 生 的 读 书 提 出 了 明 确 的 美 来 给 要 求 。 然 后 , 叉 介 绍 读 书 方 法 : 古 人 把 读 书 叫 他 “ 做 ‘ 书 ’板 书 ) 书 越 ‘ ’ 越 有 ‘ ’ ” “ 煮 ( , 煮 才 味 。 在 煮
于 老 师 曾 经 借 张 田 若 先 生 的 话 来 表 达 自 己
书 : 《 花 》 是 一 篇 描 景 的 美 文 , 们 要 能 读 出 “荷 就 我
收稿 日期 :0 7 1 — 0 20— 22
作者简介: 李建 军,9 1 17  ̄
, , 男 教育硕士 , 江苏教育学院如皋分院讲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语 文学科 教学 、 教师 教育。
对 一 堂 好 课 的 看 法 : 价 一 堂 课 成 功 与 否 , 先 评 得 看 全班 学 生 是否 把 课 文读 熟 了 . 是 最 重 要 的一 这 条 。正 确 、 利 、 感情 地 朗读 课 文 , 是 课 标规 流 有 既 定 的 一 项 重 要 教 学 目标 , 是 学 习 语 文 的 根 本 手 又 段 。 个 目 标 落 实 了 , 成 功 了 一 大 半 。其 次 , 、 这 就 字 词 、 的训 练 要 到位 。字要 认 得 , 会 默 的要 默 , 句 该 词 要理 解 , 会 运用 的要运 用 。置字词 句 篇 、 说 该 听
介 绍 。 课 始 , 老 师 介 绍 了 叶 圣 陶 是 我 国 著 名 的 于 文 学 家 , 散 文 语 言 清 晰 流 畅 , 实 淡 雅 , 景 状 其 平 写 物 细 致 优 美 , 人 寻 味 。接 着 , 这 样 引 导 学 生 读 耐 他
学 的艺术 魅力 。
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功能及其启示
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功能及其启示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功能及其启示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艺术,符合语文教学要求,来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象性,教师以形象的表达方式表达,以引起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思维,加深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二是丰富性,灵活运用单词、句子、语言文字、文学表现手法、图文、表演等,使得学生可以真正体验文学作品,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字文化和思想文化;三是针对性,准确地认识学生求学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塑造出有利于学生容易掌握教材知识的情境式语言学习;四是活动性,使课堂活动转化为学习成果,用活动、表演等形式,营造氛围、调动气氛,培养学生的真实感悟、体验的能力;五是创造性,在探究中发现新事物、体验新感受,用现有教材极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思维的潜力;六是角色性,鼓励学生以作者、读者等角色参与教学,建立积极、全面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感受、领悟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
语文教学艺术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造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景和文化内涵;其次,它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开发学生的因果关系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和欣赏能力;最后,它能够使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将语文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流程,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与功能无疑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利器,同时,它也对语文教师的备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时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把握住新课程理念,重视文学作品中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品德,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以更多样化、审美性、活泼性教学方式,努力实现构建有思想、文字、情景、文学文化结合的高质量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艺术
语文教学的艺术语文教学的艺术,指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高效的一种教学境界。
语文教学的艺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例如,采用故事导入、情境创设、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2.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采用探究式、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采用小组合作、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4.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等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例如,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写作练习、口语表达等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5.科学评价教学效果: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调整,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采用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的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高效的一种教学境界。
试议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
总之 , 信息技术 与体 育教学的整合 , 改变 了传统 的教
各 自发表对人物心情 的理解。 有的说悔恨 , 有的说是 自豪 ,
有的说是 内疚 , 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 。 这样的课堂 中,
学生们都尝试了成功 的情感体验 , 体会了与他人交流 的愉
悦心情 , 培养 了学 生思 维的敏捷 性和深刻性 , 文能力便 语 会提高 , 人文素养也会 得到提高 。【 e ]
。教 师 发 展
蕙 第 1 2期 5
试议语 文教师 的教学艺术
任 娜 娜
语文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 能、 技 巧而进行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创造性 、灵活性的教学 活动 。
它 表现 为教 师 在教 学 中根 据教 学 目的 , 对 学 生 的心 理 特 针
生 的最主要 手段 。教师可以运用 比喻 、 拟人 、 夸张的手法 、 充分发挥语言 的形象功 能 , 给学生生 动的直观感觉 , 调动
要是运用生动 、 鲜明 、 具体 、 形象来达到教 学的 目的。在这
一
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使用较多的形象思维。 教师语 言的直
感及人文素养的培育 , 使教师教的情感与学生学 的情感交
融 统 一 , 筑 起 师 生 间 、 生 问纵 横 交 错 的情 感 网 络 , 生 构 生 学 在 这 样 的情 感 网络 中得 到启 迪 , 到 熏 陶 , 燃 起 学 习 、 受 点 探
学生的直觉思维 , 发展学生的想像 力。
3运 用肢 体 语 言 手段 辅 助 语 言表 达 .
点和教材实际进行灵活的 、 造性 的教学 , 学生注意力 创 使 集 中、 思维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在这一过 程中师生得到心
运用肢体语言手段辅助语 言表达使学生更有效 地理 解所学的知识 。因为肢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 身
浅谈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_浅谈电影的艺术特征
浅谈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_浅谈电影的艺术特征语文教学艺术是老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而进展的富有审美价值的缔造性教学活动。
它表现为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学目的,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实际,敏捷地、缔造性地运用一切教学手段,营造充溢欢悦和意趣,使学生处于兴奋中心、思维活动到达最正确状态的教学境界,师生从中得到心灵的交融、形神的契合、美感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依据语文教学艺术的整体表现,语文教学艺术详细有以下特征:一、形象性形象性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学艺术活动的一个侧面、一个局部,主要是运用生动、显明、详细的形象来到达教学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与学生运用较多的是形象思维。
老师的语言直观等对学生的认知、感觉等心理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语言直观外,还要借助动作、图像、影视、音响等手段,使抽象的内容详细化。
详细说来,语文教学艺术的形象性主要表此时此刻三个方面:第一、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讲解学问,使学生通过详细的感性的形象思维活动把握抽象的理性学问。
语言是老师传授学问、影响学生的最主要手段。
语文教学艺术的形象性,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语言形象来实现的。
老师可以运用譬如、拟人摹状、夸大等,充分发挥语言的形象功能,给学生以生动的直观,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开展学生的想象力和缔造力。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说:“语言的生动性,是来自运用比较的隐喻和描绘的实力,也就是说,使听众看到事物。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协助教学,使学生通过视听艺术形象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是运用语言艺术、影视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等多种手段,将时空艺术、视听艺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它不是各种艺术元素的拼盘,而是多种元素化合的结晶。
科学技术的开展为这种化合供应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渐渐普及运用,教学的艺术化效果越来越强。
比方,利用多媒体设备进展诗歌教学,学生朗读诗作,配以音乐衬托、画面渲染,使学生沉醉到诗歌的意境之中,等等。
如歌,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六大特质
如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六大特质作者:彭才华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24年第05期一、恰切:如歌的语文教学“调式”(一)千课一面,是阅读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
天下文章,或偏于说理,或偏于抒情;或重在叙事,或重在描摹。
如此,便有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便有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不同的体裁,不同的手法,传递不同的文味,彰显不同的风格。
我们岂能将不同的文章上成一个模样?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更是各具禀赋,各有天性。
所以,即使是同一体裁、同一手法,不同作者的文风文气也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岂能置之不顾?有人说,上课的人是不变的,我哪能上出那么多种不同的语文?或许,我们可以从音乐里得到一些启示。
我们应该听过《月光下的凤尾竹》,这是一首著名的傣族乐曲,曲调悠扬,娓娓动听,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联想起溶溶月光下云南阿妹的翩翩舞姿。
我们也应该听过《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那婉转悠扬的旋律可以在瞬间把我们带到新疆,带到那位维吾尔族姑娘身旁,倾听她对克里木、对祖国的爱恋。
可是,你要知道,这两首曲风迥异的乐曲,是出自同一个作曲家——“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之手。
同一作曲家,用他的两首曲子,一会儿把我们带到云南的凤尾竹林,一会儿又把我们带到新疆的葡萄架下。
作曲家究竟是靠什么法宝做到的?靠的是音乐的“调式”。
什么是“调式”?简单地说,它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某种乐音组织结构形式。
各种调式各具表现力,可赋予音乐以一定的表情素质与不同的风格。
古希腊人就提出过这样的发现:E调安定,D调热烈,C调和蔼,B调哀怨,A调发扬,G调浮躁,F调淫荡。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调式。
音乐家施光南正是因为准确把握了傣族与维吾尔族的不同风情,分别运用与之相配的民族调式,才创作出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乐曲。
我们的语文课,也应该研究“调式”。
我们要准确分辨文章体裁,把说明文上成说明文,把议论文上成议论文;我们要敏锐关注文章写作手法,让学生从叙述里学习叙述,从抒情里学习抒情;我们还要细细琢磨不同作家的行文习惯与风格,让鲁迅成为鲁迅,让巴金成为巴金。
论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论述教学艺术的特征教学艺术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美性特征:教学艺术具有审美性,教师通过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美的规律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美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性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美和施教过程美的追求上,如对文章的形象美、意境美、情趣美、哲理美的发掘和阐释,以及教师教态美、表达形式美、板书美的追求。
⒉形象性特征: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教师借助预言、表情、动作、直观事物、绘画及音响等手段,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形象的描绘,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让学生易于接受。
形象性是教学艺术的最基本的特点,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3.情感性特征∶教学艺术具有情感性,教师以情动人,通过情感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性表现在对文章的情感基调和情感表达的把握和呈现上。
4.创造性特征: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表现在备课钻研教材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方案组织实施的创造性等方面。
创造性的发挥是教师实现教学艺术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不断追求教学艺术的动力。
5.实践性特征:教学艺术具有实践性,整个教学艺术过程都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
实践性是教学艺术的根本特征,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综上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主要包括审美性、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等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创新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本文运用有关理论,结合作者十几年从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作了粗浅探讨。
一要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包括创新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二要正确实施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方法并加以运用。
三要把握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基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思考一、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1、创造性。
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创造,主要体现在:(1)超前思维。
备课时,教师必须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着手,对课的导入、过程、结尾等进行有目的地分析、判断和推测.从而得到预见性的认识。
(2)应变机制。
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思维着的头脑,尽管教师在课前作了缜密的构想,但“偶发事件”时时会找上门来。
教师必须随机决策。
(3)创新方法。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方法,创造新方法。
2、表演性。
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
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1)仪表风度。
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表情态度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因而教师应朴实、整洁、端庄、潇洒、活泼、热情、善良、和蔼、谦逊、文雅并富有个性,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
(2)表演技巧。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诵,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神态维妙维肖的模仿,对课文展示的典型环境栩栩如生的描述,对课文的立意深入浅出、丝丝入扣的剖析,会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而震荡学生的心灵。
(3)感召效应。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种种表演都对学生有熏陶感染作用,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情感和理智,对其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发展。
3、审美性。
审美性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体现在:(1)情感转移。
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就是能做到作者、教者和学生三位一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导之以情,情理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语文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而进行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它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的,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一切教学手段,营造充满欢悦和意趣,使学生处于兴奋中心、思维活动达到最佳状态的教学境界,师生从中得到心灵的交融、形神的契合、美感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语文教学艺术的整体表现,语文教学艺术具体有以下特征:一、形象性形象性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学艺术活动的一个侧面、一个部分,主要是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使用较多的是形象思维。
教师的语言直观等对学生的认知、感觉等心理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语言直观外,还要借助动作、图像、影视、音响等手段,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具体说来,语文教学艺术的形象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讲解知识,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感性的形象思维活动把握抽象的理性知识。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影响学生的最主要手段。
语文教学艺术的形象性,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形象来实现的。
教师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摹状、夸张等,充分发挥语言的形象功能,给学生以生动的直观,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说:“语言的生动性,是来自使用比拟的隐喻和描绘的能力,也就是说,使听众看到事物。
”第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通过视听艺术形象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是运用语言艺术、影视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等多种手段,将时空艺术、视听艺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它不是各种艺术元素的拼盘,而是多种元素化合的结晶。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种化合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逐渐普及运用,教学的艺术化效果越来越强。
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诗歌教学,学生朗诵诗作,配以音乐烘托、画面渲染,使学生沉醉到诗歌的意境之中,等等。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教材形象化,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感染力强。
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并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总之,一篇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克服文字的抽象、概括给学生造成的认知障碍,让学生顺当地进入作品描写的事物与作者思想感情融合而产生的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须选用语言、图片、实物、声像、表演等形象、直观的手段来释词解句、攻疑化难,尽量使作品中的文字表述具体化、形象化。
如《爱莲说》,为使学生领略冰清玉洁、暗香浮动的风骨,步入高雅隽永的美境,我先引导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优美的诗句唤起了学生的美感。
接着,我布置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中的彩图,思考文中是用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写出莲之美的。
然后,我又选播多角度展现莲之丰姿的视频:那粉红的荷花摇曳多姿,那碧绿的荷叶露珠闪烁,那笔直颀长的茎杆,那微波荡漾的一池清水……这就使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精彩描写得到直观、动态的展现,“不染”“不妖”的抽象,“不蔓不枝”的模糊,全被细致逼真的画面所化解,学生自然而然认同了作者的赞叹,滋生出强烈的真爱之情,从而进入了理想的艺术境界。
二、情感性教学艺术是一种交流艺术。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可以说这是在师生交流着情感的过程中去掌握知识,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交流着情感。
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
所以,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又一重要特征。
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
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学中不仅有动力功能,而且有消除疲劳、激活创造力的作用。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之中,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本身就是人格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
缺乏良好的情感修养,就无法实现教师自身行为的感染性和教育性,更谈不上使教学放射出艺术的光彩。
其次,教师要沉入课文,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潜势,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从学生最感兴趣,最能开启他们思路,最能拨动他们心弦的地方入手,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来触发情感共振,从而进入较高层次的审美状态。
如《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情感浓烈、感人肺腑的优美诗篇。
学生情感能否调动并到位是教学本文成败的关键。
为上好此课,我反复考虑,精心准备,设计了拨动学生情弦的是步骤。
1、选择周总理生前最后拍摄的一幅照片,挂在黑板正中,引导学生走近总理、熟悉总理。
照片上的总理虽面容憔悴,头发稀疏,但双眼注视远方,炯炯有神。
2、老师神情肃穆,用悲壮的语气导入课文:有这样一个伟人,全国各族人民都把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他博学多才、学富五车,对国防、外交、教科文卫、工农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
他夜以继日、精力过人,在十年浩劫、满目疮痍的危难关头,他废寝忘食、忍辱负重、力撑危局;他奉献一生、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把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里。
联合国破例为他的不幸逝世降半旗致哀……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3、播放《周总理,你在哪里》的配乐诗朗诵,让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朗诵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4、布置学生动情“美读”。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通过美读,使学生从字词句入手,理解艺术形象,体验作品的感情,真正做到“披文以入情”。
由于准确把握了课文的情感因素,学生专心致志地进入了审美实践,他们真心体会到了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的深厚情感。
三、想象性“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由于文学作品是有限与无限、偶然与必然、虚与实、情与景等的对立统一,所以,在审美过程中,若审美主体只对审美对象作具体状貌和整体形态的感知,那还是浅层的。
必须在此基础上产生对先前相关、相似、相反的生活经历或感受的联系或产生这些方面的合理的新表象,才能使审美感受趋于深层,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力、想象力去创造,对课文的形象给予补充和丰富,使课文在脑中有声有色活起来。
这样,才能有效地借偶然事件看到普遍性、必然性,借有限的景看到无限的情。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在有限的篇幅中,浓缩了极为丰富的内容。
为教好这首诗,在优美动听的乐曲声中,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此诗,联系生活实际,摆脱消极的承受,驰骋想象,力求把抽象的有限的文学符号变成形象可感、内涵丰富的画面。
1、构轮廓。
请同学们按方位,有序地在脑子里展现孤山寺、贾亭、湖水、白云、早莺、新燕、暖树、鲜花、绿草、绿扬阴、白沙堤等轮廓。
2、着色彩。
用想象的色彩斑斓的笔,在脑子里给各种事物描上恰切的色彩。
学生们发挥创造性,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眼前出现的美景:清清的湖水,重叠的白云,碧绿的生机盎然的树,乌黑的轻捷的新燕,红黄蓝各色的花,青色逼人的小草……3、动态化。
湖水涌动,不时“哗哗”地扑向堤岸,白云低飞似乎同湖水连成一片,早莺在沐浴阳光的树枝上欢唱、跳动,新燕衔着新泥,为筑新巢来回疾飞……4、补细节。
我还要求同学们补上恰当的细节,使画面更细致、更逼真。
如:紧贴和水面翻卷的白云边缘被浪花溅湿了;弯弯的枝丫上,稀疏的绿叶中,两三只黄莺羽毛细密,反射出太阳的光亮,它们不时转动着脑袋,唱着春天的赞歌;点点细草,喝足了水,憋足了劲,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着往上长。
经过以上四步由浅入深的想象、联想,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补充,增加诗歌所提供的画面,他们感受到此诗写的太美了,内容太丰富、太典型了,进而深切感受到诗人笔下春天的绚烂、活力与可爱。
四、审美性语文教学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它追求美,创造美,自然带有审美特征。
这种审美性主要由作为审美对象、具有审美价值的教师表现出来的。
教师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不断给学生以美感刺激,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
外在美主要指教师的教态美和教学表达的形式美。
教态美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仪表、表情、动作诸方面的一种综合的美,表现为衣着整齐美观,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洒脱,态度亲切、庄重、热情、真挚等。
教学表达的形式美则表现在多方面,诸如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缓急有度、抑扬顿挫的语言美;张弛交错,疏密有致的节奏美;干净、整齐、清晰、和谐、书写规范而又漂亮的板书美等等。
内在美主要指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富于精神美。
语文教材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它们本身包含哲理美、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等,这为学生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审美源泉。
教师要细心钻研,吃透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在精神美,由表及里地训练学生对课文各部分意义及其相关联的整体意义随时推断的直觉思维,把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让学生从个性化的形象中看到生活的本质,揭示形象的内在美,深化学生的美感,从而培养审美能力。
如《一面》中的人物,写得最深刻,最感人,最精彩的是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文章前后反复地使用一个“瘦”字,突出渲染一个“瘦”字,有何用意?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从外部形态直入本质意义。
作者正是通过与鲁迅先生相见一面留下的印象,从“一面”的“瘦”字中,传神地表现出鲁迅先生为革命、为人民、为民族奋不顾身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可谓一字立骨。
内在美与外在美有机统一,使语文教学艺术焕发出整体美的风采。
语文教学艺术的审美性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深厚的审美修养,具有相当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遵循美的原则进行创造性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激疑性艺术化的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不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在解疑中不断思考不断收获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设置矛盾,激起学生疑窦,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从而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常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没有“疑”的课堂就如一潭死水。
这样的教学也决无艺术性可言。
有位教育家说过,语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激疑性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又一特征。
这一特征要求教师首先要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为此,要着力瞄准以下三点:一是要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即那些对学生思维具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设疑。
如教学《孔乙己》,就可抓住作者精心构思的文眼“笑”字来设疑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