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 第3课
第3课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记一记1.字音(1)薄帷.() (2)翔.()鸟(3)获骋.() (4)鹧.()鸪(5)红藕.() (6)玉簟.()(7)罗裳.() (8)锦.()书(9)须臾.() (10)绸缪.()(11)杳.()悠悠(12)吹襟.()答案:(1)wéi(2)xiáng(3)chěng(4)zhè(5)ǒu(6)diàn(7)cháng(8)jǐn(9)yú(10)móu(11)yǎo(12)jīn2.词义(1)薄帷..鉴明月薄帷:(2)白日沦.西河沦:(3)不眠知夕永..夕永:(4)欲言不予和.和:(5)有志不获骋.骋:(6)红藕香残玉簟秋.秋:(7)明知须臾..景须臾:(8)不许稍绸缪..绸缪:答案:(1)薄薄的帐幔(2)落下(3)夜长(4)应和(5)驰骋,这里指大展宏图(6)秋凉、秋意(7)片刻、短时间辨一辨1.一词多义(1)号①孤鸿号外野()②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③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④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2)景①荡荡空中景()②春和景明()③良辰美景奈何天()④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答案:(1)①哀号②名称;称号③宣称;扬言④命令,引申为发布命令(2)①通“影”,月光②日光③景色,景致④大2.词类活用①薄帷鉴.明月:②气变悟时易.:③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答案:①名词作动词,照②形容词用作动词,变换,改换③下,名词活用作动词,填一填1.作者简介(1)阮籍(201~263),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其父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与齐名,同为“”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籍年轻时很有政治抱负,但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为了全身远祸,他不得不在政治漩涡中小心翼翼。
他的诗歌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样一位作者:鲍照。
1.作家作品简介鲍照(约415-470),字明远,南朝宋著名作家,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
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
他的骈文亦佳。
鲍照担任过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代表作有《鲍参军集》传世。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
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
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3.文化常识【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1.字音识记①酌.酒(zhuó)②踯躅..(zhí)(zhú)③鲍.照(Bào)④拟.行路难(nǐ)2.辨形组词3.词语解释(1)泻.水置平地:倾、倒(2)举杯断绝..歌路难:停止(3)吞声..踯躅不敢言:声将发又止(4)吞声踯躅..不敢言:徘徊不前4.名句默写(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3)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4)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1.这首诗中,诗人开篇写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淌的自然现象,写出了怎样的哲理?提示:诗人以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起兴,引出下文对命运、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门第决定人生。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3李凭箜篌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精美语段 娥皇、女英痛伤舜逝,泪洒江竹,斑痕累累;天边远处,神女素手,愁思鼓瑟;长 安城内,李凭合坐,豪弹箜篌。好一个“李凭中国弹箜篌”!箜篌之音,如昆山玉碎, 凤凰鸣叫,芙蓉滴露,香兰欢笑;融了天子脚下的冷光,惊了教徒信仰的天帝,甚至是 曾经女娲补过的苍天,都被惊破裂,五色石如流星般坠落于人间,静静地看着人世间的 沧桑;鱼蛟跃潭而出,侧耳倾听,时而欢歌,时而起舞;连广寒宫内伐桂树的吴质,也 突然间不甘寂寞,倚着桂树,独自陶醉,而一夜未眠。殊不知,寒秋的露水,斜飞冰宫, 湿了这朦胧的婵娟,伴着空阔的箜篌音,醉了满天下人纷繁的心。
篌.(hóu) 神 呕.妪 (.( ǒuy)ù) 吐
பைடு நூலகம்
姣瘦.(蛟.j(iǎoji)āo姣)
3.解词义 张:演奏。 中国: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 泣露:秋天莲叶上洒满露珠,其状如泣。 十二门:指长安,长安城有十二座门。 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
4.记常识 李贺(791—817),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是没落的宗室后裔。终身抑郁 不得志,27 岁就去世了。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辞瑰丽。
文本赏析
且从名诗“听”妙曲 ——读《李凭箜篌引》 深秋,京都某处,李凭调摆好精美的箜篌,开篇直叙难以抑制的悲痛,琴声划然如 长堤决口。巨大的声浪汹涌而来,叩击人们的心灵;巨大的声浪澎湃滔天,搏击苍穹, 使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凄然停步。“空山凝云颓不流”描写的就是这种 音乐效果,这是序曲。接着,乐曲第一段开始。节奏转慢,强度转弱,旋律柔长宛转, 先表现悲痛欲绝的湘妃在湘江岸边抚竹而哭,泪水滴嗒地洒向竹枝。继而是鼓瑟能手素 女,不忍目睹湘妃惨状,不忍耳听湘妃悲啼,她轻拨丝弦,解说湘妃的不幸,抒发愁情; 故事凄艳动人,琴声如泣如诉。弹吧,山在听,水在听,万物在听,李贺也在听。弹吧, 素女在弹,李凭也在弹。此时此刻,我们的诗人恐怕已经分不出到底是谁在弹奏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2单元 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shàn剡.溪嬗.变讪.笑舢.板 B.jī木屐.赍.助及笄.跻.身C.mínɡ日暝.冥.思酩.酊香茗. D.zhé折.本谪.居海蜇.蛰.伏2.下面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瀛洲剡溪渌水荡漾青云梯 B.层颠列缺丘栾石扉水澹澹C.倚石青冥訇然魂悸忽已瞑 D.长嗟浩荡霹雳崩崔谢公屐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 失向来..之烟霞(先前)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虎鼓瑟兮鸾回.车(回旋、运转)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逐月华流照君逐:逐渐 B.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C.青枫浦上不胜愁胜:承受 D.应照离人妆镜台离人:离家在外的人5.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B.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蒙旧业,因.遗策C. 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D.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沛公安.在6.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A.云青青兮欲雨.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然而不王.者 D.虎鼓.瑟兮鸾回车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
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高中语文2019-2020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第3课西游记课后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国小说[新人教版选修]
西游记时间:40分钟满分:46分一、基础巩固(18分,每小题3分)1.选出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 )①孙悟空在乌鸡国刚降了青毛狮怪,马上又遇到了小妖精红孩儿,又是一场……②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
③行者道:“你等既受他,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里妖精,叫做甚么名字?”A.灾难归顺管辖B.劫难皈依节制C.劫难皈依管辖D.灾难归顺节制答案 B解析劫难,灾难,灾祸。
在佛家,战争和灾难叫作劫难。
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来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其他宗教组织。
此指本意。
归顺,归附顺从,向敌对势力屈服。
节制,指挥管辖,限制或控制。
管辖,管理,统辖。
主动性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仗....,白日杀上我门,将我财帛尽情劫掳,把我父亲杀了。
B.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既是贤弟有此诚意,教老孙无所适从....。
C.这山中有一条涧,叫做枯松涧。
涧边有一座洞,叫做火云洞。
那洞里有一个魔王,神.通广大...。
D.沙和尚笑道:“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
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甚么亲耶?”答案 B解析B项应为“进退两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梳理文化长河,披沙拣金,我们拾到了光照古今的千古名篇。
它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美不胜收,倾国倾城。
它如同熠熠生辉、泛彩流光的颗颗钻石,镶嵌在时代的长廊。
夸父的坚毅,洛神的婀娜,屈原的,李煜的,关云长的,贾宝玉的,无不成为艺术美的化身,历万古而不朽。
( )。
浩浩五千年文明,辉煌巍峨,婀娜多姿,浸润和滋养着中华民族。
千古名篇,字字珠玑,篇篇锦绣,是民族文化、中华文明的浓缩版、精华篇。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愁肠寸断仰天长啸重枣美髯儿女情长B.愁肠寸断儿女情长横刀立马仰天长啸C.仰天长啸愁肠寸断横刀立马儿女情长D.仰天长啸儿女情长重枣美髯愁肠寸断答案 C解析仰天长啸:为排遣郁闷而仰头呼叫的情态。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时作业3 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一、基础知识1.下列修辞手法说明有误的一项是(D)A.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比兴,反问)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借代,夸张)C.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对偶,比喻)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比拟)解析:D项,“六军”代“天子军队",是借代,“娥眉"借代“美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A.为了写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B.我把你前些日子送我的一幅字画挂在了书房,一下子就令那小屋蓬荜生辉....,真是太感谢你了。
C.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D.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亡,的确有罪,但量刑过重,仔细权衡下来其实罪不容诛....。
解析:A项,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B项,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C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D项,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易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A.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B.欧洲环境和卫生组织绿色真相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工作场合吸烟将导致不吸烟同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长12%至19%。
C.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会被人体吸收利用,又能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作用.D.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解析:A项,“由于……的结果”句式杂糅;C项,成分残缺,“作用"没有谓语;D项,“实现”与“效果”搭配不当.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辽宁省实验中学作者:王国权本节课的思路大体如下: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鉴赏品味语言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在课前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重点难点:1、鉴赏、品味诗歌语言一般方法的引导是教学的重点。
2、对梦境深层含义的解读是教学的难点。
课堂教学思路一、导入设计:这是学生上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
尽量将李白的一首诗放到第二单元——“诗的唐朝”中整体考量,并强调欣赏诗歌要注意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探究意境,体味沉淀诗中的思想情感。
通过大声吟咏,有利于学生进入今天所要营造的课堂艺术氛围。
导语尽量做到简短精辟。
二、新课设计:特别突出两点:(一)反复吟诵;(二)循序渐进,进行鉴赏诗歌一般方法的指导。
首先引导学生去读诗歌的题目。
《梦游天姥吟留别》可以提示学生以下三点:(1)“梦游天姥”;(2)“吟”;(3)“留别”。
然后在诗题的解析中介绍背景。
(1)点出“吟”是一种古诗体。
(2)留别是最终目的。
(3)梦游天姥是全诗主体。
吟诵37页这四行诗,思考作者梦游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哪一个关键词暗示了这一点?在前两行,天姥山究竟有什么特点如此吸引诗人,竟然迫不及待地要“梦游”呢?是通过哪些诗句表现的?在表现天姥山高峻的句子中哪几个词特别富有表现力,同时又各有侧重。
进而明确这些非常富有表现力的词往往是动词,又常常算上修辞。
(板书)另举一例,加以强调。
李白乃诗仙,出语自不凡。
在第二段前两行,哪个动词特别富有仙气?从中可体味出诗人的心情如何?之后由人们惯常心态入手,赏析品读月与李白性格的关系。
想象于静夜之际,李白乘风而行,脚下波光粼粼,头上明月朗照,何等自在!由东鲁到浙东一路有月相伴、相随、相知、相送,何其浪漫!其实由《月下独酌》中我们可以品味出李白入骨的寂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本诗中的月亦是如此。
但李白终究是李白,一个豪迈洒脱的“奇男子”“谪仙人”“伟丈夫”,纵使胸中沉郁至极,却绝不怨天,亦不尤人,而是一笑置之,乐观待世。
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 第3课 《西游记》 课后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课后课时作业时间:40分钟满分:46分一、基础巩固(18分,每小题3分)1.选出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①孙悟空在乌鸡国刚降了青毛狮怪,马上又遇到了小妖精红孩儿,又是一场……②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
③行者道:“你等既受他,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里妖精,叫做甚么名字?”A.灾难归顺管辖B.劫难皈依节制C.劫难皈依管辖D.灾难归顺节制答案 B解析劫难,灾难,灾祸。
在佛家,战争和灾难叫作劫难。
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来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其他宗教组织。
此指本意。
归顺,归附顺从,向敌对势力屈服。
节制,指挥管辖,限制或控制。
管辖,管理,统辖。
主动性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仗....,白日杀上我门,将我财帛尽情劫掳,把我父亲杀了。
B.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既是贤弟有此诚意,教老孙无所适从....。
C.这山中有一条涧,叫做枯松涧。
涧边有一座洞,叫做火云洞。
那洞里有一个魔王,神通广大....。
D.沙和尚笑道:“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
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甚么亲耶?”答案 B解析B项应为“进退两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梳理文化长河,披沙拣金,我们拾到了光照古今的千古名篇。
它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美不胜收,倾国倾城。
它如同熠熠生辉、泛彩流光的颗颗钻石,镶嵌在时代的长廊。
夸父的坚毅,洛神的婀娜,屈原的,李煜的,关云长的,贾宝玉的,无不成为艺术美的化身,历万古而不朽。
()。
浩浩五千年文明,辉煌巍峨,婀娜多姿,浸润和滋养着中华民族。
千古名篇,字字珠玑,篇篇锦绣,是民族文化、中华文明的浓缩版、精华篇。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愁肠寸断仰天长啸重枣美髯儿女情长B.愁肠寸断儿女情长横刀立马仰天长啸C.仰天长啸愁肠寸断横刀立马儿女情长D.仰天长啸儿女情长重枣美髯愁肠寸断答案 C解析仰天长啸:为排遣郁闷而仰头呼叫的情态。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拟行路难(其四)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所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无法尘封的诗人——“俊逸鲍参军”鲍照生前的遭遇让人扼腕叹息,过人才华给他带来的却是苦难,他只有在诗里和血呐喊。
鲍照死后的冷寂更让人不胜感慨,他的诗文当时已与谢灵运齐名,正史中却无记载,仅在《宋书》《南史》中附带几句。
想想,世人谁不知李白?当时就名满天下,被誉为“谪仙人”,后世更奉为“诗仙”。
他的诗老少传诵,千古不衰。
杜甫虽一生困顿,但也被称为“诗圣”,与李白齐名。
但是对后代的诗歌繁荣做出极大贡献的鲍照却籍籍无名。
或者也有名,只是我孤陋寡闻吧!但除去李、杜不说,上到屈原,下到龚自珍,说出一两首他们的诗,应该不算难为人吧,但是鲍照呢,不一定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吧!细细读他的诗,即使是他生活在李白之后,他的诗也绝不逊色,更何况他是李白的前人啊!他本该有更高的地位才对。
不过反过来想想,悠悠千载,多少帝王将相,多少才子佳人早被时光遗忘,鲍照一介寒士,而没有被历史尘封,留下200多首诗给后人,也足以显示他诗歌的魅力。
尚礼1.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赏读:礼所崇尚的是有施有报。
只讲施而不讲报,这不合乎礼的要求;相反,只讲报而不讲施,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2.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赏读:做人不讲礼,就不能生存;做事不讲礼,就没有成就;国家不讲礼,就不得安宁。
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赏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
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鲍照(约415—470),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
鲍照家世寒微,但很有志气,有一妹鲍令晖,也善文学。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后来也做过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之类的官。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5.19.2伶官传序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伶官传序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基础提升]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锦囊装璜共商国是心心相印B.凯旋启事出奇不意逸豫亡身C.遴选邦交掎角之势平心而论D.俳优冒然励精图治飞黄腾达答案 C解析A.璜—潢。
B.奇—其。
D.冒—贸。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学习只靠老师讲解是不够的,还要靠自己积极思考,认真琢磨,官止神行....才能奏效。
②《伶官传序》中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辞,只是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
③老赵一见人就说:“古人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我这个人一辈子从不食言,绝对是一言九鼎....。
”④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⑤他虽然年纪轻轻,作品也不多,但在绘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受到专家的普遍赞赏。
⑥奥巴马此次企图以贸易保护来维护美国本土企业的利益,却走上了一条极端的道路,从长远来看无异于釜底抽薪....。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答案 B解析①官止神行:不用眼睛看,只凭潜意识去做某种活动。
望文生义。
②佶(jí)屈聱(áo)牙:(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使用正确。
③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
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用错对象,应用“一诺千金”。
④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
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使用正确。
⑤头角峥嵘:头角,比喻青年人显示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
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使用正确。
⑥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不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越来越多。
他们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投入的资金,都决定着他们能否在创业大潮中脱颖而出。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语文 第03课 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3课拟行路难(其四)1.作家作品鲍照(约415~470),字,南朝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
南朝时的重要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称为“”。
他家世贫贱,曾任前军参军,后为乱兵所杀。
他诗文俱佳,以乐府诗成就最高,内容上多以咏叹仕途失意和描写为创作题材,艺术手法多种多样。
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
2.创作背景在中国历史上,南朝是一个门阀制度最盛行的时代。
鲍照生活在这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黑暗社会,虽然胸怀大志,但却终因“身地孤贱”,一生沉郁下僚,报国无门,受尽了歧视和打击。
世道的不平,使得他对当时的腐朽制度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
在这首《拟行路难》中,诗人非常激愤地倾吐了自己的不平之气和抑郁情怀。
3.给加线的字注音鲍照()劲健()踯躅()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泻水置平地②举杯断绝③吞声踯躅1.明远刘宋元嘉三大家边塞生活《鲍参军集》3.bào;jìng;zhí zhú4.①倾、倒;②停止;③徘徊不前。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这首诗的开头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
这两句中,隐含诗人的不平之气。
但是这种现象,像大自然一样,很难改变。
诗的第三、四句,诗人以“命”来自我安慰,声称不要“行叹复坐愁”。
不过实际上愁是消除不了的。
诗的第五、六句,诗人就借酒浇愁,用唱歌断绝忧愁。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于是,诗的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有感”,发出了抗争。
2.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这是古代的血统论。
3.“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该学会自我宽慰。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第3课西游记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西游记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③有些同学在写作议论文时,遇到理论的阐发便感到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④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⑤独俏寒枝的梅花曾经触动多少文人墨客的审美心灵,吸引他们诗兴大发,吟风弄月....。
⑥恐怖分子多次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致使大量的无辜者死于非命....,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④⑥D.③④⑥【答案】C [①事半功倍:形容花费的力气小,收到的成效大。
②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
褒贬不当。
③理屈词穷: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
不合语境。
④扬汤止沸:把锅里烧的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想叫它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⑤吟风弄月:指喜欢用风花雪月做题材来写作。
贬义词。
褒贬不当。
⑥死于非命:遭受意外的灾祸而死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研究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B.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上百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机体发生病变,会引发心血管、肺癌等严重疾病。
C.消费者建议,对一次性餐具要采取措施,从生产、消费到流通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从而保证其质量合格,使用安全。
D.针对我国有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我们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
【答案】D [A项,成分残缺,应在“操作者皮下”前面加介词“在”。
B项,不合逻辑,“心血管”不是疾病。
2020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解析版
第一单元第3课一、基础知识1.下列对《拟行路难(其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人生亦有命”句诗人想用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B.“酌酒以自宽……”句写诗人借酒自我宽慰,以歌声来排遣悲愤,终于使自己忘却了苦闷和悲伤。
C.“心非木石岂无感”是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社会的黑暗,人间的不平,岂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D.“吞声踯躅不敢言”含蓄地说明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
【答案】B(“最终使自己忘却了苦闷和悲伤”说法有误)2.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鲍照,字明远,唐代著名诗人。
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C.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D.起首两句诗人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答案】A(鲍照为南朝诗人)二、文本阅读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完成后面的题。
3.“泻水”四句作者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
结合全诗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这是什么样的愁。
【答案】“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但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几杯酒能驱散的?“吞声踯躅不敢言”,是说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吞咽下去。
“不敢言”三字蕴含着无穷的含义,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激愤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是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的大事。
4.第七、八句在整首诗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答案】第七句是对前几句的总结,诗人驱不散的愁苦,实际上是对世事的感慨,用反问句式,使全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诗人心中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3】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重诉(zhòng) 寰.宇(huán)从兹.(zī) 眉梢.(shāo)B.前番.(fān) 孤旅.(lǚ)横.塘(héng) 凄.然(qī)C.横.祸(hèng) 似.的(sì)角.色(jué) 比翼.(yì)D.割.断(gē) 精粹.(cuì)阴霾.(lǐ) 情调.(diào)【解析】A项,重.诉chóng;C项,似.的shì;D项,阴霾.mái。
【答案】 B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更那堪..凄然相向那堪:哪里能够B.凭.割断愁丝恨缕凭:借以C.重比翼,和云翥.翥:鸟飞D.若情重诉..重诉:反复诉说【解析】那堪:哪能忍受。
【答案】 A3.下面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贺新郎》,词牌名之一。
此调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得名。
B.在毛逝世后出版的多种版本《毛泽东诗词》中,这首词毫无例外地排列于卷首,由此可见它在毛泽东诗词中的重要地位。
C.他诗才横溢,是毋庸置疑的。
他的诗词,在正式发表前,都曾经过反复的修改、推敲。
D.《贺新郎》赠别的是夫人杨开慧。
这首词体现了一个革命家的浪漫情怀,其中的婉约气氛是毛泽东诗词中少见的。
【解析】C项,“修改、推敲”语序不当,应为“推敲、修改”。
【答案】 C4.下面是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间四句抽出,排列次序恰当的一项是(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①落花时节读华章②三十一年还旧国③风物长宜放眼量④牢骚太胜防肠断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解析】要从律诗的押韵、对仗等特点出发,结合诗句内容考虑。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导练作业:第3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9一、知能巩固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犀.(xī)甲旌.(jīnɡ)旗玉枹.(páo)B.挟.(xié)持惩.(chěnɡ)罚逶迤.(yí)C.碣.(jié)石玉箸.(zhù) 飘飖.(yáo)D.乱飐.(zhān) 罗襦.(rú) 相觑.(qū)解析:A.枹fú;B.惩chénɡ;D.飐zhǎn,觑qù答案:C2.下面的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错毂凌辱遮敝魂魄B.旌旆校尉箫条绝域C.文身云鬓蛾眉重叠D.銮舆马揪捽恣雎解析:A.遮敝—遮蔽;B.箫条—萧条;D.恣雎—恣睢答案:C3.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凌.余阵兮躐余行凌:侵犯B.天子非常赐颜色...赐颜色:赏面子,赐予荣光C.城上高楼接.大荒接:连接D.你身须.姓刘须:必须解析:D项,须:应该。
答案:D4.下面诗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B.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C.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
D.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
解析:B项,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答案:B5.下面诗句表现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B.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C.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D.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解析:A项表现手法为对比,其余为比喻。
答案:A6.对《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二联,写登楼远望所引发的幻觉,暗喻仕途多坎坷,但诗人如风雨中的芙蓉和薜荔一样临变不惊。
B.第三联,状写实景,岭上树荫蔽目,城下江流曲回,诗人借景抒发谪居荒蛮之地倍感压抑的情怀。
C.最后,诗人联想到几位好友也身处困境,他们都遭贬谪,各滞一方,难通音信,诗人只得遥寄思念。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含答案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3、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会诗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3、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新课《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四首.二、解题、《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三、作家与作品介绍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
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
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
他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如《代白头吟》;而以《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左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有抗争).四、指导学生朗诵课文,读懂大意1、学生自读。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与测评:第三单元验收检测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验收检测对应学生用书P93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美在“象”外之“意”,言外之情。
任何一件美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或为声色,或为言辞,都是有“象”的(“在场的东西”)。
能体悟到“象外之意”“词外之情”,就是一种美感。
此种美不是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深层次的意境美、精神美。
“意象说”突破了美在声色之类的局限性,深刻地揭示了美之为美的本质内涵,不仅值得中国美学继承和弘扬,而且也值得世界美学借鉴。
但为什么要深入到象外,才能达到此种美的境界呢?“意象说”没有做论证。
我根据“万有相通”的哲学本体论认为,原因就在于,任何一件美的作品,都是作者凝聚了作品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的结晶。
这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说得通俗具体一点,就是指形成作品本身的背后的人、事物和社会历史背景等。
我们对一件作品的欣赏,不过是把凝聚在作品这一点“在场的东西”中无尽的内涵(“不在场的东西”)展现在想象中,点点滴滴地加以玩味;不过是回归到形成作品的母源,从母源中,我们对作品获得了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从而产生了一种满足感。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这种愉悦和享受不是感官的娱乐或感性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
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什么能引起美感?“山河在”是一点在场的东西,但形成此“在”之背后的东西,则是什么都“不在”。
正是这什么都“不在”构成这“在”的内涵(此即司马光的解读:“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我们欣赏这诗句时,就回归到这“在”的母源——什么都“不在”,自然倍感凄凉。
但这里的凄凉绝非现实生活中的凄凉可以比拟,它是审美意义下的凄凉,它超越了现实生活中凄凉的现实性,给欣赏者引发了一种对“在”的内涵的醒悟,这种醒悟就是审美的愉悦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3课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对《拟行路难(其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亦有命”句诗人想用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B.“酌酒以自宽……”句写诗人借酒自我宽慰,以歌声来排遣悲愤,终于使自己忘却了苦闷和悲伤。
C.“心非木石岂无感”是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社会的黑暗,人间的不平,岂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
D.“吞声踯躅不敢言”含蓄地说明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
【答案】B(“最终使自己忘却了苦闷和悲伤”说法有误)
2.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鲍照,字明远,唐代著名诗人。
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C.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D.起首两句诗人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答案】A(鲍照为南朝诗人)
二、文本阅读
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完成后面的题。
3.“泻水”四句作者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
结合全诗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这是什么样的愁。
【答案】“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但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几杯酒能驱散的?“吞声踯躅不敢言”,是说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吞咽下去。
“不敢言”三字蕴含着无穷的含义,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激愤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是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的大事。
4.第七、八句在整首诗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答案】第七句是对前几句的总结,诗人驱不散的愁苦,实际上是对世事的感慨,用反
问句式,使全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诗人心中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5.前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前四句集中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备受摧抑的悲愤心情。
6.结尾两句对表达诗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答案】结尾两句由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
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整个历史的层面——怀才不遇并非个别现象,而是自古皆然,连大圣大贤也在所难免,这足以证明了现实生活本身的不合理。
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大和六年(832)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
此时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7.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
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
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
起”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体现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联照应,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
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答案】C(“主要是为了体现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错,应是主要为了表达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8.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①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
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
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
②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
颈联写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
③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
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
四、语言表达
9.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根据要求答题。
(1)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
(2)请根据本则广告的立意和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答案】(1)用了拆字组合(把“食”拆成“人”“良”二字)的方法,点出了食品安全第一要提高商家的“人品”,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第二在于食材要用质量过关的“良品”。
(大意对即可)
(2)严格执法和监督,保证食品各个环节的安全;规范和提高食品标准及市场准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