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
二、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 • • • 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2.对大气的污染 3.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体的污染 4.对海洋的污染
三、我国矿产资源保护
•
•
• •
•
•
矿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 产资源的保护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 保的要求出发,具有广泛的意义。 1、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实现矿产资 源的最优耗竭; 2、限制和禁止不合理的乱采乱挖,防止矿 产资源的损失、浪费和破坏; 3、在矿产资源开发时,要将环境代价降低 到最低限度; 4、注意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以防矿山寿命 终结时矿区沦为不毛之地。 5、努力开展矿产综合利用的研究
• •
•
(二)资源与环境保护
1.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1987年公布。 2.中国21世纪议程 1994年制定完成。
• 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及意义
• 土地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概念,它是由地质、地 貌、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生物以及人类活动 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高度综合的自然经济 复合生态系统。 • 土地是最基本的资源,是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 是矿物质的储存所、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是动物的 栖息地,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是农业的基本生 产资料,矿物质的储存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 所。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及保护就成 了各种资源保护的中心。
• • • •
(二)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 1、加快建设步伐、扩大面积、改善结构布 局 • 2、完善立法、健全机构 • 3、实行自力更生、自养自助的政策 • 4、实行有效的管理模式 • 5、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第四节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矿产资源概念及概况 • 1、概念:主要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 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有用矿物或元素,其含量达到 具有工业利用人价值的矿产。 • 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163种矿产,已探明储量 的有149种。其中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6种, 能源矿产9种,还有地下水、矿泉水。 •(二)矿产资源的耗竭 矿产资源不是可更新的资 源,因而矿产资源正逐年被大量消耗,并面临着枯 竭的威胁。这就是矿产资源的耗竭问题。
环境科学概论
1、环境定义: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水、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的类型:自然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人工环境(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3、环境的特性:环境的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的滞后性、脆弱性。
4、水圈:由大气圈、海洋、陆地水体、土壤和岩石空隙以及生物体中的气、液、固态水组成的连续圈层。
5、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6、自然环境:以自然界事物为主体的外部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生物等要素及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及岩石圈各种圈层。
7、人类对水圈的影响:直接影响(大量开采地下水,过度不合理开发地表水)间接影响(修建大型水库、河流渠道化、水体过度利用)8、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之间矿物元素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他们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和生物间的交换。
9、物质循环的特点:①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做循环式运动,表明任何一种物质或元素都可以重复利用②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0、物质循环的类型:根据循环中元素的属性,物质循环分为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11、水循环是物质循环的核心,是物质循环的驱动力。
气体型循环主要有碳循环和氮循环。
沉积型循环主要有矿质元素的循环。
12、能量流动:来自太阳和能量通过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时逐级减少,最终均已热能形式消失的单项流动。
13、能量流动的特点:a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b逐级递减c能量的质量逐级提高、d变动性14、人工环境:是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环境科学概论4
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中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 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以解决 西北地区的缺水问。工程需筑高坝壅 水或用泵站提水,并开挖长隧洞穿过 巴颜喀拉山,要修建高200m左右的高 坝 和 开 挖 100km 以 上 的 长 隧 洞 , 调 水 170亿立方米。
中国的水旱灾害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频率高。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 间,中国共发生较大的洪水灾害1092次,平均每 两年发生一次较大水灾或严重干旱。建国以来, 7大江河发生较大洪水50多次,发生较大范围的 严重干旱17次。
二、是范围广。中国有2/3的国土面积可能产生各 种类型、不同程度的洪水。特别是东部和南部地 区有占全国50%以上的人口、35%的耕地、2/3 的工农业总产值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干旱在中 国分布更为广泛,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十年九 春旱,长江以南地区有的年份伏旱严重。
三、我国水资源特点
水资源总量(亿m3)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份
1997~2005年水资源总量
中国水环境面临的三个严重问题
水资源短缺 水旱灾害严重 水污染严重
33500~47000 27000~45000
直接地下水径流
12000
0~12000
冰川径流(水和冰) 2500
净含水量转化39700 Nhomakorabea1700~4500
二、水资源
人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和人们生产生活密切 相关,能够逐年更新、恢复、补给和利用的淡水部分, 既河川径流,也包括湖泊、地下水等多种水体。水作为 自然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水量、水质和水能三个方面。
环境科学概论含答案
1、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研究了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危害之后,出版了《寂静的春天》。
2、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3、影响近地层空气质量的因子主要包括:污染源因子、气象因子和地形因子。
4、生产者、消费者 _________ 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
5、按监测目的分,环境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 _________ 和研究性检测。
6、典型物理污染包括:噪声污染、电磁辐射、光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热污染。
7、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环境先恶化后改善的情况,称为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8 按照处理原理除尘装置主要分为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除尘和电除尘。
9、根据不同的原则,环境划分也不同。
按环境主体,环境可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
10、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递减二是能量流动是—不循环___________ 的,—不可逆____ 的。
11、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__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 ________ 和逸散层12、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水汽、—液体颗粒_________ 和—悬浮固体杂质_________ 成的混合物。
其组分可分为稳定组分______ 和不稳定组分 _______013、人工环境根据空间分布特点可分为___点状环境_、—■面状环境—和—线状环境一。
14、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包括引起呼吸道疾病、致癌_______________ 、传染病暴发流行____ 和_损伤遗传物质_015、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_悬浮物____ 、—胶体、溶解物。
16、水体中的污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即一无机无毒物_、_无机有毒物____ 、—有机无毒物—和—有机有毒物—0仃、土地退化包括_土地荒漠化_ 、一土地盐碱化_ 、___土壤污染_____ 种形式。
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一、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知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务;4、研究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二、八大公害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2、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3、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4、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5、水俣事件:甲基汞6、富山事件(骨痛病):镉、煤尘重金属粉尘7、四日事件:SO28、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三、人类的生存环境由自然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组成。
第二章一、大气污染: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致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二、大气污染物的来源:1、天然污染源:火山喷发、森林火灾、自然尘、森林植物释放、海浪飞沫;2、人为污染源: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交通运输过程排放、农业活动排放。
三、大气污染物类型:1、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2、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如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盐酸及盐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等。
四、气溶胶污染物:1、总悬浮颗粒物(TSP):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
D< 100µm;2、飘尘: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物质。
D< 10µm。
3、降尘:指用降尘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
D> 30µm。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整体。
环境科学: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同化作用: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或能量储存的过程。
二、填空1.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2.环境的组成:自然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
3.自然环境的组成:生物和无机环境。
三、简答1.什么是生物放大作用?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个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来自环境的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生物放大作用是通过食物链完成的,每向上传递一级,浓度就会增加,而顶级取食者会遭受最高剂量的危害。
2.如何区分第一环境问题和第二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
第二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的生态破坏和对废弃物处理的不妥造成的环境污染。
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
第二章大气环境一、名词解释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按污染物质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取用单位高度为100)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
二、填空1.根据大气的垂直运动状况,将大气圈分为哪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2.根据逆温生成的过程,可将逆温分为五类: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湍流逆温。
环境科学概论第二版4.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PPT课件
.
绿色卡片——环境背景值
u 环境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 境组成的各要素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 及基本化学成份。
p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背景值。 p 相对不受污染情况下,环境要素的基本化学组成。 p 该值对于开展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进行环境污染趋势预测预报、制定 环境标准、工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等,有着重要意义。
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图
5
.
4.1.3 人类发展与资源消费的平衡
u 人类的发展与自然资源息息相关 u 人口剧增与经济发展压力正在超过资源基础承载极限 u 全球性的资源危机,引起了一系列相关的全球问题
6
.
绿色卡片:环境史(environmental history)
环境史诞生于环境危机形势严峻,人类环境意 识空前强烈的20世纪后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流
学碎屑。
层
活性化学碎屑损耗平流层O3 O
3
活性化学碎屑
损
耗
平流层中的NO和 CH4中和破坏O3的化 学碎屑的影响;由于 平流层O3耗损,更多 的日光到达低层大气 和地面。
温室气体捕获对 流层中的热量, 使较少热量进入 平流层,较冷温 度放慢O3的破坏 过程。
高空臭氧层重新分布
对流层臭氧浓度增高
高空温压场结构改变 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向地表水体大量 排放各种未经无害化处理的 液体和固体废物,使水环境 污染越来越严重。
16
.
4.2.2 污染型环境问题——水污染
u 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
p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处理率低; p 施用化肥、农药和污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p 人为经济活动造成城市地下水污染。
u 海洋污染:
环保知识(下)-第四章
第四章环境科学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科学技术领域里重大的研究课题。
环境科学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就世界范围来说,环境科学成为一门科学还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
现在的地球表层大部分受过人类的干预,原生的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演变。
环境具有多种层次,多种结构,可以作各种不同的划分。
按照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按照人类活动范围可分为车间、厂矿、村落、城市、区域、全球、宇宙等环境。
环境科学是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的。
地球表面有四个圈层,即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在这三个圈交会处适宜于生物生存的生物圈(有的学者将土壤-岩石圈分为土壤圈和岩石圈,有的学者将人类从生物圈中划出,另立智能圈)。
这四个圈主要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界呈现出万物竞新、生生不息的景象。
人类只是地球环境演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体组织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同地壳的元素及其丰度之间具有相关关系,表明人是环境的产物。
人类出现后,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源,然后又将经过改造和使用的自然物和各种废弃物还给自然界,从而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不断地改变着地球环境。
人类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地球环境仍以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不断地反作用于人类,因此常常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可以说在古代就有了。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研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这门学科的目标是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以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环境科学的定义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环境和环境问题的科学。
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科,包括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物理学、社会学等。
环境科学家使用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的重要性环境科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包括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都构成了威胁。
通过环境科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例如,大气科学家研究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水科学家研究水资源管理和水质问题;生态学家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土壤科学家研究土壤质量和土地利用问题等。
环境科学的挑战尽管环境科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环境问题往往是复杂的,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因素和利益相关者。
其次,我们的知识和技术仍然有限,无法完全理解和解决所有环境问题。
最后,环境问题往往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但国际合作往往受到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环境科学的未来尽管面临挑战,但环境科学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将有更强的能力来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这将推动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环境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中。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合作也将在解决环境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环境科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它对我们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继续支持和推动环境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以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要素定义: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亦称环境基质。
分类: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故环境要素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和阳光等要素。
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环境问题分为:(1)环境污染;(2)生态破坏人类发展对环境的影响:1.以过度采伐和狩猎为特征——局部、暂时的问题;2.以土地破坏为特征; 3. 以环境污染为特征——生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新环境问题的特点:⑴从区域性环境污染扩展为全球性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出现2.环境问题的影响危及到全球人类3.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全球人类的活动有关4.环境问题的解决是全球性的⑵从第一代环境问题扩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第一代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区域性影响。
大气污染水污染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污染植被减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以及农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第二代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问题越过国界4.危险废物在全球转移5.生物多样性锐减、⑶从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扩展到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发展中国家突出的环境问题有:1.贫穷与落后造成环境灾难与生态难民;2.人口爆炸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压力;3.债务迫使发展中国家加剧开发资源,得不偿失;4.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道路都是被迫加剧环境污染的道路;5.污染转移更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污染转移的方式:1.境内转移到境外转移肮脏工业:夕阳产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输出有毒废物:有害废物2.城市转移到乡村3.沿海转移到内陆环境科学的发展从单学科研究到分支学科体系的形成: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物理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经济学等从多学科到跨学科的整体发展:特点:围绕环境科学的统一模式,就解决某一重大环境问题,联合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科学共同体,开展共同课题的合作研究。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ABCD
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安全
研究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服务功能和生态安全 屏障作用,为生态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
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为推动绿色发 展提供决策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等废弃物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居民生 活和健康。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建筑物和道路等人工构筑物导致城市热岛效应 加剧,影响城市气候和居民生活。
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问题认识
化石能源开采利用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 气、废水和固废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功能
提供生物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和水文循环,净化空气和水质,以及为人 类提供食物、能源和休闲场所等生态服务。
PART 03
人类社会活动对自然环境 影响评价
REPORTING
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种类及危害程度评估
废气排放
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 物等,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影
响人类健康。
REPORTING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路线选择
源头控制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减少大 气污染物排放。
治理技术
采用除尘、脱硫、脱硝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降 低污染物浓度。
监测与监管
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确保污染物达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多种水体污染治理方法。
和人类健康。
畜禽养殖排放
02
畜禽粪便和废水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居民生活和农
业生产。
农业废弃物
《环境科学概论》PPT课件
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威胁人类食品安全,同时还会对地下 水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
生态破坏现状及危害分析
生态破坏现状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日益严重,包括森林砍伐、 草原退化、湿地消失等。
生态破坏危害
生态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 进而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会加剧自然灾害 的发生和全球气候变化。
04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文 明建设路径探讨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解读
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坚持公平、持续、共同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追求公平 、持续和共同的发展。
技术手段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GIS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 进行环境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实验与模拟
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手段,揭示环境问题的内在机制和演 变规律。
02
地球环境系统与人类活动 影响
大气圈层结构与功能
大气圈层结构
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等。
大气圈层功能
保护地球免受外来天体撞击、维持地球温度稳定、提供氧气等生命 必需气体、形成天气和气候等。
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明确国家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 公害的职责,为环境保护提供最高法 律依据。
环境保护基本法
《环境保护法》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 基本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制度和措施。
环境保护单行法规
针对特定环境问题制定的单行法规, 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 治法》等。
环境科学概论第四章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
二、固体废弃物压实的原理
容重:所谓容重就是固体废物的干密度。
固体废弃物实施压实的本质,可看作是施加一 定压力,提高废物容重的过程。当固体废物受到外 界压力时,各颗粒间相互挤压、变形或破碎,达到 重新组合的效果。
压实技术适合处理如冰箱与洗衣机、纸箱、纤 维、废金属细丝等压缩性能大而复原性小的物质; 木头、玻璃、金属、塑料块等很密实的固体或是焦 油、污泥等半固体废物不宜作压实处理。
三、电池污染
问题集中在废旧电池内部酸、碱、重金属(铅、 汞、铬)。
四、电子垃圾污染
废旧家电材料复杂,直接填埋、烧掉会造成空 气、土壤和水体的严重污染。(制冷剂:破坏臭 氧;显像管:易爆;荧光屏:含汞)
五、洋垃圾污染
➢ 异地生产 ➢ 越境转移
第2节 固体废弃物的预处理
预处理是以机械处理为主涉及废物中某些组分的 简易分离与浓集的废物处理方法。预处理的目的是方 便废物后续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操 作。预处理技术主要有压实、破碎、分选和脱水等。
(1)矿业固体废弃物:来自于各种矿物开采以及 矿物洗选过程中所排放的剥离物、废石、尾矿、 沙石等。 特点:分散在乡村和山区中,人口密度小,其危 害程度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其数量和体积较大, 大量堆放,既占用土地又污染土壤。
(2)工业固体废弃物 来源:工业废渣主要来源于燃料渣、冶金渣、化工 渣等;建筑废弃物主要是施工排出的废土砖石等。 特点:工业废渣不仅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含有 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对环境污染威胁较大。
➢ 解理 物料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
性质叫解理。 ➢ 结构缺陷
结构缺陷对粗块物料破碎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 矿块粒度的变小,裂缝及裂纹逐渐消失,强度逐渐增 大,力学的均匀性增加,故细磨更为困难。
环境科学概论
名词解析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称。
2)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3)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之间矿物元素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他们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和生物间的交换。
4)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体、土壤、大气)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有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5)生态效率:是指各能量参数在各营养级之间及内部传递与转化的效率。
选择题1)环境的特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的滞后性、脆弱性。
2)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1.环境科学分化发展阶段2.环境科学交叉与整合阶段3.从环境问题全球化与定量环境模型构建阶段。
3)环境科学研究对象:P12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4)大气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5)土壤的特性:吸附性、缓冲性、氧化还原性以及自净功能。
6)物质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7)能量转化效率:摄取量、同化量、呼吸量、生产量。
8)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1人类作为主导因子,环境人工化明显2人工环境的多样化3人工环境的脆弱性4环境污染严重9)迁移与扩散方式:溶解迁移、还原迁移、螯合迁移、悬粒迁移、生物迁移。
简答题1.环境科学的任务第一、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了解全球环境变化的历史、演化机理、环境结构及其基本特性等,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安全的影响。
第三、探索和发现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作用机理及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规律,从而为人类健康的生活提供服务和指导。
环境科学概论
加强环境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合作研究,共同应对新兴污染 物的治理挑战。
国际合作在解决环境问题中作用
共享资源与信息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环境治理资源、技术和信息,推动全球环境 治理进程。
协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问题,加强政策对话 和行动协调。
推动绿色发展转型
未来政策走向预测
政策法规将更加严格
随着环境保护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未来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将更加严格,对 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政策法规将更加注重实效
未来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将更加注重实效,强调政策法规的执行效果和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法规能够真正 落地生根。
政策法规将更加注重公众参与
现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包括环境保护基本法、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生态保护法等,涵盖了大气、水、 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污染等各个领域。
现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
在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维护公众环境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
政策法规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剖析
PART 02
自然环境系统组成与功能
REPORTING
大气圈层结构与作用机制
大气圈层垂直结构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 层和热层等。
大气成分与作用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成 分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大气运动与气候形成
风、气压、气温等大气运动对气 候形成的影响机制。
大气污染与防治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防治 措施。
定义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 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的综合性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物理污染
热污染的危害:来源冷却水
水中溶解性气体发生显著变化 水中化学生化反应速率上升 生物种群、群落变化:20℃硅藻;30℃绿藻;
35℃蓝藻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第三节 水体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二 化学污染
无机无毒 无机有毒 有机无毒 有机有毒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二 化学污染
1)生物化学需氧量,简称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表示在好气条件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 分解所需的氧量(单位体积的污水所消耗的氧量毫克/升)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 表示耗氧有机物指标
有机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完成: 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二氧化碳、水和氨 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与硝酸盐 将所能分解的有机物全部分解往往需要20天以上,并与环境
不溶解固体和盐分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第三节 水体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一 物理污染 二 化学污染 三 生物污染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第三节 水体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一 物理污染 颜色:说明污染物的含量 浊度:胶体或细小悬浮物 温度:地表水一年0-35℃,地下水稳定 悬浮物:影响水的透明度→光合作用 放射性:蓄积在人体内造成长期危害
天 过滤性残渣、非过滤性残渣、电导率等
然 水
化学指标:pH值、矿化度、总硬度、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杆菌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二 水质 2. 水质指标 污染水体:还有BOD、DO、COD、TOD 、
TOC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三 污染源
工业废水 来 源 生活污水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节 水环境概论
二 水循环
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水 分通过蒸发、降水、渗透及径流,水分不断循环往复。
作用: 热量输送、调节气候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节 水环境概论
三 我国水资源特征与利用的问题 1. 水资源:
广义: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 狭义:可供人们经常取用的水量,在大陆上由大气降
包括厨房、洗涤室、浴室、集体单位公用事业排出 的污水
城市污水:指排出城市管网的各种污水的总和 特点:含氮、、硫高,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淀粉、
糖、蛋白、脂肪、尿素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三 污染源
3.农业退水: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食品加工过
程中排出的污水和液态废物
特点:含氮、磷高,成分主要为微生物、化肥、农药、
2.59%
冰帽和 冰河
1.984%
地下水 0.592%
生物体 0.0001%
冰流0.0001%
大气中的水蒸 气0.001%
土壤含水0.005%
全球总贮水量估计为13.9亿立方千米 其中淡水总量仅为0.36亿立方干米 除冰川和冰帽外,可利用的淡水总量不足世界总贮水量的1%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二 水循环
农业退水
点 源: 形 状
面源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三 污染源
1. 工业废水:各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
包括工艺过程用水、冷却水、烟气洗涤水、设备、 场地清洗水以及生产废液等
特点:成分复杂、含量变化大、毒性强、净化处理
困难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三 污染源
2. 生活污水: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混合液,
水污染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一 水体 二 水质 三 污染源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一 水体:
1. 两种含义:
一是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 流速的沟渠、河流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湖泊、沼泽、水库、 地下水、海洋
环境学领域中则把水体当作包括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质、
温度有关。 目前水质标准采用在20℃下分解5天(t=5)所需耗用的氧量, 以BOD5表示,它通常是BOD总的70%左右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 表示耗氧有机物指标
2.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二 水质 1. 天然水
悬浮物质:细菌、藻类、原生动物、泥沙、粘土 胶体物质:溶胶、高分子化合物、其他不溶性物质 盐类:Ca、Mg、Na、Fe、Mn
气体:O2、CO2、H2S、N2、其他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二 水质
2. 水质指标
物理指标:温度、色度、臭味、浑浊度、透明度、总残渣、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脂肪、木质素等有机物,可在微生物 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这些 化合物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 表示耗氧有机物指标
生物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 总有机碳 总需氧量 溶解氧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 表示耗氧有机物指标
1. 无机无毒:酸、碱、无机盐类。 危害: 使淡水的矿化度增高,影响用水水质 富营养化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二 化学污染
2. 无机有毒: 1)重金属:汞、铬、镉、铅、砷
危害:富集、 致癌
2)氰化物:含CN-的物质,急性中毒死亡 3)氟化物:氟骨症、损害肾脏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二 化学污染
3. 有机无毒:主要是需氧有机物 耗氧有机物是水体中最普遍的一种污染物。
第二章 水体环境
第一节 水环境概论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第三节 水体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第四节 水体污染与自净 第五节 水环境污染控制及其管理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节 水环境概论
一 水资源分布 二 水循环 三 我国水资源特征与利用的问题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节 水环境概论
一 水资源分布
海洋
97.41%
底泥相、水生生物等完整单元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综合自
然体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一 水体: 2. 水体污染
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 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 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第二节 水体与水体污染
水补给的各种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的储量和动态水量 组成。
第四章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节 水环境概论
三 我国水资源特征与利用的问题 2.主要问题 人均、亩均水量低于世界水平 分布不均:地区、时间 水量变化大、可利用水少 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含沙量大 水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水利对水文的影响、用水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