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发展的困局与突破调研报告
新高考对县域高中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高考对县域高中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变,满足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兴趣和潜能选择可供进一步学习的课程内容,国家启动了新一轮招生改革。
与以往相比,这次改革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在学习内容上“不分文理科”,二是在考录模式上,突出专业导向。
在考试科目上实行“必考+选考”的办法,在录取方式上采取“专业+学校”的形式。
根据专业导向要求,学生报考高校的某些专业,就必须根据报考专业要求选考一至二门高中课程。
因此学生要选考,就要先选科,选择的科目不同,就会打破原来行政班的建制,重新组建新的学科教学班。
这就必然打破学校原来的办学格局,尤其对县域高中来说,将在学校教学和管理方面将迎来新的挑战。
因此每个县域高中学校都应对照新高考的需求,在办学思路、管理方式、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找出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育人能力的提升。
一、县域高中落实高考新政面临的挑战(一)对学校的挑战1.教室需求增加。
在新高考制度下,以选科模式代替昔日的文理分科模式后,必然需要数量更多的教室,以此来满足学生上课和自习的需要(同一节课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选修课,因此轮空的学生要留在教室自习)。
同时,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以求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教师足够的关注,互动式教学背景下的小班化教学也会增加对教室的需求。
2.老师学科结构不稳定。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涯规划不同,不同年级学生选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冷热”课程,容易出现同一学科今年选修的人多,明年选修的人少,或者今年选修的人少,明年选修的人多,后年又可能会变少的现象,这样就会出现部分学科老师今年“富余”,明年“不足”,后年又“富余”的“潮汐”现象。
3.学校管理难度增大。
一是学生管理难度增大。
实行选课走班后,打破了原来单一的“行政班”管理,“教学班”、“行政班”并存将成为学校管理的常态。
这种并存会导致行政班管理职能弱化、教学班集体观念淡薄的现象,会使两类班级的纪律、考勤、作业、辅导都变得困难,尤其是对教学班来说,这些困难会更加突出。
新高考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新高考改革的困境与出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高中教育的改革也变得日益迫切。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我国从2014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新高考改革,旨在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然而,这一改革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寻求解决的出路。
首先,新高考改革的困境在于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挑战。
改革的推行需要政策的明确和实施的有效性。
然而,由于改革的速度较快,政策的实施往往出现滞后的情况。
有些地区甚至因为理解不透彻或者资源匮乏,无法按照政策的要求进行改革。
这给学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使得改革的效果无法充分发挥。
其次,新高考改革的困境在于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要求增加。
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中学生,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和教师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然而,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学校与学校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差异较大。
与此同时,老师们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新高考改革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培养。
而对于学生来说,除了传统的科目知识,他们还需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对于他们的学习负担和竞争压力会带来更大的挑战。
再次,新高考改革的困境在于考试评价体系的建立。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新高考改革提出了突破应试教育的思路,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制度和观念等方面的制约,考试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并不完善。
一些地区和学校依然过分强调分数,重视教育的功利性,使得教育过程和质量受到影响。
针对新高考改革的困境,我们需要寻求相应的出路。
首先,政策的实施需要更加周密。
政府部门应当关注教育改革的现实困境,合理规划改革进程,确保政策能够落地生根。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缩小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育发展调研报告-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育发展调研报告一,当前高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纵向看,高中教育的确实现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高中教育需求相比,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成效不明显。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倡导的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一是教学方法传统化,缺乏授课技巧。
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讲得多、作业多、考试多、资料多,学生独立思考少、探究体验少、主动参与少、针对性强的训练少,“高耗低效”的问题仍很突出。
二是教学内容单一化,不注重全面发展。
重视知识传授,轻能力提高,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三维”目标得不到有效落实,学生不能很好地得到全面发展。
三是教学目的功利化,不遵循教育规律。
课程进度、复习轮次、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三年的课两年讲完,让学生吃了三年夹生饭;复习只说遍数的多少,只管加班加点,从不考虑复习的效果和质量;只顾及少数优秀生,在提高中、上等学生和边缘生上用力不够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高中成绩的提升。
高中学校常规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
为了搞好学校管理,学校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建章立制,如何严格执行等问题。
对教学管理体现了什么样的办学思想和工作思路,管理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等方向性问题,缺少明晰的思考。
我们多数学校的管理还是粗放型的,与现代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出台的各项制度不切合实际、不够科学,特别是不够人性,以至于制定制度多,贯彻落实少。
重视现代化教学设施添置,忽视管理使用。
图书阅览、实验等课开出率不高,一些常规仪器装备成了摆设,装了门面。
对教职工重视教学管理,忽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对教师业务水平要求高,提供进修培训机会少。
对学生制定制度多,养成教育少等。
高中教育投入缺口依然不小。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与高校教育发展的困境及改进路径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与高校教育发展的困境及改进路径作者:黄捷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1期黄捷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教育阶段的顺利衔接能够保证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引领学生顺利走向人生的下一个学习阶段。
但是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与高校的教育衔接出现许多问题,如招生录取、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这种双向的交互影响对高中与高校教育提出了挑战。
一、新高考背景下我国高中与高校教育发展的困境(一)志愿填报与招生录取的挑战新一轮的考试招生制度在招生录取机制方面进行了改革,志愿填报数量的增加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学生的投档满足率提高。
因此,要求各高校对于分数线的把控更加准确,避免出现招生名额不足、录取分数过低的情况,对学生如何合理填报高考志愿提出了严格要求。
另外,教育部门放宽了农村学子的入学标准,制定了面向农村学生的单独招生政策,但是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二)生源质量与实际教学过程的挑战首先,高考招生录取是学生与高校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在选择学校的同时,学校也在考查学生,并且学生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占据更大的优势,高校在招生过程中难以保证生源质量。
其次,招生志愿按照“专业+学校”的形式填报,可能会出现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与所选择专业不匹配的现象,学生按照已有的知识水平理解新知识比较困难,高校教师需要为新生补充知识空白点,以保障知识的连续性,这就导致教学过程滞后、教学进度迟缓等情况时有发生。
(三)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测试的挑战首先,现有的综合素质评价过程基本由学校、教师进行测评,评价过程具有行政化、主观性等色彩。
其次,评定教师的专业性值得进一步考量。
评价人员能否真实有效地分析学生在校表现所展示出来的不同层面的素质与能力,是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关键环节。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评价标准不同,因此难以保证评价的公平性。
再次,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录取的辅助评价工具,应有效地发挥其评价功能,但等级赋分制的设定有可能窄化学生的能力表现,学生的能力表现呈现均质化现象,对于评价结果的精确性有很大影响。
新高考体制下关于中学教育的思考与研究
新高考体制下关于中学教育的思考与研究文章以新高考体制下关于中学教育的思考为研究对象。
首先简单介绍了新高考综合改革现状,随后围绕新高考体制下关于中学教育该如何应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以供参考。
标签:新高考;中学教育;思考前言2021年,新高考改革“3+2+1”模式将会在江苏省正式实施,当下新高考改革方向意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也将更加侧重于学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做出反应,积极改变中学教育策略,使得中学教育更加适应当下高考改革要求,促使中学教育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
一、新高考综合改革现状介绍当下新高考综合改革已经进入到了第5个年头,上海与浙江作为新高考综合改革“带头吃螃蟹的地区”,在他们的示范带领下,我国更多的省份也开始加入高考综合改革大军中。
据统计,截止2019年6月,我国已有14个省市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高考综合改革计划方案。
从当下新高考综合改革内容上来看,主要涵盖科目设置、考试、录取三个环节,但由于这三个环节涵盖内容众多,因此文章主要从科目设置这一与考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来进行新高考改革现状介绍:江苏、湖北、广东等省市在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方面则采用的是“3+2+1”模式,这一模式在2021年开始正式实施。
该模式除了3个统考科目外,需要从地理、化学、政治、生物中选择2门进行考试,另外还要从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选择一门进行考试。
通过这种高考改革方式,学生在科目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从而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科目学习选择,同时也可以用自己最擅长的科目作为高考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科目[1]。
但本身也有些缺陷,比如选考不同科目的学生,从考试原始分叠加方面来看,总体的高考成绩没有可比性。
二、新高考体制下关于中学教育的思考与研究未来随着新高考体制的落实实施,针对于中学教育现有的教育机制将会带来重大的冲击,如何重建课程体系?如何重新进行学段分配?如何进行班级教学?这些都是需要亟待调整与解决的问题。
新高考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新高考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新高考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然而,在新高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寻找有效的对策。
一、新高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挑战新高考模式下,学生需要在众多的学科组合中进行选择,这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合理安排师资、教室和课程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选课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学校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学生的选课需求,导致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不够合理,出现师资短缺、教室紧张、课程冲突等问题。
2、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新高考赋予了学生更多的选课自主权,但由于学生对自身兴趣、特长和未来职业规划的认识不够清晰,在选课过程中往往存在盲目性。
一些学生只是跟风选择热门学科组合,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一些学生则是根据家长或老师的建议进行选课,缺乏自主思考和判断。
这种盲目选课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在未来的高考中处于不利地位。
3、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新高考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具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要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如分层教学、走班教学、个性化教学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高考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学习。
4、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新高考强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但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此外,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难以有效激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关于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面临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面临问题的调研报告作者:吕铎张春锋白富东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23年第12期编者按2021年教育部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县中发展的总体目标。
目前,县域高中面临着教育资源短缺、教育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
面对新高考改革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天然弱势的县中能否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完成县中使命,仍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进一步探索。
本期刊发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面临问题的调研报告,以具体经验为例,探索县中的良性发展之路。
新高考改革对县域高中来说,既是办学挑战,又是发展机遇。
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子洲中学为例,结合陕西省教育厅委派西安中学整体帮扶子洲中学的先行经验,综合分析了县域高中在新高考背景下面临的突出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一、调研的背景陕西省子洲中学地处陕西省北部子洲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生源和师资流失严重,家长教育意识淡薄,这些因素限制了子洲中学在提升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发展。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本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高一年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分析的能力,包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的自我认知程度,对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以及相应的大学专业的了解情况等;二是高一年级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熟悉程度以及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等;三是高一年级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类型,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情况等;四是学校硬件设施的配置与新高考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的匹配情况等。
本次调研采取了个别访谈、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向陕西省子洲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家长以及全体高一年级教师发放网络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共288份。
三、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对学生的挑战在新高考背景下,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而这导致县域高中面临的生源流失问题愈加严重。
新高考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高考制度的实施为高中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高考政策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影响,我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调查。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新高考政策实施后,高中教育现状、学生心态变化、教师教学策略调整以及家长对学生教育的关注等方面的情况。
二、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20个问题的问卷,分别针对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个群体进行发放。
问卷内容涵盖了新高考政策实施后,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教师教学策略的调整,以及家长对学生教育的关注等方面。
2. 访谈:我们对部分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在新高考政策实施后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3. 观察法:我们实地观察了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更直观地了解新高考政策实施后的高中教育现状。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学生心态变化(1)学习压力增大:新高考政策实施后,学生在选科、选考科目、考试时间等方面面临更多选择,导致学习压力增大。
调查显示,60%的学生表示学习压力较以往有所增加。
(2)心态更加成熟:面对新高考政策,学生们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心态更加成熟。
访谈中,许多学生表示,新高考让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3)注重综合素质:新高考政策强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全面发展。
调查显示,70%的学生表示,在新高考政策的影响下,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综合素质。
2. 教师教学策略调整(1)教学方式多样化:新高考政策要求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调查显示,80%的教师表示,他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访谈中,许多教师表示,他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个性化教学。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高考政策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高考改革研究总结汇报
新高考改革研究总结汇报新高考改革研究总结汇报一、引言新高考改革是我国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旨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现实要求。
本次研究旨在对新高考改革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影响和挑战,为进一步推进高中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影响分析1. 学生选择自主权的加强:新高考改革将文科和理科融合,取消了传统的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通过选考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科目,提升了学生的选择自主权。
2.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新高考改革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改为综合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学科素养、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等多个方面,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3. 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新高考改革强调学校办学特色的培养,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学校结合自身条件和发展方向,培养出具有特色的优秀学生。
三、挑战分析1. 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新高考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提升综合能力,熟悉选考科目,适应新的评价方式,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日益迫切。
2. 学科整合与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对学科整合和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学科边界模糊,需要学科教师团队合作,设计新的课程,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 家庭和社会关注度的增加:新高考改革结果的公平与公正备受家庭和社会关注,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更加关注,社会也对新高考改革的效果有更高的期望,给学生和教师带来压力。
四、对策建议1.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针对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加强教师的选考科目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增强他们面对改革的应变能力。
2. 推进学科整合与课程改革:鼓励学科教师团队合作,进行学科整合与课程改革,设计符合新高考要求的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家校合作,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通过对新高考改革的影响和挑战的分析,可以看出新高考改革对提高学生选择自主权、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多样化评价方式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新高考 调研报告
新高考调研报告标题:新高考调研报告:教育改革中的挑战与机遇引言:自2014年开始,中国教育系统正经历着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突破传统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考试模式。
本调研报告旨在系统地探讨新高考改革的过程、现状、困境与前景,并获得对该改革的反馈和建议。
一、新高考改革的背景和目标(200字)新高考改革源于对传统高考评价体系的质疑,目标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新高考试图通过改变录取模式、科目设置、考试时间等方面来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和地区的差异化。
二、新高考改革的进展与现状(250字)据调查显示,新高考改革已在部分省市正式实施,取得一些积极的成果。
新高考改革的试点学校在改革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然而,在落地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育资金不足、师资短缺、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三、面临的挑战(250字)新高考改革涉及到教育系统的全面改革,挑战不可避免。
挑战之一是如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其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学生的学习负担、家庭教育观念等也需要进一步调整与改善。
四、新高考改革的机遇(200字)新高考改革对中国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首先,新高考改革有望改变大学招生对分数的过重依赖,更多地考量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其次,新高考改革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最后,新高考改革有望全面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育公平的实现。
结论(100字)新高考改革是中国教育系统一项重大的改革尝试。
在过程中,学校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育方案,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教育资金和教师培训的支持。
各方利益相关者应积极参与,持续探索,以使新高考改革真实有效,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1. 高考评价体系改革.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 2021.2. 新高考改革试点推进方案. 中国教育部. 2017.3. 新高考制度改革的策略与探索. 河南大学. 2019.。
浅析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改革
浅析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改革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中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教育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本文将从新高考改革背景、高中教育的问题和改革方向三个方面对高中教育改革进行浅析。
新高考改革背景:新高考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推动素质教育和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高中教育一直以应试教育为核心,追求分数高低,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
而新高考改革提出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能力为重”的要求,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
高中教育的问题:传统的高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设置单一:传统的高中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 学生评价依赖考试成绩:传统的高中教育注重应试教育,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传统的高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乡村地区的学生难以获得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高中教育改革方向:针对上述问题,高中教育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高中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实验课等方式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 引入素质评价体系:传统的高中教育主要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可以引入素质评价体系,从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3. 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乡村地区学生能够获得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高中教育改革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关键。
通过改革高中教育,可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高中教育改革的实施,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我国高中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高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问题与挑战的思考
高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问题与挑战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高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今天,我将就高中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现状分析1.应试教育带来的问题当前,高中教育普遍以升学率为导向,注重学生获取高考成绩,学习压力过大,只追求知识的输入与记忆,忽视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与学方式不匹配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但现实生活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需要掌握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资源不均衡重点高中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好,但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这导致了教育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地域不平衡的发展也制约了高中教育的进步。
二、未来发展方向1.培养综合素质高中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还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优化教学方式高中教育应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3.完善资源配置应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和地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同时,要加强学校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享教育资源,提高高中教育整体水平。
三、问题与挑战1.社会观念的转变高中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是要让社会对高中教育的态度发生改变,不再单纯追求学生的高考成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理念的转变。
2.师资队伍的提升高中教育要提高师资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水平,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
3.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尽管近年来在教育资源上已经有所投入,但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新形势下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策略研讨
新形势下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策略研讨摘要:近年举办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社会化科目考试一年多考”,无疑再次推动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变革。
本文立足于现阶段我国高中教育发展的现状,通过对其中的困境分析,着重探讨了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发展困境优化策略一、新形势下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困境研究1.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中教育逐渐走向普及化。
普通高中的升学人数逐年攀升,对于学校场地的扩大以及师资力量的渴求也越来越激烈。
但是关于改善普通高中教学水平的相关经费拨款却不见增加,因此使得大量的高中学校负债累累,办学条件难以改善。
特别是农村地区或者是西部偏远地区的高中学校没有图书馆、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必需的教学设备,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相当狭窄。
关于体育设施方面条件则更为严酷,很多高中学校为了增加应试科目的学习时间而剥夺了学生的正常体育课。
体育教学可以对学生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进行教育,进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形成系统化的培养机制,完善体育教学体系。
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相关设施的不健全使得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2.新形势下学生仍需减负。
在倡导进行新课改时,大多数的学校也在积极地相应。
但是由于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在学习相关的文化课程的同时,实则是间接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如果学生的兴趣较为广泛,则难免会挤压其高考科目的学习,长时间的以老师教、学生听的方式教学,对于大量的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都不习惯。
而且新形势下对于教师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如果教师能力不够或者是观念难以更新的话,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优化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方式的方法分析1.加大普通高中教育的资金支持(1)学校以及教育部门一定要关注教师,提升教师的地位以及师资力量。
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及其应对
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及其应对目录一、新高考改革概述 (2)1. 新高考改革背景 (3)2. 新高考改革目标 (4)二、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 (4)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6)2. 考试科目设置与高中课程衔接问题 (7)3. 高考评价体系不完善 (9)4. 考生心理健康与学业压力问题 (10)5. 政策执行力度与教师培训问题 (11)三、应对新高考改革的策略 (12)1. 加强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14)2. 完善考试科目设置与高中课程的衔接 (15)3. 构建科学的高考评价体系 (16)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压力问题 (17)5. 提高政策执行力度与加强教师培训 (18)四、案例分析 (19)1. 成功实施新高考改革的地区或学校案例 (21)2. 新高考改革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经验教训 (21)五、结论与展望 (23)1. 新高考改革的成效与影响 (24)2. 对未来新高考改革的建议与展望 (25)一、新高考改革概述新高考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教育公平。
该改革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础,对高考制度进行全面调整和优化,主要涉及考试科目的设置、考试内容的改革、考试方式的创新以及招生录取机制的完善等方面。
新高考改革旨在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提供更加科学、公正的机制。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新高考改革也面临一些实际困境,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新高考改革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调整考试科目的设置以更好地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改革考试内容以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创新考试方式以更加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水平,以及完善招生录取机制以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等。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促进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新高考改革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新高考改革的现实问题及未来方向
新高考改革的现实问题及未来方向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启动了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改革旨在改革现行的招生制度,综合考评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在推进新高考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高考改革的现实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高考改革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新高考要求综合考评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这对于评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行的考试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强调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测试,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新高考改革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践表现。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学校和教师的适应能力。
新高考改革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需要得到更新。
学校需要调整招生政策和培养方案,推动多元化的教育发展。
教师需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充分的支持和指导。
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与新高考改革保持同步发展。
同时,新高考改革也面临着地区差异和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新高考改革要求不同地区的学校和教育资源能够同步发展,但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和教育资源相对充足,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高考录取分数线的不均衡,有些学生因为地区原因而失去了公平的竞争机会。
因此,新高考改革需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促进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确保学生的公平竞争权益。
未来,新高考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评价体系应当多样化,包括综合评价和能力考查等,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和教师需要加强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推动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与破解思路
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与破解思路摘要:调查显示,当前普通高中教育面临一系列发展困境:政府责任缺失导致办学投入严重不足;新课程实验的推进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现象;生源竞争导致发展生态不理想;应试倾向导致培养模式单一化等。
政府在普通高中发展过程中应承担办学主体责任:加快制定《普通高中教育法》,明确政府办学责任;建立普通高中的分类评估标准,促进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凝练普通高中内涵与特色;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探索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的合理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中;发展困境:思路随着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瓶颈。
为了制定江西省普通高中“十二五”发展规划.江西省普通高中调研组对六个设区市二十所高中学校进行了调研,以了解当前普通高中发展的真实状态。
把握普通高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寻找破解途径。
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一、当前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发展困境1.政府责任缺失导致办学投入严重不足。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发展.高中教育的普及被提升日程,近几年正是江西普通高中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
2009年江西省普通高中在校生77.24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70.1%.比2005年高出9.7个百分点。
[1 根据江西省普通基础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省高中阶段在校生十二五期间规模将达200到万以上,毛入学率达80%左右。
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县(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力争达到85%以上。
与此对应的普通高中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低于义务教育阶段投入水平,2006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占教育财政投入达到32%,普通高中教育经费占教育财政投入的7.9%,仅为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的四分之一。
_2 由于政府投入不足,普通高中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债务问题。
据江西省教育厅统计数据,截止2008年,江西省普通高中负债累计达到l5亿元,赣州市普通高中学校负债达9.7亿元。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获奖科研报告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获奖科研报告摘要:近年来,高考改革力度逐渐增大,而“新高考”对于高中教育来讲代表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育人模式的变革,这一系列转变下各高中需要对教学管理方式加以创新,通过构建特色化的管理体系针对高中生群体开展全面化的教育服务,以此为其综合素质以及核心素养提供基础保障。
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新高考为背景,对高中教育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深入分析。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教育管理;挑战和机遇引言:完善其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对于高中教育事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群体有更多自主选择权,其能够根据自身能力和想法自由选择学习课程,这一改变对传统教育体制带来极大冲击,但同时新高考也突破以往班级学习制,逐渐迈入走班学习体制,而这也为高中教育管理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育管理的发展机遇随着新高考推进愈发深入,高中生选择权利也更为突出,而这也使以往学习模式有所改变,并且走班制的出现使高中教学发展方向更加自主和开放。
该背景下,高中教育也逐渐由“统一化教学”转向“全面且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另外,随着学生选择权增加,教师授课权和学校教育权皆会有明显提升,而这一转变也可为高中教育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除此之外,对于学生来讲,因高考科目范围扩大,其能够依据自身兴趣灵活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这种选择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升,同时也可其在投入更多学习精力和热情;从学校发展角度分析,新高考背景下,各高中能够根据自身特色设置教育管理模式,突出自身管理的不同之处,这样一来学校整体竞争力会有极大提升,也能吸引更多学生入校,以此促进学校更好发展[1]。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育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教育管理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走班制实施问题,高考改革推进下,大部分高中皆已经逐渐转向走班制教学模式,这样一来班级管理职能会逐渐弱化,以往班级制教学中,学生评价管理、教学纪律以及学习管理等诸多方面皆是由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负责,但随着走班制实施,教师、教室以及学生皆不再以固定形态呈现,而这也需要有更为严格和全面的班级管理制度作为支撑[2]。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发展的困局与突破调研报告
②班级学生相对固定,德育教育由副校长具体负责,政教处牵头和班主任的带领下进行。
(二)“分层走班”教学试点年级教师生调查2019届、2020届两个年级在2017年上期,利用周末进行分层走班教学试点。
1.进行以上两年级试点任课教师调查问卷。
2.进行以上两年级试点学生的调查问卷。
二、学校面临的困境1.教师观念转变的困境选课走班的施行不仅增加了班级数,改变了现有教学的模式,而且学生还拥有自主选择教师的权利,同时教师还面临着素质提高的挑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从而使不少教师在教学上出现消极和倦怠行为,对选课走班打马虎眼,这严重影响了选课走班的教学质量。
2.教育管理的困境一是教师常规管理复杂化。
选课走班实施后每位教师要针对不同学情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因此教师的集体备课、交流学习、教研组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生活与教学管理架构都需重构。
二是师生有效沟通存在障碍。
选课走班教学下,行政班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对号入座”,但在教学班中,教师面对的学生不断变化和成倍增长,而有的教师又缺乏把“我的学生”变成“我们的学生”的理念,只能通过课堂渠道展开带有陌生感的临时性师生对话,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互不相识”。
三是学生学习管理复杂化。
实行选课走班让教学班、行政班并存成为学校管理常态,却出现行政班管理职能弱化、教学班集体观念淡薄的现象,这会使两类班级的纪律、考勤、作业、辅导都变得困难,尤其是教学班。
四是学生德育出现“空档”。
选课走班制下,由于学生的流动,行政班班主任只能对学生实行“间断性”的德育管理,而教学班教师又基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德育问题,这就容易出现学生德育的空白地带。
3.走班教学模式带来选科排课困境困境走班排课是新高考改革带给中学的一项挑战,学生从单纯的文理分科,变为现在的“3+3”的20种或“3+1+2”的12种组合的选考模式组合,学校如何面对学生多种选科组合下师资力量的合理优化配置,是即将面临的一个很大困境。
新课改、新高考——生校两方的机遇与挑战
新课改、新高考——生校两方的机遇与挑战近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由省教育学院院长等专家学者有关黑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改与新高考培训项目校长培训班的专题讲座。
这使我对新课改新高考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更让我思考了很多并因此受益匪浅。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了如下感想与构想:一、机遇与挑战并存新高考下的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的能力等成为了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成为了学生、学校两方在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二、要完善走班制教学高考模式的变化,给学校教学活动带来很大的挑战,“6选3”模式,学科不限定性的组合,导致学生选课多样性,传统的固定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高考制度。
针对多种学科组合类型要求,我校要切实推行走班制教学,顺应改革潮流,力争走在高考改革队伍的前列。
三、设置特色课程,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未来对优秀学校的判定,取决于特色课程,新课改立足未来人才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我校已设置一系列如书法、茶艺、口琴、美术、形体等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校本课程,并成立各类社团旨在引导每一位学生做好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凸显社会责任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四、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选择考试的时间跟考试的科目,学生的自主性更大,但也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规划人生。
这些就需要学生对自我和未来的生涯发展有科学明确的认知。
我校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并且要在此基础上重视构建学生生涯发展育人体系,成立生涯教师团队,把生涯发展规划纳入必修课程,引导学生走向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之路。
教育发展战略课题:新高考背景下薄弱高中发展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薄弱高中发展研究学科分类:教育发展战略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新高考薄弱高中发展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新高考背景下薄弱高中的发展显得更加急迫。
高中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的重要枢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历史和社会各方面的原因,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产生了一批批相对薄弱的高中。
薄弱学校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国内外,各地区区域间、校际间,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本课题旨在探究薄弱高中发展之路,提高整体教育质量、追求学校卓越、变薄弱为强大、实现教育公平。
课题界定:本课题研究的是薄弱高中,这些薄弱高中或因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或因领导班子力量不强、师资队伍较弱及生源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学校管理不良,教学质量较低,社会声誉不高,学生不愿去,家长信不过。
薄弱学校主要表现为硬件和软件的薄弱。
从硬件上来看,主要表现为办学条件差,即校舍破旧、办学规模小并且超负荷,教育教学设备短缺,图书资料比较缺乏。
从软件上来看,主要表现为学校领导班子弱、学生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生源质量差、办学质量差。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世界范围内提高教育质量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国内的研究学者们对国外薄弱学校的改造情况进行了比较、探究,给我国的薄弱学校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如在《国外薄弱学校改进的有效举措探析》一文明确指出:“建立统一标准辨别薄弱学校是改进的前提条件”、“制定和实施方案是改进的重要手段”、“提供资金和技术扶持是改进的保障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改进的核也手段”,并详细地介绍了英国、美国、法国三个国家针对薄弱学校制定的标准和实施方案,以及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所采取的有力措施。
通过对国外薄弱学校改进的研究发现,政府是薄弱学校改造的首要驱动力。
从政府层面到各级教育行政部口,制定实施符合当地学情的帮扶政策,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引进社会的力量,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改进薄弱学校,这些方法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给我们带来很好的点示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班级学生相对固定,德育教育由副校长具体负责,政教处牵头和班主任的带领下进行。
(二)“分层走班”教学试点年级教师生调查
2019届、2020届两个年级在2017年上期,利用周末进行分层走班教学试点。
1.进行以上两年级试点任课教师调查问卷。
2.进行以上两年级试点学生的调查问卷。
二、学校面临的困境
1.教师观念转变的困境
选课走班的施行不仅增加了班级数,改变了现有教学的模式,而且学生还拥有自主选择教师的权利,同时教师还面临着素质提高的挑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从而使不少教师在教学上出现消极和倦怠行为,对选课走班打马虎眼,这严重影响了选课走班的教学质量。
2.教育管理的困境
一是教师常规管理复杂化。
选课走班实施后每位教师要针对不同学情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因此教师的集体备课、交流学习、教研组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生活与教学管理架构都需重构。
二是师生有效沟通存在障碍。
选课走班教学下,行政班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对号入座”,但在教学班中,教师面对的学生不断变化和成倍增长,而有的教师又缺乏把“我的学生”变成“我们的学生”的理念,只能通过课堂渠道展开带有陌生感的临时性师生对话,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互不相识”。
三是学生学习管理复杂化。
实行选课走班让教学班、行政班并存成为学校管理常态,却出现行政班管理职能弱化、教学班集体观念淡薄的现象,这会使两类班级的纪律、考勤、作业、辅导都变得困难,尤其是教学班。
四是学生德育出现“空档”。
选课走班制下,由于学生的流动,行政班班主任只能对学生实行“间断性”的德育管理,而教学班教师又基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德育问题,这就容易出现学生德育的空白地带。
3.走班教学模式带来选科排课困境困境
走班排课是新高考改革带给中学的一项挑战,学生从单纯的文理分科,变为现在的“3+3”的20种或“3+1+2”的12种组合的选考模式组合,学校如何面对学生多种选科组合下师资力量的合理优化配置,是即将面临的一个很大困境。
4.师资结构失衡的困境
一是教师资源有限。
选课走班下学生对教师、科目、时间、专业等有充分的选择权,但由于选课人数多、学科分类多、选择组合多,会多出成倍的教学班,导致教师、班主任们“教不过来、管不过来”的现象时有发生。
另外,不同年级学生选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冷热”课程,更会导致一些科目教师富余、另一些科目教师紧缺现象。
加之不少教师对选课走班教学的适应能力亟须提高,这就更加剧了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师资源需求困境。
5.设施及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的困境
选课走班对学校的基础设施资源,如教室、理化生实验室、教具、多媒体等都有硬性要求,不仅要求学校扩充升级
基础设施特别是教室数量,而且在教室设计布局上还要符合选课走班学习“流动、共享、对话”的理念。
需配齐多种专用功能室,如通用技术实验室、语言实验室、音美室、历史室、地理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德育展室、体质测试室等。
需配齐满足特长发展的功能室,如生涯规划教室、网络教室、社团活动室。
6.生涯规划课程的困境
新高考改革以后,表面看高中生的选择权增大,但选择项增多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困扰。
在“3+3”或“3+1+2”的考试模式下,学生如何选择学科才能更科学更理性地考上理想大学及专业,从原来高三才选择志愿专业,变为高一就要确定好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职业发展方向。
生涯规划的意识、知识、工具、技术、能力、课程建设和师资配备是一个大课题和新课题。
7.综合素质评价与自主招生录取的困境
新高考改革是教育风向从“教书”到“育人”的改变,在选科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多重方式配合下,旨在提高高中学生个性培养及学科高级人才的选拔。
随着中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和兴趣发展,具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将会被分化。
而以学科特长、创新潜质为选拔特点的自主招生和高考成绩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评价结合的录取模式将成为更多学生升学路径的选择。
如何集中资源有计划有成效地学科特长培养也是学校面临的一项困境。
8.学校资金不足的困境
学校面临软硬条件的完善、大量教师培训,还需要政府拨给更多的资金。
三、学校的对策与突破
(一)端正态度,转变观念
1.上下齐学。
遵循“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的理念,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研究新高考、研究新政策,并结合自己学校特点,分析学校形势,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
最终要让全校老师了解、明白、理解新高考的目的、意义、要求等,让全校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新高考改革中去,统一全校师生的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构建学校教育教学新格局。
2.机构改革。
对学校内设机构进行改革,管理再造,建立起符合新高考要求的机构、机制,完善与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
例如: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学校课程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学校科研中心、学校信息中心等。
(二)提前布局,全盘考虑
结合本校师资、办学特色、学生特点等,从三年六期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生涯规划、选科指导、走班实施、考试组织、早晚自习组织、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全员导师制、教学评价等方面,要有全盘考虑、整体安排,建立起第一轮新高考三年实施路线图,在运行中不断调整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新高考实施体系。
(三)完善硬件配套,为选课走班创造环境
1.学校现有80间学科教室,满足选课走班、学科课程的开设需要。
2.建成五个潜能开发中心,搭建了学生潜能表现的平台。
科学研究潜能开发中心建设物理、生物、化学、数学、地理及信息与技术研究室,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搭建提升学生科创能力的孵化平台。
音乐语言潜能开发中心建有诗歌朗诵社、合唱团、辩论社、文学社,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和音乐智能。
美术空间潜能开发中心建有国画社、书法社、摄影社,开发学生的视觉智能。
信息与技术潜能开发中心建有四间网络教室、网络管理中心和通用技术实验室,利用信息与技术,发展学生逻辑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多种智能。
身体运动潜能开发中心建有舞蹈队、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韵律操队、棋类社团等,为学生身体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平台。
3.建立了4个专用生涯规划教室,配齐生涯规划的诊断工具(生涯教育测评系统)。
4.购买××排课系统。
(四)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形成特色课程体系
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新高考方案,学校制定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重构高中课程体系,包括学科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兴趣特长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努力将核心素养通过学校的课程与课堂,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通过将国家课程校本化,重组必修和选修Ⅰ内容,推进课程的分类分层学习,满足学生参加学业水平合格考、学业水平等级考、高校自主招生考等不同的需求。
通过开发选修Ⅱ课程,满足学生潜能发展和兴趣爱好的要求。
学校的学校课程中心开发出特色课程多门。
有指向学生交往
素养的人文特色课程——礼仪课;有指导学生思考人生、规划人生的特色课程——生涯规划课;有满足学生审美需要的艺术特色课程——美术课;有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心理特色课程——心理辅导课。
特别是学生自主选择物理、生物、化学、数学及地理研究室,以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学校为学生提供实验室、研究室,制定三年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研修方法,从自己的思维成长过程中挖掘潜能,发现自己的专业成长方向,为进入大学进行专业选择做好准备。
(五)积极培训教师,适应新高考变化
1.教师专业发展培养
学校专门成立教师发展中心。
把满足教师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了解新高考的变化,适应新形势下选课走班的要求。
制定培训计划,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养模式,为适应新高考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培训活动主要是利用专家讲学(如“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综合素质评价,生涯规划和选课走班”、“山东省新高考改革方案解读、实践、反思”和“新高考下教师发展策略与实践”)、校内借鉴与分享互学、反思自学、科研促学等形式,促使教师深入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形成优秀教师团队。
学校以学科组建设为抓手,通过开展“创建示范性学科组”的活动,挖掘教师潜能,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
备课组开展一课三议、同课异构等反思教学活动;学校开展教学
技能大赛、公开课大赛。
抓好常态化的学科组主题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们对课改的理解,为新高考的改革做好铺垫。
2.生涯规划教师培养
对教师全员进行生涯规划的意识、知识、工具、技术培训,选派部分老师还进行一个星期的专业学习,获取中级生涯规划师证书。
3.将通过返聘优秀退休教师、探索“县管校聘”等多种措施,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紧缺困境。
(六)汲取经验实效化,面向浙沪借鉴学习
好的做法拿来主义,及时转化吸收,对一些问题,一些不足我们也要汲取教训,避免走错路,走弯路,特别是师资匹配上,我们要结队浙江、上海一些高中进行经验的交流、实地考察,适应高考改革的新形式。
(七)开源节流,资金保障
一方面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强化节约意识,牢固树立“浪费就是腐败”的节约观,切实降低学校教育运转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广大师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消费理念。
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以保证新高考需要的各软硬件配套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