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8播期及播量试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体
53.6 59.1 70.1 78.6 46.8 60.1 67.4 72.2 31.7 36.2 37.7 40.5
增幅
(%) 328.8 230.2 178.2 153.5 239.1 187.6 146.9 119.5 129.7 72.4 46.7 26.6
群体
67.4 77.5 88.8 99.2 67.7 74.2 82.9 97.0 75.1 85.1 90.0 102.6
小麦新品种新科麦 168 播期及播量试验研究
摘要:研究小麦新品种新科麦 168 在河南省新乡地区的适宜播期及播种量,使良种 良法相配套,为新品种进一步推广示范提供参考。以当地群众习惯播期 10 月 4 日 为基准播期,向后每 7 d 为一期共播种三期,播种量设 4 个水平:每亩 7.5 kg、10.5 kg、13.5 kg、16.5 kg,进行播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大,植株的穗粒 数、千粒重、穗长随之减少;亩穗数、株高随之增大。新科麦 168 适宜播期为 10 月 4 日-11 日,适宜亩播量为 13.5-16.5 kg。 关键词:小麦;新科麦 168;播期;播种量
千粒重
(g) 51.3 51.0 50.8 50.2 51.5 51.7 51.1 50.3 51.4 50.9 50.4 49.5
理论产量
(kg/667m2) 451.3 480.6 492.1 468.9 459.9 475.0 486.9 488.0 418.0 439.4 455.8 463.4
10 月 4 日播种亩播量 13.5 kg 产量达到最高,单产 492.1 kg;其次为 11 日播种亩播
量 16.5 kg 和 13.5 kg 产量位列第二、三位,单产分别为 488.0 kg 和 486.9 kg。在同
一播期内,亩播量为 7.5 kg 的处理产量均位居最后,说明小播量不能适应目前生产
下,10 月 4 日和 11 日播种的越冬期群体没有明显规律,但均比 18 日播种的群体明
显偏大;拔节期、孕穗期群体,10 月 4 日和 11 日播种的处理同样没有明显规律,
但 18 日播种的处理群体逐步赶上并超过早播的处理群体;在成熟期,随着播期的
推迟,群体呈先升后降趋势,10 月 18 日播种的处理亩穗数最少。各时期较前一时
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在同一播种量内,穗长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亩穗数、千
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先升后降。
3.2 在本年度试验条件下,新科麦 168 适宜播期为 10 月 4 日-11 日,适宜亩播量为
13.5-16.5 kg。
参考文献:
[1] 付亮,蒋志凯,李洋,等.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品质性状分析[J].河南农业科 学,2012,41(10):40-43. [2] 刘朝辉,李江伟,蒋志凯,等.河南省小麦区试品种(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 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9):26-28. [3] 路开梅,张东升,张大明,等.最佳播期及晚播对不同中筋小麦生长的影响[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7(2):5-8. [4] 杨丽娟,蒋志凯,盛坤,等.氮肥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面粉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6):26-30. [5] 张东升,张大明,冯荣成,等.超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 26 播期、播量试验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2,8:50-54.
粒数、千粒重则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在同一播种量内,株高、穗长随着播期
的推迟而减少,亩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先升后降趋势,穗粒数的变化没有明显规
律,千粒重呈先升后降趋势。实际产量方面 10 月 11 日播种 13.5 kg 的处理亩产最
高为 469 kg,其次为 4 日播种 13.5 kg 的处理,亩产为 466.5 kg;从理论产量分析,
表 1 不同播期、播种量对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影响 单位:万头/667m2
基本苗
越冬期
拔节期
孕穗期
成熟期
处理
A1B1 A1B2 A1B3 A1B4 A2B1 A2B2 A2B3 A2B4 A3B1 A3B2 A3B3 A3B4
群体
12.5 17.9 25.2 31.0 13.8 20.9 27.3 32.9 13.8 21.0 25.7 32.0
图 1 田间种植图(西 )
1.4 田间管理 2016 年 3 月 10 日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 15 kg;5 月 9 日浇灌浆水。 4 月 20 日和 4 月 27 日,预防小麦赤霉病、防治小麦穗蚜,每次亩用 50%多菌灵 100 g,10%吡虫啉 20 g。试验田小麦于 6 月 2 日收获。
本试验年份冬季气温较常年低,越冬苗情弱,降温过早导致小麦分蘖基本停止, 提前越冬,生长量小,返青拔节群体较常年下降,亩穗数不足。2 月份开始积温较 常年增加,促进了小麦生长发育,既弥补了冬前生长量不足,又有利于成大穗,抽 穗时间较常年提前一周左右,与上年同期。5 月份气温起伏较大,骤热骤冷,对小 麦灌浆有一定影响。 1.5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 Excel、DPS 7.05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播种量对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的影响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 526.67 万 hm2,产量和育 种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1-2]。新科麦 168 是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培育的半 冬性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2014-2015 年度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2016 年通过 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新乡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强筋小麦生产基地,要加强对强筋 小麦新品种的配套生产技术研究,使良种良法相配套[3-5]。我们对新科麦 168 的播期 和播种量进行了试验研究,为进一步推广示范、应用及生产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新科麦 168,由新乡市农科院提供。播前种子用 80% 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 0.1%)和 50%辛硫磷(按种子重量的 0.13%)拌种。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新乡市获嘉县城关镇前李村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排灌方 便,土质为壤土、肥力中上且均匀,前茬作物为玉米,于 2015 年 10 月 1 日收获, 亩产 600 kg。 1.3 试验设计 试验为两因素裂区设计,重复三次。主区(A)为播期,设 3 个水平: 10 月 4 日播种、11 日播种、18 日播种;副区(B)为播种量,设 4 个水平:每亩 7.5 kg、10.5 kg、13.5 kg、16.5 kg。底肥每亩施用 40%的配方肥 50 kg,旋耕整地, 人工开沟,顺沟浇水,水下渗后人工顺沟播种,等行距机条播,行距 20 cm,播后 随即覆土,确保一播全苗。小区长 4 m,宽 3 m,每畦 12 行,埂宽 0.4 m。田间播 种见图 1。
实际,难以夺取高产。在 10 月 18 日播种的处理,亩产排名靠后,特别是小播量的
处理产量最低,说明该品种适宜播期在 10 月 4 日-11 日,如果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必
须延迟播种的,要适当增加播量弥补群体不足。
3 结论与分析
3.1 在同一播期内,亩穗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千粒重、穗长随着
群体
29.3 31.6 33.4 34.4 30.8 32.2 34.3 36.0 28.2 30.3 32.0 34.2
增幅
(%) -30.9 -30.9 -33.1 -35.3 -29.8 -31.0 -30.3 -37.3 -46.7 -46.2 -43.9 -46.1
由表 1 可知,在同一播期内,群体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播种量
实际产量
(kg/667m2) 427.2 458.6 466.5 444.8 426.7 453.6 469.0 462.5 393.4 417.6 434.9 451.3
实产排序
9 4 2 7 10 5 1 3 12 11 8 6
注:理论产量=(三要素乘积)×0.85
由表 2 可知,在同一播期内,株高、穗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穗长、穗
穗长
(cm) 10.8 10.6 10.4 10.2 10.5 10.2 9.8 9.5 9.9 9.6 9.2 9.0
穗数
(万/667m2) 29.3 31.6 33.4 34.4 30.8 32.2 34.3 36.0 28.2 30.3 32.0 34.2
穗粒数
(粒/穗) 35.4 35.1 34.1 32.0 34.2 33.6 32.7 31.7 34.0 33.6 33.3 32.2
A1B1 A1B3 A1B2 A1B4 A3B3 A3B1 A3B2 A3B4 A2B2 A2B1 A2B4 A2B3 A2B2 A2B1 A2B4 A2B3 A1B2 A1B3 A1B4 A1B1 A3B3 A3B2 A3B1 A3B4 A3B4 A3B3 A3B1 A3B2 A2B1 A2B4 A2B3 A2B2 A1B4 A1B1 A1B2 A1B3
期群体数增幅情况总体上呈现先增后降趋势。
2.2 不同播期、播种量对小麦成熟期有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表 2 不同处理对小麦成熟期有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处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1B1 A1B2 A1B3 A1B4 A2B1 A2B2 A2B3 A2B4 A3B1 A3B2 A3B3 A3B4
株高
(cm) 73.0 74.2 76.3 77.7 72.5 73.4 75.2 77.3 69.4 71.1 72.5 73.7
增幅
(%) 25.7 31.1 26.7 26.2 44.7 23.5 23.0 34.3 136.9 135.1 138.7 153.3
群体
42.4 45.7 49.9 53.2 43.9 46.7 49.2 57.4 52.9 56.3 57.0 63.5
增幅
(%) -37.1 -41.0 -43.8 -46.4 -35.2 -37.1 -40.7 -40.8 -29.6 -33.8 -36.7 -3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