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分类鉴赏指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分类鉴赏指要

作者:唐惠忠

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10年第06期

如果按题材内容划分,我国古代诗歌大致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以及咏怀诗等。不同类别的诗歌,其鉴赏角度是有区别的。

一、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流派,所以单独列出(至于山水田园诗之外数量更多的写景诗,反倒不很突出了)。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唐宋两代有孟浩然、王维、祖咏、柳宗元、刘长卿、范成大、杨万里等;当然,李白、杜甫、杜牧、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类诗歌的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诗人笔下的山水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类诗歌的鉴赏,首先在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比如盛唐诗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诗中一个“浮”字,就把积雪的终南山写活了。其实,雪压山崖时积雪是静止的,流动的是山头上的云,可诗人不从“云”入手来写,而是从“雪”切入,着一“浮”字,让人从云的流动中观赏到雪的动感,真是妙不可言。同时一个“明”字,含蓄地描写了雪霁后的夕阳,为山顶的积雪和树林抹上亮丽的色彩,整个画面也因此换了个模样,使终南山有了神秘的色彩,也使这首诗更具诗情画意。

其次,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最终把握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比如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而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屋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表现出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奭《杜臆》就本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实际是由客愁生发。

二、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比如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代表人物有李益、戴叔伦、马戴等);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争斗中一

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这时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有范仲淹、陆游等)。

边塞征战诗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风貌,鉴赏时首先应把握时代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

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但是,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作品,像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所写的事件(“凭君传语报平安”)极小,传达的情意却很深。

其次,要通过对重要词句的仔细品味,领略作品的艺术特色(尤其是精微之处)。比如王昌龄

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古代以“关”与“月”为意象的诗歌可谓比比皆是,单是以“关山月”为题的诗作就不在少数。《出塞》一诗何以能独步千古,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呢?原因在于“关”、“月”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作者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处下笔,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使读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样,“万里长征人未还”说的就不只是当时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的共同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再只是汉代,而是世世代代的人们的共同愿望。

三、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后的沉思,蕴涵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比如刘禹锡的咏史诗名篇,有《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

头城》、《蜀先主庙》等;杜牧的咏史绝句被称为“二十八字史论”,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足见其艺术造诣之深,其名篇有《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赤壁》、《题乌江亭》等。仔细品

味这些代表人物的咏史佳作,对于鉴赏同类别的其他作品不无裨益。

鉴赏咏史怀古诗应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其本身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然后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进一步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最后归结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晚唐诗人吴融的《华清宫》:“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首句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了宫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次句“惟此宫中落便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便”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融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第三句“绿树碧檐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景物与宫外的不同,“碧檐”则反映出宫中主人生活的奢靡。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诗人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那他怎么能够知道“寒冷”呢?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对人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全诗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对比,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