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奥秘:第六讲 智慧与阴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的奥秘
第六讲:智慧与阴谋
外:《道德经》中说: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其意是想要使它合上,必须使它先张开;想要夺取它,必须先给予它。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也有人说这完全是一种阴谋诡计,为什么同一部经典,不同的人会读出完全不同的感觉,智慧与阴谋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老子的思想呢?
曾:一般人为什么老觉得老子是阴谋家,主要是因为《道德经》里面第三十六章有这么几句话: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强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什么叫做微明,就是看起来好象是很隐而不显,很微而不大,小小的征兆,模模糊糊地看不清楚,实际上明眼人他是看的很明显的。“将欲歙之,必故张之”,你看我们嘴巴就好了,如果一个人闭着个嘴巴,那你要叫他张开,这是比较难的,可是一个人张开嘴巴,你不用叫他闭,他很快就闭了。为什么,他自然会酸,受不了。“将要弱之,必故强之”,将要使它弱,你一定会先使它强,那这样也很简单,你要把一个人的身体整坏,你就拼命给他吃,吃到最后,他体重增加,他看起来很强壮,实际上他身体就开始坏了。“将欲废之,必故举之”,你要把一个东西废弃掉,你就先把它举得高高的,让所有人都看到,所有人看了都讨厌,所有人都说要把它丢掉,然后我就把它丢掉,甚至我不丢掉说你们要丢,就把它丢掉了。那就更是阴谋家了。“将欲夺之,必故与之”,你要夺取他的东西的时候,你就先给他一些东西,你如果这样去解释的话,那十个人就有十个人认为它就是阴谋嘛,诡计嘛,但是,老子真的是这个意思吗?老子写的书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道德经》,他道德是不变的一个主张,一个人主张道德,他怎么会耍阴谋呢?可是事实在这里啊,是他写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我们解释错了,老实讲,历史上的东西,我们把它曲解、扭曲错乱甚至乱改,那一种事情太多了。
外:由于人们的望文生义不求甚解,经常会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误地解读经典,导致了现代人不仅对老子,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那么老子的这段话,其真实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曾:老子这几句话,不是叫我们去耍心机、去愚弄别人或者虚张声势、故弄虚玄,都不是。他只是很平实地告诉我们,千万千万记住,柔弱胜刚强。凡是弱的,他会变强,强的会变弱,就是说,宇宙他是动的,它不是静的,它一切都是变动的,你现在看它强,一转眼它变弱了,你现在看他小孩子,不久他长大了,你现在看到他很有权势,很快就被剥夺掉了,这个叫做什么?这个叫做风水轮流转,没有固定的。你们家好,就好三代五代一直好下去,大概很难,所以为什么富不过三代,为什么英雄不怕出身低,为什么好汉不提当年勇,就是你提那个没有用嘛,事过境迁,迁,就是环境一改变,整个的姿态就完全不一样了。老子只是在
讲这个道理,他说这只是自然而然的一种变化,那看你怎么用它。你把它用来做阴谋诡计,那是你的事,所以我们还重复讲一句话,动机是什么样?跟行为要对着看,同样一个行为,你看他是耍阴谋,他就是耍阴谋,你看他告诉你这是自然现象,就是自然现象。那是看的人的问题,而不是老子的话有问题。
我们现在老是那一句话不停地在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是谁在搞呢?没有啊,哪有人花那么大的劲把一条河流一会儿改道,一会儿改道,你想做也做不到。可是你看黄河就这个样子,一会儿往这边走,一会儿往那边走,挡也挡不住,为什么?大势所趋,莫之能挡啊。所以老子用这些什么呢?歙张,弱强,废举,夺予的变化来提醒大家,要什么?四个字:见微知著。看到很微细的征兆,你马上知道它必然的结果是什么,你就能够顺势而为,那就叫自然。现在我们把这门学问发展出来,叫做未来学,叫做趋势学,叫做预测学,其实都是根据这几句话而已嘛。可是这几句话,也可能被人家拿去,耍阴谋,搞奸诈,那个我们没有办法,因为道它是自然存在的。它不干涉任何人的行为,这就叫什么,就是我们常常讲的自作自受。你要拿去搞阴谋,最后结果你自己承受,你要把它当作自然的趋势,你顺势而为,那也是你自己得到的一些后果。这个道不管,道是让你自然去走你自己的路。
外:道就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老子通过《道德经》告诉人们,掌握自然规律,知道应该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就是人生的大智慧,而智慧与阴谋的区别在于,同样的道理要看什么人来用,用于什么样的目的。
曾:我们不要因为有人把这几句话拿去搞阴谋,就把账算在老子的身上,这是不公平的。我们也可以说,你为了打击敌人,你就采取这种战略,我们怎么样呢?我们明知道他不敢打我们,因为我们强嘛,所以我就故意示弱,让他以为说我真的不如他,引诱他来打我,然后我就可以反击,这是常用的方法。不知道装知道,知道装不知道,看见装没有看到,这是我们常用的方法,问题是说,这都是道的一部分,那你要怎么用,道都给你相当的自由,所谓相当,就是有局限性才叫相当,你不是百分之百,你用的通,用不通,不一定。经常合乎道的,多半是行得通的。违背道的,最后那个效果都是很糟糕的。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情,我们以后再谈。
我们现在只是说,《道德经》里面六十八章他有这一句话我们来印证一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这是什么意思?士,就是将帅,他是一个好的将帅,他是爱好道德,他不崇尚武力。所以你看现在很多国家,他的国防部长经常不用军人,因为他们总觉得军人他的职责就是要战争,所以国防部长都常用文人,就表示我是很斯文的,我根本就不想动用武力啊,我只是防卫啊,我并没有想攻击你啊,这也是《道德经》全世界都在用的一个明证。善于担任将帅的人,他是爱好道德的,他不爱好武力,所以他尽可能地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他不会动不动就动武,这才是人类的福气。“善战者不怒”,凡是很会打仗的人,他不会被敌人激怒,因为敌人会想办法激怒你,搞的你很慌张,然后就打起来,那你一定输的,不怒不是不发怒,人怎么可能不发怒呢?是不轻易发怒。“善胜敌者不与”什么意思?就是说我比较有把握打胜仗
的人,我不跟敌人面对面地交锋,你看三国时代的司马懿就是这个办法,诸葛亮一出来我就不跟你打,因为他知道我跟你打一定打输的,那我何必去送死呢,我就是不战,你怎么讲我就是不战,你来激怒我,我不怒,你送女人衣服给我穿,我就穿,那你把我怎么样?
我们都知道日本有一个华侨叫吴清源,他下围棋那是非常有名的,吴大国手,那有一次呢,钱穆教授跟他一起吃饭,就问吴大国手你这么会下围棋,你有没有一套办法可以永远不败,不会输,有没有?吴大国手他也是懂得《道德经》的,他说没有这种事情,因为它是变来变去,你怎么有把握说你不会输,不可能,我不敢说,想不到。钱穆教授说:我有一套本事我不会输,他很好奇啊,你有什么办法?
外:钱穆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家,有着很着的传统文化的修养,但是他并非下围棋的高手,那么钱穆先生有什么高招能保证不输呢,而这个方法和《道德经》又有什么关系呢?
曾:他只讲了两个字:不下。我不下怎么会输呢?所以你老要跟人家打,你有必胜的把握吗?没有。谁都不知道,因为太多因素,我现在不与,不与就是我不跟你交锋,因为你会来打我就是你有充分准备,你有必胜的士气,那我这时候跟你打我干吗?我躲嘛,等你疲倦了,我才把你赶出去,就够了嘛。可见,真正的兵家也是不搞阴谋的,全世界的兵书,为什么《孙子兵法》最了不起?就是因为它很奇怪,它的主张有很多跟老子是一样的。就是说,他是不求胜的,外国人每次读到兵书说不求胜那要兵书干什么,不鼓励战争。所以中华民族他爱好和平,你从《孙子后法》可以看出来。
第六十九章他写的更清楚,“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他是打仗的人,用兵的人,他都这么一句话交代下来,“吾不敢为主”,我不要为主我宁愿为客,就是说人不犯我的时候我是不犯人的,那人犯我的时候我是不是一定要犯他,也不一定,因为下面有一句话:“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意因为有寸进,那我就扩大了战祸,我宁愿稍微退一点,我可以消弭战争。可见打仗一定要逼和敌人无路可走吗?那狗急跳墙啊,那最后他背水一战说不定我们自己就完蛋了,这种历史上也蛮多的。我们退如果可以消弭战争的话,那我宁愿退。当然这个不是说我的领土可以随便让给人家,那不行,这个领土的主权那是再怎么也要维护的。至于怎么样去维护,那是万变的状况。
第三十一章讲得更清楚,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他说锐利的兵器是不祥之物,人人都厌恶它,是不得已才用的。不要动不动就要打仗,这不可以。因此呢,老子他不但把战争当做凶事,而且他说你就算打胜仗了,你也要当作丧礼来处置,不可以耀武扬威啊,庆功宴啊什么搞的,那个是种下了后面不好的后果。因为什么,因为物极必反。在这种情况之下,以退为进,用不争来争,到底好不好?
外:中国人习惯于称自己是“东方不败”,在战争中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只是求不败而已日本人则喜欢称自己是“东方必胜”,不能得胜甚至切腹自杀,可见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是在中国的兵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