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的意识本性

合集下载

佛洛依德三大理论

佛洛依德三大理论

佛洛依德三大理论佛洛依德是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理论对于理解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佛洛依德的贡献中,最为重要的是他的三大理论:意识与无意识、本我、自我与超我。

这三个理论为理解人类心理提供了基本框架。

意识与无意识佛洛依德认为,人类心理过程可以分为意识与无意识两个层面。

意识是我们能够直接感知和理解的部分,包括我们的思维、感觉和记忆。

而无意识则是我们无法直接察觉的心理活动,包括潜意识的冲动、欲望和内心的冲突。

佛洛依德认为,无意识对于人类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了许多概念来解释无意识,如压抑、转移和防御机制等。

他认为无意识中包含着我们不愿意面对的冲突和欲望,而这些无意识的内容会通过梦境、口误和其他行为形式间接地表达出来。

本我佛洛依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其中,本我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构成个体的最初驱动力。

本我主要由无意识的欲望和冲动组成,它一直寻求满足和快乐。

本我是不受道德、现实等因素约束的部分,它只关注个体的即时欲望和冲动。

自我自我是佛洛依德心理结构中相对复杂的部分。

它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道德性。

自我主要负责调解本我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并在社会中扮演适应者和规范者的角色。

自我的任务是满足个体的欲望,同时也要考虑现实和道德的限制。

自我会制定一定的准则和价值观,指导个体的行为,并对本我的过度冲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超我超我是佛洛依德理论中的最高部分,它代表了个体内化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

超我是个体的良心,我们在行为中感受到的道德压力和内疚感都是超我的表达。

超我主要通过教育、家庭和文化传统来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变化。

超我的职责是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评价和规范,它与自我共同约束并引导个体的行为。

超我的目标是追求道德上的完美和理想。

总结佛洛依德的三大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心理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通过意识与无意识、本我、自我与超我这三个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个体的行为和冲突。

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和无意识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所谓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反映;这种反映,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上,即“意识到”的活动上。

所谓无意识,一般是指不知不觉的、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不能用言语来表述。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认为,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无意识。

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在治疗歇斯底里病中曾经发现,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一切情绪经验。

患者在催眠状态中,如果能够回忆起自己的有关病症的经验并向医生和盘托出,心里就会感到舒畅,病也就好。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患者经历过的情绪经验受到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外,潜伏在无意识之中,因此产生了病症。

从这一早期的设想开始,弗洛伊德逐渐形成了他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

这样,导致他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的两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它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然没有意识到但可以想起来的;而无意识则是不能被本人意识到的,它包括个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

这些冲动、本能、欲望,与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不相容而被压抑或被排挤到到意识阈之下(所谓意识阈,是指能否意识到的分界线),但是,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然在不自觉地积极地活动着,追求满足。

所以,无意识部分是人们过去经验的一个“大仓库”。

由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具有这样的性质,所以人们把他的无意识称为“潜意识”。

弗洛伊德又认为,在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之间,还有一种“前意识”。

前意识是意识的一部分,即前面所说的“现在虽然没有意识到但可以想起来的”那一部分。

在弗洛伊德看来,前意识处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它是可以召回来的部分,也就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而无意识(潜意识)则是不可召回的。

这样,实际弗洛伊德就把人的心理分为三个部分或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

无意识(潜意识)的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的基础。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摘要人的行为,有时是受意识不到的心理倾向所支配的。

所以,人,也有受无意识支配的情况。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

他认为在这三者中无意识最重要。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不承认无意识的存在则许多心理现象无法解释。

无意识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

在整个的心理过程中,无意识有着比意识更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弗洛伊德无意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症的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套心理学理论。

无意识是这一理论的中心概念。

无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生存需要——忘记过去的创伤,继续生活下去。

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为人们不必为它作出努力,所以能缓解心理活动而带来的疲劳,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变得轻松。

一、无意识的内容和特点在人清醒的状态下,无意识的内容也经常改头换面地冲破阻力,到意识层面上来表演。

由于它的干扰,人们常常会产生各种“错失”行为,如口误、笔误、遗忘等。

此外,精神病患者的想法、艺术的象征性作品以及儿童思维的某些方面,都显现着无意识的内容。

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有两项:其一是各种本能冲动。

“无意识中所包含的内容就象一个原始王国中的原始臣民。

如果说在人的内心存在着遗传而来的心理构成——与动物本能相似的东西——它们便是无意识系统的核心”(《无意识》)。

其二是被压抑的心理活动。

这些心理内容往往是与社会的伦理、道德等相背离的。

无意识的特点:(一)各种本能冲动并列。

意识与无意识的心理学观点

意识与无意识的心理学观点

意识与无意识的心理学观点意识与无意识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它们代表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心理状态和机制。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意识与无意识的定义、关系和作用。

一、意识的定义与特征意识是指人们对外界环境和内部信息的感知和认知。

它是一种主动的心理过程,涉及我们的思维、感知、记忆和决策等能力。

意识具有以下特征:1. 主观性:意识是个体性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意识体验。

它是个人主观感受的集合,无法被他人直接观察或测量。

2. 连续性:意识是连续变化的,我们的意识状态会随着外界刺激和内部情绪的变化而不断转换。

3. 选择性:意识具有选择性注意的特点,我们能够选择关注某些信息,忽略其他信息。

这种选择性注意决定了我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和感知的偏好。

二、无意识的定义与特征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产生的心理过程和信息储存。

与意识相比,无意识具有以下特征:1. 不受意识控制:无意识过程不受我们的主观意识所控制,它们发生在我们不自觉、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

2. 高度自动化:无意识过程是自动和潜在的,不需要我们有意地去进行,比如呼吸、消化等生理功能。

3. 信息存储:无意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习惯、偏好和行为模式,它们储存并影响我们的记忆和行动。

三、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互动。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

1. 信息交流:一部分信息会在我们的意识范围内进行加工、分析和决策,而另一部分信息则直接进入无意识层面进行处理。

无意识层面的信息可能会在后续的意识过程中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2. 潜意识作用:无意识中的潜意识内容对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它可以通过梦境、隐喻、象征等方式表达,并对我们的情绪、偏好和态度产生影响。

3. 意识调控:意识具有调控和控制无意识过程的能力。

我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意识到一些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并尝试加以控制和调整。

四、意识与无意识的作用意识和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担当着不同的作用。

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意识和无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是人的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无意识则是指那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心理过程。

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和制约。

首先,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意识活动可以影响无意识的内容。

人的意识活动可以通过学习和体验的过程来改变个体无意识中的素材和信息。

例如,通过学习一门新的技能,我们可以将原本无意识或不熟悉的技能变得有意识和自如,进而提高技能的水平。

同时,无意识中的信息也可以通过意识活动被唤醒和利用。

比如,人在解决问题时,常常会遇到所谓的“灵感突现”,这是无意识中的信息经过意识的思维整合和加工,最终形成有意识的思维结果。

其次,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的关系。

意识活动往往只能关注有限的信息和任务,而无意识则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和能力。

无意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潜意识的表现,它包括了我们的习惯、能力和经验等。

无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补充和辅助意识活动的作用。

像走路、开车这样的熟练动作往往都是无意识下的表现,而我们的意识则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用于其他复杂的思考和决策过程中。

因此,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相互补充使得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更加高效和灵活。

此外,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尽管无意识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和能力,它在某些情况下却会受到意识的限制和控制。

意识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对无意识进行规制和约束。

例如,在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技能培训时,我们通常会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反馈,以提高对无意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使用。

同时,无意识中的信息和冲动也可以通过意识的干预被调节和抑制。

当我们感到愤怒或冲动时,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的方式来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和个人利益。

总之,意识和无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础。

无意识的概念

无意识的概念

无意识的概念无意识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提出。

它指的是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中隐藏的、潜意识下的动机和冲动,这些动机和冲动对个体的意识来说是不可察觉的。

无意识对个体的思维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解释个体的一些不理性和不自知的表现。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无意识是由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所组成的。

这些压抑的欲望和冲动往往是由于个体在童年时期受到的禁止和惩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

无意识的内容具有来自性欲、依恋、攻击和自卑等方面的冲动和动机。

它们在个体的意识之外存在,并且具有一定的能量和压力,时常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来表达和满足。

除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之外,无意识还有其他的理论解释。

例如,荣格认为无意识是人类普遍共有的,具有普遍性的心理结构。

他将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个层面。

个人无意识主要由个体的未知和未经验的事物所构成,而集体无意识则是由人类普遍存在的的原型形象和符号所共有。

无意识在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无意识是个体一些无法表达的情感和冲动的重要来源。

个体可能无法通过意识过程来实现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但是无意识会通过梦境、幻想以及一些表意模式来表达和满足这些需求和愿望。

其次,无意识还可以对个体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

由于无意识是个体的一种不可察觉的动力,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引导个体的决策和行为。

最后,无意识也可以通过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互动来影响个体的认知和感知。

一些潜意识的信息会通过无意识的过滤和选择进入意识,从而影响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感知。

了解和认识无意识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无意识的认识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了解无意识的存在和作用,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愿望,从而更好地面对和处理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其次,对无意识的认识还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无意识是人类普遍性的心理结构,通过对无意识的认识,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的思维和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弗洛伊德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无意识”这一概念,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无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人类的意识和人类的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包括无意识的定义、种类、形成以及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无意识的定义:无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的一种不可察觉的状态,即一个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通过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换句话说,无意识是一种潜在的、隐秘的力量,它能够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思考,但人们并不意识到这一点。

弗洛伊德将无意识分为两种: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个体无意识是指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存着的不能被意识到的想法和情绪,而集体无意识是指整个人类共同拥有的、无法察觉但却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

个体无意识通常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情绪。

这些想法和情绪是由人类历史、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所形成的。

个体无意识的内容包括无法察觉的思考、潜在的欲望以及深埋在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罪恶感。

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共同具备的心理状态,例如在各种文化和社会中存在的普遍的神话、宗教符号和意象。

集体无意识中的内容与个体无意识不同,它在所有人身上都有共通的特点和内容。

这些内容包括母性、父性、英雄和恶魔等。

无意识的形成与人类的生理及心理发展密切相关。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无意识在大脑中具有影响力的原因是它拥有一种更早、更原始的生理发展史”。

换句话说,无意识是从人类的史前时代开始形成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

无意识的形成也与儿童的童年经历密切相关。

弗洛伊德认为,从0到5岁,儿童处于父母权威、约束和教育的阶段,这些经历塑造了儿童的无意识。

如果一个儿童没有得到足够的约束和教育,或者经历了过多的惊吓和其他负面经历,他们的无意识就会对他们的思考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无意识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无意识对人类的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控制着人类行为的一部分。

这种控制通常是潜在的,人们往往不会被自己无意识的想法所影响。

无意识在哲学中的概念

无意识在哲学中的概念

无意识在哲学中的概念无意识在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人类思维和行为背后的潜在动机和决策因素。

无意识理论起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他认为人类的意识只是心理活动的冰山一角,大部分心理过程都在无意识中进行。

无意识的概念后来被许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进一步探讨和发展,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深层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无意识在哲学中与意识和自我有着密切关系。

意识是指人类对外界和内心状态的感知和理解,是明确和主动的心理过程;而无意识则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底层动机和驱动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潜在的和不可察觉的。

无意识被认为是个体发展和经验积累的结果,它包括个体被社会和文化所塑造的价值观、信念、情感和欲望等。

其次,无意识在哲学中与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的问题紧密相关。

自由意志是指人类能够自主选择和行使决策的能力,但无意识的存在却暗示着个体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着潜在的决定因素和动机。

一些哲学家主张,人们的意识决策往往受到无意识驱动的动机和欲望的影响,因此对于自由意志的概念需要重新思考。

此外,在道德责任的问题上,无意识的存在也引发了许多争论。

一方面,无意识可能影响个体的行为,从而对道德判断和责任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一些哲学家认为,即使我们的决策和行为受到无意识因素的影响,我们仍然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此外,无意识在哲学中与认知和语言的问题也有关联。

例如,无意识被认为是人类语言和语义理解的基础。

人类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并不总是意识到自己在进行哪些复杂的认知过程,无意识的心理机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无意识还对人类的认知能力和知觉过程产生影响。

许多实验证据表明,人类无意识地进行信息处理和决策,而意识只是信息处理的结果和表现。

最后,无意识在哲学中还与人类的存在和意义的问题相关。

有些哲学家认为,人类的生存和存在不仅仅是理性和意识的结果,还包括无意识的动机和欲望。

无意识被认为是个体内部冲突和欲望满足的场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个体成长和发展。

概述无意识(潜意识)理论

概述无意识(潜意识)理论

概述无意识(潜意识)理论(1)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

(2)他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

(3)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心理活动,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并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经验,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作用,组织无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无意识处于大脑底层,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毫无理性,个人无法意识到却影响人的行为。

(4)冰山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大脑比作海上冰山,意识部分只是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前意识相当于处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随海水波动时而露出海面时而没入海下,无意识则像没入海水中的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

(5)意识与无意识:①意识与无意识是相互对立的,意识压抑无意识本能冲动,使之只能得到伪装的象征的满足,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暗中支配意识。

②意识是清醒理性的却又是无力的,无意识是混乱盲目的却又是有力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

因此,无意识是占据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

(6)评价:①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的原创、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也成为了区分是否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标志。

②无意识理论的贡献在于它展示了人心理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去探讨无意识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这对20世纪的作家批评家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③无意识理论为文学艺术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表现领域,拓展了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空间,把文学作品中的心理分析手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④不足:弗洛伊德过分夸大了无意识的作用,把它当作决定人的一切精神活动和行为的动力,从而贬低了意识和理性的作用,这对文艺创作和批评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摘要人的行为,有时是受意识不到的心理倾向所支配的。

所以,人,也有受无意识支配的情况。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

他认为在这三者中无意识最重要。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不承认无意识的存在则许多心理现象无法解释。

无意识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

在整个的心理过程中,无意识有着比意识更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弗洛伊德无意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症的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套心理学理论。

无意识是这一理论的中心概念。

无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生存需要——忘记过去的创伤,继续生活下去。

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为人们不必为它作出努力,所以能缓解心理活动而带来的疲劳,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变得轻松。

一、无意识的内容和特点在人清醒的状态下,无意识的内容也经常改头换面地冲破阻力,到意识层面上来表演。

由于它的干扰,人们常常会产生各种“错失”行为,如口误、笔误、遗忘等。

此外,精神病患者的想法、艺术的象征性作品以及儿童思维的某些方面,都显现着无意识的内容。

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有两项:其一是各种本能冲动。

“无意识中所包含的内容就象一个原始王国中的原始臣民。

如果说在人的内心存在着遗传而来的心理构成——与动物本能相似的东西——它们便是无意识系统的核心”(《无意识》)。

其二是被压抑的心理活动。

这些心理内容往往是与社会的伦理、道德等相背离的。

无意识的特点:(一)各种本能冲动并列。

如性本能、自我保存本能、死的本能等。

(二)各种本能是人的心理的一种初始活动,只知满足,无否定性。

(三)无时间性。

(四)以心理实在代替外部实在。

二、主要的无意识情况有:①确实没有意识到,如视而不见,听而未闻;②曾有所意识但没有与别的意识片段联系起来,因而一过去就丧失了;③对个别情况的意识被组织在一较大片段的意识活动中而没有特别显示其存在。

有意识与无意识

有意识与无意识

有意识与无意识论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意识原意为精神活动。

意,既是自我的意思。

识,就是认知,认识。

意识,代表个体的独立性。

是主观存在的独特坐标。

约翰·希尔勒通俗地将其解释为:“从无梦的睡眠醒来之后,除非再次入睡或进入无意识状态,否则在白天持续进行的,知觉、感觉或觉察的状态”,现在意识概念中最容易进行科学研究的是在觉察方面。

意识,代表了人可以认识自己的存在,可以知道发生的事情。

通过身体接收到声音、味道、颜色、触感等信息被意识知道的过程,称之为意识过程。

大脑里出现的各种想法、记忆、情绪,都会被意识观察到。

意识,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

意识,是人类大脑的一切活动及结果,即作为具有自觉性的思维。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与客观世界的矛盾,其规律即自觉性。

自觉即能动地认识及指导人类的自我自由的实现。

意识是随着人类诞生而诞生,是人类发现及创新活动的结果,人类实践合乎人类自由发展的方向即发展人的意识。

意识是实践的结果,并随着生命遗传给后代。

意识是思维主体对信息进行处理后的产物。

没有思维主体及思维活动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思维主体是可对信息进行能动操作(如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判别、排列、分类、变相、转形、整合、表达等等作业)的物质。

思维主体既有自然进化而形成的动物(比如人类),也(会)有逐渐发展完善的人工智能产品。

信息是能被思维主体识别的事物现象及表象,是思维活动的操作对象。

思维活动所产生的意识以信息的形式储存、表现和传递输出,意识传播的实质是信息传播。

意识往往又会成为思维主体进行下一步思维的基础。

意识的产生需要能量,意识的存在和传播需要介质(物质),总之,意识的存在是依附于物质的。

意识所表达的涵义,与其物质载体本身的现象往往并不是一回事。

撇去载体的因素,意识的内涵并不以占据空间的形式存在,而物质存在是占据空间的,这就是意识与物质的根本区别。

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_实证的视角

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_实证的视角

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Ξ———实证的视角郭秀艳 李 林(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上海200062)摘 要: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关系曾经是纯粹的哲学问题,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促进了对这一问题的实证视角考察。

实证取向认为,意识和无意识同属人类心理的机能,并能够在外在的任务操作中表现出来。

现代认知心理学发现了对应意识机能的外显过程和对应无意识机能的内隐过程,两者相对独立又共生共存。

任何认知过程都是意识和无意识共同作用的产物,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并表现出权衡的特点。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揭示了意识和无意识在发生学意义上可能的先后关系。

无意识在心理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普遍的、抽象的、抗干扰的,而意识则建筑在无意识的基础之上,有着更大的变异性。

关键词:意识;无意识;内隐记忆;内隐学习;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6)01-0003-06 意识(consciousness)是哲学史上最古老的话题之一,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则是与之相伴的一个概念,两者一起为人们带来诸多困惑。

对于意识,尽管争论颇多,总算大多数人都承认确乎存在某种可称之为“意识”的机能、状态或结构;然而在无意识问题上,甚至连这种一致都很难达成。

当人们追问无意识是否存在,或者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问题时,其解答实际上都基于对意识本身含义的破解———只有首先明了人们是在怎样的话语体系中讨论意识和无意识,才能对这两者做出某种界定,并进而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单纯地通过理论思辨来研究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很难取得有效的结果。

个体关于意识和无意识的理论探讨总是首先建立在其对两者的个人理解之上。

这样,当从两个不同的概念体系,试图理解意识和无意识所指向的实质内容之间的区别联系时,就已经使探讨本身沦为文字游戏。

长期以来,人们很难完全摆脱这种弊病:对意识与无意识关系的研究常被还原为对“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字符串涵义的不同赋值。

意识和无意识心理学理解人类认知中难以察觉的过程

意识和无意识心理学理解人类认知中难以察觉的过程

意识和无意识心理学理解人类认知中难以察觉的过程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神秘的领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思维和行为是似乎是自动化的,我们并不会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这些难以察觉的过程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无意识过程。

意识和无意识心理学的理解帮助我们揭示这些隐密的思维与行为背后的奥秘。

一、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探析意识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所经历的心理活动的主观体验和知觉。

这是我们常常意识到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思考、感觉和记忆去感受自己的意识活动。

然而,无意识则是指我们没有直接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

这些活动并非我们的意愿所为,而是自动进行的,我们对其并不知情。

二、无意识思维的影响力尽管我们对无意识思维不太了解,但它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表明,我们的决策、行为和情绪往往受到无意识思维的驱动。

例如,我们的购物决策往往受到广告和营销策略的影响,这些影响大部分来自于我们无意识中对产品的需求和欲望。

此外,无意识思维还影响着我们的社交互动。

我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基于无意识中的判断和偏见。

这些无意识的判断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互动方式,进而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质量。

三、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尽管意识和无意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实际上,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我们的意识活动往往来源于无意识中的信息处理。

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环境或者任务时,无意识会先行处理这些信息,并将其传递到我们的意识中。

意识活动则是这些无意识信息在我们内心的显现。

反过来,我们的意识也会对无意识思维产生影响。

我们的意识冲动和目标设定会影响我们的无意识行为。

当我们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时,无意识会通过自动化的行为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

四、应用意识和无意识心理学的意义对意识和无意识心理学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了解无意识思维对我们行为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思维和情绪。

在实践中,意识和无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市场营销和人际关系等领域。

意识的分层结构从无意识到有意识

意识的分层结构从无意识到有意识

意识的分层结构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意识是人类认知和心理活动的核心,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意识的分层结构可以从无意识到有意识逐渐演化,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构筑了人类思维的基石。

本文将对意识的分层结构进行探讨,并深入分析无意识和有意识两个层面的特点和作用。

一、无意识的本质与作用无意识是意识的底层结构,它包含了人们大部分不受控制的心理过程。

无意识的本质是指那些对于个体自身而言没有意识到和无法觉察的心理过程。

它存储着个体的各种潜在信息、冲动和欲望,对人的行为和情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无意识可以通过梦境、心理疾病、心理转移等方式表现出来。

例如,我们在做梦时所见的景象和感受来自于我们无意识中的思维。

心理疾病也常常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层的压抑和冲突。

无意识的作用是保护个体,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二、有意识的特点与功能有意识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高级形态,代表着个体主动的、自我反思的心理过程。

有意识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和自主性,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能力。

有意识的特点主要包括:选择性、连续性和主动性。

选择性意味着有意识的过程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关注的对象,能够选择和注意个体关心的事物。

连续性则代表了有意识活动的持续性,它能够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

主动性是指有意识能够通过自主的行动来实现目标,并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评判和反思。

有意识的功能主要包括:认知、反思和决策。

认知是指有意识通过感知和思维来获取和理解信息。

反思则是对过去的经验和行为进行评价和反思,以便改进和提升自身。

决策是有意识根据目标和理性进行选择,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三、意识分层结构的变化和演化意识的分层结构并非固定不变的,它可以随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和演化。

一般来说,婴儿期的意识主要处于无意识层面,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识逐渐成为主导。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意识和有意识并非是完全独立且互不干扰的两个层面,在实际生活中它们经常是相互交织和影响的。

简述对无意识的理解

简述对无意识的理解

简述对无意识的理解无意识是指个体在某个时刻或某个特定情境下,对于自身所经历的知觉、感觉、思维和行为等,并没有意识到。

这个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无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无意识的存在对于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心理学领域,无意识被认为是一个神秘而复杂的领域。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无意识是由于被压抑的冲突和欲望所导致的。

他提出了无意识理论,认为个体的无意识是由一系列的冲突和欲望所组成的,这些冲突和欲望在意识层面上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被压抑到了无意识中。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无意识是个体的冲动和欲望的来源。

这些冲动和欲望可能是压抑的、病态的或不合理的,但它们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某个人可能在无意识中对某个人或某个事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反应,但在意识层面上却没有意识到这种情感。

除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外,现代心理学也对无意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无意识不仅仅是个体冲突和欲望的来源,还涉及到个体的认知和记忆等方面。

例如,研究表明,无意识的记忆可以对个体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无意识的记忆可以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个体的判断和决策。

无意识还与个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等方面有关。

个体的无意识中可能存在着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和评价。

这些认知和评价可能源于个体的经验、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这些无意识的认知和评价可以对个体的自尊和社会互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无意识的存在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个体的无意识可以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和情感等方面。

无意识的冲突和欲望可能导致个体的焦虑和压力等负面情绪。

而无意识的记忆和认知可能影响个体的判断和决策,甚至导致个体做出错误的决策。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无意识,人们可以通过自我观察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探索自己的无意识。

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情感和思维等方面,个体可以逐渐了解自己无意识的一些特点和影响。

而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个体可以与专业人士一起探讨和分析自己的无意识,以更好地应对和管理无意识带来的问题。

无意识的意识本性

无意识的意识本性

无意识的意识本性就精神分析的无意识而言,无意识实际上是由意识创建而来的。

不是无意识派生了意识,而是意识派生了无意识。

无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变体,它恰恰体现了意识的塑造能力和它自身的可塑性。

弗洛伊德在《意识与什么是无意识》中对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问题做了集中的论述。

该文借助对这篇论文的全面解析进行阐述。

标签:无意识;潜意识;弗洛伊德;意识1 引言认知心理学从实证的视角,研究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等等,已经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把内隐学习看成是一种无意识学习,把对内隐学习的研究,看成是一种对无意识的研究,这是许多学者所共识的。

认知心理学对无意识的研究是有目共睹的;它开创性地、卓有成效地研究了无意识的已知的领域和更新的领域。

它不仅涉及和涵盖了精神分析的无意识(例如Reber对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而且还涉及和涵盖了无意识的更多的种类。

正是由于认知心理学的这种进展,才使人们真正开始揭示和认清无意识的不同种类。

精神分析的无意识或许只是无意识的较狭义的一个单一的种类。

因此,用认知无意识去涵盖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和其它种类的无意识是可能的。

但是用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去涵盖所有种类的无意识却可能是错误的。

(弗洛伊德的本我模型中,也试图包含其它种类的无意识。

但那只是一种十分模糊的勾勒。

)关于无意识的分类问题,关于各种无意识的特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交叉、转化等等,目前还尚不明确。

或者说,目前才刚刚开始对不同的无意识进行初步的分类。

就这种初步的或粗略的分类而言,文章以下的论述所着重涉及的是精神分析的无意识。

2 精神分析概念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就精神分析的无意识以及它和意识之间的关系而言,精神分析的久负盛名的和基本的观点,在弗洛伊德的《意识与什么是无意识》一文中,得到了最深刻、权威的论述。

“精神分析学不能把心理的主体置于意识中,但是必须把意识看作心理的一种性质,……”[1]。

这句话涉及到了“主体”这个概念的使用。

就这个概念的使用而言,例如“活的木头,是树的主体”,这是可以理解的。

认识无意识与真实的自我(转发)

认识无意识与真实的自我(转发)

认识无意识与真实的自我(转发)市场就像一面镜子,它反映出赤裸裸的你,尤其完全真实反映出你内在的一切。

你所有的外包装和面具都毫无用处。

甚至法律都没有证券市场来的公正。

一、无意识决定你的行为我们常说“我无法控制住自己”。

这个我就是有意识的头脑,这个自己则是内在无意识的冲动。

我们内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我们既是控制者,同时又是被控制者。

人的意识只占10%,无意识却占90%。

无意识就像冰山隐藏在水下的那部分。

无意识是盲目的冲动。

它是与生俱来的习气,所以它有着强大的力量。

我们内在的贪婪、暴力、愤怒、嫉妒等等这些都属于无意识。

这些习性是文明社会所谴责的,所以这些无意识被我们压抑在内的暗处,但它们仍然在内部沸腾,随时跃跃欲试要挣扎出来。

我们行动的力量往往出自我们的无意识,而不是出自有意识的决定。

(想想你们现在正在坚持的事情,是否正是因为你的欲望或者本能习惯呢?)这和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恰好相反。

当我们内在意识和无意识发生冲突的时候,最后占上风的往往是无意识。

意识可以做出一个决定,但这个决定的背后却没有力量的支持。

意识和无意识经常处于冲突中,意识像是狱吏,无意识如同囚犯。

这是人类大部分紧张和焦虑的根源。

任何压抑都创造出焦虑和内在的混乱。

正是因为我们内在无意识的骚动才使得我们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很不自在,我们对别人的寻求,对各种活动的热衷都只是逃离自己的方式。

二、人性的缺陷你知道多少大多数投机者在证券市场上失败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对自己人性上的盲点毫无察觉,他们多次掉进同一个陷阱中。

(其实这也解释了证券市场上最著名的一句话——历史会重演)主观、扭曲的智力。

大部分情况下,智力受意欲的操纵,尤其在你涉入你的情感和愿望的情况下,相信这样的智力就等于相信一个瞎子的眼睛。

就我们目前的内在而言,我们还没有一个中心,我们的内在是由很多不同甚至相反的部分拼凑而成,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在叫嚣,我们的内在是一个乌合之众。

(就像天使和恶魔打架,相信这不止出现在电视上)我们常常做出一个决定,但很快又后悔了,因为没有一个中心能够做出真正的决定。

本能的意思理解

本能的意思理解

本能的意思理解
《本能的意思理解》
一、什么是本能?
本能可以定义为是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真实的潜在行为,它源自于一个人或者动物自身的本性,是一种天生的响应和反应。

它可以让你做出反应,但是不会指定你应该怎么做,它只是一种由生物本性引发的行为,一种自然而然做出的冲动。

二、本能的作用
本能在许多情况下起到重要的作用,它能让一些重要的生存行为得以顺利完成,比如,当孩子们出生时,他们就有一种新生儿的本能,可以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保护他们;当动物受到攻击时,也会有一种本能反应,可以帮助它们逃离攻击者。

本能也可以帮助动物学习社会行为,比如,某些动物用本能来学会与族群中的其他成员交流,以此来保护自己。

三、本能的进化
本能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断演变,动物种类的本能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它们能够生存在不断变化的环境里。

本能也可以通过社会学习的方式逐渐从一代传给另一代,从而实现物种间的行为的进化,使物种能够得以传承和发展。

- 1 -。

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与无意识人类的心灵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存在,其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是意识和无意识。

这两种状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然而,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和研究的领域。

意识是指我们对外界事物的直接体验和知觉。

在意识状态下,我们能够感知、思考和理解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

它是我们思维和行为的驱动力,使我们能够做出决策和选择。

然而,意识只是我们心灵中的一小部分。

无意识则是指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虽然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和感知无意识,但它对我们的生活和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意识包含了我们的潜意识和潜意识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我们的心智中储存和处理着各种信息。

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许多例子来展示。

例如,在做出决策时,我们的意识会以一种明确的方式来分析和评估可用的选项。

然而,无意识在背后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会从我们的记忆中提取以前的经验和信息,并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决策。

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尤为常见,比如我们不知不觉地对某些事物感到喜欢或厌恶。

此外,无意识还与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的情绪和情感往往受到无意识的影响。

有时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些情绪反应,我们无法准确地解释或理解。

这些情绪可能源于我们无意识中的某些感觉或经历,而我们的意识无法完全认知和理解。

对于许多心理学家和研究者来说,了解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关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他们试图揭示这两者之间的神秘联系,并通过实验证据和研究数据来解释这种联系的本质。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了解到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互动不仅仅存在于个体层面,它们还与群体心态和文化价值观息息相关。

我们的思维方式、信念和行为往往受到无意识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深层且隐蔽的。

了解意识和无意识的作用对我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内心的冲突、动机和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意识的意识本性王天林(河南大学图书馆,开封475001)摘 要:就精神分析的无意识而言,无意识实际上是由意识创建而来的。

不是无意识派生了意识,而是意识派生了无意识。

无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变体,它恰恰体现了意识的塑造能力和它自身的可塑性。

弗洛伊德在《意识与什么是无意识》中对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问题做了集中的论述。

该文借助对这篇论文的全面解析进行阐述。

关键词:无意识;潜意识;弗洛伊德;意识中图分类号:B84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8)02-0011-051 引言认知心理学从实证的视角,研究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等等,已经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把内隐学习看成是一种无意识学习,把对内隐学习的研究,看成是一种对无意识的研究,这是许多学者所共识的。

认知心理学对无意识的研究是有目共睹的;它开创性地、卓有成效地研究了无意识的已知的领域和更新的领域。

它不仅涉及和涵盖了精神分析的无意识(例如Reber对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而且还涉及和涵盖了无意识的更多的种类。

正是由于认知心理学的这种进展,才使人们真正开始揭示和认清无意识的不同种类。

精神分析的无意识或许只是无意识的较狭义的一个单一的种类。

因此,用认知无意识去涵盖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和其它种类的无意识是可能的。

但是用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去涵盖所有种类的无意识却可能是错误的。

(弗洛伊德的本我模型中,也试图包含其它种类的无意识。

但那只是一种十分模糊的勾勒。

)关于无意识的分类问题,关于各种无意识的特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交叉、转化等等,目前还尚不明确。

或者说,目前才刚刚开始对不同的无意识进行初步的分类。

就这种初步的或粗略的分类而言,文章以下的论述所着重涉及的是精神分析的无意识。

2 精神分析概念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就精神分析的无意识以及它和意识之间的关系而言,精神分析的久负盛名的和基本的观点,在弗洛伊德的《意识与什么是无意识》一文中,得到了最深刻、权威的论述。

“精神分析学不能把心理的主体置于意识中,但是必须把意识看作心理的一种性质,……”[1]。

这句话涉及到了“主体”这个概念的使用。

就这个概念的使用而言,例如“活的木头,是树的主体”,这是可以理解的。

或者也可以类似地说:“意识是人的心理的主体。

”但是弗洛伊德则给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意识不是人的心理的主体。

用弗洛伊德的原话来说就是:“不能把心理的主体置于意识中,……”。

弗洛伊德在这里强调的是无意识的重要性:无意识才是人的心理的更加主体的成分。

换句话说,弗洛伊德在贬低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意识仅仅是心理的一种属性。

这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对意识的本质进行贬低的最基本的论断。

相同的观点和类似的论断,也见于弗洛伊德的其他文章中。

例如他在《超越唯乐原则》中说道:“意识或许不是心理过程最普遍的属性,而仅仅是这些过程的一个特殊功能。

用原心理学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意识是那个被称作Cs.(意识)的特殊系统所具有的功能”[2]。

“意识不是心理过程的一种普遍属性”。

“意识属于一个特殊系统”。

而且意识仅仅是人的心理的一种功能,或者说意识是人的诸多心理功能中的一种。

意识并不比人的各种心理功能,例如记忆,无意识压抑,焦虑,唯乐原则等等,更加重要或更加本质;它仅仅是这些功能中的一种。

为了证明意识并不像以往认为的那么重要,弗洛伊德开始引入“无意识”这一概念。

接下来,弗洛伊德是按照以下的思路对无意识进行阐述的。

意识是基于知觉的。

意识状态实际上是特别短暂的。

这正如平常所说的“意识流”。

一种意识状态虽然短暂,但它却能重新产生和恢复。

因此就各种可能产生的意识而言,可以说它们是“潜伏着的”。

亦即它们任何时候都能从“潜伏”变成意识。

这种“潜伏”,可以用“无意识”(前意识)这个词来描述。

但这种无意识,仅仅是描述性的,它区别于真正的无意识。

第28卷总第106期心理学探新PSY CH O LOGIC A L EXP LORATI ON2008年第2期和这种描述性的无意识完全不同,动力的无意识,在它还没有变成意识的时候,在它还“潜伏”着的时候,它就“能够在心理生活中产生普通观念所产生的一切结果,”[1]起到普遍观念所起到的一切作用。

虽然它“潜伏”着,虽然它不是意识,但是它却是一种“非常之强有力的心理过程或观念”。

另外,这种动力的无意识,之所以不能转变成意识,是因为它们被压抑着。

然而在精神分析的技术中,已经可以消除这种压抑,使这种无意识转变成为意识。

“这样,我们从压抑的理论中获得了无意识概念。

对于我们来说,被压抑的东西是无意识的原型。

”———应该说这是对精神分析所研究的无意识的一种最好的形容或定义。

因此,与其说精神分析的无意识是一种动力的无意识,倒不如说它是一种压抑的无意识。

上面所说的描述性的无意识,弗洛伊德称之为前意识。

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这种前意识,相当于头脑中存储和记忆的知识、概念等等,因此它是最没有自身动力能力的。

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动力的无意识,。

当然,其它的心理组成,例如意识,其它种类的无意识乃至认知无意识等等,也并不是不包含动力。

因此,弗洛伊德强调自己所研究的无意识属于“动力的无意识”,实际上主要是为了和前意识这一毫无动力的“无意识”进行区别而已。

3 自我概念的引入仅仅把意识、前意识和压抑的无意识(动力无意识)这三个概念划分清楚是不够的,“从实践角度来讲也是不够的。

”因为在实践中,一个人,或者说他的自我,在进入一个心理过程时,他常常会将自己的意识和无意识同时参与进去。

意识和无意识常常交织在一起:一个心理事件,既是意识的,又夹杂有无意识的成分。

或者它表面上是意识的,但它的核心是无意识的。

用弗洛伊德的表达方式,那就是自我虽然是基于意识的,但是自我也是无意识的,即自我不仅具备意识的能力,而且也具备无意识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为了同时兼容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联合行为,弗洛伊德才运用了自我这个概念。

在这里,弗洛伊德给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当中的关于自我的一个更进一步的规范:“每个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我们称之为他的自我。

”弗洛伊德之所以强调自我是一个连贯组织,正是为了强调,在一个心理过程中,操纵这个心理过程的心理组织本身应该是一个有机的同一体,它不应该被分割;而且它的行为本身也是一个连贯的、同一的过程;它是无法分割的。

亦即不能把它的意识的方面和无意识的方面分隔开来。

4 无意识在自我中的重要性弗洛伊德又用两个例子,从压抑行为和压抑的外在表现:抗拒行为,这一特殊类型的无意识的分析当中,进一步强调和阐明了无意识在自我中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在这里,笔者把压抑和抗拒,看成是同一种本质的两种不同的表现。

所谓同一种本质,就是压抑和抗拒都是使某一观念(无意识)受到制约而使之不能见诸于意识的那种力量。

这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我们把观念在成为意识之前所处的状态称为压抑。

在分析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实行压抑和保持压抑的力理解为抗拒。

”另外,弗洛伊德还说:“抗拒现象,是在那最初造成压抑的心灵的同一个较高层次和系统上产生出来的”[3]。

毋庸置疑,自我首先被规定为是基于意识的。

而且压抑也首先被看作是基于意识的,即压抑最初是意识———对某种观念的压抑。

但是后来又有了变化:关于自我的压抑行为,弗洛伊德的第一个例子是:“它即使在入睡的时候也对梦进行稽查。

”[1]———一个人的自我,虽然他已经入睡,但是它的压抑作用(梦的稽查作用)仍然没有停息。

由于自我已经入梦,所以它对梦的稽查作用不应该是在清醒的意识的操纵下进行的。

因此这种稽查作用应该说是无意识的,并且也是自动化的(不需要清醒意志的努力)。

第二个例子,弗洛伊德说:“我们在分析中发现”,有关病人的压抑,或者它的外在表现:抗拒;“他从不舒服的感觉中猜测那个抗拒现在还在他身上起作用,他仍不知道抗拒是什么或者如何来描绘它。

”由此看来,病人的这种抗拒———就它们的内容本身不能被描绘,不能被意识到这一点来说,“它们的行为像被压抑一样。

”但是它并“不像前意识那样是潜伏的,”因为它事实上不变成意识也照样在活动———意识完全能够知觉到它“不变成意识也照样在活动”的那种力量,那种病人无法自我控制的魔界般的力量;只不过意识知觉不到这种活动和力量的具体内容本身。

一般的无意识,它的力量、行为和作用,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展的。

它的行为和作用都是当事人本身知觉不到的。

这说明它的确是潜伏的。

但是病人的抗拒这种无意识则不同,它的力量、行为和作用,除了它的内容之外,都能够让意识或者让当事者本人知觉到。

因此,基于抗拒的这种“可知觉性”或“非潜伏性”,可以十分确凿地断定:病人事实上明显地知觉到了无意识的存在,知觉到了无意识在自我(行为)中的存在。

因此,弗洛伊德很有理由地认为,自我(自我的行为)能够很明显地显露出它的动力核心,21心理学探新2008年有时候果然是无意识的。

———“压抑……是从这个自我发生的”。

无意识“抗拒是来自他的自我并且属于这个自我”。

———因此,“就自我这个词的适当含义而言,它也可以是无意识的,……”[4]。

参考弗洛伊德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那就是:“如果用一种系统性或动力学的术语来代替纯描述的术语,我们就可以说患者的抗拒产生于他的自我”[5]。

(抗拒和压抑不仅是自我中的一种无意识,而且它实际上也构成自我本身。

)此外,弗洛伊德也还很有理由地认为,人的心理之“‘处于无意识中’这个特征对于我们开始丧失了意义”[1]。

也就是说人的心理是否处于自我知觉之中,对于开始出现无法界定的状态———抗拒这种行为,是被当事人知觉到了呢,还是它的具体内容本身,被当事人知觉不到?自我是意识的,因为一个人是在用意识去主导他的行为。

自我也是无意识的,因为一个人也可能用无意识(无法自控地)去主导他的行为。

因此,自我既可以是意识的又可以是无意识的。

或者说自我中既有意识的动力力量又有无意识的动力力量。

对于后者,对于自我中的无意识的力量,自我是不由自主的,是无法用意识去自由控制的。

而且对于后者,它的一个明显的例证,就在于病人的所谓抗拒。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没有病人的抗拒这种明显的例证,一个人就不能用无意识去行为了吗?事实上,一个一般的无意识,尽管它是完全潜伏的,尽管它的作用丝毫也不被当事人知觉到,但是毫无疑问,这个一般的无意识,同样能够主导一个人的行为。

只不过对这种主导作用不能够明确地观察到或知觉到而已。

有了病人抗拒的例证,就能够明确地观察到无意识对自我的主导作用。

没有病人抗拒的例证,无意识仍然对自我的行为起到主导作用或者起到一定程度的主导作用;仍然应该得出结论说:自我的行为,是意识和无意识的联合作用。

自我的行为是由意识和无意识共同主导的。

同样,没有病人抗拒的例证,仍然应该得出弗洛伊德的结论说:“压抑和抗拒是从这个自我发生的。

”“就自我这个词的适当含义而言,它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