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2-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绪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经济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相关研究方向进行文献综述。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当前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进展本部分主要综述了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针对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周期,各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实践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理论和实证结果。
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从投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方面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和动力,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二、微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文献综述本部分探讨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并综述了政府干预在制度设计、市场监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并对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2. 行为经济学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并综述了行为经济学在市场行为、决策行为、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同时,分析了行为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三、发展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部分总结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并综述了发展经济学在贫困陷阱、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指出了该领域仍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就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综述。
从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环境影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结论通过本次文献综述,我们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各自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学的文献综述
经济学的文献综述本文旨在对经济学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其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涉及到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里,经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理解经济现象和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文献综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系统的运行和演变,包括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增长率、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等因素。
近年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聚焦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政策的效果和稳定性、金融市场的波动等方面。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市场的运行,关注供求关系、价格决定、市场竞争等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效率分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企业和个体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减贫问题,研究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减少贫困和不平等。
该领域的研究涉及到农村发展、城市化、教育和医疗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产业的组织结构、市场竞争和创新动力,关注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造经济增长。
近年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包括新兴产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政策等方面。
综上所述,经济学领域的文献综述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经济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聚焦于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等重要议题,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文献综述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
文献综述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并提供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本文将就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作综述。
一、经济增长极理论经济增长极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认为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只能通过辐射效应获得一部分经济增长。
这个理论首次揭示了地区经济差异的产生机制,但也忽视了其他地区的发展潜力。
二、新地理经济学理论新地理经济学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认为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地理环境、地区间的交通和通信成本以及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新地理经济学理论在解释区域经济差异方面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三、产业集聚理论产业集聚理论认为,相同或相关的产业在一些地区集中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这种聚集效应主要通过资源的共享、技术的提升以及规模经济的实现来实现。
产业集聚理论在解释为何一些地区发展得更快以及如何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
四、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水平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现代化进程不均衡所导致的。
现代化进程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与发展。
现代化理论对于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提供了一种便利的分析框架。
五、孤立经济小部门理论孤立经济小部门理论认为,孤立的经济小部门在相对独立而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其发展取决于地区内部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
这种理论对于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动力有一定的解释能力。
六、区域竞争力理论区域竞争力理论认为,地区经济发展取决于其在全球竞争中所占的位置和能力。
具有优势的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和投资,从而实现更快的发展。
区域竞争力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方法,以提高地区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各有侧重,但都为解释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长期以来,物质资本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物质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和决定性因素。
史上诸国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不论是滨海还是内陆,都出现了一些极为成功的致富案例,然而时过境迁,它们的经验很难照搬到全球化、一体化日盛的现代世界。
有关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都在持续深化。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有关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经验研究亦日益深入。
本章首先简单回顾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过程,再以其为起点,对与中国经济增长经验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以期为后续进行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作必要的理论准备。
2.1 理论基础2.1.1 古典经济增长研究在这一时期,亚当·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等是主要的代表人物。
与新古典经济理论不同,经济增长和发展是以亚当·斯密为旗手的古典经济理论更为关注的问题,而前者则以资源配置为核心议题。
李嘉图、马尔萨斯对经济增长同样有着重要的思想贡献,我们今天所研究的现代增长理论中,时常可以发现他们当年的思想光辉。
亚当·斯密写于1776年的《国富论》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在这部巨著里,斯密将增长论和劳动论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斯密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总是取决于就业数量的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资本积累可以扩大资本存量,这将有助于提高劳动就业数量,更快的经济增长因而可能实现。
与此同时,劳动分工也在不断深化,由此将进一步引致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财富的创造最终要靠劳动,因分工而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劳动在全部劳动中所占比例,这两者共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规模化的分工,需要积累起一定的资本作为基础。
换言之,资本积累决定了劳动分工能否发生及其所能达到的细密程度,而分工则又能决定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根据这个思路进行分析,在促进经济增长中,资本积累和资本形成是厥功至伟的关键因素。
亚当·斯密断言,要想增加国民财富,其终极途径离不开两条:一是生产性劳动者的数量要增加;二是劳动者的生产率要提高。
资本项目开放与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经济 增长 。El t 等学 者研 究认 为 , lo it 资本 项 目开放 可
以推 进 囝内机 构 和市场 的改革 , 支持 当地金融 市场 的
发展 。
的“ 双缺 V ” 从而促 进经济 增长 。 I, 二是 优化资 源配 置。
如果 国际金融 市 场能 较 为准 确地 对 金融 债 权 的风 险 和收益 定价 , 则资本 项 目开 放将会 把 国际储蓄 资源 分 配 到生产 率最 高 的地 区 和行业 三是 F I D 产生 的知 识 溢 出效 应 。 通过 吸收外资 , . 获得伴 随外 来资 本而来 的技术进 步 和现代管 理经验 的推广 。 四是促进 结构调
列 效益促进 国内经济增 长 。但 是 , 后 的各 国资 本项 其
目开放 , 并非 都 能促 进 经济 增长 , 经济 学 界对 这种 现
象进 行 了大量 的深 入研 究
一
该 罔的经济 增长 。D vru e e源自x等学 者认 为 . 其他 条件 在
不变 的情况 下 ,随着一 国单方 面 的资本项 目开放 , 其
国际资本 流动 。 这种 资本 的全球流 动提 高了全 世界 的 资本利朋 效率 , 促进 生产 。 并 六是有 助于 国际投 资 。 资 本项 目开 放 . 有助 于一 围的企业 和个 人在 国际 问进行 投 资 的多元 化 和分 散 化 的选择 ,以便 更好 地 控 制风
还 有学 者认为 , 资本项 目开 放对于 经济增 长 既有
积极影 响 , 有消极影 响 。Jsp . t lz 为 资本 又 oe hE Si i 认 gt
市场 开放对产 m增加 、经 济增长 的积极 作用 表现在 : ( ) 本 市 场 开 放 可 以 使 国 民生 产 总 值 ( N ) 大 1资 G P最
银行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综述浅析
国有银行信贷总额在金融 资产 中的份额 由 18 94年的 8%下降 0
到 6 .%。 42 尽管如此 , 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 还很不 平衡 , 银行 信
周期 的波动
C t ei G m ea 19 : 中 的银 行市场 结 Maoe PdH 和 Pgn(0 0: e rl 和 a b r ( 9 9) 集 o l nv 、a ia aao2 0)垄断 『 生银行结 构更偏好 于对所 有项 目进行 筛 构会带来总体上 的福 利损 失 , 导致可 贷资金总量 选 , 与接受抵 押相 比排除 了向部分企业 的失 败项 目分 配资源 的 可能 , 给银 将
H l i、 od和 Pect18 )Wii o(9 61 8) ewg B y l r o(96 、 la n1 8 , 7认为银行可 s t l ms 9
以克服现实 中信息 不对称 的问题 ,促进 一 国宏观经 济的增长 。 Kn 和 L v e19 ) ig ei (9 3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 , n 银行业 的发 展是长 期 经济增长 的源泉 。 e c eg B n i n a和 S i ( 9 1 、 r n od和 v mt 19 ) G e w o h e
的减少 行带来更高 的信贷 回报 , 同时也避免社会资源 的浪 费
Bak和 Sr a ( 0 )在银 行集 中度 较高 、 行 D l A ci(0 0: lc t hn2 0: a 0 银 el f c 20 )发现 随着银行数量 的增加 , ’i a 银行 筛选企业 的可 能性 降低 , பைடு நூலகம் 垄 断势 力较强 的地 区 , 新兴企业 和新 兴商业社 团 在 垄断性 的银行 市场结构 中, 由于垄 断银行 一般不 会迁就企 业意愿 , 在一 定
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理论综述与中国的选择
【 关键词】 经济增长
【【 文献标 识码I A 【 文章编号】 6 2 7 7 2 0 ) 7 oO 2 17 —8 7 (o 9 O ~O 1 —O
西方经济学 界一般 将 1 3 9 9年英 国经 济学 家 哈罗德 发表 的《 动态 理论》 论 一文作 为经济增 长理论 出现的标 志。多马后 也 以此为 出发点 提出了 自己的经济 增长模 型。 由于二 者在形 式 上极为相 似, 以西 方学者 往往 把他们 的理 论作 为大 致相 所 同的事物而称之 为哈罗德 一多马模型 。 战后 , 经济增长理论迅速发展 , 派经济学 家先后 建立 了 各 自己的增长理论 或增 长模 型 , 并且 不 同派别之 问 由于观 点不 同而进行着长期 的争论 。继哈罗德 一多马模 型之后 出现 的经 济增 长模型 , 主要有美 国的索洛 、 国的斯旺等 人建立 的新古 英 典 经济增长模 型和英 国的卡尔 多 、 意大 利的 帕内西 蒂等 人建 立 的剑桥经济增 长模 型 。此外 还 有库兹 尼 茨、 尼森 等人 关 丹 于经济增长 因素 的分 析和麦多斯等人关 于经济增 长 限制 条件 的论述 和动态最 优增 长理 论等 。进 入 2 O世 纪 8 O年代 , 济 经 增 长理论渐趋成 熟和 完善 , 有拉 姆塞 一卡斯 一库 普曼 斯最 优 增 长模 式 , 有阿莱 、 萨缪尔森 和 P ・ 戴蒙 德等发展起 来 的叠代 模 式 , 内生增 长模式 , 这又包含知识 外溢与边 干边学 的 内 有 而 生增长模式 、 线性技术 内生增长模 式 、 维 ・ 默的 内生 技术 戴 罗 变 化增长模式 、 由阿格辛 和霍维 特创 立起来 的熊 彼特 式创 造 性 破坏模式 以及 格罗斯曼 一赫尔普曼 的产 品质量 阶梯 内生增 长模 式等 。这一 系列 理论 强调的经济增 长的决定 性 因素各 不 相 同 , 面分别就经 济增 长 的决定性 因素方面对 上述 理论 进 下 行 简单 综述 , 就其 中最具 代表 性 的索洛 和罗默 的经 济增 长 并 理论 结合 中国实 际加 以评 述 。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综述.由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技术控制技术进步是由人们的行为决定的,也是可以通过政策等加以影响的,不怎么在不同的经济中期水平很不相同。
因此,当新古典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增长时,我们或者说会想将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等重要参数作为内生科紫麻线性来考虑。
分析方法从而可以由模型的内部来决定经济的长期经济增长率,这些模型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内生经济强劲增长模型-理论概述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经济发展是揭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和解释持续经济强劲增长的可能。
尽管新古典技术经济增长理论为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导入了外生的技术进到步和人口增长率,但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并没有能够从理论上说明没法持续经济增长的问题。
新内生增长理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在于放松了突破古典增长理论的假设并把相关的变量内生化。
内生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加速增长理论内容内生强劲增长理论的内容1、储蓄率内生早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储蓄率是外生的,Cass(1965年)和Koopmans(1965年)把Ramsey的消费者最优化分析引入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逼不得已因而获取了对储蓄率的一种内生决定:储蓄率取决于居民的消费选择或者说对现期消费和远期消费(储蓄)的偏好。
内生储蓄率意味着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供给的内生逼不得已,从而决定世界经济增长的一Word资料.个投入要素(资本)从数量上得以在模型内加以说明。
然而,Ramsey-Cass-Koopmans模型对储蓄的内生性的技术处理并没有消除模型本身长期人均增长率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外生技术进步的依赖。
Ramsey模型暗示长期增长率被钉住在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值x上。
技术水平更高的储蓄意愿或一个的增进在长期中体现为更高的资本或更有的放矢的工人产出水平,但却不会引起人均增长率的变化。
2、劳动供给内生新古典的另一个关键外生变量增速是人口统计增长率。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和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
经济增长指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长,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而经济发展则更广泛,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持续性改善。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与影响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的情况。
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
经济增长对国家和个人有着广泛的影响。
首先,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其次,经济增长有助于就业的增加。
经济的扩大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的人口数量。
此外,经济增长还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二、经济发展的内涵与要素经济发展是指经济在长期内持续改善,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进步。
经济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系的升级和优化。
通过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经济发展还包括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则是指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获得应有的权利和机会。
最后,经济发展还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的要素包括内外部要素。
内部要素主要包括科技进步、人力资本、资本积累等。
外部要素则是指国际环境、市场需求等。
三、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一种体现,而经济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目标。
经济增长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一个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可以让国家拥有更多的资源用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经济增长也需要在经济发展的框架内进行,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概述
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概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经历了古典、新古典和新增长三个发展阶段。
在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学家就特别关注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代表人物有,和。
Smith(1776)认为,促进经济增长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数量;二是提高劳动的效率。
在这两个增长途径中,Smith更强调劳动效率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首先,他把劳动区分为生产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和不能生产价值的非生产性劳动,并认为生产性劳动创造财富,而非生产性劳动只消耗财富。
所以,Smith认为,在劳动投入量中增加生产性劳动投入的比例将会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对于如何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Smith认为主要取决于分工程度和资本积累的数量,因此分工协作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
基于分工可以使得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提高,减少工作转换所造成的损失,利于机器的发明,所以,分工使得单位劳动的产出量增加,进而导致收益递增。
至于分工的程度,他认为分工取决于交换,交换又取决于交换的能力,而交换能力的大小由市场容量加以刻画。
这样一来,分工程度受制于市场容量的制约。
所以,Smith 认为市场容量的扩大导致分工加深,而分工又促使劳动效率的提高,并最终导致经济增长。
除此之外,Smith也注重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他认为,资本积累可以使得资本存量扩大,与之相联系的劳动数量增加,从而直接促进经济增长。
而且,资本积累往往与专业化和分工相联系,从而也会借助于分工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
总之,Smith指出了分工和资本积累对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由于这些因素都有赖于投资,而投资又受到利润的驱动,因而以自由竞争为理念的政府政策成为Smith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所有这些思想,包括收益递增、分工利于机器发明(技术进步)并导致劳动效率的提高、市场容量的扩大导致分工程度的加深等思想,都成为了后来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源泉。
经济增长理论述评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述 评
张 明
(山西 财 经 大 学 ,山 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 】 文章对经济增长经典理论和 新经济增长理论 的发展进行 了一个梳理 ,对相关理论做 出一个 简要评论 ; 并在 此基础上对国 内外经济增长理论 的实证研 究进 行一个简要介 绍。
(二 )新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内生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 新古 典经济增 长理论 和拉姆 齐模型 在解释长 期经济增 长 源泉方 面存在缺 陷 ,在缺乏技 术进步 的情况下 ,所 有 的经 济都 将汇集 于零增 长。运用这两个分析框 架 ,不 能阐明技 术进步 的 决定 ,难 以解释拥有相 同技术的不同 国家间增长的 巨大差异 。 1.新增 长模 型的第一 个阶段 。 自20世 纪 80年代 中后期 以 来 ,美 国经济 学家罗默与卢卡斯等人在对新 古典增长理论反思 的基础 上 ,形成 了新增长理论 。所谓新增长理论 ,是指用规模收 益递 增和 内生技术 进步来说 明一 国长期经济 增长和各 国经济 增 长率差 异而展 开的研究 成果 的总称 。第一 阶段 的新增长理
寻求拉动下 一波经 济增长 的核心动 力 。经 济增长理论 发展 由 路 ,来考察 内生技 术进步对经济增 长的影 响。在该模 型 中,罗 默
来 已久 ,其 中许 多理论 深入地讨 论 了经 济增长 的动力源 泉 ,对 强调 了知识 的“溢 出效应”和知识 的“部分排 他性 ”对 经济增 长
个社会的生产才具有 收益 递增的特征 ,进而经济的持续增 长才 能得以实现。卢卡斯则在宇泽模 型的基础上构筑了一个两部 门 的人力资本模型。他将社会经济系统划分为物质资本生产部 门 和人力资本生产部门 。人力资本生产可 以弥补物质资本边际报 酬递减 ,在人力 资本生产作用下 ,显示出收益递增的发展态势 。
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综述
(。
第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综述发展经济学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Harrod-Domar model ),R.哈罗德和 E.多马分别提出的 发展经济学中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基于凯恩斯理论之上,出现于 1929-1931 年大危机之后 不久,但不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正统”理论,因为模型结论是“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 1.模型内涵表示法一G = S/V G 是经济增长率,S 是资本积累率(储蓄率或投资率),V 是资本/产出比。
表示法二Δ Y/Y = s ×Δ Y/Δ K其中:Y ——产出,Δ Y ——产出变化量,Δ Y/Y ——经 济增长率;s ——储蓄率;Δ K ——资本存量 K 的变化量。
Δ Y/Δ K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 资本可以增加的产出,即资本(投资)的使用效率。
表示法三Δ Y/Y = I/Y ×1/k = s/k2.该模型的前提假设模型假设一:储蓄能够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模型假设二:该国对外国的资本转移(发展援助)具有足够的吸收能力 中:s ——储蓄 率,k ——资本边际系数,等于 k/Y (投资/产出),假设为常数;模型假设三: 资本--产出比不变;模型假设四: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是消费品,也可以是投资品;模型假设五:社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
且两种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模型假设六:技术状态既定,不存在技术进步。
3.该模型的推导哈罗德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将经济增长抽象为三个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一个变量是经济增长率,用 G 表示;第二个变量是储蓄率,用 s 表示;第三个变量为资本 一产出比率,用 v 表示。
数学表达式为:G=s /v 。
从式中可以看出: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与 该国的储蓄率成正比,与该国的资本一产出比率成反比。
另外,哈罗德将经济增长率分为实际增长率、均衡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就是社会实际达到的经济增长率。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一)国外金融结构理论的相关研究1.理论研究1.1格利和肖金融结构理论在1960年出版的《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一书中,格力和肖提出了他们对金融结构的看法。
他指出,以前的经济学家大多局限于对货币或银行的研究,对广义金融的关注较少。
人们认为,我们应该系统、全面地研究金融资产、金融机构和金融政策。
在书中,格力和肖将经济部门分为三个部分:盈余、平衡和赤字。
相信只要部门之间有盈余和赤字,就会有融资需求。
考虑到其自身和外部环境,有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方式。
因此,有人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融资结构。
同时,格力和肖也比较了银行与非银行的区别,并提出了金融机构的结构问题。
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分为货币体系和非货币体系。
最后,格力和肖区分了内部货币和外部货币。
外币是指政府购买商品或服务以及私营部门转移支付产生的货币。
内部货币是私人金融机构基于私人债务而存在的货币。
1.2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理论20世纪60年代,国外著名学者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在其出版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提出金融结构、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理论。
书中,戈德史密斯对多达数十个国家、时间跨度达百年的经济金融统计资料,进行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和国际间的横向比较。
把金融现象归纳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三个方面。
指出应从数量关系入手来衡量一国的金融结构,并创造出衡量一国金融结构的三项主要指标。
一:金融相关率,它是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gdp)之比。
二:金融结构的构成比例,即构成金融总体的各要素之间的相对规模。
三:金融结构的机构化程度,即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率,这个比率衡量了金融结构的机构化程度。
1.3“两分法”金融结构理论20世纪90年代,受内生增长理论的影响,经济学家开始研究“二分法”金融结构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将金融体系分为两类:金融中介(银行)和金融市场(证券市场)。
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 刘春丽 ,赵本阳 !
" #
$
[ "$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 ; #$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 ]
摘! 要: #& 多年来中国 的 )*+ 每年以 ,- 左右 的速度递增, 这种高速增长举 世瞩目。对经济增长 理论、 中国 经济高速增长 的原因以及理论界围绕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最新争论进行了综述, 并在此提出管窥之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综述
中图分类号: H"#&$ #! ! ! ! 文献标识码: I! ! ! ! 文章编号: "&&,J"#K, ( #&&% ) &%J&KL%J&’
期 六 第 年 六 # # 二 ! ! ! ! ! ! ! ! ! ! ! ! ! ! !
! ! 一、 经济增长理 论与中 国经 济增长 研究 综述
( 一) 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
! !
( 二) 中国经济增长原因综述
众所周知, #& 多年来中国 的 )*+ 每 年以 ,- 左 右的速 度递增, 这种经济的 高速增 长举 世瞩目。 理论 界不少 学者 对中国经 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做了各不相同的分析。 有的学者认为 , 宏观 制度 变迁对 转型 期中 国经济 增长 有重大 贡献。",(K —",,, 年间我 国在 产权 制度、 市场 化程 度、 分配格局以及对外开 放度 等几方 面的 变迁 是促进 我国 经济快速 增 长的 主要 原 因。他们 指 出, 以非 国 有化、 市场 化、 对外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宏观制度变迁 为 #& 多 年来我国 宏观经济 总量的增长提供 了可靠 的制 度支 持, 发挥了 巨大 的影响力, 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经济运行质 量起到了 其他因素 难以起到的积极 推动作 用, 并且 在未 来一段 时间 内, 制度创新与变革仍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有的学者指 出, 投资 驱动 型增长 是中 国经 济增长 的显 著特征。长达 #& 多年的 高储 蓄率和 高投 资率 是支撑 中国 经济高增 长的主要原因, 中国 经济的 高增 长主 要依赖 于投 资的超高增长。 他们 指出, 有资 料显 示, ",(K —#&&# 年, 我 国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年 均增长 ""- , 比经济 增长速 度高 "$ ( 个百分点, 投资率平均为 ’%- 左右, 尤其在经济扩 张期投资 率往 往超 过 M&- 。可 见资 本的 快速 积累 即 固定 资产投资 规模的扩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有的学者强调 ,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同发达 国家在科 学技术方 面有很大差距, 较好 利用技 术转 移与 创新所 形成 的后发优势是我 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他 们以日本 及亚洲 四小龙为例分析指 出, 中国从 事低 附加 值的农 业人
经济增长原因文献综述
S ,
0 436 . 12 9 0 o09 . 61 2 0199 . 59 8
排名
1 2 3
2文 基 是很大 , 因此提高该类 城市的建筑业 发展 [】 军. 于熵权 法的航 空公 司绩 效评 科 2 0. . 2 水平 , 对繁荣 山西建筑 业市场具有重要意 价研 究 … . 学技术与工程 ,0 9 9 2 .
义。
【】 3 张先起 , 梁川 , 慧卿 . 于熵权 的改 刘 基 进 T PI O S S法在 水质评价 中的应 用 … . 哈
大同
运城
O160 . 27 8
0 732 . 99 1
4
5
五、 结束语
2 0. 9 1. 应用 熵权法进行 评价能使用 较多 的 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0 7 3. 0
分工一 专业化理论最早可 以追溯到亚当・
著名的“ 斯密定理 ”即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规模 ,
76 国富论》 。其中阐述了 济总量的增长速度,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 斯密在 17 年发表的《
( 分工一 二) 专业化理论 。 分工一 “ 专业化理 的限制。问题是接近市场极限时就产生垄断,
l
论、 制度决定论, 并结合中国国情, 针对制度决 定论做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原因; 制度决定论 中图分类号:1 文献标识码: F A
一
口文 / 董
哲
曲启佳
均收入) 水平的持续增加。较早的文献中是指 这个关系演进的结果。 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在
一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 于收益递增。卷入市场的产品种类的增加、 市
专题2: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世界银行对包括东亚地区在内的41个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他 们的调查表明,从GDP的年平均增长率来看, 实行强烈外向型的国家,1963~1973年为 9.5%,1973~1985年为7.7%,而实行强烈内向 型的国家分别为4.1%和2.5%。各种统计分析 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和总体GDP增长 明显密切相关。
刘易斯在1954年提出的二元经济模型,则是基
于农业部门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工业部门 在不断扩展中吸收农业部门的过剩劳动力从 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凯恩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出发点,也是基于 本国就业不足的前提,即存在劳动力以及资本 过剩,需要通过扩大出口来增加国内需求,从而 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
2.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不明显
彭福伟(1999)、张小济(1999)从净出口的角度的实 证分析,得出净出口与经济增长并非强度相关的结论; 赖明勇等(1998)和尹翔硕等(1997)则通过将国民生 产总值分为出口产业部门和非出口产业部门,进行简 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出口贸易对非出口部门 乃至整个经济增长推动作用不强的观点; 杨全发等(1998)采用巴拉萨和费德等人建立的模型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 ~1995年)的数据进行回 归分析,得出出口的增长 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对经济 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二)国内主要实证研究结果
1.对外贸易对经济具有明显拉动作用
董秘刚(2000)的实证分析表明:1978~1998年
间,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很显著, 相关系数平均达到94%以上; 李文(1997)运用经济增长模型进行的实证分 析也得出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 拉动作用的结论。
威廉· 刘易斯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出发,不但 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同它们自身的经 济增长密切相关,更着重强调它们的出口增长 受制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理论中趋同研究的新进展综述
经济增长理论中趋同研究的新进展综述摘要:经济趋同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重要问题是之一,贫穷国家能否通过努力去赶上富裕国家,对人类福利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经济理论的不断深入和计量经济学手段的不断发展,趋同与否的争论还将持续。
关键词:经济增长;趋同;文献综述趋同(convergence)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国家或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着缩小的趋势,与趋同相对,产生了另一概念———趋异(divergence),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趋势。
一、早期趋同研究的简短回顾1.趋同的理论基础趋同一定程度上产生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理论基准模型的假定之一是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这一假定意味着产出的增长将会小于资本存量相应的增长,表示资本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将随着资本要素积累的增加递减,从而削弱储蓄的动力,减少了给定投资量对增长的贡献,并且带来一定时间内增长的减缓。
而内生增长理论从不同的经济增长角度出发,不依赖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假设,假定经济中资本的边际收益可以递增。
这样一定程度上,对趋同问题的检验就成为了对新旧两种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判断的试金石。
2.趋同问题的检验对趋同问题的初始检验是用经济增长率对初始收入水平进行简单回归(Baumo,1986),即Barro 回归,这是一种绝对趋同;随后,条件趋同的概念出现,它认为回归模型的外生变量,如技术水平、政府政策、人的偏好等变量对初始水平的控制相当重要,只有在相同的稳态条件下,实际人均GDP 的增长率与人均GDP 的初始水平成负相关,这一回归思路就是著名的MRW 分析框架(Mankiw,D.Romer&Weil,1992)。
同时,在对趋同问题进行检验的方法上,早期的趋同检验主要运用的是以下四种方法:截面数据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早期面板数据回归法,收入分布动态法(Quah,1996;Jones,1997)。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国民生产总值 的增长? 什么样的增长是合乎理想 的? 怎样才能 以保证每年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 , 使经济得以稳定 增长。
实现这种合 乎理想 的经济增 长?源 于对2 世纪3 年代资本主 0 0
3最理想 的均衡增长模 式。在G SC . = /这一基 本方 程式 的基
哈罗德 又提 出 了三种增 长率 : 1 “ 际增长率 ” 即实 ( )实 G, 义经 济萧 条的恐惧 ,经济学 家哈罗德 和多 玛开始研究经济增 础上 , 长 问题 , 建立 了哈罗德一 多玛经济增长模型 , 奠定 了经济增长 际发生的增长率。它是由实 际发生 的储蓄率s 和资本一产 出比 理论 的基 础。其后 ,西方经济学 中就 产生了多种经济增长理 率c 共同决定 的。2 “ ( )有保证 的” 恰 意的增长率” w, 是指 或‘ G 它 论, 对经济增长问题作 了全面的研究 。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发 那种能够造成使 资本家感 到满意的经济 活动 水平 的增长率 。 它是在 “ 际储 蓄率 ” 等 于人们 “ 意 的储 蓄率 ” 实 s 合 展 的历史顺 序人手 ,分别论述 了具有 代表性 的哈罗德一 多玛 具 体地说 , 经 济增长理论 、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 济增长理论 , 并进 S , d 实际 的资本一 产出 比率c 等于人们所需要 的资本一产 出比
2基本方程式 。 . 哈罗德一 多玛增长模 型的基本方程式 由三
加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 给经 济增 长下 了一个经典型 的定 个 经济变量组 成 : 1 产量 ( 收人 ) 长 率G, 上期产 量 为 () 或 增 如 义: 一个 国家的经济增长 , 可以定 义为给居 民提供种类繁多 的 10 本期 产量为 14 则 G 4 ( ) 蓄率 s 如假 定全社 会平 0, 0 , = %;2 储 , 经 济产品的能力 长期 上升。 人们常用G P 曾 N 士 长率作为衡量经济 均每1 0 收人 中有8 元 用于消费 ,有 1元 用于储 蓄 ,则s 0元 8 2 = 增 长的标准 , N 增长率 , 叫增长速度 , GP 也 是新的G P I N ̄ I 数量 1%; 3 资本一 产出 比率 c 如假 定每制 造出 1 产品所 需 厂 2 () , 元 与原有 的产 出规模之 比。用公式可表示为 : P 长率 = ( GN  ̄ [后 房、 设备 、 原材料等为 3 , = 。哈罗德认 为 , 元 则c 3 要保证经 济年 期 的G P 前期 的G P + N一 N )前期 的GN  ̄ l0 P x 0 %。在实际计算时 , 复一年地均衡增长 , S 这三 个变量之 间必须保 持如下关 G、和C 为了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 , 就应 以实 际G P N 的增长率来计 系 : = 4。该方程式 的含 义是 : G ¥2 如假 定S 1%, = , = 2 C 3 并且 每年 量经济增长 。另外 , 为便 于在不 同国家之 间进 行 比较 , 还需 要 均固定 不变 , 为了保证经济均衡地增长 , 就要求每 年生 产按4 % 根据人 口的增 长来计算 按人 口平均 的 国民生 产总值增 长率 , 的速度增长。因为在 c 3 = 的条件下 , 意味着每使 产量增加4 %, 其公式为 : 均G P曾 人 N 士 长率= N 总量增长率一 口增 长率 。 GP 人 所需投资在 收人 中所 占比重 即为3 4 1%。也就是说 , x %= 2 所需 西方经济增长 理论 研究的 中心课题是 ,哪些 因素决定 了 投资量在收人 中所 占比重恰好等 于给定 的储 蓄率s 这样 就第 3期 20 0 6年 3月
计量经济学-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最近几年,国内物价水平飞速上涨,物价的上涨让居民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也带给政府很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是不能避免的经济现象,但是必须得尽力减小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冲击,所以找出这些通货膨胀产生的因素是很有必要的。
二.理论综述: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分类: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通货膨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发生原因分需求拉动型。
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
由于工会力量或行为垄断引起工资水平或利润水平的提高超过物价上涨水平而推动通货膨胀。
结构型。
由于部门性经济结构不均衡引起的通货膨胀。
混合型。
需求、成本和社会经济结构共同作用引起的通货膨胀。
财政赤字型。
因财政出现巨额赤字而滥发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
信用扩张型。
指由于信用扩张,即由于贷款没有相应的经济保证,形成信用过度创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国际传播型。
又称输入型,指由于进口商品的物价上升,费用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按表现状态划分开放型。
也称公开的通货膨胀,即物价可随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而自由浮动。
抑制型。
也称隐蔽的通货膨胀,即国家控制物价,主要消费品价格基本保持人为平衡,但表现为市场商品供应紧张、凭证限量供应商品、变相涨价、黑市活跃、商品走后门等的一种隐蔽性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3.按通货膨胀程度划分爬行式。
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允许物价水平每年按一定的比率缓慢而持续上升的一种通货膨胀。
跑马式。
又称小跑式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通货膨胀有明显感觉,不愿保存货币,抢购商品,用以保值。
飚升式。
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即货币急剧贬值,物价指数甚至可达到天文数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16
购买力平价:PPP
▪ 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指以实际购买 力计算的两个国家不同货币之间的换算比例。
其计算方法大致为:
▪ 先选取典型的商品与劳务作为比较样本,
▪ 再用总额的比例就是体现两国货币实际购买力的换 算率,即购买力平价。
人均GDP,1990,美 元
14854 11698
8067 6665
6070 675 530 400
年均增长率, 1960~1990(%)
5.7 5.3 5.7
▪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 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 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 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h
8
定义包含三个含义
第一、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 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 增加,即GNP的增加。
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
整。
h
9
经济增长的含义
▪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
• 如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扩大 • 或总产量的增加、GNP或GDP增加等
▪ 经济增长不同于经济发展
• 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转入发达状 态。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 制度、经济结构等的变化。
h
13
经济增长经验(国际差异,PPP)
国别
时期
日本 巴西 墨西哥 德国 加拿大 中国 阿根廷 美国 印度尼西亚 印度 英国 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1890~1997 1900~1997 1900~1997 1870~1997 1870~1997 1900~1997 1900~1997 1870~1997 1900~1997 1990~1997 1870~1997 1900~1997 1900~1997
年均增长率, 1960~1990(%)
18073
1.4
14331
2.5
14317
5
13896
2.7
13223
2
1324 1262 1181
554
2.4 2
0.2 -0.2
h
翻一番所需的年数
51 28 14 26 35
29 35 281 -281
19
增长和发展的统计(PPP)
“增长奇迹” 中国香港 新加坡 中国台湾 韩国 “增长灾难” 委内瑞拉 马达加斯加岛 马里 乍得
h
17
一个例子:印度与美国
▪ 按汇率计算:1993年,印度人均收入:252 美元;美国人均收入:24585美元;美国是 印度的97倍。
▪ 按PPP计算:17倍。
h
18
增长和发展的统计(PPP)
“富裕”国家
美国 德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贫穷”国家
中国 印度 津巴布韦 乌干达
人均GDP,1990,美元
▪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是国民收入的 长期增长的趋势问题,是国民收入 决定理论的长期化和动态化;不像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主要是国民 收入围绕长期趋势波动的问题。
h
6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产出 O
峰顶
峰顶
峰顶 衰 退
峰顶
复
苏
衰复 衰 复 退苏 退
苏
谷底
谷底
谷底
潜在产量
时期
h
7
什么是经济增长?
▪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Kuznets)1971年接 受诺贝尔经济奖时曾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 义:
——罗伯特·卢卡斯
增长问题并没有什么新东西,只不过是为古老的问题穿 上了一件新衣,增长是一个永远使经济学者着迷和神往的问 题: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
——詹姆斯·托宾
h
4
▪ 经济增长的定义与计算
▪ 经济增长的典型化事实
▪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主要研究方法
▪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述评
h
5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第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h
1
增长:宏观经济学古老而新鲜的主题
▪ 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增长问题 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论题之一。
▪ 为什么有的国家穷,有的国家富? ▪ Solow(1956)的经典模型让经济学家们觉得增
长方面似乎已经无话可说。
h
2
增长:宏观经济学古老而新鲜的主题
▪ 从6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各种经济学流 派的争论焦点都是产出、就业、消费和投 资的短期波动,以及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
计算: 日本:70÷2.82=24.8年
孟加拉国:70÷0.78=89.7年
h
12
“70规则”的推导
设y(t)为时点t的人均收入, y0是初始值,则y(t) y0egt。 人均收入翻番所需的时间为t*,此时y(t*)=2y0, 因此,2y0 y0egt*,推出t*(log2) g。 由log2 0.7即得出前述经验法则。
2.82 2.41 2.27 1.99 1.95 1.91 1.76 1.75 1.65 1.34 1.33 1.03 0.78 14
国与国之间的生活水平比较
▪ 汇率(rate of exchange) ▪ 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
h
15
▪ 汇率
汇率
▪ 缺陷:不能反映真实的价格比(人民的生活 水平)
期初人均实际GDP (美元)
1196
619
922
1738
1890
570
1824
3188
708
537
3826
587
495
h
期末人均实际GDP (美元)
23400 6240 8120
21300 21860
3570 9950 28740 3450 1950 20520 1590 1050
增长率 (每年,%)
▪ 直到Romer(1986)把经济增长问题再度唤醒, 把它拉回到宏观经济学家们的视野。
h
3
有没有印度政府可以采用,并使印度经济像印度尼西亚或 埃及那样增长的做法呢?如果有的话,确切的说,这种做法 是什么呢?如果没有的话,造成这种情况的“印度的特点” 是什么呢?在这类问题中所涉及的人类福利的结果是如此令 人惊愕:一旦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就很难再思考任何其他 问题。
h
10
经济增长的计量
总产量意义上的增长率:Gt
Yt Yt1 Yt-1
人均产量意义上的增长率:gt
yt yt1 yt1
h
11
70规则:复利计算的简化方法
70规则:如果某个变量每年按x%增长, 那么,在将近70/x年以后翻一番。
例子:以上面的增长率为例,日本的年增长率为 2.82%,孟加拉国的年增长率为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