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6.1平方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6.1平方根教案(第二课时)-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6.2平方根(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方根、开平方的概念.2.明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3.进一步明确平方与开平方是互逆的运算关系.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方根概念的构成过程,让先生不仅掌握概念,而且进步和巩固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2.培养先生求同与求异的思想,经过比较进步考虑成绩、辨析成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的精神.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平方根开、平方根的概念.2.了解开方与乘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3.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难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2.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平方根的运算.三.学习方法:自主 合作 探求四.学习过程设计检查先生完成情况(:教师经行抽查,找出典型的成绩经行讲解)(一).自学范围:请自学教材第3页至第5页;(二).知识回顾:1. 64.0的算术平方根是 ;16 的算术平方根是 ;2. =-2)6( ;=971(二)算术平方根的平方:(1) 的平方等于3; (2)比较大小:32与23;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联系:1.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的一种.2.只需非负数才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3. 0的平方根是0,算术平方根也是0.区别:1.个数不同: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但只需一个算术平方根.2.表示法不同:平方根表示为 a ± ,而算术平方根表示为a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3-②25的平方根是5;③-36的平方根是-6;④平方根等于0的数是0;⑤64的平方根是8.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的平方根是0 (B)22-的平方根是2±(C)非负数的平方根是互为相反数 (D)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必然大于这个数的相反数3. 已知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则该自然数的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C) a2+14. 指出以下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0.04 (2)1645. 面积为9的正方形,边长=;面积为7的正方形,边长=;6.比较大小:8313-与81本节小结先生自主总结,先生畅谈本人的学习播种。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6.1 第2课时《平方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1 第2课时《平方根》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平方根》,这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实数等基础知识,对数的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性质和求法,以及了解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部分学生在实数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平方根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性质和求法,能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方根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2.难点: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索平方根的性质。
2.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平方根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方根的相关知识点。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平方根解决。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土地面积、计算物体高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际问题与平方根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数的相关知识,然后给出平方根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平方根的性质。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平方根的求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平方根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1 平方根(3课时)

第六章实数教材简析本章的内容包括: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一种不同于有理数的数,即无理数,开平方运算与开立方运算也是实际中经常用到的两种运算;注意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与类比,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与有理数有关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在实数范围内都仍然适用.在中考中,本章的考点有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及运算,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等,考查基本概念及基本计算.教学指导【本章重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本章难点】对无理数意义的理解、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方法及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如:对实数进行分类.2.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如:由于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因此与平方根有关的题目往往需要进行分类讨论.3.掌握转化思想,如:学习了平方根和立方根后,运用转化思想将某些二次方程、三次方程转化为求平方根、立方根的问题求解.4.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如: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这样可以通过观察“形”的特点,解答一些关于实数的比较抽象的问题.课时计划6.1平方根3课时6.2立方根1课时6.3实数1课时6.1 平方根第1课时算术平方根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2.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3.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过程与方法】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教学难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4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2.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3.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1)a≥0;(2)a≥0.4.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81;(2)0.25;(3)23.解:(1)9.(2)0.5.(3)23.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64;(2)0.36;(3)214;(4)412-40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解答】(1)∵82=64,∴64的算术平方根是8. (2)∵0.62=0.36,∴0.36的算术平方根是0.6. (3)∵⎝⎛⎭⎫322=94=214,∴214的算术平方根是32. (4)∵412-402=81,92=81,∴81=9.∵32=9, ∴412-402的算术平方根是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时,首先要弄清是求哪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分清求81与81的算术平方根的不同意义,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2)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常借助平方运算,因此熟记常用平方数对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十分有用.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5的算术平方根为( A ) A.5 B .25 C .±25D .±52.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34,这个数是( C )A.32 B .34C.916D .不能确定3.要切一块面积为0.81 m 2的正方形钢板,它的边长是0.9m. 4.4的算术平方根是 2.5.已知3+a 的算术平方根是5,求a 的值.解:因为52=25,所以25的算术平方根是5,即3+a =25,所以a =22.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已知x 、y 为有理数,且x -1+3(y -2)2=0,求x -y 的值.【互动探索】算术平方根和平方式都具有非负性,即a ≥0,a 2≥0,由几个非负数相加和为0,可得出什么结论?【解答】由题意,得x -1=0,y -2=0, 所以x =1,y =2. 所以x -y =1-2=-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算术平方根、绝对值和平方式都具有非负性,即a ≥0,|a |≥0,a 2≥0,当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各数均为0.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算术平方根⎩⎨⎧概念: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性质:双重非负性⎩⎨⎧a ≥0a ≥0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 估算算术平方根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比较两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大小.2.会估算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大致范围,掌握估算的方法,形成估算的意识. 3.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体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含义,感受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一类新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的思想. 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41~P4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指小数位数无限,且小数部分不循环的小数.实际上,许多正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例如3,5,7)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2.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当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100倍⎝⎛⎭⎫1100,10000倍⎝⎛⎭⎫110000…时,其算术平方根相应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10倍⎝⎛⎭⎫110,100倍⎝⎛⎭⎫1100… 3.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大多数计算器都有 键,用它可以求出任意一个正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或其近似值).先按ON 键开机,再按键、“被开方数”、=,即可显示“算术平方根”. 4.与37最接近的整数是( B ) A .5 B .6 C .7D .8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通过估算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5与1.9; (2)6+12与1.5.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估算5的大小,或先求1.9的平方,再比较5与1.92的大小;(2)先估算6的大小,再比较6与2的大小,从而进一步比较6+12与1.5的大小.【解答】(1)(方法一)因为5>4,所以5>4,即5>2,所以5>1.9. (方法二)因为1.92=3.61,3.61<5,所以5>1.9.(2)因为6>4,所以6>4,所以6>2,所以6+12>2+12=1.5,即6+12>1.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常用方法有:①作差比较法;②作商比较法;③移因数于根号内,再比较大小;④利用平方法比较无理数的大小等.比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大小时要先估算无理数的近似值,再比较它与有理数的大小.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估计5+1的值,应在(C)A.1和2之间B.2和3之间C.3和4之间D.4和5之间2.估算19-2的值(B)A.在1和2之间B.在2和3之间C.在3和4之间D.在4和5之间3.计算:(1)1225;(2)36.42(精确到0.001);(3)13(精确到0.001).解:(1)1225=35.(2)36.42≈6.035.(3)13≈3.606.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一些冰川融化并消失,在冰川消失12年后,一种低等植物苔藓开始在岩石上生长.每个苔藓都会长成近似圆形,苔藓的直径和冰川消失的时间近似地满足如下关系式:d=7×t-12(t≥12).其中d代表苔藓的直径,单位是厘米;t代表冰川消失的时间,单位是年.(1)计算冰川消失16年后苔藓的直径;(2)如果测得一些苔藓的直径是35厘米,则冰川约是在多少年前消失的?【互动探索】(1)根据题意可知是求当t=16时d的值,直接把对应数值代入关系式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可知是求当d=35时t的值,直接把对应数值代入关系式即可求解.【解答】(1)当t=16时,d=7×16-12=7×2=14.即冰川消失16年后苔藓的直径是14厘米.(2)当d=35时,即7×t-12=35,所以t-12=25,解得t=37.即冰川约是在37年前消失的.【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算术平方根的实际应用,注意实际问题中涉及开平方通常取算术平方根.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2.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3课时平方根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数的开方的意义、平方根的意义、平方根的表示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带领学生探究一个数的平方根,使学生理解数的开方、平方根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平方根的概念.【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44~P4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叫二次方根.也就是说,如果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2.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3.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2是2的平方根B.2是2的平方根C .2的平方根是 2D .2的算术平方根是 2 5.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6,0,49,242.解:16的平方根是±4. 0的平方根是0. 49的平方根是±23. 242的平方根是±24.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对学) 【例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12425; (2)0.0001; (3)(-4)2; (4)81.【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含有乘方运算先求出它的幂.注意正数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平方根.【解答】(1)∵12425=4925,⎝⎛⎭⎫±752=4925,∴12425的平方根是±75,即±12425=±75. (2)∵(±0.01)2=0.0001,∴0.0001的平方根是±0.01,即±0.0001=±0.01. (3)∵(±4)2=(-4)2,∴(-4)2的平方根是±4,即±(-4)2=±4. (4)∵(±3)2=9=81,∴81的平方根是±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正确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明确是求哪一个数的平方根.如(4)中就是求9的平方根.【例2】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a +1和a -4,求这个数.【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解答】由于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a +1和a -4,则有2a +1+a -4=0. 即3a -3=0,解得a =1.所以这个数为(2a +1)2=(2+1)2=9.【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即它们的和为零.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关于平方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任何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并且它们互为相反数 B .负数没有平方根C .任何一个数只有一个算术平方根D .以上都不对2.如果a 、b 分别是16的两个平方根,那么ab =-16. 3.若25x 2=16,则x 的值为±45.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196; (2)10-4; (3)144169; (4)3625.解:(1)±14. (2)±10-2. (3)±1213. (4)±95.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3】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x 2=361; (2)81x 2-49=0; (3)(3x -1)2=(-5)2.【互动探索】上述方程都可以化成一个数或代数式的平方的形式,结合平方根的定义,你能算出x 的值吗?【解答】(1)∵x 2=361,∴开平方,得x =±361=±19. (2)整理,得x 2=4981,∴开平方,得x =±4981=±79. (3)∵(3x -1)2=(-5)2,∴开平方,得3x -1=±5. 当3x -1=5时,x =2;当3x -1=-5时,x =-43.综上所述,x =2或-4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平方根的定义进行开平方解方程,从而求出未知数的值,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开平方时,不要漏掉负平方根.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平方根的性质开平方及相关运算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6.1平方根(教案)

4.应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平方根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的探究,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2.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求平方根的方法学习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举例:在解释负数没有平方根时,可以借助数轴,说明实数范围内无法找到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负数;在讲解迭代法时,以√2为例,展示迭代法的步骤,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方法的可行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如计算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指导学生先将问题转化为求边长的平方根,进而求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方根的基本概念。平方根是指一个数乘以自身等于另一个数的运算。它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关键,如在几何中求解边长、面积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求解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展示平方根在实际中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方根的定义和求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负数没有平方根、迭代法的应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实际案例引入平方根的应用,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不够了解或者缺乏自信。我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方根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求解不同形状的面积。
第六章实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教案执教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组2013。
3。
8第六章实数6.1平方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理解负数没有平方根及非负数开平方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理解开平方与平方是一对互逆的运算,会用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平方根,并能用根号加以表示,能用科学计算器求平方根及其近似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平方与开平方这一对互逆运算的辩证关系,感受平方根在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存在,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开平方与平方是一对互逆的运算,会用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平方根,并能用根号加以表示。
【教学难点】会用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平方根,并能用根号加以表示.【教具准备】小黑板科学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七年级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对数学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个学期,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八年级的数学知识,这个学期的知识将会更加有趣.2、板书:实数 1.1 平方根二、新授(一)探求新知1、探讨:有面积为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吗?如果有,那它的边长是多少?(少数学习超前的学生可能能答上来)这个边长是个怎样的数?你以前见过吗?2、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像(2.82842712……)这样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就叫做无理数。
3、你还能举出哪些无理数?(,)、、1/3是无理数吗?4、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二)知识归纳:1、板书:1。
1平方根2、李老师家装修厨房,铺地砖10。
8平方米,用去正方形的地砖120块,你能算出所用地砖的边长是多少吗?(0.3米)3、怎么算?每块地砖的面积是:10。
8120=0。
09平方米。
由于0.32=0。
09,因此面积为0。
09平方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为0.3米。
4、练习:由于()=400,因此面积为40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为()厘米。
5、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遇到要找一个数,使它的平方等于给定的数,如已知一个数a,要求r,使r2=a,那么我们就把r叫做a的一个平方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1 平方根(第3课时)

6.1 平方根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特征.2.能正确区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意义.3.能利用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过程与方法】类比算术平方根概念探究平方根,利用平方与开平方互逆揭示开平方运算的本质,经历观察、思考、交流、总结归纳出平方根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深入体验平方与开平方的互逆关系,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3课时共3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方根概念,会用符号表示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教学难点】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学生:三角尺、铅笔、练习本.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3)1.什么叫做算术平方根?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2.判断下列各数有没有算术平方根,如果有,请求出它们的算术平方根.100; 1;36121; 0; -0.0025; (-3)2; -25.3.填空:(1)3²=_______, (-3)²=_______; (2)(23)2=________,=(−23)2=________; (3)0.8²=_______,(-0.8)²=_______.反过来,如果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怎样求这个数? (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件5-9,探究平方根的概念及性质教师问:要做一张边长是3分米的方桌面,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答:它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教师问: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32=? 这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的运算.这是什么运算?学生答:这是乘方运算.教师问:反过来,要做一张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桌面,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学生答:它的边长是3分米.教师问:实际上就是要求出一个数,使它的平方等于9, 即:( )2=9,应该填什么呢?学生答:显然,括号里应是±3. 教师问:桌子的边长为何是3分米?学生答:-3不符题意. ∴方桌面的边长应是3分米. 教师问:你还能得到什么问题呢?学生问: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答:由于(±3)2=9 ,所以这个数是3或-3. 教师问:想一想:3和-3有什么特征? 学生答:3和-3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 教师问:3和-3互为相反数,会不会是巧合呢? 学生答:猜想不一定是巧合,需要实例吧! 做一做,想一想:(1) 4的平方等于16,那么16的算术平方根就是_____. (2)25的平方等于425,那么425的算术平方根就是____.(3) 展厅地面为正方形,其面积是49 m 2,则其边长为___m. 教师依次展示学生的答案:学生1答:(1)16的算术平方根就是4. 学生2答:(2)425的算术平方根就是25. 学生3答:(3)其边长为7m.教师总结如下:答案如下:(1)4;(2)25;(3)7.教师问:平方等于16, 425,49的数还有吗?学生答:还有-4,-25,-7.教师问:填一填,想一想: 写出左圈和右圈中的“?”表示的数:学生答:如下图所示: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0)根据上述问题,即要找出一个数,使它的平方等于给定的数.我们抽象出下述概念: 定义:如果有一个数x ,使得x ²=a ,那么我们把x 叫作a 的一个平方根,也叫作二次方根.例如: (±1)2=1,1的平方根为±1.平方根的性质:如果x 是正数a 的一个平方根,那么a 的平方根有且只有两个:x 与-x.即平方根互为相反数.教师问:121的平方根是什么?(出示课件11) 学生答:121的平方根是±11. 教师问:0的平方根是什么? 学生答:0的平方根是0. 教师问:1649的平方根是什么? 学生答:1649的平方根是±47.教师问:-9有没有平方根?为什么?学生答:没有,因为一个数的平方不可能是负数.教师问:通过这些题目的解答,你能发现什么?(出示课件12)学生答:有些数有两个平方根,有些数有一个平方根,有些数没有平方根. 教师问:正数有几个平方根? 学生答:正数有2个平方根. 教师问:0有几个平方根?学生答:0有1个平方根.教师问:有没有一个数的平方是负数? 学生答:没有一个数的平方是负数. 教师问:负数有几个平方根呢? 学生答:负数没有平方根. 教师问:为何负数没有平方根呢?学生答:因为任何实数的平方都为非负数,所以负数没有平方根,也没有算术平方根. 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3) 平方根的性质:1.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2.0的平方根还是0.3.负数没有平方根. 考点1:求平方根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100; (2) 916 ; (3)0.25.(出示课件14)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下: 教师依次展示学生解答过程:学生1解:(1) ∵(±10)2=100,∴100的平方根是±10; 学生2解:(2) ∵(±34 )2=916 , ∴916 的平方根是±34; 学生3解:(3) ∵(±0.5)2=0.25,∴0.25的平方根是±0.5. 方法总结:正确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明确是求哪一个数的平方根. 出示课件15,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 2.出示课件16-17,探究平方根的读法和表示 教师问:非负数a 的平方根表示为什么呢? 学生答:非负数a 的平方根表示为±√a . 教师问:±√a 的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呢?师生一起解答:一个正数a 的正平方根,用“√a ”表示,(读作“根号a”).又叫a 的算术平方根.a 的负平方根,用“-√a ”表 示a 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读作“负根号a”). 合起来,一个正数a 的平方根就用“ ±√a ”表示,(读作“正、负根号a”)如下图所示:出示课件17,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 考点2:利用平方根的表示求平方根 分别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36;(2)259 ;(3)1.21 (出示课件18)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分析后解答. 教师依次展示学生解答过程:学生1解:(1)由于(±6)²=36,因此36的平方根是6与-6. 即±√36=±6.学生2解:(2)由于(±53)²=259,因此259的平方根是53与-53.即±√259=±53.学生3解:(3)由于(±1.1)²=1.21, 因此1.21的平方根是1.1与-1.1. 即±√1.21=±1.1.出示课件20,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 3.出示课件21-24,探究平方与开方的关系 教师出示问题:请完成下面的题目:学生答:答案如下图所示:教师问:上面的运算是平方运算,什么是平方运算呢?学生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平方的运算,叫作平方运算.教师问:反之,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求这个数的运算是什么?师生一起解答: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作开平方.教师问:开平方与平方是什么关系?学生答:互为逆运算.教师总结点拨:(出示课件23)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已知幂和指数求底数教生一起完成下面的题目:总结点拨:(出示课件25)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考点3:开平方的有关计算 求下列各式的值:(出示课件26) (1)√36;(2)-√0.81;(3)±√499 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分析后解答. 教师依次展示学生解答过程: 学生1解:(1)√36=6; 学生2解:(2)-√0.81=−0.9; 学生3解:(3)±√499=±73.出示课件27,学生自主练习,教师给出答案.教师:学了前面的知识,接下来做几道练习题看看你掌握的怎么样吧.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8-33) 练习课件第28-33页题目,约用时20分钟. (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34)(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6.2第1课时)的相关内容.知道立方根、三次方根、开立方的定义及利用计算器求立方根的步骤. 七、课后作业教材第46-47页练习第1,2,3,4题. 八、板书设计6.1.平方根第3课时1、平方根定义2、归纳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3、考点讲解考点1 考点2 考点3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从知识与方法、能力与素质的层面确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放在首位,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整节课以“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分析计算—总结升华”为主线,使学生亲身体验根据平方根计算和算术平方根计算的探索和验证过程,努力做到由传统的数学课堂向实验课堂转变.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平方根的作用、算术平方根深入讨论,有些学生只是知道要取算术平方根,对于其中的原因根本没有明白,部分学生对于平方根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补救措施:适当增加学生熟悉的实例,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取算术平方根,并能更进一步理解平方根的含义,掌握根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异同.。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6.1平方根(1)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6.1 平方根(1)掌握平方根的定义,会求平方根.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 难点理解平方根的概念.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 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鸥很高兴.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 dm 2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师:∵52=25,∴这个正方形画框的边长应取5 dm . 二、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填表:正方形面积1 9 16 36 425 边长134625师: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师: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读作“根号a ”,a 叫做被开方数.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师:我们一起来做题. 展示课件:【例】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100; (2)4964; (3)0.0001.学生活动:尝试独立完成.教师活动:巡视、指导,派一生上黑板板演. 师生共同完成.解:(1)∵102=100,∴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 即100=10.(2)∵(78)2=4964,∴4964的算术平方根是78,即4964=78. (3)∵2=0.0001,∴0.0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01,即0.0001=0.01.三、随堂练习课本第41页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同伴交流.师生共同归纳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教师首先利用例子提出问题:请你说出上面等式右边各数的平方根,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加深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初步理解;然后在上面叙述的基础上提出算术平方根概念的符号表示方法,同时用练习巩固所学新知,由量变到质变,使学生能牢固掌握本节内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平方根》教案4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平方根》教案4一. 教材分析《平方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平方根的概念、求平方根的方法以及平方根的性质。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实数系统的关键,也是进一步学习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等概念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2.理解平方根的性质,能够运用平方根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和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平方根的概念,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完全平方数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巩固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平方根的应用,如在几何、物理、化学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平方根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推荐】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6.1平方根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Word文档,精心制作,可任意编辑平方根学习目标1.了解平方根、开平方的概念.2.明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3.进一步明确平方与开平方是互逆的运算关系.学习过程:复习提问是2的算术平方根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B.2的平方根是2C.2的算术平方根是22.0的算术平方根是 0.25的算术平方根是引入新课平方等于4的数有几个,它们是多少?3的平方等于9,平方等于9的数还有吗?是多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而把正的平方根叫算术平方根。
表达式为:若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记作: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例如:(±4)2 =16,则+4和-4都是16的平方根;即16的平方根是±4; 4是16的算术平方根.小组比赛展示探究结果例3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64;(2);(3) 0.0004;(4);(5) 11教材想一想课堂小结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关系2.正数的平方根的互为相反数一分钟记忆:平方根的定义及性质反馈检测 :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是2的平方根 B.2是2的平方根C.2的平方根是2D.2的算术平方根是22.41的平方根是( ) A.161 B.81 C.21 D.21±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 3.09.0= ②34971±= ③23-的平方根是-3 ④()25-的算术平方根是-5⑤67±是36131的平方根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4. 如果某数的一个平方根是-6,那么这个数为________.5.如果正数m 的平方根为1x +和3x -,则m 的值是 .6.16的算术平方根是 的平方根是 .三、解答题 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225 ⑵0004.0- ⑶4112± ⑷ ()21.0-- 布置作业习题2.4教学反思教师反思: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清概念,加强训练,逐步深化.。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1《算数平方根》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1《算数平方根》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算数平方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算数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以及求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平方根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算数平方根的定义:一个非负数的正的平方根,叫做这个数的算数平方根。
2.算数平方根的性质:非负数的算数平方根只有一个,正数的算数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数平方根是0。
3.求算数平方根的方法:利用平方根的性质,通过逐步逼近的方法求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基本概念,对平方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本质和求法还不够明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对算数平方根的理解,掌握求解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数平方根的概念,掌握算数平方根的性质。
2.学会求解算数平方根的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3.能够运用算数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算数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求解算数平方根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如“一块地的面积是36平方米,求这块地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对平方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算数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算数平方根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平方根的性质,求解一些具体的算数平方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算数平方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一个任意正整数的算数平方根?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求解方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算术平方根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我还注重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明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例如,算术平方根是一个非负实数,它的平方等于原数。
2.演示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求算术平方根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算术平方根的理解。
例如,利用平方根的性质,通过试错法或公式法求解算术平方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
2.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平方根教案

《平方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方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实数”的第一节内容。
由于实际计算中需要引入无理数,使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完成了初中阶段数的扩展。
运算方面,在乘方的基础上以引入了开方运算,使代数运算得以完善。
因此,本节课是今后学习根式运算、方程、函数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2 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确定)(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了解乘方与开方是互逆的运算。
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在乘方运算及其逆运算及平方根性质法则的比较中,主动发现问题,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在练习训练中学会解题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3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1)重点:平方根的概念。
(2)难点:平方根的概念和表示。
(3)关键:求平方根(即开平方)运算要靠它的逆运算――平方来进行。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景,层层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实例和生活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
同时,利用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示引例、例题及练习。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活跃课堂气氛,增大教学密度,更好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突破教学难点。
三、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协作学习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四、教学程序:(一) 课前热身:1.判断下列各数有没有算术平方根,如果有,请说出它的算术平方根。
(1)16; (2) 0 ; (3) -3 ; (4)(-10)2;(5) 0.25;2.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5 (2)1214 (3) 1691 (4)26)( (二)勇于挑战: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是( ).32 = 9 ,且 (-3)2 = 9,例:3和- 3是9的平方根,简记为:±3是9的平方根。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平方根》最新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平方根》最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在此之前,刚学过算术平方根,而平方根这一节内容不仅是为今后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准备知识,而且它完成了数的范围的扩大,从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同时让代数运算得以了完善,在乘方的基础上引入了开平方运算,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续知识的主要纽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了解平方与开平方的关系。
学会平方根的表示法和求非负数的平方根掌握平方根性质。
(2)数学思考通过用类比的方法探寻出平方根的运算及表示方法,并能自我总结出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异同。
(3)解决问题通过学习平方根,培养学生理解概念并用定义解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①发展学生的求同存异思维,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并做出正确的处理。
②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热情。
(三)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及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及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法学法教法设想采用引导探索法。
采用递进练习法。
用类比及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平方根的定义,将定义的应用融入到探究活动中。
学习方法观察猜测交流讨论分析推理归纳总结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为了趣味接力比赛,要在运动场上圈出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正方形场地,这个正方形场地的边长为多少?(2)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明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5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厘米?采用多媒体播放问题情境,前一个问题很好直接回答,而第二个问题就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困惑,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平方根。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概念:(类比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从学生熟知的乘方运算入手,让其积极参与数学创造活动,初步形成概念。
人教版七下第六章6.1.2平方根优秀教学案例

2.总结平方根的计算方法:讲解如何判断一个数的平方根,并熟练运用平方根的性质进行计算。
3.总结平方根与乘方的关系:讲解平方根与乘方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与乘方的运算规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能否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否主动学习平方根知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导入: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例如,可以通过讲解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不变,求长和宽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平方根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1.平方根的概念:讲解平方根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平方根的性质:讲解平方根的性质,例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0的平方根只有一个;负数没有平方根等。
3.平方根的计算:讲解如何判断一个数的平方根,并熟练运用平方根的性质进行计算。
4.平方根与乘方的关系:讲解平方根与乘方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与乘方的运算规律。
3.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毅力,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平方根的性质,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平方根的概念的理解,平方根的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问题解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平方根(第1课时)教学设计

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运用平方根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以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为例,如正方形的面积、体积计算等,引导学生发现平方根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学生初步了解平方根的概念后,组织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平方根的性质,探讨求平方根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
1.标题:6.1平方根(第1课时)
2.主要内容:
(1)平方根的定义
(2)平方根的性质
(3)求平方根的方法
(4)平方根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前期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初步概念,具备了基本的运算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平方根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平方根的性质和求法还不够熟悉。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方根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2.强调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平方根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平方根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92页的练习题1、2、3。
(2)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求解以下正数的平方根:9、16、25、36。
(3)填空题:根据平方根的性质,判断以下各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a.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全章教案

5.14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怎样用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1、2答案,提出疑难问题。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理解和感知算术平方根概念,通过讨论、交流,提出问题
师
生
互
动
归
纳
新
知
问题1:你能叙述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吗?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 的平方等于a,即 =a,那么这个正数 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6.1平方根(2)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并初步体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含义.
2.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过程
方法
通过用计算器求值及近似值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
态度
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问题(四)
两种运算有什么不同?
问:前四个是什么运算?后面的又是什么运算?
教师板书: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开平方,其中a叫被开方数.。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个别回答
问题是知识能力生长点,通过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原有认知,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和思考,让他们体会数学的韵味.。
尝
试
应
用
问题(五)
(2)0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是0。
区别
(1)定义不同:
“如果一个数 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 叫做a的平方根”,
“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 ,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6.1平方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6.1 平方根6.1 平方根(第1课时)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清晰的阐述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意义及求法,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趣与信心。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媒体教学作使用占用时间2分钟价值观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1.情境导入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鸥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 dm2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1)若正方形的面积如下,请填表:(2)你能指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2.总结概念3.例题解析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4.练习求下列各式的值:5.例题解析例2 下列各式是否有意义,为什么?6.提出问题能否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7.归纳小结(1)什么是算术平方根?如何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2)什么数才有算术平方根?课本41页:练习1、2.作业布置教科书47页第1、2题组织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多回答。
每完成一个问题,后面紧跟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标依据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能通过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算术平方根。
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清晰的阐述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意义及求法,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平方根课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他们在掌握平方根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勾股定理、二次方程等知识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4.通过平方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他们的数学美感,激发对数学文化的探索欲望。
本章节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平方根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
a.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有哪些?
b.如何求解一个数的平方根?
c.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应用?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平方根的知识。
3.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知识——平方根,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我们一起探索平方根的奥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平方根的定义,解释平方根的含义,如:“平方根是一个数乘以自己等于另一个数时,这个数叫做原数的平方根。”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如:4的平方根是2,因为2×2=4。
3.多元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反思与评价中不断进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算术平方根》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6.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平方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内容,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重点结合实际问题情景认识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意义,能够对算术平方根进行符号表示,能够利用概念的本质探获求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方法,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性质。
本节共三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正方形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关系入手提出已知面积探求边长的问题,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
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又可以渗透化归思想(将求算术平方根的运算转化为求幂底数的运算)将为学生以后学习平方根奠定基础;同时这一节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教学目标:(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会求一些数的算术平方根,并用算术平方根符号表示。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学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意义突破难点的方法: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更加关注数学知识内部的挑战性。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2、若=-2)3(( )A-3 B 3 C3 D 3- 三、解答下列各题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 (2)6449(3)0.0001 (4)10000(5)2)94((6)1.44 2、求下列各式的算术平方根254,412,)25(,812-3、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义?你能求出它们的值更上一层楼!【课外探究】怎样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2)独立完成问题三,关注并评价同伴表现。
两人板演,集体评价,关注注意事项。
四、 反思小结,布置作业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你用了哪些方法?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必做题:(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2)习题13.12、选做题:《一尤佳学案》第35页按要求,进行自主小结,注意倾听同伴意见,反思梳整存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七科目数学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 6.1 平方根(第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能通过开方运算求一个非负数算术平方根。
过程与
方法
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清晰的阐述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意义及求
法,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准确理解把握概念,将对知识的理解转化为数学技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
地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
难点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
类型
教学作
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间
媒体来源
介绍知识目标图片 A G 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
讲解过程与方
法
图片 A E 建立表象5分钟下载
理解情感态度
价值观
图片 A I 升华感情2分钟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设计 1.情境导入
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鸥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 dm2的正
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1)若正方形的面积如下,请填表:
(2)你能指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2.总结概念
3.例题解析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4.练习
求下列各式的值:
5.例题解析
例2 下列各式是否有意义,为什么?
6.提出问题
能否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
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
7.归纳小结
(1)什么是算术平方根?
如何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2)什么数才有算术平方根?
课本41页:练习1、2.
作业布置
教科书47页第1、2题组织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多回答。
每完成一个问题,后面紧跟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年级
七科目数学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 6.1 平方根(第2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能通过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算术平方根。
过程与
方法
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清晰的阐述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意义及求
法,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准确理解把握概念,将对知识的理解转化为数学技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带算术平方根符号的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教学
难点
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
类型
教学作
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间
媒体来源
介绍知识目标图片 A G 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
讲解过程与方
法
图片 A E 建立表象5分钟下载
理解情感态度
价值观
图片 A I 升华感情2分钟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设计 1.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2到底有多大
你是怎样判断出2大于1而小于2的?
2.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3.解决章引言中提出的问题
4.探究规律
5.例题讲解:例2 比较大小
6.归纳小结
举例说明如何估算算术平方根的大小练习
P44练习:1 .2
作业
教科书第44页练习 : 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能通过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算术平方根。
学会如何估算算数平方根
年级
七科目数学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 6.1 平方根(第3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乘方的基础上以引入了开方运算,使代数运算得以完善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帮助学生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进行有关平方根的运算;理解算术平方根
与平方根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
方法
通过举例使学生明确平方根是靠它的逆运算平方来进行,发展学生学习
数学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主动参与使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并能够解决困难,发展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
难点
平方根的概念和表示的理解。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
类型
教学作
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间
媒体来源
介绍知识目标图片 A G 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
讲解过程与方
法
图片 A E 建立表象5分钟下载
理解情感态度
价值观
图片 A I 升华感情2分钟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问题:(1) ( )2 = 9 ,( )2 = 9 ; ( )2
= 0.64 , ( )2
=0.64 .
(2)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
=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 ;
(3)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
=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 。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方根的概念 2.认识开平方运算 3.例题解析
例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例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49的平方根是7; (2)2是4的平方根; (3)-5是25的平方根; (4)64的平方根是 ; (5)-16的平方根是-4. 4.归纳数的平方根的特征 正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 0的平方根就是0 负数没有平方根. 5.平方根的表示
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可以表示用
a 表示;
正数a 的负的平方根,可以用符号a -表示,
正数a 的平方根用符号a ±
表示.
读作“正、负根号a ”. (三)例题示范。
例3 判断下列各式计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例4 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求它们的值
(四)归纳小结
你能总结一下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吗? 练习及检测
练习:课本46页 作业设计
习题6.1第3、8题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多回答。
每完成一个问题,后面紧跟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1)42(2)42(3)42=±±=±-
=±;
;
.
49
136208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