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最新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部编最新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部编最新版九年级上册第 1 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部编最新版九上第 1 课《沁园春 ?雪》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边加点字注音完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莽莽 (mǎng).B. 妖娆 (r áo).C. 风骚 (s āo).D. 数风流人物 (sh ù).格外 ( f ēn).稍逊 (x ùn).成吉思汗 ( hàn).今朝 (zh āo).2、下边句中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引无数英豪竞折腰折腰:哈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B. 格外妖娆妖娆:娇艳美好..C.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文学才干。

这里指政治才能。

....D. 数风流人物风流人物:指游手好闲的人,多用于贬义。

3、 (2017·湖南娄底中考)以下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用口耳相传的传说,诉说着对深沉而神奇的太空的神往。

B.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优秀贡献众所周知,杂交水稻的出生地就在湖南。

C.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侯勇扮演的赃官赵德汉把“小官巨贪”的角色演活了。

D.聊起近来读什么书或喜爱什么作品时,极罕有人提到《聊斋志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文学经典,这类现象的确令人担忧。

4、 (2017·山东莱芜中考, 2 分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 .4 月 20 日,“齐鲁时代模范”公布仪式在济南举行,山东省委宣传部追授莱芜市明利特点蔬菜栽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明利同志“齐鲁时代模范”荣誉称呼。

B.“一带一路”国际顶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沿线国家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就,共建合作平台,为解决目前生界和地区经济面对的问题找寻解决方案。

C.经过“阿尔法围棋”的成功,让人们更为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势必引起新一轮的家产创新与改革。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文字版,含有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文字版,含有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涛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guǒ,分外妖ráo。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莽莽()素guǒ()妖ráo()(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顿失”中的“顿”的意思是()A.稍停 B.立刻;忽然 C.(头)叩地;(脚)跺地 D.处理;安置(4)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2.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看红装素裹(2)只识弯弓射大雕(3)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4)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3.按要求填空。

(1)《沁园春·雪》中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的句子是“,”。

《沁园春·雪》中总括上阕的写景,对“北国风光”进行总评的句子是“,(2)”。

(3)《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雪”是。

词的上阕,下阕。

(4)《沁园春·雪》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表现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阅读《沁园春·雪》,完成后面的题目。

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3)须.晴日(4)数.风流人物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贯穿全词。

B.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议论贯穿全词。

C.上阕侧重抒情,下阕侧重议论、写景。

D.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

6.下列对《沁园春·雪》一词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望长城内外”中的“望”字领起下文,“望”所见,既是实在的观感,又有很大的想象成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沁园春·雪》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沁园春·雪》同步练习附答案

1《沁园春·雪》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 给加点的字注音。

莽莽( mǎng ) 分外( fèn ) 妖娆( ráo )稍逊( xùn ) 风骚( sāo ) 成吉思汗( hán )数风流人物( shǔ)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须晴日须:等到(2)分外妖娆妖娆:娇艳美好(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4)一代天骄天骄:天之骄子(5)只识弯弓射大雕弯弓:拉弓(6)俱往矣俱:都(7)数风流人物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C.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D.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解析:D.“成吉思汗”是铁木真的尊号,中间不能停顿。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A.词,又称长短句,按字数不同一般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到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

B.“秦皇汉武”中的“秦皇”指的是秦始皇嬴政,“汉武”指的是汉武帝刘彻;“唐宗宋祖”中的“唐宗”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宋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

C.“风骚”原指《尚书》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D.“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解析:C.《国风》出自《诗经》。

)5.按提示默写句子。

(1)词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词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词中由写景过渡到议论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6.综合性学习。

(1)欣赏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雪》,下列对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笔断意连,牵丝不断B.和谐匀称,端庄整齐C.大小错落,粗细相间D.劲健雄峻,神韵飘逸(2)班级准备举行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短语中选用四个组成下联。

《沁园春.雪》经典习题(附答案)

《沁园春.雪》经典习题(附答案)

《沁园春.雪》经典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沁.园春(qìn)风骚.(sāo)分.别(fēn)分.外(fèn)B、妖娆.(ráo)稍逊.(xùn)可汗.(hán)汗.青(hàn)C、素裹.(ɡuǒ)今朝.(zhāo)竞.赛(jìnɡ)竟.然(jìnɡ)D、屈指可数.(shǔ)数.见不鲜(shù)腊.月(là)奔chí驰.()2、下列朗读节奏停顿标志完全正确的一项()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对偶、互文、夸张)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对偶)C、欲与天公试比高。

(拟人)D、只识弯弓射大雕。

(借代)4、下列对沁园春雪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片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对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片还是下片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片各有一个领字上片是“望”字,下片是“惜”。

二、填空:1、毛泽东,字,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

“沁园春·雪”的体裁是,也称。

一般分为上下两(也称片)。

2、“沁园春”是名,“雪”是。

3、《沁园春·雪》上阕写景,融入之情,下阕评论历史上卓有成就的五位帝王,抒发了颂扬之情。

4、这首词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

5、“略输文采”指的历史人物是;“稍逊风骚”指的是;“只识弯弓射大雕”指的是。

6、这首词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7、“风骚”原指里的《国风》和里的《离骚》。

8、诗中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9、用互文见义手法概括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单选题(共5题)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沁园春(qìn)上阕(jué)惟余(只剩下)B. 莽莽(mǎnɡ)妖娆(ráo)莽莽(无边无际)C. 折腰(zhé)稍逊(xùn)略输(稍差)D. 滔滔(tāo)风骚(sāo)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 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C. 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D. 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D.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结合语境,指出下列有误的一项是()A.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 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

(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

)C.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5.下列关于《沁园春雪》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上片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 不论是上片还是下片,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了一起。

《沁园春·雪》习题(精选13篇)

《沁园春·雪》习题(精选13篇)

《沁园春·雪》习题(精选13篇)《沁园春·雪》习题篇1一、基础巩固1、给加粗的字注音: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折腰()略输()稍逊()成吉思汗()今朝()2、填空:本文作者为,其中《沁园春》是,《雪》是。

3、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⑴惟余莽莽()a、只有我b、只剩c、只有⑵惟余莽莽()a、景色迷茫b、草木茂盛c、无边无际⑶顿失滔滔()a、立刻b、停顿c、安顿⑷须晴日()a、必须b、须要c、等到⑸引无数英雄竞折腰()a、弯腰b、折服c、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⑹稍逊风骚()a、文学才华b、妇女举止轻佻c、指“国风”《离骚》二、能力演练阅读诗歌并回答问题: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本文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举例。

5、本词上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写出了祖国江山的美丽;下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写出了对历代帝王的看法。

抒情贯穿本词的始终。

6、词中哪几句是作者想像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7、词中点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写出来并说说含义。

8、你还知道哪些咏雪的诗歌?请举两三例。

三、拓展延伸阅读诗文并回答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予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9、请将本词与《沁园春雪》比较,说明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10、前三句点明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11、“看”字统领了哪几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第1课《沁园春.雪》(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练习)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01《沁园春·雪》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大雪足足下了一夜,早晨推开大门,整个世界粉妆玉彻,分外妖娆.。

(náo)B.能够在这世界上独领风骚.(.sāo)的人,必定是专心致志于一事的人。

C.她的'心情仍然很好,口里滔滔..(táo).不绝,满怀心花怒放。

D.昨夜见军帖,可汗.(hàn)大点兵【答案】B【解析】A项,“娆”应读ráo。

C项,“滔”应读tāo。

D项,“汗”应读hán。

2.下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彩,唐宗宋祖,稍逊风骚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竟竞彩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竞折腰,文采。

3.选词填空。

(1)大河上下,()失滔滔。

A.立B.顿C.快(2)山舞银蛇,原()蜡象。

A.逐B.驱C.驰【答案】(1)B (2) C【解析】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

“顿”写出变化之快。

“驰”化被动为主动。

4.指出下列语句的修辞手法。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欲与天公试比高。

()【答案】(1)互文;(2)比喻对偶;(3)拟人【解析】(1)“千里、万里”词意相互包含,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2)把连绵的山比作蛇,把丘陵比作象,对仗工整(3)一人“欲”字把“山”“原”人格化。

5.下面一段文字有语病的一项是()①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记录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

②阅读这些典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③典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还能带给我们许多人生启迪。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沁园春 雪》 同步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沁园春    雪》   同步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雪同步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原驰蜡.象()竞折.腰() 妖娆.() 成吉思汗.()俱.往矣() 分.外() 还看今朝.()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顿失tāo tāo()红zhuāng()素裹略shū()文采一代天jiāo()稍逊风sāo() 风liú()人物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大河.上下()(2)分外妖娆..()(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只识弯弓..射大雕()(5)数风流人物....()4.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A.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品牌。

修改:将“发扬”改为“发展”。

B.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上,各种奇思妙想、高新技术令人大饱眼福,刷新了人们对国货。

修改:在“国货”之后添加“的印象”。

C.随着华为新旗舰机的不断发布,使华为在面对苹果、三星等竞争对手时有了更大的优势。

修改:去掉“使”。

D.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机会不断涌现,因此是否拥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修改:将“意志”改为“精神”。

5.“建国七十周年祖国巨变”大型成就展,观众留言区利用音频识别技术,将观众语音留言同步显示在电子屏上。

参观者纷纷留言,表达参观感受。

对下列四则留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厉害了我的国!分析:展示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厉害了我的国”用倒装句强烈抒发了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洋溢着自豪之情。

B.墨子、悟空,齐齐升空;蛟龙、海斗,海下走走。

分析:巧妙嵌入了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名称,运用排比手法,使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彰显出大国自信。

C.七十载祖国巨变,源自不忘初心;展望未来好前景,继续砥砺奋进。

分析:以整齐的句式,对祖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做了精练的总结,并且勉励国人为了美好蓝图而继续奋力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

《沁园春.雪》练习题(附答案)(范文模版)

《沁园春.雪》练习题(附答案)(范文模版)

《沁园春.雪》练习题(附答案)(范文模版)第一篇:《沁园春.雪》练习题(附答案) (范文模版)《沁园春·雪》练习题九年级班姓名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分外()妖娆()折腰()...稍逊()今朝()成吉思汗()...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qìn)上阕(jué)惟余(只剩下)B.莽莽(mǎnɡ)妖娆(ráo)莽莽(无边无际)C.折腰(zhé)稍逊(xùn)略输(稍差)D.滔滔(tāo)风骚(sāo)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的朗读节奏应是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惟余莽莽”中“莽莽”和“顿失滔滔”中“滔滔”的意思是A.无边无际河水流动B.白雪波涛C.白雪一片河水流动D.无边无际波涛滚滚5.“惜秦皇汉武”中“惜”的意思是A.爱惜B.珍惜C.叹息D.可惜二、解释下列词语:(1)顿:(2)须:(3)输:(4)惜:(5)逊:(6)河:(7)折腰:(8)妖绕:(9)风骚:三、填空:1、毛泽东,字,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

“沁园春·雪”的体裁是,也称。

一般分为上下两(也称片)。

2、“沁园春”是名,“雪”是。

3、《沁园春·雪》上阕写景,融入之情,下阕评论历史上卓有成就的五位帝王,抒发了颂扬之情。

4、这首词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

5、“略输文采”指的历史人物是;“稍逊风骚”指的是;“只识弯弓射大雕”指的是。

6、这首词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7、“风骚”原指里的《国风》和里的《离骚》。

8、诗中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9、用互文见义手法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10、本文用“,”两句由上阕写景自然过渡到下阕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11、《沁园春·雪》一文中点明全文主题,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四、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积累 (共8题;共30分)1. (6分)给加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童年是鲁迅记忆中一本心爱的宝书,它珍藏着阿长对哥儿淳________(A. dūn B.chún)朴的关爱;童年是丰子恺脑海里一丛参差________(A.cī B.chā)的竹影,它唤醒了孩子对艺术和美的最初体验;童年是琦君笔下一指甲缝甜甜的春酒,它蕴含着孩子的纯真和快乐;童年是林海音心中一株粉红的夹竹桃,它目睹了英子身边亲友的渐行渐远……2.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克扣(kē)憬悟(jǐng)雅俗之别(yǎ)B . 胚胎(pēi)追溯(sù)气息奄奄(yǎn)C . 狡黠(xiá)执拗(zhì)忍俊不禁(jīn)D . 睥睨(bì)凛冽(lǐn)看风使舵(duò)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诗有的语言,有美妙的意境,你喜欢诗吗?②贫穷的年代里,理想是。

③第一次出门,妈妈我:“要注意安全,别丢三落四。

”④新天龙商厦建成了,二月十八日,举行了的开业仪式。

A . 简洁富裕叮嘱隆重B . 凝练温饱叮嘱隆重C . 简单温饱嘱咐庄重D . 简明繁荣告诉庄重4. (2分)(2018·深圳模拟)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 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C .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D .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

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初中语文《沁园春雪》习题及答案1、沁园春雪练习题1.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素裹(guǒ)折腰(yāo )谦逊(xùn )风骚( sāo ) 红 zhuāng 素裹(装)顿失 tāo tāo(滔滔)江山多jiāo(娇)一代天 jiāo(骄)2.根据意思写词语①莽莽:无边无际。

②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④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⑤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3.文学常识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代表作有《论持久战》《反对党八股》《论人民民主专政》《反对自由主义》《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内容跟“沁园春”没有关系《沁园春·雪》练习题姓名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分外()妖娆()折腰()稍逊()今朝()成吉思汗()二、解释下列词语:(1)顿:(2)须:(3)输:(4)惜:(5)逊:(6)河:(7)折腰:(8)妖绕:(9)风骚:三、填空:1、毛泽东,字,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

“沁园春·雪”的体裁是,也称。

一般分为上下两(也称片)。

2、“沁园春”是名,“雪”是。

3、《沁园春·雪》上阕写景,融入之情,下阕评论历史上卓有成就的五位帝王,抒发了颂扬之情。

4、这首词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

5、“略输文采”指的历史人物是;“稍逊风骚”指的是;“只识弯弓射大雕”指的是。

6、这首词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7、“风骚”原指里的《国风》和里的《离骚》。

8、诗中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作业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作业练习题

第一单元吟诵自然物语1.沁园春·雪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莽.莽()滔.滔()裹.()折.腰()成吉思汗.()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妖ráo()风sāo()稍xùn()天jiāo()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北国:(2)折腰:(3)红装素裹:(4)风流人物:(5):娇艳美好。

(6):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4.默写。

(1)北国风光,,。

(2),,欲与天公试比高。

(3)江山如此多娇,。

(4)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美景?(2)作者为什么要对历史上的五位帝王进行评论?(3)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怀?(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参考答案1.mǎng tāo guǒ zhé hán2.娆骚逊骄3.(1)我国北方。

(2)弯腰行礼,词中是倾倒的意思。

(3)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4)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5)妖娆(6)风骚4.(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5.(1)北国雪景和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象。

(2)客观地评论他们武功有余,文治不足,引出主旨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读出了词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和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4)上片写景,有概括描写、具体描写、想象描写,勾画出一幅北国冬日雪景图,大气磅礴,气象雄浑,同时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词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

下片议论,继上片之景而生情,并寓情于议。

词人由祖国河山的壮丽,联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

这些蕴含了词人对祖国的深情。

“俱往矣”一句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点明主题,抒发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1.沁园春·雪积累与运用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_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_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卷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妖娆(ráo)天骄(jiāo)风骚(sāo)红装素裹(guǒ)B.折腰(shé)分外(fèn)今朝(zhāo)成吉思汗(hán)C.稍逊(xùn)文采(cǎi)长城(cháng)惟余莽莽(mǎng)D.银蛇(shé)英雄(xióng)略输(lüè)原驰蜡象(chí)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莽莽滔滔嬴政千里冰封B.晴日素裹稍逊风骚C.文采恢宏折腰红装素裹D.天娇大雕风流原弛蜡象3.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望/长城内外B.数/风流人物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D.欲/与天公试/比高4.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________(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________(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________5. 按要求默写。

(1)词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写词人的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下片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5)一位对联爱好者以“风景这边独好”为上联征求下联,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________”应征。

6. 下列有关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上片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1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1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

1沁园春·雪【课前学习】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qìn) 海拨奔赴B.稍逊风骚.(sāo) 具往矣气势C.还看今朝.(zhāo) 苍茫略输文彩D.成吉思汗.(hán) 蜡象竞折腰2.下列句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欲/与天公/试比高。

D.只识/弯弓/射大雕。

3.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

4.本词结尾在词中有什么作用?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怀?【课堂检测】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沁园春·雪》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诗人虽未写一个“白”字,却准确、鲜明地展示出了一幅白色的雪景。

词中表示白色的词有。

(2分)2.“惟余莽莽”中的“惟”和“顿失滔滔”中的“顿”字用得很贴切,体会一下它们好在哪里?(2分)3.词中哪几句是作者想像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4.词中点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请写出来并说明其含义。

(4分)5.下列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巧用比喻和对偶,化静为动,以“舞”字形容群山披雪似“银蛇”舞动,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极为传神地将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得生机勃勃、生动活泼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词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1)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

(2)须晴日,_______________,分外妖娆。

(3)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其作为革命领袖的坚定自信和伟大抱负。

(5)望长城内外,_________________;大河上下,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qìn) 莽.莽(mǎnɡ) 竞争顿失涛涛B.驰骋.(chěnɡ) 折.腰(shé) 文彩红装素裹C.逊.色(xùn) 今朝.(zhāo) 风骚江山多娇D.分.外(fēn) 可汗.(hán) 天骄具往矣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D.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沁园春·雪》的词牌名是“雪”。

B.“折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即弯腰行礼,古时有屈身事人之意,现引申为倾倒、崇拜之意。

除此之外,我国古代的交际礼仪还有“作揖”“跪拜”等。

C.在古代诗词中,“河”一般指黄河,“江”一般指长江。

D.“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4.下列关于《沁园春·雪》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作上阕写景,气势磅礴,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阕议论,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伟大抱负。

B.这首词,上阕中的“望”字统领至“欲与天公试比高”;下阕中的“惜”字统领至“只识弯弓射大雕”。

【九年级】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九年级】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内容预览:自学确诊1.沁园春·雪一、累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①莽莽()②分外()③妩媚()④风骚()⑤成吉思汗()⑥大雕()⑦数风流人物()2.根据诗歌原文在横线上恰当书写汉字,特别注意别写下错别字。

原________蜡________红________素裹江山如此多________________奈何略赢文________一代天________3.指出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大河上下,尽失滔滔。

()②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①惟余莽莽②须晴日③奈何④稍逊风骚⑤俱往矣⑥数风流人物5.从下面两组诗句中挑选出一个天问的句子,在横线上创作你的诗句(只要修辞学方法相同即可)。

①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尽失滔滔。

我的创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TNUMBERZG。

我的创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写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惹来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赢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highcut披发箭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看今朝。

6.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起至过渡阶段促进作用的诗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统领上阕景色描写诗句的字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统编版语文九上第1课沁园春雪习题精编(部编版)

人教统编版语文九上第1课沁园春雪习题精编(部编版)

第1课:沁园春·雪一、基础积累练习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qìn)上阕(jué)惟余(只剩下)B.莽莽(mǎnɡ)妖娆(ráo)莽莽(无边无际)C.折腰(zhé)稍逊(xùn)略输(稍差)D.滔滔(tāo)风骚(sāo)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顿:(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3)须晴日须:(4)数风流人物数:3.下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项是A.望/长城内外B.欲/与天公试/比高C.山/舞/银蛇D.只识/弯弓射大雕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欲与天公试比高。

5.常识填空。

(1)《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雪”是。

(2)“风骚”原指《》里的《》和《》里的《》。

6.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沁园春·雪》中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2)《沁园春·雪》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7.下面对诗词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的意境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B.这首词的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后三句写的是虚景。

C.下片中一个“惜”字,定下了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概否定了他们。

D.下片开头两句,“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对于高端供应商而言,想要独领风骚....,唯一的方法是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B.“一代天骄....”的李白生性豪放不羁,写诗慷慨淋漓,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一场春雨过后,公园里百花盛开,好一派红装素裹....的景象呈现在眼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比一比下列带点词的意思是否一样?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B.稍逊风骚()出言不逊()C.须晴日()播种后须三四天时间才能出苗()D.数风流人物()各领风骚数百年()2、"稍逊风骚"中的"风"本指;"骚"本指。

两者合称历来泛指。

在文中的含义是:。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两句用了互文交错的修辞手法,意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我们曾在《木兰诗》学过这种修辞手法,你还能写出原句吗?4、叶圣陶先生曾经很创意地点评"望长城内外"一句中的"望"字像位司令员,带领着它的部队合着进行曲的拍子,大踏步走来。

你能说说这支"部队"由谁组成?然后念念有没有这样的感觉?5、查查历史书上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历史人物是怎样评述的?我们又怎样认识诗中对他们的评价?6、下面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将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全词浑然一体气象雄浑。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意为:群山连绵,高原不断,在飞雪的映照下像舞动的银质长蛇,像奔驰的蜡质大象。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点出了全词的主题:新时代的风流人物将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创造更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一句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展开对当今英雄人物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课外美文赏读]七律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钟山风雨起苍黄①,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②追穷寇,不可沽名③学霸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划线的字注音: 沁园春( ) 莽莽( ) 红装素裹( ) 折腰( ) 略输( ) 稍逊( ) 成吉思汗( ) 今朝( )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 zhuāng 素裹( ) 顿失 tāo tāo( ) 江山多 jiāo( ) 一代天 jiāo( ) 3.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惟余莽莽( )A.只有我 B.只剩 C.只有 (2) 惟余莽莽( ) A.景色迷茫 B.草木茂盛 C.无边无际 (3) 顿失滔滔( ) A.立刻 B.停顿 C.安顿 (4) 须晴日( ) A.必须 B.须要 C.等到 (5)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A.弯腰 B.折服 C.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 (6)稍逊风骚( ) A.文学才华 B.妇女举止轻佻 C.指“国风”《离骚》
4.填空: (1)《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________,字 ,我 国伟大的政治家 、 、 、和诗人。“沁 园春”是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 (2)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揭示全词主旨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阕的过 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 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 5.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 滔。 ( )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 ( )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 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4.请你默写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 5.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诗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 人物,还看今朝。”你认为文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 谁?请你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6.选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 9.诗句“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 指________。 10.“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 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 11.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 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 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 物作了铺垫。 12.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沁园春· 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 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 代的局限。 8.下列关于《沁园春· 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 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 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 阕是“惜”。
8.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 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望”和“惜”领起的诗句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中 起什么作 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