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

合集下载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2002‐1‐1“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之导论1 从广义建筑学起步吴良镛 2013-09-171.1 个人的学术生涯——1940年代,在战火纷飞中求学,初入建筑之门,学术思想的启蒙——1948年,赴美求学,接触到西方先进的学术思想——1950年回国,投身新中国城乡建设,参与长安街规划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毛主席纪念堂规划设计等重大项目——文革结束后,满怀激情,再次投身于建筑领域的工作中,希望冲破困惑的迷雾,找到建筑学的方向1.2 建筑学必然要向科学发展1981年,参加文革后第一次全国院士大会,认识到:——双肩学术责任的加重——建筑学专业必然要向科学发展,否则难以适应形势的要求 1983年,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在长春召开会议,我进行了题为《住房·环境·城乡规划》的学术报告,确定了后期研究发展的基本方向,三十年后看来仍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向年有很前城乡环境保护科研与业务工作结构示意图1.3 从建筑到聚落——“聚居论”的突破中文“建筑”一词源自日语的翻译,在很长时期中,中国社会所认为的“建筑”等同于“房子”。

对建筑学要义的探索从未停顿。

1947年,梁思成先生从美国回来,在建筑系的开学典礼上对第二班学生的讲演,提出两点:——“住者有其房” ,有意识地把建筑的主要任务导向适宜居住者有其房有意识地把建筑的主要任务导向适宜居住的住宅——“体形环境论”(physical environment),是指以物质空间环境为主体,从家居至整个城市及若干城市间的联系,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舞台”,将建筑的概念从房子走向环境· 中国古代聚落的社区认识昔日黄帝经土设井,以塞争端……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

一则不泄地气,二则无费,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货,六则存之更守,七则出入相同,八则嫁聚相谋,九则有无相贷,十则疾病相救。

——《文献通考·职役考》· 中国古代聚落的等级体系即牧于邑,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城市规划部分【一】)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城市规划部分【一】)
➢人类聚居是一些独特的、复杂的生物个体(复杂性) ➢人类聚居是动态发展的有机体(动态性) ➢人类聚居是协同现象(整体性)
1、人类聚居的定义与组成
(6)人类聚居学的研究方法
➢经验 ➢经验实证 ➢抽象理论得出理论假设 ➢把理论假设进行实际验证 ➢反馈并进行理论修正
2、人类聚居基本事实分析
(1)人类聚居静态分析 ①聚居的数量和种类 1960年全球共有1409.22万个人类聚居,29.6亿人。 ➢乡村型聚居:92200个,占地35%,13.35亿人 基本特征: 基本类型: ➢城市型聚居:1400万个,占地65%,16.25亿人 基本特征: 基本类型: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聚居的定义与组成 (1)什么是人类聚居? ——————道萨迪亚斯
人类聚居学?
➢人类聚居是人类为了自身生活而是用或建造的任何类型的场所。 ➢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 ➢人类聚居实际上指我们的生活系统。 ➢人类聚居的广义定义,人类聚居是人类为自身所做出的地域安排,是 人类活动的结果, 其主要目的是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为人类聚居 而行动》
人居 环境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开课院系:城市建设学院 任课教师: 刘 杰
周莹 张世富
LOREM IPSUM DOLOR
1
人居环境
2
城乡规划
3
建筑学
城乡规划 Urban & Rural Planning
主讲教师: 张世富
雅各宾时期:重点是第三阶级和城市贫苦手工业和工业者 ①改善城市交通,增辟几条交通干到; ②开放城市基础基地,将巴士底狱夷为平地,修建绿化广场,广泛绿化; ③提出建筑应该追求简单,体现“建筑就像平民的道德一样单纯的”原则。

人居环境与科学导论

人居环境与科学导论
情况分析
心 理
人 居 环 境 与 科 学
认知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行为学 社会学 哲学 逻辑学 宗教学 伦理学 历史学 民族学 文物保护 治安学 火灾勘测学 经济犯罪侦查 消防措施 法学
哲 学
设计规划
历 史
平衡持续
建设技术
环境管理学 人类生态学
公 安
造型学 色彩学 人体工程学 环境工程 安全工程 环境管理学 文化人类学 社区空间规划 与设计 统计研究方法 人类聚居学 经济地理学 城市规划
人 居 环 境
人 群 活 动 人 类 聚 居
社会性
人的社会属性 人不同的生活需 求 分工协作的需要 合理组织各种生活空间的需要
4. 居住系统
人类、社会系统等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其艺术特征
住宅、社区设施、城市中心等
人居环境研究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如何安排公共空地(公共空间)和所有 其他非建筑物及类似用途的空间
水质科学与技术 交通安全 建筑设施与智能技术 给排水工程 土木工程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桥梁制造技术 自动化技术
法 知识产权学 学 监狱学
仍有大量学科 综合应用
人居环境理论的发展
1.人居环境的萌芽(19世纪末至二战前期)
英国爆发工业革命后,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寻求生活,这样城市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但是面临人口 的压力,许多的问题开始涌现,其中最基本的人们的居住环境开始受到了挑战,污染的河流和空气, 拥挤的交通等等。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Ebenezer Howard(霍华德),Patrick Geddes(盖迪斯),Lewis Mumford(芒福德)
商业、航海业、 工业快速发展 资本主义因素 成长与发展 中世纪城市结构 无法满足需求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DOC 87页)正式版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DOC 87页)正式版

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城市规划相关理念,理解三位大师提出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以及道氏学说。

重点难点:道氏学说教学设计(含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辅助教学及板书设计、作业与思考题、教学反思与小结等)导入新课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同时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是现有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科学对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缺乏确切、完整的对策。

为此,吴良镛先生,写成“广义建筑学”,此后仍在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人居环境科学”。

针对城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新的学科群。

讲授新课授课方法——讲授讲授内容: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1 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简要过程1.2 从霍华德、盖迪思到芒福德——近代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霍华德盖迪思芒福德1.3 道萨蒂亚斯的“人类聚居学”道氏学说简介对道氏学说的评价1.4 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当今世界人类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历史发板书设计: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1)探索缘由与过程(2)基本框架构想研究(3)方法论(4)规划与设计论(5)教育——教学(6)在实践的道路上——实践教学、实践、研究(人居环境)第二部分“道薛迪亚斯聚学”介绍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小结:“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经历了一定的过程:一方面,受道氏人类聚居学的启示;另一方面,亚洲城市的情况,远非“人类聚居学”所能概括。

基于此,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居环境科学”。

作业:道氏的“人类聚居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1 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40 年代,启蒙并决意从事城市规划与建筑专业,研读,加强理解。

人居环境ppt课件

人居环境ppt课件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要点一
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生 态平衡。
要点二
可持续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
05
人居环境改善的实践案 例
绿色建筑案例
总结词
绿色建筑在人居环境改善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详细描述
城市规划
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交通和公 共设施配置,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公共设施建设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如公园、图书馆、体育 馆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社区文化建设与居民参与
社区文化建设
培育社区文化,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居民参与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人居环境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人居环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它经历了从原始的穴居、村落到现代的都市的发展历程 。
详细描述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居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始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 人居环境也不断地得到改善和发展。未来,人居环境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智能化等方面, 以满足人们更高的生活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03
人居环境的质量指标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指数(AQI)
用于评估空气质量状况,包括PM2.5 、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 水平。
健康影响
改善措施
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工业废气治理、 提高车辆排放标准等。
空气质量差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心 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水质
01
02
03

第3章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

第3章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

第3章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它研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研究人居环境科学时,我们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研究。

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包括观察、实证、建模和评价等多种方法。

观察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基础,通过观察可以获取到环境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

观察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亲自去实地观察,通过肉眼观察或测量仪器来获取数据和信息。

间接观察是指通过记录和分析他人已经观察到的数据和信息。

实证是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方法之一,它是基于科学方法的实验和观测,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来验证学说和理论。

实证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可以提高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在人居环境科学中,实证方法常常应用于环境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

建模是人居环境科学的关键方法之一,它是将人居环境的复杂性进行简化和抽象,建立起数学模型来描述和分析人居环境系统的动态过程。

建模可以帮助科学家理清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和关系,预测环境的变化和趋势,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在人居环境科学中,常常使用的建模方法有数学模型、统计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等。

评价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对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判定的过程。

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指根据专家意见和经验,对环境质量进行主观判断。

定量评价是基于科学数据和方法,对环境质量进行客观量化评估。

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居环境的优劣和问题,并为环境管理和改善提供参考。

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还包括讨论、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专家评估等方法。

讨论是指研究人员通过小组讨论或专家会议等方式,对人居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实地调查是指研究人员亲自去实地进行调查和观察,采集环境数据和信息。

问卷调查是通过发放问卷来收集环境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专家评估是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人居环境进行评估和判断。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环境的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四个部分的学科。

它提供了综合、定量,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环境系统。

由于大多数环境问题涉及人类活动,因此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往往也可用于环境科学研究。

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环境科学为跨学科领域专业,既包含像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学,地理,资源技术和工程等的自然科学,也含有像资源管理和保护,人口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和伦理学等社会科学。

环境科学包含了影响人类和其他有机体的周边环境的学科。

自然与人类资源是相互依赖的,其中一方所作出的任何动作,正确或错误,都会对另外一方产生影响。

此学科年代较短,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成为正式学科。

1962年,Rachael Carson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态学著作《寂静的春天》出版,使环境类主题成为热点,就像1969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巴巴拉海滩的井喷溢油事故,以及同年发生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凯霍加河着火事件,都使公众对环境运动的关心度上升,从而开创了环境研究这一新学科领域。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2001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良镛。

内容简介: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阐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来由、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观念、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以及在保护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方面的研究实例;第二部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绍”,是吴良镛院士指导研究生章肖明等对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思想研究的综述。

目录: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第1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第2章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构想第3章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第4章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论第5章人居环境科学与教育第6章在人居环境科学实践的道路上第二部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绍”第7章人类聚居学概说第8章人类聚居基本事实分析第9章人类聚居学理论研究第10章人类聚居建设行动的研究和建议第11章道氏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研究实践附录。

人居环境学导论

人居环境学导论

人居环境学导论人居环境学: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

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的生产活动以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更为广阔的自然背景。

人居环境的构成: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自然系统:自然指气候、水土地、植物、动物、地理、地形、环境分析、资源、土地利用等。

自然系统侧重于与人类居住有关的自然系统的机制、运行原理及理论和实践分析。

人类系统:主要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有关的机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人的基本需求: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系统:主要指公共管理和法律、社会关系、人口趋势、文化特征、社会分化、经济发展、健康和福利等。

居住系统:主要指住宅、社区设施、城市中心等,人类系统、社会系统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

支撑系统:主要指人类住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自来水、能源和污水处理;交通系统——公路、航空、铁路;以及通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质环境规划等。

支撑系统是为人类活动提供支持的服务于聚落,并将聚落联为整体的所有人工河自然的联系系统、技术支持保障系统,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

“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的系统,“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

道氏提出人类聚居的分类框架,即根据人类聚居的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讲整个人类聚居系统划分15个单元。

人居环境学科学范围简化为全球、区域、城市、社区(村镇)、建筑等五大层次。

(67)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是发展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五项原则。

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建筑、地景、城市规划、地理、环境、生态、哲学、艺术、民俗、历史、土木、心里、社会、经济、交通等。

评述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理论与方法

评述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理论与方法

评述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理论与方法摘要:对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天人合一”思想与“风水”思想进行简析,并探讨了在其观念影响下的传统人居环境规划以及这种思想对今天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作用关键词:天人合一、风水、人居环境、规划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地表空间,也是经过人类主观改造的自然空间。

换句话说,人居环境就是人通过与自然环境产生紧密联系后产生了物质性与文化性的作用效果,使自然环境“人化”。

1. 天人合一思想从人类脱离原始社会,建立等级社会即夏朝开始,人们就开始了人居环境的建设。

然而,早期的等级社会并没有理论性的指导,只是人们凭着感觉去建造。

而周朝的建立,《周礼》的完成,使人们开始有迹可循,建筑有了理论指导。

这时候的思想只是简单的概括人居环境,并未真正产生“天人合一”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大解放、大发展,这一时期,儒、墨、名、法等百家争鸣,在各个领域都有了极大地进步,建筑理论亦然。

儒、道两家思想对人居环境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儒家信奉天是人的根本,人性的极致就是追求天性。

故而孔子认为“五十而知天命”“天生德于予”人能够效法天道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孟子也主张“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万物皆备于我矣”。

而汉代的董仲舒以及后来的宋明理学更是将“天人合一”大胆的提了出来。

道家主张“无为”,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顺其自然,不以人力大力更改自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接触道。

虽然这些思想的诞生并不是为了建筑而诞生,但是历代统治者将这些思想传播的时候,一些建筑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应用这些思想。

这些我们可以从天坛、园林、乃至民间百姓的建筑中看出。

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在建筑学中,则是大大小小的建筑。

虽然我们的先人们处于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古人在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中超出了我们许多。

无论是散布在郊野的乡村建筑还是在都城、皇宫、园林等的建筑中,处处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3章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ppt课件

第3章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ppt课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2.2 系统思想与复杂复杂性科学
3.2.2.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存在于自然界、人自身以 及人类社会.只不过以前人们没有能从这样的观 点去认识并研究这类问题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2.2 系统思想与复杂性科学
关于系统科学思想
系统科学是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以及层次关系的 角度来研究客观世界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能反 映事物这个特征最基本的重要概念是系统。
3.3.4综合集成,螺旋式上升
进一步概括融会,综合集成,探取综合可行的结论; 进而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3.4 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3.4.1 “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2.1 简化方法与复杂巨系统
《雅典宪章》

居住

交通

工作

游憩
追求功能分区

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摘要: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针对城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尝试建立一种以人与环境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新的学科群。

自人居环境科学提出以来,呈现了多学科繁荣的局面,并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就人居环境科学提出的条件和背景、发展过程以及产生的影响与意义三个方面对人居环境科学进行阐释。

关键词:人居环境科学,吴良镛,整体论,城市规划一、人居环境科学提出的条件和背景(一)新时期城市建设问题的需要促成了人居环境科学的产生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改善了大多数人的基本居住问题。

80年代以来, 中国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 城市化水平已从1990 年的26.23%提高到1995年的28.85%,我国的城市化已从起始阶段向加速阶段转变。

因此,中国的城镇化面临着规模巨大、速度空前、民生问题凸显等问题的挑[1]战,城市问题涉及人口、资源、环境、文化、交通、住房等多个方面。

面对新的城市问题,现有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科学却不能全然适应,缺乏确切的、行之有效的对策,一系列的新情况都与传统工作方式和组织结构不相适应。

例如三峡工程不仅是建坝的水利与电力工程问题, 与建坝工程并驾齐驱的是整个库区的城镇化问题、移民问题、安居问题、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这些问题的综合论证, 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学术概念。

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地球高峰会议”,通过“21世纪议程”,其中专门有一章是“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其实这就是建筑学的任务。

因此,建筑学不能仅囿于一个学科而应从学科群的角度整体探讨学科发展,而“人居环境科学”这个众多学科的“学科群”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二)整体论思想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提供了指导1938年,美国学者芒福德提出他对城市调查的两个意图:“一个想法是这个研究领域(城市)以往始终是由各个学科的专家们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分别进行论述的,我则想用一种比较综合的、统一的方式来展示城市这个领域;另一种想法是考虑今后城市社区采取协同行动时的需要,我需要为此构出一些原则,以便遵从这些原则来改造我们的生存环境。

人居环境学

人居环境学
强调“建筑——地景——城市规划”旳融合, 其目旳主要在于:
1.提醒人们正确处理“人——建筑——城市— —自然”旳关系;
2.第二,以便将对良好旳人居环境旳追求落实 到物质旳建设上,以发明舒合适人旳居住环境 ;
3.正因为有关人居环境旳各个学科各个方面旳 研究必须落实在物质建设及空间布局上,所以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理所当然地 处于关键旳位置。
——北京菊儿胡同
4案例分析
亮点:
“有机更新”:按照城市内在 旳发展规律,顺应城市之肌理, 在可连续发展旳基础上探求 城市旳更新和发展"新四合院" 体系;非生硬替代维护古城 整体风格与肌理。
城市肌理:城市肌理是街道 、街块、广场三者之间关系 在宏观上旳表象;肌理图案 是由许多支路、小路和填其 间旳建筑物产生旳。
——城市:城市问题最为集中,必须 抓住整体性。
——小区(邻里):城市与建筑之间 旳中间层。
——建筑:为“遮风雨”而建造旳庇 护所。
——五大原则
——生态观:以生态发展为基础,加 强区域城乡发展整体协调,维持区域 范围内旳生态完整性,增进土地利用 综合规划,形成土地利用旳空间体系; 建立区域空间协调发展旳规划机制与 管理机制;提倡生态建筑。
“整体环境”与“普遍联络”是人居环境 科学旳关键,它是开放动态和变化旳。
3人居环境科学旳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人居环境科学旳学科体系
小结:
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 构成人 居环境科学旳大系统中旳“主导产业” ps:建筑——广义建筑学;地景——landscape architecture;城市规划——区域规划
• 9.为邻里交往营造合理旳认知规模、交
流距离和半

公共空间;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

学科组织构建尚处于起 步阶段 人居环境不同方面可有 不同的学科核心和学科 体系
主导专业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
外围多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
开放的人居环境学科体系
3.重点章节与理论介绍
第 3章 人居环境科学 的方法论
如何对待复杂性
复杂性
“范式”探索
面对错综复杂的事物与 现象,我们常把问题加 以简化,进行分析、求 解,这种简单原则本是 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或 过程,可以形成科学的 理论。但是,实际上未 必全然如此,甚至到了 谬误的地步。
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 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 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 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那样 ,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 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 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3.重点章节与理论介绍
本书的重点章节为第2、3、4章
定义 构成与原则 框架体系 复杂性 “范式”探索
第2章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构思
第3章
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
第4章
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论
设计中的基本原理
3.重点章节与理论介绍
第 2章 人居环境科学 基本框架构思
定义
人居环境
定义 构成与原则 框架体系
各门科学的相互联系性
整体和整体性的科学(p10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居住 交通 工作 游憩
3.重点章节与理论介绍
第 3章 人居环境科学 的方法论

现代人居环境规划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现代人居环境规划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现代人居环境规划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人们的居住环境对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场所的空间规划越来越被重视。

因此,现代人居环境规划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现代人居环境规划的理论研究现代人居环境规划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人居环境科学、空间组织理论、行为地理学、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

首先,人居环境科学旨在理解和改善人在空间环境中的体验和反应,研究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其中,人类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和环境科学视角都是关键影响因素。

人居环境科学从环境心理学中借鉴了很多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让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优化生活和工作环境。

其次,空间组织理论关注的是空间的组织和布局,强调个体和集体的行为对于空间的利用和熟悉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人类学角度来看,空间组织是由人们赋予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空间组织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布局形式,而是涉及到空间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再者,行为地理学研究人类在空间环境中的行为和活动,探究人类如何选择和利用不同类型的空间。

针对不同的个体,其行为模式不同,包括如何感知和利用空间的特点等方面。

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可以从微观层面来了解人们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处于不同的状态。

最后,节能环保是现代人居环境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将节能环保的思想融入到现代人居环境规划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和目标。

也是未来人们将更加重视的一个方向。

二、现代人居环境规划的实践研究随着现代技术和工具的发展,现代人居环境规划的实践研究也变得更加普及和方便。

同时,现代人居环境规划的实践研究也始终秉持着科学的方法论和实证主义理念。

首先,现代人居环境规划的实践研究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例如通过手机定位、社交媒体、卫星影像等来获取人们在空间场所中的感知和使用方式。

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科学和全面地评估及优化现代人居环境的质量。

其次,现代人居环境规划的实践研究着重关注集体行为数据和干预试验。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25503课程名称: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缘由与过程,阐述人居环境科学的涵义、基本框架及其研究方法论。

空间上由区域到城市到居所,时间上由古代而至现代,思想方法上从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到吴良镛的“人居环境科学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和择居风水文化,系统地学习人与环境的相生相融与制约关系,初步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认识与知识基础。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 is one of the major courses for students of Humanistic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easons and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n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 we can expound the meaning, basic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it. Space from region to city to residence, time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hinking method from the “Ekistics” of C.A.Doxiadis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d the culture of Feng Shui, systematic learning the symbiosis and constraints relationship and initially establish a knowledge bas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人居环境工作方法

人居环境工作方法

人居环境工作方法一、引言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舒适和幸福感。

人居环境工作是指对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使用的场所、建筑环境、通风、采光、照明等装备、设施以及城乡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人居环境规划人居环境规划是指以科学的思想、先进的技术、创新的方法,对城市和乡村的环境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规划,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1. 全面了解情况:对于规划的环境,需要全面了解情况,包括人口、地理、社会、文化、经济情况等。

2. 制定规划方案:依据全面了解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未来的建设奠定基础。

3. 评估和调整:对制定的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并不断完善和调整方案。

人居环境设计是指在规划的基础上,对于各种环境进行设计,使之符合人们的需求,并创造舒适、安全、美观、健康的居住环境。

1. 确定设计目标:确定设计的目标包括生活品质、节能环保、安全设施、文化和艺术等。

2. 考虑人性化因素:人居环境是人类久居的地方,因此在设计中必须考虑人类需求的方案,如厨房的设计、卫生间的设计等。

3. 注重细节:设计细节要考虑到居住者的需求,如建筑材料的选用、墙体的色彩和图案、窗户的大小等细节。

人居环境建设是指将规划和设计转化为具体的建筑和设施,达到人们的需求。

1. 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达到设计的要求,为建设奠定基础。

2. 优选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应该优选环保、节能的材料,同时满足设计需求。

3. 科学的施工管理:需要对建设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提高工程效率。

人居环境管理是指对已经建成的环境进行维护,保障其长期使用的舒适和安全。

1. 维护保养:对人居环境中的设施和建筑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使用寿命。

2. 环保减排:对于造成环境影响的因素,需要采取措施减轻其影响,如废水、废气的处理、节能减排等。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后感引言:吴良镛先生所倡导的“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天人合一”这个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命题,又重新被强调地提出来了。

全书的内容博而约,不仅指明了人居环境的发展方向,而且对于任何层次的人居环境建设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囿于知识有限,本文只择取几点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

1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即:“从外围学科中有重点地抓住与人居环境科学有关的部分加以融会贯通(即要求理解深透一些)。

”我们所面临的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常有人说,科学从一切方面研究事物。

然而问题是,球体有多少条半径,任何事物就有多少个面。

就是说,是无数的,根本不可能从一切方面研究。

应当搞清楚的是从哪些方面比较重要、需要,哪些方面比较不重要、不需要。

这也许可以很好的解释吴良镛先生“有重点地抓住”“有关部分”的涵义。

正像不可能从全方位同时靠近物体一样,也不可能一下子从所有方面研究人居环境,而必然要建立一定的次序性。

除了要“有重点地抓住”“有关部分”,还有就是要“融会贯通”。

吴良镛先生对“融会贯通”的解释很简单——理解深透一些。

而如何理解深透一些,确是值得思考的。

一是对“有关部分”的深入研究,了解部分;二是对“有关部分”之间关系的研究,把握整体。

“建筑的学问是广泛的……如果注意到一切学问在其间会有相互贯通之处……了解一切学问的共同之处,便会更容易学到全体了。

”然而,要形成对人居环境的正确认识,除了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还需要了解甚至掌握大量“相关部分”的知识。

因为“最好和最有成效的规划师,是那些具有良好边缘学科知识的人。

他们不仅掌握规划的技巧,而且熟知规划问题,与围绕这些问题的社会主导力量之间的关系”。

否则,就只能“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无数点子多”了。

2 以问题为导向“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是针对具体的人居环境问题……提出质疑、思考……待研究成熟后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论文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论文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论文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论文本文对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进行概念的介绍和阐述;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分类,概念进行介绍和界定;结合当今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历程及当今概况,包括大雁塔广场,书院门街区等实例来阐述其营造方法与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联系;最后,提出在人居环境科学观指导下,我们如何进行建筑学科的设计和研究。

0导言随着人们环境科学意识和需求的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众人瞩目。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工作和休息之余的重要场所,它是城市的客厅,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更是展现城市精神文化面貌的重要地方。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对于建筑学及规划中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方面有哪些意义?针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思想和方法原则去处理这一问题?1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与实践的起源希腊建筑师C.A.杜克塞迪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研究人类聚居的理论,又称城市居住规划学、人类环境生态学。

1965年在希腊雅典成立人类聚居学世界学会。

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仅仅各自研究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侧面,而人类聚居学则要吸收上述各学科的成果,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类聚居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

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系和方法,了解和掌握人类聚居的发展规律;一方面要解决人类聚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创造出良好的人类生活环境。

杜克塞迪斯按规模大小把人类聚居分成15级层次单位:个人、居室、住宅、住宅组团、小型邻里、邻里、集镇、城市、大城市、大都会、城市组团、大城市群区、城市地区、城市洲、全球城市。

这15级单位上下互相联系构成人类聚居系统,要想解决各层次中的问题,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研究。

2当今城市空间的意义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当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一方面由于社会模式的变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减少,人际关系变得冷漠,因此在建筑学科上,比如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中,人们迫切需要一些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子系统的种类繁多,有几十、上百,甚至几百种。所 以是“复杂的”。 ----- 钱学森
3.3 对外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
3.3.1 融贯的综合研究
融贯学科 从外围学科中有重点的抓住与建筑学有关部分,
加以融会贯通。 更为自觉地融贯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综合地、 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人居环境问题。
3.2.2 系统思想与复杂复杂性科学
3.2.2.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 1)系统本身与系统周围的环境的物质的交换、能量的 交换和信息的交换由于有这些交换所以是“开放的” 2)如果子系统很多并有层次结构,它们之间关联关系又 很复杂,这就是“复杂巨系统” 3)组成这类复杂巨系统的子系统数量非常大成亿、上 百亿、千亿而且子系统的种类很多并且有层次结构子系 统之间的关系又很复杂,因此称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
3.2.2 系统思想与复杂复杂性科学
3.2.2.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存在于自然界、人自身以 及人类社会.只不过以前人们没有能从这样的观 点去认识并研究这类问题 。 从四个方面来理解——开放的、巨的、复杂的、 多层次的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简化为若干方面,并抓住问题要害。
3.3对外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
3.3.4综合集成,螺旋式上升
进一步概括融会,综合集成,探取综合可行的结论;
进而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
3.4 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3.4.1 “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库恩对科学发展持历史阶段论,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2.2 系统思想与复杂复杂性科学
3.2.2.2 整体和整体性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 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二者相互依 赖、相互影响。 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首先,二者相互依存。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 分就不存在整体;另一方面,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的 部分也就失去其原来的意义。 其次,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 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 分的总和。 最后,二者相互作用。 一方面,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 协调各部分向统一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各个部分也有其 相对的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部分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 变化。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2.1 简化方法与复杂巨系统
《雅典宪章》 城 居住 市 交通 功 工作 能 游憩 追求功能分区 但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 忽略了人与人之间多方面 的联系。否认了人类的活 动和要求流动的、连续的 空间这一事实。

《马丘比丘宪章》 有效使用人力 土地和资源 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 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规划、建筑与设计不应当把 城市作为一系列的组成部分 拼在一起,必须努力创造一 个综合的多功能环境。
心中有数;目标确定、 决策正确与否等非常 重要和关键。
对世界事物发展中的
无序性因素的正视、 反抗和作用。
云烟之美,在于无序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2.2 系统思想与复杂性科学
关于系统科学思想
系统科学是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以及层次关系的 角度来研究客观世界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能反 映事物这个特征最基本的重要概念是系统。 系统是指由一些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组成部分所构成的具有 某些功能的整体。 系统是系统科学研究的基本对角,这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 人文科学不同,系统科学能把这些科学部门研究对象联系起来作为 系统进行综合性研究,这就是为什么系统科学具有交叉性、综合性、 整体性与横断性的原因。 系统科学的核心概念——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目前惟一能够有 效处理复杂巨系统问题的方法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
3.3 对外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
3.3.2 以问题为导向
以问题为向导,利用人类已经探索和积累的知识,
解决问题,谋求生存与发展之路。
已突破的希望所在。
就研究工作而言,问题所在往往也是能对科学加
3.3对外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
3.3.3 “庖丁解牛”与“牵牛鼻子”
把人居环境所面对的诸多的方面和复杂的内容、过程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2.2 系统思想与复杂复杂性科学
3.2.2.2 整体和整体性的科学
关于系统的涌现性:当一些要素组成系统, 或者低层次上的系统上升为高层次系统,就 会产生原来所没有的一些属性或要素,这就 是涌现性。前者称为系统总体的涌现性,或 者称为系统层次间的涌现性。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Nhomakorabea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2.2 系统思想与复杂复杂性科学
关于系统思想
学习系统思想的目的,不仅要掌握其理论和方法,尤其重要的 是领会其系统思想的精髓,并将其融入个人的思维中,在日常的学 习、生活、工作中,自觉地以系统思考的方式来认识问题、解决问 题。认清系统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因果链,有助于发现问题的 症结之所在,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决策。
“我们将被迫在知识的一切领域中运用整体或者系统来处 理复杂性问题,这将是科学思维的一个根本改造” —— Bertalanffy《一般系统论》
3.1 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基本的哲学修养
复杂的问题
环境祸患 混乱的城市化 技术“双刃剑” 建筑魂的失落
共同的选择
生态观 经济观 科技观 社会观 文化观 将广义建筑学视野、整合的建筑学内容、融贯多学 科的方法,作为创造的新起点,建立一个更加美好、 更加公平的人居环境。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2.2 系统思想与复杂复杂性科学
3.2.2.2 整体和整体性的科学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亚里斯多德的一句名 言,也是一个经典的系统论观点。 这一定理应把握两层哲理:其一,这一定理告 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事物总 是在相互联结、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统一体中发 展。其二,这一定理揭示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基 本特征:分工协作。分工日益精细,联系日益频繁, 协作日益加强。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现代管理的普遍现象,但 也不排除“小于”或“等于”的异常现象 。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2.2 系统思想与复杂复杂性科学
3.2.2.1 各门科学的相互联系性
复杂性科学倡导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思想导向和 概念模式。 在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应自觉地运用复杂性 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理论方法,运用复杂性科学 和复杂适应性系统的核心思想,以学科交叉的观点、 整体性的观点和适应性的观点来解析当前建筑学中 存在的种种复杂性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将相关的方 面联系起来综合的研究。探索一种“新方法”、 “新途径”。
第3章 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
——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
3.1 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基本的哲学修养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3 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求解的尝试 3.4 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3.1 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基本的哲学修养
1. “系统观”、“融贯的综合研究”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2.2 系统思想与复杂复杂性科学
3.2.2.3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
1)系统本身与系统周围的环境有物质的交换、能量的交
换和信息的交换。由于有这些交换,所以是“开放的”。
2)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很多,成千上万,甚至上亿万。 所以是“巨系统”。
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 “范式”。
科学共同体: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
体。在同一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科学共同 体的成员掌握大体相同的文献和接受大体相同的理论, 有着共同的探索目标。
3.4 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3.4.2 明确科学战略
保持头脑清醒,做到
3.2 复杂巨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3.2.2 系统思想与复杂性科学
关于复杂性科学
复杂性科学是一门研究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交叉学科,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当前世界科学发展的热点和 前沿,并受到众多学科领域科学家的关注。它以研究 自然、社会的复杂性和复杂系统为核心,研究对象涉 及工程、生物、人文、地理、经济、社会 .... 复杂性科学为我们研究复杂事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 架。一个复杂系统,同样必须引入复杂性科学这一视角 来对其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