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厂两套制粉带高负荷燃烧调整试验总结

合集下载

锅炉燃烧调整总结

锅炉燃烧调整总结

#2 炉优化调整机组稳定运行已有3个多月,但在调试结束后我厂#2机组在3月份前在满负荷时床温在960℃左右,总风量大,风机电流大,厂用电率居高不下,一直困扰着我们。

通过三个月的分析、调整,近期床温整体回落,总结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煤颗粒度的差异。

前一段时间负荷300MW时床温高炉膛差压在1.5KPa,下部压力2.6KPa,近期炉膛差压在2.1KPa,下部压力3.6KPa,这说明锅炉外循环更好了,分离器能捕捉更多的物料返回炉膛,同时也减少了飞灰含碳量,否则小于1mm的煤粒份额太多分离器使分离效率下降,小于1mm细颗粒太多就烧成煤粉炉的样子,从而导致高床温细颗粒全给飞灰含碳量做贡献了,大于10mm煤粒太多就烧成鼓泡床了,导致水冷壁磨损加剧爆管、冷渣器不下渣和燃烧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控制好入炉煤粒度(1—9mm)是保证燃烧的前提,当煤颗粒度不合适时只能通过加大风量使床温下降,在煤颗粒度不合适时加负荷一定要先把风量加起来,否则负荷在300MW时床温会上升到接近980℃,甚至会因床温高被迫在高负荷时解床温高MFT保护,如果处理不当造成结焦造成非停。

所以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煤粒度是决定是否把锅炉烧成真正循环流化床最为重要的因素,可以说粒度问题解决了,锅炉90%的问题都解决了,国内目前最好的煤破碎系统为三级筛分两级破碎。

二、优化燃烧调整。

3月份以来#2炉床温虽然整体下降,但仍不够理想,由于我厂AGC投入运行中加减负荷频繁,所以在负荷变化时锅炉床温变化幅度较大,在最大出力和最小出力时床温相差接近200℃,不断的调整风煤配比使其达到最优燃烧工况,保证床温维持在850℃-900℃。

负荷150MW时使总风量维持32万NM³/h左右,一次流化风量21万NM³/h,二次风量11万NM³/h左右,同时关小下二次风小风门(开度20%左右,减小密相区燃烧,提高床温)和开大上二次小风门(开度40%左右,增强稀相区燃烧,提高循环倍率),可使床温维持850℃左右,正常运行中低负荷时一次风量保证最小临界流化风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低可使床温维持高一点,以保证最佳炉内脱硫脱硝温度。

4号锅炉燃烧调整试验阶段总结

4号锅炉燃烧调整试验阶段总结

锅炉燃烧调整试验阶段总结2018年11月27日目录1.调试原因及目的 .............................................................................................. - 1 -1.1.调试原因 ............................................................................................... - 1 -1.2.调试目的 ............................................................................................... - 1 -2.折烟角结渣(焦)沉积物形成原因及塌渣(焦)过程分析 ...................... - 1 -3.调整总体原则 .................................................................................................. - 3 -4.调试过程及调试结果 ...................................................................................... - 4 -4.1.调试期间燃煤情况 ............................................................................... - 4 -4.2.基准工况 ............................................................................................... - 4 -4.3.调整工况1 ............................................................................................ - 6 -4.4.调整工况2 ............................................................................................ - 7 -4.5.调整工况3 ............................................................................................ - 8 -4.6.调试试验结论 ....................................................................................... - 9 -5.附一:锅炉配风调整试验 ............................................................................ - 10 -6.附二:四号炉排烟温度高的原因分析 ...................................................... - 12 -7.附三:一次风管道速度调平试验 ................................................................ - 15 -8.附四: 分离器挡板开度与煤粉细度调节试验 ............................................ - 17 -锅炉燃烧调整试验总结1.调试原因及目的1.1.调试原因辽宁某600MW机组#1#2锅炉折烟角存在严重的积灰、结焦问题,目前已发生多次塌渣(焦)事故,事故导致#1机组非停2次(水冷壁砸裂)、#2机组非停1次(炉底钢梁开裂)。

电厂煤燃烧调整试验研究分析

电厂煤燃烧调整试验研究分析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锅炉带负荷能力。 表 1试验 A煤煤质化验结果
经常波动大 的原 因包括入炉煤质难燃 而且不稳定 、 给粉机下粉不
均、 炉 内空气动力场不稳定等 因素 , 但 主要是煤质因素。
表 2 全烧 A煤情况汇总表
2 燃烧工冼调整情) 兑 全烧 A煤燃烧调整试验一共进行了 1 1 个燃烧调整工况 , 编 号为工况 1 1 1 。 在二次风调整方商。 平时运行人员一般采用均等二次风配风 方式 。从试验情况可以看出均等二次风配风工况飞灰含碳量为 l 3 % 1 4 % 左右 , 炉渣含碳量平均 1 0 % 左右 , 电除尘灰含碳量 1 4 %一 1 5 %。 通过二次风的调整有一定的效果, 其中正宝塔配风和缩腰配 A煤 挥发份低 , 空气干燥基 V a d只有 6 %一 7 %左右 , 着火特性 风的效果 比较接近 , 飞灰含碳量下降到 1 0 % 左右, 炉渣含碳量改 变不大。 平均为 1 0 %左右。 电除尘灰含碳量为 1 2 % 一 1 3 %; 倒宝塔 和燃烬特性判别为“ 难, 接近极难” , 因此很容易造成燃烧不稳。同 配风效粜 比 起均等配风来说稍有优势 ,飞灰含碳量 1 1 %左右, 电 时这也影 响到锅炉的带 负荷 能力 ,在 负荷接 近 1 3 0 MW 时 给粉 机
科技论坛
民 营 科 技2 0 1 3 年第 3 期
电厂煤燃烧调整试 验研究分析
赵俊英 田 斌 ( 河 南 省郑 州 市热 力 总 公 司 ,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4 )
摘 要: 通过全烧 A煤燃烧调整试验, 充分了解 1 号炉的实际运行情况, 找出对锅炉的经济运行影响较大的运行参数, 提 出比较适
灰 含碳量 1 2 % 左右 , 炉渣 含碳 量平均 1 2 %左右 , 电除尘 灰含碳量 范围内 , 高温过热器出 口管壁平均温度在 5 2 0 ~ 5 4 0  ̄ C, 高温再热器 1 4 %; 商 在高一次风压 时飞灰含碳量 1 3 %一 1 4 % 左右 , 炉渣含碳量 出口管壁平均温度在 5 2 0 5 5 0  ̄ C 。 在试 验期 间, R 9 0一般都在 5 . 8 % 6 . 6 %左 右 , R 2 0 0为 0 . 2 %左右 , 均匀系数平均为 1 . 0 9 %, 煤粉均匀 8 % 左右, 电除尘灰含碳量 l 5 %。可见灰的含碳量高一次风压比低 次风压高 出 1 2个百分点。 性 良好 , 而且细度稳定。全烧 A煤时 , 在调整试验前锅炉的热效率 7 . 0 6 %, 在全烧 A煤 的过程 中通过调整 , 锅 炉最高的热效率达 变氧量调整工况通过改变送风机送风量进行 , 在平时 1 1 0 M W 为 8 负荷左右。 运行人员一般将运行氧量 C R T 显示值调到 2 . O % 2 . 5 % 8 8 . 3 7 2 %, 提高 了 1 . 3 1 2 %, 平 均热效率为 8 7 . 5 4 0 %, 比开始 时提高

电厂锅炉掺烧试验总结

电厂锅炉掺烧试验总结

燃煤掺烧试验总结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掌握各煤种在不同负荷、不同掺烧比例及燃烧调整情况下的结焦特性、燃尽性能,为燃料采购及锅炉燃烧调整提供依据。

二、试验前的煤质及设备现状1、煤质情况(1)入炉煤在灰熔点、水分等指标上严重偏离设计煤种,致使锅炉结焦严重,甚至发生#2炉被迫停运的事故。

(2)入厂煤矿点多、各矿点煤质相差较大,与露天煤掺烧,使入炉煤煤质变化大、无法准确区分各矿点煤质的优劣。

2、设备情况(1)#1(A层未调整)、2炉切圆调整后,水冷壁结焦情况比去年同期明显减轻,但屏过及遮焰角部分结焦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2炉停炉后,屏过处仍有大块结焦。

(2)由于只有前、后墙设有看火孔,受安装位置限制,只能观察到左右水冷壁、喷燃器附近有限面积、前屏部分区域结焦情况,其它部位的结焦无法直接观察,因此必须根据炉膛出口烟温、减温水流量以及捞渣机落焦情况综合判断炉膛结焦状况。

三、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为保证试验安全进行,根据以往调整经验,吸取#2炉被迫停运的教训、结合现场实际,制定了以下措施:1、成立了掺烧试验小组、制定了掺烧试验措施2、与物资公司协商确定了掺烧矿点顺序表3、燃料专业制定了确保掺配比例稳定的措施4、对掺烧煤种进行了灰熔点及灰成分化验,并对其结焦特性进行了分析,作为试验开始的调整依据。

试验用煤结焦特性对照表注:RT=(T2+4T1)/5RT<1149℃易结焦1149<RT<1343℃中度结焦RT>1343℃不结焦SiO2%= SiO2/( SiO2+ Fe2O3+CaO+MgO)*100% 50%--64% 严重结焦65%--72% 中度结焦73%--80% 不结焦四、各煤种掺烧情况1、陈兴远+准东混煤时间7月7日—7月12日掺烧比例5:5陈兴远的软化温度为1210℃,按灰熔点属于中度结焦煤种,按灰成分计算属于不结焦煤种。

试验开始采取平均配风,试验期间,炉膛无结焦现象,其中#1炉炉膛出口最高温度为825℃(蒸发量424.6t/h),一、二级减温水调门开度在50%以下;#2炉炉膛出口最高温度为815℃(蒸发量431t/h),一、二级减温水调门开度在50%以下,飞灰及炉渣可燃物呈上升趋势。

锅炉燃烧调整总结

锅炉燃烧调整总结

锅炉燃烧调整总结第一篇:锅炉燃烧调整总结锅炉燃烧调整总结经组织调试人员、运行人员讨论总结,对赣县项目锅炉燃烧调整做出如下要求,望各值锅炉运行人员按要求执行:1.操盘人员要多观察锅炉炉排情况,每小时不少于一次检查炉排及上料燃料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调整锅炉燃烧;2.因观察锅炉抛料在炉排上易成堆,振动炉排周期定为15分钟一次,运行可跟据炉排料层情况自行调整振动时间及振动频率;3.针对现阶段燃料含水量较大,播料风不应小于3.8kPa(静态试验为3.2kPa);4.针对现阶段燃料含水量较大,锅炉燃烧相对稳定时前墙下二次风、燃尽风的风压尽量不小于2kPa;5.在确保炉膛温度情况下,增加炉膛前后上二次风量,尽量减少灰的含碳量,炉膛温度达到700度以上时酌情增加二次风;6.准备好备用料堆(碎木片),作为出现因上料故障时保障锅炉燃烧平稳7.关注料场上料情况,每个值不少于两次到料场巡查燃料情况,尽可能确保本值燃料的一致性;8.在晴天时,尽可能的多将燃料进行晾晒;国能赣县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生产部第二篇:锅炉低负荷燃烧调整措施锅炉低负荷燃烧调整措施一、把好掺配煤关1、由于煤场劣质煤多、优质煤少,同时如果来车很多的话,输煤为了减轻自己的压车压力,很多差煤都往仓里上,造成煤质很差燃烧不稳,锅炉容易灭火。

所以要求二控值长严格调度输煤专业,绝对保证B、D仓的煤是优质煤,并且上个班要对下个班前四个小时的煤质负责。

2、由于原煤仓下煤不畅,加之雨雪天气煤湿结冻,给煤机断煤频繁发生,所以要求二控值长严格调度输煤专业,尽量从干煤棚取煤,如确需掺湿煤,干湿比例不能超过三比一,并且干湿煤尽量在皮带上混合好后再进原煤仓。

二、把好给煤机下煤关由于原煤仓内壁不滑,同时老煤板结严重,所以原煤仓下煤不畅,对直吹式的锅炉更影响机组的负荷和锅炉燃烧的稳定。

尤其是给煤机长时间不下煤,一则会造成煤粉分离器出口温度高(150℃),跳磨煤机,更加剧炉膛燃烧的扰动和不稳定;再则如给煤机下煤挡板关闭不及时或关不动,会造成热风上走,烧坏烧焦给煤机皮带。

630MW火电厂W型火焰启动过程中燃烧调整

630MW火电厂W型火焰启动过程中燃烧调整

630MW火电厂W型火焰启动过程中燃烧调整发布时间:2023-02-03T07:32:21.354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第18期作者:刘亚云[导读] 630WM火电机组启动时,直流锅炉调整分为燃烧调整和给水调整。

刘亚云大唐华银攸县能源有限公司湖南株洲412307摘要:630WM火电机组启动时,直流锅炉调整分为燃烧调整和给水调整。

主要介绍在机组启动过程中如何调整燃烧的操作过程和意义。

本机组是东方锅炉厂的超临界W型火焰直流锅炉。

燃烧器分为油枪助燃燃烧器和煤粉双旋风燃烧器。

磨煤机为双进双出低速磨煤机,燃烧器左右对称分布。

关键词:600MW:燃烧调整;直流锅炉;W型火焰;针对600 MW超临界锅炉的特点,对锅炉冷态通风及动力场、冷热态冲洗、吹管、干态/湿态转变、启动系统、给水和蒸汽温度、主保护等调试工作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同类型机组的设计、设备选型、调试提供参考。

一、锅炉点火操作1.点火前的机组状态。

(1)机组相关检修工作结束,机组符合启动条件。

(2)热控送上各种控制、保护信号的电源、气源,各自动装置、保护装置及热工信号装置均良好,确认DCS、TSI、FSSS、DEH、MEH、ETS、NCS系统正常。

(3)投入仪用空压机系统运行。

(4)输煤值班员将原煤仓上煤正常。

(5)机组大联锁、主辅机所有保护、联锁传动试验合格并投入,各系统阀门传动试验均以合格。

(6)投入锅炉炉前燃油系统循环运行。

(7)投入各磨机、送、引、一次风机润滑油站运行。

(8)启动空预器运行。

(9)投入火检冷却风机系统运行。

(10)锅炉冷态循环清洗结束。

2.点火操作。

(1)启动锅炉送、引风机运行,调整炉膛风量在30%左右。

(2)做锅炉油泄漏试验正常。

(3)进行炉膛吹扫,吹扫完成后,检查锅炉MFT信号自动复位。

(4)投入锅炉炉膛烟温探针,投入火焰监视电视。

(5)检查炉膛点火允许条件和油点火允许条件满足。

(6)关小炉膛的C风挡板和F风挡板,调整二次风箱压力在0.5KPa以上,逐个对称投入4支油枪运行,调整油枪油压,就地观察油枪着火情况良好,根据温升情况逐步增加油枪数量。

燃烧试验工作总结

燃烧试验工作总结

燃烧试验工作总结
燃烧试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的性
能和特点。

在进行燃烧试验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试验设备和材料样品。

在进行试验前,我们需要
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以确保其符合试验要求。

在进行试验时,我们需要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包括温度、气压、氧气浓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变化都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样品的燃烧情况,并记录下燃烧过程中的各
项数据。

这些数据将成为我们分析试验结果的重要依据。

在试验结束后,我们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样品的燃烧性能和特点,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总的来说,燃烧试验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严格按照标准
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并对试验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试验结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锅炉制粉及燃烧系统试验优化分析

锅炉制粉及燃烧系统试验优化分析

锅炉制粉及燃烧系统试验优化分析作者:***来源:《机电信息》2020年第21期摘要:山西漳电同华发电有限公司2号机组制粉系统采用冷一次风正压直吹式系统,A、C、D、F磨煤机采用MPS235型中速磨煤机,B、E磨煤机采ZGM123G-Ⅱ型中速磨煤机。

目前锅炉存在磨煤机出力不足问题,为查明原因,提高锅炉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对2号锅炉进行了制粉及燃烧系统调整试验,并据此提出了推荐运行方式。

关键词:制粉系统;燃烧调整;磨煤机1 制粉系统试验结果1.1 磨煤机最大出力试验结果六台磨煤机最大出力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试验结果来看,A、C、D、F磨煤机的最大出力分别为63.02 t/h、59.90 t/h、56.77 t/h、55.03 t/h,与设计最大出力78 t/h相差较大;B、E磨煤机最大出力分别为64.48 t/h、65.98 t/h,与设计最大出力93 t/h相差较大。

通过对磨煤机运行参数进行分析,认为造成磨煤机出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制粉系统阻力过大。

从表1中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磨煤机在最大出力下差压在正常范围内,而磨煤机出口压力均在4 kPa以上,磨出口至燃烧器间阻力过大是造成制粉系统阻力过大的主要原因。

因此,可通过优化制粉系统的流场,降低制粉系统阻力,提高磨煤机出力。

1.2 分离器挡板特性试验结果A磨煤机分离挡板特性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维持磨煤机出力50.2 t/h,分别将分离器挡板刻度调整至50、57、65,对应煤粉细度R90分别为21.80%、23.56%、26.88%。

磨煤机表盘风量分别为87.79 t/h、88.18 t/h时,粉管平均风速分别为25.82 m/s、25.92 m/s。

A磨煤机试验期间磨振动很明显,出力越大振动越大,通过降低加载力,仍不能有效缓解振动现象。

1.3 风量特性试验结果A磨煤机风量特性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维持磨煤机出力50.19 t/h,分别将风量调整至87.79 t/h、93.76 t/h、78.61 t/h,对应煤粉细度R90分别为21.80%、23.80%、21.64%,粉管平均风速分别为25.82 m/s、27.44 m/s、25.05 m/s。

迎峰度夏期间高负荷燃烧调整注意事项

迎峰度夏期间高负荷燃烧调整注意事项

迎峰度夏期间⾼负荷燃烧调整注意事项迎峰度夏期间⾼负荷燃烧调整注意事项为保证机组在⾼负荷区域安全稳定运⾏,避免出现煤⽔⽐失调,导致机组参数异常,⾯对现在的煤炭市场,每天掺烧煤的煤质结构,结合现场实际运⾏情况,在如下调整⽅⾯加强注意。

1、升负荷时密切监视锅炉主控压⼒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在0.2-0.8MPa以内。

机组负荷稳定时不得超过0.5MPa。

根据压⼒偏差及时调整⼀次风机出⼝母管压⼒或煤种掺烧⽐例。

防⽌AGC发出加负荷指令时出现低压、低温。

2、根据煤⽔⽐修正系数及时调整煤种掺烧⽐例。

煤⽔⽐修正系数不低于0.6(或⾼于1.5)。

修正系数越⼩,说明煤质越差(修正系数越⼤,说明煤质较好)。

煤⽔⽐修正系数单纯信号限制值为:HL=1.6 LL=0.5。

即煤⽔⽐修正系数超出单纯信号限制值,煤⽔⽐修正⾃动进⼊调节死区,煤⽔⽐修正系数⾃动按单纯信号限制值输出参与调节。

3、机组负荷⾼于500MW时,制粉系统各负荷风门开度不宜超过65%,维持在50-60%之间,超过65%应及时提⾼⼀次风压⼒,使各负荷风门有⼀定的调节裕度。

防⽌负荷风门开度过⼤甚⾄全开。

4、当⼀次风压⼒⾼达12.5KPa(设定值)及以上或燃料量达350T/h(#1炉)(#2炉约300T/h)及以上,应适当减少劣质煤掺烧⽐例。

随时根据调度AGC负荷曲线和实际负荷差,判断当前煤质煤种是否具备接带能⼒,若煤质不满⾜接带调度下达负荷,应设定机组负荷上限⾄煤种能接带的机组负荷范围内。

5、锅炉主控燃料偏置有效设定范围为-10~+10。

当主汽压⼒偏差⼤时可⼿动设定偏置。

应观察压⼒变化趋势设定偏置,⼀次设置不宜较⼤,防⽌出现燃烧⼤幅波动,造成汽温汽压难以稳定。

当参数稳定后应及时缓慢的将“燃料偏置设定”调整⾄“0”。

为下次调节留有⾜够裕量。

6、根据AGC加减负荷的趋势曲线,及时调整⼀次风压⼒和送风压⼒。

防⽌出现缺氧燃烧,导致燃烧恶化。

因送风⾃动跟踪速度较慢,运⾏中应有⼀定的富裕氧量。

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分析

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分析

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分析摘要:就火电厂现有的生产模式来讲,对能源需求量非常大,并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与节能环保生产理念相差较大。

为推动火电厂的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针对火电厂锅炉燃烧方式进行调整,通过多方面的优化,在保证较高燃烧效率的同时,减低环境污染,将绿色生产要求贯彻到底,推动整个行业的可靠发展。

关键词: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优化火电厂是通过锅炉燃烧来实现发电供电,其中燃烧不仅需要大量的燃煤作为支持,同时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火电厂意识到锅炉燃烧调整的重要性,基于实际生产特点,从不同角度出发来对锅炉燃烧体系进行分析、改造优化,争取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运行效率,实现高效益生产。

一、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分析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已经势在必行,在进行技术优化时,需要重视整个细节流程的分析,以满足实际发电供电需求为根本,确定优化方向采取措施调整设计。

通过对锅炉燃料供给进行科学调整,按照适配参数来选定风量,以此来对锅炉燃烧控制方式进行改造,且确保炉膛内燃料的燃烧效果,为生产提供持续且稳定的热量,确保机组负荷可以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可以为汽轮发电机提供充足蒸汽量,维持锅炉的高效、可靠运行。

并且,调整优化后可以进一步提高锅炉炉膛内燃料燃烧的安全性,以及燃烧火焰分布更加均匀,对炉膛内部进行有效加热,可以有效避免结渣问题的产生。

另外,通过对锅炉燃烧的调整,能够进一步调动各机组的功能性,使其可以始终维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以更少的能耗来和污染排放物来达到最高生产效益。

二、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前期准备火电厂锅炉燃烧调整是一项系统性非常强的作业,必须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最大程度上来排除外部因素带来的干扰。

一般需要对锅炉做整体的吹灰处理,关闭所有的孔、门,在调整时不启动任何吹灰设备。

另外,还要对锅炉运行状态做好详细记录,并将调整用时控制在2h内,并配套落实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保证设备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

锅炉的风量调节与燃烧调整

锅炉的风量调节与燃烧调整
通常情况,锅炉在高负荷时过量空气系数小而低负荷时过 量空气系数高,运行人员可以通过氧量的变化来控制送入炉内 空气量的多少。
2、氧量控制与送风量的调节
⑵送风量的调节 送风量调节的依据是炉膛出口的过量空气系数,一般按最
佳过量空气系数调节风量,以取得最高的锅炉效率。 一般情况下,增负荷时应先增加风量,再增加燃料量;减
燃尽风的调节原则:当燃用挥发分比较高的烟煤时,可适 当调高燃尽风量,使主燃烧区相对缺氧,降低燃烧区域炉膛温 度。当燃用劣质煤及低负荷燃烧时,燃尽风量应减少或关闭, 主燃烧区风量供应充足,燃烧效率高、炉膛温度高,有利于燃 烧的稳定。
2、旋流燃烧器的燃烧调整
⑵燃烧器的配风原则及燃烧调节 ⑤优化调整
依次按一次风、外二次风挡板、内二次风挡板、旋流器 位置的顺序,依次进行参数优化调整,待前一个参数得到最 佳值后,即将其固定,调整下一个参数。调整时的目标是省 煤器出口的烟气成分均匀性和CO的持续降低。
一般来讲,对于高挥发分的煤,外二次风率需要更大一些, 内二次风率需要小一些。这样可使火焰离喷口远些,保护燃烧 器并强化燃烧。
2、旋流燃烧器的燃烧调整
⑵燃烧器的配风原则及燃烧调节 ④中心风和燃尽风的调整
中心风量的大小会影响到火焰中心的温度和着火点至燃烧 器喷口的距离。
燃尽风加入燃烧器系统,使分级燃烧在更大的空间实施, 不仅可控制NOx的排放,也可调整炉膛温度和火焰中心位置, 并且对煤粉的燃尽也会发生影响。
挥发分高的烟煤,一般着火不成问题,需要主要燃 烧的安全性,可适当减少二次风率并多投一些燃烧器降 低燃烧器区域热负荷,以防止结焦。
二、燃料量与风量的调节
1.燃料量的调节 2.氧量控制与送风量的调节 3.炉膛负压监控与引风机的调节
1、燃料量的调节

电厂主再热汽温调整试验总结

电厂主再热汽温调整试验总结

电厂主再热汽温调整试验总结某电厂#6、#7炉自投产以来,一直存在主再热汽温偏低的问题,尤其是#7炉主/再热汽温,长期低于530℃(#7机组负荷300MW,运行A、B、C、D磨,主汽温度510°C左右,再热汽温500°C左右),严重影响到机组经济性。

为此,分厂联系东方锅炉厂家,由东方锅炉厂家技术中心锅炉室张秀昌主任及杨工牵头,于2016年01月31日-02月02日开始对#6炉进行燃烧调整试验。

经过锅炉厂家现场优化调整,虽然主再热汽温仍不能满足要求,但其中得出一些经验值得学习,现将主要调整工作及采取的措施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一、锅炉厂家进行的主要工作:1、改变各磨煤机组合运方,找出最差组合运方,记录主再热汽温与设计值偏离的数据;2、在各工况下,调整配风方式,通过增大燃烬风率、主燃烧区域缩腰配风、调节燃烬风及主燃烧区域摆角,观察各工况下主/再热汽温的调节余量;3、改变各运方后,就地实测炉膛屏底烟温;二、通过调整#6炉配风及运方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试验调整,在机组负荷基本保持一致的工况下,改变多种磨组合运方,其中有ACDE;ABCE;BCDE,以及试验前ABCD磨运行方式,多种运行工况,均能保证锅炉燃烧稳定,无明显结焦。

ABCD磨为最差运方,无法保证再热汽温设计要求(无法达到530℃),主汽温度基本无调节余量(减温水多数时间全部关闭)。

2、除ABCD磨运行方式以外,其他任何磨组合运行工况基本能维持主再热蒸汽温度在530℃以上,再热汽温在ABCE磨组合时相对差一点;3、磨煤机组合运行方式,在燃烬风开大后对炉膛出口NOx排放无明显影响,燃烬风风率对炉膛出口NOX排放影响十分明显,机组负荷300MW时,其他参数基本不变,OFAl45%t65%;OFΛ250%t65%;0FΛ350%t65%,脱硝入口NOx含量由50/420降至320/330,但燃烬风开大后主再热汽温降低明显;4、东方锅炉主再热汽温对主汽压力变化十分敏感,与主汽压力变化趋势呈正比关系。

热电2×50MW供热机组工程机组锅炉制粉系统调试措施

热电2×50MW供热机组工程机组锅炉制粉系统调试措施

热电2×50MW供热机组工程机组锅炉制粉系统调试措施1、概述本锅炉为北京锅炉厂制造生产,锅炉型号为BG260/9.8-M型,自然循环汽包炉,呈∏型布置,单炉膛,燃烧器四角布置,双切圆燃烧,固态排渣。

过热蒸汽温度调节采用两级给水喷水减温,制粉系统采用2套钢球磨煤机中间仓储式乏气送粉系统,设计煤粉细度R90不大于21%。

全炉共布置4支油枪,单支出力为1t/h,总出力相当于25%负荷输入热量。

燃烧器为四角布置切向燃烧、直流式煤粉燃烧器。

采用双切圆布置方式,假想切圆直径分别为Φ350和Φ650的逆时针切圆,燃烧器上一次风喷口中心到屏底距离为10.990 m,下一次风喷口中心到冷灰斗拐点距离为1.914m,每角燃烧器共布置9层喷口,包括3层一次风喷口,6层二次风喷口(其中底层布置有燃油装置)。

1.1 锅炉主要技术参数为:额定蒸发量: 260t/h过热蒸汽出口压力: 9.8MPa过热蒸汽出口温度: 540℃给水温度: 215℃冷风温度: 25℃排烟温度: 136℃锅筒压力: 11.2MPa计算燃料消耗量: 29t/h锅炉计算效率: 91.2%1.2 锅炉主要附属设备规范:1.4 燃煤煤质2.系统启动前的检查2.1.系统安装完,土建工作结束并检查验收合格。

设备周围及风道内的脚手架拆除,附近无易燃物品,现场平整道路畅通,沟道盖板良好。

试运区的楼梯、平台、栏杆、护板完善,保证操作安全。

试运现场具有充足的正式照明,事故照明应在故障时及时投入。

2.2.通讯联络设施及消防设施完好可靠。

2.3.参试人员应明确各自岗位责任制,运行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试合格,并能胜任本岗位的运行操作和故障处理。

2.4.输煤系统随时具备上煤条件。

2.5.转机对轮连接良好,安全罩罩好,地脚螺丝不松动,人孔门严密。

2.6.转机轴承、齿轮箱油位计清晰,油位正常,油盖牢固,润滑油种符合规定,油质良好。

2.7.轴承冷却水门完整、水流畅通,漏斗应有防护罩,轴承测温元件完好。

锦界热电制粉系统出力调整试验分析

锦界热电制粉系统出力调整试验分析

锦界热电有限公司两台UG-220/9.8-M8煤粉炉,配备制粉系统两套,中储式8台给粉机。

近几年来,由于制粉系统出力低、磨煤机停运时间短、每天停运时间短以及磨煤机出入口处漏粉缺陷检修频繁,造成检修时磨煤机停运时间不能够满足检修工期,制粉系统磨损严重,钢球消耗量大,每月消耗钢球2t。

为满足磨煤机检修工期要求,降低系统磨损程度,特组织人员对制粉系统进行调整试验。

1 设备概况磨煤机型号为MG290/350,共2台;排粉机型号为M9-19-11No17D,共2台;给煤机为NJG-30型皮带式,共2台;粗粉分离器为DCTΦ3100型,共2台;细粉分离器为HW-GXBΦ2150型,共2台。

煤种情况基本稳定,具体工业和元素分析结果如下:C y为60.33%;H y为3.62%;O y为9.94%;N y为0.7%;S y为0.41%;A y为11%;W y为14%;V y为36.44%;Q y LW为22797kj/kg。

制粉系统运行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制粉系统运行参数参数名称运行参数参数名称运行参数磨煤机出口温度59℃排粉机入口负压-9010Pa磨煤机出口负压-6160Pa排粉机出口风压2500Pa磨煤机入口负压-3860Pa排粉机入口温度55℃磨煤机出入口压差3400Pa磨煤机电流37A粗粉分离器出口负压-7050Pa排粉机电流28A风粉混合风门开度甲78%磨煤机停运时间2~3h/d 乙80%粗粉分离器折向挡板开度甲30%磨煤机电耗 1.2177万度/d 乙30%煤粉细度甲28%#3、4机发电量235.635万度/d 乙27%制粉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第一,磨煤机停运时间短,每天停运2~3h。

第二,磨煤机出、入口处漏粉缺陷频繁,检修时磨煤机停运时间短不能够满足检修工期。

第三,钢球消耗量大,每月消耗钢球约2t。

2 制粉系统出力低的原因分析影响制粉系统出力的主要因素有干燥出力、磨煤出力以及通风出力,还有其他影响制粉系统因素,如衬瓦磨损、煤粉细度大小、给煤量、原煤可磨系数、原煤水分大小、原煤颗粒大小及原煤均匀性等。

黄岛电厂5号锅炉燃烧调整试验总结

黄岛电厂5号锅炉燃烧调整试验总结

黄岛电厂5号锅炉燃烧调整试验总结作者:韩晓宁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0期摘要锅炉燃烧工况的好坏对整个机组运行的安全与经济有着极大影响。

本文通过黄岛电厂5号机组670MW超临界直流锅炉的燃烧调整试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对运行操作和检修工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对同类系统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磨煤单耗煤粉细度风量氧量中图分类号:TK227.1 文献标识码:A锅炉燃烧工况的好坏对整个机组运行的安全与经济有着极大影响。

良好的燃烧,即能保证燃烧稳定,火焰均匀地充满整个燃烧室,但又不冲刷到水冷壁,火焰中心不过高、过低或偏斜,不发生结渣、结焦现象。

在运行操作方面,能够很好控制一、二次风的出口风速和风率、调整燃烧器之间的负荷分配与运行方式、保证炉膛过剩空气系数(即氧量大小)与煤粉细度调节,使燃烧达到最佳效果。

本文通过黄岛电厂5号机组670MW超临界直流锅炉的燃烧调整试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对运行操作和检修工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对同类系统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1主要成果及结论(1)标定了磨煤机入口一次风流量测量装置,修正了DCS中原流量系数,保证了磨煤机一次风量表盘显示的准确性。

(2)标定了二次风箱上二次风流量测量装置,修正了DCS中原流量系数,保证了风箱两侧二次风量表盘显示的准确性。

(3)在冷态及热态下对所有磨煤机出口粉管的一次风量进行了调平,保证了一次风在各粉管间分配的均匀性,调整后个粉管中一次风量的分配偏差基本控制在€?%以内。

(4)对各给煤机给煤量进行了实物标定,各给煤机给煤量表盘显示基本准确。

(5)对各磨煤机粉管中煤粉量的分配进行了测量。

A和F磨煤机出口煤粉分配较大,偏差在40%左右,其它磨煤机出口煤粉分配较好。

(6)根据目前实际燃用煤种确定了最经济的煤粉细度为并根据这一要求对各磨煤机分离器挡板开度进行调整。

制粉系统调整前磨煤单耗较高,普遍在9kWh/t以上。

调整后由于相同磨煤机出力条件下煤粉细度的降低,磨煤单耗还有所上升。

10制粉系统及燃烧调整调试报告(未翻译完)

10制粉系统及燃烧调整调试报告(未翻译完)

Contents目录1. Equipments and system overview 系统及主要设备概述2. Commissioning process调试过程3. Problems in process and the result 过程中问题及处理4. Conclusions结论5. Leftover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遗留问题和建议6. Operation suggestions日常运行注意事项7. Attachment附录1. Equipment and system overview系统及主要设备概述1.1System general设备总体概况India Sasan coal power station 6×660MW BTG project Ultra supercritical coal-fired generators, The boiler produced by Shanghai boiler factory Co., LTD which type is SG-2134/25.4-M985 is ultra supercritical parameter variable pressure operation spiral pipe circle once-through boiler, single Furnace,single reheat,balanced draft,tangential corner firing、outdoor arrangement、dry bottom,whole steel structure, whole overhang ‘π’construction. Adopt medium speed mill cold primary air positive pressure direct firing pulverizing system . Equipped with seven medium speed bowl mills.1.1设备总体概况印度莎圣660MW工程安装六台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锅炉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制造的SG-2134/25.4型超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炉,单炉膛、尾部双烟道、一次中间再热、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平衡通风、全钢架悬吊结构、∏型露天布置、机械出渣、侧煤仓布置。

电厂供暖运行总结报告

电厂供暖运行总结报告

电厂供暖运行总结报告尊敬的领导、专家:大家好,我是XX电厂的供暖运行总结报告,现将本次供暖运行情况进行汇报。

今年供暖季,电厂共计供暖天数157天,从11月1日开始,至本报告日期,3月7日结束。

总体来说,本次供暖运行相对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亟待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们供热设备运行稳定。

今年供暖季,电厂的锅炉、烟囱、水泵等供热设备运行稳定,没有发生重大故障和事故。

通过对供热设备的定期检查和修理保养,确保其安全可靠的运行。

另外,电厂的供温供压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供热效果良好,用户投诉较少。

其次,我们配合环保工作,提升燃烧效率。

为了进一步降低煤炭的燃烧排放,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燃烧效率。

首先,加强了锅炉的调整和装备更新,提高了燃烧效率和热效益。

其次,加强了煤炭的筛分和精磨工作,提高了煤粉的燃烧速度和充分程度。

最后,加强了烟气的净化处理工作,确保排放的烟气能够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通过这些措施,供暖季期间,电厂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均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范围内,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得到了居民的好评。

再次,供暖服务得到用户认可。

我们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不断提升供暖服务质量。

在供暖季期间,我们加强了供暖设备的巡检和维修,及时处理用户报修和投诉,确保供暖系统的稳定运行。

我们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与用户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解答用户的问题和反馈。

通过这些努力,我厂在本次供暖季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亟待改进的地方。

首先,供暖季期间,由于气温偏高,供暖需求相对较小,导致供暖系统的运行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我们将在下一次供暖季,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供暖系统的运行策略。

其次,在用户服务方面,还存在部分投诉和不满意意见。

我们将不断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互动,进一步改善供暖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本次供暖季,XX电厂的供暖运行总体上是良好的。

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供热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升供暖服务质量,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厂试验总结报告模板

电厂试验总结报告模板

电厂试验总结报告模板
一、试验概述
本次试验以某电厂燃煤机组为对象,主要测试其燃煤效率、排放指标和运行稳
定性等方面。

试验周期为一个月,共进行了多项试验。

二、试验结果
1. 燃煤效率测试
在试验期间,我们积极对燃煤效率进行测试。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燃煤机组的
燃煤效率大幅提升,特别是在高负荷状态下,效率提升明显。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2. 烟气排放测试
我们还对烟气排放进行了测试,尤其是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
放进行了详细的检测。

在一系列试验中,我们发现排放量得到了明显的降低,表明该燃煤机组的环保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3. 运行稳定性测试
在试验期间,我们特别关注了燃煤机组的运行稳定性。

通过数据分析和长时间
的试验观察,我们发现该燃煤机组的运行相当稳定。

无论在高负荷还是低负荷状态下,燃煤机组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稳定性。

三、总结
通过这次试验,我们对某电厂燃煤机组的燃煤效率、排放指标和运行稳定性等
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测试。

试验结果表明,该燃煤机组的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在环保方面达到了预期效果。

我们认为,这一试验是十分有益的,也为该燃煤机组的后续改进和升级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厂双进双出磨煤机2套制粉高负荷试验总结
利用机组启动的机会进行两套制粉带高负荷试验,从整个试验过程我们总结了部分经验,为后续机组的启动及燃烧调整提供依据。

1、两套制粉运行期间机组负荷最高至265MW,从磨煤机的运行情况来看,两套制粉运行具备带270MW机组负荷的能力。

2、确定了锅炉掉焦部位不同对燃烧的影响,锅炉左右墙掉焦形成的水汽对燃烧的扰动要明显大于前后掉焦,为控制炉内温度场及采取间断启停捞渣机等措施提供了依据。

3、两套制粉250MW以下的工况,炉内温度场明显低于启动初期同负荷下三套制粉的运行工况,并且锅炉结焦量小、无琉璃状焦块;250MW以上炉内温度不易控制,对结焦部位缺乏判断依据,虽然结焦少,但结焦面积大,启动初期焦渣的附着能力差,当遇有较大的扰动时,容易导致结焦大面积脱落,加上两套制粉运行的燃烧抗干扰能力较差,容易造成锅炉灭火。

4、此次试验为-1、-2制粉运行,对应的燃烧器为A、B、C、F层的运行方式,这种运行方式仍存在燃烧器中上部大面积结焦,因此初步判断燃烧器中上部缺氧并不是结焦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合以上情况我们分析结焦原因为:
1)燃用目前煤种,燃烧切圆偏大,存在煤粉刷墙的现象;
2)关闭燃烬风及关小下层二次风的配风方式,导致燃烧器中上部二次风速过高,增大了燃烧切圆,对防结焦不利;
3)燃煤成分复杂仍是锅炉结焦的主要原因。

根据以上原因,采用三套制粉运行、均等配风的方式,对燃煤进行控制,至今机组负荷带至280M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