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华师版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2.2平移的特征说课稿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2.2平移的特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2.2平移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了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探讨平移的性质和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等,旨在让学生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图形的旋转、翻转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图形变换观念。
但平移与这些变换有所不同,它是一种在平面内沿直线移动的变换,学生可能对此概念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并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确平移与其他变换的区别。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解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
2.教学难点:平移与其他变换的区别,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平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引入——操作体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平移概念具体化、直观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概念,让学生感受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探究平移的性质: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操作、思考,总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明确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
3.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将平移与其他变换(如旋转、翻转)进行对比,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4.练习巩固: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平移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初中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初中数学全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整式的乘除: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
2.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3. 分式及其运算:分式的概念、分式的性质、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
4. 数据统计与处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频数与频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分式及其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运算能力。
2. 学会使用数据统计与处理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规则。
2. 教学重点:数据统计与处理的方法、乘法公式、提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等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蓝有2个苹果,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2. 新课讲解:(1)整式的乘除:讲解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
(2)因式分解:讲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3)分式及其运算:讲解分式的概念、性质、乘除法、加减法。
(4)数据统计与处理: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频数与频率。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给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分式及其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数据统计与处理的方法。
3.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3x^2 4x,5a^3 2a^2,(x+2)(x+3)。
(2)因式分解:x^2 4,a^2 4a + 4。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说教材
1、通过列出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理解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基本概念,进一步体会方程和 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选学) 4、通过探求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从二元一次方程 组到一元一次方程转化的过程,体会“消元”和“化归” 的数学思想方法。 5、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次方程组并求 解,能检验所得结果是否符合题意。
如图,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 这家化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 制成每吨8000元的产品运到B地 ,已知公路运价为1.5 元/(吨· 千米),铁路运价为1.2元/(吨· 千米),且这 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000元,铁路运费97200元, 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费的和多多少元 ?
总体建议: 概念——淡化形式,注重理解 解法——抓住方程的基本变形 应用——突出数学建模思想
具体建议: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本节课是方程的引入部分,课本以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入手, 展开方程的学习,通过“计算租用客车数”、“计算老师年龄” 两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问题1,极有可能不少同学立即报出结果,此时可创设两 种情景:①64人已经上车,剩下的人需44座客车多少辆。②校车 与租用客车的座位之和与师生总人数有何关系。便于引导学生初 步比较算术解法与列方程解在分析数量关系上的区别。问题2的设 计富有层次感,吻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心理规律,不要急于给出 方程,甚至可设问“过多少年,老师年龄是学生年龄的两倍还要 多两岁?”,在类比对照中体会方程所带来的直接明了的优点。 在试验得出方程解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领悟,检验一个数是不 是方程的解的方法。利用思考题和P3习题可充分增强学生对下一 堂课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习题2是一道开放题,再一次实实在在地 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华师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版
华师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整式的乘法法则、整式的除法法则、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2. 第二章《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全等三角形。
3. 第三章《概率初步》:概率的定义、概率的计算、事件的独立性。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整式的乘除法则,能够熟练进行整式的乘除运算。
2. 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式的乘除法则、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模型、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引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整式的乘除、几何图形、概率等概念。
2. 知识讲解:(1) 讲解整式的乘法法则,举例说明。
(2) 讲解整式的除法法则,举例说明。
(3) 讲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展示相关模型。
(4) 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5) 讲解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华师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板书内容:(1) 整式的乘除法则(2) 几何图形的认识(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 概率的定义与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计算题:整式的乘除运算。
(2) 判断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3) 应用题: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 探索整式的乘除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
(2) 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 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说教材共52页文档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说教材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1.1单项式乘单项式,1.2单项式乘多项式,1.3多项式乘多项式,1.4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1.5整式的除法。
2. 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2.1一元一次方程,2.2一元一次不等式。
3. 第三章《函数》:3.1函数的概念,3.2正比例函数,3.3一次函数。
4. 第四章《几何图形》:4.1多边形,4.2平面图形的计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整式的乘除法则,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2.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
4. 认识多边形,了解平面图形的计数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式的乘除法则,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概念。
2. 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法则,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整式的乘除法则。
(2)通过实际问题的求解,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3)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函数关系,引入函数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整式的乘除法则: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
(2)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通过例题,讲解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3)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例题,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4)函数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3. 随堂练习:(1)完成课本习题。
(2)针对难点和重点,设计相关练习题。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整式的乘除法则。
2.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整册教学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整册教学课件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与内容1. 第一章:平面图形1.1 平面图形的认识1.2 线段的性质1.3 角的概念1.4 相交线与平行线2. 第二章:几何变换2.1 轴对称变换2.2 平移变换2.3 旋转变换3. 第三章:三角形3.1 三角形的性质3.2 三角形的分类3.3 三角形的内角和3.4 三角形的外角4. 第四章:解一元一次方程4.1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4.3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5. 第五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5.1 不等式的概念5.2 不等式的性质5.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5.4 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理解线段、角的概念,以及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几何变换的原理,包括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3. 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内角和外角的概念,以及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4. 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步骤,以及解方程的方法。
5. 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以及解不等式组的方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几何变换的原理和应用。
2.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和计算。
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4.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重点:1. 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2. 几何变换的类型和解题方法。
3. 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4.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5.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剪刀、彩笔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几何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讲解(15分钟)教师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逐章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几何变换的原理、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2024年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有理数的乘方与幂运算1.1 有理数的乘方1.2 幂的运算法则1.3 应用题举例2.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2.1 方程的概念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3 应用题举例3. 第三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1 不等式的概念3.2 不等式的解法3.3 不等式组及其解法3.4 应用题举例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和幂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 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
3. 掌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乘方与幂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有理数乘方、幂运算、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有理数的乘方与幂运算: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一元一次方程: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解方程。
(3)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有理数的乘方与幂运算2. 一元一次方程3.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4. 各类题型的解法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有理数的乘方与幂运算。
(2)解方程题:一元一次方程。
(3)解不等式题: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探讨有理数乘方与幂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研究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初中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初中数学全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新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进行设计,具体章节内容涵盖: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六章“三角形”,第七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八章“概率初步”。
详细内容包括: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2. 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和周长、面积计算;3. 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的概念;4. 概率的计算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 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分类,熟练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3. 初步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函数的概念;4. 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概率的计算;2. 教学重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实际应用,三角形的性质与计算,函数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模型,计算器;2. 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2. 讲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解析;3. 介绍三角形的性质与分类,通过例题讲解计算方法;4. 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引入函数概念;5. 讲解概率初步知识,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计算;6. 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2. 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及计算方法;3. 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概念;4. 概率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直线a//b,点P在直线a上,点Q在直线b上,且∠APQ=45°,求证:∠BQP=135°。
(2)计算三角形ABC的周长和面积,已知AB=5cm,BC=7cm,AC=8cm。
(3)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购买商品满100元,可获得一次抽奖机会,奖品有:一等奖5%,二等奖10%,三等奖20%,谢谢参与65%。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全等图形》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全等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5《全等图形》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和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全等图形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大小、形状和位置上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学会用全等形来描述和判断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掌握全等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已经学习了图形的性质和位置关系,对于图形的变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全等形的判定方法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练习和思考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学会用全等形来描述和判断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全等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全等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全等形的判定方法,特别是SSS、SAS、ASA和AAS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拼图、制作模型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全等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思考,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并尝试判断一些图形是否全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索全等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4.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明确全等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主要包括第二章《整式的运算》中的2.1节《平方差公式》和2.2节《完全平方公式》,以及第三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中的3.1节《不等式》和3.2节《不等式组》。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含义,掌握其运用方法。
2. 掌握不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了解不等式组的解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不等式组的解法。
2. 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记忆,不等式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橡皮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如比较两辆车的速度,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含义和运用方法,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讲解:讲解不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再通过例题讲解不等式组的解法。
六、板书设计1. 平方差公式:a² b² = (a + b)(a b)2. 完全平方公式:a² + 2ab + b² = (a + b)²3. 不等式的性质:性质1:如果a > b,那么a b > 0。
性质2: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
性质3:如果a > b且c < 0,那么ac < bc。
4. 不等式组的解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25 16b) 36 + 49a) 2x 3 > 7b) x 5 ≤ 82. 答案:(1) 25 16 = 936 + 49 = 85(2) 2x 3 > 7 的解为 x > 5x 5 ≤ 8 的解为x ≤ 1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小结与复习说课稿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小结与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七下数学第10章是关于“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和应用。
在本章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如何进行轴对称变换,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平移或旋转,以及如何进行平移和旋转变换。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还能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章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直观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如何进行轴对称变换,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平移或旋转,以及如何进行平移和旋转变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图形的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变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总结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4.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说教材
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抽象
实际问题
不等关系
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 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材处理方法:
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地砖铺设引入,最后 又以正多边形的镶嵌结束本章内容,真正体现了 “数学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因 此,在本章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大 胆猜想,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动手 操作,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以及多边形 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且要发挥小组集体力 量,可尝试一题多法,激活学生思维。
新课标要求(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探索多边形的性质,丰 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 感受,三角形的基本性 质,学习运用轴对称设 计图案的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与合 作交流,进一步培 养收集、分析、描 述数据的能力。提 高发展探索、合作 精神。
探讨一些具有挑 战性的研究课题, 发展应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意 识和能力。 数与代
一次方程组知识结构
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消元
二元一次方程组
消元
三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消元
一 次 方 程 组 的 解
本章在全套教科书中,位居一元一次方程和 方程组之后.方程(组)是讨论等量关系的数 学工具,不等式(组)是讨论不等关系的数学 工具.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在认识一次方 程(组)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式接受新知 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充分发挥心理学所 说的正向迁移的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温故而 知新的效果。
21.(2011河南)某旅行社拟在暑假期间面向学生 推出“林州红旗渠一日游”活动,收费标准如下:
人数 m 0<m≤100 100<m≤200 m>200
收费标准(元/人)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说课稿1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七下数学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之后进行的教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方程的概念和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对于方程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方程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并求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并求解方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以及如何解决方程中的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实际问题,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方程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3.教师讲解: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知识。
4.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方程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方程的定义:……2.方程的性质:……3.方程的解法:……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方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用多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用多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用多种正多边形铺设地面》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多边形镶嵌的知识。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正多边形镶嵌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从简单的正方形镶嵌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正多边形镶嵌的规律,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多边形镶嵌的方法。
在教材的编写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对正多边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多边形镶嵌的原理和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正多边形镶嵌的知识。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还比较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多边形镶嵌的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正多边形镶嵌的原理和规律。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多边形镶嵌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多边形镶嵌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正多边形镶嵌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正多边形镶嵌的现象。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和发现正多边形镶嵌的规律和方法。
3.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多边形镶嵌的原理和方法。
4.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5.小结:通过小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正多边形镶嵌的原理和方法。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华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书华师大版》是一本为中学生量身定做的数学教材,出版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在这本数学书中,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详细的解答如何通过理解和合理的分析解决每一个问题,对中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华师大版》的内容涵盖了广泛的数学教材,包括几何、概率论、统计学、微积分,以及空间想像力的培养等。
这本数学书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解几何学,重点讲解了点、线、面、体四个概念,知识涉及直线、圆、三角形、椭圆等。
其中,还涉及了解图形的形状、比例、相似度、尺寸、重心等特性。
第二部分主要讲解概率论,引出了概率论的定义、概率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重点讲解了概率的定义、概率的计算方法、独立性、条件概率等概念,并以实际的概率问题,如从一堆硬币中随机抽出正反面的问题等为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第三部分主要讲解统计学,讲解了数据分析、图表、曲线拟合和方差等内容。
重点涉及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布、统计表分析等内容,以及如何求出均值、中位数和方差的计算方法,并以实际的案例对各项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讲解。
第四部分主要讲解微积分,讲解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泰勒展开式、微分的基本定义、极限的概念、微分的应用和积分的概念等,并给出了详尽的习题,让学生练习,以便解决实际的概率问题。
最后,《七年级下册数学书华师大版》为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结合数学例题和拓展练习,涉及了数学模型、几何图形、空间坐标系等,最后让学生运用空间想象力,提高学习效果。
《七年级下册数学书华师大版》是一本优质的教材,每一部分的内容都精心编写,不仅涉及广泛的数学教材,而且详细讲解了各类概念,并提供了大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以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材中还包含大量的拓展练习,让学生有机会掌握空间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6.2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6.2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七下数学6.2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本册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在教材中,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引出方程的解法。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解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运算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他们对于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已经有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如何去分母解方程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思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通过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简单的方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等,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去分母解方程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去分母解方程的基本思路。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互相学习和借鉴。
4.讲解与演示: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5.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评价。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说教材稿
要关注学生 学习过程 教师是组织者 引导者合作者 教与学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目标 要求
强调教师是学习 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本 理念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内容 标准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
课 标 要 求
一、新课标要求(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
一、新课标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结果,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 件、不确定事件这三个概念。 2、借助频数或频率,初步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机会是有 大有小的。 3、体验随机事件发生机会的均等与不等,学习用分析或 实验的方法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4、通过对不确定现象的反复观察,体验随机事件在每一次 实验中是否发生是不可预言的,但在大次数的反复实验后, 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逐渐移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 5、通过实验,相信经过大量的重复实验后所科到的频率值 确实可以作为随机事件每次发生机会大小的估计值,体会 新 随机事件中所隐含着的确定性内涵。 课 6、通过动手实验和合作交流,进一步培养收集、描述、分 基 析数据的技能,提高数学交流的水平,发展探索、合作的 本 精神。
联系 生活
四、中考分析
本册教材中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在中 考中一般不单独出题,通常体现在其它大题中,而第八章一元一次 不等式是出题的重点,并多与一元一次方程、函数等知识联系在一 起,如河南省08年中考22题、09年22题、10年20题。第九章多边形 中, 多边形多角和通以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轴对称这一章中轴对称、等 腰三角形的性质也是考察的重点,如河南中考10年22题,第十一章: 确定不确定现象和知识点通常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各地的中考 试题中都有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谢下载
3
对二元一次方程的课标要求
分析解决 问题 能力
消元
图象解法
团结与协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列方程组解应 用题
概念 解方程组
知识与技
能目标
课
标
要
感谢下载
求
数学应用 意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生活经历 与体 验
4
编者的意图
如:“足 球联赛问
题”
正确处理未知与已知之 间的关系
代入消元
加减消元
遵循认知规律 强调“消元”思想
注意化归思想的渗透
合作交流
注重学生的 活动
自主探究
教 学 建 议 感谢下载
对具体方法进 行 恰当的比较 与评价
9
敬请 各位领导和老师 多提宝贵意见!
感谢下载
10
编
者
的
意
感谢下载
图
5
体例安排
介绍与正
文相关的
以问题、留白、填空等形
背景知识
式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
小
合作交流的空间
回顾与思考
观 察
思 考
探 究
讨 论
归 纳
贴 示
知识结构图
正文
正文边空
有助于理 解正文的
问题 云 朵
课上使用
所学 内容 的的 巩固 延伸
小结
练习
课内课外作业
节、习题
习题
习题
体
章前图、引言
例
导入新课材料
安
供学生预感习谢下载
排
复习题
复习巩固综合 应用拓广探索
复习全章使用
6
《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内容与结构
一元一次方程
代入消元法
加减消元法
消元思想
人员分配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法
鸡兔同笼 旅游购票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实际应用
螺母螺钉
二元一次方程组
概念
二元一次方程 感谢下载
二元 一次
方程 组
二元一次方程与 一次函数
7
中招考试中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要求
根据图像求近似解
利用方程组确定函数关系式
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
元
一
代入消元法 加减消元法
次
方
感谢下载 程 组
经济
生活
生产
实际应用
科技
8
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建议
经历模型化的过程
激发学习兴趣
注重设置丰富的问题 情境
化未知为已 知
九年制义务教育中 学教材
七年级下册
二元一次方 程组
(华师版)
说课人:李会显
说教材提要
说编者意 图和体例
说教材内 容和结构
说课程 标准
说教材 地位
说 教 材 提 要 感谢下载
说中考 考点
说教学 建议
2
地位及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中学数学的
一个重要分支,是刻画现实世界 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它是一 元一次方程的延续和发展,也是 今后学习线性方程组及平面解析 几何等知识的基础。本章的学习 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模型 思想,感受代数方法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