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地下通道监控量测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赵小凯

学号:11201070102

班级:11地质一班

设计课题:人行地下通道监控量测方案指导教师:汪东林

一、设计资料 (2)

二、监控量测目的和意义 (4)

三、监控量测内容(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5)

3.1 监控量测内容 (5)

四、测试的方法和测试工具; (6)

1、基坑开挖 (6)

2、钢筋工程 (6)

2.1、钢筋加工 (6)

2.2、钢筋绑扎与安装 (7)

五、测点布置原则为: (8)

六、地下洞室的变形监测 (8)

七、工程周围地表的沉降监测 (10)

①建筑物变形监测 (11)

②地下管线的变形监测 (12)

八、监测频率的确定 (12)

九、测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及监控量测管理 (13)

1、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 (13)

2、监控量测管理 (13)

十、参考资料 (14)

地下通道施工工艺流程(附图一) (16)

十一、材料计划 (17)

十二、结构防水工程施工 (19)

十三、养护及拆模 (21)

十四、结构防水工程施工 (21)

一、设计资料

题目2:某地下人行通道在道路两侧及路中BRT站台处分别设置出入口。通道主体断面形式为拱顶直墙,开挖跨度为6.54米,开挖高度5.1米,通道长约52米。结构覆土厚度约为4米。

此通道所处位置地貌单元属南淝河一级阶地,上部第四系覆盖层厚度约19.0m,根据探测报告显示上部覆土1.6~5m为杂填土,结构顶局部含有淤泥质填土,对施工不利,。结构底部位于粉质粘土中,与下层粉细砂联通,底板以下粉土夹粉细砂中赋存承压水,承压水头3m。所处位置及断面设计如图3和图4所示。

出入

A

图3 地下通道平面图

隧道中线二衬

初衬

图4 地下通道断面设计图

二、监控量测目的和意义

(1)掌握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地层、支护结构、地下管线和周边建筑物的动态变化,明确工程施工对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预防工程破坏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2)通过监测了解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的变形及受力状况,并对其安全稳定性进行品价。

(3)将现场量测结果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别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从而指导现场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

(4)将量测结果用于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另外还可将现场监测结果与理论预测值比较,用反分析法导出更接近实际的公式,用于指导其他工程的施工。

三、监控量测内容(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3.1 监控量测内容;

四、测试的方法和测试工具;

方法:人行地道施工工艺流程(见附图一)

主要施工顺序:基坑开挖→垫层施工→涂刷防水层→外贴式止水带安装→底板及侧墙模板钢筋安装→安装止水钢板→变形缝中安装止水带→第一次浇筑底板混凝土→侧墙及顶板模板钢筋安装→施工水平缝处防水处理→第二浇筑侧墙与顶墙混凝土→结构防水层处理。主要施工技术:

1、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放出人行地道基础点,测定基坑高程;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明确地下管线的走向,再进行开挖,平均挖深为7m,原设计开挖坡度为1:0.75,防护为在坡面锚挂20*20cm的钢筋网,并在坡面喷射厚度为10cm混凝土作硬化处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下,WXL15号墩基础位于该地下通道中心位置,基坑开后已将该通道内部土方挖除,边坡已不存在。另外,为加快工程进度,节约工程投资,并确保基坑内作业安全,根据基坑地质情况与实际情况,通过对基坑边坡稳定性计算后,建设单位、地勘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现场勘测后共确定,开挖方案变更为:先将基坑顶平均降低1米后,再按为1:1边坡坡率开挖,挖至设计基底高,预埋10cm,人工清理平整。

2、钢筋工程

2.1、钢筋加工

2.1.1 钢筋应有质保书或试验报告单。

2.1.2 钢筋进场时应分批抽样做物理力学试验。使用中发生异常,尚应补充化学成分分析试验。

2.1.3 钢筋必须顺直,调直后表面伤痕及腐蚀不应使钢筋截面积减少。

2.1.4 对钢筋要加强管理,按级别、规格分别堆放。要严格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对含碳量较高的脆性钢筋不得使用碰焊、点焊。

2.1.5 钢筋焊接使用焊条、焊剂的牌号、性能以及接头中使用的钢板和型钢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2.2、钢筋绑扎与安装

2.2.1 所配置钢筋的级别、钢种、根数、直径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2.2 焊接成型后的网片或骨架必须稳定牢固,在安装及浇注混凝土时不得松动或变形。

2.2.3 同一根钢筋上在30d、且<500mm的范围内,只准有一个接头。

2.2.4 绑扎或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相距不应小于10倍主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最大弯距处。

2.2.5 钢筋与摸板间应设置足够数量与强度的垫块,确保钢筋的保护层达到设计要求。

2.2.6 在绑扎双层钢筋网时,应设置足够强度的钢筋撑脚,以保证钢筋网的定位准确。

监测仪器

五、测点布置原则为:

(1)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

(2)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尽量布置在设计中的最不利位置和断面,如最大变形处、最大内力处,为及时反馈信息,考虑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以指导施工;

(3)观测变形的测点(连续墙水平、垂直位移,建筑物位移等)考虑既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能便于使用仪器进行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即全面监测、选择最危险断面集中设置多种测点、各种测试结果相互验证,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六、地下洞室的变形监测

拱顶下沉监测与底板上隆监测(见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