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实验-北京农学院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及实训指导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及实训指导土壤肥料学通论实习报告姓名:学号:班级:09农学(药用植物) 指导教师:时间:2021年12月19日至2021年12月23日目录第一部分土壤剖面调查与观测――――――――3 第二部分土壤参数测定―――――――――――8 第三部分岩石和土壤类别鉴定与观测―――――10 第四部分农业土壤的调查与观测―――――――13 第五部分无机肥料的定性鉴定――――――――16 第六部分实习心得―――――――――――――19第一部分土壤剖面调查与观测地点:西南林业大学后山时间:2021年12月19日一、实习意义土壤剖面形态是土壤形成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在各种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内在性质和外在形态的综合反应,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主要手段,也为研究土壤理化性质、编制土壤图、评定土壤肥力、土地评价与管理、环境质量评价等提供依据。
二、实习目的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三、实习器材军用铲、土钻、剖面刀、手持罗盘仪、海拔表、卷尺、比样标本盒、土袋、铅笔、记录本、土壤剖面记载表。
四、实习内容(一)土壤剖面点的选择选择原则: 1、剖面点应设于该土壤类型内代表性最大的地段,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
不宜设于土类的边缘或过渡地段。
2、在地行变化区域应设于典型的地形部位,如山坡的中部,山脊山谷的坡面上,避免山顶或山谷。
3、选择人为干扰较少的区域,避开道路、住宅、沟、粪坑、坟墓、池塘等地方。
4、林地调查应避开林窗或林缘,选择有代表性地段,离开树干1.5m左右的标准地中部。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1、剖面规格:自然土壤剖面大小要求长1.5m、宽1m、深1m(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层,一般耕种土壤长1.5m,宽0.8m,深1m。
土壤肥料实验——农学
实验一矿质肥料的识别与鉴定一、实验目的许多化学肥料外形相似,在运输或贮藏、使用过程中,易造成混杂,以致从外观上很难识别,那么,就需检查其中化学成分,方能确定其属于何种肥料。
否则会造成施用上的错误,降低肥料效果,甚至发生有害作用。
所以随着化学肥料品种和施用量的增加,它的定性鉴定,在农业生产上就更有重要意义。
二、方法原理各种化学肥料都具有一定的特点。
如:颜色、气味、结晶形状、溶解度,火焰颜色及一些典型的定性反应等。
但肥料与化学药品不同,常含有或多或少的杂质。
因此,在鉴定时必须区别出,何为主要成分,何为次要成分,以便能正确断定出属何种肥料。
三、鉴定步骤(一)肥料的一般识别 可以从肥料的是否为结晶状态及形状、溶解度、吸湿性、颜色、气味等进行区别。
1.结晶形状一般分为结晶状、粉末状和颗粒状几种。
①氮肥:所有的氮肥(除石灰氮外)均为颗粒状或细结晶。
②磷肥:所有磷肥均呈粉末状或颗粒状。
③钾肥:所有钾肥(除草木灰、灰钾肥)均呈由结晶构成的大粒结晶、片状或呈颗粒状。
2.溶解度各种肥料溶解的难易不同。
一般结晶状肥料易溶于水,粉末状肥料微溶或不溶于水。
试取肥料一小勺于试管中,加4~5倍水,充分摇动,必要时在酒精灯上略予加热,观察其溶解情况。
①完全溶解:在溶解中看不见固体肥料存在。
②显著溶解:有一半以上的肥料溶解。
③微溶解:有一半以下的肥料溶解。
④不溶:在水中肥料的体积并未减少。
3.吸湿性硝酸态氮肥吸湿性很强,易结块。
尿素、石灰氮、普钙及含有杂质的硫酸铵也有吸湿性。
钾肥吸湿性很弱。
4.颜色①所有氮肥(除石灰氮外)均为白色。
但含有杂质的硫酸铵也有不同颜色。
含有亚铁氰化铁杂质(Fe4[Fe(CN6]3)的硫酸铵呈兰色;含有硫氰化铁[Fe(FeNS)2]杂质的硫酸铵呈红色;含有煤灰杂质的硫酸铵呈灰色。
②磷肥多呈灰白色,灰黄或黄色,有的磷矿粉呈褐色,钢渣磷肥呈黑色。
③钾肥均为白色(灰钾肥除外)。
含有杂质时有其它颜色。
5.气味碳酸氢铵有氨味。
土壤肥料学实验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验报告土壤肥料学实验报告引言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中养分供应和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的学科。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下植物生长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选取了三种常用的肥料:有机肥、无机肥和控制组。
实验采用的植物为小麦,选取了相同生长状态的小麦种子,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分别施以不同的肥料。
实验分为三个重复,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过程1.土壤准备:选取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将其筛选、消毒后分装入不同的培养盆中。
2.种子处理:将小麦种子浸泡在适量的水中,使其充分吸水,然后均匀撒在培养盆的土壤表层。
3.施肥处理:将有机肥、无机肥和控制组分别施加到相应的培养盆中,按照包装上的推荐用量施肥。
4.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每天均匀浇水,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5.生长观察: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量和颜色等指标。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株高:经过两周的生长,施加有机肥的小麦株高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无机肥组次之,而控制组的株高最低。
2.叶片数量:有机肥组的小麦叶片数量最多,无机肥组次之,控制组最少。
3.叶片颜色:有机肥组的叶片呈现出深绿色,无机肥组次之,而控制组叶片颜色较浅。
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1.有机肥对小麦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这可能是因为有机肥能够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
2.无机肥对小麦生长的促进效果次之,这可能是因为无机肥提供了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但缺乏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
3.控制组的生长情况最差,这可能是因为没有施肥导致土壤中养分不足,无法满足植物正常的生长需求。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有机肥对小麦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的结论。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土壤肥料学实验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简称土样)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
因此必须按正确的方法采集和处理土样,以便获得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实验用具:铁铲、锄头、土壤刀、土壤袋、木槌、研钵、土壤筛(0.25、1、2mm)、卷尺、广口瓶、标签等。
一、土样的采集分析某一土壤或土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土壤,这就是土样。
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使土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土壤总体。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一)土壤剖面样品土壤剖面样品是为研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生分类。
应按土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剖面,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由下而上的采集土样,一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l0 厘米的土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一公斤;放入干净的布袋或塑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面号码、土层和深度。
为了解土壤肥力情况,一般采用混合土样,即在一采样地块上多点采土,混合均匀后取出一部份,以减少土壤差异,提高土样的代表性。
1、采样点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应考虑地形基本一致,近期施肥耕作措施、植物生长表现基本相同。
采样点5—20 个,其分布应尽量照顾到土壤的全面情况,不可太集中,应避开路边、地角和堆积过肥料的地方。
根据地形、地块大小、肥力等情况的不同,采样点的分布也不一致,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对角线采样法适用于地块小、采样点少、肥力均匀、地形平坦、地形端正的地块,图1A;(2)棋盘式采样法适用于地块面积大小中等、采样点较多(约10 点以上)、地势平坦、地形整齐、肥力稍有差异的地块,图1B;(3)蛇形采样法;适用于地块面积大、地势不平坦、地形多变、肥力不均匀的地块,图1C。
A B C图1 采样点的分布方法2、采样方法:在确定的采样点上,先用小土铲去掉表层3 毫米左右的土壤,然后倾斜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壤(见图2)。
土壤肥料学课外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课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土壤肥料学课外实习,使我对土壤和肥料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我对土壤改良和施肥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我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态度,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试验田,按照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样品的深度和位置,以及避免混入杂质。
采集到的土壤样品经过风干、磨细、过筛等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2.土壤养分的测定我们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土壤样品中的氮、磷、钾等养分进行了测定。
通过这次测定,我了解到了土壤养分的含量状况,为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3.肥料的施用与效果评价我们在试验田中选取了一块面积一定的地块,进行了肥料施用的实验。
我们按照不同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观察了作物生长的情况,并对其进行了效果评价。
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到了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以及如何评价施肥效果。
4.土壤改良技术的应用针对试验田中土壤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适宜的土壤改良技术。
我们通过施用有机肥、改变土壤结构等方式,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作物产量。
三、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土壤肥料学课外实习,我对土壤和肥料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了土壤的重要性,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肥料的作用,它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采集和处理土壤样品,如何测定土壤养分,如何施用肥料并进行效果评价,以及如何应用土壤改良技术。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为我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我也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最后,我要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使我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土壤肥料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肥料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2)实验二风干土吸湿水含量的测定 (4)实验三土壤机械分析 (6)实验四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4)实验五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17)实验六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20)实验七土壤剖面观察 (24)实验八野外实习提纲 (29)实验九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的挥发模拟实验 (31)实验十无机肥料的识别与鉴定 (33)实验十一水溶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模拟实验 (34)实验十二作物缺素症状的外形诊断 (35)实验十三作物营养诊断速测 (38)实验十四绿肥作物的栽培及生育习性田间观察 (42)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一、意义土壤分析工作中,样品采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要求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如果取样不正确,任何良好的分析工作也得不到可靠的结果,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正确地采集样品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前题。
它由于土壤的差异性和分析项目的多样性,因此取样的方法不同,代表的范围也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取样方法。
二、采集方法与步骤1.研究土壤形成发育:在野外首先确定区域地形部位,及具体剖面位置,除在调查范围的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外,并在样品袋内写明野外条件:如地形、位置、成土母质、利用情况、研究目的等。
采样时应在挖好的剖面上划分发生层段分层取样,不得混合,各层采样深度与每个层段深度不一致,采样只选择其中最典型的部分,一般取0-10厘米,不取过渡层,过渡层只作野外研究,不作化学分析。
采取次序,由下到上,这样可避免采取上层土样时,土块落下干扰下层。
每个样品(每层)需采一公斤。
特别注意采样深度记载不是按发生层深度,而是按实际采样深度,如土壤剖面的耕作层是0—30厘米,采样部位实际上是5—15厘米,记载以后者为准。
研究土壤发育剖面样品,不能在同一类型土壤与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土壤上采取土样进行混合,只能每个剖面样品独立单独采取,独立分析,以免使土壤的差异在混合的过程中遇到掩盖。
土壤肥力实验报告
土壤肥力实验报告1. 引言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肥力是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方法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土壤肥力实验。
本实验旨在比较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 实验方法2.1 划分实验组我们选择了一块土地作为实验地点,并将其划分为三个实验组:化学肥料组、有机肥料组和对照组。
每个实验组的面积均相等。
2.2 施肥方法化学肥料组我们在化学肥料组中使用了常见的氮磷钾复合肥作为施肥工具。
按照包装上的说明,我们在种植作物前在土壤中均匀撒布了化肥。
有机肥料组在有机肥料组中,我们使用了牛粪堆肥作为有机肥料。
为了提高有机肥料的效果,我们将牛粪和秸秆充分混合并进行堆肥处理。
堆肥完成后,我们将堆肥均匀撒布在土壤中。
对照组对照组没有施加任何肥料,仅仅依靠土壤原本的肥力条件进行种植。
2.3 种植作物我们选择了小麦作为实验的种植作物。
在每个实验组中,我们都按照相同的要求进行播种,并定期给予适量的灌溉。
2.4 实验周期实验周期为3个月,每个月都进行相同的施肥和灌溉操作。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农作物生长情况经过3个月的种植,我们观察到化学肥料组和有机肥料组的小麦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其中,有机肥料组表现出了更好的生长状态。
小麦在有机肥料组中长势良好,叶片翠绿而且茂密,根系发达。
化学肥料组的小麦生长情况也良好,但相较于有机肥料组稍显逊色。
而对照组中的小麦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根系不够发达。
3.2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对三个实验组的土壤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
结果显示,有机肥料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达到了4.2%。
化学肥料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7%,而对照组仅有0.8%的有机质含量。
有机肥料的使用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此外,有机肥料组的土壤pH值较为稳定,接近中性。
而化学肥料组的土壤pH 值稍偏酸性,对照组的土壤pH值则偏碱性。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本次实习是在土壤肥料学方向进行的,实习内容主要涉及到了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土壤
肥料及其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土壤分析技术和肥料评价方法。
首先,我们了解了不同类型的肥料。
在无机肥料方面,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微
量元素肥等。
有机肥料方面,主要有畜禽粪便、厩肥、堆肥、沼液、生物菌肥等。
此外,
还有生物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等。
接着,我们学习了肥料的使用方法。
对于营养元素单一的肥料,我们需要根据作物的
需求量和土壤肥力情况适度施用,以避免肥料过多导致土壤盐碱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
于复合肥料,一般需要根据不同作物和生长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配比比例和施肥量,以
达到最佳施肥效果。
除此之外,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土壤分析实验。
通过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pH值、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和适宜作物。
在肥料评价方面,主要涉及到肥料的NPK含量、氮素利用率、肥料分解速度等因素。
通过本次实习,我进一步了解了土壤肥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了解了肥料的
种类、使用方法以及土壤分析技术和肥料评价方法,对于将来从事相关工作也有了更加具
体的了解和认识。
土壤肥料学实验
土壤肥料学实验
(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1、目的意义: 为了了解土壤水分状况,以作为土壤水分管理, 如确定灌溉定额的依据。 在分析工作中,由于分析结果一般是以烘干土为 基础表示的,也需要测定湿土或风干土的水分含 量,以便进行分析结果的换算。
第十五页,共96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
2、测定方法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很多,实验室一般采用酒精 烘烤法、酒精烧失法和烘干法。
二零一三年四月
第二十九页,共96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
I、土壤有机质测定
--重铬酸钾-外加热法
第三十页,共96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
(一) 目的意义
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虽少,但在土壤肥 力上的作用却很大,它不仅是土壤各种养分特别是氮、磷的重 要来源,而且还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土壤有机质的存在 对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各种肥力因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并对土壤理化性质如结构性、耕性、保肥性和缓冲性等有着 积极、重要的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通常作为土壤肥力水平 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环刀容积(100cm3)
第二十页,共96页
(四)配制营养液、移苗
1、栽培方式:水培。 2、原理:利用完全营养也与不完全营养液作为对照 来水培植物材料,通过对比可知某种养分对植物生长 的影响。 3、操作:(1)母液的配制; (2)营养液配制,不完全hoagland营养液; (3)水培。
第二十一页,共96页
(七)注意事项
(1)含有机质50g/kg者,称土样0.1g,含有机质20-30g/kg者,称 土样0.3g,少于20g/kg者,称土样0.5g以上。 (2)测定石灰性土壤样品时,必须慢慢加入浓H2SO4,以防止 由于CaCO3分解而引起的激烈发泡。 (3)消煮时间对测定结果影响极大,应严格控制电砂浴中三角瓶内 溶液沸腾时间为5分钟。 (4)消煮的溶液颜色,一般应是黄色或黄中稍带绿色。如 以绿色为主,说明重铬酸钾用量不足。若滴定时消耗的硫 酸亚铁量小于空白用量的三分之一,可能氧化不完全,应 减少土样重作。
土壤肥料学实验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验报告土壤肥料学实验报告引言:土壤肥料学是农业科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土壤的性质、肥力以及肥料的选择和使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肥料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最适宜的肥料配比。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三种常见的肥料——有机肥、化学肥和复合肥,以及三种不同的土壤样本。
2. 实验设计:将每种肥料分别与不同土壤样本进行配比,共计九组实验。
3. 实验操作:a. 将土壤样本分别装入不同的盆中,保持土壤湿润。
b. 按照肥料包装上的推荐用量,将不同肥料均匀撒在土壤表面。
c. 每组实验设置一个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肥料。
d. 每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持续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有机肥料的效果最好。
在所有实验组中,添加有机肥料的植物生长最为茂盛,根系发达,叶片翠绿。
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2. 化学肥料的效果次之。
添加化学肥料的植物生长也较好,但与有机肥料相比,植物的根系稍显薄弱,叶片颜色也不如有机肥料组的鲜艳。
化学肥料中的氮、磷、钾等元素能够迅速被植物吸收利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3. 复合肥料的效果相对较差。
添加复合肥料的植物生长较为一般,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呈现一定的黄化现象。
复合肥料中含有多种养分,但其成分可能不够均衡,导致某些养分过多或过少,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讨论与建议:1. 有机肥料是最佳选择。
本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肥料对土壤肥力的改善效果最好,同时也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鼓励使用有机肥料,提倡有机农业的发展。
2. 化学肥料的使用要适度。
化学肥料虽然能够迅速满足植物的养分需求,但过度使用可能会对土壤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化学肥料时,应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和植物的需要进行合理配比,避免过量施用。
3. 复合肥料的配方需要改进。
本实验中使用的复合肥料效果相对较差,可能是由于其配方不够均衡所致。
土壤肥料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地操作,使学生了解土壤肥料的基本原理,掌握土壤的采集、分析、肥力评价以及肥料施用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能够:1. 了解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2. 掌握土壤的采集、样品制备和基本分析方法;3. 学会分析土壤肥力状况,提出合理的施肥建议;4. 熟悉不同类型肥料的施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训时间及地点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训地点:XX农业大学实习基地三、实训内容1. 土壤采集与样品制备(1)了解土壤的分布、类型及主要特征;(2)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3)学会样品的制备过程,包括风干、研磨、过筛等。
2. 土壤分析(1)了解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2)掌握土壤基本分析方法,如pH值测定、有机质测定、速效养分测定等;(3)学会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土壤分析。
3. 土壤肥力评价与施肥建议(1)了解土壤肥力评价的基本方法;(2)学会分析土壤肥力状况,提出合理的施肥建议;(3)掌握不同类型肥料的施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实训过程及成果1. 土壤采集与样品制备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小组选择了两个不同的地点进行土壤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按照要求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并严格按照样品制备流程进行操作,包括风干、研磨、过筛等。
最终,我们成功制备了符合分析要求的土壤样品。
2. 土壤分析在实验室,我们小组分工合作,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进行土壤分析。
通过使用pH 计、有机质测定仪、速效养分测定仪等设备,我们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测定。
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地点的土壤肥力状况存在一定差异,为后续施肥建议提供了依据。
3. 土壤肥力评价与施肥建议根据土壤分析结果,我们对两个地点的土壤肥力进行了评价。
针对不同土壤类型,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施肥建议,包括氮、磷、钾等元素的施用量和施肥时期。
此外,我们还强调了施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施肥方法、施肥量等。
土壤肥料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土壤肥料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土壤肥料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分析土壤肥料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土壤肥力的形成、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掌握土壤养分的测定、肥料施用技术等基本技能。
二、实验内容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采集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田,采集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耕作制度的土壤样品。
(2)样品采集方法:采用多点取样法,在每个采样点挖取土壤剖面,分别采集0-20cm、20-40cm、40-60cm土层样品。
(3)样品制备: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风干、磨细、过筛,装入样品袋,标明采样地点、土层深度等信息。
2. 土壤养分测定(1)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2)全氮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
(3)有效磷测定:采用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
(4)速效钾测定:采用醋酸铵提取-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
3. 土壤肥力评价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肥力等级标准,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肥力评价。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有机质含量:本次实验测定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2%,介于中等偏下水平。
2. 土壤全氮含量:本次实验测定的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0.09%,介于中等偏下水平。
3. 土壤有效磷含量:本次实验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0.2mg/kg,介于中等水平。
4. 土壤速效钾含量:本次实验测定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00mg/kg,介于中等水平。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等级标准,本次实验采集的土壤样品肥力评价结果为中等偏下。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养分测定、土壤肥力评价等基本技能。
2. 实验结果表明,本次采集的土壤样品肥力水平中等偏下,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3.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肥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实验室规章制度1.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2.实验时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做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
3.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和安静,不得高声谈话。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
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
6.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不准随意乱倒。
7.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8.实验完毕,要把仪器用具清洁,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面和地板,方可离开。
目录第一部分实验指导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实验二岩石及矿物的识别 (2)实验三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4)实验四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 (6)实验五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7)实验六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 (9)实验七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10)实验八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测定 (12)实验九碳酸氢铵含氮量的测定 (13)实验十施肥量的估算 (14)第二部分实习指导实习一地质地貌与成土岩石采集及识别 (16)实习二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土类识别 (17)实习三植物营养大实验(测土配方施肥及植物营养诊断) (18)附:实验实习报告书写格式 (19)第一部分实验指导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及结论是否正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为使分析的少量样品能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必须正确采集与处理土样。
本实验介绍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二、目的要求要求学会耕作土壤混合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
三、用具小土铲、米尺、布袋、标签、铅笔、土筛(18号Ø1㎜、60号Ø0.25㎜、100号Ø0.149㎜)、广口瓶、天平(0.1感量)、胶塞(或圆木棍)、白磁盘(或木版)等。
土壤肥料学实验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土壤肥料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养分状况以及肥料的作用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如下:1、熟悉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技术。
2、了解不同肥料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3、培养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包括耕地土壤、林地土壤等。
各种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等。
作物种子,如小麦、玉米等。
2、实验设备电子天平烘箱酸度计分光光度计凯氏定氮仪火焰光度计土壤筛玻璃棒、烧杯、量筒等玻璃仪器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在选定的采样区域,按照“S”形或棋盘式采样法,采集 0 20cm 深度的土壤样品。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混合均匀,去除杂质和石块,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量。
将处理好的土壤样品风干,过筛,备用。
2、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土壤质地的测定:采用比重计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计算土壤质地类型。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用酸度计测定土壤 pH 值。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
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测定: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
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测定: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
3、肥料肥效实验设计不同的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单施氮肥、单施磷肥、单施钾肥、氮磷钾配施等。
将处理好的土壤装入花盆,播种作物种子,按照设定的施肥方案进行施肥。
在作物生长期间,定期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色、分蘖数等。
收获作物后,测定作物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质地:经测定,实验土壤样品的质地类型为_____,其中砂粒、粉粒和黏粒的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
2024年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3篇)
2024年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标1. 深入学习野外剖面点选择的基本原则,并依据这些原则确定调查剖面的具体位置。
2. 系统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及土层划分的基础知识;学习运用常用工具(如罗盘、剖面刀等)和科学方法对土壤剖面形态进行观察与详细记录。
3. 精通土壤剖面分析样品的采样技术,包括环刀采样方法及其操作流程。
4. 通过对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进行挖掘和调查,分析其独特特征,丰富研究视角。
5.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养成良好的科研实践习惯,增强团队、班级及专业的团结协作能力。
二、实习价值本实习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剖面的直观认识,开展野外调查工作,并为后续室内实验提供必要的原材料。
此次实习还有助于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土壤剖面的选择与土壤样品的采集鉴于班级内三个小组的研究主题相同,我们采取分组方式进行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挖掘,以覆盖更多研究维度,确保研究内容的全面性和结果的广泛性。
四、样品的处理与分析1. 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因环刀采样限制,仅对部分土层进行原状土壤采样,并开展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工作。
2. 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含量测定(1) 对采集的各层土样进行筛分,分别通过1mm和0.25mm的筛孔,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2) 采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定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 土壤样品的pH值测定使用电位法对土壤样品的pH值进行精确测定。
4. 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含量测定通过稀释热法测定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含量。
5. 土壤样品的质地测定运用比重法对土壤样品的质地进行详细分析。
五、实验结果分析具体实验结果请参考相关资料,以获取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2024年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二)____实习内容详述如下:一、深入掌握工程施工管理与技术管理1. 技术岗位职责与技术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严格执行技术岗位责任制和技术交底制度,确保每一道工序开展前均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并详细记录在技术交底记录中,作为土木实习报告的重要部分。
北京林业大学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指导书
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指导书北京林业大学2002年月11月本书的术语和代号说明1.水:在试剂配制和操作步骤中所说的“水”,除非特别说明外,一律系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2.试剂级别:除非特别说明,一般试剂溶液系指化学纯(CP)试剂配制,标定剂和标准溶液则用分析纯(AR)或优级纯(GR)试剂配制。
3.定容:一定量的溶质溶解后,或取一整份溶液,在精密量器(容量瓶或比色管等)中准确稀释到一定的体积(刻度),塞紧,并充分摇匀为止,这一整个操作过程称为“定容”。
因此“定容”不仅指准确稀释,还包括充分混匀的意思。
4.养分的表示方法:除化肥成分用K2O、P2O5外,其他一切土壤、植物的养分均用元素(N、P、K、Ca、Mg、Cu、Mn、Zn、B、Mo等)表示。
5.凡计算结果中用%或mg、kg、μg等表示的,均为某物质的质量分数。
6.根据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有关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现将土壤理化分析方法中常用法定计量单位与废止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列表如下:量的单位非法定计量单位表达式①1N HCl 1N H 2SO 41N H 2SO 4 1N K 2Cr 2O 7 法定计量单位 表达式②c(HCl)=1mol·L -1 c(1/2H 2SO 4)=1mol·L -1 c(H 2SO 4)=1/2mol·L -1 c(1/6 K 2Cr 2O 7)=1mol·L -1 由①换成②的乘数1 1 1/2 1物质 B 的浓度 (c B =n B ·V -1)交换量 CEC物质 B 的质量浓度 (ρB =m B ·V -1)物质 B 的质量分数 (ωB =m B ·m -1)量的单位物质 B 的体积分数 (ψB =V B ·V -1)体积比(V 1:V 2)[旋]转速[度](n)压力和压强(p)面积(A )1N K 2Cr 2O 7 1N KMnO 4 1N KMnO 4 1M HCl 1M H 2SO 41M K 2Cr 2O 7 1M KMnO 4meq/100g5%(W/V)NaCl 5%(W/V)HCl 1ppm P 1ppb Se5%(W/W)NaCl1ppm P 1ppb Se非法定计量单位表达式①5%(V/V)HCl 5%(V/V) 1+1 HCl 1+1 H 2SO 4 3+1 HCl:HNO 3rpmbaratm(760mmHg)mmH 2O市亩 市亩c(K 2Cr 2O 7)= 1/6mol·L -1 c(1/5 KMnO 4)=1mol·L -1 c(KMnO 4)= 1/5 mol·L -1c(HCl)=1mol·L -1 c(H 2SO 4)=1mol·L -1c( K 2Cr 2O 7)=1mol·L -1 c(KMnO 4)=1mol·L -1cmol·kg -1ρ(NaCl)=50g·L -1 ρ(HCl)=50g·L -1ρ(P)=1mg ·L -1 或 1μg ·mL -1ρ(Se)=1μg ·mL -1ω(NaCl)=0.05=5%ω(P)=1×10-6 或ω(P)=1mg ·kg -1 ω(Se)=1×10-9 或ω(Se)=1μg ·kg -1法定计量单位表达式②ψ(HCl)=0.05=5% ψ(HCl)=50 mL·L -1HCl (1:1) H 2SO 4 (1:1) HNO 3 (3:1)r·min -1 或(1/60)s -1kPa kPa P am 2 hm 21/6 1 1/5 1 1 1 1110 10 1 11 1 1由①换成 ②的乘数1 101102 101.325 9.80665666.66 0.06666目录绪论1.概述1.1土壤理化分析课程介绍1.2课堂要求第一篇基础知识和化学及养分分析第一章土壤理化分析的基本知识1.1土壤理化分析用纯水1.1.1纯水的制备1.2试剂的标准、规格、选用和保存1.2.1试剂的标准1.2.2试剂的规格1.2.3试剂的选用1.2.4试剂的保存1.2.5试剂的配制1.3常用器皿的性能、选用和洗涤1.3.1玻璃器皿1.3.2瓷、石英、玛瑙、铂、塑料和石墨等器皿1.4滤纸的性能与选用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1土壤样品的采集2.1.1概述2.1.2混合土样的采集2.1.3特殊土样的采集2.1.4其他特殊样品的采集2.1.5采集土壤样品的工具2.2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2.2.1新鲜样品和风干样品2.2.2样品的风干、制备和保存2.3土壤水分测定2.3.1适用范围2.3.2方法原理2.3.3仪器设备2.3.4试样的选取和制备2.3.5测定步骤2.3.6结果的计算第三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3.1概述3.1.1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在肥力上的意义3.1.2土壤有机碳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和选用3.1.3 有机碳的校正系数3.1.4 有机质含水量量的计算 3.2 土壤有机质测定3.2.1 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第四章 土壤氮的分析4.1 概述4.2 土壤全氮量的测定 4.2.1 方法概述[1]4.2.2 土壤全氮测定 ---半微量开氏法 4.3 矿化氮的测定 4.3.1 厌气培养法 4.3.2 好气培养法4.4 土壤无机氮的实验室测定 4.4.1 方法概述4.4.2 土壤硝态氮的测定 4.4.3 土壤铵态氮的测定第五章 土壤中磷的测定5.1 概述5.2 土壤全磷的测定5.2.1 土壤样品的分解和溶液中磷的测定5.2.2 土壤全磷测定方法之一——HClO 4—H 2SO 4 法5.2.3 土壤全磷测定方法之二——NaOH 熔融—钼锑抗比色法 5.3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 5.3.1 概述5.3.2 土壤有效磷的化学浸提方法5.3.3 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0.05 mol·L -1NaHCO 3 法第六章 土壤中钾的测定6.1 概述6.2 土壤全钾的测定6.2.1 土壤样品的分解和溶液中钾的测定6.2.2 土壤中全钾的测定方法——NaOH 熔融法,火焰光度法 6.3 土壤中速效钾、有效钾和缓效钾的测定 6.3.1 概述6.3.2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NH 4OAc 浸提,火焰光度法6.3.3 土壤有效性钾的测定(冷的 2mol·L -1 HNO 3 溶液浸提——火焰光度法) 6.3.4 土壤缓效钾的测定——1mol·L -1 热 HNO 3 浸提,火焰光度法第七章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7.1 概述7.2 土壤中铜、锌的测定 7.2.1 概述第八章 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分析8.1概述8.2酸性土交换量和交换阳离子的测定8.2.1酸性土交换量的测定8.2.2土壤交换性盐基及其组成的测定8.2.3土壤活性酸、交换性酸的测定8.3石灰性土壤交换量的测定8.3.1概述8.3.2乙酸钠——火焰光度法(适用于石灰性土和盐碱土)8.4盐碱土交换量及交换性钠的测定8.4.1盐碱土交换量的测定8.4.2交换性钠的测定第九章土壤水溶性盐的分析9.1概述9.2土壤水溶性盐的浸提(1:1和5:1水土比及饱和土浆浸出液的制备)9.2.1主要仪器9.2.2试剂9.2.3操作步骤9.2.4注释9.3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9.3.1电导法9.3.2残渣烘干法——质量法9.3.3用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计算土壤或水样中的总盐量9.4阳离子的测定9.4.1钙和镁的测定——EDTA滴定法9.4.2钙和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9.4.3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光度法9.5阴离子的测定9.5.1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的测定——双指示剂——中和滴定法9.5.2氯离子的测定9.5.3硫酸根的测定第二篇土壤物理性质分析第一章土粒密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和孔隙度的测定1.1测定意义1.2土粒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1.3土壤容重的测定第二章土壤粒径分布和分析2.1分析意义2.2土粒的粒级和土壤的质地2.3土粒粒径分析—吸管法2.4吸管法2.5比重计法第三章土壤含水量、土水势和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3.1测定意义3.2方法选择的依据3.3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烘干法)3.4土水势的测定(张力计法)3.5土壤水特征曲线的测定[压力膜(板)法附录1.KDY-9830凯氏定氮仪使用说明2.UV-120-0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说明3.AA7001原子吸收光谱仪操作说明绪论1.概述土壤理化分析也称土壤测定,它包括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和化学性质测定两个方面。
土壤肥料实验教案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和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本身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得多,因此必须重视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
另外,要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1、土样的采集时间和工具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因季节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的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采样时要特别注意时间因素,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常用的采样工具有铁锨、管形土钻和螺旋土钻。
2、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采样的方法因分析目的不同而不同。
(1)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一般每层采样1kg,分别装入袋中并做好标记。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必须采集原状土壤样品。
在取样过程中,须保持土块不受挤压,样品不变形,并要剥去土块外面直接与土铲接触而变形部分。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采样,可从地表起每1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4)耕作层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只取耕作层20cm深度的土样,对作物根系较深的或熟土层较厚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采样点的选择一般可根据土壤、作物、地形、灌溉条件等划分采样单位。
在同一采样单位里地形、土壤、生产条件应基本相同。
土壤的混合样品是由多点混合而成。
一般采样区的面积小于10亩时,可取5个点的土壤混合;面积为10—40亩时,可取5—15个点的土壤混合;面积大于40亩时,可取15—20个点的土壤混合。
在丘陵山区,一般5—10亩可采一个混合样品。
在平原地区,一般30—50亩可采一个混合样品。
采样点的分布方式主要有:对角线取样法(图1):适用于面积不大,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地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肥料学
实验四、土壤pH值的测定
主 讲: 刘 杰 电 话:010-80794486 邮 箱:Jieliu_soil@
➢目的、意义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质之一, 是土壤形成过程和熟化培肥过程的一个指标; 它对土壤中养分存在的形态和有效性,对土壤 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活动以及植物生长发育都 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实验室pH 测定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土壤pH的了解。
➢测试样品
60目风干土样
➢实验步骤
1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60目的风干土样0.0500~0.5000g。 用长条蜡光纸把称取的样品全部倒入干的硬质试管底部; 并取小许石英砂放入另一支硬质试管中;用移液管分别缓 慢精确加入0.4mol/L重铬酸钾-硫酸溶液10ml,摇匀,然后 在试管口加一小漏斗。
2 预先将油浴锅加热至185~190℃,带上手套将试管放入油浴 锅的铝架中加热,放入后温度应控制在170~180℃,待试管 中液体沸腾时开始计时,煮沸5分钟,取出试管,稍冷, 擦净试管外部油液。
4.9040g,先用少量水溶解,然后无损失地移入1000ml容量瓶,加水定容,即为 0.1000mol K2Cr2O7标准溶液。
邻菲罗啉指示剂 称取此指示剂1.49g,溶于含有0.7g FeSO4·7H2O的100ml水溶
液中。
➢仪器
分析天平;25ml 酸式滴定管;10ml 移液管; 250ml 三角瓶;硬质试管;油浴锅;石蜡; 铝架,温度计;电炉。
3. 0.01mol·L-1氯化钙溶液:1.50g氯化(CaCl2·2H2O,化 学纯)溶于200 ml水中,定容至1L。
➢试验步骤
1,待测液的制备 称取10g通过1mm筛孔的风干土样 于 50 ml烧杯中,加人25 mL氯化钙溶液;用玻璃棒剧 烈搅动 lmin-2 min,静置30min待测; 2,校准YSI pH100 用标准缓冲溶液(pH6.86和9.18) 校准pH计:先将电极插入pH6.86的缓冲溶液,开启电 源,调节零点和温度补偿点后,见挡板调至pH挡,用 “定位”调节使数值显示为6.86;然后将电极插入 pH9.18的缓冲溶液中;重复前述校准步骤,直至仪器 显示pH值与标准缓冲液pH一致为止。 3,测定待测液 将pH计插入待测悬浊液中测定pH值, 读数。
➢注意事项
铝盒的盒子和盖子上都要写上编号。
铝盒和土样在烘干时要保证恒重。
从烘箱转移到干燥器的过程中小心烫伤,小心铝 盒翻倒。
×
土壤肥料学
实验二、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主 讲: 刘 杰 电 话:010-80794486 邮 箱:Jieliu_soil@
土壤三相组成示意图
有机质 12%
➢实验方法
蜡封法
土壤容重 测定方法
水银排除法 填砂发 γ-射线法 环刀法
➢实验原理
利用一定容积的环刀切割未搅动的自然状态的
土样,使土样充满其中,称量后计算单位体积的 烘干土重量。
➢实验仪器
环刀及手柄,铁铲,铝盒,天平, 削土小刀,量筒,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在田间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铲去表层约5cm的浮土;将环 刀刀刃朝下,用环刀手柄垂直平稳的将环刀压入土中,至手柄 盖与土面持平;用铁铲取出环刀,去除环刀外多余土;并用小 刀将环刀上下口处土削齐;环刀上下口加盖,带回室内。 2 将环刀中的土样无损失地全部转移一已知重量的大铝盒(W1) 中,称重(W2)。 3 从大铝盒中取一定质量的土样(W3),放入一已知重量的小铝 盒中(W4),加95%酒精侵透全部土样,点燃;待稍冷却后,再 加入同量的酒精燃烧,如此反复几次即可达到恒重;称重(W5); 计算土壤含水量。
土壤肥料学
实验一、土壤吸湿水含量测定
主 讲: 刘 杰 电 话:010-80794486 邮 箱:Jieliu_soil@
土壤三相组成示意图
有机质 12%
液相 土壤溶液 25%
矿 固物 相质
土 粒
气相 土壤空气 25%
38%
土壤水
吸附水 (束缚水)
数量法 毛管水
吸湿水 膜状水
土壤水
重力水
中,用滤纸过滤到1L量筒内,用水洗涤滤纸,并加水至1升。将此溶液转移到3升大 烧杯中,另取1升比重为1.84的浓H2SO4(三级),缓慢地倒入K2Cr2O7水溶液内,不断 搅动。为避免溶液急剧升温,每加100mlH2SO4后稍停片刻;并把大烧杯放在盛有冷 水的塑料盆内冷却,待溶液的温度降到不烫手时在加另一份H2SO4,直到全部加完为 止。
液相 土壤溶液 25%
矿 固物 相质
土 粒
气相 土壤空气 25%
38%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定义:
土壤有机质是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 含碳的有机物质。
包括:
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 微生物体 微生物体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
➢实验目的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重要组成部分,不仅 能为作物提供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同时对 土壤结构的形成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有决定 作用。因此,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对于了解 土壤肥力状况有其重要的意义;并通过本实 验,加深对土壤有机质性质的了解。
土壤中含有氯化物、新采回的水稻土或长期处于渍水条件下的 土壤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必须在试管内溶液表面开始沸腾才开始计算时间。掌握沸腾的 标准尽量一致,然后继续消煮5min,消煮时间对分析结果有较 大的影响,故应尽量记时准确。
消煮好的溶液颜色,一般应是黄色或黄中稍带绿色,如果以绿 色为主,则说明重铬酸钾用量不足。在滴定时若消耗硫酸亚铁 量小于空白用量的1/3,有氧化不完全的可能,应弃去重做。
烘干法测定土壤吸湿水示意图
土粒
土粒
土粒
➢实验步骤
1. 将干净带盖的铝合编号;敞盖置入105--110℃恒温 干燥箱烘干半小时;然后用坩埚钳取出,放置干燥 器内,冷却至室温(约15分钟);称至恒重(W1)。
2. 用钥勺将风干土样拌匀,舀取4-5g,均匀的铺平在 铝盒中,称重(W2)。
3.将启开盖子的铝盒放在105—110℃的恒温干燥箱中, 盖子放在铝盒旁边或倾斜在铝盒上。烘约6小时。
3 冷却后,将试管内容物小心仔细地全部洗入250ml三角瓶 中,使瓶内总体积在60~70ml,保持硫酸浓度在1~1.5mol/L, 此时溶液的颜色应为橙黄色或淡黄色。然后加邻菲罗啉指 示剂3~4滴,用0.2mol/L的标准硫酸亚铁溶液滴定,溶液 由黄色经过淡绿色、绿色突变为棕红色即为终点。
➢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
土壤含水量(%) =
W3- (W5 - W4) (W5 - W4)
×100
土壤容重 (g/cm3) = (W2 -W1)(1-土壤含水量%) V
土壤总孔隙度(%)
=
1-
土壤容重 土壤比重
×100
W1: 大铝盒重量;W2:大铝盒+环刀中土样重量; W3:从环刀中取小量土样重量;W4:小铝盒重量; W5:小铝盒重量+测试烘干土重量;V: 环刀体积; 土壤比重:按平均2.65(g/cm3)计算。
YSI pH100
YSI pH100
YSI pH100
YSI pH100
YSI pH100
土壤肥料学
实验四、土壤pH值的测定
主 讲: 刘 杰 电 话:010-80794486 邮 箱:Jieliu_soil@
➢目的、意义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质之一, 是土壤形成过程和熟化培肥过程的一个指标; 它对土壤中养分存在的形态和有效性,对土壤 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活动以及植物生长发育都 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实验室pH 测定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土壤pH的了解。
➢实验仪器
YSI pH100计;玻璃棒;50ml烧瓶。
➢实验试剂
1. pH6. 86标准缓冲溶液:3.39g在 120℃烘过的磷酸二 氢钾(KH2 PO4,分析纯)和 3. 53g无水磷酸氢二钠 (Na2HPO4,分析纯),溶于水后定容至 1L。
2. pH 9.18标准缓冲溶液:3.80g硼砂(Na2B4O7·10H2O, 分析纯)溶于无二氧化碳的冷水中,定容至1L。
0.2 mol/L FeSO4 称取80 (NH4)2SO4·FeSO4·6H2O(三级)溶解于600-800ml水中,
加浓H2SO4(三级)20ml,搅拌均匀,并静置片刻后用滤纸滤到1L的量筒内,在用 水洗涤滤纸并加水至1L。
0.1 mol/L K2Cr2O7标准溶液 称取130℃烘干2-3小时的K2Cr2O7(一级)
土壤有机质 ( %) =(V0-V)c ×0.003 ×1.724 ×1.10 ×100 M
式中:
V0 — 空白实验消耗的亚硫酸铁标准液体积(ml); V — 测定实验消耗的亚硫酸铁标准液体积(ml);
c
— 硫酸亚铁标准液浓度(mol/L);
M — 烘干土样质量(g);
0.003 — 1/4碳原子的毫摩尔质量数;
能量法
➢实验目的
在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常规分析中, 一般都需要进行风干土样的最大吸湿水含 量的测定,目的是便于其他测试指标中用 烘干样品的重作为一个统一的基准进行比 较。
➢实验用品
烘箱、电子天平、铝盒、干燥器、坩 埚钳、磁盘
➢实验方法
烘干法
➢实验原理
吸湿水是土粒表面分子力所吸附的单 分子水层,这种水只有在105-110℃时才能 摆脱土粒表面分子的吸附,转变为气态, 完全从土壤中释放出来。
土壤肥料学
实验三、土壤容重的测定 及孔隙度的计算
主 讲: 刘 杰 电 话:010-80794486 邮 箱:Jieliu_soil@
土壤三相组成示意图
有机质 12%
液相 土壤溶液 25%
矿 固物 相质
土 粒
气相 土壤空气 25%
38%
➢实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