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逻辑起点的确定问题

合集下载

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指研究对象(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学说、流派)中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规定,构成研究对象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单位。

[1]逻辑起点是一个理论的起始范畴,往往以起始概念的形式来表现。

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其一、有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质之规定;其二,此逻辑起点是构成该理论的研究对象之基本单位;其三、其内涵贯穿于理论发展全过程;其四、其范畴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2]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的规定性:1. 逻辑起点应该是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规定,它“不以任何东西为前提”、“不以任何东西为中介”。

理论体系的概念推演过程,就是不断地丰富开端的规定性的过程。

2. 逻辑起点应该揭示对象的最本质规定,以此作为整个体系赖以建立起来的根据、基础,而科学理论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含在这个萌芽中。

”概念的逻辑推演和展开,就是把蕴涵于开端中的内容充分展示发展起来。

3. 总的来说,逻辑的起点与对象的历史上的最初的东西相符合。

“那在科学上最初的东西,必定会表明在历史上也是最初的东西。

”那么应如何寻找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呢?我认为有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即以历史起点为切入点,寻找学科最初的起点或者萌芽。

相对抽象的逻辑起点而言,寻找历史起点较为容易,既然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是相统一的,那么只要在“最初的东西”中选择一个“最简单、最抽象、最本质”的范畴即可。

到目前为止,学界对档案学逻辑起点的直接论述并不多见,大部分都是从档案学的起源、产生、发展、构成等角度进行研究的。

根据现有的直接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的观点,分别是:①中国人民大学的胡鸿杰教授认为文件的归宿是中国档案学的逻辑起点;②天津师范大学的冯湘君、刘新安教授认为,档案"是由文件实体集合与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两种物质构成的"①这一属性是"现代档案学理论"的逻辑起点;③云南大学的郑文和昆明高等师范的关素芳认为,管理是档案学的本原②,是其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导因和基本条件。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精品文档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精品文档
又如,关于逻辑起点还有两条补充规定性(即第四、第五 条),其中第四条是“逻辑起点应与研究对象保持一致性”,即 逻辑起点的抽象性应受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限制——不可抽象 不足,也不应抽象过度。要求逻辑起点与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保 持一致性,实际上是要求二者有类似的基本属性或内涵。如果把 “学习”作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那么,“学习”与它所反映的 对象“教育”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只须比较二者的基本属性即 可作出判断。
瞿葆奎的文章在就“活动起点” 这一小类进行分析时曾经指出,
以这些活动中的任一种(如教学活动、知识授受活动、 或传播活动)作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均可满足黑格尔的3 条规定性要求,因为“教育本身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 种以活动形态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作为教育学的逻辑 起点,在历史的开端也是逻辑的开端这一点上,或者它 本身应能推导出教育学所有范畴的根据和基础这一点上, 也应该是一种活动,否则就无法与教育发展的源头统一, 无法类推出教育学的其他范畴来。就此来讲,以活动为 起点的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 但是在肯定以
docin/sundae_meng
二.关于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
按瞿文的观点,在教育学中之“学习”仅指通过 思维加工获取经验的过程,是一种认知活动,因而具 有“认知属性”。 而“教育”,一方面可看作是一种 特殊的认知活动,因而具有“认知属性”。另一方面, 它还与一定的政治制度有关(教育总是要为统治阶级 的利益服务), 要受经济发展的制约,要受传统文化 的影响,这说明教育还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活动, 因而还应具有“社会属性” 。可见,即使按照瞿文自 己的说法, “学习”与“教育”的基本属性也是有很 大的差异:前者只涉及认知属性,后者则除认知属性 以外还包含社会属性。 在这种情况下,若要硬性规定 以“学习”作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则必然会出现抽 象过度现象。

教育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

教育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

2008年第2期高教探索HigherEducationExploration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兰先芳摘要: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关键要解决的是职业性的问题.即应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任务出发来确立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

本文对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起点”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对改变传统学科教育课程占高职教育主课堂的现状,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开发;逻辑起点;现实起点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起点,指的是高职教育从何处人手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开展整个教与学的活动过程的问题。

能否正确设定课程开发的起点,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教学是否有针对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起点”误区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起点是高职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实际上,它也是反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效果能否满足市场实际需要的晴雨表。

对此问题的认识与做法。

从根源上看。

大致存在以下两种误区。

(一)知识本位——“课程内容起点”误区普通高等教育是以知识、学科为主体的教育体系,我国高职教育从其诞生以来,就可以说带着普通高等教育知识本位的烙印.高职教育以技术、行为为主体的教育体系的特征没有很好地凸现出来。

一直以来存在着系统性偏差.集中表现为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市场实际的需求。

导致“系统性偏差”的直接原因是课程内容.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思想的实施最终都取决于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内容。

受传统学科课程教学观和教学实践的影响,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传递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系统文化知识和形成学习知识的技能、技巧,把课程内容的起点确立为获取事实性知识。

教师在学科中传授学科知识,以学科结构为基础,只对自己的“学科”负责。

课程内容与工作没有直接联系。

学习进程由教师安排.只需使学生掌握本学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所谓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即可。

在教学实践中。

以学科系统化课程内容为起点的教学。

关于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问题的探讨

关于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问题的探讨

1 1 能揭 示会计 理论 的最基 本层次 。 为构建 会计 . 成 理论体 系的 出发点
会计 理论 结构包 括会计 基本 理论 和会计应 用理
论 两个 方面 。讨论会 计理论 结构应 首先 明确它 的组
会计理 论结 构的逻辑 起点是 会计理 论体 系的出 发点 , 也是 其归宿 点 。会 计理论 体系 的诸 多元素 中 , 作 为会计理 论研究 的逻辑 起 点 的元 素 , 能及 时 地 应 体 现这些社 会需求 的会计 属 性 , 而 为丰 富会 计 理 从 论体 系 , 善会计 方法程 序提供 有效指 导 。同时 , 完 要 能 据 以判 断各层 次基 本元 素 的定 义正 确 与否 、 环 各 节 方法程 序可行 性如 何 , 会计 基 本理 论 研究 和 具 为 体应 用研究 提供 一个最 终 的评价 标准 。
重 新 认 识 了会 计 理 论 体 系 的逻 辑 起 点 。
关键词 : 现代会计理论体 系; 逻辑起 点理论 ; 点理论 起
中 图分 类 号 :2 5 1 F 3 .9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5 29 (0 8 1 — 0 2 0 10 — 7 8 20 )2 0 5 — 3
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理论是构成现代 会计 理论体 系 的出发 点 , 不仅 是 构 成理 论 体 系 的 它 组 成部分 , 而且也 是 对该 学 科理 论 体 系 的构 成 具有 决 定作用 的前提 理 论 。会计 理 论 界 普遍 认 为 , 建 要
立 前后一 贯 的现代 会 计 理 论体 系 , 必 须选 择 正 确 就 的逻辑起 点 。现 代会计 理论体 系逻辑 起点 的正确 选
因逻辑 起点 而产生 , 究起 点 的正确与否 , 直接影 研 将

审计逻辑起点相关问题

审计逻辑起点相关问题

审计理论与实务作业1.你认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是什么?为什么?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是审计目标。

现具体分析如下:第一,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审计目标具有作为逻辑起点的基本特征:首先,审计目标的确定并不是主观臆造的产物,它反映了审计过程中内在的必然联系,审计目标对审计这个人工系统的其他构成要素要决定或制约作用。

审计因为需要而产生和发展,但审计本质一经形成,就相对稳定。

审计目标的提出,应反映审计本质,并促进审计本质和职能的。

否则,就是不切实际的目标。

其次,审计目标属于审计理论结构并居于起点地位,决定和制约着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和审计准则。

审计假设在于对审计系统,同时审计系统又通过审计目标去适应外部环境,退即审计目标制约着审计假设。

基本审计概念是为实现审计目标而界定的。

审计准则是人们为了保证审计目标实现而制定的用来指导和制约审计主体行为的规范,即审计目标是制定审计准则的制约因素。

由此可见,审计目标是审计理论的直接存在物,任何脱离审计目标需要而建立的审计理论结构及其要素是不科学的,再次,审计目标必须通过外部经济环境给予规定和说明,是审计发展的历史起点,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点。

最后,审计目标包含了审计活动的“基因”,是审计活动中一切矛盾的“焦点”,是审计系统运行的导向机制,是审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从系统论角度看,目标对行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按一定目标运行是一切系统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对审计这一人工系统来说,目标表明人们为什么要设计这一系统,目标是人工系统存在的前提,是决定系统其他要素的基础。

因为人们只有有了某种需要才设计某一系统,为实现系统目标,必须以假设的形式对其环境进行抽象,以建立系统的教研运行机制。

系统在特定环境下向某一方向运行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这就是原则(或准则)。

可见,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系统应使用的方法和程度,是引导和制约审计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尤其在缺乏明确的可供遵循的审计准则时,审计目标也是审计行为的判别标准。

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

3.5会计对象起点论
会计对象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资金及其资金运动。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资金运动,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1992年的《论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与起点理论》一文认为“会计理论体系就是将这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会计理论按照所研究的会计对象的自身逻辑关系进行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系统”。会计对象起点论人为:第一,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的理性认识,会计理论体系作为理性认识体系,其起点能揭示认识的起点,以会计对象作为起点符合这一要求。第二,会计理论体系的起点理论要能反映会计学科的特点。第三,会计对象是会计理论体系中最原始的范畴,它来自于客观环境,反映于会计系统之中,决定了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是推理论证其他抽象范畴的基础。然而,会计对象起点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的范围概括得还太窄,只注重于会计客体的问题,而会计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对象仍然是第二性的、被动的。此外,会计对象还不是一个最简单的范畴,对会计对象的不同理解,则会导致对逻辑起点的不同认识,这当然也是不允许的。总之,以会计对象起点论作为逻辑起点缺乏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3.6 会计职能起点论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的功能,即会计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样的作用。在我国,会计职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并出现了“一职能论”、“二职能论”、“三职能论”、“四职能论”、“五职能论”、 “六职能论”与“八职能论”。但是,很少有人认为会计职能是会计研究的起点。
3.7 会计目标起点论
会计目标的研究一直是会计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探讨会计目标,并在60年代后期提出“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AAA,1966),之后逐渐将其视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这在美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表现得尤为突出。70年代后美国会计界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个流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目标的探讨,也主要局限于这两个学派之争。烽火猎头公司专家认为指会计是为那些人提供哪些会计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因此会计目标是建立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既然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如果不明确自己的目标,这种人造系统是难以想象的,故应以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这种以会计目标作为逻辑起点的会计理论体系中,首先应明确什么是会计的目标,并把会计目标作为最高理论层次,据此制订会计准则,用会计准则来规范会计实务。但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会计目标起点论容易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不符合客观性要求,会计目标的确定是人在一定客观环境下的主观行为,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会计目标的差异影响了会计系统的稳定性,对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不够,并且其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会计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逻辑起点的概念定义及相关观点诠释

逻辑起点的概念定义及相关观点诠释

研 究 起 点 、 识 起 点 、 究 对 象 等 相 关 概 念 的 关 系 认 认 研
识 上 各 有 不 同 , 元 祥 指 出 “ 识 起 点 、 究 起 点 与 郭 认 研 理 论 的 逻 辑 起 点 是 同一 的 ” , 嵘 则 在 对 人 类 社 会 赵
的 历 史 起 点 和 逻 辑 起 点 问 题 上 得 出 了两 者 并 不 同 一
[ 关键词] 逻辑起点; 理论体系; 知识整合 [ 中图分类号]B8 12 l 1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4 2 (06 0- 1- 0 1 63 20 )5 06 5 0 0
何 克抗 ;3 ( )作 者 根 据 有 关 论 述 或 本 人 的 理 解 对 “ 辑 起 点 ”的 概 念 做 出 概 括 。 其 中 第 三 种 情 况 中 , 逻 多 数 从 逻 辑 起 点 在 学 科 理 论 体 系 构 建 中 的 地 位 出 发 提 出概 念描 述 , 韩 建 新认 为 逻 辑 起 点 是 “ 照从 如 按
的作 用做 出诠 释 , 求选 定 逻辑起 点 的更加 明确 、 寻 便
于操 作 的方法 。

的 结 论 , 海 兵 等 也 从 方 法 上 提 出 “ 究 起 点 和 逻 王 研 辑 起 点 是 两 个 不 同 的 概 念 ” , 克 抗 则 在 文 章 中 显 何 现 出 将 逻 辑 起 点 和 研 究 对 象 等 同 起 来 的 倾 向 , 见 可
随 着 国 内 各 学 科 研 究 的 发 展 和 进 步 , 辑 起 点 逻
问 题 日益 成 为 各 学 科 理 论 研 究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问 题 而 受 到 普 遍 关 注 。 人 们 对 逻 辑 起 点 在 学 科 理 论 体 系 构 建 过 程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给 予 极 大 的 重 视 , 纷 纷 对 各 并 自学 科 的逻 辑 起 点 问 题 提 出 自 己 的 观 点 。 但 人 们 对 逻 辑 起 点 的 确 定 方 法 颇 不 统 一 。 笔 者 就 此 将 目光 转

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再认识

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再认识

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再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问题是关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体系科学化的元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安身立命的回乡。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域以价值概念作为逻辑起点,通过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方法,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体系。

然而正如马克思在确立《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时所说:我不是从概念出发,因而也不是从价值概念出发我的出发点是劳动产品在现代社会所表现的最简单的社会形式,这就是商品。

从价值概念出发,导致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起始范畴陷入遗漏人的逻辑悖论而难以自圆其说,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人学基础。

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30年的历史节点上,审视价值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逻辑起点的历史形成,反思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逻辑起点的内涵和基本规定性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视野,确定现实的人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起点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的逻辑结构,构筑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逻辑起点的内涵及其规定性1. 逻辑起点的内涵。

逻辑起点,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科学应该从何开始?这种说法源自于黑格尔在其《逻辑学》中对哲学体系开端的确立。

他在《逻辑学》中明确提出:必须用什么作为科学的开端?黑格尔认为:开端是逻辑的,因为它应当是在自在地、自为地有的思维元素中,在纯粹的知中造成的。

因此他以纯有作为逻辑的开端,并认为它应该是逻辑、自为的思维的开端。

所以开端必须是绝对的,或者说,是抽象的开端;它于是不是以任何东西为前提,必须不以任何东西为中介,也没有根据;不如说它本身倒应当是科学的根据。

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外壳中隐藏着关于逻辑起点的深刻真理的内核,那就是作为科学理论体系的起始范畴应该具有最抽象的规定性,才能经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式,形成一个辩证发展的逻辑结构。

但黑格尔将作为逻辑起点的纯概念与感性具体的客观存在相分离,逻辑学也就成了纯概念自我演绎的精神史,这也是其哲学体系的唯心本质使然。

课程设计和实践的逻辑起点

课程设计和实践的逻辑起点

课程设计和实践的逻辑起点课程设计和实践的逻辑起点一、引言课程设计和实践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如何合理地设计课程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逻辑起点的角度出发,探讨课程设计和实践的相关问题。

二、逻辑起点概述1. 什么是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指的是一个过程、事件或系统中开始进行思考或研究的基础或前提条件。

在课程设计和实践中,逻辑起点是指在制定课程计划、教材选用、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所需考虑的基础条件。

2. 为什么需要逻辑起点?在进行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和基础条件。

对于课程设计和实践来说,明确逻辑起点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规划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以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确定课程设计和实践的逻辑起点1. 学科特性学科特性是确定课程设计和实践逻辑起点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在语言类课程中,口语训练和听力训练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需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而在数学类课程中,则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际应用。

2. 学生需求学生需求是确定课程设计和实践逻辑起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需求。

因此,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差异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教师经验教师经验也是确定课程设计和实践逻辑起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对于所授课程有着深入了解,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合理地安排和调整。

在选择教材、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

4. 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确定课程设计和实践逻辑起点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同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该考虑到社会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课程设计和实践的逻辑起点应用1. 选择合适的教材根据确定的逻辑起点,选择合适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全面预算管理的逻辑起点与驱动因素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的逻辑起点与驱动因素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的逻辑起点与驱动因素分析作者:赵茜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33期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管理中常用的一种管理手段,同样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本文首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其次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逻辑起点与驱动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对今后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数据分析技术的扩展和应用,企业管理的手段也逐渐丰富。

在企业中有效的应用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逻辑起点与驱动因素,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内容,实现对企业资金的动态化、实时化管理,更好的提升管理的效果和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发展价值。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内涵(一)全面预算管理是管理控制的制度全面预算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在企业战略方针指导下,将企业全面预算体系中的各个内容作为对象所开展的管理工作,根据各个工作内容制定管理制度和管理规章流程,其中包括对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预算差异调整、预算分析、预算考核、预算奖惩等各项不同内容。

其中全面预算主要指的是全面预算的体系,在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在企业决策的基础上,按照企业经营的目标和经营计划,对企业未来的销售、运营、生产、成本、收支等各方面活动进行规划和反应,以此来方便企业在特定计划内完成全部的生产经营,并对生产经营进行组织和协调,最终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预算财务报表和附表的展示,将资源配置的情况和企业总体计划的数字进行说明。

由此可见,全面预算是一套较为完整的经营计划货币说明,在计划期限内企业的经营计划结果的数字化现实,而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将全面预算体系中的内容进行反馈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二)全面预算管理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要想有效地完成企业各项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就必须要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为了能够完成企业生产任务,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生产部门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生产部门中配备完善的生产设备、生产材料以及生产工作人员;为了能够完成企业所制定的销售目标,就必须要对企业内部的销售部门和市场扩展部门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企业市场宣传的能力,配备相关的宣传场所和基本设备;为了能够确保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在项目论证和项目开发投资中也需要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学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最新)

学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最新)

在我们去上课之前,老师们总是精心的去根据教材准备一节优秀的课。

可是我们发现在现在的课堂,中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参与和老师的互动。

优秀的学生可能对于老师所讲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是老师非要让他们装作不知道,再从头开始,于是便打击了他们积极学习数学的的自信心。

与我而言,我现在备课基本上还是以学生的逻辑起点为主。

在现在这个学习型的社会中,其实学生远远比我们所了解的起点要高。

我们并不能再一如既往的按照以往老的方式进行备课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也会发现,每当上课时举学生身边所真实的事例,学生积极性会很高。

有时候老师一发问可能学生的答案便呼之欲出。

有时候带给老师的是大大的惊喜,因为这些学生正好,老师所想让他回答的。

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带给老师的是惊吓,因为这一同学的发言导致老师的设计思路全部被打乱,直接把最终的结果说出来了,这个时候老师便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而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老师可能反应不过来便会跟着这个学生的思路走,导致课堂效率较低,不知道到底在讲些什么,尤其对那些中下等的学生来说更是云里雾里。

以上所说的那些突发情况,正是由于我们并没有真正的从学生的现实起点出发。

现在学生了解知识的资源颇为丰富。

但是虽然他们了解的很多,他们也自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其实他们只是知道了,这是所谓的表面,并没有发现其本本质内容,所以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帮助他们去发现本质内容。

让学生从所知到知所知。

那对于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来说,有了更高的要求。

也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旧观点,在设计课堂的时候,不能再一味的去寻求所谓的死答案。

应该尽可能的将问题设计设计得更活泛一些,虽然学生回答的问题答案类型比较多,而我们教师就应该从这比较多的答案中去寻找跟本节课相关的主要“答案”,并合理利用这些生成性知识。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学生的学习起点可以分为两类,即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

通俗的讲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根据学习进度,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就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探讨逻辑起点是一门科学或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是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

所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很有必要。

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同时在当前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将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现状进行述评的同时,主张思想和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标签: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现实的人;思想;个人与社会;思想和行为任何一种理论,要想成为一门科学的理论,这种理论本身必须具有严密的、内在的联系,也就是必须形成一种理论体系。

要建立理论体系,就必须先确定一个最基本的范畴作为逻辑起点,这样,全部理论才能从起点开始逐步展开。

而一门科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在开始时往往是不清楚的,只有到了相对发达和成熟的阶段,经过认真地研究探索之后,才能逐步明确起来。

1 逻辑起点的界定逻辑起点问题是关于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它对一门学科的成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逻辑起点,是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而探讨逻辑起点问题的前提性必备条件是对“逻辑起点”的认识和把握。

逻辑起点问题是哲学特别是逻辑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它的理解就不能脱离哲学、逻辑学的有关理论。

在哲学史上,很多哲学家对此问题进行过论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黑格尔和马克思。

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的论述,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起点范畴一定是整个体系得以展开、赖以建立起来的客观根据和基础;二是起点范畴应该是一个最初的、最直接的和最简单的规定;三是起点范畴必须是绝对的、抽象的;四是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一致;五是起点和终点是辨证统一的;六是起点范畴与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吸收其合理因素,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外壳在他创作《资本论》的过程中成功地解决逻辑起点问题。

在这部著作中的逻辑起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起点是最抽象的东西;二是起点是最简单的东西;三是起点是构成体系的细胞的、元素的形式;四是起点和终点是辩证统一的;五是历史和逻辑是一致的。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
础 性 的 作 用 。教 育技 术 学 逻 辑起 点 的确 立是 教 育技 术 学领 域 研 究的 关 键 问题 ,但 是 目前 国 内 的 专 家 学 者 在 这 个 方 面存 在很 大 的 分歧 。 笔 者 对 近 些年 不 同 的教 育 技 术 逻 辑 起 点 观 进 行 归纳 总结 ,试 图 对 国 内 有 关教 育 技 术 学 逻 辑 起 点 的 认 识 进 行 全 面概 括 , 并 引起 同行 思考 ,提 出新 的教 育技 术 逻 辑 起 点— — 借
说 ,起点范畴本身所包 含的矛盾是整个 范畴体系运 动 、发
展 的 内 在 动 力 和 源 泉 ,整 个 体 系也 不 过 是 这 些 矛 盾 在 各 种 条 件 下 合 乎 逻 辑 的 “ 长 ” 和 运 动 。第 四 。它 与 形 式 逻 辑 生 系 统 中 的公 理 不 同 ,它 既 不 是 任 意 的 和 暂 时 承 认 的东 西 ,
二 、国 内关于教 育技 术 学逻辑 起点 观点 的综述
学科 的逻辑起 点是- I 学科理论 建构 的起点和 实践 工 -' q 作的基础 ,是这 门学科 区别于 其它学科 的关 键 。一 门学科 的研究对象 、培养 目标 、理论体系 、学科属性 、课程设置 、
实 践 领 域 等 都 是 在 此 基 础 上 逐 渐 建 立 和 完 善 的 。一 门 学 科
年关 于教育技术逻辑 起点 的观点 进行梳理 ,并 提出 自己的 观点 。
也不 是随便 出现和姑且假 定的东西 .而是为后来 的事 物运 动过 程所证 明把它作 为逻辑开端是正确 的。第五 ,从 定
般 的 意 义 上 讲 ,逻 辑 起 点 范 畴 作 为 它所 在 系 统 中 的 一 个 基
式 如何 .不仅规定着 整体 的本质 .而且 也规定着起 点范畴

课程设计和实践的逻辑起点

课程设计和实践的逻辑起点

课程设计和实践的逻辑起点1. 引言课程设计和实践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乎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设计和实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逻辑起点的角度探讨课程设计和实践的重要性,并总结一些优秀的实践经验。

2. 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确定了教学的内容、目标、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在课程设计中,逻辑起点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逻辑起点是指教学活动的起始点,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它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教学活动的逻辑关系。

一个好的逻辑起点能够将课程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

2.1 教育目标的确定在确定逻辑起点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它表达了教师对学生期望达到的能力、技能和知识水平。

只有明确了教育目标,才能确定逻辑起点,并将课程设计和实践与教育目标相一致。

2.2 知识结构的分析在确定逻辑起点之前,我们还需要对知识结构进行分析。

知识结构是指知识的内容和层次结构,它反映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通过对知识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逻辑起点,并将课程设计和实践的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3 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确定逻辑起点之前,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学生是课程设计和实践的主体,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

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可以确定适合他们的逻辑起点,并将课程设计和实践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相契合。

3. 优秀的实践经验在课程设计和实践中,一些优秀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总结。

3.1 注重问题导向优秀的课程设计和实践应该注重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指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驱动力,通过师生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问题导向的课程设计和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引入实践活动优秀的课程设计和实践应该引入实践活动。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金融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起点和路径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金融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起点和路径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金融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起点和路径陈向阳 董再平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以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然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及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指导意见,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谱下新的篇章。

在该指导意见中,明确了深圳的战略定位、发展要求和发展目标,尤其为深圳的经济发展设下了更加深远高层次的新格局和新目标。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有利于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是一次包括金融领域在内的全方位探索实践,金融的特征是其对实体经济的依附性,由于这一特征使得金融的改革开放要与实体经济的需求和发展阶段相适应。

一些学者认为应该从一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实体经济与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产业结构对金融需求的结构性差异,来考察最优金融结构选择。

林毅夫等(2009)认为决定金融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一国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结构的性质,与实体经济内生的金融需求相适应的金融结构才是最优的,并且最优金融结构是动态的,随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企业规模和风险特性的变化而演变。

张成思和刘贯春(2015)认为最优金融结构内生决定于一国要素禀赋结构,在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化中其对应的最优金融结构也显著不同,并非单纯地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

尹雷(2014)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倒U形非线性关系,并且最优金融结构是客观和动态,随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规模和风险特性的变化而演变。

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探讨
NO .01, 012 2
现代 商贸工业 M o enB s e rd d s y d r ui s 第 1期 02年
思想政治教 育学逻辑起 点探讨
叶 毅
( 肥工业 大学马克 思主义 学院 , 徽 合 肥 200 ) 合 安 3 0 9 摘 要 : 辑 起 点 是 一 门科 学或 学 科 理 论 体 系 的基 石 , 理 论 体 系 赖 以 建 立 的 基 础 。 所 以 , 讨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 逻 辑 逻 是 探
任 何 一 种 理 论 , 想 成 为 一 门 科 学 的 理 论 , 种 理 论 本 2 对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学 的 逻 辑 起点 几 种 代 表 性 看 法 要 这
身 必须具 有严密 的、 内在 的联 系 , 就是 必须 形成 一 种理 论 的简评 也 体 系 。要建 立理论 体 系 , 就必 须 先 确定 一 个 最基 本 的范 畴 2 1 以“ 实 的 人” 为 逻 辑 起 点 . 现 作 作 为逻辑 起点 , 这样 , 全部 理 论 才能 从 起点 开 始 逐 步展 开 。 这 种 观 点 在 褚 凤 英 、 光 烨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模 李 论 而一 门科 学理论 的逻辑 起点 , 在开 始 时往往 是 不清 楚 的 , 只 式 的转 变—— 以“ 实的人” 现 作为 思想政 治教 育研究 的 出发 有 到 了相 对发达和成 熟的阶段 , 过认 真 地研 究探 索 之后 , 点 》 经 中强调思 想 政治 教 育学 研 究要 多关 注 “ 现实 的人 ” 。陈 才 能逐步 明确起来 。 殿林 、 天恩 在《 思想政 治教育 学 的逻辑起 点 》 王 论 中将 “ 实 现
1 逻 辑 起点 的界定
的人 作 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学 的 逻 辑 起 点 ” 以 “ 实 的 人 ” 。 现 作

对教学论逻辑起点的认识

对教学论逻辑起点的认识

对教学论逻辑起点的认识李芒(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北京 100875)摘要从“教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出发,探讨教与学的基本关系,从而认识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认识过程。

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教学”。

人们关心事物逻辑起点的深层原因在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实体思维”倾向的支配。

关键词教学论;逻辑起点;实体思维;关系思维学习教学论,首先应该研究教学论最核心的概念。

必然需要提及“教学”,必然应该讨论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学论最初的原点概念。

对基本概念的认识会影响到对教学论的认识,进而会影响到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认识。

所以,研究的话题就应该从“教学”说起。

一研究教与学的关系,主要应该分析教学的涵义,把握了教学的涵义,教与学的关系就可一目了然。

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尚书·兑命》中的“教学半”是我国文献中出现最早的“教学”二字,是指“教和学各半”的意思。

[1]从字面上看教学实际包括两个要素,一个教一个学,这是中国人理解教学的最初基础,以后各家的阐述大都按此思路延伸。

在此之后,比较系统地论述教学的论著就当属《学记》了。

《学记》是战国后期思孟学派的作品,也含有荀子的思想,第一次以教学论为主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学,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

“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之后又论及了“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现代教学论学者对教学也有许多不同的认识。

王策三教授认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收稿日期:2007年作者简介:李芒(1961—),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

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2]并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3]人们称之为“主导主体论”。

台湾师大教育系教授高广孚给“教学”下的定义是教师经由详细的计划和设计,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以指导、鼓励及激发学生自动学习,以获得生活上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习惯和理想的一种工作或活动。

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内在规定性

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内在规定性

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内在规定性作者:平和光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6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取得较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学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例如理论体系逐渐丰富、学科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等,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研究范畴不清晰、研究基本范式缺乏等。

为改变这种状况,一些研究者从多个视角开展了进一步研究,其中就有研究者提出对职业教育理论源头和起点进行反思。

学科的源头,即是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是这门学科的开端或开始的地方,是整个学科体系形成、推演和发展的关键。

对于职业教育学来讲,明确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构建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前提条件。

因为,规定性不同,逻辑起点不同,基于该逻辑起点构建的学科理论体系也会不同。

那么,该如何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内在规定性具有哪些特征呢,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提供理论指导。

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国实践证明,其可以作为解决当下中国问题的理论指南和根本方法论。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对职业教育学所涉及的基本范畴和概念综合分析后,笔者以为,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内在规定性应当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应该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最抽象的现实存在与规定,其不以职业教育任何概念、范畴、规定等为前提和中介,是职业教育所涉对象本质属性的高度抽象化。

第二,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具有不证自明性,基于人们对于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概念所指代的职业教育客观具有不可言喻的理解或认同,因此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不能被定义或不需要被定义。

第三,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潜在地包含着全部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所有丰富的内容、形式、范畴、规律、概念等,是整个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胚芽”,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能定义出职業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推演出一系列职业教育学理论的主要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二级学科的逻辑起点问题
在人类认识的近现代发展中,学科分支趋于精
细,形成大量的二级学科已成为事实。二级学科逻
辑起点的确定问题由此而同样需要研究。
鉴于二级学科总是集中关注一级学科研究对象
系统中的某个要素、某种关系或系统和环境的某种
关系,总是以某个特定的局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从而深化、细化一级学科对问题的研究,因此,二级
结构的分析是对研究对象内在运作机制的分析,而
不是对研究对象和环境构成的大系统的分析,即使
在系统结构分析中涉及环境,也并不涉及环境和对
象交互作用的详细情况。此外,对研究对象系统还
可以进行系统过程分析或功能分析,由于过程是结
构的活动过程,功能在过程中实现,因而结构分析和
过程分析、功能分析应当是一致的。相对而言,结构
整体性质和属性的作用和地位,它贯穿系统活动的全
部过程,并由此维系系统其他要素的关系,这一要素
可称之为核心要素。对系统进行过程分析或功能分
析同样可以获得对核心要素的认识:在系统过程中,
多个要素的活动都直接和核心要素相联系,甚至就是
同核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是系统过程中出现
最为频繁的要素;在功能分析中,必须看到系统整体
子展示在人们面前,而是在实践中,随着与学科研究
对象有关的劳动的发展,而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人的劳动实践水平的限制,
人对学科研究对象的认识会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水平
上,对学科逻辑起点的认识也因而受到局限。随着
实践的发展,认识在积累、整合,不断突破局限,逻辑
起点因此而得到发展。因此,在学科发展中出现不
证。
五、对教育学科逻辑起点问题的研究
为进一步说明以上逻辑起点确定方法等认识,
特分析教育学科的逻辑起点问题,作为例证。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
目标的社会活动0[7]。这个/影响0的过程也就是
/教育0的基本过程,可如图2所示[8]。其中的/知
识信息0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以文字符号表述的
意义。很多学科的理论研究都依据黑格尔和马克
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和实践,对本学科理论体系的
逻辑起点问题做出了大量的研讨。但由于经典作家
仅对逻辑起点的规定性特征做出描述,概念和确定
方法尚不够明确,使得有关研讨失去了研究的共同
基础。冯振广和荣今兴[1]、西子微色#阿错[2]、冯
契和彭漪涟[3]等曾对逻辑起点问题做出哲学讨论。
息的传递,也就是说,教育就是通过知识信息的传
递,在个体层面上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在人类种群层
面上实现人类经验(文化)传承的活动。
图2 教育传播系统结构
不难看出,在图2所示的四要素系统结构中,知
识信息要素的流动将其他三个要素联系起来,规定
了系统整体的教育属性,因而是系统的核心要素。
这个系统结构所揭示的,正是教育现象在微观层面
论的逻辑起点。如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行为主义学
派和精神分析学派,就分别形成了以/行为0为逻辑
起点和以/本能0为逻辑起点的理论体系。当学科
研究发展和积累达到较高的水平,学科领域内能够
对研究对象系统形成较为一致的、体系化的认识,不
再为对象系统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而争论,学科研究
也就逐渐走向了客观、精确,达到或者接近科学水
学科的逻辑起点和他的父学科应当是不同的。其具
体的确定办法,和一般学科的逻辑起点确定方法并
无区别,同样是分析研究对象系统,找到核心要素;
或者通过寻求细胞形态、原始的基本关系来寻找集
中显现者,从而确定逻辑起点。但由于二级学科的 研究对象已Βιβλιοθήκη 是从现实的研究对象系统的抽象结构
中选择出来的局部,因而其研究对象系统本身往往
确定逻辑起点外,寻求/细胞形态0或/原始的基本
关系0,而后找到其中能够集中代表/细胞形态0或
/原始的基本关系0的概念,可看做确定逻辑起点的
另一方法。或者说,在不便通过系统结构分析来确
定逻辑起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细胞形态0或
/原始的基本关系0的分析来确定逻辑起点。
四、有关逻辑起点的其他问题
济活动中的一个要素。资本家、消费者同样如此。
由此而形成了从/商品0开始解释经济现象的理论。
而之所以不用/劳动0和/价值0作为逻辑起点,则是
由于/劳动0仅仅是经济活动中一个要素的活动,不
能代表整体,因而不适于作为逻辑起点;/价值0通
过经济系统的整体活动得到实现,应视为系统的功
能,需要用要素的活动和联系去解释和说明,同样不
陈述性知识,而且包括主要表现为操作技能及认知
策略的程序性知识乃至价值取向、态度情感等,是指
一切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信息。
因而是一种广义的知识信息,就其内涵而言,这个概
念和/经验0的概念较为接近,或者说,广义的知识
信息就是从全部人类经验中选择、分化出来作为教
育教学内容的部分。教育的实际活动,就是知识信
上的基本结构,也就是教育现象的/细胞形态0,和
教育现象中/原始的基本关系0,而知识信息则由于
其对系统结构的联系作用而成为/细胞形态0或/原
始的基本关系0的集中代表。因而可以确定,知识
信息是教育学科的逻辑起点。
此外,笔者还将教育现象视为精神产品流通中
的一个部分,则可以得到图3所示的系统结构。不
同流派,对逻辑起点乃至学科整体各持己见,是学科
发展中的一个自然阶段,也是逻辑起点认识发展中
的一个阶段。而且即使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时候,也
只有人和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稳定在某种特定的状
态下才能使认识处于相对稳定当中,否则认识就会
不断发展,逻辑起点就随时有可能发展和变化。物
理学科从经典物理到近代物理的发展就是典型的例
笔者曾基于对理论体系构建过程的分析,提出对逻
辑起点概念的一种认识,并对经典作家关于逻辑起
点的规定性特征做出诠释[4],但在逻辑起点的实质
和确定方法等问题上仍有不够明确之处。本文试做
出进一步的说明,并辅以教育学科的逻辑起点的确
定作为例证。
一、逻辑起点是学科研究对象系统中的核心要素
系统是系统科学的核心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
是一致的。
进而,无论是列宁的/细胞0和/细胞形态0观
点,还是冯契、彭漪涟的/原始的基本关系0观点,在
逻辑起点的确定问题上都有待进一步的明确)))逻
辑起点究竟是什么?是细胞或细胞形态本身,还是
原始关系本身?或者是其中的一个要素?根据列宁
和冯契、彭漪涟对《资本论》逻辑起点的认同可以推
论,逻辑起点是/细胞0和/细胞形态0中的一个要
功能本身和核心要素之间的差别,核心要素是功能赖
#122#以实现的系统结构和过程中的枢纽。
像基本问题一样,核心要素的发现也需要时间
和积累。特别是不同流派的理论体系,通常会各自
偏重于某个特定的要素,以该要素的活动、运作或转
化等对系统的整体活动做出描述,也就是以这个要
素作为系统的核心要素,此时该要素就成为流派理
认识。本文在这里也试图以此作为逻辑起点确定方
法的一个例证。
但需要注意的是,类似经济现象这样的对象系
统并不具有普遍性,或者说,不是所有的研究对象都
可以方便地分析为若干主体之间的交互结构。比如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物质0为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
心理学以/反映0为逻辑起点,经典物理学以/力0为
逻辑起点等,这些体系的对象系统分析就有待探讨。
素,也是/原始的基本关系0中的一个要素,这个要
#123#
周越,徐继红/再谈逻辑起点的确定问题素和其他要素的区别在于)))它能够将细胞或细胞
形态中包含的社会关系也就是/原始的基本关系0
集中地显现出来。而能够承担这样作用的要素,只
能是对象系统中的核心要素。由此可以得出推论:
除对研究对象做系统结构分析、找到其核心要素来
例[5]。对《资本论》,我们形成如下认识:马克思将
经济现象视为由/工人0、/资本家0、/消费者0、/商
品0和/货币0五个要素构成的系统,各要素由/商
品0的流动而联系起来,一旦失去商品这一要素的
流动,整个系统必然崩溃:人因制造商品而成为工
人,成为系统中的一个要素,一旦失去商品的流动,
工人将仅仅作为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存在,不再是经
/细胞0或/细胞形态0是指研究对象在微观层面上
的抽象形态,侧重于研究对象自身的结构和运作过
程,实质上就是研究对象的系统结构。而所谓/原
始的基本关系0,则正是在研究对象系统结构中包
含的主要关系或联系。因而/细胞0和/细胞形态0、
/原始的基本关系0两种观点尽管在表述方式上不
同,但都包含在研究对象系统的基本结构中,实质上
三、再看逻辑起点和
/细胞形态0、/原始的基本关系0
彭漪涟基于冯契关于以/原始的基本关系0为
依据确定逻辑起点的思想,直接面向逻辑起点的确
定方法,努力对列宁以/细胞0或/细胞形态0为依据
的确定逻辑起点的方法做出补充[3]。结合前述的
思考,有关/细胞0和/细胞形态0、/原始的基本关
系0的思想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说明:不难看出,所谓
平。而此时,核心要素的明确,也必然使学科理论体
系获得能够得到公认的逻辑起点,换句话说,核心要
素就是科学的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二、《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和经济现象的核心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