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欣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欣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欣赏
本文档旨在提供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有关古代诗歌欣赏的相关信息。

概述
在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专门介绍了古代诗歌欣赏。

通过研究古代诗歌,同学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语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研究目标
在研究古代诗歌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1. 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2. 学会分析古代诗歌的意境、意象和修辞手法;
3. 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古代诗歌代表作品;
4. 培养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表达。

研究内容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代诗歌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2. 古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3. 古代诗歌的意境、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与欣赏;
4. 选读和欣赏一些著名的古代诗人的作品。

研究方法与策略
在研究古代诗歌欣赏时,同学们可以采用以下研究方法与策略:
1. 仔细阅读教材中的诗歌,理解诗歌的含义和传达的情感;
2. 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思考诗人想要表达的主
题和意境;
3. 反复朗读和背诵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4. 培养敏感的语感,感受古代诗歌所传递的美和情感;
5. 多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
通过研究古代诗歌欣赏,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去体会古代诗人们的心境和意境,从中汲取灵感,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欣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

芷兰
辛夷(木兰 )
杜衡(马蹄香)
荪(菖蒲)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比兴,既有对湘夫人的赞美,也暗含着相思之深。
“不敢言”有无法说,不用说之意。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比兴,既有对湘夫人的赞美,也暗含着相思之深。
“不敢言”有无法说,不用说之意。 2、“荒忽”,迷迷糊糊之意,所谓用情深时自转痴。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比兴,既有对湘夫人的赞美,也暗含着相思之深。
“不敢言”有无法说,不用说之意。 2、“荒忽”,迷迷糊糊之意,所谓用情深时自转痴。 3、“流水潺湲”,相对论,实写等待中的煎熬。
本段小结
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 心里,急切等待恋人而又不见 来到,心情恍惚地向远方张望, 迷惘地看着慢慢不断的流水出 神。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以:用; 逆:估计;
意:自己的切身体会; 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以意逆志
以:用; 逆:估计;
意:自己的切身体会; 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在鉴赏诗歌时,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自己 当作诗人,“将心比心”地去领会、估计诗人在诗中所 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课文分析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好像已经飘然降落 到了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见秋风萧瑟,洞庭波起, 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的准 备,却见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所以第一段主要 用盼望对方来而没有来,表达了一种情绪的极度低落。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儿聚集在水草中,鱼网张在树上
以凄清、冷落、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 意境奠定了全诗幽怨哀婉的情感基调(情景交融)。

诗词鉴赏期末总结与反思

诗词鉴赏期末总结与反思

诗词鉴赏期末总结与反思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凝结着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和情感。

在课堂上学习诗词鉴赏已是大学阶段的必修课程,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分析,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审美风格。

课程结束后,我对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收获有了一些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觉得这门课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大量的古诗词,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传,从五言绝句到七言律诗,从近体到豪放派,从诗歌到辞章散文。

这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我逐渐明白了古人创作诗词的艰辛和创作背后的深刻思考。

他们通过形象的描写、丰富的比喻、含蓄的表达,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寄托其中,使诗词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其次,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我逐渐培养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

以前,我对古诗词只是停留在朗读和理解文字表面的阶段,很多时候也只是抓住其中的词句来背诵,没有真正深入思考其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而在课程中,我学会了通过韵律、押韵、修辞等手法来分析和解读诗词作品。

在学习中,我开始重视每个字句的把握和表达,注意字句之间的联系和意境的构建。

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意象以及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但是,总结之后,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诗词鉴赏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对古诗词的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一些古代文人的生活和背景,但在面对新的诗词作品时,我往往还是不能准确地把握其意境和内涵。

这与我平时阅读的范围和水平有关,需要我通过更广泛的阅读和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修养。

其次,我在对作品表达方式的理解上还不够深入。

有时候,我会过于局限于作者的字句和表达,忽略了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意义所在。

这需要我通过更多的思考和分析来提升我在诗词鉴赏方面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之李凭箜篌引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之李凭箜篌引

_ 、整体感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 初读全诗,掌握字词句含义,据题目,找岀直接写李凭弹箜篌”这件事的句子。

并找岀两个过渡句(关键句)成果展示:“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直接写事件,其他都是描写音乐。

“中国”指长安,“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与之照应;“紫皇”既可指“皇帝,也可指”天帝“”天神“,下文”女娲补天“”神妪“”瘦蛟“”吴质“”寒兔“与之照应。

(ppt展示)2. 想想前四句正常的语序是什么?李贺为什么这么安排?要点:突岀强大的音乐效果,先声夺人,天地之间一片静寂,唯有音乐在其中飘荡。

抓住”吴丝蜀桐“”空山“”“凝云”等意象(ppt展示)1. 学生朗读整体感知2. 同桌交流3. 优秀学生点拨字词句4. 学生交流展示对诗歌的整体把握1. 学生能自己探究解决的教师不讲2. 优秀学生能帮助全班解决,教师不讲,充分发挥主动性3. 对作品的理解要有整体意识,语境意识三>自主探究,再次朗读作品,品味手法1. 再次朗读作品,看看都用了什么手法写音乐?《琵琶行》主要以直接描写主,这首哪些句子是?其他的用了什么手法?赏析你喜欢的诗句。

2. 教师肯定学生赏析的精彩之处。

3. 总结归纳:琵琶行: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主要为直接描写(以声写声)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琢磨不多,主要为侧面烘托。

直接描写主要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声写声,以形写声)(ppt展示)1. 学生再次朗读2. 学生以写的方式赏析自己都喜欢的诗句3. 学生自由交流这个环节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品味,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实现知识的迁移,每个人的口味是不一样的,学生可以自由谈,教师没必要给过多的限定和否定性的评价。

四、与“大家”(CC TV10)的朗读,作比较,再次品味1. 与“大家” (CCTV10的朗读,作比较,再次品味,你认为朗诵者哪个地方特别值得你学习?播放朗读,学生品味,再次朗读,感受美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观沧海》教学案知识梳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二、【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

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三曹: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

三、【注释】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沧海:大海。

4、何:多么(程度副词)。

5、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6、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

竦,通“耸”,高。

峙:耸立。

7、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8、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洪:大。

9、若:似,好像。

10、星汉:银河。

11、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真是幸运到了极点。

12、歌:诗歌。

13、以:用来。

14、咏:表达,抒发。

志:理想。

咏志:即表达心志。

四、【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课件27张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课件27张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表达 技巧
诗歌的思想 和情感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炼字 诗眼 炼句 语言风格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咏史怀古诗 山水田园诗 边塞军旅诗 送别怀人诗 羁旅思乡诗 咏物言志诗 即事抒怀诗
1.形象+身份

人物形象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概况社会意义或作者
建功立业,乡愁,战争艰辛,对君 王的不满,赞叹奇异风光
依依不舍,思念与牵挂,对友人 的安慰与勉励,抒发人生感慨
容 和
羁旅思乡诗
羁旅孤凄之愁,思家怀人, 怀才不遇,厌战思家

咏物言志诗

即事抒怀诗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运用习题继续巩固古诗鉴 赏的各类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总结阅读诗歌的常见方法 教学难点:明晰诗歌阅读的答题内容
总结方法
(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 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总结方法
(二)看注释
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往往在诗歌后面附有几则注释, 对于这些注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阅读, 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信息,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 准备
总结方法
(三)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 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 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 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 作用。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结尾特 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的捷 径。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共九种题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共九种题材)
常见标题
标题中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常见意象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花开等。
常见情感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
八、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常见技巧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六、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常见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常见技巧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完整版)202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古诗鉴赏题汇总

(完整版)202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古诗鉴赏题汇总

一、阅读《望岳》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的景色。

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4.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6.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二、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问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三、阅读《登飞来峰》回答下列问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详解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详解ppt课件

ppt课件.
24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
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ppt课件.
25
例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ppt课件.
37
鉴赏要点
①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 ②分析写法,领悟感情。
ppt课件.
38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
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 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 隐的情怀。
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 近结合。
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
17
欢聚离散皆是缘
送别抒怀诗
ppt课件.
18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 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 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 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 造形象。
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 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 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 其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 《阿房宫赋》原文 作者简介 译文 背景 主题 鉴赏 赏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 《阿房宫赋》原文 作者简介 译文 背景 主题 鉴赏 赏析

【原文】阿房宫赋杜牧〔唐代〕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太和二年(828)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鉴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鉴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鉴赏
本文档旨在对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进行鉴赏,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和理解帮助。

诗歌鉴赏
在七年级语文下册中,古代诗歌的鉴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研究古代诗歌,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古代诗歌概述
在研究古代诗歌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常用对仗、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此外,古代诗歌还注重节奏感和音乐感,所以在朗读时需要注意抑扬顿挫和抑扬格律。

古代诗歌作品
七年级语文下册中,我们将研究一些著名的古代诗歌作品,包括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
别》等。

通过分析这些作品的内容、结构和修辞手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研究方法
在研究古代诗歌时,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1. 了解背景知识: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相关历史、文化等知识,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2. 分析诗歌结构:学生可以分析诗歌的韵律、押韵、句式等结构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整体结构和思想表达。

3. 理解修辞手法:学生可以研究和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对仗、比喻、拟人等,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4. 多次朗读:学生可以多次朗读诗歌,通过朗读来体味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以上是关于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鉴赏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第1讲形__象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浸润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第1讲形__象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浸润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下面我们就如何赏析诗歌中的形象作一详细的指导和讲解。

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历史。

虽然不能像小说一样通过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但根据诗歌中的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把握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仍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整体把握了形象,才能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知识储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形象。

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诗化了的作者"。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

通过诗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想可以推想出诗人的形象特征。

2.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常见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举例(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8)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结【一、诗歌的文体常识】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曹丕《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渭川田家》。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①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无须对仗。

②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3)词①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

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③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④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题与内容有关。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如何正确理解诗歌】1、关注诗歌题目因为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缘起、时间、地点、人物、场合、事件、主旨、感情基调等,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旅夜书怀》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旅夜书怀》

特点
画面
意境
颔 联

低垂
远处,星空 低垂,原野
雄浑
平野 辽阔无边
辽阔无边;
近处,明朗

灿烂
的月光下,

江水汹涌澎

江流 汹涌澎湃
湃,奔流不 息。

景物
诗人形象
读 辽阔的平野

歌 颔
浩荡的大江
乐景
孤苦 无助

灿烂的星月
情感 哀情
Tip:诗人何故要写如此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 星月呢?
越是宏大的背景,越能反衬诗人的渺小与孤独。。

情感词:诗歌当中直接描写感情或具有比较明

确的感情倾向的语言。


旅 独 飘飘


看 情
这些字眼的透露作者的漂泊在外的孤独之感。


诗 歌
1、朗读诗歌,思考诗歌中集 中描写景物的在哪几联?
六 看
2、通过对意象的解读,你能 读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看 意 象
3、运用写景七角度,来思考 运用的了什么表现手法。

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

访友。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
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二、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

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行 役 诗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 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读 思考:颈联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提示: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认识古代诗词及基础的诗歌创作和鉴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认识古代诗词及基础的诗歌创作和鉴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认识古代诗词及基础的诗歌创作和鉴赏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认识古代诗词及基础的诗歌创作和鉴赏古代诗词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意识、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尚的情操。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教授孩子们一些古代诗词,并让他们进行基础的诗歌创作和鉴赏。

一、古代诗词的认识古代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瑰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认识它们。

从《诗经》到唐代的《唐诗》,再到宋代的《宋词》,每一时代都有独具特色的诗词作品。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我们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他们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古代诗词,给孩子们进行阅读和背诵。

例如,可以选取《静夜思》、《登鹳雀楼》等经典诗词,让孩子们感受到古代诗词的美。

二、诗歌创作的基础诗歌是文学的高级形式,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抒发方式。

在小学三年级,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基础的诗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首先,我们可以从“描写事物”和“表达感情”两个方面展开。

例如,通过让孩子们写一首描写家乡的诗歌或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诗歌,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习一些基础的写作技巧。

例如,韵律、节奏、对仗等。

通过学习这些写作技巧,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最后,鼓励孩子们多读诗歌、多欣赏诗歌。

只有在接触到更多的优秀诗歌作品后,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魅力并进行更好的创作。

三、诗歌的鉴赏在学习诗歌的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孩子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优秀诗歌作品,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从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识别一首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的情感是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的等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诗歌鉴赏活动,如诗意画展、诗歌朗诵比赛等,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叙事,后半部分则往往表情达意。
5) 注意实写(明写)内容与深层含义。
一、内容
(一)准确把握内容
诗歌内容宽泛地说包括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
有时是对整首诗表达的考查,而有时又是考 查诗中具体的某句或某联的写作内容,但无论 如何都要做好整体把握,然后再结合题目具体要 求进行答题,这样才能不失之片面。
例如: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 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 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 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 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 修辞手法. 我们读过的如刘禹锡的《竹枝词》
例如:石头城(唐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 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 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 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 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1.象征,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 的品德节操.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等无不可以写入诗歌
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
①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②松——坚贞高洁
③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④莲——表达爱情
又如:春思(唐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 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 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 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 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三)表现手法 3.写景,常用写景方式有: (1)侧面烘托 (2)以景衬情 (3)动景、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4)塑造意境,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抒发感情 (5)虚实结合 (6)卒章显志 (7)移情 (8)烘托
(三)表现手法3.写景 (1)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 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 果,即是侧面烘托.如:
(二)修辞的巧用:
3.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 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画眉鸟(宋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 人间自在啼.
【析】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 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 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 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 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 才理想的向往.
【析】"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 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 动情景."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 也使人想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 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 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二)修辞的巧用:
1.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总结
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学 陆可教
A、《考试大纲》要求: 1.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B、做诗歌鉴赏题的步骤: 1)把握分析诗歌意象。 2)注意诗题、诗序、注释、作者等辅助
信息。
3)注意题干的提示作用。 4)注意诗词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往往
诗歌内容类型举例:
1、边塞诗歌
2、爱情(闺怨)诗歌
3、羁旅诗歌
4、送别诗歌
5、怀古(咏史)诗歌 6、咏物诗歌
7、写景诗歌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 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请分析本诗借菊表达的思想内容。
一二句写菊花独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虚 荣,坚持节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诗三四两 句精心刻画了菊花宁带着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 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这些也正是诗人 的自我写照,表现作者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 守清高的精神,以及其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及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二、表达 (一)语言的锤炼 (二)修辞的巧用 1.比喻2.隐语,(谐音)双关3.对比 等。 (三)表现手法(重点) 1.象征 2.托物言志 3.写景 (四)结构 ①层层渲染,铺垫 ②首尾照应
(一)语言的锤炼
古人讲究炼字,要注意体味关键字词的意味。
例如: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 草露唏。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⑤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⑥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⑦鹧鸪鸟——离愁别绪
⑧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 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如: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 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注:郑思肖,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宋亡后, 隐居苏州。坐卧必向南,因自号所南,以示不忘 宋室。专工画兰,花叶萧疏,他画兰不画土、根, 寓宋沦亡之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5年山东卷)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 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 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 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 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 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 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 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 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 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