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基础教育实行策略
浅析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策略与基本模式
浅析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策略与基本模式引言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一直以来被视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和文化遗产。
中小学书法教育作为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本文将浅析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策略与基本模式,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书法教育,培养学生的书法素养和艺术修养。
策略一:注重基本功训练良好的书法作品离不开基本功的扎实训练,因此,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第一个策略是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通过反复的笔画练习、字帖书写等方法,学生可以逐渐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和规范动作,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策略二:注重创造性实践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个人表达和创造性,因此,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第二个策略是注重创造性实践。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进行创作性的实践活动,例如自由书写、创作题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个人特点和风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思维。
策略三: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如讲座、展览、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需求,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基本模式一:集中式教学模式集中式教学模式是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常会选择一个集中的时间段,进行书法教学。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实践演练。
这种模式适用于对基本功训练和技能指导较为重视的情况下。
基本模式二:分散式教学模式分散式教学模式则是把书法教学融入到日常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环境。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会通过布置书法作业、举办书法比赛等方式,促使学生在不同的课程中进行书法学习。
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整合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策略与基本模式对于学生的书法发展和艺术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注重基本功训练、创造性实践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的书法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关键。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及其对策
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2022年基础教育以高质量发展为时代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深化改革,稳中求进,综合施策,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取得新成果。
2023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将驶入快车道,面临新的形势,肩负新的任务,迎接新的挑战。
为此对2023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十条建议。
建议一,推动“双减”政策实施的深化与突破。
新的一年中小学“双减”政策的实施要面对和破解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新困难。
需要以法治+科学的思维、理念、机制,去攻克校外培训机构隐形变异和违规反弹等现象难题。
需要持续关注中小学生学校、家庭作业超量等隐形负担问题。
建议多方协同,精准施策,力争“双减”政策在应对多种复杂现实中不断深化实施,实现新的突破,真正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
建议二,强力推进课程标准的校本校本化落实。
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及实施,已成为第9次课程改革新的引领性战略工程。
如何使新的课程标准在基层中小学中得到校本化、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是新的一年教育管理、教育科研、中小学校必须用智慧性行动作答的艰巨课题。
建议在构建科学的指导引领机制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帮助中小学校构建切实可行的课标校本化实施的实践机制,充分发挥新课标在新课程、新课堂、新教学中的多种教育功能。
建议三,努力实现课后服务功能的回归。
中小学课后服务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的基本认可,但在实践中也渐渐暴露出应试化、简单化、功利化等弊端。
在新的一年,建议教育管理部— 1 —门、中小学重点要解决是课后服务功能回归到服务、育人、公益上来,真正实现课后服务教育化、多样化、课程化、活动化,探索建立政府政策性经费保障机制。
建议四,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劳育融合。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地位价值已从教育、法规、政策等层面得到确立,且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入新的课程方案和学科阵类中。
在新的一年里,建议教育管理、科研、中小学应持续关注中小学劳动教育如何在规范化实施中深度体现劳育结合的价值追求,防止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出现有课标无教学,有形式无内涵,有活动无教育及学校家庭相脱离等深层次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标签:教育杂谈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作者:罗继远来源:吉安教育信息网2002年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小学阶段已实施了五年,初中阶段实施了二年,今年秋季,小学课改进入六年级,初中进入三年级。
这次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教材改革带动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全面整体的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
课改的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基本内涵是: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③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④坚持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一、课改的收获经过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五年来艰苦探索和积极实践,我市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学校的办学水平正在逐步提升。
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2、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落实;3、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正在形成;4、校本教研制度已在各中小学校全面推广,教师专业素质正在不断提升;5、学校和教师由过去单纯追求统考学科的考试分数逐步向追求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转变。
课改的收获在学生身上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根据调查座谈,课改实验班的老师一致认为:1、使用新教材的学生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问题的能力比过去使用老教材的学生强得多,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强。
2、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能够围绕一篇课文或一个主题搜集各种相关资料,学习不再局限于一本书而是拓展延伸到社会生活、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
3、交流表达能力提高了。
4、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
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
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助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助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机遇。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正逐步普及和推进,为学校提供了创新教育手段和管理模式,为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变革和提升,助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一、智慧校园建设对基础教育的意义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涉及教育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对基础教育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教学模式:智慧校园建设为学校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在线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资源共享和协同学习,开展在线教育、远程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等,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 优化教学管理:智慧校园建设整合了学校管理各环节的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方便教育管理者进行决策分析和业务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
3. 提升师生互动:智慧校园建设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和高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课堂互动、作业布置和批改、学生成绩查看等,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拓宽学生学习途径:智慧校园建设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课后辅导和选修课程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发展。
5. 增强家校互动:智慧校园建设改变了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家长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参与家校互动、进行在线家庭教育等,促进家校合作,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二、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实施策略为确保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顺利推进,需要制定有效的实施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订规划:学校需要制定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和时间节点,制定相应的预算和资源配置计划,确保全面推进。
2. 教师培训:为了保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智慧校园建设的技术和工具进行教学,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论中小学教师行动研究的优势及其策略
校I园I之I窗划、有目的、有方法地“观察和实验”;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及其基本理念,以“多感官参与科学探究”为切入点,确立《小学科学课多感官参与学法研究》的课题。
(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行动研究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调查、实验及文献查阅等形式收集资料,资料包括:课堂实录、佚事记录、课堂档案(如学生作文、绘画、考试分数、学习活动记录表、学生档案)、课堂教学的录音与录像等现场记录;以及教学札记、教学日记、调查表、访问记录等;还包括口头切磋等经验总结与探讨以及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心得体会。
总之研究资料可分为:背景资料、过程资料和结果资料三种,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的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效果是否由方案带来的和怎样带来的研究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
这些资料对于效果分析是缺一不可的。
资料的收集与问题的解决之间尚有一段距离,在问题、资料和答案之间,还需要不断地分析与反思。
分析、反思应该贯穿在行动研究的每个阶段,离开了它,不仅找不到问题的答案,而且收集到的许多资料反而显得杂乱、累赘;离开了它,即使找到答案,也不是最适切的;离开了它,甚至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研究问题。
可见,分析与反思是行动研究的重要方法。
(四)研究计划与研究过程l、开放务实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研究活动的蓝图,制定研究计划是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
制定研究计划时应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搞清楚:现状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存在哪些问题?关键问题是什么?问题的解决受哪些因素制约?众多制约因素中哪些是重要的而且可以创造条件改变的?什么样的设想是最佳的?等等。
研究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一步具体行动步骤。
研究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和开组成的研究小组和协作型研究小放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计划是暂组如何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保时的、试验性的、允许修正的。
行证行动实施到位。
只要有目的、负动研究的起点不是一个固定的假责任、按计划采取实际步骤,同时设,而是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的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这样的行设想或计划,整个行动研究过程动研究才能逼近解决问题的性质。
中小学办学特色及策略
中小学办学特色及策略作者:刘尧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年第03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特色鲜明的中小学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中小学办学特色的内涵与特性中小学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专有性或显著性发展方式,以及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显著特征,这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是一所学校的优势所在。
它通常具有规律性、文化性、独特性、稳定性、持久性和发展性。
规律性指一所学校遵循教育规律,自觉按照本校办学规律办学;文化性指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过程与校本文化特色的营造过程是一致的,其特色最终要体现在校本文化特色的形成上;独特性指一所学校所具有的鲜明办学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稳定性和持久性指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并被社会所广泛认同;发展性指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与其发展相伴随的,是不断提升、不断丰富和不断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二、中小学办学特色建设的基本因素一所中小学要办出特色,就必须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围绕培养富有个性特色学生的目标,充分发掘本校的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不懈努力,逐步形成自己学校的独特风格。
1.特色校长。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
”在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校长是一所中小学办出特色的关键因素。
校长要对本校应当办出什么样的特色以及怎样才能办出这样的特色有深入的思考和明确的认识,这就首先要求校长必须具备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
小学教育实施策略
小学教育实施策略1. 强调基础教育小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确保学生在语言、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都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 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确保各个学科的内容有机衔接。
- 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2. 培养综合素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
除了学术知识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社交能力和身体素质。
以下是一些实施策略:- 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兴趣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 引导学生参与团队合作和社区服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 定期开展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3. 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不同的研究风格和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个性化教育的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潜能。
以下是一些建议:- 了解每个学生的研究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
- 提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研究需求。
-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自信心。
4. 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两大重要支柱,家校合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家校合作的策略:- 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
-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家庭作业指导,加强家校互动。
- 提供家长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持孩子的研究和成长。
以上是一些小学教育实施策略的建议,通过强调基础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个性化教育和家校合作,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解决方案
基础教育解决方案
《基础教育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的基础教育系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师资短缺、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压力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首先,提高师资素质是基础教育解决方案的重中之重。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激励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其次,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也是解决基础教育问题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需要引入更多的活动式教学和课程设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完善基础教育的评估体系也是解决方案的重要一环。
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除此之外,家校合作也是基础教育解决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解决方案》需要围绕提高教师素质、多
元化教学模式、完善评估体系和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展开。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小学均衡教育发展实施方案
小学均衡教育发展实施方案教育在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小学教育则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
小学的均衡发展是关乎教育质量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为了实现小学均衡教育的发展,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以保障小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提出如下方案。
一、优化课程设置小学均衡教育的核心在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各方面潜能,因此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外,应该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学术、体育、艺术等方面均衡发展,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二、注重个性化教学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个性化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通过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均衡化。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支撑,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因此,需要加强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均衡教育的需要。
四、建立评估机制评估是小学均衡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及时调整教育工作,保障教育质量和效果。
因此,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对学生、教师、学校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促进教育改进,实现小学均衡发展的目标。
五、加强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直接影响者,因此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建立有效的家校互动机制,促进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家校合作,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小学均衡教育的顺利实施。
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小学均衡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本文主要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二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方案本身的问题尽管课程改革的目标无疑是正确的,但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并非完美无缺。
比如有些学科的课程目标不清晰,课程标准的陈述欠规范,导致实践中操作困难;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有了明显的改观,但高中课程内容的“繁、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课程评价有了先进的理念,但技术支持依然严重欠缺,例如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
另一方面课程改革也缺少相应的有效的自我更新机制,比如,对新课程实施的跟踪研究和评估工作没有及时跟进,原定于2004年完成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稿未能如期公布。
课程改革不止是设计一个理想的方案,课程改革更是一种复杂的实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实施过程恰恰是我们进一步确认应该做什么和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在三次调研中也反映出来许多试验区有很多创造性的经验。
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
(二)课程改革配套政策问题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其成功受制于诸多因素,需要很多的配套政策的支持。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解读
第一部分:《行动方案》的出台背景
预期落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年版)及各科课程标准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推进到新阶段。然而,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各地仍存在教育理念滞后、育人方式落后、片面应试教育倾向, 以及统筹指导力度不够的情况,特别是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实验教学、培训研修 等支撑方面,相比预期还存在着较大的落差。
2.控班能力
第二部分:《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
(二)行动目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3年启动,有组织地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 学深化改革。
至2027年,形成配套性的常态长效实施工作机制,培育一批深入实 施新课程的典型区域和学校;总结发现一批教学方式改革成果显著、有 效落实育人要求的教育教学案例;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 刻变化,教与学方式改革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形成新气象。
第三部分:《行动方案》的重点条款学习
(四)从“单一评价”转化为“综合素质评价” 2.控班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要面对的总是综合性、系统性的实际问题。 那些可以简单套用公式规则解决的单学科单因子试题往往并不能解 决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评价方式的变革,正是为了培养学生解 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行动方案》提出,注重核心素养立意的教学 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作用,丰富创新评价手段,注 重过程性评价,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控班能力
第五部分:《行动方案》的实际运用
(三)聚焦课堂质量,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战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益与活力,是 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我们要将所有的创新行动聚焦在高质量课堂教学的追求上, 进一步研究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积极倡导发展性 教学理念,大力探索五育融合、教书育人的课堂教学新样态,鼓励教师从实际出发,大 力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学生也因为学习成绩的原因,变得不怎么自信,也出现了一定的心里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高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出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教育部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教育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
那么本文就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探讨一下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素质教育;实施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教学,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更要关注学生的心里健康。
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够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智力、情感上获得心里平衡,能够在德智体上面和谐的发展[1]。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心里还不成熟,对外界的事物都处于一个新鲜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是他们建立自信心的关键时期。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能够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让学生能够有信心的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避免学生陷入泥潭,养成不好的习惯。
1.1真诚的关爱学生:小学生正处在一个不成熟的时期,也是学生建立自信心的重要时期。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一步促成的,需要教师能够拥有耐心和一片赤城之心真诚的关心学生。
站在学生的角度真正的关心学生,用自己的真心打动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对于那些比较淘气的学生,教师也要充分的考虑到他们的感受,多鼓励,让这些学生也能真正的感觉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这样更多的学生可以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充满信心的面对小学的学习。
1.2学会欣赏学生的进步: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小学生虽然年级比较小,但是比较注重自己在别人严重的形象。
所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学生,对于进步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让学生能够明白他们的进步得到了教师的认可,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愿意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给予学生及时的关注和鼓励。
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教育文档
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基础教育是指人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中小学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
基础教育阶段是初中及以前的阶段。
基础教育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带着学生尽可能自由地探索这个世界,以便发现他们最喜欢的领域。
基础,不是“基础知识”,它的范畴更为广泛。
我们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着许多认识误区,有些可能还不是认识误区,而是功利目的逼迫的结果。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1. 无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人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家庭之中,而且终生离不开家庭。
家庭中的风气、生活习惯、主导思想、处世态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持续的、巨大的。
这些影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很大一部分,有些家庭还给孩子规划了人生,并且按照规划去施行教育。
但是,在许多的观念中,把教育单纯地归结为学校教育,家长不注意言行,社会不管孩子的事,孩子有了问题,有了困难,在学校以外找不到解决的场所、机构;孩子有了问题,家长和社会不断指责学校,好像学校是一个医到病除的“神医”。
在所有的孩子问题上,我们的家长、政府、社会组织很难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功能、任务和责任。
2. 年级越低其教师的待遇、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就越低。
从教师学习的状况来看,小学、幼儿园教师看书学习的相对比较少,大学老师读书研究的比较多。
而从社会活动中受到的礼遇、收入各方面来看,小学、初中教师显然不如高中、大学老师。
客观地说,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低年级教师的人文素养、文化知识、思维水平显然低于高年级教师。
3. 人们追求分数、名头,却忽视了情感、习惯和能力。
老师以分数高为荣,为了提高成绩,有些老师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有的老师千方百计把优秀学生搞到自己班上,把学习差的学生逼走;有些老师对考试之道挖得精通,却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时事,教师有文凭没水平,有知识没文化,有考分没学风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成因分析1. 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湖南省吉首市双塘中学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课题的现实意义及背景: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随着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
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使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了解这一课题在这个领域中的研究现状,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
比如,有效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倡导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等。
就有效教学理论而言,我们的前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具体落实上,我们发现还存在着普遍的不足。
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并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认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大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必然可以进一步推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与使用,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时代和谐。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
而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关键。
在具体教学行为中教师必须关注、研究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诸环节的有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周期。
应当始终贯彻“积极进取、稳妥推进、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
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实行地点责任制。
在改革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仍应执行现行课程方案。
教育部将组织力量修订现行教学大纲、教材,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为过渡到新课程体系做好充分预备。
二、教育部设立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进展中心,作为国家级课程改革的常设组织机构,并组成由课程专家、学科专家、教育专家以及教育实践工作者共同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为课程改革的国家决策提供研究咨询意见,负责新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新课程实验的指导。
教育部在部分师范大学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承担国家或地点教育行政部门托付的课程改革任务,开展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验,进行课程研究人员及实验教师的培训,提供课程研究信息和咨询服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当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积极开展新课程的实验。
实验区将分层推进,滚动进展,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的作用,确保2021-2021年间在全国范畴内建立并运行起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三、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打算》的“跨世纪素养教育工程”中差不多列出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本指导纲要的实施,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承担起课程改革的领导、组织和和谐的职责,比照国家级专项,相应划拨地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经费,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四、为了保证新课程体系的实验与推进,必须依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对与课程改革实验有关的中小学校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干部和教育科研人员的培训。
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必须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相互配合和衔接,在培养适应新课程的合格师资方面,任务更加艰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差不多启动的中小学教师连续教育工程,应按照课程改革的精神,同课程指导纲要的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培养“一专多能”的跨学科、复合型中小学教师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
新时代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基础与策略创新
总结来看,家校合作共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积 极的实践效果。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家校合作共育的理念, 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家校合作共育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平衡家庭和 学校之间的责任和权益,如何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 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家校合作机制,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家校合作共育的 有效实施。
一、理论基础
1、教育生态理论
教育生态理论认为,教育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生态系统。在这个系 统中,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三个重要的生态因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教育生态环境。在家校合作共育中,教育生态理论强调学校与 家庭、社会之间的互动和协调,通过优化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是实施家校合作共育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开展家庭教 育讲座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提供家庭教育咨询和心理辅导 等服务,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困惑;组织亲子活动和实践课程,增 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情感。3Fra bibliotek创新家校合作形式
创新家校合作形式是实施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途径。具体包括:组织家长志 愿者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开展家校共同 备课和研讨等活动,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 家校互动平台,方便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和沟通。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是促进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家校合作共育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创新家校合作形 式以及强化家校合作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策略创新,可以有效地推进家校合作共育 工作的实施和发展,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小学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方案
小学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作为国家的根本大计,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完善。
而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更是需要得到重视和优先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和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起点,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小学教育的素质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性格、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都在逐渐形成。
因此,小学教育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体育健康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业上能力突出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身心。
另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小学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的教育离不开优秀的教师,而小学教育更需要有着温暖、耐心和责任心的教师。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的成长特点,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课堂。
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家长的教育意识,引导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来,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好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小学教育的优先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的优先发展实施方案需要从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家校合作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一代代健康、阳光、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小学生,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
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1. 内涵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系列工作。
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他们的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和促进。
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情感健康情感健康是指学生的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提供情感教育、情绪管理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情绪管理和情绪调适能力。
1.2 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是指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自信心。
1.3 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指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的表现和处理能力。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心理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的能力。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应对压力的策略和心理调适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
2. 类型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指在日常研究和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它通过课堂教学、课程设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2.2 咨询与辅导咨询与辅导是指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通过提供个别或小组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提供心理支持和引导。
2.3 社会环境建设社会环境建设是指通过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它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等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3. 实施策略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应该遵循以下原则:3.1 全员参与所有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应该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形成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
小学配置均衡实施方案
小学配置均衡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小学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群体,其身心发展需要得到全面的关注和支持。
而小学配置均衡实施方案,即是为了满足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计划。
本文将围绕小学配置均衡实施方案展开讨论,探讨其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案。
二、重要性分析。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配置均衡实施方案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关怀。
通过合理配置学科、课程和教学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交等多方面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促进教育公平。
另外,小学配置均衡实施方案还可以促进教育公平。
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一些地区或学校可能会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而通过制定配置均衡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地调配资源,缩小不同地区或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三、实施方案。
1. 学科设置。
在小学配置均衡实施方案中,首先需要合理设置学科。
除了基础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外,还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如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2. 课程设置。
其次,针对不同学科和学生的特点,需要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教学资源配置。
在小学配置均衡实施方案中,还需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这包括教学设施、教学用具、教材教辅资料等方面,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充足的教学资源支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 教师队伍建设。
最后,小学配置均衡实施方案还需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四、总结。
小学配置均衡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合理配置学科、课程和教学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基础教育实行策略
本文作者:虎俊昌单位:迭部县初级中学
中小学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起步阶段,是集中办学推行素质教育关键时期。
一提到素质教育,大多数农牧村老师对此概念还存在着困惑与模糊,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对基础课程教学的解放,是一种在快乐的游戏中培养学生音、体、美专长的教学模式,是开放式的个性教育。
培养学生专长,张扬学生个性,比过去更注重学生的特点,这是千真万确的,但对基础知识重要性教育忽视的观点恐怕就不太合适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教育好似一条平坦宽阔的大道,对学生个性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反,基础不牢固,基石部分松软干瘪、千疮百孔,即使再结实的大厦也会有倾倒的可能,基础扎稳了才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把素质教育同基础教育脱节的想法和做法是对我们开发后备人才的最大障碍,我的观点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不能放松基础教育教学,也不能忽视学生身体、语言交际、创造、表演等素质的培养,"相互补台,好找一台,相互拆台,共同垮台"。
只有把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充满和谐生机与活力。
对此,本人认为农牧村小学基础教育的开展应该是:
一、抓好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目前农牧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由于居住相对分散,文化氛围不浓,育人信息闭塞,上学观念落后,经济发展滞后的劣势,对从事农牧民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农牧民从遥远、偏僻的山乡一隅把子女送到学校实属不易,在此深表同情,可是由于部分子女错过适龄儿童的教育阶段,部分子女年龄又偏小,这些子女学前教育本身就缺乏"营养",面对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对适龄儿童必须经过学前严格的管理与教育,既要排除农牧村子女素质教育难以开展的心理障碍,又要树立农牧民子女并不比城镇幼儿园学生差的信念。
农牧民子女实际上就是起步晚点儿、受语言障碍的制约以外,智力并不差,只要我们科学的编班,耐心的引导,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是会赶上基础素质具有优势的学生的。
到底从哪些方面着手去做,我们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从实际出发,具体:
(一)、从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入手。
日常行为的良好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前提,是勤奋好学的开端,一个举手投足的行礼,说错了话,做错了事,一个天真的握手言欢的道歉,看到地上的垃圾,弯腰捡起,凳子摆放不规范,队形不整齐,都需要老师身体力行去陶冶,天长日久学生的行为会步入正规。
学生的素质提高,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也不是个别的才艺展示,只有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为以后的人生成长铺平道路,"万丈高楼平地起"斯道理也。
(二)、充分发挥"双语"教学的互补优势。
双语配合促使农牧民子女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前教育实际上是学生与学生,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沟通得和谐,学前教育就容易进行,质量上升就快。
不会使用双语教学的教师,尽可制作大量的图文并茂的卡片,剪贴一些报刊杂志图片恰当的运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画一画,写一写,
表演表演,都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传递成功的信息。
(三)、靠近孩子,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一定不能小瞧农牧民子女的学习能力,也不能指望家长给你有多少教育资源的配合去发展,更不能等待学生自然会上进,家长给我们的热切期盼就是对教育的大力支持,成才的任务就落在我们老师身上,我们不仅要在课堂内外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引导与管理,而且要在衣、食、住、行上悉心关爱,尤其是寄宿生。
用爱心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这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最有效的良方。
(四)、汉语拼音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前提。
农牧民子女学汉语必须从汉语拼音开始,汉语拼音是农牧民子女学龄前学习汉语的踏板,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进入一年级就方便多了,要求和引导学生尽快熟练地掌握6个单韵母和23个声母以及16个整体认读音节,因为进入一年级就是正式步入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学习任务和目标要求随之由轻到到重,由低到高,学习节奏明显加快,否则就会力不从心。
二、开展好农牧村基础教育重在读、写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语文重在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通过读加深学生理解掌握汉语的基本功。
读的范围要广,要细,凡是涉及到词语、句子、段落都要读,通过读题明要求,通过读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与学习习惯,在一二年级要求每个学生按照拼音基本上自读课文明白课后练习的要求。
"读"过不了关,对以后的学习就会带来许多麻烦,素质教育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农牧村子女为何到了高年
级频繁出现说话、遣字造句词序巅倒的弊病?就其原因除了受本民族语言的干扰外,在读上花的功夫还不够,要想朗读成颂,决不可放松晨读,晨读要常抓不懈,且要注重方式,形式多样。
集体读、分组读、个别读;默读,朗读,边读边想都要具到,不是说读就让学生扯高嗓门像和尚念经读一气,读的目的要明确,指定内容朗读,带着感情去读,对读的细节要随时纠正,鱼目混珠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果不认真对待,就使装腔作势的学生错过晨读的大好时光,最终成为永远的"后进生"。
三、农牧村小学基础教育重在训练
训练也就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即"积累运用"的过程,学习语文就是长期的积累与运用过程,积累多了语言也就丰富了,说话写话相应的明白通顺,运用起来顺手牵羊。
基本功的训练要贯穿在各学科中,一字一词一句都要牢牢掌握,通过听写、组词、写话达到基本功训练的目的,循序渐进,熟能生巧,"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农牧村基础教育"看似寻常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年,新课改把许多学生与老师弄懵了,五花八门的教具使用,参与式教学的尝试,游戏式的课堂教学,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使全班学生互动起来,可一到战场,就蔫了,分析原因,就是忽视了基础教育,没有认清素质教育的本来面目,把素质教育的过程简单粗糙化。
一句话,基础教育不到位,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